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科舉出來的狀元文章,為什麼沒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最近看《大清相國》,會試和殿試時,順治皇帝看到陳廷敬的文章均拍案叫絕,他到底寫了什麼?想想自隋朝開創科舉制度以來,每屆科舉考試,全國的讀書人寫出來的文章,必然是精品中的精品,為何學語文這麼多年來沒有聽說過一篇?還不如現在隨便一次高考作文傳播的廣泛。。。


【很多狀元詩詞文章名揚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是狀元】

古時候不但狀元文章流芳百世的極少,連狀元本人廣為人知的也是極少的。相反,很多屢考不中的人在其他領域名揚天下,其知名度遠高於當朝狀元榜眼探花等等。

科舉制度沿襲的千百年來,特別是在「學而優則仕」的感召下,多少莘莘學子頭懸樑、錐刺股,孜孜不倦地學習,為了圖一功名。若能獲得狀元那更是意味著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光宗耀祖。

據統計,自科舉制度以來,狀元一共才有777人。能在幾十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技壓群芳,可謂人中翹楚,自然是稟賦異常,才華冠蓋天下。按說這麼優秀的人,又有官場的庇護,應該成為卓爾不凡、獨領時代風騷之人。但很可惜,能有如此成就的寥寥無幾,絕大多數都被淹沒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連一點兒聲名都找不到。

那些所謂「寥寥無幾」的人都是誰?以唐代為例,唐代狀元有34人,較為出眾的恐怕只有3人。大詩人王維是一個,但在詩歌鼎盛、群星璀璨的唐代,王維的詩人光芒就沒有狀元那麼耀眼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大家比比皆是。

王維

另一個比較有名的狀元則是柳公權。柳公權在書法上的造詣頗深,以楷體聞名,同顏真卿並稱為「顏柳」。

第三個有名的狀元就算是武狀元郭子儀了。他馳騁沙場,軍功顯赫,力挽大唐帝國於不倒。

宋代更慘,大眾熟悉的只有那個文天祥了。

大多狀元流芳百世的極少,原因是一個狀元承載著家族、社會,乃至朝廷的厚望。

他們從中狀元那一天起,便遊歷於官場,左右逢源,編織著關係網。如此一來,狀元們便沒有了繼續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的動力,層層束縛將狀元捆得結結實實。此時的狀元們追求著高官厚祿,享受著奢侈歡娛的生活,採用各種手段以確保自己辛苦鑄就的成功大廈不會坍塌。

相反,那些落榜生完全沒有狀元的這些束縛。沒有享受過成功,就無所謂臉面與尊嚴,反正也是寂寂無名,完全可以放手一搏。對很多人來說,落榜反而激發了鬥志。比如蒲松齡、吳敬梓,兩人都是屢試不中,開始懷疑科考制度,繼而抨擊八股文,最後專心寫諷刺小說成為名家。

狀元與落榜生後來的人生命運,或許又像兩種動物,一個是籠中圈養,一個是外面散養。圈養的狀元是接受供養,必須要在特定的環境內遵守一定的規則。名氣慢慢遮蔽了才華,時間一長,就養成了循規蹈矩的習慣,甚至還會逆來順受。而散養的落榜生顯然生存、適應能力更強,更具有開拓精神。而歷史經驗證明,這些非狀元反倒成了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主要力量。


【原創首發悟空問答】

雲緋文史公眾號:故紙堆間(yunfei919-)


因為狀元文章都是論時策的政論文。內容如同現在的政府專家給政府問題寫的簡要分析報告。

搞政治的看到出類拔萃的意見當然會非常興奮,但假如對時務不通的話只會覺得這文章寫的啥破玩意兒,雲里霧裡的。不信你就看看每年智庫出的報告,你覺得按你的評價體系給他幾分?

樓上說是高考作文這個不對。高考作文可以類比的是鄉試那場八股文,題目都是取自四書五經,那個是跑不掉的可以稱為高考作文。考中了就是舉人,范進發瘋的那場就是考中了舉人。考中舉人第二年春闈進京考會試,會試考四書五經,也考策問,但這場策問的佔比隨朝代不同會變化。

最後決定是不是狀元,到底是一甲二甲三甲的是殿試,殿試只有對時務的策論,沒有四書五經。這場策論是最重要的,四書五經只是出題的引子了,畢竟皇上還是要錄取能替他幹活的而不是錄取看誰對古代文學學問深的。

說類比申論的也不太對,申論經常是給材料已經有結論的東西問你怎麼具體實施,往往是古代「吏」的概念,而殿試的策論還是「官」的概念,沒有結論,只有站隊。猶如問你現在我們和XX國關係不好此為前提,時策就是問你是戰是和,申論就是問現在我們準備求和,問你怎麼具體實施,是和親呢,還是納幣呀還是稱臣啊,大概就是這麼個對比。(當然殿試也有的問題偏向吏的角度,但總體來說還是大面高一點)

具體可以參考過往的殿試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某個出版社還出過一套從古至今所有能找到的出過的試題和殿試文章·········


拍著良心說一句,我們現在的高考滿分作文哪一篇能進教材……


這就像高考出來的很好的範文文章為什麼不能很有深度,像知名作家的文章一樣廣為流傳。因為應試限定了寫作時間,寫作篇幅,題材和格式。 就像議論文有固定框架和模式。其實命題作文能提取的觀點總共也就那幾個,專家們出卷考察學生,追求的不是觀點和內容上的新意,只要有寫稍微有一點對社會對人與人的關係或對某個辭彙淺嘗輒止的思考,配上良好的表達和框架,展示一下積累。

而流傳千古的文章或者廣為流傳的文學作品。有的帶著一些批判性的思維,有些是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引起社會共鳴的。應試會允許你批判我給你的課本內容嗎,允許你批判我用來愚民的思想嗎?應試會出題讓你寫思鄉寫懷古寫理想嗎?

應試考的從來不是你有多少創新思維,多有靈感和新意。而考的是你的學習模仿能力,適應遊戲規則的能力。我選你出來做官,不是要你當一個思想家一個開拓者,只是讓你為我服務,為我工作,替我統治人民(我這裡沒有映射高考作文,真的真的沒有哦

另外還有個體審美差異,審美水平變化,時代內涵變化,本身的複雜性等等,就留給別人回答吧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應試作文寫的再好,也很難成為自己的代表作,而能入選教材的文章,幾乎都是作者的巔峰之作。


推薦閱讀:

我不知道該怎麼寫題目。?
學校發的一輪資料和《五三》應該怎麼配合使用?
學語言是選二本外國語大學還是選普通一本?
心儀的大學和500w你選哪個?
對於二三本的學生來說,選擇那些名校的學院怎麼樣?比如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TAG:歷史 | 高考 | 科舉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