政策性辯論中,反方也需要按「需根解損」來嗎?該如何組織反方辯論架構?


先說結論:要。

(但和匿名用戶表達的意思其實並不矛盾)

————————————————————————————————————————

政策性辯論中,正方賽前準備的辯論框架(台灣叫辯論架構)叫Affirmative Case,包含:I. 理由(Case)II. 計劃(Plan)兩部分。完整的結構如下:

I. 理由 Case:

A. 需求性 Harm

B. 根屬性 Inherency

C. 解決力 Solvency

II.計劃 Plan:

A. 核心條款/ 實施細節Mandates

B. 機構/ 實施主體 Administration

C. 強制力 Enforcement

D. 資金及來源 Funding

E. 附加防禦條款 Spikes

F. 解釋權 Intent

之所以要分成這兩部分,是由於理由需要論證,而計劃只需提出,無需論證;計劃的有效性需要論證,但這不屬於計劃本身,而屬於解決力的部分。

————————————————————————————————————————

而反方的框架叫Negative Case,與正方框架的理由和計劃相對應,同樣包含兩部分:I. 案內攻擊(On-case Arguments II. 案外攻擊(Off-case Arguments

由於反方的主要任務是反駁正方,其主要思路可分為兩類:

I. 削減對方政策能帶來的好處

因為這些好處是對方提的,所以主動權在對方手裡,最佳的效果無非是證明對方政策沒好處而已(先不考慮Turnaround)。這類議題叫On-case Arguments Case Attacks ,即攻擊對方所論證的理由不成立

II.證明對方計劃會帶來的壞處

此類議題主動權掌握在反方手裡,是反方主動建立的論點,需要詳加論證。此類議題一旦論證成功哪怕正方理由成立,反方都有可能獲勝,因此最應受反方重視。這類議題叫Off-case Arguments或者Plan Attacks,即基於對方「計劃」,證明其會帶來某種壞處。最常見的當然是損益比中的「損」,同時也寬泛地包括對方計劃的合題性、正方計劃相比反方相抗計劃的壞處、以及計劃本身帶有的哲學理念缺陷。

反方框架的完整結構包括:

I. 案內攻擊 On-case / Case Attacks:

A. 攻擊需求性 Harm Attacks

B. 攻擊根屬性 Inherency Attacks

C. 攻擊解決力 Solvency Attacks

II.案外攻擊 Off-case / Plan Attacks:

A. 合題性 Topicality

B. 劣勢 Disadvantage(即損益比中的「損」)

C. 相抗計劃 Counterplan

D. 哲學批判 Kritik

需要注意的是,正方的框架中需、根、解、計劃必須齊全才能通過初步舉證要求,而反方的框架中則不必每一點都攻擊到,只需挑對方某幾個薄弱的環節進攻,從而證明對方政策沒好處或者弊大於利就行,注意不要立場跳動。這其實也是下面兩個匿名用戶的答案想表達的意思。

————————————————————————————————————————

案內議題是正方的獲利點,案外議題是反方的獲利點。誰獲利,誰主張,誰舉證。因而案內議題可視作正方進攻、反方防守;案外議題可視作反方進攻,正方防守。

賽前按照這個結構準備辯論框架,上了場就很清晰了。至於反方的發言順序,拋開根據不同賽制制定的特殊策略不談,一般來說按照先案外、再案內的順序表達較好,畢竟己方得利點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論證。


要,

1,需求不存在

2,根屬不成立,這點很多小朋友喜歡用,不知道和誰學的壞毛病,張嘴根屬閉嘴根屬,學說人話很難嗎?

3.解決力不足

4.損益比不划算

5.有更好的替代性政策

按順序打 拆成一路算你贏


推薦閱讀:

什麼是辯論賽的技術流,是指自由辯論戰場推進么?
如何評價文章「「心證判負」的評委自然會出現」?
有誰了解那個發起捭闔辯論的神奇女子許甜嗎?
如何評價友辯浙江?
作為辯論賽的主辦方,您是如何優化辯題的收集、設計、確認、發布流程的?

TAG:辯論 | 辯論賽 | 奧瑞岡式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