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史上有哪些很重要或者很卓越,銷量卻很慘淡的樂隊或音樂人?

就類似於 The Soft Machine、Velvet Underground 這樣的。

PS:可能我表述的不太清楚,我想表達的是有這麼一種樂隊或者音樂人,他們的音樂生涯默默無聞,至少是相當長一段時間默默無聞,也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多年之後人們回頭看,忽然發現他們如此超前,如此厲害,給後人留下了如此寶貴的遺產。


Syd Barrett(本答案作為對Yolfilm老師答案的補充)

袁智聰在06年Syd去世後寫過一篇紀念Syd的文章,他認為Syd的偉大之處在於其cult heroes地位。摘錄一段原話如下:

作為Pink Floyd的追隨者,對於Syd Barrett的離去,毋庸置疑深感婉惜哀痛不已。與此同時,內心卻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感覺;打從七十年代初起,Syd不但已再沒有新作面世,繼而退出樂壇,而且過著不問世故的隱世生活,除了知道他在退隱後曾專注繪畫外,Syd在過去三十年做過甚麼,那宛如一個謎。

在樂迷心目中,其實Syd Barrett乃老早已離去。(甚至在從前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坊間亦以訛傳訛地流傳Syd已經不在人世之說法)。

Syd Barrett是早年的Pink Floyd的主腦,由他在1966、67年間一手為樂隊創立起其充滿想像力的劃時代迷幻搖滾樂風,到他在1968年4月宣佈離隊,那只是短短的兩年多光景,無緣分享到日後Pink Floyd偉大風光的商業成就。

然而Syd Barrett跟眾前Pink Floyd隊友之最大迴異,是他擁有的Cult Figure地位。他與Pink Floyd寫下Psychedelic Underground的史跡,他對迷幻藥LSD的沉溺,他的傳奇性、他的神秘、他的狂妄、他的避世、他的悲劇色彩,都儼如當年英倫迷幻年代的一個神話、一個傳說,甚至是一位殉道者。

有別於眾Pink Floyd成員名成利就後所坐擁的偉大搖滾巨星地位,Syd Barrett在樂迷心目中,永遠是一位有如神話般Cult 人物。

甚至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迷幻而狂妄的Syd與日後被視為技術派樂團的Pink Floyd,是擁有兩羣迥異的樂迷。也許只管視David Gilmour為結他大師的搖滾使徒,抑或拿著Dark Side Of The Moon作試機天碟的Hi-Fi發燒友,Syd的音樂只會令他們摸不著腦,更甚是說不定根本不懂得Syd Barrett是何許人。

然而,Syd對後世另類/獨立音樂體系所留下的無遠弗屆影響,卻是毋庸置疑。Julian Cope、Jim Reid(The Jesus And Mary Cain)、Bobby Gillespie(Primal Scream)、Robyn Hitchcock全屬Syd的音樂後裔;波士頓Alternative Rock樂隊Gigolo Aunt、洛杉磯新迷幻隊伍Baby Lemonade都分別以Syd的歌曲名字作為樂團名稱;David Bowie、Love Rockets、The Jesus And Mary Chain、R.E.M.、Teenage Fanclub、Robyn Hitchcock、The Smashing Pumpkins、Placebo等等都曾重玩過其作品,而個人至愛是早年Slowdive的Shoegazer版Golden Hair(收錄於Holding Our Breath EP背面)。

原文鏈接:http://www.mcb.com.hk/online2/article/article.php?did=4aid=348


Devil Doll樂隊主腦Mr.Doctor

(Mr.Doctor簡直就是題主描述的那個人。)

他默默無聞,在當年僅有4000多鐵杆粉絲。他的第一張專輯只有一份拷貝,他自己收藏了。

最後的一張專輯還是在一千封粉絲來信的陳情下才出版。

他的音樂無法用一個音樂標籤去定義,Mr.Doctor犯罪學與哲學雙博士學位讓他的音樂品味走向神秘主義、古典音樂和歌劇範疇。聆聽Mr.doctor的音樂猶如在觀賞有關精神分裂/雙重或多重人格的兇手與罪行或者吸血鬼題材的章回體歌劇。

東歐的古典音樂和表現主義電影影響了Mr.Doctor,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八弦樂四重奏,或者巴托克的管弦樂隊協奏曲是很Mr.Doctor式的。甚至樂隊名Devil Doll直接取自於Tod Browning1936年表現主義電影《The Devil Doll》。他本人Mr.Doctor則取Mr.Hyde與Doctor Jekyll——小說《化身博士》中人格分裂的兩面。

他音樂中的人聲部分可以說是施加在肉嗓上的酷刑,在女聲花腔與黑嗓之間不斷變換。文學,哲學,傳說,宗教等等都成為Mr.Doctor歌詞的源頭。在他最後一張專輯《Dies Irae》中引文和出處多達500處,有些直接出現在唱片的註解中,比如Dies Irae中的愛倫·坡,狄金森,勃郎特,而另外一些則相對狡猾的出現,從卡夫卡到安布魯斯·比爾斯,再到里爾克和皮蘭德婁,只為了那些最細心知識最有儲備的聽眾。

Mr.Doctor的音樂被許多類型的音樂愛好者所讚賞,比如前衛搖滾的聽眾,也有金屬/硬搖滾的聽眾,甚至不乏一些古典音樂的聽眾。許多人為了掩藏自己的無知而不離開他們狹窄的音樂範圍。實際上那正是Mr.Doctor所一直反對的。

===============Devil Doll已發行專輯==============

The Girl Who Was...Death - 1989

首次發行的完整作品,是Devil Doll專輯中最搖滾化,最直接的。靈感間接來源於1967年Patrick McGoohan神秘的電視連續劇《囚徒》。

Eliogabalus - 1990

靈感來源於一個早期Devil doll樂迷的一次告解,她告訴我她已經被他的哥哥姦汙很多年了,他的哥哥是一位受人尊敬的「Doctor「,最終跳入高速列車下終結了自己的生命。Eliogabalus的歌詞是關於羅馬皇帝中最不知名的一位,Eliogabalus(黑利阿伽巴盧斯),他因為出眾的外表,在還是一個年輕男孩的時候就掌握了政權。他逾越了怪癖與墮落中最狂野的界限,並因此迅速被殺害。羅馬元老院掩埋了一切他存在過的痕迹以免禍害後世。

(PS.封面圖劇院的包廂內,幾乎全是默片時代吸血鬼/恐怖電影劇照,Mr.Doctor的趣味可窺一斑)

Sacrilegium - 1992

那是所有專輯中最為緊張和最具幽閉感的專輯,它在殘酷的南斯拉夫戰爭戲劇化的背景下錄製。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戰前的歐洲,伴隨著它墮落,懷疑和死亡逼近的氣氛。

The Sacrilege of Fatal Arms - 1993

這張專輯是Mr.Doctor所創作的同名默片的配樂,是一部德萊葉式的死亡交響,其中的音樂糅合了大部分Sacrilegium的音樂(不過是以混音的方式),外加30分鐘為配合影象所錄製的素材。

Dies Irae - 1996

Mr.Doctor最為傑出的造物。專輯中異常多的創作動機,任何一個人只要將其稀釋,便可做出三到四張專輯。它融合了暗潮音樂、古典歌劇、金屬、電影配樂等諸多元素,並在此基礎上走的更遠,它是Mr.Doctor慷慨透露的他精神宇宙的微光。

Mr.Doctor的知識儲備與素養,讓他的審美趣味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如果一定要找出類似的團體或個人,我推薦同為斯拉夫低區的奧地利團體Angizia,尤其是主唱Haas的唱腔,是Mr.Dr式審美的最好映照。


The Shaggs.

鼓勵了無數自卑青年勇敢踏上了搖滾之路。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了她們的音樂之後尖叫:

「我操這種水平也能出專輯!我的春天來了!」

毫無樂理,樂器和人聲擰著走,旋律簡單得可笑。但是她們有真誠。

就像郭靖在桃花島比試招親,胡打亂鑿破了黃藥師的碧海潮生曲一樣。

可能是最早的Indie樂隊。


像Frank Zappa、Captain Beefheart這兩位,還有Tim Buckley、The Monks、The Fugs、Joe Meek等。值得一提的是Joe Meek,他是前披頭士時代一位貢獻很大的搖滾樂製作人和推廣者,Deep Purple的吉他手Ritchie Blackmore就是從他這裡開始發跡的。

另外8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American Underground運動里的很多樂隊都是很重要、但銷量卻不好的。比如Husker Du、Minmutemen、Meat Puppets(Nirvana的紐約不插電里有他們貢獻的三首)等等。


jeffbeck算不 和另外兩個同僚比起來 是蠻慘淡的


John Paul Jones.

此君比起三個隊友來說被嚴重低估了,而且 Solo 事業也並不理想。

然而此君是 Black Dog 和 Daze and Confuse 以及 Since I『ve Been Loving You 的主要創作人。


「他們的音樂生涯默默無聞,至少是相當長一段時間默默無聞,也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多年之後人們回頭看,忽然發現他們如此超前,如此厲害,給後人留下了如此寶貴的遺產。」

——Nick Drake絕對一萬個符合。

專輯都很棒,生前銷量都特慘。死後成名就像是對他開了個玩笑。「Baby boomers who missed him the first time around found much to revisit once
they discovered him, and his pensive loneliness speaks directly to contemporary
alternative rockers who share his sense of morose alienation. 」

「Know that I love you/ Know I don"t care/ Know that I see you/ Know I"m not
there. 」


krautrock里全是這樣的。


第一個反應是 地下絲絨. 基本上70年代美國的大部分樂隊都受到地下絲絨的影響吧.


-

Syd Barrett

本名:Roger Keith "Syd" Barrett ( 6 January 1946 – 7 July 2006 )

pink floyd 的創團元老,是貝斯手,以及後來的靈魂人物 roger waters ,從小的好友,兩人是從八九歲開始,就緊緊想守的死黨。

正是他一人之功,創造了pink floyd 這個世界級的天團,鍵盤手 Richard Wright 、鼓手 Nick Mason ,以及最後加入的吉它手 David Gilmour ,全是他小學到大學,不同階段認識的同學。

pink folyd 最早的團名叫作:the pink floyd sound ,這個團名出處,正是來自於Syd Barrett 最祟拜的兩個人: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 (都是藍調歌手),而 the pind floyd sound 出的第一張專輯,完全預言了 pink floyd 未來一切作品的走向,也就是所謂的「概念唱片」:歌曲互不獨立,前後連成一氣,題旨貫穿整張專輯。

那就是偉大的開山之作:「Piper at the gate of dawn(1967)」

Syd Barrett 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人生價值,基乎就只是作了 pink floyd 的創基人,再無其它任何意義,除了Piper at the gate of dawn 之外,1968年,Syd Barrett 還勉強參與了 A Saucerful of Secrets 專輯的製作,pink floyd 此時已聲名大振,開始大型演唱會的舉辦了,而聲名和創作、工作壓力,很快讓 Syd Barrett 完蛋,他身陷毒品,LSD 一類玩意兒,很快地奪去了他的天才,也讓他消失了人性。

他只得草草離開舞台,終此一生,就在倫敦蝸居,靠著 pink floyd 的版稅,過了極其荒唐的後四十年生命。

再無任何建樹。

1970年,是他最後振作的一年,那年,他獨立出的兩張專輯,也因為毒品纏身,不甚了之:

The Madcap Laughs - (3 January 1970)

Barrett – (14 November 1970) (這張應該是精選)

多說兩句,要知道 Syd Barrett 的重要性,還可以從兩個地方看到。

人類史上銷量最高的專輯,pink floyd 的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其實,說的主角人物,就是 Syd Barrett ,裡面對於毒品、金錢、時間的意義,以及精神病的探討,無一不是 Syd Barrett 給 pink floyd 團員的刺激。

另外,很多人都是因為 wish you were here 這條經典名曲,開始喜歡上 pink floyd,「希望你在這兒呀」,那個你,不是別人,正是 Syd Barrett 。

人的一生,怎麼可以這樣浪費呢?

這是我看 Syd Barrett 生平,唯一的感受。


john zorn 及 naked city、pain killer等。(切題上來說沒有之一)

pavement lo-fi先鋒

klaus schulze 電子音樂教父


老實說,問冷門大氣音樂人是不是為了裝逼?在別人面前說出一個讓他錯愕的名字的感覺很爽吧?

是很爽

作為一個對音樂逼格還是有點兒在意的人,我在五年稚嫩的音樂裝逼史中,探索出這麼一條規律,頂級逼格的音樂,必須達到又罕又寬

首先,逼格高的音樂人,必須有水平 ,這是廢話

其次,逼格高的音樂人,不能火,此之謂罕。

就當我把Leonard Cohen視作冒牌天神時,不到個把年,我就有一個同學,把「A Thousand kisses as deeep"的諸句歌詞作為日誌,簽名中頻繁引用的對象,遂對此老男人,我只能自相珍重,不敢與外人道其個中微妙。

現在萬青連韓寒都來推,想必是不火不行,他們首版剛發就買了四張的我恨不得剖之而後快。

再其次,逼格高的音樂人,水平不能太狹隘,此之謂寬。何謂狹隘?其實豆瓣音樂看多了就知道,每個小圈子都有那麼幾個倍受推崇,然而外人聞所未聞的音樂人,此中人的評價,往往高的出奇,這種評價,與其說是對音樂人的評價,不如說是一種對自己對這個圈子認同感,甚至是逼格的不自覺的維護,具體可參見豆瓣得分,最高的(9.5+)的專輯,往往都是一些只有十數人評價的

【地下硬核說唱,日系自由爵士,前衛搖滾,實驗電子,北歐東歐黑黝硬自殺他殺碾臟核稀土核有色重金屬】之流,這些音樂人固然罕,但是你想跟人裝逼,必須得以談的下來為前提,你拋出來一個高柳昌行克米森國王,一個發音讓小舌頭疼半天的樂隊,或者隨便哪個90年代,專輯封面模糊的像潑了一坨牛屎,只有左下角的臟標能一眼認出的Hardcore-rap,效果跟一本正經的閑聊弦理論差不多,通常情況是更差,活像炫耀聞自己的臭腳內褲這種,只會把你塑造成一隻地牢齷齪獸。

實際上,音樂人市場大體是平衡的,真正風格能被人接受而水平足夠的而優秀音樂人往往已經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了,因此就誕生了矛盾:如果你給人推Miles Davis,水平是夠了,但是搞不好就被人用約翰柯川爆了,如果你推阿部熏,倒是輕易不會被爆,但是因為太冷,輕則對面興緻索然,重則裝逼意圖暴露,被噴一臉老血。

仔細想想,裝逼的本質是什麼?正是顯示自己」品味「和」眼光」的高超,能夠把獨立於時代或者超前於時代的藝術作品摘出來。這個道理跟投資差不多,然而由於音樂人的市場是有效的,但是存在著很多細微的名氣和能力不對稱的現象,於是就應該採取」壁虎投資法",把這些轉瞬即逝的套利(裝逼)機會掐在手中。

不過,由於音樂市場的特殊性,有兩個比較妥貼討巧的模板,

其一,同一時代的競爭對手,抬老二貶老大,對於老大太猛的,抬老三貶老二略吹老大(此略吹,不是指只吹一點,而是狠吹,但是一筆帶過,不多說)。

因為一個時代的樂隊往往水平上沒有本質上的差距,就算有也是風格上的,但往往因為一些特殊的盤外因素,成為了勝負手,例如科本的相貌和瘋狂。

對於老二或者老三,抬第二好的那張專輯,對自己功力比較有自信的可以推他倒數第二的專輯(別碰最爛的。)(為什麼?因為這張專輯往往是了解的人最少的專輯,喜歡的聽了最好的往下聽就不會再聽了,或者聽了最爛的噴一通,就夠了,誰會理倒數第二的專輯呢?)並把其失敗歸罪於」音樂人對實驗性的堅持和對媚俗的不妥協「

例如,對於那些一張嘴就」從容燃燒「的,一喝醉就「Come as u r"的,你往往可以說說珍珠醬,一提Pink Floyd,90%的人第一反應肯定是羅傑沃特斯,你知道個Syd Barrett,自然秒殺一大把,此中奧妙,跟NBA老球迷動輒抬德雷克斯勒,威爾金斯,乃至」岩石「里奇蒙德,卻很少碰喬丹,斯托克頓,托馬斯等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二,遠古吹,模仿吹,這個大家都熟悉,例如,對於Nirvana,如果不知道比珍珠醬還冷一點的,往往適合迅速牽扯到上the vaselines,一般來說,人成名之後,會不自覺的把對自己產生過影響的東西的實際影響抬高,因此他們在採訪中提到的」偶像「意義還是不小的。

對於最流行的細節吹,我的看法是這樣的:細節吹,對一個人的藝術水平評價意義並不大,倒是增加了幾分,好聽說是考據癖,難聽說是腦殘粉的調子,細節吹不是不能用,但是,假如你要吹英倫,除非你能夠,說道Morrissey,提到桶木腰,你都能自然而然的從兜里掏出來他們小時候玩兒過的狗屎化石,不然,幾件軼事只是顯得你對某幾個人有特殊的專註而已,這種專註連五月天的粉絲都有,哪裡能體現出水平?再提醒一遍,裝逼的本質是什麼?正是顯示自己」品味「和」眼光」的高超,能夠把獨立於時代或者超前於時代的藝術作品摘出來。而這種專註很明顯是不基於」藝術地位「的。

==========================================================================

前面說了這麼多廢話

實際上我就是為了祭出金武林而已

金武林是這個音樂市場里的一朵奇葩,他的藝術價值領先他的名氣之大,已經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如果說名氣和藝術價值的對應是一條正態曲線,金武林就像做實驗時讓研究員恨不得悄悄抹了的那個偏的離譜的點。

1995年,「大地唱片」推出了他們的「大地現代音樂群」——金武林的《嚴肅音樂1失樂園》、陳勁的《霧氣里的昆蟲》和丁薇的《斷翅的蝴蝶》。市場反映慘不忍睹。後來,金武林退居幕後,丁薇一直半紅不紅苟延殘喘,陳勁去二手玫瑰當貝司手。

只要被我推薦聽過這張專輯的人來說,都立刻被他的牛逼震驚了,金武林的這張專輯,幾乎可以說是上世紀90年代至今最被人忽視的經典。

我認為,單就《嚴肅音樂》這張專輯的實驗性和藝術造詣,其影響力本不應小於崔健。

可能有人會說這話說得有點大,但只要你聽聽這張專輯,就會立刻認識到它珍貴的價值和超前的意識。

   從作品的整體風格和樂曲編排手法上說,金武林用了吉他、貝司、鼓,加上一些電子採樣、民樂、戲曲等元素拼貼而成。風格則融合了非常經典的迷幻,Grunge,金屬,還是小提琴,鋼琴,唱詩班,甚至民樂大鼓,樣板戲,跟痛仰所謂的硬核抒情或者周杰倫所謂的跨界不同,《嚴肅音樂》的歌曲,只要是抒情的,例如上海女人,就是抒情的極致,如果是Grunge——就是嬉笑怒罵,死皮賴臉,個中採樣Solo都完美的貼合在一起,」完美「作為形容詞似乎是一句廢話,但是除了完美,沒有詞能夠用來形容那種只有在上古樂隊身上才體會到的深刻的」天成感「,這整張專輯的概念性和完整性,即使是今天,我聽到的時候還是有些接受不了,只有觀止二字。

更別說他的歌詞了

節選【上海女人】

上海有些微涼

風吹玩偶之家

女人在燒水

上海有些暖和

曬著貴族之家

女人在澆花

上海的女人 充滿了幻想 所以喜歡化妝

上海的女人 回到了夢鄉 終於可以卸妝

夢見了從前 夢見了以後 夢見了上海

節選【還陽】

空想的手拽著大旗

大衣里掖著我的骨頭

拚命地回憶來時的路線

轉身撞碎在噔噔的牆上

媽呀 回不來了

媽呀 我回不來了

媽呀 您受點累呀

媽媽呀 快把我給生下來 生下來 生下來 生下來

生下來 提起嗓子扯開脖子

照耀著人群嘩嘩亂響

真想把你們全都憋死

我自己撞死在牆上

媽呀 回不來了

媽呀 我回不來了

媽呀 您受點累呀

媽媽呀 快把我給生下來 生下來 生下來

節選【我被你歌唱了】

大路中的樹上 停著一堆猴子

他們在彈奏鋼琴

眼睛裡是大腦 眼睛後是意志

夢想正背過身去

偉大的母親們 別生下了我們

別讓我彈奏鋼琴

時間是大鳥 邊飛邊死去

邊有人衝動地唱

我就要產生力量了

我就要產生慾望了

我就要被你毀滅了

我就要這麼安樂了

大路是泥巴的 大廈是石頭的

我們是水淋淋的

通紅的皮膚上烤著衣裳

烘托出新思想

音樂它流動著 流動到路邊了

接著它開始下啦

你於是理解 你於是聽懂

你於是歌唱了

我就要產生力量了

我就要產生慾望了

我就要被你毀滅了

我就要這麼安樂了

無論是現實主義還是超現實主義,都駕馭的爐火純青,像是一個人格分裂的詩人。

金武林絕對不是一個「小眾」音樂人,他絕對有成為搖滾巨星的潛質,最次也是個Cult之神,誰知,他只出了這一張專輯,然後就歸於幕後,跑去給美少女團體當製作人了。

然而,不知道他是因為這張專輯當時商業上和輿論上的失敗而放棄了自己的探索,或者是他,為了這張專輯,利用盡了自己可憐巴巴的資源和心氣氣,總之,《嚴肅音樂》就這樣湮滅了,連曇花的一現都沒有過,就像新聞三十分裡面,那些被壓路車碾碎的沒拆封的黃碟一樣,湮滅了。從這點上來說,金武林身上的悲劇色彩,在我心中達到了逼格之神的境界。


Anvil

  • 有一部專門介紹他們慘痛經歷的記錄片,名叫《金屬精神 Anvil! The Story of Anvil》
  • 中國有一個樂隊GALA深受他們的感染寫了一首歌,名叫《出道四年》
  • 他們的的樂隊影響了諸如Metallica, Slayer and Anthrax等樂隊

老兵永不死,只是近黃昏


如圖


Captain Beefheart那介紹叫新專輯一如既往毫無懸念的只賣了幾張。幾張!


The Zombies.


buckethead


The Replacements


Iggy Pop啊

簡直是銷量與聲名成反比 單飛後的前兩張多牛逼啊 又有david bowie這樣的神級人物幫著操刀 和宣傳 總共才賣出幾張?更別提the stooges時期的窘況了...也就是90年代前後朋克先驅的地位被廣泛認可後情況才開始好轉...不過依舊不能跟某些人比就是了

(其實八零年代初的那張《party》也是如此...照這麼說,老爺子還是新浪潮的先驅?!


不算搖滾史的話,有一個雪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披頭士《Rubber Soul》之前的音樂作品&以及他們的美國熱現象?
如何評價埃里克克萊普頓?
為什麼 Kurt Cobain 會自殺?
約翰列儂的主要人生經歷是怎樣的?他遇到了哪些改變他人生方向的大事?
如何評價The Beatles的《Revolver》這張專輯?

TAG:音樂 | 搖滾樂 | 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