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

很喜歡王利芬老師主持的節目,她總能對在場嘉賓的觀點用最恰當的詞語作歸納總結,有時連嘉賓都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她總能用一些提示性詞語作引導,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


問題1:你真以為王利芬歸納的佳賓的觀點嗎?你真以為王利芬是在場上做的歸納嗎?

作為CCTV的大牌節目的主持人,都是千錘百鍊,即使是完全不做準備,也是離不開幾十數百場主持的功夫。或許之前的節目不是這個話題,但是她已經積累了,可以作為通式的表達結構,以及對場面的分析結構,形成了條件反射在分析問題,形成了條件反射在總結問題。

我以前看過對王利芬的採訪,其實,一個活動,主持人要準備的話題,可能比主講人更多,而且要提前製作提詞,形成介面。對主講的人的話題,有著充分的知識積累,以及語言準備,才能在主持節目的時候,遊刃有餘。

所謂的歸納,有的時候,只是王利芬對場上演講,以及自己準備內容的梳理,當然更有可能是和主講人思想上交流的對自己原有見解結合主講人思路的提升。

問題2:怎麼提高自己的歸納能力?

就是要多寫,而且要形成扁平式的表達結構。

這裡邏輯不能亂, 扁平式的表達結構並不是一種演講上的八股。

而是最適合人類思維接收的模式。

人類並不是各個都是過耳不忘。

使用鐵塔一樣的逐步提升的表達結構,除非是演講高手,否則聽眾很難組織你的演講。

使用金子塔結構,第1點,第1。1點。第1。2點,聽眾早就亂套了。

只有遍平式的表達結構,適合普通聽眾分析。

平時要多練習。

總-分-總的表達結構。

說真的,真的沒有比多寫小品文更好的練習歸納功力的方法了。

問題3:怎麼提高自己歸納的言論的優美程度?

還是小品文開始

每天逼自己寫一個關於時政的小品文式的演講稿

開頭必須吸引人。

吸引人有多種模式,每天使用一種就夠了, 總之一定要吸引人,對於演講稿來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筆者有著迷信一樣的看法。就是好打開頭是,對於演講者是一個磁鐵,會逼著演講者愛護自己的這篇稿子,把優美的辭彙和才思吸引出來。

開頭有很多種

舉例:複雜句式。

或許,或許,或許,我真的不得不這樣說,巴黎也不外如此。。。。。。

舉例:深臨其境,利用圖象刺激打動觀眾心理

我真的覺得,今天來聽講的人,沒有人注意,門口55步遠之外的那棵榕樹的故事,沒有人留意一眼那班駁樹影下的滄桑。。。。

總之,你開頭寫多了。就會積累很多優美開頭的結構了 。。。對,我其實是在培養您的即興演講能力。。。掌握的結構越多。。你那種藏了很多珍寶的表達慾望就越強。。就越能戰勝你的恐懼感,形成了以表達慾望為主體的自信以及對觀眾的的侵略慾望。。

作為演講者,你絕對不能有欺騙觀眾的想法,但是絕對不能不有對觀眾大腦的侵略慾望。。。

然後是中間的並列的表達樣式了。

和開頭的鍛煉方法一樣,我提倡每個意義段落,都要主打的句子,當然方法和開頭一樣,我也不說了。

結尾當然也和開頭一樣。。。

不過,我還是有心舉幾個例子。

我不知道今天能給大家帶來多少,但是我們曾經在一起,不是嗎?

問題4:怎麼提高自己歸納的畫龍點睛的幾率?

我真的有辦法!

每天改寫10個名人名言,慢慢的,你就學會提升,借用別人的肩膀了。

比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拿它尋找光明」

你可以改寫成幫助弱式群體的「黑夜挖掉了他們黑色的眼睛,他們拿什麼尋找光明」

你改寫100個的時候,你自然會有感覺的。。。

================補充===============================

問題5:有人問,有什麼書可以推薦?

我認為,憑一本書,或者一個視頻學會這些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心,你把小學到大學所有的古文背誦下來。背的滾瓜爛熟

你的歸納能力也會增強,因為你的語言結構感增強了。雖然不能從思想上高屋建瓴的把握場面,

至少可以在技術上,把僅有的一點料發揮到極致。

讀書的方法比書更重要,非要推薦的話是卡內基的《演講的藝術》認真讀10遍,可以夯實你的基本功,但是還是需要按照我說的方法不斷的練習

此外,你可以將你讀過的書,以總、分、總的結構,以1頁的規模歸納起來,多歸納幾本書,就可以了。

===============補充===============================

恩,要不,你就是用微博練習吧,把你讀過的書,在微博上給別人介紹。。看你140個字內的歸納能力,或者是用簡訊跟朋友聊讀書心得,簡訊是要錢的,而且只能70字。會逼著你下功夫的。

=================================================

18歲讀大學,問你理想是什麼,你說環遊世界;22歲讀完大學,你說找了工作以後再去;26歲工作穩定,你說買了房以後再說;30歲有車有房,你說等結婚了再帶老婆一起去;35歲有了小孩,你說小孩大一點再去;40歲孩子大了,你說養好了老人再去,最後,你哪也沒有去

總之,各位達人介紹的方法都有很多了,要提高自己的演講和歸納能力,最好的辦法是從現在這一秒開始就努力。即使是笨辦法,堅持下去,也不會是死路。


外國的學校似乎很喜歡訓練學生把一本書總結為兩張紙。你自己做個幾十次就有感覺了。


歸納總結的能力,本質就是一個「概括」二字。

如何培養概括能力呢?談幾個實用心法。

一、一句話

記得大學打辯論的時候,一直很喜歡「立論」這件事,但是那時候最常做的就是高大全一二三,總想扯到一些很有學術高度和理論深度的地方。

然而那時候,我的辯論導師說:

不行,一句話!

最完美的架構,往往只有一句話!

每一個交錯爭鋒的戰場,擊潰對手的只有一句話!

要一擊必殺!

那時候只是覺得,用一句話去擊殺對手感覺確實有點酷,但也是蠻單薄的,畢竟就像在知乎答題,如果不加上一點闡述、故事和條件,彷彿自己的回答也變得質量沒那麼高了似的。

但是一句話的原因其實是在於受眾就是那樣。

人的注意力只能維持15秒(最新統計95後已經下降到8秒,低於金魚9秒),人能夠接受的邏輯推演最多三句話,而能夠在大眾中廣泛傳播、深入人心的只有一句話。國民黨的三民主義要解釋三個邏輯和無數推演,而共產黨的打土豪分田地簡直不需要解釋了。

這在商業上也依然成立,一句話概括你的定位,一句話說清楚你的賣點,一句話講明白你的商業模式,一句話歸結市場痛點,一句話說清楚你的差異化競爭力。

所以首先,遇到任何東西,試著一句話講清楚,這是一個習慣,需要你反覆練習。

二、換位思考

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情況是,A在長篇累牘、絮絮叨叨地說一件事情,B不耐煩地打斷他,你究竟要告訴我什麼!或者乾脆一臉懵逼的樣子開始玩手機。

這就是因為說的人時常沒有弄明白一點:

對方究竟需要聽什麼,我究竟要傳遞什麼關鍵信息?

這就是換位思考,就是同理心,就是在表達中精益求精,時刻反思我是不是太羅嗦了,是不是真的get到對方的點了?

形成這種表達的自覺,是提升概括能力的基本意識。

三、總分總

中學寫議論文的時候,都是要我們總分總。後來到了大學打辯論的時候,我發現總分總是最好的辯詞展開方法。

我們的核心觀點(底線)是:……

我們將基於三點展開。

第一,論點1。原因是。所以論點1。

第二,論點2。原因是。所以論點2。

第三,論點3。原因是。所以論點3。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我方的核心觀點是……。

為什麼要這樣表述呢,那其實是人們接受信息的習慣:總想先聽到觀點結論,再根據自己對觀點結論的感覺決定要不要聽下去。

而如果你一上來就是分述推演,觀眾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屬於找不著北的迷茫狀態,或者急著想聽結論的狀態。

同理,你和別人的溝通也是這樣,不要先說細節,而是應該先說觀點結論。不要擔心細節展不開,如果對方對觀點結論有疑問,自然會對你的觀點進行質疑提問,而這就是你展開細節的機會。

可如果反過來,你先說細節,等到你說結論的時候,你不僅發現對方不同意,而且問你的東西都是你已經說過的,只是他從來沒聽進去而已。

總分總、先抓住對方興趣和注意力的語言技巧,是不斷強化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溝通從傾聽開始

那麼,如何更好的把握對方的意思呢?

其實這裡的核心是,不要以為把握對方的意思只是必要階段,它幾乎就是你溝通的核心了

厲害的溝通者總是從傾聽開始,在有效傾聽的前提下去表達,而一般人總是急於倒出觀點和表現自我

厲害的說服者首先是厲害的傾聽者,能夠把握對方的意思實質,最終說服對方的其實都是對方自己心裡的話

那麼良好的傾聽是怎樣的呢?

1、首先忘記自己,忘記你的立場、利益、情感、執念。

2、認真傾聽同時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對方。

3、不時換著法子重複對方說過的話,或者稍加提問,使對方更願意說下去。

4、通過這個過程,不僅判斷對方的觀點,更理清對方沒有說的東西,這個觀點背後的立場、利益、情感、執念。

傾聽習慣的養成實在太重要了!

五、歸結的公式

那麼該如何歸結對方的話語呢?

1、判斷對方說的東西,是觀點,還是論證。

因為對方可能並沒有學過溝通術,所以會說出一大堆東西,有些是明確的觀點,有些是支持觀點的論證。那麼這時候你要把握的是,對方真正想向你強調的是什麼,他的結論,還是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關鍵理由。

舉例:

「很喜歡王利芬老師主持的節目,她總能對在場嘉賓的觀點用最恰當的詞語作歸納總結,有時連嘉賓都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她總能用一些提示性詞語作引導,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

觀點是什麼?王利芬老師善於用最恰當的話語總結嘉賓的觀點。

支持觀點的是什麼?很喜歡……有時候嘉賓也不能……

2、核心邏輯+關鍵細節

不論是觀點,還是論證,到最後都可以這麼概括:核心邏輯+關鍵細節。

我們來看題主講的這句話。

「很喜歡王利芬老師主持的節目,她總能對在場嘉賓的觀點用最恰當的詞語作歸納總結,有時連嘉賓都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她總能用一些提示性詞語作引導,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

核心邏輯是什麼?王利芬老師的主持能力怎麼這麼好?

關鍵細節是什麼?抓住嘉賓的點、用最關鍵的詞語去總結並引導。

核心邏輯往往是大而化之的,是非常籠統的,就是說你大致模糊地明白了對方的意思,但是這個意思好像並不「特別」。

而關鍵細節則是這個核心邏輯成立的關鍵,也是區別於其他觀點的關鍵,是表達者最想表達的東西。

比如這裡題主最想表達的是概括的「準確」,最恰當的說法,嘉賓弄不清時的提示,都是瞄準這個準確。

所以你聽人說東西時,大概的方法是:

他大概想說的意思是?

他最想強調的關鍵細節是?

把這兩個組合起來,快速地思考,中間有沒有裂痕和漏洞?如果有,是對方邏輯問題,還是因為其他原因自然地忽略了。這個其他原因就是你去深入理解對方或者問下去的關鍵。

六、生活的練習

概括能力一定來自反覆不斷的練習。下面提供幾種辦法:

1、看中學政治書。也許有人說裡面都是扯淡,但別說為了「洗腦」這些書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裡面有很多非常凝練的話語。

2、看報紙,各種社論,特別是南方系的社論,在概括和用詞準確說考究很多。

3、看各種強隊的辯詞。

4、閱讀暢銷的實用理論性書籍,注意不是學術型書籍,因為那些書的作者多半沒打算講清楚,不過你讀的時候也可以試著從雲山霧海中歸納總結聖賢先哲究竟想說什麼。很多不錯的心理學、商科、社論型的書籍,在用語精鍊準確上都非常不錯。

5、不要光看,要多朗讀朗讀,形成這個「語感」。

6、公文和評論寫作。答主曾經在體制內多年從事領導講話材料、公文、信息等的寫作,這些工作對用詞的準確恰當推敲達到了極端的地步,錯一個詞都可能帶來政治問題。

7、多畫思維導圖。七、王利芬如何做到

請記住,王利芬不僅是一個主持人,還是一個知名的財經人和創業者,她所接觸的圈子和信息量是一般主持人不可企及的,很多時候她的思考深度或認識廣度未必弱於場上嘉賓。

可是如果現在立刻讓她成為法律類節目主持人呢,也能馬上就這樣嗎?

所以你要想在某個領域達到這樣的概括能力,先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吧

八、概括的邊界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傾聽中的概括能力是很重要,但是不要濫用之。

1、傾聽應當是真誠有耐心的,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概括,就多重複對方的話,或者就聽不懂的地方多問問。但一次性提太多問題,或者一口氣把對方一長段概括成一句(講半天,你無非是說……),其實都有挑釁或者藐視對方的意味,這個一定要慎用。

2、概括只是為了表達和傳播的需要,但是在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時候,並非越簡單凝練就越好,很多時候要避免試著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去概括,要關注和梳理瑣碎的特別的細節,因為生活永遠不是形式邏輯的,而是辯證的,沒有那麼多的本質,很多本質最後都成了束縛你的套路。


對於歸納總結就是在幾句話中用別人能聽懂的方式把要點說出來

1、第一步提練重點好辦,可以經常鍛煉把一段話或一本書的要點用一段話或思維導圖給表現出來,結構清晰。這種方式只能是多練。

2、第二步比較難辦,一般人做不到。你需要仔細傾聽和觀察,才能了解一個人立場和意見。同時需要大量的閱讀有足夠的知識,而且有要經常做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把一些很複雜很專業的詞或故事用很簡單,大家都能聽懂的方式把事情表述出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講


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內容

1.縱向:就一本書或一個材料,把精華內容提取出來,平時自己可以多寫讀書筆記,或用類似思維導圖工作做結構化總結。

2.橫向:當接觸到一個新主題,新任務的時候。能夠收集多方面的相關資料,按照主題或目標的要求,整理一份方案文檔,支撐主題和目標。

2對應閱讀即主題閱讀,很不容易,但是往往是歸納總結最有用的地方。


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

1.對問題多思考,盡量深入;

2.常寫博客,對事情的看法用文字表述;

3.不管是博客,還是思考,習慣分條闡述。


既然是問如何提高,我先直接說方法:整理,去整理一切可以整理的東西。

整理什麼?整理生活中任何的東西,房間里的雜物,電腦里收藏的圖片,歌曲,電影。

如果你要問這和提高歸納總結能力有什麼關係,其實,一切都是相通的,整理這個動作的前提是什麼,其實是歸納。比如這些歌是中國人唱的,這些歌是外國人唱的。這是人像攝影,這是風景攝影,把它們各自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好了,整理好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也太簡單了吧!雖然可以接受你說的整理體現了歸納,但感覺沒提高啊?

別急,你會遇到下面的特殊情況:這首歌是中國人和外國人一起唱的,我該放在那一類?這張照片既有人又有景,應該放在哪一類?當然現實情況比這個例子更複雜,有多種特殊情況同時出現。這時你可不能這麼簡單分類了,你開始重新思考原先的分類是否有誤,是否有更優的方案,你開始重新拎它們的特點,在思索和查看多方資料後,總結出了它們的特徵以及依託於特徵新的歸納方法。這時你會重新整理,終於完成了!

恭喜你,你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升級,能力+10分。

但不用多久,你又收藏了一首新歌,它打破了你之前好不容易總結出的整理方法,沒辦法,你又得重新思考……

恭喜你,你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升級,能力+10分。

大家應該大概理解了我的意思,手機打字,不啰嗦了。大家就上文體會一下

核心就是你其實可以從身邊的任何事物的整理入手,提高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而此能力的獲得也一樣適用於其他問題上。當然,如果想要加速你的能力提升過程,輔之於相應的書籍。

這樣,你一邊在學習,一遍在提升,一個過程同時使你生活變得更有序,而且不吃力,也不刻意。相對於直接從理論切入學習較為輕鬆。

祝你成功!


寫日記,堅持寫。

從小學到大學寫了十年。

一開始還是今天媽媽帶我去了動物園這種流水賬。後開有一陣特迷蔡駿的小說,自己還嘗試著寫了個小短篇。再後來初中高中壓力好大,裡面就成為考試壓力的宣洩、對看偶像劇各種追悔莫及、哪個明星好帥、今天和小夥伴又吵了orz的自留地。上大學之後記錄的是生活上的點滴,以及實習就業各種感悟。

越到後期,日記的敘述條理越強,升華到了第一第二第三;一開始碎碎念後,就將思考的解決對策在行文間呈現出來;重點內容還會標記不同顏色,感覺好像在做筆記哈哈。

所以多寫,多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的一個老師曾說有時以為這件事情我已思考明白,其實是他看過我呈現的文字之後的誤判。究其本,是我的文字邏輯異常清晰,而我的思維太過跳躍,所以語言邏輯不強。

老師又給出另一個解決辦法:如果想不明白,就寫出來,也許就會剝開迷霧見日升。

所以寫起來吧,少年們。


如果你說的「歸納總結」是指著能夠歸納出別人要說什麼,就像你問題里所描述那個人的話,那麼只需要你能耐心的聽別人說,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從腦袋裡扔出去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在聽別人說的同時,腦子裡想的卻是自己的東西,這樣是歸納不了對方想要說什麼的。


? 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很難系統的提高。因為,你歸納一篇課文,很容易;自己訓練一下,歸納一本不難懂的書,畫出框架圖,也比較容易。但是,難的是,對於一個主題來說,有那麼多的書和資料(包括網路上的,視頻影音類的不同渠道和形式的資料),要歸納起來,就很難了。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指導,不是像有些答案說的僅僅是「加油你可以的」「熟能生巧」就足夠,很有可能半途而廢,除非這是你必須完成的作業,不做就畢不了業。

? 好在考研的時候,被迫好好的訓練了一下入門級的主題閱讀能力。我的一點點經驗就是,框架很重要。什麼意思,就是在你真正開始閱讀之前,你要有框架來指導你進行閱讀,這樣才不會亂不會抓狂。可是這個框架從哪裡來?可以是在網上搜索別人總結好的主題框架,也可以是自己去尋找一本入門級的基礎類型的導論讀物。有了基礎框架後,再開始一本一本的讀,把不同的相同的點都填充進框架里。

? 在搭建系統框架的過程中,如果你已經不用刻意去背記你的框架,它就在腦海里的話,那麼說明這個框架很符合你的思維習慣,比較穩定,也比較精簡。穩定又精簡的框架是你以後繼續研究這個領域的法寶。就像大樓的鋼筋。

? 那麼怎麼做到穩定又精簡?讓我們回到小學語文課堂。語文老師教會了我們擴句和縮句。其實這個就是基本功啦~精簡的話,我們只用看縮句。一句很長的話,你把它縮短,還記得要怎麼縮吧?縮了以後,就會發現,一大段文字,你不用每個字都看,也就那麼一些關鍵字很重要。那這些關鍵字講了一個什麼事情?用一個詞能概括出來的話,就不要用句子。先拿簡單的材料進行不斷的縮句練習,再擴展到一篇文章,一個章節,一本書。然後串起來就是一個精簡的框架了。框架的穩定性怎麼來呢?可能是你要看很多遍,不斷修改框架,讓它符合你的思維方式,方便你理解,慢慢的框架就又精簡又穩定啦!


無邀自來!

鍛煉自己的總結能力,最好就是遇到事情不斷去細分細化,不斷去發現事物的本質。當你這種細化和窮盡的能力提升上去,你會發現總結能力隨之上去了,因為一個人對於任何事情的總結,都是本人對於認知的結果,所以,單純的想要去提升自己的總結能力,不如去刷新自己的認知。

下面是我的原創文章,也是我的總結,我講一講,對於年輕人,會總結到底有多重要:

………………假裝是分割線……………………

朋友跟我說,他們公司來了一個牛逼人物,年紀輕輕,但是很受老闆青睞。我問他,有多牛?

朋友說,相當牛,簡直就是精通地球上所有的事物。任何工作,都能夠講得頭頭是道,最近給大家做培訓,互動時候回答別人的問題,比國務院總理答記者問還精彩。

看著朋友一臉崇拜的樣子,我想——朋友口中那個所謂的牛人,應該就牛在他懂得總結一個標準去統一世界萬物。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創作能力,不會高於他的認知頂點。創作,是指我們對待生活中所有事物的看法,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演講,也可是一個眼神;而認知高度,就是一個人的經歷,這決定了一個人成就的限度。

如果一個年輕人,如果對於單個領域非常專業,這是一件可能的事,因為天賦加上專註是可以在幾年的時間成就一個領域的天才;但是,一個年輕人如果看起來對所有領域都很精通,那麼說明他肯定是一個善於總結的的人,能夠把其他事物與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總結對接,找到彼此的共性。

武俠小說有句話叫做「天下武功出少林」,但是我們經常在小說中看到其他門派的人士甚至能夠踢少林,踩武當,這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少林寺的武功由外家功夫入門,逐漸會修鍊到禪語,最後還會上升到天機。你如果問少林寺高僧:天機是什麼?他要不搖搖頭,要不就是給你來一句:天機不可泄露。

這有什麼高明之處,少林寺有了天機這個專利,無論你是何門何派的武功,肯定是來源於生活,而來源於生活肯定就逃不開天機,既然是天機之中,那就肯定有少林功夫的成分,所以說「天下武功出少林」並不是一種杜撰,而是少林寺善於總結所有武功的來源和出處,然後把這個總來源作為自己獨家定製的帽子,這樣自然就穩坐武林泰山北斗的位置。

我有個寫作能力非常強的朋友,大學畢業兩年不到,公司裡面任何類型的文檔他都能寫,哪怕是自己第一次寫,給別人的感覺卻像是出自資深老手。

有次參加一個拓展活動,我們兩個恰好分到了一組,在活動過程中配合的不錯,兩人迅速由活動前的點頭之交變成了朋友,活動之後我問他,為什麼任何形式的文字他都能駕馭?

他輕輕的對我笑了笑,說到:我哪有那麼厲害,不過是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標準,然後不管遇到什麼類型的文檔,我都按照這個標準去寫,因為有了標準,就會變得很老練的樣子。

我問他,什麼才是他寫作的標準。他說:尊重人性!

原來,這個朋友以前在廣告公司實習,做文案。用他的話來說,文案是對文字運用要求最高的職業,他的領導總是強調的一句話就是:站在讀者的角度,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的信息。

他發現,如果一篇文字能夠達到人性的標準,這篇文字肯定算得上優秀的文字。於是他在每次寫作的時候,都以人性化作為標準去簡化語言,去突出重點,去考慮受眾的關注點,去優化文字的可讀性,所以,不管是他寫什麼樣的文章,都很難讓人挑出毛病!寫作如此,做人更是如此,一旦有了自己的標準去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給你的投影也就會稜角分明,你就容易變成所謂的專業人士。

《人性的弱點》裡面指出,惰性就是天性。大多數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都不希望親自動手,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依賴需求,被依賴者很容易成為精神領袖。所以今天,我們聽到很多相親的人在評價對方的時候常常會用到:有/沒有主見。因為一輩子那麼長,找一個有主見的人,這一生肯定輕鬆不少。而一個人有沒有主見,換句話來說,就是會不會總結出生活。

這個世界上,更多人會選擇隨波逐流,充當著別人標準的執行者,哪怕是坐在辦公室的金領白領,依然逃脫不了意識搬運工的身份,沒有創新,只有重複。當你對這個世界有了自己的認知標準,對於任何事情,都能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夠有邏輯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別人看來,這已經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了。

專業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會總結!

(小爺姓李:90後大叔,愛寫作,愛思考,目前的苦惱就是沒粉絲。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有一點偏執)


多說,多寫,多操練。哪怕一開始言之無物都沒關係,哪怕被人取笑也沒關係。你要把這個看作自己的投資。

一句話,孰能生巧。沒捷徑。就跟工作經驗、項目經驗一樣,不做哪有?

馬雲NB吧?01年去我們學校做演講,沒人聽他的。現在你看看人家。

另外,盡量把要點控制在三點以內。

多了別人就記不住了,自己也容易亂。


在工作中自清發現大多數同事都不愛做總結或不擅總結的,而學會總結卻是能讓你在事業上不斷精進的一項很重要、很基礎的能力。所以自清今天講一講我對於總結的一些理解與方法。

混跡職場的我們應該都對「結果導向」這個詞不陌生。用結果倒推執行,有個明晰的目標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執行的過程中方向的迷失與動作的變形。殊途同歸,真正的總結也是由回顧目標這一步切入而展開的。

以項目總結為例,自清通常喜歡把總結分五大步,分別是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判斷結論與總結經驗。下面自清一點一點地拆開講這套總結框架.....

一、回顧目標;

以PR/廣告為例,自清在制定項目方案的時候,通常會由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的(如提高用戶註冊量),對效果有一個大概的預期估算(如100萬新增用戶)。

而我們做總結的時候,自清認為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回顧當初制定的目標與預期是不是有問題的。自清通常是從幾個點去著手的:

1.目的與期望是否明確具體的(Specific);

2.目的與期望是否可衡量的(Measurable);

3.目的與期望是否有挑戰但可實現(Achievable);

4.目的與期望是否相關、可控的(Related);

5.目的與期望的時限是否是合理的(Timed);

回顧目標,通過結合能調動的資源進行分析目標的設立是否合理是進行項目總結的第一步。

二、評估結果;

活動的預估與實際的執行結果肯定會有所差異的,通過回顧目標,用設定的量化目標與實際的執行結果進行結果對比,找出該項目執行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以PR為例,自清覺得評估指標可以是:

1.媒體發布的數量以及自媒體的打開數據,考核的媒體覆蓋的廣度。

2.媒體發布的位置(門戶首頁,頻道首頁,客戶端首頁等),考核的是影響力。

3.媒體類型的佔比(報紙、門戶、垂直、自媒體),考核的是媒體組合。

4.媒體的二次引用與及轉載數量,考核的內容的深度。

把預估數據與實際數據一拉出來對比,即能找出項目執行過程中那些環節是有亮點和不足的,再通過數據深挖其原因(數據分析可以參考文章:【商業解剖】10分鐘,教你學會商業數據分析)。以便以後有矢地改善傳播的策略;這是自清做項目總結時的第二步。

三、分析原因;

團隊關起門來,開誠布公、坦誠相對;羅列出執行過程中做得好與不好的大小原因。再把大大小小的原因進行主觀原因(自身做得不好,不到位的地方)、客觀原因(不可抗因素)分拆,最後整合歸類,區別對待。

歸好類後,自清要做的就是分析找出裡面導致成功的關鍵原因,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得出最好的槓桿解。(所謂的槓桿解就是在某處施加一個小的改變,就能讓系統產生槓桿效果,讓結果產生顯著的變化的;也可以理解為根本解——指能夠讓整個項目實現徹底的、根本性的變化的關鍵點),最後形成相對客觀的原因與結論;這是總結過程中第三步核心步驟。

四、判斷結論是否可靠;

即使是數據也有可能會騙人,結論推導出來了並不一定代表推導的結論是絕對正確的。所以進行到這一步的時候,自清認為還是要對得出的結論進行更科學客觀的判斷,這裡有四條原則是可供遵循:

1.總結的結論是否排除了偶發性因素?換句話說,我們所經歷的這些事件、分析得到的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適用於大多數情況?還是僅僅是個例,或有一定偶然性?

2.總結的結論是指向人,還是指向事?

3.總結結論的得出,是否經過3次以上的連續追問「為什麼」,涉及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僅停留於具體事件/操作層面?

4.以往是否有類似事件的總結結果,可以拿過來進行交叉驗證的?

經得起這四條原則推敲的結論,自清才會認為這是能讓團隊最大限度地避免被誤導的正確結論。

五、總結經驗,

自清認為做項目總結的目的是為了下一次項目行動提供參考與修正。在我們進行了前面的1234總結步驟後,再讓團隊成員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聊聊他對這個項目總體下來得到的體會與體驗,分享一下有那些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或者總結出來的規律,歸檔成案用以指導團隊以後的行動計劃:需要實施哪些新舉措,需要繼續哪些措施,叫停哪些項目。這是做活動總結根本目的和出發點。

最後,總結一下自清的觀點。我們在做一件事或做總結的時候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自我提升的效率才會是最大化的。同時,做項目總結時得出的的結論一定要經得起推敲的,這樣才會客觀不失偏頗不被誤導。

錯誤與大坑大多是相同的,回顧總結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找出誰的責任而是為了找出那些做不夠的地方,得出經驗與教訓,減少以後重複犯錯的機率,要知道總結本質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學習機制。


隨時隨地觀察幾個或十幾個不相關的東西或行為,列在紙上,然後想出他們的共性。


去google一下Elevator Pitch,你就懂了。


學會抓住關鍵詞並懂得聯想,用線條、樹杈等簡單圖形表示邏輯~


熟能生巧。


總結就是對信息的結構調整 層次深化。對內容進行概括 增減 重組。只有這樣才能使原本沒有意義的產生意義。


歸納總結分2種。

第一種是行為性總結。對行動、步驟、流程的結果進行總結。

第二種是描述性總結。對信息進行總結

行為性歸納總結的方法

  • 對行動、步驟應該使用明確的語言讓讀者看到某種現象,使讀者對文章產生更大的興趣。這種結果明確化的方法對作者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為能促使作者進一步深入思考。

怎樣使用明確的語言進行表達,舉例:

  • 如果對結果進行總結

舉例:

為了改善藍領階層的培訓狀況:

——應向企業決策層表明,政府非常重視對勞動者的培訓

——應該設計一個培訓課程的總體框架,讓培訓講師準備

——應該通過勞動者施壓

首先,找出句子的真正主題:

第一句主題:企業決策層

第二句主題:培訓者

第三句主題:勞動者

這些主題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答案是:這3個主題都是培訓體制的參與者。

再看看每個句子是怎樣對各自的參與主體採取行動:

第一句:向其表明重要性

第二句:為其設計總體框架

第三句:通過其施加壓力

這三種行動共同之處都是某種推動因素,因此可以概括

為了改善藍領階層的培訓狀況,我們必須提供一些推動因素,促使培訓體制中各參與主體支持培訓。

描述性歸納總結的方法

  • 對信息的共同點進行歸納

舉例

他是最適合寫約翰遜傳記的人,因為有3個理由

1他們都來自貧困縣

2 他們都在牛津大學讀過書

3 他們都有相同的文學愛好

光寫「3個理由」這幾個字沒有意義,應該對這3個內容進行概括。

他是最合適寫約翰遜傳記的人,因為他和約翰遜屬於同一類人。

  • 信息歸納總結的方法

如果這組句子的主語完全相同,就要找出謂語之間的共性;

如果謂語的動作或者對象完全相同,就要找出主語之間的共性;

如果主語和謂語都不相同,就要找出其隱含的意義之間的共性。


如果不理解或者不明白,可以找我私聊


多閱讀,開拓視野並多練習總結你閱讀的知識.


推薦閱讀:

華語界最睿智的主持人是誰?
人們對演講最大的誤解或錯誤觀念是什麼?
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如何在演講中讓自己的觀念引起共鳴,深入人心,給聽眾造成有效的影響?
喬布斯在發布會上控制 Keynote 用的是什麼遙控器?

TAG:演講 | 主持人 | 思維方式 | 演講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