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自己得過且過的現狀?

今天看了看知乎,覺得自己真的是平庸到了極點。說實話我來自一個三線城市普通家庭。也沒怎麼見過世面【上大學第一次坐地鐵】考的大學就是普通一本【重慶醫科大學本碩連讀,第一年在武漢規培】。感覺每天的生活就是勉強上課聽講,課下絞盡腦汁完成作業【本人的確不太聰明,高數什麼的都不好】打兩局遊戲【也不沉迷】刷刷微博知乎貼吧。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半年了。突然覺得很害怕。因為平時周圍人也差不多是這樣,所以慢慢的就沒覺得不正常,今天突然驚醒,沒準馬上又渾渾噩噩。我該怎樣變得鮮活?大道理我都懂,希望指點具體如何做。不甚感激


若干年前我為了煽動本學院的學生學習,曾經寫過一篇小東西。現在,我把它拷貝/粘貼過來,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吧。

但不管怎麼說,煽動終歸是煽動,精神鴉片而已。葯勁一過,你還是你。下面的東西稍長,先給出一個簡短的總結吧。

  1. 「迷茫」是懶惰的借口而已;「學校不好」也是懶惰的借口而已;「沒興趣」同樣是懶惰的借口而已。將來你出去面試的時候,人家不會因為你「迷茫」「學校不好」「沒興趣」就寬容地接納一個沒用的人。
  2. 上大學的目的,首先是獲得「能力」,其次才是「知識」。任何一門課都不過是「訓練能力的媒介」而已。如果你只是專註於那5%有興趣的課程,那麼你就失去了95%的訓練能力的機會。那麼,你的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很差。
  3. 能力是訓練出來的,和長跑一樣,是痛苦的,是需要耐心的。
  4. 基礎課最重要。不論你將來做什麼,數學、語文、英語都是肯定能用到的。

============================================

很多同學都說自己很迷茫,不知道為什麼上學,不知道該學些什麼,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發展,不知道以後要去幹什麼,不知道……他們在一連串的「不知道」中迷茫。但在迷茫中,他們卻知道了玩遊戲,知道了睡懶覺,知道了抽煙喝酒,知道了曠課逃學,知道了……總之,除了學習,他們什麼都知道了。

為什麼放棄學習?因為我迷茫,不知道該學什麼。你當老師的,又不能幫我擺脫迷茫,不能給我指明方向,那我怎麼學習?好了,老師,你也別委屈,的確,你們給我指方向了,可你們那麼多老師,一人指一個方向,都把我指暈了,我還是不知道該望那邊走啊。所以即使學了,也很可能學錯了,還不如省點力氣,先混個文憑,等以後上了班,要用到什麼再現學吧。理由充分,設想完美!

現在輪到我為自己辯白了。作為教師,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站在十字路口上,告訴你哪條路通往什麼方向。一人指一個方向也不奇怪,各位教師的興趣方向本就不同嘛。那麼,你該走那條路呢?作為成年人的你,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

小的時候,我們都很羨慕成年人的自由,想幹嘛就幹嘛。恨自己長得太慢,恨不能去吃點激素化肥,快些長大,擺脫家長老師的指手畫腳,按自己的想法來肆意折騰。現在好了,你真的長出了鬍子,成年了。你有了自由選擇的權利,輪到你「肆意」了,而你卻「迷茫」了,沒了主意。你有了自由,你喜歡自由,因為自由能讓你玩遊戲、睡懶覺、曠課逃學、抽煙喝酒……能讓你享受頹廢。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頹廢真的很舒服。

但舒服完了心情並不好,為什麼?如果你看過《蜘蛛俠》的話,應該對這句台詞有印象,"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把「能力」換成「自由」,這句話依然成立。頹廢不能改善心情,就是因為隨自由而來的責任。你要為爹媽負責,因為他們省吃儉用,用自己的血汗錢供你上學;你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你將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你要為……

這麼多惱人的責任,讓你在享受頹廢時感到了不安與自責,於是你開始下意識地推卸責任,把責任推給「迷茫」是個好辦法。本來嘛,在十字路口上,面對Linux, Windows, 軟體、硬體、程序開發,網路管理……不知道往那邊走,難道不該迷茫嗎?

其實,不知道為什麼上學,不知道該學些什麼,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發展,不知道以後要去幹什麼……這些個不知道並不可怕。因為有這些疑問,所以你才有必要上大學。大學四年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尋找方向,擺脫迷茫。大學者,博大之學問也,本就該無所不包。Linux, Windows, 軟體、硬體、程序開發,網路管理……甚至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這些都可以是你的候選方向。進了計信學院,不等於把一生賣給了IT行業,你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和機會來自由選擇未來的道路。

那麼站在這群山腳下,仰望眾多的山頭,你該爬向哪一座呢?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零星幾個不迷茫的同學已經開始攀登了。望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背影,迷茫的人群也會有一絲騷動,少數人會跟上去。而多數人跟了兩步,就停了下來,說「這山頭沒勁,不是我的方向」,於是就地坐下,開始玩遊戲,逃課,喝酒……

上學就像爬山,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爬上哪個山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攀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鍛鍊出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毅力,會培養出克服困難的經驗和自信。當你爬上山頂時,如果發現這個山頭不是你理想中的頂點,那麼以你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毅力、和豐富的經驗,你可以輕鬆而自信地去攀登任何你心目中的高峰。

也就是說,上大學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任務,一是找方向;二是在找方向的過程中,鍛煉素質,磨練意志,培養能力。而完成這兩個任務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令你痛苦不堪的學習。在攀登書山,泛舟學海的過程中,你會獲得良好的學習習慣,出色的學習能力,堅韌不拔的毅力,戰勝困難的自信和勇氣。這些素質比你在任何一門課上學到的知識都更重要。你那些畢了業的師哥師姐們應該跟你說過了,課堂上的知識如果能在工作中用到百分之五,那你就算是幸運的了。不要為那沒用到的百分之九十五嘆氣。如果你學到的東西百分之百都能用到工作中,那隻能說明你花了四年的時間和學費,卻買了個技校的文憑

上大學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換取飯碗,至少不只是為了飯碗。不念書,或沒機會念書的民工兄弟們都餓不死,你卻要花錢來為飯碗而讀書,那不是很扯淡嗎?上大學是為了提高一下基本素質。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習慣、能力、毅力、自信、勇氣」,可以使你站得比技校里出來的「螺絲釘」們更高些,看得比他們更遠些,思維比他們更敏銳、深入、獨立些。而這些素質是非要在勤學苦練中才能獲得的。

曠課玩遊戲的同學,你的問題真的是迷茫嗎?說「這山頭沒勁,不是我的方向」的同學,你的問題真的是興趣嗎?顯然不是,你們的問題是懶惰。迷茫、興趣只不過是你畏難、偷懶、怠惰、頹廢的借口罷了

好吧,如果你否認自己懶惰,真的很迷茫,不知道有力氣該怎麼使,不知道該學什麼好,那麼聽我的,把數學、語文、英語學好。這些基礎課程代表著你的基本素質。如果你能把它們學好,那意味著你不僅有了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而且你已經鍛鍊出了很不錯的學習能力。如果你不懶惰,那麼就從這裡開始努力吧。


這個不怎麼地的回答寫了好久了,當時自己確實是處於那樣一種狀態,因為工作,性格等等的因素,而且不懂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但是,經過這麼一段時間,我通過經歷事情,閱讀一些書籍,慢慢懂得了一點緣由和針對的方法,現在就寫下來,供大家參考,如果能幫助到你,本人也會非常高興。

我沒說怎麼辦,只是談一點自己的想法。覺得有用可以看看,沒用就乾脆別看了。

得過且過,稀里糊塗,自我折磨,內心糾結……這些詞我在知乎上搜了一下,卻都沒發現有什麼有意義的答案或者說乾貨。想想也是,大神門個個都是生活的創造者,為自己的夢想或者理想在不停拼搏,怎麼也不會有得過且過的狀態,而那些真正得過且過的人自然有一些懶惰,不願或不會總結的習慣,也不能指望他們寫出特別有意義的答案。當然,我也是這種人。得過且過,自我折磨,這是一種怎麼的狀態呢?就是一個人已經習慣了處在一種折磨的,不舒服,糾結,讓自己覺得不適的生活狀態里,他的心理或者對待事情的看法就沒有正常人那種清晰的感覺。他不會把一件自己不喜歡或者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推掉,從而讓自己處於一種完全放鬆和愉悅的狀態中。儘管他在生活中也是以放鬆,舒適,愉悅為目標,但一旦達到那種狀態,他會覺得無聊,不適應,總想給自己找點麻煩,自主或不自主地。究其原因,這種人其實沒有明確的人生或者生活目標,貼近生活一點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者說,他所謂的喜歡都是一種膚淺的,流於表面的喜歡,做也行,不做也行。跟某個人在一起也行,不在一起也行。他不知道真正的喜歡是什麼樣的!他不知道原來喜歡一樣東西,或一件事,就是拼盡所有也要得到,也要去做!他不能理解那種想法,因為他的膚淺。即使他特別想去做某事,也要瞻前顧後,考慮一堆的因素,什麼周邊人的看法,自己的能力,對他人的影響,做這事的後果等等一些在義無反顧的人心中從未出現過的東西。也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他不會執著於某些東西或人,而且還總是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為自己開脫:一切都不長久,一切終將離去,沒必要太執著。

這種態度的根源或許跟家庭教育有關,或許跟錯誤的傳統有關,什麼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知足常樂,難得糊塗,隨遇而安,中庸,無為而治等等沒有分清對象的錯誤言論。無疑,上面的態度是生活中最容易形成的,且為那些人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外衣。這是怎樣的一種摧殘?!這些思想對年輕人的毒害無異於毒品對人的危害!毒品之害尚易察覺,而後戒除;這些卻深深根植於年輕人的思想,內心當中,如背後的陰影不易察覺,且毒害人的一生,讓其終生只能做一個平庸的,得過且過的人!一輩子也體會不到真正的快樂,體會不到獲得的喜悅,失去的痛苦,體會不到人類內心情感真正迸發時的力量和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和樂趣!

以下為最新答案

不懂生活為何物的人,是最會生活的人!

生活和人生是兩個究極問題,不思考會痛苦,思考會更痛苦。而像我們這樣的大多數自命為生活的強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結果只弄的自己更痛苦,活的更加不明白。其實這兩個究極問題的答案就是沒有答案。生活就是生活,活著就是人生。你當下應該做和喜歡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生活和人生的意義。所以,拋卻身邊的具體事而去探討理論上的意義,繼而再由它來指導你的人生,本就是本末倒置的事。世上最幸福的是看破一切的老和尚和整日只知道砍柴打獵的樵夫,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其實是一樣的,就是做該做的,不逃避,不矯情!

以上說了那麼一段,可能有人不抬理解,這跟改變得過且過的生活狀態有什麼關係?是有關係的,因為凡是懂的了生活的人,自然而然就會改變得過且過的狀態。下面我從自己讀的一本書談起。

在這期間我讀了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聽書名,感覺很雞湯吧。但其實它是一個心理學流派的創始人維克多 弗蘭克爾所著,當然這並不是專業著作,而只是面向大眾的淺顯的讀物,但它裡面講到的治療理念和方式卻是很有借鑒意義的。而其核心的東西就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意義療法。

講意義療法前,不得不提兩個重要的概念:1,存在之挫折;2,存在之虛無。

存在是什麼?書中提到三個內涵:1,存在本身,即一個人的生存;2,存在的意義;3,對意義的追求。以上三項無論哪一項出現問題,都會出現存在之挫折。存在之虛無:是不是很像得過且過的感覺,其實基本就是得過且過的另一種表述。存在之虛無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厭倦,即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沒有興趣。不論是存在之挫折還是虛無,其最終的解決方案都是找到存在的意義。而如何找,書中也給了三種方法: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職業;2,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某種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態度。前兩種都比較容易理解,無需多做解釋,第三個意思是當你遭遇苦難時,既可以選擇默默忍受,任由苦難一點一點侵蝕自己;也可以昂揚向上,以積極的姿態面對苦難,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磨礪自己,同時尋找該時刻下生命的意義。關於這一點,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就是當我們遭遇苦難或挫折時,並不是說這個苦難或挫折對於我們來說是必須的,而是我們無可躲避。那麼在經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一邊以積極的態度忍受苦難,一方面去尋找該段時刻下生命的其他意義。因為苦難並不是你的全部,只是你這個時段的一部分,所以你要尋找其他的意義。這樣做,一方面擴寬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你更加輕鬆度過苦難的日子。

上面雖然說了那麼多,大多數人可能認為跟存在之挫折關係比較近,而跟存在之虛無比較遠,或者不太容易套到存在之虛無中去。因為苦難更容易讓人的頭腦清醒,更容易找到方向而不致迷茫。得過且過的人則本身比較迷茫,已經看不清什麼是意義,什麼是該做,什麼是喜歡做的,所以不太容易擺脫。下面我談一下存在之虛無的解決方法。

要想擺脫這種狀態,首先要從內心改變,就是說你要有想改變這種狀態的想法和決心。如果這一點都沒有,那也就沒必要往下看了。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得過且過這種人的心理和所處的環境。一般這種人肯定是經濟上足以自足,工作生活上不好不壞,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再進一步又比較困難,但是也不會下滑;心理上一般追求自由,不願受人壓迫,也不願過多承擔責任。為什麼說不願過多承擔責任,而不是完全不願承擔責任?因為他承擔的這點責任是他存在的原因,如果他一點也不願承擔責任,那麼他基本上也就不太願意存在了。這就引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責任其實是人存在很重要的因素。看到這裡,不要過急下結論,說這是唯宿命,唯責任論。那種是對於承擔過多責任,而失去人生樂趣的人來說的,這裡講的是一些足以支撐你生存並讓你獲得人生意義的責任,程度上相差太多。

自己不妨想想,處於得過且過狀態的時候是不是不太願意承擔太多責任,是不是在一味追求所謂的自由。是不是用下心看一本書的時候,覺得耽誤了做其他事的自由?決定學一種新的本領時,又耽誤了工作的時間?下決心加班努力工作的時候,又佔用了你和別人溝通交流或者出去玩的時間?諸如此類,結果是你什麼也沒幹,什麼也干不好,而經濟上的無壓力,讓你繼續躲避,得過且過。當然這裡講的只是一個比較主要的方面,也不能把所有得過且過的狀態都歸罪於過度追求自由。其他方面也會有一些引起這種狀態的原因,比如做事情學不會方法之類的一些次要原因。我這裡主要講這個主要原因,因為很多人意識不到,或者意識到,但是無能為力。

其實,一個自覺活的有意義的人,都是一個懂得承擔責任,而不逃避的人。肩有責任的人,都會有一定的壓力,而這壓力就是人們常說的產生動力的壓力,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須的。這壓力可以給你方向,讓你知道該往哪兒前進而不會迷失;讓你有無窮的動力,知道該怎樣努力。其實,一個正常的社會人是不應該追求或者說達到所謂內外平和,波瀾不驚的狀態的。因為沒有所求,也就沒有動力,沒有目標,沒有存在的意義。只有擁有了合理的追求,一個人才能正常地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生存。看到這兒的朋友要注意,我所講的都是合理的責任,適當的壓力,如果超過這個度,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一定要注意。

講到這兒,應該能夠理解我開頭所說的關於生活的結論,只要你承擔起本應該承擔的生活的責任,努力地生活,那麼不論你有沒有明確的關於生活的意義的結論,你都是一個懂生活,會生活,一個存在有意義的人。

下面我也講一點具體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那些需要的人擺脫這種狀態,找到生存的意義。

1,強迫自己讀一本書,耐心專研,認真讀完,不論你如何想吐槽書中的人設,劇情,一定要耐心讀完,全身心投入,最好讀完之時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不論這感覺是來自吐槽還是被書中的情節所震撼。

2,學習一種新的技能。比如對語言感興趣的,學習一門外語。要現學現用,多跟身邊人說出你所學的,不論他是否聽的懂,切忌悶著頭傻學;如果探索求知慾望比較強烈,可以鑽研一門科學類的知識。我推薦一本《這本書能讓你戒煙》,書里很詳盡地描述了人是如何染上煙癮,並且是如何不易戒掉的,在這些過程中人體發生了哪些變化,絕對可以滿足一個有求知慾望的人。

3,外出旅行。但是要記得在路上結識新的朋友,而不是一路上都是一個人默默遊覽。主動跟人交流,不要把全世界都當成壞人,敞開心扉,積極大膽地與人交流,和他們結伴而行,共同體驗旅行地樂趣。住青年旅社是個不錯的選擇。

4,去愛人。去付出,不論是是關心愛護父母,還是愛護愛人。總之,認真去愛,去觀察,去付出,在愛人中體會愛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最後,生命中每一個具體時刻都有它獨一無二的意義,就像一部電影的每個分鏡頭,都為這部電影整體意義出力,所以不要總是過多地追求所謂的終極意義,而要學會體會當下的意義,只要你當下的每一個時刻,每經歷的一件事,都明白它的意義,你的整個生命也就充滿了意義!


探索自我意識+職業生涯規劃。

恭喜題主開始了自我同一性的整合。

這個問題包含了兩個子問題:

1.我感到自己各方面平庸,內心恐慌,怎麼辦?

2.我的未來怎麼變得鮮活?

沒坐過地鐵,家庭條件普通完全不能說明平庸,這只是表面原因,深層在於,題主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識。

1.為什麼自我意識如此重要?

2.如何獲得自我意識?

3.大學生如何開始生涯規劃?

4.如何在迷茫中尋找確定?

1.為什麼自我意識如此重要?

一個成功的人往往在很多事情上表現敏銳,快速,他有很多被人稱讚的方法和行為,然而外人往往是學不來的。我認為,他們強烈的自我意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做任何事情,其細節之複雜,選擇的次數之多都遠超語言所能描述的範圍,因此也要求作出大量個性化的決定。整合了自我意識的人,由於他過去對自己深刻的了解,因此也能對大量臨時的決定做到知其所以然,自然也有了自信。同時,一個人如果還不知道自己,也無法把自己與周圍相區別時,他就不可能認識外界客觀事物。人只有意識到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的時候,才會自覺自律地去行動。

如:才思敏捷,應變能力強。這是表面,背後是他無數次地跳出現實看問題,看到他人遇到困難,他會思考如果是我,我會做出什麼反應?當他面臨突發的危機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正確選擇時,過去的探索為其提供了快速,優質的方向。其他同理,當他擁有自我意識,體會到細微的心理變化時,才能去探索現象背後的問題,相比於他人在所思即所見的無意識的困局中打轉,他已經在默默地積澱,調整自己了,他的思維可活動的區域廣闊無際,自然可以登高遠望。

元認知是人類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它意味著能給認知正確建模的能力,元認知能力在自我管理,學習和信息的精細加工等方面意義非凡,更重要的是,當人們能理解自己的焦慮,抑鬱是由於不合理信念引發的錯誤認知產生時,就可從抑鬱的泥潭中解脫出來,此即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療法

相關:

《元認知-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

《思維改變生活:積極而實用的認知行為療法》

舉個例子,洋務派的李鴻章認為購買西方先進的技術裝備就可以抵禦外敵(中國但有輪船和開花大炮兩樣,西人即可斂手)。這種認識當然也無可厚非,可他沒有看到背後的工業化生產能力是作戰獲勝的關鍵,即「造器之器」。中國不能自產機器,武器裝備不能指數增長,壞一個少一個,同時期的克里米亞戰爭,落後的俄國即便是通過買進西方先進技術,並且佔盡地利(離本土近)的情況下依然被英法打爆。自我意識便是「造器之器」,是工業體系,是能夠提供強大動力和快速反應的堅實的系統。

2.如何獲得自我意識?

(1)關注自己。(收集樣本數據)

在事件中體察自己的情緒,想法,並記錄下來,養成觀察自己的習慣。同時可採用對比,分解,綜合等手段來分析。

(對比:為什麼我不能像別人那樣在公眾場合自如自在?為什麼上次和這次我的心態略有不同?

分解:讓我總喚起這種壓抑的說不出來的情緒的要素是什麼?一個陰暗的環境?還是場景里的某些物體?這種情緒包含愧疚?尷尬?嫉妒?

綜合:我發現在100次A場景下有90次會產生B想法)

(2)解釋自己。(對樣本數據進行解釋)

第二步和第一步需要同步交叉進行,嘗試將自己作為一個客觀事物對待,並思考解釋自己的行為,最好能常和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員交流。當然這需要大量的閱讀和不懈的努力,知乎上也有很多優秀的問答以供借鑒。現在書籍和互聯網如此便捷,資源並非難事。

資源:

知乎。

哪些事做起來無聊但堅持越久意義越大? - 心理

因為感情太敏感導致大喜大悲,怎麼辦? - 心理調節

自我意識 - 話題精華

書籍方向:思維科學,人格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

需要注意,這個過程漫長而孤獨,且往往會陷入虛無和複雜,有人指引和堅持不懈是最好,當然回報也是巨大的。獲得自我同一性的人,會感到自己是獨特的,能把自己的人格各部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出整合並納入一個連貫的自我形象中。能直面現實問題而不逃避,並對自己做到接納,對自己的人生有獨特的理解,有明確的價值觀,不會人云亦云,也不盲目排斥別人的意見。

3.如何開始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本質也是自我意識的一種應用。當今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素養,缺少對人生的認識和把控。這固然有應試教育造成的知識結構失衡的緣故,但學生也難脫責任。我一直認為:大一就應該開始職業規劃,樹立職業的意識,不應認為離畢業還早就可以完全拋之腦後。

簡單提幾點原則:

(1)規劃應拋棄不合理,過時,僵化的觀念。

檢索自己的觀念,看看哪些是來源於社會對職業的偏見,哪些是我所不了解而主觀臆斷,憑表面聯繫產生的印象。

了解職業的方式有:實習,閱讀和訪談相關人士

(2)規劃應合乎自己的價值觀,性格。

摒棄為了超過別人和追名逐利而忽略自身興趣和性格的一元化成功觀

(3)規劃應有階段性,有彈性。完美的職業規劃是不存在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保留一定餘地,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

要獲得滿意的規劃,只靠自己是遠遠不夠的,我是通過預約職業諮詢師+自己思考+閱讀+諮詢職場人士+諮詢學長學姐的方式,收穫到的除了對未來的自信,還學習了大量職業規劃的理論。

4.如何在迷茫中尋找確定?

面對紛繁複雜的職業,我們難免問自己:我有什麼能力?我能幹什麼工作?我現在應該準備些什麼?這種迷茫是讓人焦慮的。但即便是不能預料今後的職業,也不意味著現在就無事可做。

職業能力包括功能性能力(專業技能),可遷移性能力(應用性廣,適應性強),適應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可遷移性能力包括人際溝通能力,信息能力(判斷,選擇,整合,獲取和使用信息),組織協調能力(安排分散人和事物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表達能力(能明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可遷移性能力是職業能力體系中的脊柱。

適應性能力包括對自我的管理,自我管理又可以分為情緒管理和時間管理。

這其中,可遷移性能力和適應性能力是幾乎任何職業都需要的。你也許不能預料自己未來的具體工作,但可以培養這些通用的能力。而培養方式不外乎讀好書(公認的,專業的),多經歷(豐富人生閱歷),多觀察(平時的人和事),因實際情況而定,資源同上。但更重要的是:在培養能力前能夠明確這麼做的目的,這份「我要通過xx來養成xx」的意識如同10000的1,有了它,後面的0才有意義。

關鍵詞:通用能力,有意識。

自我探索之路漫長,共勉。以上。


謝邀。

題主沒有具體的信息,譬如學什麼專業,在哪座城市,我也沒法太具體地講。 不過首先我有兩點要告訴你:

①當你迷茫,想要改變卻又不知如何下手時,閱讀和運動是一定沒有錯的,並且能夠積極地改變你的身心狀態。 知乎上有很多書單推薦和健身指南。

②無論你學的是什麼專業,學好英語和計算機是非常,非常,非常有用的 。

以上兩點是當你沒有確定自己的職業規劃時,你可以先過渡來做的。不過現在是期末考試季吧,先好好複習。

考完試我建議你去找你的學長學姐、老師了解一下本專業的情況,同時在網上收集一下信息。了解自己專業的職業方向,晉陞路線,需要哪些知識與技能。

如果實在討厭自己的專業或者這個專業前途堪憂,你才大學剛入學,應該還能轉專業吧?即使轉不了,也可以自己自學以後轉行。

最後,在一所普通一本,你至少還聽課寫作業,這還不算很糟糕。即使是top大學,每天僅僅完成聽課作業然後就混吃等死的也不在少數。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受你身邊同學的影響,合理作息,少打遊戲少玩手機,有空就去圖書館。

最後,用梁邊妖的一句話:如果你不知道現在可以做什麼,那你至少可以從做一個牛逼的學生開始。


既然大道理都懂,那就做一件具體的事情吧——學習方面,建議就從學英語開始,先以3000~4000個單詞為目標(過四六級是沒有問題了),然後爭取到6000左右,然後練好聽力和口語;生活方面,建議就從每天跑步開始,開始的時候,能慢跑一圈就行。這些是立即可以開始並且很容易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每天堅持,如果這個都堅持不了,那就繼續得過且過吧。


其實我在大一暑假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那年我在xdf上英語,跟我一起上課的高中朋友,

跟我說她的同學在學習上有多努力,對自己的未來多有規劃,她很受激勵決定開始努力。之後每次上課她都永遠做第一排,好好聽講,抓住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而我依舊我行我素在最後一排,想聽就聽一下,不想聽就睡過去。當時一回家我就在思考,她究竟對不對,我究竟有沒有錯。經過兩周的思考我終於說服自己繼續這麼「渾渾噩噩」下去。我找到的理由如下: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與絕對錯誤的事情。也就是不存在絕對真理。

在學生時代好好學習不是一個一定正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真理。

既然好好學習不一定正確,我沒就沒有必要為了一個不一定正確的事情努力。

我之前聽過一個教育界的大牛跟我說,通往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努力學習只是通往成功的所有路徑中經過千萬人實踐的捷徑。其它的路也能通往成功,不過可能相對於這條坦途而言充滿了荊棘。

翻譯一下:

一個人想要成功(這裡的成功我們理解為普世價值中的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學習種方式因為有很多人通過它成功了,你在途中能得到更多的幫助,所以相對於其它方式這種方式成功的概率更大。這麼說的意思是你好好學習未必成功,而不好好學習也未必不成功,區別不過是概率問題而已。

回到你的問題,得過且過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錯。這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你究竟想追求什麼,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相信我這個在不觸碰底線的情況下沒有對錯之分!你努力學習,成為普世價值認可的人就對么?你得過且過,碌碌無為就錯么?答案是否定的!沒有人能決定你究竟應該過一個怎樣的人生!你只要無愧於心就好。

如果你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那直管楊帆起航。如果你只是渴望門前舒適的小河,那你就盡情享受寧靜。這件事無關對錯,直管不忘初心就好。


看了你的介紹,你說的你現在的這種狀況和我一比,我才是得過且過。


我覺得

第一:首先你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個很重要。比如你想畢業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啊,或者學會某項技能啊什麼的?

第二:端正思想後,具體分析分析,想想做這些事對自己的要求,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第三:具體到某一天甚至都可以給自己一個task.但是認為太過按照計劃做事的人生很無聊,那麼你或許只需要有一個大框架,具體怎麼實施就看自己了,當然如果自控力不夠強的話,就定個具體一點的計劃吧。。

以上,希望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申請助學金和買非必需的電子產品矛盾嗎?
同宿舍一個人總是學我買東西,我就特別反感,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了?
追一個女生很久,凡事都優先考慮她,一切以她的喜好為標準,結果越來越被討厭,為什麼?
飛行器專業和基礎醫學哪一個好?
上大學後感覺好迷茫,大學該怎麼過才有意義?

TAG:大學生活 | 大學 | 改變自己 | 每天進步一點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