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佐藤健和黑木華主演的日劇《天皇の料理番(天皇的料理人、天皇的御廚)》呢?

ACFUN第一話:http://www.acfun.tv/v/ac1860380

Bilibili第一話:【4月日劇】天皇的御廚 01【新醬】

tucao第一話:【春季日劇】天皇的御廚 01

土豆第一話:視頻封面[4月美食新番]天皇的料理人01視頻


當我看到米英鬼畜因為御廚大人寧可自己受辱也要扮丑討客人開心而舉起大拇指「Nippon OK!」的時候,還覺得這只是從CCTV請的編劇而已。

但是……等到劇情發展到洋大人眉頭一皺發覺事情沒那麼簡單,覺得「廚子這麼忠心,我們果然不能廢除天皇黑卡,大日本自有國情在此」時……

我單知道料理番只有下春藥的,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


#多圖。總的來說我的答案一般都會多圖#

#重要的話說三遍#

轉載請徵得我的同意。

我同意之後也請署名並且附上我的微信公眾號「林竹的小廢畫兒」。

轉載請徵得我的同意。

我同意之後也請署名並且附上我的微信公眾號「林竹的小廢畫兒」。

轉載請徵得我的同意。

我同意之後也請署名並且附上我的微信公眾號「林竹的小廢畫兒」。

其實我對最近很火的日劇《天皇的料理人》感情有點複雜。

主角的砂糖君(佐藤健)我是很喜歡的,美食劇也是愛的,但是他在裡面演的人太渣男了看得我幾次想掀桌還差點棄劇(原諒一個魔羯座過剩的正義感……),但是起了好奇心就去翻了一翻維基百科,然後發現,小說1979年出版,電視劇一共有三個版本。

嗯,以下三人分別是第一版的堺正章、第二版的高嶋政伸還有我們的小砂糖。

陳年飯反覆加料炒就說明,這是一個日本人民非常喜聞樂見的有名題材。所以我又很八卦去翻了劇中的原型的,發現(話說真人沒有劇裡面那麼渣~)從明治·大正到昭和,他簡直算是經歷了整個日本近代史,見證了日本從弱小亞洲國家到西化富強的全過程,而作為廚師,他也差不多見證了日本的西餐發展史。上學時候美術老師跟我說評價一個人一定要把他和當時歷史聯繫起來看,我就沒忍住把全部拉了一遍……

日本最早的西餐館是1863年在長崎開業的良林亭,差不多是西方列強的黑船來到日本的十年後。當時的薩摩藩(現在的九州)是最積極迎接西方文化的地方之一,也是倒幕派的中堅力量。1868年日本經過戊辰戰爭,開始了明治維新。幕府被推翻,天皇重新掌權,開始了全面歐化。

大家好這是明治天皇~沒有他我們大家就沒有和牛吃~~

除了大刀闊斧的社會改革,食文化也受到了衝擊。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並不吃獸肉,1872年日本宣布廢除肉食禁令,為了增強體質,從天皇開始,吃牛肉成了歐化的象徵之一(從這時候開始了我最愛的和牛歷史~~壽喜燒也開始流行)。同年,迄今還在營業的最早的西餐廳,築地精養軒開業,《西洋料理指南》、《西洋料理通》等書籍也被出版。

仔細想想這幾本書應該都是和劍心同時代的呢~~

雖然明治政府大力推廣西餐,但是由於原材料和做法的局限,這個年代西餐仍然只在貴族階層之間流行,遠離東京的鄉下地方的平民階層,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接下來,咣咣咣!我們的主角高森德藏在(離東京很遙遠的)福井縣某個富裕的家庭出生了。順帶一說他出生的第二年日本確定了君主立憲制頒布了第一部憲法(要是晚一年出生搞不好可以叫做高森立憲什麼的)~~作為一個標準的熊孩子,就像日劇裡面講的那樣,偷偷離家出走啊要當和尚結果被寺廟趕出來呀還有拿棍棍去戳正在便便的叫花子的屁股然後被追著打到不敢出門啊什麼的(??咦?這個日劇裡面沒有說么~?)都是家常便飯。嗯,熊孩子長這樣。

我們的熊孩子在其父母的嬌(放)慣(棄)下茁壯成長,暫時並不知道西餐是什麼鬼,而在東京,「和洋折衷」這個詞開始流行,西餐料理搭配米飯使用筷子這種當地化做法,東京有了近1500所西餐店。日式炸豬排也是這個時候由銀座的煉瓦亭改良發明。

直到熊孩子十來歲的時候跑到軍營去,第一次嘗到了炸牛排。等一下你問軍營為什麼會有炸牛排這麼高級的東西?那時候日本軍隊向英法看齊,推行西餐,並且本著把伙食當娛樂的精神在研究。比起當時的庶民的生活,軍隊里的伙食是非常奢侈而且新奇的。

喏,這是熊孩子被改變人生觀的瞬間。

我想了半天,這種感覺大概只有有性經驗多年有朝一日終於第一次體會到了煙花般的高潮可以媲美了……這一口炸牛排直接炸開了熊孩子的小宇宙,一發不可收拾,沒兩年就跑到東京華族會館去當學徒了。

這裡我必須說說華族會館是什麼地方。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止了公卿和大名,加上開國功臣都被歸為華族,享有各種經濟政治特權,地位僅次於皇族。華族會館不光是他們的社交場所,還是他們的學習院,只有直系子孫才有資格成為會員。而且華族會館用的建築,是傳說中的鹿鳴館!

喏,這就是日本歐化的標誌之一,cosplay名所(??誤)鹿鳴館。

小德子一出道就進到這種高大上的地方簡直是開了掛好么!醉心於歐洲cosplay(??誤)的華族有錢又有閑,這兒的廚師和材料都是當時最好的,想必見識到了不少大場面,基礎打得紮實。然後當時那幾年日本通過日俄戰爭,侵略中國東北,從默默無名的東亞封建國家,漸漸走入世界舞台。自然,對西餐師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那時候東京靠譜的西餐師傅本來就不多,小德子在換著地方工(偷)作(師)了幾年覺得該學的差不多了,便跟自家爹爹要了一大筆錢,收拾收拾去了歐洲(??別忘了其實人家還是個鄉下的富二代)。先是坐火車去了德國,然後去了法國。

雖然日本通過戰爭國際地位漸漸在上升,但是在歐洲人眼裡日本人仍然是二等公民,小德子應該是吃了不少苦。學徒時期因為窮,還經常跑去日本大使館食堂,假裝找人然後偷罐頭吃,據說大使館基本上都是睜隻眼閉隻眼裝作看不見。之後終於漸漸被承認,小德子甚至到了傳奇的巴黎麗茲酒店工作。

巴黎麗茲酒店長這樣,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豪華和有名的酒店之一。

當時的巴黎人民在麗茲酒店吃飯的場景是這樣。

而且當時酒店的料理長是有著「法國料理之王」稱號的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是的我們的小德子又一次去到了最好的地方,跟了最棒的人,大大地開了眼界,應該也學到了最地道的技術。

現在小德子到了夢想之地工作也有錢了,正是順風順水打算在法國常駐的時候,明治天皇去世了。大正天皇的即位大典要招待2000多名客人。那時候日本已經用法國料理作為正式晚餐,所以非常需要牛掰的法國料理廚師。因為大正天皇只有33歲,為了長期服務他所以想要年輕的廚師,日本法國大使栗野慎一郎便很愉快地推薦了我們的德藏同學(此人心裡大概在偷笑小子你吃了我們那麼多罐頭現在該還人情了吧!)。

然後正好一戰也要爆發了時局也不穩,德藏同學因為吃了人家的罐頭嘴軟(??誤),只能收拾收拾含淚離開大愛的巴黎回到了祖國。回國後迅速跟秋山家的俊子姑娘結了婚(人家並沒有對俊子姑娘始亂終棄也沒有去睡老闆娘也沒用去泡法國姑娘喲!),還當了宮內廳大膳寮的料理長。人家這時候才25歲呢!

很快就到了大正天皇辦即位典禮宴席的時候了。大家好這是大正天皇,他是明治之後第一個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天皇。

德藏同學作為宴席負責人,為了震驚一下各國貴賓,他絞盡腦汁選出了一個秘密武器,哦,不是是秘密食材。為了入手甚至還動用了軍隊從北海道支笏湖抓過來。是不是很有《將太的壽司》那種少年漫畫的既視感!來你們猜一猜那個高級貨是什麼!!!

請!看!下!圖!

你們沒有看錯,這貨是小龍蝦。不過是日本小龍蝦……雖然德藏同學做的是老高級的小龍蝦濃湯但是我忍不住腦補了幾千賓客坐在白色塑料椅子上圍著大圓桌一人一副手套啃小龍蝦的場景……(??誤)現在這種日本小龍蝦已經瀕危所以吃不到了(肯定不是天皇吃了太多!),變成了日本的國家天然紀念物。

(順便說一句小龍蝦抓了四千隻,用了三千隻剩下的放生在日光了。客人有兩千人一人就勻到一隻半,好小氣……)

話說小龍蝦也吃過了一戰也結束了因為小龍蝦很好吃所以日本也成為國聯常任理事國了(??誤),德藏又跑去歐洲學習了,順便還帶著日本皇太子裕仁親王在歐洲玩了一圈。這時候西餐開始往普通家庭滲透,《可樂餅之歌》大流行,神田的須田町食堂的咖喱,京都一錢食堂的鐵板燒等日式廉價西餐都開始大受歡迎。

德藏翻譯出版了《法國料理全書》,一直到戰前這套書都被當做日本西餐界的聖經。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每本都跟磚頭一樣厚……

大正天皇只在位了15年就去世了,接下來就是繼續波瀾壯闊的昭和時代。

大家好這是昭和天皇,他是日本歷史上除了神話傳說以外在位最久的天皇。

德藏叔26歲進宮的時候昭和天皇才13歲,即位的時候德藏叔40歲昭和天皇27歲,更別說兩人還一起去歐洲旅行過(??誤),可謂是感情深厚。而且他們一起經歷過的各種起起伏伏也是夠多。從日本經濟危機到世界經濟危機,從發動二戰到一起扛空襲扛原子彈……二戰後期到戰後,東京食材嚴重短缺,又因為天皇以身作則不食用黑市的食材,宮內甚至都找不到足夠的食物。德藏看著天皇日益消瘦感到痛苦不堪,稱這段日子是他人生最辛苦的一段日子。有萌這對CP(??並沒有)的光腦補這個場景都可以吃下兩碗飯了對不對!

喏,這是戰後日本的黑市。日本平民也非常為戰爭所苦,所以其實很多老人都是堅定的反戰派。

最終日本戰敗,天皇作為名義上的日本最高統帥,需要等待駐日盟軍司令部的處理承擔戰爭的責任。德藏奔走於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展開料理外交。因為做飯太好吃對方高官甚至想挖角,宮內廳的職員表示要是可以抵做戰後賠償的話你們就拿走吧(嚶嚶嚶出賣我的愛你逼著我離開是不是!)……最終,天皇製得以保存,但是在1946年,天皇被人格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一直到1951年舊金山條約簽訂決定了日本的處理,德藏的料理外交才結束。

而對平民來說,戰後沒有了朝鮮、台灣進口的大米,一度陷入深刻的糧食危機。美國佔領日本之後提供了大量的糧食援助(也是為了給自家小麥培養市場),大力在日本推廣西餐。尤其是戰後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午餐基本上全是西餐,讓日本人的胃從小就習慣了這個體系。

喏,這是1950年的學校午餐。內容是麵包、牛奶、可樂餅、白菜絲和奶油濃湯。

喏,這是1955年的在學校吃午飯的小學生。

哦對了患了肺結核死去的不是德藏的哥哥,而是秋山俊子姑娘……

戰後昭和天皇開始巡遊全日本,這之前天皇只能吃大膳寮做的食物,在旅行中有了吃到別的東西的機會。這樣德藏大概時間多了一些,這些年他又出了好幾本書。他不光通過為皇宮服務把日本的法國料理體系化,還通過各種大型典禮培訓其他料理人,讓影響擴散開來。

民間的話,為了提高人民身體素質推廣西餐,1956年開始被稱為「營養指導車」的移動料理教室在日本中巡迴,進一步把西餐的做法推廣到了家庭。

日本經濟開始高速發展,而因為經濟發展人民手頭寬裕開始更多的可以在餐廳吃飯,1970年甚至被稱為外食元年。而德藏爺爺為宮內廳工作了整整五十年,終於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了。他於1972年辭職,在第二年獲得三等瑞寶勳章。喏,長這樣。

停止工作之後兩年,德藏爺爺去世,被追贈從四位·正四位官職(大概相當於參議)。

秋山德藏簡直是那一代日本人理想的化身,從一個頑童一直到日本西餐界的最高點,勤懇、較真、上進、忠誠,難怪他的故事這麼受歡迎。

哦對了後來老爺子長這樣。笑得這麼慈祥真的看不出來一生都是一個超愛衝動動不動就跟人吵架的人呢~~

編輯到這裡我終於想了起來,寫這個文的初衷只是想炫耀一下我吃到了改變德藏人生的那塊牛排(然後不知不覺就刨了這麼多資料出來真的不是因為我是個好考據的魔羯座……)。

日劇宣傳期搞點什麼花頭是很正常的,三菱一號美術館便趁機推出了劇中的招牌料理——炸牛排。

可能有人要問三菱一號美術館和Cafe1894是啥?大家記得劇中反覆出現的,有著大片紅磚建築的地方么?那在當時被稱為「一丁倫敦」,是在皇居附近的大片仿歐建築群。經過大地震(1923年那場)和空襲大部分已經不存在了。

三菱一號館是1894年建造的,是日本第一棟辦公樓。經過戰亂保存了下來,因為老朽化在1968年解體保存,然後2009年在原址重新組裝了。

現在這棟建築被作為美術館使用,展示著丸之內地區的歷史。位於一樓的Cafe1894是很早以前我就很感興趣的一家餐廳,正好月初我人在東京溜達,便心心念要去探一下。

Cafe1894外觀長這樣。

裡面長這樣。顧客基本上都是中年婦人。

中午就到的我發現,限定牛排只有晚上有而且一天只限5份……不得已我跑出去吃了另外一個牛排然後找了家很好吃的蛋糕店一直坐等到下午五點正就又衝過去了。嗯,這回吃到了。

單點牛排是1980日元,可以另點米飯或者麵包。

切一小塊沾著下面的土豆泥和醬汁放進嘴裡,首先牙齒接觸到的是脆脆的面衣,然後就是方方正正的,厚實的牛肉。材料是黑毛和牛,等級不是最高但是仍然一咬即斷,正統的肉香混著奶香迅速席捲整個口腔。比起一般的煎烤牛排,炸牛排味道沒有任何損失完完全全被封在了面衣裡面,邊沿熟了但中心還是生的,完全能感受到脂肪的甜味。再嚼一口會嘗到加了奶油的土豆泥,醬汁也是完美配合。香脆濃郁細滑鮮美一下子全部享受到,口感層次豐富並且和諧。比起平時習慣吃的豬排,炸牛排的味道真的,真的要濃郁得多。仔細想想這道菜只賣1980日元絕對是賠本做,難怪一天限定只有五份……。

嗯,除了牛排還有雞排豬排和鮮蝦濃湯,都不貴都一天限量五份。

當時實在吃不下現在略有點後悔該再點一樣嘗嘗的。

對了你要問這牛排有沒有改變我的人生觀?嗯……長期受各種美味和牛洗禮的人是不會為區區2000日元的牛排改變的,在這兒必須得感謝德藏感謝日本西餐的發展給我了一個略挑的胃。

我不會為了一口牛排跑去當廚師順便改變個歷史,但是我絕對願意為了一口牛排再去一次,兩次,很多次東京。

PS:期間限定料理一直供應到7月12日哦,有機會去東京或者在東京的同學趕緊去吃起來!話說我真的好想知道那個鮮蝦濃湯的味道!

據說掃描下圖可以收到原創好玩的日本吃喝玩樂訊息哦~~~

http://weixin.qq.com/r/BnV7Y3nEyiS1rT0A9yA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全劇的邏輯跟《走向共和》里慈禧解釋她為什麼要體面做壽是一樣的。「尋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壽,辦得風光熱鬧,左鄰右舍就會說這老太太好福氣有面子,這戶人家在那一帶就做得起任!百姓如此,國家更是如此!」於是,該劇像晨間劇男豬一樣勵志的男豬就為了揚我國威,成天鑽研怎麼給天皇做大餐,讓陛下吃得開心,讓洋人吃了驚呼」大日本不可戰勝「。

問題是這個邏輯,編劇當真敢展開演繹。大正天皇登基大典,洋大人吃了男豬主廚的國宴,當真在餐桌上交頭接耳,盛讚「泥洪金OK」。男豬的癆病哥哥聽到報紙上說弟弟主廚的國宴有大國水準,嘴裡念著「為國盡忠」含笑掛點。

當年是嘛年代?窮人家的次郎為了白米飯去當丘八,城裡的屁民隔三岔五的鬧「米騷亂」,窮人的女兒成群結隊去當南洋姐的年代。相比之下,太祖食譜上有個不知道吃沒吃到的油燜大蝦就被人編排,這也太不值了。至今,還有人對日本天皇省下飯錢買軍艦的段子津津樂道,可見教人什麼也不能教人造反啊。為了塑造御廚的正面形象,編劇弄了一段他不顧自家災情,給關東大地震災民捏飯糰子的劇情。劇中全家上陣」感動八島「,」最美泥洪金「,杠杠的主旋律。因為這一集埋下的伏筆,黑木華領便當收工了。我要給編劇寄刀片!

戰時,天皇為了表示」共度時艱「,要求跟當時日本的城市屁民一樣只吃配給食物。御廚不敢欺君,一本正經的研究配給的兩條三寸長的小魚。終於,御廚用《紅樓夢》里賈府涼拌鹹菜的思路,讓天皇」進得香「。劇情專門設計了天皇肯定御廚的節儉供膳思路,讓御廚對自己用一鍋油和一堆折騰伺候那兩條小魚的努力很是欣慰。順便,日本的宮廷題材也是反貪官不反皇帝,御廚借調到軍部,看到軍閥們的奢侈,罵了一通「皇上一頓就吃兩條賈府風格油炸小魚,你們怎麼還這麼腐敗!國家都是你們搞壞的!」

可惜這部神劇雖然編到1946年,但是再現的是忠於天皇的昭和男兒給洋大人當鴨子,以此讓洋大人領悟到了日本文化的奧義,最終保留了天皇制度的那段歷史。我期待他們拍屁民們衝進宮把天皇的冰箱給抄了抬到廣場上示眾的史實,他們沒拍。

突然想到,御廚還可能用另一種方式改變了日本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嘉仁在大正後半葉展示出了腦缺的天賦,為了國家社稷,最好早點讓他讓位給裕仁。可惜編劇沒有這麼大的腦洞,沒有設計男豬為了國家毒死嘉仁的神開展。我要是編劇,我就曲筆。為了彰顯大國氣象,同時為了實現脫亞入歐的偉大目標,御廚頓頓給嘉仁吃法國名菜肥鵝肝,終於讓嘉仁40歲的時候就腦血栓,然後因為腦區血液灌注不足導致了腦血管性痴呆……本來喜歡吃西餐的裕仁知道親爹是怎麼傻的之後,晚年改吃沒有油水的日料,一口氣活了八十七。


光看俊子了,誰還注意劇情啊。

這個時代的故事真是黑木華的主場了……這個穿上和服,就能讓你感覺到穿越的女人。

《真田丸》的時候一群人在彈幕刷黑木華丑,我當時我就&


哥哥活了一年又一年 - -


哥哥演技好棒!眼神里的喜悅,矛盾,掙扎…並且這位演員真的很拼,最後真的瘦的就剩骨頭,看彈幕說到他還要去演別的戲所以要增肥

劇情上,他對弟弟無條件的信任,無論何時。光是這一點就讓我羨慕嫉妒得不得了,也是想到了自己的處境吧,全程哭成狗。

想要這樣的家人


既然作為特別企劃,編劇有心為這部美食番賦予不一樣的歷史意義,並且主角秋山篤藏的由冒失少年蛻變成內宮省御廚的成長曆程也是日本完成近代化的歷史見證,那麼這部劇和政治就避免不了要扯上關係。

每集片頭旁白的歷史背景和主角的成長遙相呼應,在前幾集編劇其實也盡量避開政治,為我們描述了少年篤藏在妻子,朋友,恩師,家人的幫助下,背負著哥哥的夢想憑藉自身努力逐步進化料理技藝成為了天皇的御廚。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誠心貫穿全劇,一步步接近夢想的喜悅,料理的誠心都為觀眾帶來感動。

可以說,我理想的結局就停留在妻子俊子去世的第十一集,一集自虐,滿滿淚點,黑木華太贊!


應該是一部值得追的日劇吧,個人感覺十分適合職場新人看呢。

雖然主角不成熟的性格的確很讓人頭疼,但是片子真心折射了不少人生的哲理呢,╮(╯▽╰)╭其實好多勵志的日劇都是如此吧。

全劇看下來基本從法國路線開始,水準就開始掉線,到最後一集基本要掉哭了,實在是虎頭蛇尾之作,辜負了我之前對他能成為神劇的期望~

-------------------------------觀後感分割線------------------------------------------

關於就業,片中的秋山德藏一直以來對什麼事情都是三個月熱度,耐不住無聊,便開始退縮,就連最喜歡的料理也會因為在初期長期做最下等的事情,覺得看不到希望,而險些放棄。

這裡值得我們深思的有兩點:

1.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怎樣發現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將這些事情成為成就自我的事業呢?

2.對於工作如果感覺無聊或因處於底層學不到東西而停滯不前,我們是否還要繼續進行下去?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我們能力不夠還是工作真正的不適合我們呢?

關於學習,片中的宇佐美主廚是一名十分嚴苛的主廚,對待廚師的教育看法:做菜需要誠信,技術的話可能有不及指出,原料可能也有不合心意的時候,但只有誠心是靠自己隨時都能拿出最佳的。不教是因為你們不去學習,相比人們熱心給予的東西,人們更珍惜自己拚命去偷的東西。經主廚這樣點播後徳藏在第二天便向打開了新的世界一樣,看到了很多過去看不到的東西,而加速成長著。

在這裡我受到的啟發是,做好自己一切應做好的分內的事情。對於上層領導安排的瑣碎事情,不要只看到他的麻煩和浪費時間,更多是通過這些能看出這些工作所能給你帶來的積極意義。通過這樣的工作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化繁而簡,如何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也可以從細微之處慢慢去把握整體脈絡等等~

關於挫折,德藏向好友新太郎和吉原的茅野訴說自己學藝不成反被驅逐、回家後妻子想要和離以及和萬歲軒老闆娘做的一系列荒唐事之後,決心前往巴黎去學藝。面對頹廢逃避的德藏,吉原的茅野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聽好了,人不在於身處何地,而在於所做何事。小個子首先在這裡踏實地工作,取得成就,才是正經話吧~

新太郎遇到挫折,德藏說出了麻麻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私以為很經典,「人越是幸福,越有運氣,越要努力。」

第七集主角來到法國巴黎學藝,這一友情、愛情線比較豐富。奮鬥史不多,著重講述了日本人心目中的白種人的實用主義。德藏出於在日本學藝的經驗,在巴黎也選擇了「基層做起,打下手開始」的戰略方針。由於種族歧視而備受欺凌的他,拿起刀子和盆里的土豆開始泄憤,由於刀工精良博得了廚師長的另眼相待。這裡提示我們的是,有能力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要讓領導階層的人親眼看到。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做了,卻不被人知道也是無用功罷了。此外還有就是,要學會在恰當的時候(劇里是確認才華被主廚賞識的情況下)再跟老闆講條件漲工資。

第八集,感覺開始走向了下坡路,這是追夢三人組的各自轉折點,對德藏來說是很重要的人生轉折。偉大的友誼,敵不過理想的愛情,大抵如此。作為本劇的過渡集,我在這裡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啟發,更多的是感慨於理想與現實不能統一的無奈。

第九集,仍然有走下坡路的感覺,但是比上一集好多了。

關於說服別人要想讓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正常實施,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別人無論提出什麼樣的疑問,你都要想到對應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沒有底氣的說出一個假想的解決策略。畢竟我們不是開著金手指的德藏,當面對小龍蝦不被接受的時候,會有人主動解釋小龍蝦可食用,並且提供可靠的食材來源。同時,作為一個計劃或項目的指揮人,一定要時刻做好b方案,以免在某環節出現意外,而不知所措。作為一個領導人,遇到情況,首先自己應該冷靜,然後安撫下層,短暫的思考,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感情線小插曲-------------------------

本劇主要是德藏的奮鬥史感情線不太多,所以在這裡略微提幾個讓我感觸比較多的情節吧。

俊子的父女之情,看似小氣薄情的父親,實際上對於俊子是否會開心還是很在意的。在這裡我感覺即使現實中父母極力拆散兒女的婚戀對象,但實際上心理或多或少還是希望孩子幸福的吧,只是時代格局所限,用錯了方法。而倔強的我們也不要因為自己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懸崖勒馬之後出於情緒不敢回到家裡,畢竟父母無論如何對會是孩子的港灣,他們也是希望我們幸福快樂的呀~

俊子與德藏,茅野和新太郎----女人的隱忍和付出

俊子的放手固然是不想拖德藏的後腿,希望他闖出一片天地,或許這只是電視劇里的情節,製造誤會,引出矛盾,繼而開展新的篇章。但我覺得這種所謂的為他好,實在需要很多人注意。你以為的並不一定就是他(她)想要的,以己度人是最大的錯誤,犧牲自己去成全另一半也是一大誤區。

茅野的付出,從小在吉原長大渴望去看吉原以外的世界,由於時代的限制,她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喜歡繪畫渴望去巴黎學藝的青梅竹馬身上。自古以來,茅野的一般的例子太多,得到好結局的更少。深以為這樣的做法最是不可取~

ps:感情線的比較亂,大概是不能太領會精神,還會在修改的~~~~

----------------------------------------------------------------------------

第十集,此集劇情節奏該快不快,該慢不慢,甚是奇葩。五分鐘不到的懷孕,讓德藏喜當爹,一分鐘不到的長大,讓德藏轉眼變成三個孩子的傲嬌任性小父親~這一集主要矛盾在於一太郎對於廚師這一職業的認知態度,當然德藏為了職業而不顧家裡這一點也是必然招來一路黑。總體就是家庭與事業矛盾衝突的選擇,德藏更多選擇了事業;大愛和小愛的抉擇上,德藏又選擇了大愛去照顧更多的受難百姓。哦對還有就是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沒有什麼是不務正業的職業,只要用誠心去做就好~

-------------------------------------------------------------------------

第十一集,新太郎的回歸,俊子的逝去~

全集都籠罩著淡淡憂傷之感,也算算小小的談了下死亡這個話題吧。宛如生的俊子,讓大兒子知道「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大女兒知道「幫助別人也是快樂的,不體驗一下幫助別人,也是一種損失」,小兒子也學會了扮可愛的鬼臉,御守上的鈴鐺保佑著德藏。的確是催淚的極強的一集啊,片中的宇佐美再度出現,話不多,氣勢依舊。而新太郎的回歸,在這集表現平平,巴黎學藝未果,不曉得編劇又何用意,不過所作之畫到也成為了催淚小道具~

第十二集,雖然戰爭之下,眾生皆苦,但是這集純屬島國yy之作了,黑了天朝,黑了英美,不看也罷~


非常喜歡。在此答非所問。

在第一集裡面,男主喜歡上料理,被眾人看低,而只有女主俊子默默在旁邊問了句:

「今日は、どんなお料理を作ってたんですか。」

這台詞說了兩遍,瞬間就被感動死了啊!!!

在男主知道自己哥哥去世後,很難過。他問俊子還願不願意在一起,這時,俊子說:

想起林覺民的與妻書: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虐哭單身狗。


我是一個看任何相聲小品都不覺得好笑,看什麼電影都幾乎沒被感動過的人。

這樣的我,看到第六集大哥寫的信,哭到趴在地上好久起不來。


這部日劇可謂是近期日劇里的誠意佳作。劇集的前面一直在可以迴避政治,但最後還是拋不開政治,畢竟是天皇的料理番。最後一集竭力描述的篤藏對天皇的敬畏和珍惜,也是日本國民戰後懷抱的一點希望吧。

最後一集,篤藏在廚房說的那一番質樸的感言,可謂是這部日劇情感的集結和濃縮,「既然他們幫助我實現了夢想,我就有繼續堅持夢想的責任。」回望之前的篤藏,都是一個個人的情分給了他堅持夢想的動力,是他們的「真心」帶來了篤藏後來的成就。也正是這個「真心」,從頭至尾在打動著我們這些觀眾:作為一個廚師的真心,一個妻子或丈夫的真心,一個父親或母親的真心。有時覺得這部日劇太多地方都描繪地粗糙了些,但你永遠會被一些單純善良的「真心」所感染,讓自己的內心產生些變化。

作為平民,只能在政治的黑手下執著於自己內心最寶貴的精神土壤,才能有好好活著的動力。也正如他之後所講,他只是一個廚師罷了,每天能想到的,是吃他東西的人的心情,是為了他人的健康和幸福而活著,「所謂做飯,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想到三島由紀夫和川端康成因為戰後日本精神的空虛,憂國憤怒,相繼而死。在國家的大背景下,人如草芥,己力微薄,命有何用?人到頭來,還是為自己心裡的東西而活著。一個胸懷理想之士,要麼選擇如篤藏一般辛苦卑微地踐行自己的信念,要麼如三島把那信念終結為一個嘩眾的儀式。如今篤藏的故事被一拍再拍,這部日劇又一舉奪得季冠,只是因為大家無比懷念他身上所代表的精神傳統,希望帶著這似乎已隨著時代逐漸消逝的「真心」,陪伴自己面對現實的冷酷,溫暖地走上一程吧。


典型的TBS日九檔日劇

歷史氣息濃

正經

觀眾定位明確

浮誇氣味少


說實話追這部劇很大程度是因為大哥,被大哥的一言一行所感動,為了弟弟和國家可以犧牲一切,為了夢想在東京奮鬥卻因為肺病不得不回家養病(想起高杉和沖田了),無條件地支持弟弟,說服家人支持蠢藏學藝,去巴黎深造,多說不了什麼,上張圖,這裡真是哭著看完的。


這部劇不是叫做《惡魔的口食》么?


砂糖吸引我的是他專註的演技,我是看了天皇才去看劍心的,然後就徹底一生推砂糖了,這是個大有前途的演員,演員最怕的是代入感,演的越多越會形成一種模式,讓人一看就會像他以前演的角色,或者總是把自己的性格揉進角色,千篇一律,可是在砂糖身上我沒有看到這個問題,看蠢藏的時候我不會想到劍心,看劍心的時候不會想到他演過鋼琴家,他每個角色都表演得非常獨立有特色,演技也從早期的不是很放得開而慢慢改進,越來越沉澱和成熟。砂糖一看就是個智商高的人,下黑白棋和魔方可以看出來,領悟力非常高,所以想的也多,有時候會流露出迎合周圍人事的印象,也算比較世故。但他人心不壞,溫柔內斂,其實他想的很多平常人覺得奇怪的東西很可能都找不到人傾訴,所以養成了身上的一種孤獨氣質,希望他能遇到一個能理解他的聰明女孩。。現在看他發展,如果以後不會為聲名所累,變得浮躁自大的話,保持一點與世隔絕的內心和沉穩的心境,相信他會做出更輝煌的作品!


剛才看完第二集,一如既往的高品質日劇。演員選角方面,劍心小朋友演技那是相當的好,黑木華很適合這樣的裝束。

日劇裡面,有個常見的主題是成長。目前看來,這個片子是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暫時看起來)不是個討喜的人物,準確說,是個令人討厭的傢伙。在B站看的時候,彈幕裡面很多人說,主角才16歲,你指望他怎麼樣?

我不清楚16歲能為無知和不負責任找出多麼合理的借口,16歲已經不下了,何況是100年前,日露戰爭兼日本近現代化轉型的時候。

當然,以後會被社會改造成五好青年的。總是需要時間的。

黑木華飾演的男主妻子,典型的舊日本帝國大和撫子形象,溫柔,堅忍。

劍心小朋友飾演的男主,目前看來,是個糟糕透頂的中二性格。做事情無法維持下去,三個月的熱度,為人孩子氣,雖然已經成家,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是家庭,也不知道責任。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一定是大吼大叫,然後狂跺腳,奪門而出,錯的不是我,是世界。不對,時辰的錯,都是時辰的錯。

我本身已經過了中二的年紀,每當看見諸如此類的行為,總會有一股子莫名的怒氣,也許是羞恥,為以往的中二行為,而父母嚴苛漠視的教育所恥。

怒氣的來源,自然是由演員精湛的演技所激發,入木三分,很有帶入感。

談到配角,也是一貫的日式精緻,可圈可點。賣萌的男主母親,傲嬌嘴硬的父親,溫柔踏實的大哥,努力維持自家事業的小弟,財迷但是本質不壞的岳父,打醬油的小明,順便還插了段小明NTR前主廚女人的故事,諸如此類,等等。

總體來說,是個可以追下去的好劇,不知道歷史跨度有多久,小說的原型本來就是個很傳奇的角色,不到而立之年就做到了天皇的御廚。原型認識自己妻子的時候,已經是成年之後好一段時間了,劇中修改為16歲入贅,改編方面如果處理不好,要麼爛尾,要麼中途會讓人想棄劇。原型其實是個脾氣很不好的廚師,待人接物可謂嚴苛。沒看過小說,不知道後面會怎麼處理女主的離世(死於肺結核,我記憶中),不過看起來大哥挺不過幾集了,便當已經熱好。大哥的離世應該是個重頭戲,就看編劇怎麼處理,怎麼大把合理的煽情。


要是沒有最後一話就好了。

最後一話為了所謂的保護天皇任人侮辱還做些沒必要的舔美軍屁股的事兒,說實話看到這些行為美軍反而應該意識到在這幫人眼中天皇的存在是很危險的吧??

除了這一話,之前的內容一直關乎個人奮鬥家庭感情及友情師徒情,每話都有讓人忍俊不禁或是為之感動的情景,特別是黑木華的演技讓人眼前一亮。

為什麼最後一集就變成的一個沒文化沒自尊的人耍寶了??

嘖嘖嘖,雖然日本人對天皇有著特殊的感情,但這種表現方式太讓人不舒服了。


知乎首答就先給黑木女神醬了

割----------------------------------------裂

去了最後兩集,說要一邊吃一邊看的,都是在糟蹋女神的演技


天皇的御廚

剛看完這部劇,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正如男主所說,「我是一介山野村夫,現在能夠當上皇上的御廚實現我的夢想,是因為很多人支持著我,我的父親、哥哥、妻子、師傅,正是因為他們的幫忙我才能這麼幸福,我也要努力做讓他們幸福的事情。」

男主廢柴一般的登場,被寺廟逐出師門。在立誓當和尚之前,男主還當個兵做過買賣,但都不疾而終,很多事情他很感興趣,試過卻堅持不下去。因為他經常半途而廢,家人鄰居都很瞧不起他。只能給他找個好人家入贅當女婿,所幸他的妻子十分善良。他也在努力幫工,得到了妻子的認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吃到了炸牛排,包裹著花生麵粉的牛排,進入油鍋後炸得金黃酥脆,淋上特製的醬汁,讓他吃一口就為味道折服。太好吃了,太想吃到更多美味的料理,男主經常翹班來學做飯。時間不長,被丈人發現,大吵一架後男主決定去東京學更多的料理。

在離別的夜晚,他的妻子已有所察覺,她知道丈夫要去追求愛好離開自己,可是她隱忍地裝在睡覺,聽著丈夫在背後收拾行囊離開,最終留下了眼淚。

去東京後,哥哥的鼓勵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哥哥的幫助下,男主進入一家飯店廚房幫忙洗鍋。因為太想學習做料理,他的努力獲得了主廚的認可。而在此時,哥哥卻因患上肺結核,不得不離開東京回到鄉下養病。哥哥把自己的希望和夢想交付給弟弟,鼓勵弟弟要成為日本第一的主廚。

而男主因為離家出走太長時間,丈人要求他與自己女兒離婚,可是男主的妻子相信著丈夫,等待著他。

男主這邊也不是完全不爭氣,他從一開始無責任無擔當,到開始思念妻子,為了妻子努力掙錢,並承諾妻子要為了養她在東京開一家餐館,可是妻子覺得自己束縛了丈夫的夢想,昧著本心說了要離開丈夫的話。大雨滂沱,男主聽到這些絕情的話傷透了心決定去巴黎進修。

進修依然艱苦,男主仍然努力,最終他成為了皇上的御廚。然而,成為御廚並不是一帆風順。這部劇吸引我的是,把歷史背景加入,發動對華戰爭,地震,戰敗,都融入男主的生活中,男主對國家的熱愛,對天皇的維護,無不讓人動容。

很多人不理解日本人對天皇的敬仰,在最後一集男主的師傅是這樣回答的 「天皇就好比味增,從生下來伴隨著我長大,如果有一天突然被告知不能吃味增了,我想會感到無比寂寞吧」。

有人以為這是日本文化意識形態灌輸,它確實是,中國的電視劇何嘗不是。為什麼中國的抗日劇越來越被人吐槽甚至拋棄,一些抗日雷劇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橋段出現,滿足了低俗的需求,打著愛國的旗號,卻讓新一代對那段歷史缺乏真正的理解,抗日勝利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它建立在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中,建立在無數先烈的鮮血中,簡化抗日難度,將過多娛樂因素融入抗日戰爭中,是對那個時候努力的人的侮辱。

希望能多拍出些有誠意的國產劇,而不是一紙簡單的限娛令。


廢話不多說,昨天終於得空去吃了。一個字,讚。兩個字,很讚。三個字,讚讚讚~?? ε=ε=(? ?????????) ??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松本潤?
如何評價十月日劇《對不起青春》?這部作品打動人的地方有哪些?
如何評價日劇《無間雙龍》的最終回?
有一個飯傑尼斯(J家)的戀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水川麻美主演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TAG:日本 | 美食 | 日本料理 | 電視劇 | 日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