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三流作家寫故事,二流作家寫場景,一流作家寫意識】這句話?
不記得是在哪裡看到的了
emmmmm總之十分耳熟。前句挺好理解的,但能不能請各位回答一下怎樣才叫【寫意識】?
有的時候要認識到名言成為名言的主要原因是它們是名人說的。——亨利·馬克思
謝謝大佬邀請。但是我也不敢班門弄斧,膚淺見解,意識,是一件作品的靈魂,靈魂有高下。
鑒於現在作家一詞已經被爛大街了,是人不是人的也都開始自稱作家了,以至於連那些東拼西湊寫出點段子的人也自稱作家,實在是對作家一詞的羞辱。莫言在諾貝爾獎獲獎感言中,也不過自稱是「講故事的人」,如此謙卑,按這句話的標準,莫言實在是一個非常謙遜的人了。
寫過東西的人都應該能感覺到,隨便找個人,都能說幾句,發表點評論,但是寫個小說,就非常難了。需要極高的寫作造詣方能達到,因為一個故事不僅起承轉合,節奏調動,各種敘事手法,然後寫完一個生動的故事,寫出來就已經不錯了。
我答電影的回答比較多,如果舉例子,就像有些電影,很爛,我們說,都串不成一個故事,電影挺普通,我們說講完了一個故事,拍的也就那樣,但是還有些電影,讓你覺得惟妙惟肖,讓人深入其間一起冒險,一起體驗劇情里人的愛恨情仇。
如果一個故事講的精彩,場景完備,能讓人深入其中,那麼它本身就是意義,你能體驗到奧斯維辛的經歷嗎,你聽到一個痛苦的故事,只有憐憫,你好像自己經歷一次,那麼你的體驗,可能是更多的刺激。
但是就像看電影,作品本身,有些故事,看過就忘了,但是還有一些,能持久的深入靈魂,讓你能體驗到某一刻精神的高潮,然後久久回味,或者這作品改變了你。我相信,這是作者的一股精神流入筆尖,然後被另一個人所碰觸,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發生了共振。
曹禺寫了個雷雨,叫做了文學,張藝謀用這個架子拍了個黃金甲貌似。天差地別。
說意識,我想起來前段時間又碰到有人提哈姆雷特,這是一個故事,也被拍成電影。但是每次再讓人看到時候,心中總能體驗到莎士比亞大濕對於世界的不報希望,哈姆雷特身負復仇的使命,但是毫無作為,從故事開始BBBB到故事結尾,把整個世界點評一遍,然後發出感嘆:倘若一把小刀子就能結束這一切,那另一個世界又怎麼說是更值得?啊是,如果這個世界是沒有希望的,那麼為什麼不去死作為一種解脫,可是如果死是一種解脫,那豈不是說有一種世界更值得?眾神之上,還是有命運,命運弄人。
看到這麼悲涼的結論,內心早就哭成一塌糊塗。大濕的意識深深的刺痛了我幼小的心靈。
但是這並不是虛妄的,生活應該是在看清了一切都毫無意義之時還要生活,正如把這些偉大的意識留下來給人看,就是意義,所以人們都是在無意義里追求意義,這才顯得悲壯,這也是人類靈魂的高貴,偉大,而閃耀。
題主請先養成習慣,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建議題主讀這本書《寫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我摘抄其中一部分,答案應該會清晰不少。
這個會編造人物和故事的早熟才能,即作家才華的起點。它的起源是什麼?我認為是答案是這樣的:起源於反抗情緒。我堅信:凡是廢寢忘食地投入與現實生活不同生活的人們,就用這種間接的方式表達了對這一現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對於現實世界的拒絕和批評以及用自己的想像和理想製造出來的世界代替現實世界的願望。那些對現狀和眼下生活心滿意足的人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到創作虛構現實這樣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事情中去呢?而運用這個簡陋裝置創作別樣生活和人群以便反抗現實生活的人,有可能是在不計其數的理由推動下進行的。這些理由或者是利他主義的,或者是不高尚的,或者是慷慨豪放的,或者是吝嗇卑劣的、或者是紛亂複雜的,或者是平庸簡單的。 這個對生活現實提出根本質問的種類如何,是無關緊要的,依我之見,這樣的質問是跳動在任何一個寫匠心中的。重要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應該是堅決和徹底,彷彿要通過這一手段來保持熱情——如同堂吉訶德那樣挺起長矛沖向風車——這個手段就是用虛構的敏銳和短暫世界以虛幻的方式代替現實生活這個具體和客觀的世
第一章 絛蟲寓言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真正的作家是最原始的,自身既是寫作的本源,寫作的起點,也是寫作的風格,寫作的類型。
場景和故事是精心編造的,意識是本源是自身是獨一無二的,前者你只要努力也可以達到,後者會讓你徹底理解「天賦」的意義。
說出這種話的人,三流都算不上。所謂故事,場景,意識等等,沒有高下,全才有,但並不可能因一方面缺陷或意識特別好高人一等。寫字是個很玄妙的事,如果總想著這些那些,寫個鬼。
有趣的文字萬中無一
三流的作家只是單純的講故事二流的作家在故事之外會讓人更有畫面感至於一流的作家,作品可能會更注重思想。個人理解。
可能就是很明確生動的體現一個思想吧
推薦閱讀:
※敘事抒情文章重點是什麼?
※天使領域這樣的論壇對提高寫作有作用嗎,有何作用?
※你們有過卡文的經歷嗎?是怎麼克服的?
※如何避免自說自話式的寫作?
※網文之中的對白有什麼寫作技巧?
TAG:寫作 | 作家 | 寫作技巧 | 如何通俗易懂地解釋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