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和蔣中正怎麼分鍋?
我覺得這倆還是有責任的,有人強調客觀歷史背景,按照這個觀點,東北軍不抵抗中央政府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出事了誰都沒責任,豈非咄咄怪事?至於張不聽命於蔣,我打個比方吧,假如現在台灣遭受侵略,即便台灣不聽命於中央,如果中央沒有任何行動,,以「攘外必先發展經濟」為由拒絕派出一兵一卒,那麼將來歷史上也是要記tg一筆的。扭扭捏捏的,這點歷史責任都不肯承擔,真是活見鬼。
———————————————————
政策是長期的,持續的;命令是短促的,有時效的。蔣沒有不抵抗命令,但有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不抵抗政策是蔣介石的鍋,不抵抗命令是張學良的鍋。至於各佔多少,諸位見仁見智。
政策對命令也有影響。小六子下不抵抗命令,一部分原因是蔣的不抵抗政策,那個年代不抵抗已經習以為常了。出於保存實力的不抵抗就是因為擔心蔣委員長不出兵,東北軍白消耗。不抵抗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小六子判斷失誤,以為日軍還是像以前那樣搞個小事情,畢竟此前小事不斷。然而小六子為什麼會判斷失誤?當時候有幾個人判斷對了?如果對當年小六子的行為做個評價,當屬封建軍閥的正常反應。但算不得有擔當的中國軍人。小六子格局太小,只想到東北軍的興亡。沒有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分析個人及東北軍的得失,更沒有對國家民族的擔當,是千古罪人也!你就不想想,即便你東北軍拼光了,你張學良殉國了,如果日本人被頂住了,你張學良在歷史上是何等的地位?東北軍又是何等的地位?大的不說,殺父之仇你都能咽到肚子里,真不算個男人!
至於蔣介石,不抵抗命令的鍋不該他背,但不抵抗政策的鍋蔣介石背定了。中東路挑唆小六子和蘇聯人死磕,不出一兵一卒,成了小六子的前車之鑒。你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姑且算對的,但你安內的期限是多長?你能不能安了內心裡每個逼數嗎?東北不抵抗的命令不是你下的,何梅協定呢?誰背鍋?何應欽啊?況且安內的方法很多種,比如你蔣委員長被小六子扣了也算是安內了。果粉們理解的安內是蔣委員長一統天下,我個人理解的安內是全國團結在抗日的旗幟下。至於辯白「委座沒說不攘外啊,只是先安內的」,真以為中國人不懂邏輯重音啊。在漢語語境里,領導講話有務實的,也有務虛的。而且那個中國強過日本的抗日「最佳時機」委座永遠等不到,中國要強過日本那得何年何月了?抗日的最佳時機就是越早越好,讓少壯派日本軍官早斷念想。丟東北的後果有多嚴重,相當於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就那麼嚴重。本來日本經過關東大地震,經濟危機,正回血呢,天上掉下個東北來,日本人都沒想到這麼順利。這樣一場軍事冒險就這麼贏了!這場勝利對於日本來說,很可能直接影響了日本政壇。少壯派法西斯分子大概覺得家裡那幫老朽太礙事了,先後發動五一五,二二六兵變,雖被鎮壓,但前有侵華成功之鑒,後有兵變的彎刀霍霍,老百姓選擇相信誰,又從心裡應該害怕誰,恐怕日本人心裡有明白了。
別小看外戰的作用,外戰的勝敗,既能成全某一政治力量,也能讓某一政治力量垮台。侵略戰爭,從來不一定是蓄謀已久,也可能是臨時起意,順手牽羊。你蔣委員長是被一個石頭絆倒兩次,讓日本人從東北幹了你一次,讓共產黨從東北幹了你一次。你可真夠sui的。
不抵抗的那些人,到最後哪個真的保存實力了,東北軍垮了,德盔師在上海拼了個底兒掉,還有那哥兒倆,一個被關了半輩子,一個去了小島。真是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無奈大家都選了縮頭的那一刀。一個縮回關內還是挨了一刀,一個縮到上海南京還是挨了那一刀。9.18當時的不抵抗命令肯定是張學良下的,但是總的來說,當時中國對於日本的挑釁和進攻都是才去的不抵抗政策,是一項長期政策。
面對日本人的挑釁和進攻,老蔣沒抵抗,老張沒抵抗,其他地方也沒有抵抗過,小張也就跟著沒抵抗,結果他成了最後一個不抵抗的人,運氣差罷了。如果當時小張知道日本人這次是來真的,要佔領真箇東北或者整個中國,你說他會下不抵抗的命令么?
估計很多人不知道老蔣為啥沒抵抗,那自己百度一下濟南慘案,就發生在9.18三年前,當時老蔣就在濟南城裡,當時手寫很多分不予抵抗的手書讓傳令兵送到各級軍隊負責人哪裡。結果么,日軍幾萬人佔領山東省省會濟南(9.18是佔領遼寧省省會瀋陽),中國軍隊大部分不抵抗投降(7000多人),城中百姓1.8萬人被日軍屠殺,而被侮辱的婦女無數,估計也是國軍和國民政府不抵抗的鼻祖吧。
那些說東北軍無能,怕死的看看下面,我不是東北人,不過東北出生,對那塊土地和人民也是有點了解的。
東北軍40萬人入關(含部分家屬),抗戰八年參加了長城抗戰,盧溝橋事變,太原會戰,台兒庄戰役,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豫東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甚至還有一個軍參加了遠征軍幾乎都死在野人山裡。抗戰勝利後或者回到東北的不到萬人。
在東北的東北軍和東北百姓起來反抗近百萬人,其中有組織長期抗戰的30多萬人,抗戰結束後活下來的也不足萬人。而作戰犧牲人數僅佔三分之一,大部分人是環境惡劣凍死,餓死的。
也就是說14年抗戰中東北地區一百三十四萬人起來抗日,最後活著看到抗戰勝利的,不到2萬人,1%的倖存率,這個比例在全國任何地區都是沒有的。
即便是張學良下了不抵抗命令,即便是國民政府對東北不聞不問,甚至拒絕承認東北抵抗的居民,更不要說支援,聲援都沒有(塘沽協定後國民政府默認了滿洲國後就更不可能聲援了)。東北軍部分將領和廣大東北百姓還是頑強的阻擊了東北的日軍的,在東北軍主力撤出關的情況下,留下的部分東北軍和民眾頑強抵抗日軍進攻,是中國人抗日戰爭最早的抗日軍隊和抗日烈士。他們給日軍造成兩萬的傷亡,殲滅偽軍就更多了。而後期被稱為台兒庄大捷的戰鬥,殲敵也不過萬餘人。
真箇抗日戰爭中,東北的抗戰是條件最艱苦的,日軍駐軍最多的地方(比例不是最高,比例最高是冀東地區,就是現在的唐山,秦皇島地區,日偽軍駐軍人數比當地居民人數多,所以冀東抗日也是非常慘烈的)東北地區日軍常年駐紮近百萬精銳的關東軍,還有近百萬偽軍。東北的日軍和偽軍戰鬥力,頑強程度都不是其他戰場能比的。尤其是偽軍,日軍曾經調東北偽軍到華北作戰,戰鬥力和頑強程度讓打慣了華北偽軍的八路軍非常驚訝。
9.18的不抵抗是當時中國政府對日本人判斷失誤的表現,因為以前日本也多次挑釁和攻擊中國一些城市,也佔領過中國省會城市,最後都是通過外交談判簽訂屈辱的條約解決的。
而且當時中國確實沒有做好和日本人全面開戰的準備,老蔣說的和日本人全面開展我們三個月就亡國了這種觀念在當時中國非常普遍,非常非常普遍。
蔣七張三,小六聽調不聽宣,東北王當的好好的,入關和共產黨玩命是玩,和日本人玩也是玩,幹嘛跑。
歷史事件要看背景,有些背景是無法規避的。
1928年12月奉系擁蔣,標誌二次北伐結束(不能算成功)。形成統一全國的形式!
但是在內部形成了蔣,馮,閻、桂,奉等等的大小軍事集團。各個軍事集團為了利益進行了內鬥。
不算隱藏在下面的政治和TG的衝突,就說明面上的軍事衝突包括,蔣桂,蔣馮,蔣張(發奎)桂,蔣唐(生智)石(友三),蔣閻馮桂的中原大戰。這些爭鬥結束到了1930年11月。1931年爆發918事變。
蔣介石也反帝的,也許是受到共產主義的影響。在北伐就喊出了「帝國主義一日不除,中國一日不寧」;與帝國主義「絕無調和妥協之餘地」
在上述背景下,國民黨為鞏固政權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我看不出跟不抵抗政策有什麼關係?或者說把」攘外必先安內=不抵抗政策「有點牽強。
「攘外必先安內」是先安內,再攘外,不是「不攘外只安內」,在退一步說「攘外」即便排在「安內」的後面,「攘外」也遠遠高於其他事情。因為他是國民黨當時的國策,國策中出現「攘外」你說他不重視,我覺得說不過去。
918事變後,南京不在跟廣州對立,而是提出合作共赴國難(當年的寧,粵爭鬥對國民黨影響很大,說會導致國民黨分裂都不算過分),這個做法也表明918這個時候的"攘外"比面對廣州"安內"更加重要。而且這個口號也是在不停的變化的,後期演變成了」攘外安內「4個字。
918事變後,國民政府的處置態度:
918由於張並沒有向南京請示是否作戰,選擇了擅自撤退。所以抵抗後的結果和演變會如何,全靠主觀架空。但是在918發生之後,時任參謀長的熊式輝向蔣發了兩封電報,是針對如果日本再次擴大衝突的應該如何處置的請示:
21日熊式輝向蔣發電,說煙台附近發現日本一艘軍艦,應該如何應對,蔣發電明令」畫出陣地固守,等待中央命令「
22日熊式輝向蔣發電,如果日本擴大局勢,在淞滬要對機關、要塞發動襲擊時候,該如何處置。蔣介石明令進行」自衛「
25日還有電報山東韓復榘,加強青島煙台防務,防止日本進攻濟南的電文(不貼了)。
918事變後,張退守錦州,蔣讓其死守錦州,很多人說蔣不增援,不去討論20萬東北軍還沒開始打就要」增援「是否合理;也不去思考東北軍實力比中央軍強,讓弱的支援你強的抗日是否符合邏輯!
但是肯定一點蔣是有計劃增援的,當時在華北還有張的地盤,要想增援必須進入張的地盤,蔣11月發電報詢問張,增援的警衛軍北上應該駐紮在何處?選擇石家莊是否合適?張並沒有回電答覆。也沒有資料顯示張同意蔣的陸軍增援計劃,蔣自己變了卦!
12月又調派空軍進行增援:
很多人只看見918事變,但是我個人認為1932年初,張學良放棄錦州,後來的副作用遠遠大於918事變!
918事變和其後東三省淪陷,從個人來說,張的責任要大於蔣,具體多少自己分吧。從整體層面上看,肯定要國民黨背鍋,總不能讓東北的百姓背鍋吧!
55開吧,首先你得明確張作霖是軍閥,所以他手下的人也是軍閥,軍閥講究的是家天下。小六子初掌大位,本來東北就是個漏勺,外面毛子、鬼子,裡面各種軍閥內鬥。一公子哥,剛上台還沒捋順鬧明白呢,就被強推了,擱誰也沒好辦法,當然了也有愣頭青奮起血勇就跟鬼子幹了!問題是這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底下是個集團。罵名上面人頂著,底下人裹挾著一塊跑,有槍有人才是硬道理。至於光頭嘛,壓根就是想看著張系完蛋,收漁翁之利,當然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最後東北就是落光頭手裡了,只不過光頭算錯了一步大棋。
怎麼分鍋?東北人說一句,張學良就是個傻逼!看看張在不同場合下對這事的辯解,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說白了就是自己廢物。歷史書上這鍋全讓蔣背了,那是張在西安有恩於共產黨。而且有人說命令原文不是不抵抗,不抵抗是共為了抹黑蔣,片面的概論。看著吧,哪天變天了,瀋陽帥府前的雕像絕逼被砸的稀巴爛!蔣唯一的失誤就是高估了張的智商。他老子也是一代豪傑,把他爹的產業一夜之間都扔了,我也是佩服。
沒有人會承認百團大戰,擊斃阿部規秀這種抗日戰績老蔣有貢獻吧,
雖然名義上他是中國全部抗日軍隊的總司令
他倆五五開,蔣介石壞,張學良蠢。
推薦閱讀:
※為什麼蔣介石被稱為運輸大隊長?求詳?
※孫中山領導國民黨時,蔣介石是什麼地位?
※當年潛伏在KMT中的共諜有沒有政治投機的?
※攘外必先安內是一個正確的戰略方針嗎?
※布賴恩·克羅澤所著的《蔣介石傳》中的埃里克·周和惠靈頓·唐這兩個人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