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溫室」到底靠譜嗎?
我看國內很多智能溫室都沒怎麼利用,國外特別是荷蘭做得很好。最近看到一個叫凱盛浩豐的企業在德州又在大規模建智能溫室,到底靠譜嗎?
智能溫室到底靠譜不靠譜,要看具體情況。
我對「智能溫室」這個概念最反感的時候,是我剛剛開始走進農業這一行的時候。
那時候我見過很多入不敷出乃至於荒廢掉的智能玻璃溫室,我認為建這種溫室就是騙補貼,沒有人會真正指望從這種溫室里掙到錢。
從事農業這行多年以後,我慢慢收起了這種年少輕狂。
身為一個一線農業生產的組織者與經營者,如何去理解「農業」本身,始終是我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如何千方百計保持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如何確保自己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市場升級的契機,是一個規模化農業經營者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農業的本質,就是吃飯問題。我們需要用有限的資源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讓他們吃飽、吃好。
農業的問題,卻又不只是吃飯問題。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美國跨越太平洋運過來的大豆能比中國本地大豆還要便宜,貿易已經無處不在了。生產成本、物流成本、利潤、技術、市場需求……種種因素交織成一團,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全面的掌握整個農業生產與供應鏈條了。
如何去把握農業發展的趨勢,彷彿是個無解的問題。
但是我們中國人最為擅長的事情是把握住「勢」。因勢利導、順勢而動,則能夠強弱異勢、勢如破竹。圍繞著設施農業的未來,「勢」是什麼樣的?
一是人力資源成本的逐漸提高。今年以來,我國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水平呈現逐年迅速提高的態勢,2015年已經達到了12459元,比2014年度高出1800元。農業經營者對此有深刻的體會,2015年的時候,80元/天的工資水平還算是普遍,到了2017年,120元/天也不一定能夠招到人。
二是土地租賃成本的逐漸提高。農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就是土地,土地租金在農產品生產中佔比長期居高不下。然而我們面臨的形勢是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可用土地越來越稀缺。能夠用於蔬菜生產的土地越來越少,而且要找到一塊無污染、健康的土地已經不再是容易的事情。
三是鮮活農產品價格的穩中有升。我國居民食品消費結構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革,穀物、油料在所有農產品的消費中已經退居次要,蔬菜、食用菌的消費已經牢牢佔據了食品消費的大頭。
這就是我對智能化玻璃溫室觀感徹底180度扭轉的原因:智能農業、玻璃溫室的時代正在來臨。
智能玻璃溫室已經走過了稚嫩的「實驗期」,即將走進大規模推廣的「繁盛期」,這是整個農業生產與供應鏈條逐漸進步的必然結果。可以讓智能玻璃溫室實現生產盈利的土壤,正在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形成。
通過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實現高效率的集中高品質蔬菜生產,是規避人力資源、土地資源成本的有效手段,平衡點正在到來,能夠實現盈利的市場空間正在形成,智能化玻璃溫室大規模鋪開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並且會不斷發展。
凱盛浩豐的這個智慧溫室,是基於這個思路的一種嘗試,我覺得他們主要是試圖在兩個方面著力:一方面是整合生產與物流鏈條,減少中間環節,這是目前規模化農業的普遍思路,也是當然之舉。另一方面則是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引入了農業生產,以良好的設施為基礎,使用精細化的管理手段,控制成本、提高產量、創造效益。這正是當前農業生產所欠缺的東西,也是下一步農業生產領域的發展趨勢。
以鮮食番茄為例,如果項目能夠在三年之內達到75千克/平方米的產量,將人力用量降低到2000平方米/人以下的水平,通過系統化的物業管理與智能控制相結合,降低能耗到當前玻璃溫室平均水平之下30%,這個項目十年之內實現資產回收是沒有問題的,這在現代設施農業中已經算是突出的水平了。
機遇只會留給有預見性的人。提前佔據智能化玻璃溫室的上游與先機,將是農業下一步發展扎紮實實的增長點。
首先,雖然說是「智能溫室」,但實際上還是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監控,相比傳統的農人憑藉經驗來管理的方式,這種憑藉數據來管理的方式對國內許多農人來說未必能夠接受,即便能夠接受,對其掌握程度又到什麼程度。
其次,這些設備本身成本高,普通農戶與合作社根本消受不起,這也是「智能溫室」很難推開的關鍵原因。
第三,企業雖然能夠減少一些日常作業的人力成本,但是對於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相比普通農人來說更高更專業,如何吸引專業人才也是一個問題。
第四,就上海地區而言,引入「智能溫室」後,沒過多久又停止關閉的例子也不少,原因多種多樣。
個人覺得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得從基礎上做起,即整體的農人專業技術水平要達到一定高度才行,否則後續投入再多,最終結果也只是把「智能溫室」變成「懶人溫室」而已。
個人覺得叫「智能溫室」超級超級俗,就是說給不了解設施園藝(農業)的人聽的。凱勝浩豐在網上搜不到官網,就不評價了。在選擇設施施工,設計,供應方時,建議了解對方專業水平,產品穩定性後再做選擇。
原來家裡種地也做過畜牧業,談談自己的看法。農業的一大特點就是周期性強,短時間又難以生產,生產過剩了又不好存。所以才有炒作大蒜和姜等作物的獲利空間。比如去年的蒜價如此高,今年又要爛掉,農民做這個其實很慘的。如果應用大數據,可以彌補周期性問題的話,整個行業會平穩很多,更有利於行業與農民的安全。當然我並不知道智能溫室是什麼,我就是瞎幾把答一下。。
智能溫室當然靠譜了,只不過目前我國會管理的人員很少,並且智能溫室投資大,很多人為了省錢「偷工減料」,設備不到位反而不如日光溫室,國家投資的智能溫室,政府部門又沒人懂管理,進口機器不會用,放著當擺設,所以看起來不靠譜,其實智能溫室要有懂行人去管理,並且種植經濟價值高的作物完全是有收益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