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烈日灼心》原著小說《太陽黑子》?
電影《烈日灼心》和原著小說《太陽黑子》都有很驚艷的地方。 電影更直觀,暴雨驚雷的震撼,段奕宏的犀利眼神和鄧超複雜細微的表情就讓人著迷和代入,可是電影難以承載細膩的邏輯條理。
與電影相比,小說的細節優勢盡顯:陳比覺有了更多著墨——如果那一切不曾發生,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天文學家,而不是在魚排上過著如同隱居一樣的生活,忍耐著寂寞,唯一能見到的女人是把魚排承包給他的老闆娘。小說里的楊自道,不是圓咚咚的老好人臉,而是頹廢帥氣的文藝大叔,小說的細膩和豐富的波瀾,凸顯一段感情的萌芽,小夏愛他,的確有中二少女愛落拓大叔的情結,也愛他的心地善良。這兩人的感情線不突兀了。卓姓房東的窺視和憎惡也有了充分的鋪陳——他本身就「帶罪」,他曾經因為懦弱而坐視家人陷入火海,所以他只有不斷發現、揭露更醜惡的人性,才能幫助他繼續欺矇、慰藉自己的良心。
小說《太陽黑子》講的是贖罪的故事,這一點和電影表現得一致。 青年暴力的一時衝動,在水庫旁的別墅釀成越滾越大的血債。一案五命。多年以後,好友三人隱姓埋名,背負深重罪孽向死而生,反而活得通透,甚至達觀。一釋一道(比覺、自道),似有暗指,以行善來贖罪,超越了各有業障的芸芸眾生。 即便向死而生,無間道上仍有執法者執劍端立,執劍人可能是警察、法律,也可能是倫理、良心,生死簿會一一清算。聚善成塔的懺悔,也不能為罪惡超度。這是人間法律的基本設定。 電影也好,文學也好,贖罪是個永恆的主題。因為這個主題無可抗拒,直奔內心。對於每一個人的靈魂,這是一個宗教般高懸的主旨。 同性戀的線索始終是一道障眼法,迷惑了伊氏兄妹也迷惑了讀者。辛小豐是全部悲劇的始作俑者,可他似乎更受作者的偏愛——他讓台灣設計師迷戀和牽掛,伊谷春難忘他那童叟無欺的笑容,甚至我也心疼他。對於一個赴死之人來說,他身上的罪惡和情感,都是過載的。辛小豐使這個懸疑故事蒙上一層凄涼唯美。 案件走到最後,不是被伊谷春偵破(儘管他已摸到了真相的大門),而是以房東告發為結局。「另外一隻鞋子落下來了。」 在我看來,三人早就做好準備,楊自道一次一次決絕地推拒伊谷夏的愛情,讓她傷心;辛小豐只敢在夢醒曖昧之際試探激情,確認真正的自我;陳比覺一巴掌把想跟他走的女人打跑了。因為,他們必須輕裝前行,把天使一般的「尾巴」、他們的女兒,留在人間。而被人間驅逐的他們,則登上最後的那班飛船,去向太陽黑子,靈魂的永息之所。 罪惡與懲罰,至此泯滅。(原載於豆瓣,作者為答主)每天抽空看個二三十頁頁也就慢慢看完了《太陽黑子》,像卓生髮最後合上日積月累整理的檔案時的感覺一樣刪掉了電子書。先看的電影,原著比電影少了很多巧合,陳比覺也不再是在裝智障,楊自道最後也很爺們兒的吻了伊谷夏,辛小豐承認自己是GAY,滅門案後就再也接受不了女人.....伊谷春給尾巴換了新名字,叫「伊晨陽新」,也是預示著一種嶄新的寄託和紀念。
語言大白話,故事不複雜,須一瓜勝在中心的設定。關於一場長達十幾年救贖,關於人性和法律的糾結探討,最後留下一個關於是非對錯的討論,法律終究會凌駕於情理之上,這是正確的,但這種正確在得不到人的情理的理解時它就變得讓人討厭甚至噁心。說法律是人性的低保,不管你多好,也不可以突破這個底線。做了十多年的好人,甚至你可以好一輩子,但十多年前你突破過這個底線,終究是要受到制裁。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個世界不該是這樣的,做人也不該是這樣的,但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陳楊辛殺了人,卻干起了「修橋補路」的活,曾經做的惡就像頭頂的一隻沉重的鐵鞋,每天把你往道德的深淵裡壓,等哪一天那鞋掉下來了,是終結,也算是解脫,而那隻鞋遲早會掉下來。
真相大白帶來的解脫也凸顯了宿命帶來的悲愴感,最後的死刑情景帶來了東野圭吾講述唐澤雪穗回望桐原亮司時百分之五十的結尾畫面感。雖有差距,但書還是很好的,畢竟這類題材不多,當然也很有繼續發揚光大的價值和潛力。
另外點子好真的怎麼寫都不容易寫臭啊~批評一點:
辛小豐三人的殺人動機太荒唐!難道現在的年輕人真的那麼沒有理性和自制力嗎?一是私闖民宅,這樣說是衝動還說得過去,但是看到人家洗澡還起色心竟強姦主人,誰做的出來?有這樣的人社會得啥樣才行啊?最後居然大開殺戒,完全荒唐。真做得出這些事的,一定是禽獸,但是禽獸會救贖嗎,會那麼溫柔地對待一個毫無血緣的小孩?不得不說,這樣的轉變完全超出了人類的人格分裂能力。讚揚幾點:
一、必須要讚揚作者對伊谷春的刻畫:這個人簡直是法律的保衛者,一方面深諳法律的本質和人性,另一方面又葆有人性的血肉與感情。雖然不得不承認這個人是幻想出來的,但是也代表了社會的心愿,是所有讀者眾望所歸。二、順便提到她的妹妹,這個形象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免突兀,我覺得現在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人了。不是說現在的女生勢利骨感,而是大家都渴望一生能夠平凡寧靜。哪個女讀者或者《烈日灼心》電影女觀眾敢說她願意愛上這樣一個不斷奚落讓她尷尬無趣甚至獻媚的邋遢的男人僅僅因為他在那種場合救了你一命?難免太牽強了。所以我覺得她也是完全幻想出來的一個人物。但是她對於喚醒陳自道的愛情和對生活的希望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她,整本書就是男人之間的道德競賽,不僅生澀而且不食人間煙火,可能根本挑不起讀者一絲好感。最後她對卓生髮的卑微的人格揭露是小說一個小高潮,客觀上表達了現代女性對於男人的人品的一些訴求--你可以經濟窘迫,但你不能人格敗壞。後者會遭到嚴重的鄙視!
三、三個同夥的形象我覺得大的方向大家都看到了,贖罪和悔恨,更重要的是對小尾巴不求回報的愛。有幾點讀者可能會忽略的我提下:一是辛小豐的同性戀。其實他一開始並不是,很多人可能理解為他答應**是因為缺錢,這是最淺顯也最沒有爭議的。我也覺得是對的。但是要聯繫他們三個人:比覺和女老闆偷情,陳自道有美女糾纏,憑什麼他辛小豐就要光棍?所以我也認可從他的情感出發。其實幾十年沒有人理解處於孤獨是非常難受的,尤其是情感上的理解。辛小豐是案件的挑起者,自然是最愧疚的人。他是最孤獨的,他可能覺得自己都不配擁有愛了(筆者猜測),但是這時有人愛他,愛得毫無不保留,毫無畏懼。這時突破同性的桎梏不是不可能,更何況發生的場景那麼迷惑。其實突破性是很容易的,性之所以神秘在於未知。在此我有必要提倡大家注重性教育,這是很必要的,完全沒有必要隱晦,我們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光明正大地而不是猥瑣陰暗地。言歸正傳,辛小豐的同性戀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感情需求。四、卓生髮這個人是三人的對比。從法律上說他沒有任何過錯,災難發生他確實沒有救人的法律義務。但是用腳趾頭想想,那是他的親人啊!自己的孩子啊!他是懦弱的典型。他孤獨到離群索居與狗為伴。為人斤斤計較,典型的小市民。關於他的惡,就像伊谷夏所說,通過窺見他人的惡來佐證自己的善。沒有自己的良心和主見,典型的陰暗的好人!五、最後是小尾巴。孩子的天性脾氣我就不說了,講講他對三人的作用。三人把她當作那個女人的投胎轉世,為了他頻頻身陷絕境。但也是在她身上找到了救贖的決心和勇氣。小尾巴是他們孤獨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和歡樂。三個男人照顧一個孩子絕逼是艱巨的任務。在這裡就不得不穿插一下了:孩子是愛情的結晶,男女間的荷爾蒙時期通常只有三個月,這段時間後你們慢慢從戀人變成家人,然後開始享受「墳墓里平平凡凡的生活」。孩子是新生活的希望和轉機。不同於其它你珍貴的定西,孩子是有生命的,你必須對她負責,你可以把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也可以讓她自己變成你無法預估的模樣。這就意味著你會付出比對其他你珍貴的東西大的多的心血和努力。為了女人奮鬥而無怨無悔的鮮有耳聞,但為了孩子付出一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是生活的所有希望,只有等你有了孩子你才會懂的!你太愛她了,因為你對她付出太多了,突破了太多自己原本望而生畏的極限!對三個男人也是一樣的,不是只有夫妻才需要希望,所有人都需要!至少我會為了一個我付出過愛的孩子付出一切!一切在孩子面前都是單純篤定毫無保留的!這是人的本性共鳴和精神需求!收個尾吧,很多人可能是看了改編電影《烈日灼心》才來看小說的。我暫且不評電影了,電影遊離小說太遠了!我喜歡這本書因為他平凡、樸實無華,時時高於現實卻又處處洞見人心!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這句話很容易記,但是很難懂。生活處處有法處處有惡處處有善。善惡真的只是一念之間,因為法律不規定你必須不壞,你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底線很容易就滑入了法律的灰色地帶,只是差之毫厘就是謬以千里,你就被查水表了!知道個人底線的重要了吧!很多人覺得法律不公,壞人逍遙法外,好人卻倍受煎熬。本質上就是因為法律,他不限制你的好,你善良到天上了,只會有人在心裡默默惦念你,但它限制了你可以壞的底線。所以不要忿忿不平,不要和法律較真,法律是對壞人用的,道德才是對好人的要求。我們一方面在苛責法律的執行缺位,壞人的殘酷時,更要堅信好人才是大勢所趨!
永遠不忘心安!聲明:文章完全原創,轉載請與作者取得聯繫經許可後方可,並註明原鏈接與作者。謝謝太陽代表了光,暖以及愛和希望。但是黑子看起來卻不擁有這些特質,但是其實黑子並不黑,它們就是太陽的一部分。
他們背負著罪孽,懲罰自己。
剛看完小說,電影也看過,拍得不錯,是一部好電影。
因為在派出所的幹活,所以對書里描寫派出所民警和協警(本人就是小協警一枚)辦案很有親切感。現在採集指紋已經依靠電子設備,不需要指紋紙。采指紋時是把嫌疑人每個拇指放在一個小型長方形的透明玻璃上,從左到右轉一圈即可,還要採集掌紋,電腦會直接提示採集成功與否。也會採集血樣,用針扎破手指,滴三滴血。
突破法律底線,有的人就好不管不顧,有的人就是背著良心債過活,過一天算一天。
書中的比覺、陳小豐、楊自道就是後一種。他們三人不積錢財,就是明白頭上的那把錢隨時都可能掉下來。不然,以他們的能力,要賺大錢是不難,何苦為難自己?他們就是在贖罪,在修橋補路,彌補那個無法挽回的過錯。比覺在魚排幹活,拿那麼點錢;楊自道開計程車做好事,不留名;陳小豐不顧死活的抓人;都是為了還債。
但那是一筆還不了的債。一家五口,人命無價,是什麼也抵償不掉的。我很為他們感到可惜,真是三個打好青年,一招不著,一生無望。他們對待尾巴真是比親生的還好,為了尾巴,他們都是拋卻任何東西的。比覺像老闆娘借錢,忍受她眼裡的懷疑,輕蔑;楊自道拿了以往會還回去的乘客遺留的錢;陳小豐偷拿了聚賭人員的賭資;都是為了尾巴的手術費。能不感動嗎?見死不救、懦弱的房東,是書中讓人鄙夷的一個人。他的生活已經停滯了。每天干著撕小廣告的活,帶著一隻狗溜達,懷著陰暗的興趣記錄著樓下房客的生活,甚至還給他們裝上竊聽器偷聽。給自己的過錯和卑鄙行為尋找各種借口,安慰著自己。
伊谷夏在知道是他舉報之後,最後評價他道:你是一個好人,一個陰暗的好人。
伊谷夏,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的姑娘,愛上了帶有神秘色彩的男人——楊自道。可惜,這是一場無果的戀情。楊自道知道,所以一直拒絕,但最後強吻伊谷夏的情景,真是爺們啊。
就這樣吧,一部好小說。太陽黑子,與周邊光明相比,是暗淡一些,晦澀一些,但也是炙熱的。
世界上有兩種好人,一種是陰暗的好人,他們懦弱,沒有責任感,善於挑剔別人,熱衷發現別人的惡,來反襯他們心虛的「善」。另一種好人,他們背負著罪孽,懲罰自己。心懷愧疚,靈魂澄澈。冰冷的法律很多時候並不比滾燙的人性更能定義善與惡。就像太陽黑子,太陽代表了光,暖以及愛和希望。但是黑子看起來卻不擁有這些特質,但是其實黑子並不黑,它們就是太陽的一部分。
感覺電影里把陳比覺這個角色改編得很奇怪,我看完《太陽黑子》,覺得最喜歡的就是陳比覺了,著墨不多,卻已經讓這個人物很立體了。看看原著,電影里的某些東西才能說的通。比如:為什麼那倆人那麼執著於死亡(電影改編的略單薄啊)。。。原著里台灣人是最懂辛小豐的人。。。小豐的原話;也確實出現,一個gay跳樓,另一個也跳下去的橋段,不過,那個人也跳成功了,不是台灣人~~
非常棒的一部小說,借用一句簡介就是:直面人心腐惡背景下的罪與罰,救贖與愛。 作者須一瓜比較關注弱勢群體,關注人性。而且小說里的故事比電影要順暢,真實,沒有那麼多假的東西,電影因為時間限制很多東西交代不清很突兀。還有小說里伊谷夏非常吸引人,電影中淪為了可有可無的角色。在開始因為痛經而暈過去的伊谷夏,被楊自道救了後對那個滿頭白髮的小老頭充滿好奇,在逐漸相處中發現他就像謎一樣存在,智商高卻只開計程車,看似平常卻有常人沒有的胸襟,多次做好事卻怕被別人做到,尤其是對小夏的多次示好只當沒看見,讓小夏越挫越勇,發現了解越多阿道的魅力越大,所以當她通過種種線索推出陳,楊,辛三人是殺人犯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幫他們掩蓋,想要和阿道私奔,並留給他哥哥各種錯誤線索誤導他。印象很深的是夏為了試探阿道,在飛馳的計程車上脫掉衣服,但是阿道的不予回應讓她泣不成聲。而阿道作為一個有罪的人,他的存在就是為了贖罪,沒有未來,所以他雖然喜歡小夏但是為了她好只能遠離,讓她去找個好人家把自己嫁了。也正因此小夏愛的越深,在小說結尾小夏假扮記者去死刑現場,在阿道執行死刑靜脈注射後跑過去的吻阿道,並用嘴給他一塊薄荷糖,還依然在追問他愛不愛她。 在小說中辛小豐因為強姦女孩致使心臟病突發死亡,觸動太大又因查案路過同性戀酒吧,燃起他的好奇心,有一次他鼓起勇氣進去一探究竟時遇到了那個台灣男人,我覺得在小說中他應該算是同性戀,他和那個台灣人也有一段很美好的時光。而伊谷春和他之間是惺惺相惜的感覺,互相敬佩但是又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嘿嘿,電影中老感覺伊和辛之間有無數的小火花在迸發,而又說同性戀是假的怎樣的。小說結尾台灣人不了解小豐的去向,在小豐執行死刑後還一直發簡訊幻想小豐能夠和他相見。
沒看過電影,凌晨三點醒了沒事幹,突然就翻到了這部小說,看到早上九點看完,現在來答題。
不劇透,只評價。
據網路評論說這部小說最大的賣點就是刻畫人性,私以為,就是這樣了。
犯罪題材,心理描述,環境背景,虛實相生,這些都很平凡無奇,硬要說什麼,大概就是簡略的語言敘事風格有點像六七十年代風靡的那種中國小說,很適合描寫犯罪,平鋪直敘之下別有洞天,用現在的話講,低調奢華上檔次。至於刻畫人性,不如說刻畫人像。在小說中出現的核心人物都顯得生動立體,年少時的放縱任性,成年後的壓抑自製,和東窗事發時的坦然與救贖,讓看客輕易能夠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讓紙上的字化身為人。
最後吐個槽,評論一下我對這書最不滿意的部分。
聯想到威爾史密斯的《七磅》,看到某處評論,大概意思是「但凡心中有一絲憐憫的人,看到這個故事都會心生感動」,我只能說這個故事有些太注重情感,而忽視了理性,難道他們都沒注意他們其實殺了5個人么?一個小女孩就成了他們的救贖?「但凡心中有一絲理智的人,看到這個悲劇都會覺得遺憾。」要我點評的話,可能會說這是一部現代中國版的《復活》。
不是說《太陽黑子》的在文學地位上能夠和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相比,而且其中的主題思想幾乎與《復活》相似,共同以自我救贖為題材,用小人物的視角,講述社會中那些冠冕堂皇背後的黑暗與腐朽。
不過,《復活》與《太陽黑子》對於「法律」的態度截然不同。《復活》批判法律中繁瑣的法律程序與不負責任的執法者,而《太陽黑子》卻認為這一切是法律不夠完善以及人心就愛鑽法律的空子所造成的。
聰兩本書的批判對象來看,《復活》批判上流社會的權貴,而《太陽黑子》則是將問題歸咎到底層,而孰是孰非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人一旦背上了良心債,這輩子都很難過了。
一個傻姑娘說的大惡的人未必不是好人,所謂的好的人未必沒有惡的一面。人性的複雜,罪惡,寬容,救贖,愛,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剛看完小說,最深刻的一點該是,電影里的第四個嫌疑人吸引力所有的仇恨,對陳辛楊三人同情和寬恕的更多,小說里沒有第四個嫌疑人,感覺很糾結。贖罪,但是「五人」,「滅門」,這種字眼又讓你恨得真切。法律與人情,誰能辯清楚。
看完小說《太陽黑子》的一點感想
我是先看的電影,後看的書。電影裡面最後給他們三個人做了漂白處理。
小說寫的很精彩,通篇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詞藻,但是情節很吸引人。三個人當中,我最喜歡楊自道。他和伊谷夏的愛情最打動我,最後一段死刑戲,看的我熱淚盈眶。
楊自道在臨刑前終於吻了伊谷夏!
伊谷夏是多麼好的一個女孩啊!敢愛敢恨,美麗脫俗。她說過這樣的話
「你看這大街上,隨眼看去,這些都是什麼男人啊,自私自利、猥瑣、無趣、自以為是、貪婪自大,眼神不是像木頭就是像大糞。這些人啊,開著名車,你立刻不想要那名車了;他渾身是錢,你立刻覺得原來錢多也沒意思;這些人成了名流賢達,你立刻覺得名望原來都是垃圾箱啊」伊谷夏 寧願愛上一個窮困潦倒的計程車司機——「老頭」,卻看不上眾多有錢有勢的追求者。「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可能是唯一的解釋吧。其次我喜歡辛小豐,雖然禍事是他惹的,但是他的個性卻吸引我。他的帥氣、笑容和所作所為都吸引人。如果一個能讓男人(那個台灣同性戀)都痴迷的男人,他是多麼的有魅力。最後感慨一下!年輕時做了一次壞事,以後再做多少好事,內心都得不到救贖。看完電影,用了兩天就考完了原著。
最大的特點就是書裡面很完整,每一個角色都有有鋪墊有結尾,有一些在電影里略過的也得到了解釋。前面有回答簡略分析了人物。我想說小說最不同的一個人物就是房東。
房東也是有完整的故事,這個人物塑造覺得嚇人的真實。作者也用了很多筆墨去寫他,包括很多內心獨白。他是生活中令人討厭的角色,但又似乎是生活地大多數,自己算是一個不壞的人,但總在證明別人沒有他善良。我是草率地寫他,但他真的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了。不錯的犯罪類型小說。嗯,就這麼多吧。
推薦閱讀:
※同樣是經歷了一系列爛片之後,為什麼漫威的電影系列已經崛起了而DC卻起步如此之晚?
※有哪些演技不錯(有發展)的年輕演員?
※你心目中最好的戰爭電影是哪三部?
※演員王凱和黃軒,有什麼相同特質,各自亮點有哪些?
※電影《一一》想表達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