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也讀了不少,可為什麼和人聊天的時候我總是什麼都說不出來呢?

聊天的時候,我是想說說我最近讀的書。有小說類的,也有非小說類的。

可是張口說了個書名,說了個大致講什麼,就不知道怎麼深入了。聽的人估計也覺得沒有什麼大意思,很多時候就不了了之了。我心裡也不痛快。

大家能幫幫我嗎?謝謝!


一個科學家跟一個小學生(普通人)說我今天發現了一個新的元素,我給你講啊blablabla...

小學生怎麼想?小學生會感興趣嗎?小學生頂多說句:哦 =。=

題主跟朋友說個書名再大致講一下內容,跟科學家對小學生講科學無異。題主發現問題在哪了嗎?你聊的書的內容無法與朋友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樑。

其實要解決題主的問題很簡單,題主只要內化了所讀的內容再聯繫實際即可

我們反觀開頭的例子,如果量子物理學家換個說法會怎麼樣呢?

科學家(Q):你是不是昨天你看龍珠來著?

小學生(S):對啊對啊。

Q:我今天弄明白了龜派氣功是怎麼發出來的了喲!(●"?"●)??

S:真的嗎!?快告訴我怎麼弄的!\(≧Д≦)<

Q:我給你講啊,其實龜派氣功是在手心聚集無數的光子之後用一種特殊的元素凝聚在一起發射出來的。我今天剛巧發現那個元素了喲(??????),?

S:真的嗎?快給我講講!o(≧口≦)o

Q: blablablablablabla (發現的新元素的內容)

(就是個栗子)

所以題主在每讀完一本書之後,不如合上書本,靜靜的閉上眼睛仔細的思考一下,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對於生活有什麼幫助,或者你有什麼看法。將書本的內容變成自己東西,再與現實相結合。我相信題主今後一定能夠順利的侃侃而談的!(??????),?


假設題主不是有交流障礙。

讀書像是一種吸收知識的過程,然而講述和創作並需要你對於其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不知道題主學生時代有沒有""老師講過了也聽懂了,但換個數字我依舊做不來題""的感覺。這就是典型地沒有把知識內化。

我認為可能題主在讀書的時候並沒有深入仔細地去思考,去架構一個有邏輯性的看法和相對完整的體系。比如我曾經看過卡爾維諾的(命運交叉的城堡),這本書作為一本結構奇妙的小說本身是難以言說的,但我想了很長一段時間,從用"塔羅牌講故事"中讀出某種近乎結構主義的想法,並去查證,去思考為什麼作者可能這樣想,它呈現這樣的結構是為何,它可能指向什麼東西,而這東西對於我的意義是什麼。

我認為如果你能在一本書中得到這樣的答案(當然它們十有八九是不對的或是謬誤的),那麼你便完成了將作者的東西轉換為自己想法,而這樣的東西你能夠更容易交流,因為你腦子裡有它的前因後果以及平行的背景,如此便可以談論得更多。

以上僅為個人愚見,歡迎交流。


題主不試著在題目補充里寫一段你對某本書的介紹么?既可以鍛煉對這本書的理解和表達,又可以讓大家更針對性的回答問題,還可以找到一起交流的人,多好。


比知識重要的是經驗,比經驗重要的是觀點,比觀點重要的是道理,比道理重要的是智慧。


謝邀

要能順溜地說出來,要求你已經把見聞見識內化了,哪怕只是道聽途說的

所謂的倒出來一杯水,是肚子里有一桶水的道理,積累不夠,你也不知道說什麼

僅僅是「讀」了不少書,沒有去思考,沒有去理解,說到底

的確是跟沒讀差不多的,至少別人看不出來

我也見過的確讀了很多書也的確表達(至少在我面前)不出來的

他那個表達不出來多半是怕說的東西太深奧,我理解不了

這就是表達能力不足的表現了吧

為什麼呢?

我們在實際聊天的過程中,遇到跟自己水平相當的人的可能性不會太大

特別是隨著自己讀書認知的水平提高的情況下

閱讀某些確實存在閱讀門檻的書籍的時候

會有長篇大論的對晦澀概念的解釋說明,會有小說這種通過講故事說道理的比較迂迴的敘述方式

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全民電子網路時代的背景下,讀書的確是相當小眾的愛好了

因此並沒有很多人喜歡讀書或者有讀書的習慣

這裡說的讀書是認真讀書認真思考,那種大家都能一路看下來不用停下來想的言情玄幻就

真的算了········(這裡可以腦補一個特別嫌棄的表情)

然而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一個默認的前提是,平等交流

也就是說,起碼對方說什麼,我們也說什麼。別人說的是通俗易懂的,我們也通俗易懂的

別人聊明星八卦,你就別談莎士比亞;別人扯家長里短,你就別說哲學人生

說結論吧,我的意思,說難聽點

生搬硬套一個書名出來有種

我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後面半句說不出來的裝逼不成功的蛋疼的無力感

我心裡也不痛快,這個也用得好,因為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後頭,既然這樣,那前面一句

就算我惡意猜度別人好了,不過怎麼說故意拋書包真的沒啥意思

既然能意識到不應該把個人感覺放前面,就應該明白,想要聊天的時候自己痛快

首先就要讓別人痛快,所以,至少不難受吧,總得聊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有的時候氣氛對了,你只要拋出一個話題、觀點,別人就能接下去

前提就是這個對了,這對個人的日常的談資積累很重要

因為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啊,誰知道別人喜歡什麼?

所以我們什麼都應該知道點,了解點,博覽群書的好處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為說不出來而煩惱,說明你不是真的讀書不少。


胸有詩書氣自華而非「嘴自溜」,兄弟,你說的這些真的「不重要」!


我才走到讀書的第三階段,還在第三階段中前進。

第-1階段:

我不想看書,我只想出去玩,我想與人交流,可我更多的是在胡說,或者是在聽別人胡說。

第0階段:

在大學的時候,開學的時候作為社團狗,放假的時候被10本紙質書扛回家(圖書館上限是10本),利用假期的時間讀書。

但是讀了之後也並沒有什麼卵用。

說話的時候還是說不出來,說話時舉個例子也舉不出來,更不要說怎麼提出自己的見解了。

這是一個過程,不要著急。

第1階段:

這是一個快樂的階段,讀書百部以上之後,突然發現自己想事情時不一樣了。

開始有點深度了,開始能在不知道哪個角角說出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當然伴隨著這種興奮,也帶來了浮躁。

看,這個問題你不知道吧,你聽我講什麼什麼什麼,賣弄一番。

其實挺討厭的。

第2階段:

發現講的東西別人好像不喜歡聽啊,而且講的東西都是書里的東西。

必須要把話題轉到我主場的時候,從頭講出來才不會亂掉。

契機變得越來越難找,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知道差太遠的聊天話題,就不要強行拉到自己的故事了。

結果自己講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少,偶爾和人同讀過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聊的起一些。

但是,但是,當對方有自己思考,問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的時候,只能支支吾吾。

說的也都是書上的觀點,真是在複述啊。。。

第3階段:

就是我現在,讀書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每天都在看,但是偶爾走心,偶爾無心。

無心的讀書,消遣了時光,流逝了記憶,知道這本書我看過了。

有心的讀書,記住了內容,覺得有的聊,懂得了書的主旨,想了想書中的話。

停滯在了思想深度下不去的階段。

有人說,讀書是在讀自己,不斷強化自己信任的觀點。

我想,他也是在第3階段吧。


我覺得不少答主誤會題主了,題主沒有那麼low。

題主的意思是說,ta讀了很多書,但是仍然難以與別人交流自己讀書的感受。

而不是說,ta讀了很多書,但是仍然難以提高自己聊天的逼格。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不必強求能和人聊書。

我能聊得來的朋友幾十個,但能聊書的朋友不過三個(啊現在只剩兩個了,真是遺憾)。自己作為一個書蠹,真想愉快地聊一聊讀書的感受,首先對方要是個讀書種子。如果對方不能欣賞書的妙處,那麼聊書也只能聊聊大概內容,或者講講裡面的軼聞。有些感受不太好用語言表達,只有對方有類似感受的時候才容易理解。此外也要興趣相投,最好是按對方的興趣,有可能想讀這本書。或者最少能對這方面有了解的意願。比如我對當代藝術有一定了解的興趣,但欣賞水平不行,一般也不會主動看當代藝術的書。但如果有人看了不少當代藝術的書,我還是很願意聊一下的。

一般到了這個程度,就不只是聊聊書了,還會一起逛書店,相互交流新書信息,互相借書送書。書友當久了,也知道對方的口味,聊的時候也會更偏重於對方可能感興趣的書。

讀書是個相當私密的精神活動,想找個聊得來的不容易,有時候戀人之間也辦不到。

總之題主莫強求,聊不來書就換個話題,珍惜真能聊得來書的朋友。


我認為其實有時候並不一定需要講書講了什麼,而可以試試講書給你留下來了什麼。看一部小說,你感動的可能是情節,沉浸著的可能是故事,那麼必然也有那麼一個細節是你最無法忘懷,最感同身受的,抑或是讓你愛上這本書的理由,不需要多,一兩個足矣。因為我覺得人在看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在尋找一些共鳴,而往往是那些共鳴能讓人深刻,把這個分享出來,看看能不能收穫對方的共鳴,一旦找到了那個契合點,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聊下去繼續深入了。非小說的範圍挺廣的,但總的來說就是我認為應該從「點」入手,可以講得隨性一點,每個人都喜歡「有趣」或者「有意思」,講出那個部分,在等待別人的共鳴或參與,然後深入到線,最後到面。

本人看書不是特別多,而且剛過高中階段,自然學識不夠,但也很喜歡和別人分享,所以來舉個栗子。

當我和別人介紹《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我可以用「講的是明朝的那些事兒」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了^_^,那如果我從點入手,我可以說,你知道徐霞客么?其實他不喜歡讀書也是因為家庭環境造就的,他高祖徐經和唐伯虎之間的jq你知道么?(我開玩笑的不要有唐伯虎粉絲打我&>_&<),此處應等待對方回答,如果對方不知那再把這個故事講一下,然後再扯回來徐霞客不愛讀書的問題,但是,徐霞客卻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人,他沒有走非常常規的路,但是他活得很幸福,因為他自始自終都在干著自己喜歡的事,無論什麼困境都不後悔自己選擇的路,活得瀟洒,活得自在,成功是什麼呢,我想也不過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此處可以有引用書中內容,此次應等待對方共鳴,然後繼續說,這就是《明朝那些事兒》所能帶給我的,在並不枯燥的歷史中讓我反思自己,獲得更多有趣豐富的思想,讓別人的經歷增添我的經驗。那對方喜不喜歡得看口味了,我講得爽就行了☆*:.?. o(≧▽≦)o .?.:*☆我寫下這個答案不知道能不能對題主有幫助,我寫得爽就好啦(≧?≦)

我還想說的是,我一直認為,其實一個人看書,聽歌,看電影,很多時候也就兩種目的,一是娛樂消遣,一是尋找共鳴。一個人分享也是這樣,看你出於何種目的,又想擁有何種收穫,那會有不同的技巧,不同的表達,但大多數時候,隨心一點,隨性一點,讓自己表達得舒服就已很好,懂你的人自然會感受到你們之間的那麼一點契合,我們謂之,「投緣」。


要跟人談書,起碼對方也要是個讀書的人吧……

這跟你有沒有辦法深入書的內容無關,因為如果對方不感興趣,你怎麼說也就換來一句「嗯」。

聊天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跟誰說話,不然對方會以為你把他們當成牛。

最後,記得千萬別跟妹子討論她沒看過的小說啊(╯‵□′)╯︵┻━┻很無趣啊!


我自己的感覺是,讀書越多越會懂得沉默。


人知道吃飯和做菜是兩回事,卻把看書和交流當成一回事。


還沒有內化


我覺得有時候背下來一小段經典會比讀好多遍強。


因為你讀書目的不純.讀書不是為了增加聊天時的談資,當然書讀多的附加好處的確是多了一些吹牛皮的素材.


若你希望聊的書是對方還沒讀過或完全不了解的:在基本介紹結束後,隨意講講你的感受與評價吧。最直接簡單的幾點:為什麼想讀?為什麼喜歡/不喜歡?覺得寫得如何?那些部分印象更深?為什麼?(竊以為,讀過一本書的標準是至少能回答兩個以上這裡列舉的問題,並有至少兩處可以記得起來的具體段落細節。)

若你希望聊的書是對方已經讀過或有些許認識的:在介紹與評價過後,多提問對方對此書的感受(如果對方也願意聊的話),多傾聽,多比較與思考,「他/她為什麼和我理解/關注的不一樣呢」,「為什麼他/她會喜歡/不喜歡這本書的XXX」…

所以,再多讀一些,再多聽一些,再多說一些,怕是想要聊得愉快,免不了的嘗試。我理解的「痛快」的聊天,很重要的兩點是:別擔心自己的見解有限,也別早早判斷對方的見解有限。聊天聊書(或聊世間萬物),往往是透過這些話題,聊出一部分的對方與自己,所以,若有想說的,便多說些;若一時無話,何妨多聽聽對方開口?

況且,讀了挺多你的文章,我總是忍不住想,若你肯把你的書評轉成聊天里你的談話,它們都真的會是很好的聊天內容啊~

衷祝讀書愉快(^_^)~


我覺得聊著大家都知道的事是最好的,生活中發生的事,同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而聊天好比學了理論去實踐一樣,說多了才有經驗


如果只是聊天的話。。。曾經把一部電影完完全全的連續說了三遍給三個不同的同學聽,不知道這算不算有點經驗。

我是學生,平時沒事和同學在課間或休息時候,難免會聊天打屁。當然和朋友一起的時候也是一樣,常常會有交流的機會。因為看的書或者電影比較多。。(當然其實不是多,只是經常看完後覺得很有意思)就很是激動,很想和別人分享這本書或者電影。我想這也是最重要的,要是看完後不是覺得腦洞大開,或者很是凌亂,那告訴別人也不會有人喜歡聽。嗯,就像老師在課上講的東西一樣,要是一些奇怪的故事你肯定會有興趣聽。。。。

。。。

好了直接回答問題吧,一方面有些書很值得讀,但是讀了是自己的心得,沒有必要在聊天時老分享自己的感想(倒不如寫下來做讀書筆記)。 所以聊天能談到的,通常都是一個片段、一個故事,這種是最適合的也容易說出來,比如一本書中奇怪的世界觀,或是作者分享的一個人生故事。。。太多了,都可以拿來說。。。

題主自行體會

聊天要看對方是否感興趣,非要說出來什麼書啊可能會令人反感。還是多讀書比較重要。

共勉


把書看進去,然後平時聊天的時候穿插著一些書裡面的東西進去

以講故事的方式凝練出核心。簡短而又有趣

這種方式需要你對書有很深刻的理解


我是老師,平時只要帶字的東西都注意收集。抱著講課的目的去看書,效果很好,但看的過程很累,而且容易把興趣變成工作而讓看書變得痛苦。

我喜歡自己買書,可以劃,在旁邊空白處寫心得,同樣的內容比如「中國人的國民性」,你看第一本可能講不出所以然,但看了五六本之後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有關聯,而且可以互相補充,自己稍加歸納就能形成體系。

再給別人講的時候寥寥幾句就能顯出你的學問來~~

經常有人和我聊幾句就能看出我是老師的~~


因為沒聊到他人喜歡的話題上。


因為讀書不是為了跟別人有吹噓的資本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和異性尬聊?
用qq郵箱作為工作郵箱真的顯得很不正經嗎?
說話帶「幾把」「媽的」「我操」等辭彙會顯得爺們嗎,還是粗俗?
一個人沉默太久,很少向別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會有什麼後果?
母親非常消極悲觀,58歲時做了早期癌症手術後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如何讓她能調整心態樂觀起來?

TAG:閱讀 | 書籍 | 交流 | 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