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如何看待先鋒書店?
它能擔當「南京的文化地標」或者「南京的文化空間」這樣的符號意義嗎
暫時不能,但是可以作為小資情調和平均素質以上的書店品類存在。
其實也沒必要非扣上"南京文化符號"大帽子,太累,也受不起,做個安靜的小書店就挺好。這個時代實體書店能活下來就不錯。有了帽子,恐怕只會迅速爛掉。
建議這樣的帽子還是由東大南大還有博物館們來戴比較好不能。它的優點是裡面的書很多,比一般書店全,而且不賣五三之類的教輔,缺點是裡面賣的書籍和明信片以外的東西都貴得令人髮指,而且大多沒啥紀念意義,看著好看而已,只有人傻錢多的小清新們才會想得起來買那些東西。每次去都有在裡面拍照的,不想說什麼,真是腦子瓦特了哪拍不好跑那拍照。
書籍很多,經常會有各種文化讀詩活動之類的。
在紙媒漸死的今天,是真不容易。我覺得廁所實在是不行。我五六年前常去所以看到上面很多答案不太理解,可能四年來先鋒書店變了太多吧至少我每次去,人都是很少的坐落在隱蔽的地方,整個書店氣氛也安寧靜謐拍照的更是沒看過一次經常在裡面找到不少偏冷門的好書(當然以我淺薄的學識,看的基本是以各領域科普為主的)每次和朋友去拿本書泡杯咖啡都能消磨半天,回來買幾本書,其中必買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回學校看
當然稱不上多麼有逼格,但確實是我當時喜歡去的地方
唯一缺陷就是甜點和咖啡有點貴了,但勝在寂靜,基本沒什麼人在那邊落座。先鋒走到今天變成這個樣子還是挺讓人難過的。個人角度理解應該是違背了錢曉華當時創立先鋒的初衷。對我來說,先鋒就像是心口的硃砂痣變成了蚊子血。
我跟先鋒是一年出生的,直到1999年先鋒搬來廣州路(還不是現在五台山那個),就在我家旁邊,我媽媽就常去了,有時候也會帶上我。當時店頭是很不起眼的,甚至有點破爛,雖然十字架和思想者是一直就有的,但根據我小時候的記憶,覺得甚至容易被人誤認為舊書店的地方(正好因為在南大南園附近有很多舊書店),總得來說跟裝比、文藝這種詞聯繫不起來(另一種角度說或許那樣才是真正的文藝吧)。後來搬到二樓的時候,已經大致有一個店鋪的裝修風格趨向了,跟五台山已經比較接近了。寬敞、黑白大照片、安靜、高冷的先鋒元素。但我始終認為當時的錢曉華的初衷就是,我挑我想賣的書,你來看,我就很高興。不會為了吸引或者留住客人去故意做一些手段,不會刻意迎合。當然必要的印象殘留還是要有的。但當時的南京人提起先鋒書店,第一個想到的絕對不會是十字架,應該是那個黃色長方形,斜印著一個「書」的標誌,這個標誌如今已經被淡化了。當時南京還有一家書店,叫萬象書坊,也是一個「書」,但白底黑字。我小時候常分不清他們倆。
關於先鋒前半生的歷史,《大地上的異鄉者》里講得還是非常多的,從太平南路到夫子廟店,一直到五台山店的前幾年,我認為錢曉華都是一種溫和的固執,不願意妥協的地方絕不妥協。其實一路走來已經很不容易,想當初夫子廟店幾乎被當成流浪漢和老年人冬天取暖夏天乘涼的地方,記得當時他好像也是想做24小時書店的。
我認為先鋒成也五台山,敗也五台山。04年在五台山開業以後雖然已經引人注目,但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低調的。選書雖然也是原因之一。教輔當然是不可能有的,花花綠綠封面的言情武俠等等也絕對沒有,一定程度上隔絕了主流青少年(當時的孩子比較純真,十六七歲的年紀還沒想著裝比),但也有一些所謂檔次稍高的青春文學能入選。其他真的就只有文學、學術、詩集,以及一些常人看來晦澀難懂的書。但即使選書相同、幾乎跟五台山店歷史並行的新城市店,店內氣氛就完全不一樣了。沒有了廣闊的佔地面積,塞在一個商場里,終究不能免俗。所以說,五台山店的成功除了錢曉華之前的固執和堅持,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五台山店選的地方實在太好了。夫子廟雖然也是地下,但旁邊都是旅遊景點,然而五台山周圍幾所高校環繞,人文素質自不必說;加上停車場的的設計又非常特別。利用這兩點,後來在五台山開始放桌椅沙發、放電影,開始做沙龍,做讀書分享,做小型演唱會。但這也是一個悲劇:沒有人會去新城市店拍照說,我今天來先鋒了。去新城市店的人,都是真的看書或買書。去五台山店的人,一部分並不是為了看書買書。恰巧這一部分人,又是最喜歡「傳播文藝」的。接著08年先鋒幹了一件我覺得很蠢、但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做文創。文創為先鋒帶來了不小的效益,也拉低了不少的檔次。從此,來先鋒看書買書的人越來越少。做文藝宣傳的人越來越多。後來十六七歲的孩子也會來先鋒了:絕不是為了參加畢飛宇的分享會,而是去文創區買文具、小禮物,去咖啡區喝咖啡自拍。
我不知道有沒有先鋒十幾年的常客如今還常顧五台山店,我從十六歲就再也不去了。門裡門外都是快門聲,進去又是咖啡味。悲劇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萬象也開始做書咖了。
如今搜索先鋒書店,跳出來的照片都是五台山店,最終它淪為一個旅遊景點。(可笑的是他們後來也只在旅遊景點開分店了。)作為一個南京人,或者說和先鋒一起長大的人,說笑著形容,就是硃砂痣變成了蚊子血。尤其是,看到許多人說它就是個裝比的地方,我甚至也無法反駁:儘管它曾經是錢曉華先生用心血堆砌起來的,但如今,它真的被大多數人用來裝文藝。而這種文藝反而是大多數讀書人所不恥的。
【分割線!】
PS:先鋒的官方微博真的是,老錢,你能不能請個稍微有點文化的人更新官博啊。。
還有看了下其他答案,有位朋友我無意冒犯,但我看到這段都驚了。。
其實我還挺佩服先鋒門口掛一個「本店自由拍照」的做法。這樣本來一輩子都不會進書店的姑娘們便進來拍照了,一句話就積累一大批潛在消費群體。如果一百個進來自拍的人里有一個人在買明信片之外還買了本東野圭吾,那在文化上也是一種進步啊。
天哪,我覺得哪天哪個書店敢在門口豎個「本店禁止自拍」才是真的要為它點贊。一輩子不會進書店的姑娘來拍照,順便買本書回家拍照,然後看也不看,放書櫥里當擺設,真是浪費紙。(倒是拉動了GDP。(PS,拿回家拍照的肯定也不是東野圭吾這種級別的書吧。。
那個連村上什麼樹都搞不清的女生捧著一本什麼冬夜什麼旅人,拍張照走出書店,縱然可被嘲笑為沒文化;但你既不拍照也不發微博,把博爾赫斯全集一和二買來細讀八百遍,就真的有文化了嗎?你對文化的定義是什麼?你和你所嘲笑的人真的有明晰的分水嶺嗎?
(?Д?)(?Д?)(?Д?)
首先我認為讀了很多書的人,應該都不會去嘲笑一個不讀書的人,我讀是我的事你不讀是你的事,讀書多的人也未必就認為自己比別人有文化,讀書的人也不是為了「比別人有文化」去讀書的。但難道書就是用來擺拍的道具嗎(?Д?)那還不如批量生產封面殼子好了。
我之前和我媽媽(先鋒老粉)討論,她說書店書店就是賣書的地方,又不是讀書的地方,你那麼計較它的讀書環境幹啥?我想想也對,新華書店環境是不好,但是大家主要買書,次要看書。這是一個書店的正常形態。後來先鋒的五台山店,帶起了主要看書,次要買書的潮流,不能說這一定是一種進步,但好歹還是和書有關的。你來書店拍照當然不是不可以,但是當一個書店變成了,主要拍照,其次喝咖啡,再次買文創,最次買書,鮮少人看書(沒有看書的環境),坐下來的大多數在拍照,你覺得這還是個書店嗎,乾脆改名先鋒街區挺好的。現在先鋒所有分店,有幾個是買書看書的地方了。你要賺錢可以,做文創,但你弄一大條文創的地盤不合適吧?最初的文創區可沒這麼大。你要名氣可以,講座演唱會各種開,但你弄一條區域出來開咖啡是怎麼想的?你開其他的分店做成景點,或者在其他景點開書店景點,但至少留一個還是書店的書店吧?不過據說老錢也不在乎這個了,那我們也就別皇帝不急太監急惹。
不是,我覺得不能對先鋒這麼苛刻。在批評先鋒之前,先想清楚你不認可先鋒經營模式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先鋒真的經營不妥,還是因為你私下裡有一個「書店就是伊甸園」的預設?
現在本來就不是一個閱讀年代,實體書店經營不易,獨立書店就更不必說了。大家可能看過一篇寫豆瓣書店武大店生存窘境的文章:每年書店補貼名額幾乎被新華書店全軍佔領。而且,實體書店最暢銷的還是工具書、教輔書和啥啥講話你懂的(參2016年全國整體市場圖書排行榜)。先鋒書店能一步一步走到(至少是看似)從容如大爺的程度絕非易事。
先鋒書店很大,開銷必然龐雜。書店不是聖殿,書店也是按市場經濟模式運作的,必須即考慮真文青,又兼顧偽文青,只顧一頭往往兩者皆難保。想要站著把錢給掙了,不轉型是很困難的。先鋒咖啡的確難喝,文創產品也是又貴又難看,但有人在消費。在對實體書店的經濟支持方面,偽文青真的不見的比真文青貢獻的少。真文青們不能因為自己對安靜高雅的讀書氛圍的個人訴求,就指責書店「歡迎拍照」「供應咖啡」做法的違背了做書店的基本原則。
其實我還挺佩服先鋒門口掛一個「本店自由拍照」的做法。這樣本來一輩子都不會進書店的姑娘們便進來拍照了,一句話就積累一大批潛在消費群體。如果一百個進來自拍的人里有一個人在買明信片之外還買了本東野圭吾,那在文化上也是一種進步啊。
我個人還是很喜歡五台山店的,理由:講座多、書質量高、書更換速度也快。除了那片收銀台與斜坡的交界地帶靠里走有些挺乏味的中國當代小說,好書還是大把大把的。嫌人多,解決方法只有在工作日去了;嫌別人拍照,你扭過頭,互不干擾各干各的。他們拍一張照片,你喜歡的作家也不會九泉之下難以瞑目,你心中對某種抽象(甚至是虛妄)高點的追求也不必崩塌。
那個連村上什麼樹都搞不清的女生捧著一本什麼冬夜什麼旅人,拍張照走出書店,縱然可被嘲笑為沒文化;但你既不拍照也不發微博,把博爾赫斯全集一和二買來細讀八百遍,就真的有文化了嗎?你對文化的定義是什麼?你和你所嘲笑的人真的有明晰的分水嶺嗎?
我為先鋒辯護這麼多,倒也不是先鋒發燒友,只是認為我們對獨立書店有「裝逼聖地」、「一天凈圈沒文化人的錢」的偏見。但回到題目:我覺得「地標」是夠格了,但若冠以「文化」之名,先鋒還是泡沫太多不能代表。有評論說南大東大,我也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敢苟同。教授學者多,但各領域學術建樹、國際聲望、學者素質、學生素質和文化氛圍真的有待逐條商榷。要找所謂的文化地標,比較保險的做法是放眼北上港台。
作為藍鯨人,我至今沒去過先鋒書店。
人太多~而且大多不是為了看書的~愛看書的人哪裡不能看,非要去裝X聖地看……
作為一家書店,咖啡很難喝,書和附加品都很貴,你家書店那麼文藝,為嘛廁所那麼~~~~。反正在南京,看書,南圖是個好地方好不啦~。不過現在的先鋒不是成了南京的景點了嗎?
是個旅遊景點
一定要來回答一下
你看看先鋒這兩年到古鎮造景點的樣子就知道了一直不知道對於錢小華來說現在是賺錢重要還是裝逼重要我就說這麼幾個事情吧有次我翻了本英文書靜靜坐那看
一服務員走過我身邊好多次最後說 這本書有中文版的打擾我裝逼 債見 哼第二個事情是正經說的
書店蠻安靜的 有次我在看書突然被一個很響的有節奏的聲音打擾了抬頭一看一個一條腿殘疾的女服務員正在走來走去整理書我覺得這裡面我有很多事情要說
我從來不可能歧視殘疾人但是安排她坐這個工作的人我不知道是什麼心態我覺得讓她收銀就很好她也方便 也不會打擾人是吧是書店耶當然其他服務員也會有意打擾人見上條總之 我覺得有某些人噁心的情懷在裡面三 先鋒書店的官博的姿態
簡直就是村通網又想表現得對這個社會呵呵又諂媚噁心至極於我來說,當初拿著作業本去辦會員卡(為了證明是學生,可以免費辦),現在也有11年了。先鋒書店人變多了,全是手機拍拍拍,就感覺很躁動,很急忙,很虛榮。我看到他們這樣,真的看不下去書。
大概買本書,帶回家,看完它,不如看《邏輯思維》《奇葩說》來的快速吧,更快的還是拍照髮狀態,來個評論彰顯格調。吸引了新客,噁心了老客。
所以我用腳投票,反正西西弗在夫子廟開了店,離家近。想都不想辦了會員卡,就是喜歡西西弗人少。
賣文創咖啡沒問題,賺錢沒問題,香港台灣誠品書店也賣,但是大部分都好歹是正兒八經來看書買書的,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書店管理好,還是人群素質高?哈哈哈
現在書價也貴了,但也不如一杯星巴克貴氣。只是打個比方
就是一家書店而已啊。
再說一看到裡面有那麼大個十字架就懶得進去了。
加過公眾號
可以看出錢老闆及其自戀
實在是看不下去 刪了
隨家倉附屬書店
不能。但是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其實現在紙媒普遍不發達,書店總是想方設法靠其他的一些創意手段來維持書店,比如先鋒的小劇場,先鋒的講座,先鋒的簽售會,先鋒和蘿蔔市集合辦的創意集市、工坊等等,安靜的環境、豐富的活動、選擇的書籍、咖啡甜點等,這些都是閱讀之外的吉羽片光,但是先鋒的主旨還是要全民愛上閱讀,能夠靜下心捧起一本紙質書。就好像「一杯咖啡,給你的不止是飲料,而是和它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書店也一樣,走進去可以不買書,可以不喝咖啡,他帶給你的絕非你看到的那些。就醬~
當然不能。
13年7月,南京在亞青會之前清理全市地下停車場,城管勒令錢小華在7天之內將先鋒書店五台山總店恢復成停車場,還要繳納巨額罰款。
錢小華心情黯淡,轉身便寫了一首詩,詩名叫《這個城市在下雨》。不必對這個名號較真。就裡面沒有教輔及低級言情等來說先鋒已經深得我心。紙媒體存活不易的今天能讓我有一個可以坐下來慢慢選書看書的地方實在不願再強求太多。偶爾也會對那聽不懂的單曲循環的BGM感到厭煩,影響看書體驗。
推薦閱讀:
※3D列印如何跳開行業內自己玩的現狀,增加大眾參與度?
※年輕人穿唐裝是怎樣一種體驗?
※現如今漢語中的髒話,起源是什麼?
※世界上的所有人有沒有共同追求的東西?
※為什麼歐美不產咖啡卻有如此深厚的咖啡文化或者說依賴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