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版的東方不敗說漢人世世代代欺壓苗人,歷史上確有此事么?

視頻封面林青霞經典電影片斷視頻


1939年,民國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經過調查,發現西南少數民族使用蟲獸偏旁之命名的字有50個,後來進一步摸查,到修訂字表時增至66個。最糟的還有更加侮辱性的稱謂如「狗頭猺」等。

《改正西南少數民族命名表》:

1.凡屬蟲、獸、鳥偏旁之命名,一律改從亻旁;

2.凡不適用於第1項原則者,改為同音假借字,如「蜑」、「蠻」、「狑」、「猹」等;不能換去偏旁的,如「畏吾兒」改為「維吾爾」;換去偏
旁後意義容易含混或別具意義的,如「玀玀」改為「羅羅」、「猓猓」改為「倮倮」、「猹」改為「僮」。

3.據生活習慣所加的不良形容詞,概予廢止,如「豬屎犵豬」、「狗頭猺」之「豬屎」、「狗頭」等。

的的確確是世代欺壓


不管是不是,至少他們真這麼想,苗民叛亂從洪武斷斷續續一直死磕到嘉靖,千萬別告訴我是幾個苗民貴族在搞事、沒有群眾基礎就能折騰一百多年。

到了清朝,即便在康乾盛世,苗民叛亂仍是不斷,想來最後波及全國的太平天國也必早有積怨。


補充個視頻 國民黨不殺日軍殺國人 屠殺海南少數民族-20120414我的中國心

===================

1930年南京中研院搞了一次「中國落後族群展覽」(名字就已經夠羞辱人的了),當時有一位在南京上學的年輕瑤王,也奉命參加了這次展覽。誰知在這次展覽中,他竟然被強迫穿上民族服裝,像猴子一樣關在鐵籠子里任人參觀,還有人兜售門票和往籠子里丟瓜子……之後,這位瑤王憤而回鄉,參加了韋拔群領導的紅軍。

===============

剩下的自己想吧


答一記

在美國交換時關係最好的小夥伴Seng是一個美國出生的亞裔,父母是越南移民。Seng外貌上和其它亞裔區別比較大,黑壯矮,身高可能一米六左右。混熟過後去他家裡玩,他家是整個家族十幾口人住在一個大 house里,全家無論男女都是這種矮黑壯身材。身高上Seng最高。我告訴Seng你和你爸媽好像哦。Seng有點不高興,他說我們Hmong people都是這樣,一點也不好看,他很希望長成白人那樣高大健碩的樣子。然後我就記住了Hmong people這個詞,並且開始有了一些興趣。

回寢室Google了下Hmong people,其實就是苗族人,在唐朝以前苗族還叫「蒙族」的時候,就被大陸趕來趕去,這一支在越南紮根了。

後來Seng見我有興趣,還帶我去了Hmong people聚居的一個區。這裡周圍全住的Hmong people,中間圍著一個Hmong Market。Hmong people相對其他當地聚居的民族相比異常友好。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都把我當同類了,畢竟我也是矮胖款的。。。Market裡面和小時候三線城市的集市差不多,擺著各種農產品,劣質玩具,影碟(還有甄嬛傳),各種草藥,攤食,反正怎麼看怎麼不像在美國。。。

在Market門口有個巨大的書店,裡面各種關於Hmong文化的書籍。買了幾本回家隨手讀了下,感覺這個民族真的好慘。在中國的時候被趕來趕去,去了越南又被當地人排擠,在70年代的時候越南政府開始大量屠殺Hmong人,Seng 的父母就是當時申請避難來到的美國。

所以回答問題,我們可能很難知道漢族歷史上有沒有一直欺壓苗族,因為就和每個人自己一樣,一個民族的歷史很難去記住自己欺負別人的過去。但翻看Hmong people的歷史書,一章一章,血淚斑斑。


不過是當權的欺壓弱者罷了。


一、是事實,但只說了一半的事實;

二、苗蠻(蠻這個稱呼是古代南方某些民族的自稱。也是部分苗人的自稱。當然是音譯)各峒不相統屬,自己都打得頭破血流;

三、明代的苗分成生苗和熟苗,為了防範生苗對熟苗和內地的侵襲,明朝廷還特意修了邊牆,也就是今天的南方長城;

至於明清的區別:

1.我大清傳世的戰圖裡,對苗逆各種虐殺;

2.明和清對苗的態度還是有所差別的。也就是說,明對苗更多是階級壓迫,而清對苗則不僅是階級壓迫,還有民族壓迫;

3.明的統治思維更加接近於普世原則——也就是本著一個帝國主義的態度來統治的。所以,無論苗人當官也好,當太監也好,當兵也好(明代的達軍有相當比例是自帶武器投效的苗人),明朝皇帝和朝廷並沒有太多的戒心——北京的太監有數千人是苗人,苗族也有過在紫禁城內呼風喚雨的能人,甚至於明朝皇帝本身也要依靠這些非漢人來平衡漢人的勢力(所以明朝的太監那麼厲害)。明朝宗室中也有一些是有苗族血統(明朝皇帝對這個不看重,甚至把這視為海內皆我赤子的表現)。

而這在清朝是絕對看不到的,清代甚至沒有實行過聯苗制漢的政策,也許清代統治者眼中苗人連明代的賤戶都不如。其重視的順序始終是宗室>滿洲>蒙古>漢軍>漢臣。

4.與清代不同,明代從始至終都大力依靠著帝國境內各個民族效力。僅僅從軍事上來說,明軍中就有多達幾十萬的蒙、色目(色目包括很多個民族)、欽察、女直、朝鮮、藏、苗、瑤、畲、土家、壯族士兵、軍官、甚至勛貴。而清代雖然也有把降軍編入八旗(明代是允許夷人攜帶武器參加明軍),但還搞過「自願」出旗的政策——卻始終嚴禁滿人出旗,以保證滿人(此時的滿人還沒融合成後來的滿族)在八旗中的絕對優勢和特權,並不將各族視為一體。

5.總的來說,明代對待苗族的表現,與世界上其他大帝國對待境內各民族的表現差不多。當然,這並不是給明朝洗地。階級壓迫這一塊是不需要洗、也洗不掉的。

6.今天,中國的民族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傳統民族政策,特別是明代民族政策的延續。


2015年12月20日原答案:

應該來說,不是漢人世世代代欺壓苗人,而是漢人統治階層和苗人(以及其他西南少數民族)統治階層一起欺壓底層漢人、苗人勞動人民。

苗人底層勞動人民固然生活凄苦,漢人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去。

漢人統治階層驕奢淫逸,苗人統治階層也不乏荒淫殘暴。

在古代,漢苗之間的民族矛盾是讓位於階級矛盾的。在漢人與苗人沒有發生矛盾,互不干擾的時代,苗人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也並沒有改善。

只有新中國成立後,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底層人民才真正地改天換地。

2015年12月29日補充:

在解放前,苗人和漢人一樣,是大部分勞動人民處在社會底層,土司等統治階層處於社會上層。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也是認可土司的統治事實的。

補充一點資料:

秦漢至兩晉時期,湘西桃源、沅陵一帶苗族已開始出現強大的部落首領。南北朝至唐宋時期,沅陵、辰溪、漵浦以北、漢水流域以西直到川東巴峽的苗族,出現了許多強大的封建主,並受到封建中央的賞賜,加官進爵;社會經濟有的與漢族完全一致,父系氏族的鼓社制和農村公社的議榔制,是當時主要的社會組織,在外部,則受他族奴隸主和封建主的統治或羈縻:居於黔東北者受思南、思州田氏領主的控制,在黔北則為播州楊氏領主的屬民,在黔西北受羅甸國奴隸主的統治,在黔南受龍、方、張、石、羅五性領主的羈縻,在貴州中部,受宋氏領主的制約。這些首領統治下的苗族,有的淪為奴隸,有的淪為農奴,有的成為依附民。有的雖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形式上仍依附於外族統治者,被稱為「羈縻蠻地」。有的完全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被稱為「生蠻」。

  元明兩代到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前後,封建王朝一方面分封各族首領(包括征蠻有功的漢族將吏)為土司,以統治各族;另一方面又直接派流官以控制土司,實行土流並治。由於漢人進入苗區的增多,漢文化的促進作用加強,苗族社會的封建化得以加速,階級分化開始明顯。這時期,苗族中也出現了一些中小土司,如雄據於紫雲、長順一帶的金竹安撫司及平越楊義長官司的金氏,黎平亮寨長官司龍氏,以及雄據於八寨(今丹寨)和都勻一帶的夭壩安先司夭氏,承襲時間各有數百年之久。在黔東銅仁、松桃和黔北務川、道真等縣苗族中,出現了一些當時被稱為「富苗」的地主。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銅仁府羅金寨苗族地主吳老夭,有錢有勢,「久為諸苗雄長」稱霸湘黔邊境,湘西、黔東北各縣不少都投靠他。今黔東黃平、凱里、施秉、鎮遠等處,也出現不少「富苗」。;其中凱里的阿溪,廣有錢財,到處放高利貸。甚至賄賂省內監軍總帥,借勢凌人。貴陽附近各州縣,苗族內部的階級分化也開始明顯,出現了一些較大的部落酋長。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今貴定平伐苗族大首領的娘率部民十萬戶歸順元朝。到了明代,平伐地區設了流官,但苗寨 仍由苗族土司治理。社會經濟有了發展,有了集市貿易,促使土地買賣關係進一步民展起來。

  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至鴉片戰爭前,苗族地區社會經濟的封建化加強了,地主經濟繼續發展。今黔東南雷公山區相繼出現了地主,完全進入了封建社會。如咸同年間台拱廳巫生寨的歐養生和五岔的潘老馬、丹江廳掌批寨的紹伯寡,都是當時比較有名的地主。黔中南貴陽、龍里、貴定、惠水等地的苗族中也有地主出現,他們大量購買土司、屯軍和農民的土地山林,從而成為「殷實之戶」。

  近代以來,苗族地主經濟繼續發展,有些地區如黔東南、松桃、務川等地苗族地主,有的還佔有年產數千挑至萬挑稻穀的田地。


六 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對於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我們的政策是比較穩當的,是比較得到少數民族贊成的。我們著重反對大漢族主義。地方民族主義也要反對,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點。

我國少數民族人數少,占的地方大。論人口,漢族佔百分之九十四,是壓倒優勢。如果漢人搞大漢族主義,歧視少數民族,那就很不好。而土地誰多呢?土地是少數民族多,佔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們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實際上是漢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資源很可能是少數民族「物博」。

各個少數民族對中國的歷史都作過貢獻。漢族人口多,也是長時期內許多民族混血形成的。歷史上的反動統治者,主要是漢族的反動統治者,曾經在我們各民族中間製造種種隔閡,欺負少數民族。這種情況所造成的影響,就在勞動人民中間也不容易很快消除。所以我們無論對幹部和人民群眾,都要廣泛地持久地進行無產階級的民族政策教育,並且要對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經常注意檢查。早兩年已經作過一次檢查,現在應當再來一次。如果關係不正常,就必須認真處理,不要只口裡講。

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管理體制和財政體制,究竟怎樣才適合,要好好研究一下。

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在蘇聯,俄羅斯民族同少數民族的關係很不正常,我們應當接受這個教訓。天上的空氣,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寶藏,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質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利用。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於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被侵略時嚎啕大哭,要別人牢記歷史,要清算血仇

別人揭開自己歷史的時候,就拚命否認

侵略可以洗成對蠻族入侵的反擊

侵略可以洗成文明同化野蠻

文明,多麼高傲啊

有日本人對中國人說:請你們先尊重歷史

我也對某些漢族同胞說:請你們先尊重歷史

一個遮住眼睛的人,盡可以把中國的歷史洗成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被欺凌的歷史,盡可以把那些連在史書上留名字的資格都沒有的低等人一筆抹去

但有良知的人會記住。

雙標玩兒起來,真沒意思。

感謝教科書吧,至少還提幾句元清南下的惡行;漢族擴張的幾千年,中間發生過什麼事呢?嘿嘿嘿嘿

發生了,民族融合啊!哈哈哈哈哈!

無恥!!!!!!!!!!!!

有些人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玩兒這種雙標,以文明的名義去指責野蠻的罪惡

真是,厚顏無恥

結束---------------------------


早起時間緊,先拋個磚

並非是漢族歷史上找不出半點對其他少數民族欺壓的行為,應該承認確實有,但這樣的行為只能說是少數現象。粗看來,古人似乎充滿著對「四夷」即周邊少數民族的歧視,這是因為處於中原的華夏常常遭受蠻民族入侵、掠奪和破壞,如無法計數的對邊境漢族人民的搶劫和燒殺,特別嚴重的有五胡亂華、安史之亂、蒙元滅宋和滿清入關。故而,古人在論述「華夷之辨」時強調周邊少數民族同華夏的區別(即落後),以及深刻的防蠻夷、衛華夏的思想。然而,這種歧視只表現為文化上的優越感,除正義性的保衛華夏時的武裝外征外,整個中國古代較少有無故征伐周邊「四夷」的歷史行為,因為這要被看成是「不仁」和「無德」。

下面引用一些華夷之辨的內容:

春秋管仲:「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論語》:「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左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孔丘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孟子》:「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漢書》:「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而獸心,其與中國殊章服,異習俗,飲食不同,言語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隨畜,射獵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絕外內地。……來則懲而御之,去則備而守之。其慕義而貢獻,則接之以禮讓,羈靡不絕,使曲在彼,蓋聖王制御蠻夷之常道也。」。

《後漢書》:「夫戎狄者,四方之異氣也。蹲夷踞肆,與鳥獸無刖。若雜居中國,則錯亂天氣,污辱善人,是以聖王之制,羈縻不絕而已,不以傷害中國也。今邊境幸無事,宜當修仁行義,尚於無為,令家給人足,安業樂產。」

晉代江統《徙戎論》:「《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語不通,贄幣不同,法俗詭異,種類乖殊;或居絕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嶇川穀阻險之地,與中國壤斷土隔,不相侵涉,賦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禹平九土,而西戎即敘。」「其性氣貪婪,兇悍不仁。」

《全唐文》:「躬上聖之資,合至神之化,戡禍亂制夷狄之武,修禮樂垂憲度之文,不可謂實之不孚也。」

唐代韓愈《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宋代蘇軾:「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之也,譬如禽獸然。

宋程頤:「禮一失則為夷狄,再失則為禽獸。聖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極謹嚴,所以謹嚴者,華夷之辨尤切切也。」

明朱元璋:「胡元入主中國,夷狄腥膻,污染華夏,學校廢馳,人紀蕩然。」

明劉基:「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國者,而元以胡人入主華夏,幾百年腥膻之俗,天實厭之。」

明謝肇淛:「夷狄之不及中國者,惟禮樂文物稍樸陋耳。至於賦役之簡,形法之寬,虛文之省,禮意之真,俗淳而不詐,官要而不繁,民質而不偷,事少而易辦,仕宦者無朋黨煩囂之風,無訐害擠陷之巧,農商者無追呼科派之擾,無征榷詐騙之困。蓋當中國之盛時,其繁文多而實意少,已自不及其寧靜,而況衰亂戰爭之日,暴君虐政之朝乎?故老聃之入流沙,管寧之居遼東,皆其時勢使然。夫子所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者,其浮海居夷,非浪言也。」

明王夫之:「夷狄之於華夏,所生異地。其地異,其氣異矣。氣異而習異。習異而所知所行蔑不異焉。」「人不自畛以絕物,則天維裂矣,華夏不自畛以絕夷,則地維裂矣。」


苗就是漢,漢就是苗。達則成漢,窮則為苗。


以前苗人居住的地方全部都是苗人,後來漢人越來越多,到最後基本上全部都是漢人,苗人基本上都被趕到最偏遠的角落。

中原王朝羸弱的時候,漢會被別的民族融合;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漢就會去融合別的民族,這就是所謂的民族大融合。而民族大融合從來都是飽含血與火。

我沒有明確的回答題目,不過,聰明的你一定明白我的意思。


其實這個說法也就怪怪的, 蚩尤的傳說裡面的苗人和現在的苗人壓根就不是一回事。。。現代形成了民族觀念之後又往前找補了。。。其實以前苗人的概念是很不清楚的


古代人不怎麼分民族,諸葛亮入蜀,管理當地,同化當地,當地的人並沒有大的變化,現在全是漢族。

我覺得漢苗更多應該像台灣原住民的歷史一樣,漢族移民建城市,由於比較先進的文化,慢慢同化本地原住民。到現代形成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多,可其實富裕的城市裡,並不全是真正意義上的漢族。那些生活在一起的人們只是區分不出民族了,就丟到漢族裡。


根本沒有這種事情,中華自古民族團結,香港導演犯了和香港記者一樣的臭毛病,都是一派胡言,為了搞逼格紐斯,用心險惡,其心當誅。

喝完茶一看天氣,晴空萬里啊!


其實衝突主要還是從明中後期慢慢開始的,之前山地民族面對中央政權是完全被碾壓的。皇帝對窮山惡水的一幫刁民也沒興趣,最多是羈縻統治一下下。

直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高產作物玉米紅薯向王朝境內傳播。以前無法開發的山地變得可以大量產出糧食了。山地民族人口膨脹,平原漢民人口膨脹。都在大量開荒。於是一場中國版本的《西進運動》開始了。

官府組織漢人開荒的技術和效率肯定是強過山地人的。拜高產作物所賜。山地人口也大量膨脹。平原人從山外往裡走。山地人從山裡往外走。兩股力量不可避免的碰撞在一起。

戰爭!戰爭!

從此山區也能養活起軍隊。中央王朝的碾壓能力不復存在。這在明代以前是不可能出現的。

當然最后土司還是干不過皇帝的。楊應龍再厲害也擋不住舉國之力。

只是從此以後,山地軍事勢力登上政治舞台。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哪怕井岡山也是這股力量的延續


從東方這個姓氏來看,就可以肯定東方不敗是漢人。跟苗族沒有關係


瑤族自治縣漢人答,小時候尚有父輩欺負,歧視瑤民的記憶。編了若干「瑤古老」的笑話教育兒女。


電影里,東方不敗這個陰謀家,就是為了擴張自己的權勢,通過挑撥民族矛盾,煽動民族仇恨,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結果也看到了,漢族和苗族人聯手幹掉了這個壞蛋,彼此結成了親家。

所以,不要以民族分好壞,哪個民族都有壞人,善與惡的對決才是永恆的矛盾。

蚩尤皇帝的衝突只存在於傳說中,萬一是哪個無聊文人隨便編排的呢?咬住傳說不放,有什麼意思?炎帝和黃帝還打得不可開交呢,按你們的邏輯,漢人按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分一下,自己跟自己算賬得了。

無聊!!!!


傳說中的漢人是炎黃子孫。這位炎帝和這位黃帝做了一件大事情,大戰蚩尤,於是蚩尤一族被滅。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原本在中原一帶開荒興農,後來被打跑了被迫遷徙,後人為三苗,三苗後人,即為苗族。所以有欺壓嗎?不欺壓,現在住在山溝溝的,就是我們啊。。。。。


推薦閱讀:

令狐沖為什麼把恆山掌門傳給了儀琳?
笑傲江湖裡讓你印象最深的台詞是哪一句?
岳不群不練辟邪劍法能贏左冷禪嗎?
為什麼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只稱任盈盈為盈盈,而在其他小說中並無類似情況。是金老最愛任盈盈嗎?
該如何評價《笑傲江湖》里儀琳這條角色線?

TAG:歷史 | 笑傲江湖書籍 | 東方不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