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機動」真的有實戰意義嗎?


只在超近距離(使用機炮)和近距離(使用紅外製導的短距空空導彈格鬥)的時候有效,對上雷達主動或半主動制導的中、遠和超遠距離空空導彈基本無用。

眼鏡蛇機動的關鍵是發動機的推重比要大於1(還是10?忘記了),達到這個推重比的飛機都可以做眼鏡蛇機動,不存在只有少量蘇式戰機可以做眼鏡蛇機動的說法。


個人覺得,目前的眼鏡蛇機動沒什麼意義。因為眼鏡蛇機動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首先飛機無外掛,高度為1000-1200米,速度為310-420公里/時,俯仰角為22°-24°,發動機轉速為53%-99

%,剩餘油量為1220-4775公斤。平衡好飛機,保持定常直線飛行,關閉迎角限制器電門,斷開電傳操縱系統電門,使飛機的操縱系統處於直接聯接模式。如果超出了上面的進入條件,飛機將不能很好地完成機動,並可能進入複雜不可控的飛行狀態,超過飛機載荷限制和飛行員生理承受能力,影響飛行安全。另外機動後速度過低,導致飛機舵面工作效力降低,甚至不工作,會使飛機加速或進入下一個動作太慢,耗時太長。以現在的能量空戰理論來看,基本上是找死的動作。

參考文獻:蘇-27(Su-27)飛機眼鏡蛇機動及其戰術意義 本文中對眼鏡蛇動作有更系統的研究,也對眼鏡蛇機動給予了肯定,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對過失速機動的肯定。眼鏡蛇機動本身象徵意義遠大於實戰意義,它為我們的空戰樣式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如果題主把「眼鏡蛇機動」改為「過失速機動」,我是堅決認為有意義的。


散打的時候後空翻有沒有實戰意義?

胸口碎大石有沒有實戰意義?

能做說明你的能力強,勝算肯定比人家大,真打得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出招,具體這個動作基本沒有用處。


剛剛發明的時候可以起到躲避紅外導彈的作用,但隨著格鬥彈機動性越來越好,這一點開始沒那麼有效了,不過有意思的是,近幾年隨著超視距空戰被重視,往往雙方都擁有超視距空戰能力,中距彈往往不能在最佳情況下發射,所以中距彈脫靶捲入狗斗的情況反而也多起來了。此時Cobra動作主要作用是擺脫被近距離鎖定(hardlock),從防禦進入攻擊狀態,應該說還是一個很困難但也有不小戰術意義的動作(其實從這方面看cobra就是zoom climb的加強版)。 但是另一方面,隨著矢量推進和大推重比引擎的出現,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的動作(比如完全可控的尾旋)也變得有實戰操作性了,所以Cobra不是這種情況下的唯一選擇。


展現飛機的機動性和飛行員的技術


無論是超視距作戰還是10km距離的紅外格鬥彈還是3km以內的機炮格鬥戰鬥

眼鏡蛇機動都是沒有任何實戰意義的

更嚴格的說 誰玩誰死

能量和低可探測是空戰保命的根基

做完眼睛蛇之後

飛機的能量幾乎掉零

直接給敵人送人頭送經驗么?


個人傾向於眼鏡蛇機動在現代空戰中無實際用途。

現代空戰早過了狗斗時期了。


眼鏡蛇機動包括法輪機動只能說明蘇-27機動性極強,但是在現在這個導彈攻擊主導的時代里,誰認為飛機翻的比導彈快?所以這種機動即使有用也只會是在近戰格鬥中.然現在的空戰進展格鬥依然不多見了...不過也不能說這種機動沒有,畢竟機動性強了也是有好處的嘛,實在不行,可以在航展上小裝一筆.


眼鏡蛇機動最大的意義在於檢驗一款戰機的機動性如何,實戰意義並不大。目前我看到過能做標準的眼鏡蛇機動(仰角 120度,整個動作前後飛機高度方向幾乎不變)的只有兩款,SAAB 35和SU—27,當然蘇27後面的系列應該也可以完成。像其他的飛機雖然也可以做,但並非標準的眼睛蛇機動。


眼鏡蛇規避動作基本是電影里才會出現,實戰中幾乎沒有——記憶中的某篇軍事報道經個人理解後得出的結論


「眼鏡蛇機動」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對它的實戰意義持懷疑態度,認為它只是一種特技飛行表演動作,實戰中作用不大。但是隨著近距離空戰的重新受重視,人們最終還是確認了它的實用性。在空戰中,當敵機離你尾部很近並準備攻擊時,飛行員可以嘗試通過「眼鏡蛇機動」的制動作用突然減速使敵機錯過你,重獲空戰優勢。不過「眼鏡蛇機動」是一個高難度動作,對戰機的機動性能和飛行員的駕駛技術要求很高。迄今為止,除了蘇式戰機外很少有(我國的J10是做不了的)其他類型戰鬥機能夠完成這個動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70915.htm


過去也許有點用,現在都是超視距作戰,基本沒什麼作用了,表演還行,好看呢。


推薦閱讀:

如果面對南海爭端,外交無效,用武力解決的後果會有什麼呢?
如果「用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需要先宣戰嗎?戰爭中不宣而戰是什麼性質?會有什麼後果?
飛機被導彈攻擊時,熱誘彈干擾可以放幾次?一次能放多少顆?
國外發生過哪些「中國行我也行」或成功或失敗的事例?
世界各國和地區有哪些以為「我能但中國不能」然後悲劇的事例?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戰鬥機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