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書店會是什麼樣子?

報紙、電視、廣播、書籍等傳統媒體的發展已經受信息時代的大量衝擊。

那麼,像書籍這類的傳統媒介會走向何方?

未來的書店會是什麼樣子?


書店不會消亡。就像全世界各大都市的超市及購物中心不會被淘寶、ebay、亞馬遜取代一樣。

但是書店面臨兩個巨大的威脅:電子書和電商。電子書和電商的盛行在此無需多言。然而,他們所取代的,究竟是書的哪一部分呢?我想,回答這個問題,Hermann Hesse的一段話最恰當不過:新的發明越是滿足人們對娛樂和教育的需求,書也將越將重獲尊嚴與權威。我們尚未完全到達那一步——收音機、電影(這是Hesse在五十年代說的話,放在今天,就是電子書與電商)等具有競爭力的新發明,取代了印刷書籍的某些用途,而書恰恰可以毫無損失地捨棄這一部分用途

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書寫與書籍——它們直接與我們的身體相連,成為了近乎天然的一項技能。而這種技能,一旦發明,一旦使用,就不可能放棄,也不可能發展。就像我們很久以前就發明了勺子、斧子、輪子——任你科技如何發達,新發明如何花哨,你都不可能發明出比勺子更像勺子,比斧子更像斧子,比輪子更像輪子的工具——故此千百年之後,世界經歷了中世紀,經歷了文藝復興,經歷了工業革命,但勺子、斧子、輪子還像千百年前一樣。但是,我們的現代發明,閱讀器、手機、電腦、收音機、電影,與書寫相比,都有失天然。

人們找出很多理由來試圖說明為何紙質書讀起來更「有感覺」,其實不外上述原因。

關於書,能說的太多,該說的也太多,恕不一一。

說一句題外話,中國的書店還面臨兩個非常尷尬的處境。

第一、如今國內書店的利潤大多來自教輔書籍和政府機構採購的政治書籍;

第二、有很大一部分人買書是為了顯擺,所以必然會將紙質書買來放在家中書櫃之上,供人參觀。若非如此,他便再沒別的方法來證明自己讀書了。

這是文化的悲哀,卻也是許多書店賴以生存之道。

中國人自古講求敬惜字紙。其實「敬」與「惜」的,是文脈。

最後,援引一篇豆瓣上的文章,算是對我回答的一些補充:

紙質書存在的意義

2011-04-09 10:06:37

書的功用,大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滿足知識需求,一種是滿足精神需要。如考前通宵看教材,因為教材上有考試用到的知識;而武俠、言情、奇幻小說,可使精神得到刺激和愉悅。再比如我最近常拿在手裡的兩本書,一本PHP聖經,為我提供寫程序需要的知識,一本三杯茶,講一個美國人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巴基斯坦小山村蓋學校的故事,可以引起我精神上的共鳴。

所以我分兩種情況來琢磨紙質書存在的意義。

對知識需求而言,目前紙質書相對於電子書存在的意義僅在於,在沒有明確的關鍵詞的情況下,你能迅速瀏覽或者定位。一本書拿到手裡大概翻幾下,和拿滑鼠在一個PDF文件上狂滾幾下,你得到的信息量不對等。翻紙質書時,章節標題、段落等版面格式,迅速在你的大腦中形成識別模式,然後帶著模式去翻書,你可以輕易掌握一本書的骨架,雖然不如目錄全面準確,但效率奇高。當有一天電腦進化到隨便一台PC就能在屏幕上模擬手翻書時(觸屏+怪獸級顯卡),作為知識載體的那種紙質書,應該可以漸漸退休了,我想這大概要到10年後。

對精神需求而言,越是低級的、簡單的精神需求,越不依賴紙質書,網路上流傳最多、最廣的電子書不就是武俠、言情、玄幻、搞笑、穿越、YY么;越是高級的、複雜的精神需求,對物理載體的依賴越嚴重。所以紙質書的將來,必然是去粗取精,越做越高檔,本本都是限量版帶編號作者手簽夾金條也備不住,到時候往咖啡館裡一坐,掏出本紙質書來,那就是你丫品位的象徵,身份的體現!


贊同@岳湘 的觀點,書本的電子化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書是傳播內容的載體,書也好,報刊也好,這些紙制載體這幾年受互聯網衝擊非常大,我們的獲取內容的方式越來越多,電子書、網路媒體、視頻等等越來越多元化,書已經不再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但這並不意味著書會消亡,我們閱讀書籍的行為和場景相比其它方式有自己的特點。

電視網路的出現後廣播也曾一度被認為會消失,事實上現在廣播非常好的服務於廣大司機群體,雖然體量上相比從前小了很多,書也一樣,拋開內容,實體書本身就具有電子信息無法比擬的『質感』 ,最終會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重生。


真是一個好問題。

但是我未必答得好。

事實上,我一直在迴避此類的問題。

迴避的緣由還是我無法找到未來書籍和書店會繁榮發達深入人心的理由。

因為我太愛紙質書太愛書店了,以至於無法接受它會走向沒落的實事。

悲觀者認為,書籍的載體在更新,從龜甲、竹簡、紙質、再到電子書,「我們總不能還固執的捧著龜甲讀書吧?

反對者說,其他載體介質跟電子書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實體,後者是虛擬的,用戶體驗完全不一樣。

但是虛擬的電子書卻有著無法阻擋的優勢,書的未來必定會被電子化。

所以書的命運我真的無法預測。

如果我們把眼界擴展到電影行業或許有一點啟示。

當年電視業興盛的時候,電影人一片哀鴻,都認為電影藝術未來堪憂,可是幾十年過去了,電影商業卻並未沒落,倒是電視業在互聯網的衝擊下逐漸式微。

這個比方並不十分恰當,但是相似的是,電視興起和電子書的興起都是將文化載體平民化、便捷化,同時,電影院同書店一樣也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

回到問題,未來的書店會是什麼樣子?

我認為,未來的書店要想立於不敗之地,需要堅持兩點:

1、強化書店的獨特地位,並將此理念深入人心。

2、書店品牌化,融入市場。

我目前住的地方離西西弗書店不遠,我常常去蹭書看。

這是一家西南地區的民營書店,他們經營會員、咖啡廳、舉辦簽售會、經營微博等等,我覺得這個品牌做的很不錯。

最後推薦三個視頻給大家,書店的美好時光和書店的未來裡面都有涉及。

2013-10-18開卷八分鐘 閱讀的未來-20131018開卷八分鐘

2013-10-17開卷八分鐘 《書店時光》(二)-20131017開卷八分鐘

2013-10-16開卷八分鐘 《書店時光》(一)-20131016開卷八分鐘


書,作為知識、信息載體的價值已經不是主流,但閱讀方式的價值依然存在並發展。因此,未來書店的形式會依據閱讀和社交的形式存在。或許會發展為個人知識定製服務、閱讀和社交的場所。即網路「信息中心」(情報管理)、下載(多介質、多媒體)、以及閱讀、論壇、會議、影音體驗中心等基礎功能。同時,會依據不同體驗和文化的需求出現千姿百態的形式。趨勢是從產品向服務轉化。


書店慢慢會淪為小眾愛好者的聚集地,它會在白天的時候滿足愛好閱讀人群的娛樂需求。晚上它也可以書友會的形式滿足書友的社交需求。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的宣傳活動在書店這個本來很安靜的地方展開。更多的邂逅,更多的浪漫。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人丑就要多讀書的原因。


推薦閱讀:

你見過的最有創意的書店是什麼樣子的?
實體書店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
高曉松的「雜書館」是完全的公益性圖書館嗎?
現在開一個實體書店是否有可操作性?
你會因為什麼而對一個書店產生好感?

TAG:書店 | 傳統媒體 | 文化 | 書籍 | 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