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國內而言,讀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國內讀大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知」的增長,更重要的是 「識」的加深。

在經歷了高中時代的一輪知識瘋長後,大學會繼續提供更寬廣的平台,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遨遊。
專業課領域,你掌握的知識進一步細化,系統化,習得一部分進入社會的本領。
除了專業課的更廣闊的領域裡,在文學,哲學,歷史,法律,電子,外語,體育等各個領域,只要你喜歡,都會有所收穫,甚至是大收穫。
你在不知不覺中,經歷著知識激增的新一輪的洗禮。

但,我認為,比起那些「知」,更重要的是,你在 對這個世界的「識」對「異」的包容 上獲得的成長。

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家鄉或者所謂的「當地」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於身處同一個地方,意識觀念相近,風俗文化大體相同, 成長大環境也相差不大。
這導致了所謂的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上有很多相似或者相近之處。在對事物的認知上,思想碰撞的火花沒有摩擦得那麼大,保持相對的方向一致性。
還有,到高中為止,靠「身體力行」而得來的對世界的認知太少,靠」道聽途說「等」二手資料「獲得的對世界的認知占絕大多數。很多方面的認知偏差,認知偏見,先入為主,都為大學裡的思想大碰撞埋下了種子。

進了大學後,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甚至有人有在多個國家居住過的經歷。同學不再局限在所謂的」家鄉「」當地「。
進了大學後,同學來自於更廣泛的階級和民族。
可能有偏遠山區來的孩子,上大學有可能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圍城」。他們做了幾天幾夜的硬座(捨不得買卧鋪),探出身來看這個世界。
可能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來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看起來那麼年輕,時尚,開著陸虎,賓士來送他們上學。
你可能會發現宿舍里有虔誠的穆斯林,也有人會不時地翻閱《聖經》。

身邊的人,不再是那個小縣城的玩伴,也不再是同住一個小區的,一起偷過錢,逃過學,進過網吧的胖小明。大家都很陌生,口音或許都各不相同。大家心裡既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卻又像商量好一樣,熱切期待著大學的新生活。

慢慢地,你發現:
下鋪的老二怎麼那麼有錢,一個月的生活費,比你爸媽加起來的收入還多。手機,電腦更換的頻率甚至比你的衣服還快,每天都在看你搞不明白的股票走勢,時而高呼萬歲,時而沉默無聲。
對了,老二還特別大方,上次他過生日請吃飯,居然花掉了你一個月的生活費。
還有,還有,老二喝多了,居然告訴你們,他是同性戀。。

睡你對面的老三看起來相當簡樸,就那幾件衣服換著穿。周末還時常不在宿舍,為了一天50塊錢的打工早出晚歸。吃飯從來都是去最便宜的食堂,看起來是那麼小氣。你有點不太喜歡他,感覺他扭扭捏捏不像個男人。
可是,那天你喝醉酒,背你回來的是他;你把女朋友搞大肚子,他借給你的錢最多哦。

和你對著頭睡的老四,好像不溫不火,不愛說話。卻有著兩項必殺技能:歷史和av。他對中國近代史的熟知程度,跟他對av的了解不相上下。各種歷史人物的生平,事件的發展,他可以信手拈來;av女優,作品番號,他也可以如數家珍。
不過老四那個死摳啊,讓你折服,每天一擼的養生之道,也讓你驚嘆。

你發現,聊孩子的時候,有人會跳出來告訴你,做丁克也挺好;聊對日本的仇恨時,卻被全宿舍狂批見識短淺。你的宿舍里五毛跟美分兩大陣營天天開戰,互罵「傻逼」;你瘋狂地支持切爾西,恆大,卻要經常和旁邊的阿森納和國安的鐵粉掐架。

你發現,有的人逃課成瘋,畢業岌岌可危;有的人不僅專業課優秀,各種活動大小獎也從不間斷。有的人每天要早早起來化妝,你卻連粉底是什麼都搞不清。隔壁宿舍那個男生象棋厲害的要媲美專業級別;對面宿舍的小美,卻為了一個死男人,已經哭了2個星期。

你也發現,山東人好像並不都是人高馬大,酒量驚人;河南人也不是傳說中那樣令人不屑,明白了哪裡都有好人壞人。南方男孩一樣大氣,北方女孩一樣柔情。
日本來的留學生好像也沒那麼可惡;美國來的小帥哥,也一樣可以那麼靦腆。

在這些思想意識的衝突和碰撞中,你理解了什麼是多元,什麼是尊重。你可能不贊同,卻懂得理解差異的重要性。
在和各種奇葩的鬥智斗勇中,你明白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做好我這類鳥,就好,對他人,強求也沒什麼用。

你發現你的心態愈加淡定,對很多事情再也見怪不怪。
你發現你知識量暴漲的同時,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發現自己更加穩重,更加成熟,既能 「酒逢知己千杯少」,又能理解和尊重差異和不同。

你發現在大學這個,大融合的火爐里,煉就了跟高中畢業時全然不一樣的你。
你好像也說不出自己哪變了,哪不同了,

但你發現:
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深」了,
對「異」好像也更能理解和尊重。

也許,這就是上大學的一個重要的意義。
至少,對於我來講。

不對號入座,不以偏概全,不理中客,更不用道德來綁架別人。
不輕信,不妄論,不五毛,不美分,不地域論,更不會劍走偏鋒。
尊重差異,理解個性,不干涉別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強求思想意識的相同,

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又對未來充滿希冀。

淡然,淡定。

http://weixin.qq.com/r/PDvQyNXEvojBrZGr924u (二維碼自動識別)


瀉藥。

前面的很多答案都說明了學歷的重要性,我就不重複了。

我補充一點我個人的看法。

大學在我看來,是十多年求學生涯之中,最最接近社會化的四年。

簡單的來說,我覺得大學更像是走進社會的預備役

大學的社會化無限接近真實社會,人際關係,專業,三觀的最後完善等等,都是在大學期間完成重要一環的。

更重要的是,大學裡會體會到類似自由的滋味。這一點無論是在中學還是在社會裡,都是無法媲美的。

但這種自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準確的來說,這是完成自我蛻變的機會。

大學裡除了DEADLINE的時刻之外,你將擁有大量的自我分配時間和精力的自主權。

出色的人會良好的分配時間和精力,不論是專業上的自我完善,或者是對自律習慣的養成,都是至關重要的。

失敗者則會放任自己,懶惰,拖延,等等很多壞習慣,也是在這四年里養成的。

簡單的來說,四年時間裡,你自律的程度,將很大程度以上直接反應出你以後人生。

你花費多少時間在圖書館和教室里,花費多少時間在網吧和熬夜遊戲或者逃課上。

這些都會影響你今後的人生,是簡單模式,還是地獄模式。

也許這些未必會反應到你的專業成績,但是,自律習慣的養成,將會影響你的人生。

以上,個人體會而已。

——

PS:那種隨便學學成天玩耍就可以輕易拿到專業高分的天才除外。我說的是對大多數人而言。


不讀大學很多企業的hr會直接把你的簡歷刪掉


註冊知乎一年差四天的今天,我終於決定獻出處女答了。讀大學的意義?讀大學的意義有很多,有些意義沒讀大學就知道,有些意義親身經歷才知道,更多的意義上了大學也未必知道。

私以為,讀大學的意義在於對個體的影響,然後對改變目前整體的社會階級與利益分配並沒有什麼卵用。所以,我只想談談「讀大學」對不同階層的人帶來的不同影響。

PS:我的結論不對任何特定個人負責,切勿對號入座。

  1. 鯉魚跳龍門——我很佩服倚靠自身的勤奮與毅力走出縣城走出鄉鎮走出大山的這撥人,牢牢抓住僅有的機會跨進大城市的頂尖名校。至少從那天開始,他們終於可以享受到中國經濟騰飛的紅利了。環境塑造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而他們已然是成功突破原有環境束縛的佼佼者。最大的挑戰在於環境轉換的衝擊。大多數農村出身的孩子,依然會保持足夠的勤奮狀態學習。但是,學習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的缺失會造成裹步不前。高校的資源與優勢,往往並不能為己所用。最終,依靠自身的勤奮務實與過硬的,他們往往能在大城市紮根並成為新一代中產階級。知識改變命運,再貼切不過了。很幸運,他們抓住了最好的機會;很遺憾,很多事情不是勤奮可以改變的。總而言之,影響依然是相當積極的,效果同樣可觀,無論對自身還是家庭。
  2. 平步青雲——這是大城市的天之驕子,良好的家教,乖張的性格,從重點小學到重點中學,步入名牌大學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得不說,倚靠資源的他們的可以更容易的達到。或許學習能力考試能力以及勤奮程度他們都比不上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但是能說他們就比從農村考進來的孩子差嗎?未必。社會的評價體系在高考之後就改變了,簡單粗暴的分數排名在成年人的世界並不適用。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既然在學習上花費了更少的時間達成同樣的目標,總不可能多餘的時間就什麼都不幹。就算是看電影也是好的,哪怕得不到有營養的幹活,好歹也有漲姿勢的水貨不是么?知識可以量化成分數,能力卻無法如此簡單粗暴。很多人錯誤的把知識的多寡,殊不知我們在偌大的信息長河提煉出的知識尚不能直接轉換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知識往能力轉換的過程中,其有效程度往往取決於個人綜合素質的沉澱。這,就是他們的優勢。社會需要的是能夠高效直接解決問題的人才,一般來說,上述這類人的人生都不會差。
  3. 名落孫山——每年高考總會有那麼幾個倒霉蛋,否則新聞媒體和大街小巷豈不是都缺少了很多談資呢?這些人往往是高中成績還不錯,但由於某些原因只能讀野雞大學。多年以後,他們會發現讀了野雞大學比高考失敗倒霉多了。家境比較好的人幾乎沒有可能性隨便讀個野雞大學,學習再差也會被父母送到國外或者倚靠關係混個大學,再不濟就接手家族事業。往往來到野雞大學的這撥人大抵家境一般或者來自農村,無不面臨曾經空有雄心壯志今日無處施展的尷尬境地。通常來說,這群人在大學會有兩個方向。第一種,抱有再次厚積薄發改變命運東山再起的堅定決心,儼然學校一霸——學霸。但是,這很孤獨。野雞大學的學習氛圍不要說跟高中比,或許比初中都差遠了。老師不管你,有問題沒人可以討論,一個人自習吃飯,與室友同學三觀不和。堅持下來的,很少。最終的結果是,極少的人逆襲成功重歸正軌,考上配得上他們的研究生。大部分學霸們同樣拿了好成績畢業或者考了碩士,但是,這並沒有達到他們的能力上限。儘管,他們已經竭盡所能。第二種,陷入了消極狀態不能自拔,無法擺脫環境的影響已經對學校的負面情緒。結果當然不會有什麼驚喜,那就是被同化了。
  4. 混文憑——我想這類人的比重應該是最大的,畢竟,中國的普通高校已經多達兩千多所。擴招帶來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加速了文憑的貶值。既然大學文憑都不值錢了,那不讀大學更不行了,所以我們混個大學也要混出來!這撥人集中在二三流或者不入流的學校中,高考或者幸運或者正常發揮考入大學,家境一般或者貧困。儘管我們有那麼多的不同,但是我們的三觀總是會那麼的契合,男生們很容易找到遊戲的小夥伴,女生們拉個人逛街也輕而易舉。為什麼我們總是很容易達成共識,只因為我們還未形成自己的三觀。說浪費四年並不為過,但是,不讀大學未必就不是浪費時間。這也是大部分人的命運,並非無力改變,但是很難改變。對於這大部分人而言,身處如此戾氣與消極的環境中,最有價值的大概是熟悉社會的規則或者潛規則,以及更加靈活的處理不再單純的人際關係。四年時間,足夠讓我們忘記曾經改變世界的氣概,接受這個世界的既定規則,這是我們成為「大部分人」的無縫連接,這也是大部分大學的意義。

社會是多元的,金字塔的塔尖總需要一個牢固的基座來支撐。


我上大學之前就想了這個問題。

  • 本科階段知識[單就我的學科而言]的學習能給以後從業打下良好基礎,至少你能了解國內(某些社會階層,某些職業,某些學者)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是怎樣的。廣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cultural learning experience-所以,好好上課或者至少拿個過得去的分數至少不會有什麼損害。在國內國外都認這一套的。

  • 本科階段[單就我的經驗而言]還是挺閑的,能讓你想想以後究竟應該幹啥,如果深造的話應該往什麼方向走。可以讓自己了解一下自己內心裡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四年在中國現代史中已經是可以讓風雲大變幻的時間段了,認真觀察此間的發展脈絡對自己觀念的形成有幫助。

  • 本科階段你能接觸到很多和你比較志趣相投的人,而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嚴肅點說,這是未來國內此專業圈內的一些權威人士,而我有幸在其中能夠見證這互相提攜的過程,對我自己未來也會有很多幫助;流氓點說,我很難想像在哪個別的地方能找到這麼多聰明漂亮的女孩子願意打磨我身上的一些毛刺,和我一起討論那麼多想法,在不怎麼受物質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和我交往,甚至考慮終身大事[然而這條我最後還是沒有做到完滿]。當然和哥們打遊戲也是很開心!

此外我覺得渾渾噩噩一段時光也挺好的,這是自然的過程而已。

我真的覺得大學期間處朋友挺好的。和聰明的異性交談交流交往是暗夜中比手機屏幕更亮的一束光。希望你也珍惜。不管國內國外-然而在國內的話,審美、情趣、經歷都更相符,相對來說,妙趣橫生的機會會略有增加。

祝您身體健康,再見!


畢業兩年,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不過也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看法,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高中畢業,那個時候,數理化,史地生,對自己而已,這個時候應該是應該是一個人整體知識的一個小高峰吧。對於大學,在老師跟師兄師姐的鼓勵跟描繪下,就成了一個很美好的代名詞。那個時候為了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去衝刺,就有一批一批的師兄師姐來介紹自己的大學生活。其實老師師兄師姐也是為了我們好,只是人就是這樣,在那一雙雙充滿憧憬的眼睛中,他們談及的大學都是非常的美好。有帥哥美女,有青春有回憶,有旅遊有音樂。現在回想高三時候的倒計時,日夜奮戰,都有些遠離得不像是自己經歷過的。

等到上了大學,就聽到很多人說,為什麼大學會是這樣?根本不是師兄師姐說的那樣子?!

可是就像人常常看到的別人光鮮的一面就以為那是別人的全部,反過來設身處地想想那時候,看著那樣一個個奮戰在題海中、曾經的自己,沒有多少人會遇到在這個需要鼓勵的關鍵時刻,袒露自己在大學時候的迷茫跟混亂。

要去上大學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就跟父母說不用送我去,那邊有師兄師姐照應。那個時候大包小包,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結果在中轉站的時候一個人落寞地啃著蘋果,黯然神傷。現在想想真的是挺搞笑的。怎麼說呢,因為還沒有真正長大,才會一味急著去證明長大。

去到大學,認識了逗比的舍友。便開啟了四年的大學生活。那幾年,有過淚有過笑。而更多的是青春跟回憶。畢業後我才意識到,不管這個階段我是迷茫頹廢的,樂觀向上的,這幾年都是我短短二十幾年中、濃墨重彩的一個篇章。

大一早期,對於那些社團活動那些,其實也沒有特別熱衷,不過還是有參與。有時候每天上上課,晚上跟著舍友還是同學去折騰折騰那些有的沒的。一天一天就過去了。人很容易在兩種情況下產生疑惑,一種就是緊繃的弦突然鬆弛下來,另外一種就是鬆弛的弦突然緊繃起來。前者或者會讓人頓生空虛,後者容易讓人暴露自己的弱勢。這或者就是一些人太忙忙到自己不知道在忙什麼,但是依舊停不下思考。而有些人卻閑散閑散然後一遇到大事就手忙腳亂。穩健而有目標地前進是很多人潛意識渴求的目標。但是這個前提卻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就是停下來想一想,什麼是你的目標。

如果你不選擇繼續深造,那麼這個四年過後,你就是正式接觸這個社會了。從最現實的出發,想想你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四年後,雖然你有了一紙文憑,但是沒有其他可以拿出手的技能,在現在這個社會中,真的不會不會很好過。或者不一直逃避這個問題,就是你開始新的目標的起點。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在這個假象的造夢工廠,繼續沉淪下去。當時的我,也有這樣的問題。對大學生活跟未來感到迷茫,但是還是會去逃避。逃避去思考跟面對。就有著那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然後選擇用看書的去逃避思考這些問題。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很多的書,專業的有,心理類型的也有。有時候文字的力量會一下子擊中自己的內心。但是用書本文字去逃避,這種心態有時候會讓人陷入更大的困境。因為有些書本會營造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當自己融入到理想境地但是抽離回來面對平凡殘酷的時候,就會更加困難。所以還是慢慢讓自己不再逃避面對這些問題。

再到後來,沉下心來學習專業知識,然後四處去看看,慢慢打開心境後,我覺著這個世界沒有我想的那麼極端,而自己在迷茫的路途上,也漸漸摸索出自己的路。不過,這段時期還是挺漫長的。期間跟舍友去做過兼職,派過傳單,也一度迷茫得跟著別人去考教師證普通話證,不過這個證也不是沒有什麼用,比較它還是可以證明我的普通話還算是過得去。

大二大三設計專業課的時間多了很多,然後老師也會有布置一些作業,那個時候雖然初出茅廬,很多東西都不懂,但也是屬於不做就不做,做的盡量做到自己滿意的人,所以作業也是做得比較認真,一些技能有在用心去學習跟操作,有參加一些專業的比賽,見識一些真正厲害的人。去聽一些演講,專業內的或者其他專業的。

多出去走走看看。當離開高中,重新融入一座新的城市,早期的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可那種新鮮感過了,人就好像失去了熱情似的。我在那座城市呆了四年,大大小小的地方,有名氣的、默默無聞的地方都嘗試著去一去。哪怕是一條沒有走過的街道,也可能讓你有不一樣的驚喜發現。可以稱之為一座城市,必定有著它獨特的底蘊跟人文情懷。所以,多出去走走,看看這個世界,挺好的。大學四年也是比較有空閑的時間段,正式工作後想要比較長的時間去四處走走,其實真的很少,而且也少了很多陪你的夥伴。

記得我的大學期間:

陪同舍友去面試,遇到一個一直打呵欠眼睛發紅、讓我們錯覺是毒癮發作的人,嚇得快快跑掉;

也一起去比較古老的城中小村的渡口、看人看風景;

為了看一個展會,餓著肚子坐了兩個多鐘頭的車,路上還遇到大塞車;

組隊熬夜通宵做設計作業,通過後一起去甜品鋪吃了一碗兩塊半的番薯糖水;

在大學城放風箏,躺著太陽底下懶洋洋地看著天空;

關掉宿舍前後門,然後幾台電腦一起播音樂,開一場只屬於我們的演唱會,一起high一起傷感;

做一些小美食,然後去公園泛舟吃東西看花;

看到搞笑電影,幾個人即興也來拍一段自娛自樂,各種腦洞大開的劇本;

吐槽飯堂阿弟煮的飯菜,可是還是常常去光顧,一邊;

買過一大堆氣球,到圖書館借書學習,做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然後去天橋售賣。雖然有小孩喜歡,但是因為很多城市的家長都覺著是易爆物品,很容易嚇到小孩,所以最後都把小孩拉走了。最後遇到一位帶著一隻金毛狗狗的大叔。那隻狗狗真的很喜歡氣球,最後我們送了兩個給金毛汪汪。哈哈哈哈,這段經歷想來真的搞笑啊。折騰過幾次,後來那些氣球被我們弄出來後,一部分送給了生日的朋友跟貢獻給班裡啦啦,可以去辦活動;

一起打老鼠打蟑螂打蜘蛛;

畢業設計時候,去走市場,做調查,去原料市場去討價還價購買原材料,去網上淘配件,然後自己動手做模型,再去一比一做出實物。。。。。。

哈哈哈哈哈哈哈,其實經歷過的事情太過太多了,一下子要寫寫不完。現在的我還是做著本專業的工作,其實或多或少也要感謝那些年的自己跟朋友。記得畢業後跟舍友聊電話,聊到這些問題,比起很多轟轟烈烈的人,回想起來,這四年,我們似乎沒有學到什麼很特別的東西,但是卻一直在進步。表面看似乎就是這樣,但是我們往深處探討,又覺著也不是沒有學到,只是那些學的東西,被我們慢慢融入了生活跟審美中,變成了我們生命中、看不見摸不著卻確確實實的一部分。

如今自己已經工作兩年了,對於一些事物的學習有了更深的認識。有時候我在做一些產品的尺寸圖,對於如何做出一段線段,我不知不覺會用到以前高中的數學知識。當年學習的時候,一直覺著像這麼高級的知識,日常生活真的是不會用到啊。現在才慢慢意識到,那個時候的見識太淺薄了,當時雖然是應試教育,但是數學培養的是一種思維,一種理性而且有依據的思維。就像現在的產品尺寸圖,沒有一段無欲無故的線段的存在。還有那時候覺著枯燥無味的哲學思維,辯證看待事物。這些也是慢慢經歷一些事物才有了較深的體會。還是會記住當年很喜歡的詩句。這些點點滴滴的曾經,沒有消失。那些你曾經學習、認識的東西都沒有消失不見。它只是被你放在心上的某個地方,等著有天你去重新打開。

回頭看看自己,想想那個時候自己是怎樣走出那個困境的,是有被誰醍醐灌頂?還是自己突發向上?其實都沒有。我跟朋友們一直在迷茫,也一直一直在前進。而這最初的改變,從我們不再逃避它開始。如今,對生活的迷茫也一直都有。但是卻也覺著慶幸,因為這份迷茫,說明你真真還沒有被生活的日常瑣碎弄得麻木。你依舊有初心想改變。但是如果因為你一直淪陷在這份迷茫中,而無視那些活生生在你身邊的那些細小事物,那才是真正的迷茫。

後來我看到一些觀點,就是誰說青春就一定要奮鬥,迷茫頹然浪費就度過青春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每一種觀點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要看自己的心。

靜下心來,想想你最初的樣子,還有你當下的樣子,以後渴望成為的樣子。

然後,感謝每一段時光的你。

因為,對於你而已,無論是哪段時光,都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對於時光而言,無論是哪段時光的你,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幾年後的你,往回走看現在的迷茫的自己,也許會豁然開朗。

因為有了那時的自己,才有了如今的這個你。


可以見識到很多出色的同學,尤其是女同學。

比如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朋友圈裡很少有經常思考的女同學,這些同學愛讀書,卻不限於各類言情穿越,而是跟男生一樣讀名著,關心歷史政治經濟,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通常還有較好的藝術品位。如果你不上大學,或者上的大學太差,基本不可能會有這樣的朋友。

這樣的朋友會帶給你很多正向影響,每當你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各種讀書筆記,或者有時候別人發來一篇很深刻的文章「這篇文章挺好的,推薦你看看」,每當有意見不一致,都是和而不同,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平等討論,不會出現「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就再也不是朋友了」這種話。

人的一生,除了職業發展,除了吃喝玩樂,是需要一些事情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在大學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帶給你的會是一生的受益。


大學是一種經歷。 那麼,上大學為的是是什麼呢?我反問你一下,上高中的意義是什麼呢?

你可曾對比一下自己,去比比那些未曾上過大學你的親人,看看有什麼區別么?

那麼再增加一下對比性,你對比一下你身邊不曾完整的接受過高中教育的人,你看可有什麼區別么?

我相信你會有一個結論的


謝 @李淼 邀。

本來看見38個回答已經不想答了。不過看見 @vczh輪子哥的回答,想了想還是半夜爬起來答了,不然恐怕我會睡不著。

輪子哥的回答很現實,但是現實得失去了意義。現實得像抖機靈。

我的答案會很長,想直接看結論的,請連續按兩下pagedown。不過我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夠看完這段文本,希望它能對你有所啟發。

會出現在知乎的,基本上都是讀過大學、在讀大學和預期要讀大學的人。

諸位知道讀不到大學的人是什麼樣子的么?

諸位真的清楚與大學無緣的人們是什麼樣子的么?

我大學途中跑去當過兩年兵。當過兵的人和沒當過兵的人差異大不大?很多人想一想就會說,差異很大。

讀過大學的人與無緣大學的人之間,差異比這更大。

我首先想到的是一次無法互相理解的對話。

我問一群戰友:「大家有什麼夢想?」

副班長當時在場,答:「賺很多錢吧。」

我愣了一下,賺錢也算夢想嗎?大概確實有人喜歡錢。

那麼,「賺錢又是為了什麼呢?譬如你已經賺到了怎麼花都花不完的錢,你要做什麼?」

副班長沒能立刻回答。他想了想,說,「我想買一輛路虎,路虎攬勝。然後?泡妞吧。對!我非常想買一輛路虎攬勝。」

問其他人,得到的也不過是類似的答案,以及一句「別成天想些虛的」。

對他們而言這個問題很虛,但是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我在學校里沒能解決這個問題,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兄弟姐妹問題,譬如「我喜歡怎樣的人生?」,「人生應該怎樣度過?」,「人生的意義何在?」,「為什麼要活著?」,「我是誰,我為什麼是現在的這個樣子?」,以及針對所有答案的「為什麼是這樣的?」。

活得不痛快的人尤其喜歡問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一旦問出來,它們就要求一個答案。答案很多,不同的人會喜歡不同的答案,還有些人這輩子都找不到答案。

但也有很多人不去找答案,不去想這些問題,乃至不承認這些問題存在。

我們來製造一個人,觀察一下他的人生。

1. 不考慮父母背景,假設有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可能打過架做過混混,中學玩著混著畢業了,沒有考入大學也不想進入大學,可能經歷過一段啃老時光,也可能打了一段時間工,他踏入了社會。這時給他壓力最大的是生存。

「我要是能有好多好多錢就好了啊。」

中國的資源一旦「人均」起來,會讓人覺得自己好窮,資源好匱乏。當一個人腦袋裡總想著「自己缺了些什麼」的時候,總會發出這樣的許願。

2. 萬幸這個年輕人臉不錯,肯幹活,有了工作,有了空閑。

「我活得好累,想輕鬆一些,想快活一些。真羨慕那些不用工作,能天天玩的人。」

直接影響生存的問題解決之後,對現狀仍然存在不滿,但是不知道這些不滿怎麼解決,於是尋求閑暇和娛樂。

3. 後來這個年輕人不再年輕,有了老婆孩子,有了社會責任。

「小孩快長大,有點出息,讓我沾沾光、享享清福。」

能夠寄託期望的事物終於出現了,於是他把自己人生的意義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4. 這個人老死了。

我也不知道他死的時候想到了些什麼。

有可能他做了一個五彩斑斕但空虛無物的夢,恰如他的人生。

我在想像中製造了一個男性,以上是他的一生。

在閱讀這段話的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嗎?

可能會,可能不會。

我所知道的是,我絕對不會滿足於這樣的人生。

那麼——

——「我喜歡怎樣的人生?

——「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人生的意義何在?

確實有很多人認為自己缺錢,就覺得自己有「一定要賺好多好多錢」的使命。

「為了什麼而賺這麼多錢呢?」

他沒有答案。可能其他人都在賺錢,所以他也跟著賺錢。可能他想買一輛好車,可能他想要被其他人仰視,可能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現在的中國,這是普遍現象。

有時我會有好像剛剛從睡眠中清醒過來一樣的感覺,然後回首過去短暫的人生,會覺得過去的人生好像都是半醒半睡,不夠清醒。忙碌著來來去去,卻好像在忙碌一些很可笑的事情。

於是我提出了我的問題:What are you fighting for?

歸根到底,是追問自我。

「有些人聰慧,因為他能看穿一切,當未來的迷霧遮住凡人的眼時,智者卻能觸及那個最後的結果。但有些人的智慧,是因為自始至終可以看穿自己的本心,明白自己孜孜不倦地追求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兩年前寫下的,我也忘記這是摘抄的句子還是自己中二病發作的痕迹了。

現在回到題目——「就國內而言,讀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你此前沒有思考過大學的意義,那麼現在,大學逼你思考它本身的意義。

在中國,類似我家鄉那樣的地方,應試教育壓倒一切,中小學生不被鼓勵思考一件事的意義。

類似上海、北京這樣的地方,父母們在身邊其他父母的競爭壓力下,不斷給孩子加各類素質課程,同樣不鼓勵孩子們去想務虛且難以回答的問題。

那麼在大學,一個年輕人應當補回這一課,學會思考,這個少年/少女可能會質疑價值體系,可能追問自我內心,可能懷疑世界的構成,然後重新建立新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乃至有更進一步的收穫。

至少我所接觸的絕大多數復旦學生,都在讀復旦的前兩年里開始重塑價值觀和世界觀,並在隨後的日子裡不斷改變對人生的認識。

// 另外,我認為大學的意義不在於求職、工作等,一方面這是大學的一部分功能(技能培訓),是讀大學的目的之一,而非意義的組成,另一方面不讀大學也有達到這些目的的途徑(這方面已有論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下我放在文末的引用,Andrew Abbott在2002年的演講)。

———————答題完畢———————

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嗎?

這本書五年前我初讀時,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附錄中的那一篇密爾自傳(John Stuart Mill)。

好象是很棒的人生,對嗎?

然而之後Mill提出的問題讓我無法發聲。

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不同的解釋。

我感謝Mill。感謝這位兩百年前的哲學家。另外提供一個參考閱讀:芝加哥大學開學典禮演講:教育的目的 這個演講內容很長,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教育的意義。


上面有幾十個答案,已經說的很詳細了。

但是,我要另闢蹊徑的說一下,上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要說到上大學的意義,其實意義這個東西很主觀的。

有人覺得拿到學位就叫做有意義,有人覺得幹了好幾個姑娘就是意義,有人覺得玩遊戲登峰造極就是他的意義。

這些都對。

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問題就沒法回答了。

所以我們繞過去,就說大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說一下中考和高考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人,正常是進入大學,大概需要十二年的寒窗苦讀。

這裡面循序漸進的有小升初,中考,高考。

那這些考試考的是什麼呢?

說出來很多人不相信。

考的,就是套路!

套路這個東西現在好似一個貶義詞,和騙人差不多。

其實,這十二年裡面學的,就是先輩們總結下來的知識。

文科裡面學這麼多文章,古詩詞,這些文章和古詩詞背後都能衍生出一堆的內容,比如一首詩當時作者的環境,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態,比如裡面的用詞造句的方式方法,其實這些都是套路。

數學裡面各種的公式,計算的方法,物理化學裡面的定律,也都是套路。

因為幾乎沒有什麼學生,能說的出這個公式和定律到底是怎麼來的,但是,只要掌握了,很多問題就能解決。

這些套路是人類的知識瑰寶。

這十二年的學習,就是要大家碰到問題,直接可以用前人的套路解決,而無需自己再去花時間推導出這些套路,大大的提高了人類知識傳承的效率。

所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因為套路掌握了,寫文章就是信手拈來。

大家可以去想一下,十二年來的數學課本,物理課本,化學課本,每一個章節,其實無論裡面的習題也好,舉例也好,最後這一章都是闡述一個很簡單的套路。一本書十幾章,其實就是十幾個基本套路,考試考的就是各種套路的熟練運用。

那好,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在哪裡,其實就是套路的運用。難題和簡單的題目區別在哪裡,還是套路的用法。難題也許不止一個套路,或者是套路疊套路,只有掌握了A套路和B套路,並且發現A套路和B套路裡面的聯繫,才能做出來。

所以,為什麼有人刻苦學習,但是只能死讀書。就是在這裡。

有人單獨說A套路會,說B套路會,但是A套路和B套路套在一起,就不會了。

所以,在學校裡面做練習,其實就是提高一個熟練度,有的人基本功打的好,做題就簡單,有的人基本功打的不好,套路都沒背熟,那隻能當學渣了。

所以一般學校裡面所謂的發散性思維,就是指的套路和套路之間的聯繫。誰能想出這裡面的聯繫,誰就是學霸。

那說到大學,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大學學的是更高級的套路,這裡面不僅僅是高等數學專業知識的套路。還包括為人處世的套路,人際關係的套路,甚至推倒別人的套路,闖禍以後脫身的套路。

但是,除此以外,大學如果能培養出個別幾個找到新套路或者是新聯繫的學生。

那就是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新的貢獻了。

其實大學的意義就是這些。

感覺這個回答寫的好枯燥~


讀完四年再看看你那些中學畢業出來的同學就知道了。

---------補充---------------

1.對於某些專業來說,只有讀大學才有出路,例如醫學類。雖然技術類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要大學學歷,但是在大學你能掌握的基礎要比高中畢業後去北大青鳥等培訓的要好得多。

2.大學是一個平台,你的大學同學一般來說都會比你高中同學平均要優秀。就算你大學混了四年,還是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啊。想想你畢業後有著各行各業的大學同學,有來自不同省市的同學,無論日後想跳槽,還是想旅遊,都有這些同學的幫助。


不說虛的,長的,你能驗證你選專業的眼光,如果你喜歡你的專業,你的大學會完成對你職人精神的啟蒙。


學習純凈的知識;見識各式各樣的人;積累養活自己的資本;安放無處安放的青春。


瀉藥。

在全世界範圍內大學仍然是最好的提升自己 social strata 的渠道;而且也是擴展人脈的最佳去處。


我認為讀大學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第一,拓寬你的眼界和你看世界的格局,也就是提高思想層次和增長見識的問題。這個意義看似很虛,實則不然。比如,毛主席的格局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為了20世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書法家,思想家等等,成為共和國最偉大的締造者,古今中外能有幾個人能與之媲美;比如,周總理的格局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於是,終成一代名相,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外交家之一。而我們的格局又是什麼?仔細想想,其實這就是我們和偉大的差距所在。所謂眼界,也就是見多識廣,大學裡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帶著全然不同的風土和人情,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你自然能學到多種多樣的東西,而且,在大學裡,你身邊圍繞的都至少是和你一樣優秀的同學,大家各有所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多向別人學習學習。另外,大學一般坐落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對於從農村考出來的孩子來講,無疑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二,培養健全的人格,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謂人格健全,其實也是三觀端正的問題。寬容,理智,尊重他人,尊重法律和道德等,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大學生,沒有健全人格,是很危險的,比如某些投毒舍友的,某些用自己所學去謀財害命的,都是要不得的。所謂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指遇事無論大小,能有自己基本的判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大約也是這個意思。另外,慎獨,自律等,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啦。

第三,是學好先進的知識,掌握一門過硬的技術,這是上大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啦,這個不用多說了吧。

第四,現實點的角度講,上個好大學,是進入好企業找到好工作的敲門磚。有人說,企業招聘,都看能力和人品,不看學歷的。其實不然,企業是在同等學歷中選能力強的,人品好的。你如果沒有這學歷,你連進入waiting line的資格都沒有,誰還看得見你的能力和人品啊?

第五,對於一些寒門學子來講,上大學幾乎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也的確有很多人,比如我這樣的,通過上大學,實現了人生的一次蛻變。知識改變命運,這話一點也不假。

歡迎批評指正。


剛才,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完成了一門課程的話劇排演,小夥伴中有幾個外國留學生,排演快結束的時候,我不小心走神,盯著其中的一個韓國妹子看。[卧槽,她原來是個韓國人,她是個韓國人,她是韓國人] 當時,我的腦海里就這麼想的。

原來,大千世界,大家都差不多。讀大學前,我還以為外國人和我們會很不一樣的。

我很多初高中同學羨慕我能讀大學,我讀了四年多,都讀到碩士了。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愣了,讀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讀大學,只不是過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經歷。

在聊天時,讀過大學的同學實在是沒什麼可聊的時候,我們可以吐槽一下曾今的大學生活。

在別人好奇大學是怎樣的時候,我們會在一旁呵呵,[不過如此]。

在爸媽崇拜各類教授牛B時,我們心裡默默道,[爸,媽,教授?呵呵,很多教授,不過如此]。

在別人為了生活而拼搏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我來這個世界做什麼,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大學,只是一種經歷,一種經歷而已。

有了這段經歷,很多東西體驗過了,就放下了;很多東西思考過了,就明了;很多東西獲取了,就成長了。


真的不一樣。沒上過大學的人和上過大學的人談的東西都不一樣。兩個上過大學的人,哪怕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說起deadline,說起申請,說起實驗,說起績點,說起四六級托福GRE考研英語,說起大學裡的社團學生會元旦晚會…能聊的太多了。這時你沒上過大學,你真是插不進嘴,要多尷尬有多尷尬。你是個男生吧?你女朋友和一群小姐妹在一塊聚會,把你帶去了。人家男朋友都參與討論,你什麼都不知道,那種感覺真心不好受。

你可能看到很多日本人、美國人不讀大學,然後活的好好的。那是社會極其發達後的結果。發達國家人民素質很高,即便不受大學教育,他們在行為素質上甚至見識上的差別也不大。大學教育對他們來說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但國內的大學不一樣。別說讀不讀大學,好大學和差大學學生之間差異都一目了然。之前和同學去過一個中檔的餐廳吃飯,最後請服務員為我們拍照,結果服務員連數碼相機的使用方式都不明白。同樣是家境貧困,同去的另一位女同學早就明白這些電子設備的使用方式了。在中國,有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甚至變成了一種區分智力和常識的標誌了,這和國外是截然不同的。

我覺得大學四年不一定非要自習室刷題做學霸,學生會搞活動當主席,去做那些閃閃發光的人。但你一定要想清楚:我是什麼樣的人?我以後要做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清楚了這些,然後付諸行動,那麼你這四年就沒白過。


正因為這個時代大學已經變成了一種普及,那麼你必須擁有那張所謂一紙畢業證,哪怕你實在無心讀書就在校園裡混四年只感受感受書卷氣氛也是受益終生的。別聽那些自卑的傻逼高喊「比爾蓋茨沒上過大學也致富,韓寒沒上大學也出書」每個時代都會造就幾朵奇葩,但你會不會是下一朵你自己心理明白。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能夠走長遠平穩的人是讀書多的人,因為書讀太少的人對自我的認識是極其緩慢的,不能透徹的認識自我會讓你「消耗運氣」後便不知道該幹嘛了。 從此你會被前路明確的人甩出千百里, 儘管你曾比他幸運。 書的作用是助你從中端沖入高端, 知道文學天才為何而立之後陷入尷尬么? 因為人初出茅廬拚的都是那股子猛勁, 可然後呢? 然後漫長的大半輩子PK的都是累積,沒有累積誰都HOLD不住


以往跟別人聊些工作相關的話題時,說過幾次自己現在的工作技能其實都不是跟哪個大學老師學的,而是自己在課餘折騰習得的。單從這句話來看,好像在國內上大學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很多人上大學是為了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工作中用到的知識都不是從大學老師那裡得來的,那上大學豈不是既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

但從感性的認知看,我是深愛我的大學時光的,正好藉此問題梳理一下大學有沒有饋贈我些什麼東西,這也就是所謂的意義吧。

有人引導,更系統、深入的學習

雖說很多知識我們可以自學,但剛從高中升到大學時,相信大多數人的自學能力並沒有特彆強。而且,即便有很好的自學能力,要學好一門學科的話,必須是系統和深入的。如果沒有大學老師的引導,搭建知識框架將是很費時費力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哪怕有些人工作後有著出色的自學能力,條件允許的話,還會選擇繼續回到大學深造。

開拓視野

在高中的時候,因為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全花在學習上了,因此視野是十分狹窄的,對社會上很多事物都不甚了解,甚至連概念都沒有。大學的講師、教授在上課時會不經意地讓你很漲姿勢。除此以外,大學還提供很多講座和通識教育的課程,對於拓展視野和知識面極有幫助,而且當中很多是你在工作中難以獲取的。

習得自學的能力

相比於高中,大學上課的時間其實非常少,而且課程門數很多,課餘作業又不多,如果僅依賴上課的話,能學到的東西是很少的。但在上課或者聽講座時,講者都會拋出很多知識的線索,可能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也可能是一本書,讓我們按圖索驥,培養了我們的自學能力。

開放的課程資源,跨界學習

大學我念的專業是數字媒體藝術,所在的學院叫傳播與設計學院。因為在學院另外幾個專業里都有很要好的朋友,所以我也會經常去旁聽公共關係、新聞的課程。而且作為旁聽者,學習的時候沒有任何壓力,更多的是感受到很多樂趣,所以不僅對上過的課程印象深刻,在課餘自己也會主動地去展開學習。後來,無論是在大學中與朋友參加商業競賽還是在工作中與他人共事,跨界學習得來的知識讓我對各種事物的認知更為全面、立體,很容易理解團隊其他成員所要表達的信息,協作效率明顯比周圍的人高很多。而且,我一直深信自己應該變成 π 型人才,這樣才能更大地發揮自己的價值。

在大學學習中,很多人只注重學習的深度,而忽略了學習的廣度,致使自己成為一個「難以溝通」、「難以理解他人」、「情商低」的人。別忘了古時候形容一個人很有才華,用的是「汗牛充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等體現知識廣度的詞語。所以在當代學習,得同時兼顧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認識一群優秀的人,促使自己更加努力

在大學除了認識很多情感很好的兄弟以外,還與很多優秀的人成為了朋友。我們一起參加各種商業比賽,打進總決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當你身邊的人都十分優秀和努力、充滿激情時,你自己也不會懈怠。畢業後,這些朋友都去了各個領域頂級的公司,在朋友圈中繼續激勵著我和他們一起前進。

在社團中窺探及體驗組織管理

我在大學參加的社團不算特別多,但在院學生會裡擔任過副主席,也在公益社團里參加過支教。做過的事情儘管稚嫩,但從現在來看,當初這些社團經歷對我的職場生涯還是蠻有幫助的。畢竟很多事情,經曆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能在工作前先交學費,那工作時多少有點贏在起跑線的感覺。

有大量的時間閱讀及嘗試各種事物

也許有人會說,無論是深度地學習還是廣度地學習,其實脫離了大學也能進行。但是,我想說,如果你不上大學,那你很可能去了工作,在工作的人會知道,當你成為生產線上的一顆螺絲釘的時候,你工作之餘的時間是多麼的稀缺。舉例子,如果你在互聯網公司工作,而加班又多的話,回家後你只想立刻倒在床上,哪來的時間和力氣學習?當然,你可以說我不念大學,先自學幾年再工作。但這樣你會缺失很多外部的學習東西,極可能很快就會感覺厭倦。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閱讀對於個人的全面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慵懶、拖延、自控力差、體態糟糕、造型邋遢、氣質屌絲,其實除了生理和經濟的原因外,更多是認知的原因。只有當你視角全面的時候,你才能認識到那些曾經以為的無關緊要的負面的東西,其實是在展示著你方方面面的缺失。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確實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獲取一份好的工作

這點不多說,總之我現在看簡歷,整體上而言,好的學校、好的公司和求職者的工作能力是正相關的,當中原因不作分析。除此以外,即便你工作能力很優秀,一些大的企業就是有硬性的學歷門檻,你很難要求一個主管或 HR 為了錄用你而去和已有的制度周旋。

校友資源

這點也不多說,我在廣州念的大學,現在在北京工作。校友不僅讓我感覺到溫暖,我也從中獲得了很多。

----------------------------------------分割線----------------------------------------

說了這麼多,大學饋贈給我的還是非常豐富及有價值的。另外,看到有人說上大學你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上大學獨有的意義,因為你在社會中會碰到更多,而且更奇葩。大學只是社會的一角,大千世界,包羅萬象,無奇不有。

最後,其實樓主問這個問題,其實真正想要的是兩點吧:

a.上大學是有意義的,我要好好上大學

b.怎樣才能不荒度大學

我就說幾點簡單的建議吧:

1.學好專業課程,了解專業的就業前景,這樣至少能保證你畢業後不至於失業

2.旁聽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甚至學習一些專業以外的技能,這樣除了讓你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以外,即便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也有可能有新的出路,很多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就是這麼誕生的

3.結識優秀的人,與其共同進步

4.適度參加社團活動,適度做一些以往沒做過的事情,這類經歷還是得有的,但過於佔據你的時間也不好

5.要不要談戀愛,自己看著辦吧

6.最重要的,堅持閱讀,逐漸學會如何有效地閱讀,比如說讀什麼,怎麼讀

祝好。


就國內而言,讀大學的意義是發現你討厭的人,然後努力成為一個和他不一樣的人。


推薦閱讀:

秦惠文王為什麼要殺商鞅但卻又沒聽舊貴族的繼續沿用商鞅變法內容?商鞅的死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有意義嗎?

TAG:教育 | 人生 | 大學 | 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