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喬靖夫的《武道狂之詩》?
前兩天適手翻了幾頁,眼前一亮遂通宵達旦看完手頭章節。覺得文筆和鳳歌持平,創意與細膩程度都遠超鳳歌。不知道眾友如何看這部小說(漫畫)。
更新,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講本書,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武道狂之詩》,一個浩大獨有的熱血江湖
以下原答案——
四個字,樸實剛健。
與其他武俠小說很大的區別就是,它能打,非常能打,能打到爆了。
它的打鬥一板一眼,毫無水分,招招到點,拳拳到肉。但是除了這個之外,它與其他小說還有一個更大的區別,那就是它給早已走向困境和俗套的武俠小說重新開闢了一條路,屬於一本突破之作,而這一點,我覺得,是難能可貴。
它讓你知道,武俠小說還可以這樣寫。讓你覺得,武俠小說其實本該就這樣寫。金古黃粱溫之後有各種武俠,但是都沒有超脫他們劃好的那個範疇。比如很火的一個概念「大陸新武俠」,其實大部分也都只是對前輩的模仿和致敬。就如題主說的鳳歌,「山海經」系列,雖然各有突破,但是還是可以看到很重的金庸的影子。上一次看到這樣的尋求突破的作品,還是孫曉的那部《英雄志》,這也是我最愛的幾部武俠小說之一。
回過頭來說《武道狂》。
作者可以不吝嗇花上整整一卷筆墨的來描寫一場對決,卻對裡面人物的情感轉變惜字如金。
作者也可以突然停下已經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武林局勢,轉頭描寫主角們在一個偏遠的小鎮懲強除惡。作者筆下的人物,不管正邪,都有一股韌勁,我們叫它武痴也罷,叫它偏執也罷,可是都是一種對武學孜孜不倦異常沉迷的精神。
在我理解上,這可能就是作者想要宣揚的「武道」精神。作者想說的是,不僅你們日本有「武士道」,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一套「武道」。所以本書上我們很少看到有什麼陰謀詭計、暗箭傷人,各種打鬥也是堂堂正正、痛痛快快,絕不拖泥帶水。讀的時候你明顯能夠感到作者喬靖夫對武俠(作者可能更願意稱之為武道)的那股誠意,也可以看出他創作的那種野心。
他要展現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武當一個青城那麼簡單,也不是一個武林那麼單調。你可以看到他一筆一划一字一句正在構建的,是一個浩大的、獨有的、有熱血又有悲憫的江湖。至於文筆,我不覺得它有多好,不過這種沉穩的筆風,與故事的樸實剛健也算相得益彰。
以上。
與其說這是一部武俠小說,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武俠外殼的競技格鬥漫畫。
開篇作者就已經確立了這個世界的力量結構:混江湖的頂尖高手鬼刀陳能砍死30多個官差全身而退,碰見剛從青城山上學藝小成的少年燕小六,被一劍秒殺。
古龍描寫西門吹雪的快劍,是這樣的:
沒有人能形容那一劍鋒芒和速度,沒有人能想像,也沒有人能閃避。
如果天地間真有仙佛鬼神,也必定會因這一劍而失色動容。劍光一閃,鮮血濺出!沒有人能招架閃避這一劍,連陸小鳳也不能,可是他並沒有死!能不死已是奇蹟!
金庸描寫東方不敗的速度,是這樣的:
任我行、向問天、上官四人也都目不轉瞬的注視著東方不敗,防他暴起發難。
卻原來東方不敗出手之快,實在不可思議,在這電光石火的一剎那間,他已用針在令狐沖臉上刺了一下,跟著縮回手臂,用針擋開了令狐沖這一劍。幸虧令狐沖這一劍刺得也是極快,又是攻敵之所不得不救,而東方不敗大怒之下攻敵,不免略有心浮氣粗,這一針才刺得偏了,沒刺中他的人中要穴。東方不敗手中這枚繡花針長不逾寸,幾乎是風吹得起,落水不沉,竟能撥得令狐沖的長劍直盪了開去,武功之高,當真不可思議。
而喬靖夫描寫主角燕小六的快劍,是這樣的:
青城派劍術,基本中的最基本,入門劍法「風火劍」第三式,名喚「星追月」。
只是最簡單的單手刺劍動作。但從踏地的左足,上至腿臀,到腰肢,到胸肩,到肘臂,到握劍的腕指——每一條該發動的肌肉都發動了。從下至上,從足趾到手指,每一重關節的活動,都把那積蓄的力量增幅並傳遞上去,最後完全貫注到劍尖上——此即為武門「氣勁 貫發」注一的秘竅。 而要做出這樣高度協調的動作,燕小六的腦袋想也不用想。 ——一個六年來每天風雨無間練習最少五百次,總計已經做過超過一百萬次的動作,不需要再想。
這不再是傳統的武林高手秒殺江湖混混,而是職業選手秒殺業餘高手。儘管故事發生在明代,但內核更貼近技擊小說,比如溫瑞安的《空手道》:
李中生的棍法又變了,變成用圈拖的回力.這本來是少林起手棍法.
少林弟子學棍之前,先得在廚房攪大鍋的稀飯,攪上一年,臂力,腕力,圈力,回力,都到了家,才正式學習棍法. 李中生的棍法雖沒下那麼多苦功,但他用棍尖繞著碗底圓周使勁而轉,也練了半年,打破了三百多隻碗,可是練到現在,已經準確得可以點著杯底轉,而不與杯子碰擊任何一下.郭靜還是沒有說話.他慢慢地沈馬橋手,岡田榮道:"哦,原來是洪派弟子." 原來南粵的拳腳,有五大名家,即是洪劉蔡李莫,就是洪熙官,劉三昭,蔡九儀,李錦綸,莫清嬌等五人,五人之中,又以洪熙官名氣最大.別的不說,單是他的馬步,外號"落地生根",一旦扎穩,別說單人匹馬踢他難動分毫,就算十多名壯漢用繩子去拖他,他也不會動一動.岡田榮一一見郭靜沈馬,便看出他練的是洪家拳,這份眼力和見識,也確是驚人. 郭靜一沈馬,岡田榮一立時換馬成一虛一實,前吊後屈,宛若一隻欲撲噬鼠的怒貓,我看過多少人採用這"貓足立",可是岡田榮一這一下架勢, 卻是其他所有的人所擺不出的:動可制人,靜可迫人. 郭靜的沈實與岡田副會長的輕靈,剛好成了一對比.郭靜大概長我四,五歲,而岡田卻是近五十歲的人了,短小精悍,臉紅如醉酒,雙目的神采,像可以射穿一切障礙物.我不禁暗地裡為郭靜耽心了起來.
拋開金古梁溫的窠臼,向現實世界取經,在近幾年的小說中頗為多見,比如《缺月疏桐》,比如《英雄志》,又比如楊虛白的《揮戈》系列,故事雖發生在江湖,卻能寫出《獵魔人》式的閱讀體驗,夜小紫寫過一篇很好的賞析:如何評價楊虛白的揮戈系列? - 武俠
和這幾部作品相比,喬靖夫的武術描寫細節更加豐滿,他本人練武,還參與過香港紀錄片《功夫傳奇》的錄製,【香港電台RTHK】功夫傳奇-S105實戰太極【粵語/英文字幕】
但喬靖夫是不滿足於更加細緻的描寫的,他試圖從體育競技的角度,對武俠進行解構與重構,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樣的一個武林-江湖體系。
有趣的是,夢入神機也曾遍訪國內的武術家,寫出了《龍蛇演義》,在起點開創「國術流」,但他的理論體系基於郭雲深的一篇文章,「明勁、暗勁、化勁、抱丹」的升級流程依然是龍珠式的打怪練級,畢竟兩者的作品平台、受眾和長度都截然不同。
武俠不死,只是傳承的方式變了。這個題我必須怒答啊!!
如何評論《武道狂之詩》,我個人認為應該看它開拓了什麼,又回答了什麼?
漫畫把《武道狂》分成幾個部分
武當野望篇,從武當遠征青城開始,一直到盈花館五年不戰協議結束。
破門六劍篇,講述的是荊裂一行人收隊友對抗術波龍王的故事。
接著小說已經有了但是漫畫還沒畫的部分,我將之稱之為武當內亂篇好啦(雖然是冷熱兵器對決但更重要的是姚蓮舟VS商師兄的理念對決啊)。
武當野望篇中開拓了什麼?
答曰:經濟。漫畫中短短一話,小說中很短的篇幅,便已然說明了武俠門派的經濟來源:供奉!
來自於普通人的供奉,以超越普通人的武力作為裁決糾紛的保障。
「你看見那『五里望亭』前的大票人了嗎?他們幾乎就要開打了。這場架打起來,你猜會有多少人死傷?會結下多少梁子?以後又會再打多少場架?現在因為我們,這場架打不成了,許多人不用死傷了。這不就是好事了嗎?師父其實才不關心應該幫哪一邊,只是上山來求我們的是姓庄的罷了。」
張鵬拍拍師弟的肩頭,又說:「你那一劍,已經救了那兒的許多人,還有他們各人的家眷。這就是行俠。只要看結果就行了。其他多餘的事情,不用再多想。」
還有什麼,答曰:天才的自覺。這是武道狂區別於其他武俠小說的一個顯著特徵!
「我們和他們是不同的!」這種紅果果的唯天才論,讓人多麼受不了卻不得不接受啊。上一輩的武俠大師可一直不敢承認天賦之力,他們往往把主角的成功歸結為主角的努力(比如郭靖)、歸結為牛叉的武林秘籍(說的就是葵花寶典),或者名師教導(馬鈺道長受我一拜)。然而,他們卻不敢承認,有所謂天賦這種東西,而且不僅僅出現在主角身上(大唐雙龍躺槍~),而是出現在一整個團體身上。一群名為武者的人,他們擁有這他人完全無法比擬的天賦,這種政治不正確的觀念,恐怕只在《武道狂》中出現過。
所有初入門者,稱作「山門弟子」,人數最多(青城派現有一百四十二名),身世與入門途徑亦較雜。有的是青城派人士的後人或親屬,靠血親關係入門的,稱為「嗣生」;有的是武將、官宦或豪族的子弟,靠家世並帶拜師禮金拜入山門,是為「禮生」;而佔大多數者,則是從附近鄉鎮自行來投拜的尋常農家子弟,由掌門親自挑選其中筋骨壯健者,稱為「廉生」。間或有某年度收生太少,掌門或元老也會親身下山,尋找具資質的鄉間少年招入青城山,也是「廉生」的一種。
一旦入了山門,過去家世背景全不再過問,一律在山中接受基礎鍛煉兩年。單是這最初兩年的修練,抵受不住而辭退或逃學下山者,往往已過半數;即便能夠挺過這兩年,肄業的「山門弟子」亦大多被打發返回本籍。這一等級的出山者,不算作是青城派正式弟子,絕不許向外使用青城派名號,當然更不可設館授徒。但即使所學僅兩年,憑其造詣大多已足夠應考武舉,或是擔當鏢師、護院等營生,出路已然甚佳。
只有甚少數被認定具有「先天真力」資質,而本人又有志鑽研武道的「山門弟子」,才會獲晉陞為「研修弟子」,進入東首教習場研練真正的青城劍術。到了這個級別,才算是青城派的正式弟子。
「研修弟子」此一級別再無年限(有的終老於青城山也只能停留在此階段),端視乎其人資質努力,鍛煉若干年後如得掌門觀察或考核認許,再被送下山「試劍」(「試劍」對象通常為綠林匪盜或邪派妖人),通過後就可升上最高級別的「道傳弟子」,得以在「歸元堂」掛上名牌,從此移入堂內由掌門親授,具有修習青城派所有高級奧秘的資格(因此又俗稱「入室弟子」)。這是青城山上每一個握劍者的夢想。
其他名門大派,收錄和篩選弟子的制度也都大同小異。要一代代把頂尖武道傳承下去,必定不斷從大量有志者里揀選精英加以培養;武者欲練出實戰功夫,也必要跟眾多不同資質、體格、習性的同門,日夕互相砥礪較量。只有三五名師徒的秘密高超門派──這種東西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就算存在,實際武功水平也「高超」不到哪兒去。
而擁有天賦,也僅僅只是入門而已。主角光環依舊存在,燕橫、荊裂、童靜或者姚蓮舟,在這些擁有天賦的人之中,他們是天才中的天才。
所謂天才,只是踏入武道門檻的第一步而已。
還有嗎?有,對武的痴狂。
一 凡我武當門下,當寄骸髓於修鍊之途,夙夜不懈,生死無念,以共臻武道之極峰!
二 如遇阻道或求戰者,須懷無怖無情之心,即其為神佛魔魅,必盡死力斬殺之,以證我武當無敵之實!
三 眼不見名位財帛之誘,耳不聞威權情面相逼,一無牽絆,自求道於天地間!
武當三戒,霸氣縱橫。
在這裡,武不再只是手段(在後面武當路線鬥爭中我會再提到這個問題),而是目的本身。
我不是為了行俠仗義而練武,練武就是為了練武。追求武道的極致,這才是武者的目的。
而到了武當派,這種以武力提升為目的的路徑更是被極端化。只要你覺得自己足夠牛逼,可以挑戰掌門,贏了你就是老大。
然而,卻無法讓人不起敬意。如果武力最強就是老大,那麼有可能墮落為星宿派,強者用各種陰謀手段干翻那些有可能挑戰自己地方的人。然而,在武當這些都沒有,你決定挑戰老大之後,你可以使用各種資源,在一年時間裡變得更強,然後成為老大或者領便當。
這種對純粹的武的自信,正是武道狂所獨有的,甚至有些理想化的東西。
第一部武當野望到此為止,有空我會更新破門六劍,講一下商師兄這個人格魅力爆棚的壞蛋。
武俠夢,我想每一個少男少女都曾經做過。
橫刀立馬,行俠仗義,豪氣千雲,縱橫天下。這也是為什麼武俠題材的小說、電視劇、電影、遊戲能夠長盛不衰。武俠,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輸出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只可嘆,武俠小說的巔峰已過。這幾十年來出現過無數武俠小說,都不過是在走金庸、古龍走過的路。直到今日,武俠小說的最高峰仍然是金庸和古龍。武俠小說迷如我,在讀盡他們兩位的作品後,試讀這幾年的新武俠小說,總會哀嘆再無武俠小說可讀,只能一遍遍再去重溫那些讀過的作品。
幸而機緣巧合,發現了喬靖夫的《武道狂之詩》。
金庸作為文化大家,把世家子弟的國學底蘊與古希臘悲劇的史詩感相結合,格局宏大,情節壯美,筆法精妙。古龍更是一代才子,把電影拍攝手法、懸疑小說的精巧、日本武士小說的氣氛烘托糅合進一個詭秘卻瀟洒的江湖,在金庸之後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條全新的路。
如果說金庸是史詩,古龍是電影,那喬靖夫,就是漫畫。
作為一個真正習過武的作家,《武道狂之詩》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打鬥動作描寫。他能夠通過文字,把你真正地帶進武者決鬥的戰場。漂亮的節奏感和細緻卻絲毫不拖泥帶水的敘述,能夠直接把畫面映在你的腦中。
平心而論,古龍並不擅長動作描寫,也不擅長收起自己的草蛇灰線。金庸寫的武打場面很生動,但是由於對武功的設定過於奇幻,導致打鬥的畫面感以及代入感並不強烈。
喬靖夫在武打場面這一點上顯然下了大工夫,以至於這成了這部作品與其他武俠小說最大的不同點。
這本書的第二個不同點,在於詳盡而合理的世界觀以及功夫設計。金古的小說中,多次使用了「機械降神」的手法:即在劇情出現明顯問題而難以繼續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個接近全知全能的人物,生硬地把故事拉回正軌。典型的例子就是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倚天屠龍記里的黃衫女以及絕代雙嬌里的嫁衣神功。這些問題其實可以歸類為故事設定的不嚴謹。由於他倆寫的都是連載的小說,也難免寫到後面忘記了前面的設定。
同時,在這些故事裡的武者,常常被描寫成以一敵百,到處行俠仗義,出手闊綽但卻不事生產的一幫人。一個特別大的武林泰斗門派,故事中出現的不過是那些來來回回的幾個人。武林、門派的結構到底如何,金古二位從來沒有給出一個詳盡的描寫。
在《武道狂之詩》中,喬靖夫對「何為武林」、「門派的構成」、「內力、輕功的原理」給出了詳實又具體的解答。
金庸只在「天龍八部」中嘗試了多主角的寫法。其他時候,都是略為單一的單線模式,即講述某主角的奇遇和成長(雪山飛狐是胡一刀的故事)。古龍試圖在《七種武器》中嘗試多線多主角,但《七種武器》更像是一部同背景下的中篇小說集而並非長篇小說。
而《武道狂之詩》使用了同《冰與火之歌》相似的POV手法,即在不同段落切換主角,通過不同視角同時推動故事發展。在人物塑造手法上,有些像前期的《火影忍者》,使用了大量的閃回。但同時這些閃回也完善了故事的設定,並成功塑造了多個個性鮮明的人物。
武俠小說的概念自民國起成型至今,已洋洋洒洒百年有餘。每個時代的武俠小說都有難以抹去的時代痕迹。在我們這個所謂的網路時代,興起了無數主角不斷打架升級的快餐小說,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但除了麥當勞肯德基,我們這個時代也開創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分子料理。《武道狂之詩》正是武俠小說中的分子料理。滿漢全席和懷石料理儘管都是饕餮盛宴,但分子料理,會給你只有這個時代才會出現的,完全不同的美妙感覺。
寫給 滴滴讀書 公眾號的。
酣暢淋漓,痛快非常。
與其他武俠作品不同的是,武道狂的「武」是純粹的「武」。
因為至誠,可至極境。
裡面最喜歡的一句:
強中再無強中手,千山未及此山高。
端的是霸道絕倫。強中在無強中手,此山更比千山高
《武道狂》讓其它武俠小說在它面前,變的像《口袋妖怪》一樣幼稚。
現在很多武俠小說的描寫方式是這樣的——
xxx屏氣凝神,暗運真氣,打出一招『如來神掌』,氣勢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向華英雄襲來。
華英雄冷笑一下,猛地發勁,以『四方無量』神功抵禦住如來神掌,那勢頭竟然令人誤以為身處暴風雨之中,搖搖欲墜。
你說這他媽是啥……喊個招式名隨便找倆形容詞就算打過一回合了?神奇寶貝啊?
只見那皮卡丘一個轉身,雙頰蓄電,使出枯葉市會館的必殺『十萬伏特』,正中那寶石海星,十分有效。
然而這麼爛的描述方式卻充斥了多數的武俠小說,以及幾乎百分之百的武俠漫畫。
《武道狂》中是怎樣,荊裂和錫曉岩在西安的決鬥算是精妙至極,細到左右手的動作都描寫的很清楚。寫荊裂步步緊逼不讓錫曉岩有空間掄出陽極刀,再寫二人近身纏鬥,錫曉岩後仰發力準備頭槌,荊裂算計好側身一閃右手一拉,錫曉岩左腿急忙弓步穩住重心,荊裂早就看到這一步右腿一個側踢的同時腰身扭轉,錫曉岩整個人就被扔了出去。
這也是一回合,看看人家怎麼寫的,以至於夢馬工作室改編漫畫時幾乎都不用重新設計動作,分鏡一般精妙的格鬥場面。
另外喬靖夫展現出了一個血和鋼鐵的武俠世界,梁文道在開卷八分鐘里介紹時點的題很好——武俠世界裡最能打的絕對不應該是掃地老頭,而是三十歲上下肌肉發達的硬漢子。
而現在的武俠小說里,最能打的人往往是臉長得第二帥的,這比寵物小精靈還夢幻。
當然他們也告訴了所有自稱寫作愛好者一個道理——這世上除了愛情戲,一切的題材都是有門檻的,處男不可能寫的出好色情小說來。何況武俠呢?自有一種硬派風格,打鬥細節描寫真實不虛,細緻入微,更貼近現實武術。沒有金庸的浮誇與言情,也不似古龍的純意向描寫,立意只著重於武術本身。另,小說本身可能見仁見智,但漫畫版絕對是精品之作。
優點:作者不愧是看特攝、動漫長大的人,章節後不固定刊載的《大道陣劍堂講義》相當於日式動漫裡面的背景設定集,一點點地構建起了故事的世界觀,對於裡面的一些用語用現代科學來解釋,非常具有真實感。缺點:對角色的描寫還是欠生動,越到後面主角團隊越有」文戲不夠、武戲來湊「的傾向
自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以後,大家都開始寫情懷,寫俠多寫武少。武俠武俠,到這裡終於有了更純粹的「武」。
只能說這本書真的很不好看,包括主角在內人物太干太白,缺乏看點。武俠推薦明將軍系列。
第二個山間豐太郎
這是我迄今為止唯一一本網上找不到資源而願意花錢鍥而不捨看完的小說
武道狂之詩好看在 你可以根據文字腦內作出他們的招式用法 畫面 這是在金庸小說不能做到的
降龍十八掌怎麼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法可是喬靖夫把他筆下的 雌雄龍虎劍 太極聽勁 化勁 峨眉槍等的走勢 出招都明確寫出來 而且能符合現實邏輯 物理規律 很了不起
而且反派武當真是很迷人
快完結了 希望姚掌門做回那個千山未及此山高的姚蓮舟入手的第一感覺和你一樣,前面幾卷幾乎是緊追著讀。可慢慢的我就覺得作者用日式漫畫的風格來寫這本書,情節的鋪陳極啰嗦,試過整本書的8成內容在講述一個打鬥的場景。我看完第十二卷就停下來了,沒有精力再追下去了。再多嘴一句,作者在香港對內地人和事的評論是讓我覺得他的書沒在內地銷售,不在乎內地讀者感受的態度,多次的歪曲嘲諷,看到他這樣扭曲的人格,我也就失去了繼續支持他的動力了。我沒有被人打了左臉還要送上右臉的氣魄。
背景和人物的設定可見作者對王陽明的喜愛,筆下角色也多少都受心學的影響,精神內核很美好,但是對於人物之間關係的描寫部分還是有些薄弱,一些轉折點讓人覺得有點突兀,比如心意門那一段情節,殺光弟子有點強行,弟子反叛也有點……總而言之,除了一些情節設計不嚴謹,總體還是一部好的武俠小說。
首先肯定一點,作者能相當程度的走出傳統武俠的大部分坑,完成了整個武林的基本架構與設定,這簡直太不容易了。
按照爽文的漸進刷爽點的方法論來說也是層層遞進,各種手法也是不錯的。
然而濃密的日漫腔調,人物的扁平單調分分鐘讓人齣戲。
不過打鬥場景的描寫的確有新意,不落窠臼。
時至今日「金」、「古」兩座大山依舊稱霸著武俠小說的領域,新生的作家很難再突破。就拿鳳歌為例,我個人覺得他的《滄海》寫得不俗,但劍走邊鋒嘗試迎合現代讀者的口味,在書中以「劫力」這點作創新,立馬就令一大片人覺得像玄幻小說,更甚者會拿來和火影的查克拉作對比。所以說新生武俠作家只能從前輩們劃好的區域中發揮,稍有失誤便馬上迎來一堆評擊順帶把其列入「玄幻」小說系列。
說回喬靖夫,我覺得他是在走前輩的道路,而又嘗試在不越雷池的條件下平穩創新。江湖,依舊是我們在金古梁小說中常見的江湖。滅門,走上復仇之路,行俠仗義等等。但他卻不只滿足於說一個故事,而是嘗試在說的過程中讓讀者腦補所有驚心動魄的打鬥畫面。每一招每一式清清楚楚地描述出來,絕不含糊帶過,因此導致了有時令某些章節的重心失控,洋洋幾千字只為一段打鬥,對於某些看重畫面感的讀者來說這是福音,但對於只想看一個故事的讀者來說這種描寫只會令人覺得拖沓。而這種重打鬥的寫作風格亦並非喬靖夫所開創,在他之前早有朱貞木、鄭證因等技擊派前輩。
而情節及人物締造上,現在已到第十九卷,老實說我是覺得推進得太慢。除去打鬥的描寫喬靖夫還很喜歡在一些小角色上費周章,就拿神機營攻打武當那一段來說,有些角色的過去確實可以一筆帶過,但喬靖夫卻依然用了一大段文字來描述。其實作者的原意應該也是希望我們能感受到這些小角色同意擁有武士道和不屈精神,但這些角色在書中的佔位並不重,因此我個人感覺只是畫蛇添足。而在對數位主角的刻畫上不難看出作者受日本武士漫畫及影視作品影響較深(其社交平台亦常分享日本老電影,老漫畫),書中無論人物性格,說話風格都有濃濃的日本武士道精神。生與死並不重要,他們享受的就是對決的快感,主角都被描繪得很正面,他們會尊重一個對手,但不會可憐他們,絕不作勝之不武之事,主角的正氣凜然喬靖夫的確很成功地給作者呈現出來,在我們面前的主角都有著「俠」、「道」、「義」,但正因主力都放在呈現武道精神上,忽略了將主角細膩刻畫,是以我在看到圓性大和尚離開其餘五劍那一章時只覺突兀,若作者早有此情節安排應早在之前的章節就作性格鋪墊。
金古梁依舊是大山,喬靖夫是一座平地冒起的小山丘,我看不出他有刻意或無意模仿前三者的風格,這實屬勇氣可嘉。畢竟在當今武俠小說如此式微的年代,不拿前輩們留下來的「武功秘笈」去行走江湖而選擇自創「神功」這精神是進取卻也是冒險。
據說《武》全書暫定二十一卷,且看之後的幾卷喬靖夫能否給這群武者一個完美的落幕,而又不讓眾讀者失望。
寫武俠最好還是要自己去練練~
還記得那年高三,我閑逛於市購書中心,在僅佔半個書架的「武俠小說」欄內,偶然瞥見了那套堆砌其中的《武道狂之詩》。當時的我,第一眼看到這中二的書名,還有充滿濃濃漫畫風的鮮艷裝幀,瞬間斷定乃是腦殘網路小白文,進而被我略過。
而恰好在今年年初我鬧書荒,在學校圖書館瞎逛的時候,又看到了這套書,本應該照例忽略,但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種「試著看看」的衝動,儘管內心還是覺得這是腦殘小白文。
還以為很快會把書放回原處,沒想到越讀越起勁,一個星期內把現有的前十卷都讀完了。
《武道狂之詩》行文間透著陽剛之氣,每個角色骨子裡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倔勁,這種為武而痴的精神不愧一個狂字。就憑這一點,就和我之前讀到過的任何一本武俠小說都大有不同。
此書觀賞性確實極佳,但竊以為離古金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甚至在新一輩的武俠小說家裡也並不算最好。
優點大家說的多就不贅述了,我來說一說本書的硬傷:
1.人物對話太齣戲。
本書最讓我齣戲的地方在於,裡面的武林高手身手不凡,皆是經歷過風風雨雨,有故事的人的,但一到對話的情節,倒顯得……怎麼說呢,有點幼稚。人物說話太白,基本很少用修辭手法,加上經常感慨人生,以至於有點中二的味道。想想看,某個武功高手,拳腳間無不透著大師風範,打敗了反派boss後,淡淡的說道:「真悲傷,為什麼要爭執,這就是命運嗎?」讓人有種輕改日漫的感覺。
特別是荊裂和日本妞對話的時候,我經常在想,他們這麼說話不害臊么?而且作者特別喜歡安排他倆對話的情節,而每段對話情節說的內容都幾乎是一樣的!無非是「我一定要打敗你這個男人」「我不知道我應該愛你還是恨你」之類的,看了開頭就想跳過。或許作者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擅長寫這個,全文百分之七十時間都在打架,感情戲少的可憐,可見一斑。
2.詳略不太得當。
一本小說節奏要有緩急,某些不重要的地方可以稍微簡略的寫,緊張的情節過後理應有一段緩衝期,為新的衝突做鋪墊。而作者往往是打鬥場景多,純劇情少,邊打邊去鋪墊。這樣寫本來沒什麼不好,但由於打鬥細節寫的太多,與之對應的劇情顯得太少,加上戰線拉的太長,難免有種支離破碎的感覺。加上大段大段的緊張打鬥情節,會讓人產生疲勞的感覺。
特別吐槽一下波龍術王那幾卷,寫的也太長太長了吧。一開始作者就已經表明了波龍術王不過是個支線boss,武功在武當也只能算中上,全是為武當那位叛徒做鋪墊的,一旦讀者明白了這些,對波龍術王其實已經興趣全無沒什麼期待了,居然花了好幾卷的篇幅描述如何大戰波龍術王看得我直打瞌睡,恨不得快進過去,這好比你打網遊,新手關讓你和一隻哥布林大戰五六個小時,你崩潰不崩潰?
3.雙重標準。
男主角燕橫在青-樓里放了大仇人姚蓮舟一命,就因為姚蓮舟是個所謂的「武者」,要用「堂堂正正」的方法去打敗他。看到這裡相信觀眾老爺們心裏面都是一千萬個草泥馬奔騰啊,這貨前不久還指使手下血洗了你的宗門啊!血海深仇啊!赤裸裸的屠殺啊!武當派連一個青城弟子都不放過,把你全家趕盡殺絕,這TM叫做「堂堂正正」?作為武者,不單止要有武力,武德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以強凌弱,乃武德的一部分,姚蓮舟下令屠殺滿門,很明顯是個無德之人,哪怕你平時說話再好聽,做人再有原則,也不配做一個「武者」,這一點是姚蓮舟,甚至喬靖夫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
到了波龍術王一戰,燕橫又說必須要殺死波龍術王,因為他不死就會有更多的人被殺害。真是令人無語。其實姚蓮舟也好,波龍術王也好,這倆只要活著,就會有更多的人為此而死掉,其本質上是一樣的,無非是姚蓮舟說出了更多好聽的大道理和漂亮的場面話,而內在邏輯無非是「我要印證我天下無敵,所以我要打敗你,你如果輸了還不服我就幹掉你,你是弱者所以死了也不應該有什麼怨言」。讓我想起當年希特勒種族清洗好歹也美其名曰為了人類的進步,優勝劣汰,所以日耳曼人是優秀的,猶太人是卑賤的弱者,不服就得死,難道希特勒就是所謂的「堂堂正正」?難道周克華該死,希特勒就不該死?
總結:此書打鬥酣暢淋漓,描寫之細緻是我前所未見的,喬靖夫有自己的一套武俠世界觀,對各種武功作出了比較科學的解釋,在寫實和虛構之間找到了非常不錯的平衡點。然而,相對打戲而言,劇情推進上做的並不好,上文已經提到過,緊張的打鬥太密集容易讓讀者產生疲勞,讀者這時就不會關心打鬥過程,而是後面劇情到底怎麼進展,這無疑會影響讀者的觀感。此外價值觀也是令人蛋疼,書中人物愛說大義凜然的廢話,堪比網路爽文。所以說,此書好看,是看的爽那種好看,而不是金庸那種帶給人思考的好看,不要把這書的地位拉的太高,和黃易比比還行,和古、金、梁相比,那就是黑了。推薦閱讀:
※想寫小說,不知道怎麼下手?
※如何評價妖刀記 六朝雲龍吟 江山如此多嬌這類小說?
※感到寫小說十分浪費時間怎麼辦?
※有哪些關於「背叛」的故事?
※有哪些讓你喜歡的壞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