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名字怎麼來的?
傳統做法鐵觀音,山青原料、發酵程度重、手工揉捻、程序往複,干茶暗黑,乾重如鐵,泡開似觀音,被命名為鐵觀音。
作為一個泉州人,來說一個我爹跟我說的版本好了。觀音是指樹形啥的是傳說版本那樣咯,然後因為它的製作工藝使得這種茶葉非常堅硬,掉到桌啦板啦這種地方都能發出很清脆的聲音,所以叫鐵觀音。而且判別茶的好壞這個咣當聲的清脆程度也很重要。
我爹常在泉州底下幾個市跑來跑去裝設備,我想他大約是在行業人員那裡聽來的吧。
安溪鐵觀音作為烏龍茶的上上佳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成品茶葉色澤油亮、外形條索捲曲,顆粒飽滿、沉重勻整,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自其出現至今,三百多年以來,鐵觀音早已風靡海內外,成為行家品茗、親戚朋友過節送禮的必備良品。那麼,擁有如此響亮而又霸道的名字的茶葉究竟有怎樣的來歷呢?
據《安溪縣誌》記載,鐵觀音在清朝雍正年間(1713—1735)在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鎮被發現,其由來在廣袤的安溪茶鄉大地上流傳著兩種傳說:
一曰「魏說」(觀音賜茶):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松岩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 ),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兒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問,找到夢中的條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條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里,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曰「王說」(皇帝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士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制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間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近年來,一些熱心人也對安溪鐵觀音茶名的由來進行探討。有人認為,鐵觀音由魏、王兩人先後發現,似乎不合常理。如果說,是「魏說」發現並培植名茶,「王說」進貢名茶並據此而得名,似乎更符合常規。則兩者均功不可沒,若無魏蔭無以得其佳品,若無王仕讓無以獲其御賜美名,兩者俱是創始人。。
安溪鐵觀音靠著「觀音賜茶」與「皇帝賜名」,既與觀音菩薩結下不解之緣,又與乾隆皇帝搭上關係,一經問世就以其獨特的「觀音韻」和「蘭花香」的優異品質、醇厚甘鮮口感,還有防止動脈硬化、降脂減肥之功效而一炮走紅。深深受到廣大茶友喜愛,馳名遐邇、譽滿天下。清末,台灣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連橫在《劍花室詩集》中,曾以「茶」為題作詩二十二首,其之七為:
安溪競說鐵觀音, 露葉疑傳紫竹林.一種清芬忘不得,
參禪同證木樨心.鐵觀音的發源並非偶然,而是得益於安溪千百年茶史的豐厚積澱,得益於安溪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氣候土壤,更有安溪歷代種茶人反覆篩選、研究才培育出來的.世代的積累才塑就了「稀世之寶 — 鐵觀音(Ti Kwan Yin)」。
據《茶經》記載,「鐵觀音」名字的由來有著動人的傳說。相傳清雍正三年 前後,安溪西坪松岩有個茶農叫魏蔭,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獻清 茶一杯,數十年不輟。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
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葉茂盛,閃閃發光,芬芳誘人。次日,他循夢中途徑
尋覓,果然發現一株茶樹,遂將茶樹挖回種在家中一口破鐵鼎里悉心培育,適時 採制,茶質特異,香氣非凡。魏蔭認為是觀音所賜,移植後又種在鐵鼎里,就命 名為「鐵觀音」。鐵觀音的名字由來神奇,其傳說也不僅此一種。安溪鐵觀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沖泡之後,量重如鐵,形如觀音,故名"鐵觀音"。品十茶城
曾有找我買茶的客人嫌棄「鐵觀音」的名字不好聽。其實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樸素而又嚴肅的名字,正如喝茶,亦是一件樸素而嚴肅的事的。
個人認為解釋就是要口語化,通俗化,而不是複製粘貼一套套的。
鐵觀音之所以稱為鐵觀音原因有三:1、因為鐵觀音成茶結實,重如鐵;2、鐵觀音茶葉香氣濃郁,味香形美,如觀音;3、故鄉閩南多燒香信佛,尤其觀音菩薩……如是而已。我們那邊的民間傳說是這樣的!我覺得這故事有一定的真實性啊。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駟馬山東邊聖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並傳授鄉人,鄉人稱茶為聖樹。元豐6年(1083),安溪大旱,請來普足大師祈雨果驗,鄉親留普足大師於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澤於鄉民,他聽說聖茶的藥效,不遠百里到聖泉岩向鄉民請教種茶和做茶,並移栽聖樹。一天,普足大師(清水祖師)沐浴更衣梵香後前往聖樹準備採茶,發現有一隻美麗的鳳凰正在品茗紅芽,不久又來有山羌(俗稱小黃鹿)來吃茶葉,他眼見此情景,非常感嘆:「天地造物,果真聖樹」。清水祖師回寺做茶,用聖泉泡茶,他思忖:神鳥、神獸、僧人共享聖茶,天聖也。此後,天聖茶成為他為鄉民治病之聖方。 清水祖師也將自己種茶及作茶的方式傳給鄉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隱打獵將軍 「烏龍」,因他上山採茶追獵無意發明搖青工藝及發酵工藝,做出的天聖茶香氣更足,味更甘醇。鄉親向他學習,以後,用此工藝做的茶大家都叫烏龍茶。魏蔭愛茶,所做之茶都爭相品茗,王士讓告假回鄉訪親會友,到南岩山麓遊覽得品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師拜謁禮部侍郎方苞,攜茶相贈。方苞品後,自感為茶中珍品,遂轉獻乾隆,乾隆召見王士讓詢茶來處,王細說茶之來源,乾隆細觀茶葉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
鐵觀音所謂的王說與魏說,都是近代編出來了,在安溪縣誌中記載的鐵觀音干茶造型,其實並不是現在的這種造型。在幾百年前,更不可能出現「美如觀音重如鐵」的這種說法,因為干茶造型並非現在的樣子,哪裡來的這兩個故事呢。鐵觀音的故事都是後人編輯的。本人服務於武夷岩茶的某知名品牌,有負責過某姓氏的大紅袍茶葉的起源編輯。中國人別的能力沒有。但是根據歷史造歷史的能力還是有的。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為「魏說」,一為「王說」。魏說,安溪縣一茶農信佛,每日必奉香茗於觀音像前,一次上山砍柴偶見一株茶樹生在岩石間,便挖回家精心培育,該茶樹成茶相如蘭花,茶農認為是觀音所賜,命名為鐵觀音。也因為上幾條中所提的鐵觀音的特點,所以命名如此。「王說」就像上邊所講的書生的故事。蕘陽書生王士與諸友會文於南山,見一株茶樹幾位奇異,於是移植於南軒之圃悉心培養,採制成品,氣味芳香異常,後進獻朝廷,乾隆帝賜名為「南岩鐵觀音」。
鐵觀音有兩個起源流派,一個是書生,一個是農民。書生說法是獲得乾隆爺的青睞,乾隆爺覺得這茶重如鐵,美如觀音,因此賜名。農民的說法是,老農信佛天天拜觀音,一天夢中得觀音指點,發明鐵觀音,因此命名。流傳至今,真假莫辨,我倒覺得觀音名字是當時瞎起的,鐵字倒是因為外形重量。
推薦閱讀:
※鐵觀音是怎麼製作的?
※傳統鐵觀音與岩茶的區別?
※鐵觀音中什麼是新樅?
※如何辨別鐵觀音的蘭花香 ?
※網上有文章說喝鐵觀音對胃不好,是真的嗎?
TAG:鐵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