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工智慧未來十年的發展空間?
有人說,人工智慧已經經過了三起三落,這波浪潮可能也無法逃脫厄運。有人說,現在的AI都是資本的吹捧,就像去年的VR。還有人說,當前數據、演算法、計算能力三駕馬車齊備,AI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大家怎麼看?
總結現狀總是要比預測未來十年簡單很多。
就像十年前很少有人能預測得到現在的房價。
不過,國家國務院前一陣印發了一份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規劃,如下圖:
從計劃中可以看到,國家領導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十分重視,做了一個「新一代」的發展規劃。不僅把人工智慧當做經濟增長點,利用人工智慧改善民生,甚至打算建設一個「智能社會」。國家的重視往往代表著我國人工智慧在未來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目前國內BAT三巨頭相關AI的發展就很不錯,比起國外也絲毫不差。比如百度的深度學習研究院/AI Lab,阿里的全球達摩院/AI Lab,騰訊自己的AI Lab等,各大巨頭都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在研究AI相關技術及探討在消費級產品里的應用等,以保證自己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掉隊。
回到問題本身,通過補充提問,埃微覺得題主可能更想問一個類似「第N次工業革命前夕,AI領域還有沒有機會?」這樣的問題。
其實凱文·凱利已經說過了:AI才剛剛開始
(KK的TED演講截圖)
有關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專業的見解在知乎上已經有很多回答,埃微在這裡不再贅述,但是我們可以從別的角度來發掘一些看法和觀點。
比如,當年玩家在玩CS的時候(類似現在的CF,同屬FPS類遊戲,FPS的一個缺點就是很容易外掛泛濫,例如現在的「吃雞」絕地求生),如果有人用作弊器(外掛),我們平常的做法是在啟動遊戲前啟動反作弊客戶端,遇到有人用作弊器就會自動踢掉。這種做法的缺點是作弊器跟反作弊器就跟矛和盾一樣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所以需要不停地升級,無法做到一勞永逸。有經驗的玩家通過觀察作弊者的第一人稱視角,就可以判斷這個人到底有沒有使用外掛。
AI在此類問題上的應用可以大大提升反作弊的效果,比如AI會同時追蹤每一個玩家的視角,分析他的習慣跑位等等,高效地判斷這個人到底有沒有作弊,從而做出是否將玩家踢出遊戲或是懲罰的決定。而且AI可以持續學習提升,幾乎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反作弊的問題。
這個例子只是拋磚引玉,其實現在有關AI的多維度思維已經在各行各業中生根發芽。有關人工智慧未來十年發展空間的問題,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管中窺豹。
1. 人物
- 凱文·凱利,就是回答一開始我所提到的這位可愛老大爺:
(美亞KK圖書頁面截圖)
他的觀點和作品很受爭議,評價幾乎是呈現兩個極端,但不可否認凱文·凱利算是這個領域的一位專家。他的《失控》成書於比較早的1994年,而那篇TED的演講,有位答主已經貼出了路徑。
聽他的演講會得到一些收穫,《無垠的太空》中表示有關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AI會搶奪人類的就業機會,但凱文·凱利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對AI的看法是,在將來人類和AI進行實際意義上的協作將成為常態。
(KK的TED演講截圖2)
- 李開復
李開復在AI領域的貢獻不用多說,如果你對這塊有興趣,一定要多研究他相關的演講/書籍/Live以及一些方向指導。 如果以李開復和人工智慧作為關鍵詞搜索,會給你打開新的AI世界大門,哈哈~
(圖片來自百度搜索截圖)
- 吳恩達Andrew Ng
吳恩達Andrew Ng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度學習領域做出了不少貢獻,包括之前在Google的經歷,都說明了吳恩達在該領域的地位,很多人甚至是通過吳恩達才知道百度在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研究。
(圖片截圖自最新的http://andrewng.org頁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才、資金以及資源正在進入AI這個領域,埃微提到的只是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對AI未來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多去了解一下行業大佬的動態。2. AI在醫學領域的發展
前陣子在癮科技主站有這樣一個AI跟醫學相關的新聞:
(截圖自癮科技主站)
之前已經出現通過AI預測心臟病發作、檢測阿爾茨海默氏症等類似的醫學應用,以及像下面這種便宜實用的科技加成:
(截圖自癮科技主站)
AI在醫學領域的發展現在才剛剛開始,在未來更可能會有無限潛力。如果樂觀一點設想,或許人類會有機會在本世紀,通過AI的幫助去識別並消滅一些癌症,甚至預防某些疾病的產生。當然具體還要多久才能實現取決於AI的發展速度。
3. AI利用在戰鬥機甲領域
相信很多「中二少年」都幻想過擁有一台機甲,成為機甲的戰鬥操縱者。據說,美國和日本都已經研製出了一台機甲,美國的MegaBots揚言要在今年跟日本的Kuratas機甲打一架,也不知道最後戰鬥有沒有進行。
目前這種重型機甲還需要人類操作,而且動作相當慢,對於我們幻想中類似高達的機甲來說靈活度顯然大大不夠。試想如果將來有了AI的加成,這些機甲的動作可以更快,或許真的能夠實現很多少年童年的夢。
4. 電影/電視劇
藝術源於生活,有關未來AI的設想,在相當一部分的科幻電影/電視劇中已經有所展開,即使這些設想並不一定會實現。如果你關心AI,可以去看一部叫做《無垠的太空》的美劇——即Expanse,也有地方翻譯為《蒼穹浩瀚》。
(官方海報截圖)
裡面提到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人力需求的減少,未來就業機會越來越少,甚至有關於未來AI跟人類互相訓練的橋段。這部電視劇的構思奇特,讓人覺得很有啟發性,算是對未來人工智慧方向發展的一種大膽猜測。
(EXPANSE電視劇截圖)
還有一部劇就是前段時間票房撲街的《賽車總動員3》,裡面有提到AI訓練風暴傑克遜,以及閃電麥昆透過AI改進自己訓練的橋段。
(風暴傑克遜訓練電影截圖)
(閃電麥昆訓練電影截圖)
另外,去年播出的美劇《西部世界》情節十分燒腦,廣受好評,豆瓣評分達到了8.8。這部美劇不僅延續了HBO黃暴的風格,對AI的幻想更富深意,加入了很多AI思維覺醒後的一些道德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西部世界劇中截圖)
另外,AI不僅應用於各個領域,進步的速度也絕對不容小視。上個月DeepMind發表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說有關論文表明AlphaGo Zero已經不需要預先學習人類棋譜了(之前AlphaGo是預學習人類棋譜才得以戰勝人類的),AI的進步有多神速由此可見一斑:
最後還是要補一句:新技術是把雙刃劍。在AI發展的同時,也要考慮AI在道德層面以及其它方面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後續相關的定義、技術支持及法律限制能持續跟上。
埃微認為接下來十年人工智慧的發展空間會很大,至於十年後AI究竟會不會改變世界,相信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但埃微想到關於AI的四個字是:未來可期。
雲棲君先來說說2018年AI的趨勢。
下面說的內容是從開發者的角度分析2018年AI的趨勢:拿來即用的AI領域、演算法與技術。例如GANs、ONNX、Zoo、AutoML、語音識別、時間序列分析、NLP、高智能機器人等。
在2017年有些人工智慧的技術已經變得非常成熟,並已做好了大規模應用的準備。這就是本文將要討論的問題---介紹當前的工作中能夠使用的技術,或者能基於哪些技術來構建自己的創業公司。例如,您可以看到時間序列分析,因為在時間信號處理中,深度學習正在迅速取代以前的技術。但是在這你看不到強化學習,即使它更酷,但依我拙見,它現在還不能用於工業應用。但,它是一個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領域。
我將在三篇系列文章中,分別從人工智慧研究員、應用機器學習開發人員和普通人三個不同的觀點出發,分享我對未來一年在人工智慧領域將會發生什麼的觀點。
生成對抗網路(GANs)
之前我對幾年前創建的生成對抗網路保持非常懷疑的態度,即使它這幾年進步巨大,尤其在讀完數學文章後更加懷疑GAN是否真的了解分布。但是今年這種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新的有趣的架構(如CycleGAN)和數字改進(Wasserstein GAN)讓我在實踐中嘗試使用了GANs,而且它們工作的差不多都很好,在接下來的兩個應用程序中,我確信我們可以並且必須使用它們來生成。
首先,我非常喜歡英偉達(NVIDIA)關於生成逼真的全高清圖像的研究報告,但是我真正喜歡的是並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生成假的色情影片。
其次,它正在被廣泛應用到遊戲行業,如生成景觀,英雄人物,甚至用GANs創建整個世界。而且我們必須意識到這種全新的假貨水平,從生成假的影片開始,最後將在網上生成能夠以假亂真的人(也許很快就會實現了)。
所有神經網路的獨特格式
現代發展的一個問題是,許多不同的框架在做同樣的事情,如今,每一家從事機器學習的大公司都擁有自己的框架和其他開源解決方案。
在單獨的AI應用中,我們希望使用不同的框架,例如計算機視覺的Cafle2, NLP的PyTorch和一些推薦系統的Tensorkow/Keras。合併它們需要大量的開發時間,它分散了數據科學家和軟體開發人員從事更重要任務的注意力。
解決方案必須是一種獨特的神經網路格式,可以很容易的從任何框架中獲得,然後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地部署,科學家可以輕鬆地使用,在這裡我們遇到了ONNX標準:
實際上它只是簡單的非循環計算圖表格式,但在實踐中它給了我們機會部署真正複雜的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我個人認為非常有吸引力的是:人們可以在沒有強大的部署工具並且不依靠TensorFlow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在PyTorch這樣的框架中開發神經網路。
Zoos大爆發
之前我使用Cafle Zoo的模型進行遷移學習或特性提取,最近發現它就像大型計算機視覺管道的一部分一樣。這意味著實際上沒有必要訓練自己的網路,例如,對於ImageNet對象的識別或局部識別,這些基本的東西可以下載並插入到您的系統中。除了Cafle Zoo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框架的Zoo,但讓我驚奇的是,你可以在計算機視覺、NLP和加速計信號處理的iPhone上插入模型:
我認為這些Zoos會越來越多,並且會關注像ONNX這樣的生態系統,它們會更加集中(同時也會使用ML區塊鏈應用程序進行分散)
AutoML更換管道
設計一個神經網路框架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任務——雖然有時通過疊加卷積層能獲得相當好的結果,但是大多數時候需要非常小心的使用直覺和超參數搜索方法設計寬度、深度和超參數,如隨機搜索或者貝葉斯優化。特別是當你不在計算機視覺研究時,這意味著沒法在ImageNet上完成一些DenseNet模型的訓練,但是可以使用一些3D數據分類或多變數時間序列應用。
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嘗試從一個神經網路中創建另一個神經網路架構。但對我來說最好用最乾淨的是最近的Google研究開發結果:
他們能夠用它來生成比人類設計的網路更好更快的計算機視覺模型!我相信很快會有很多關於這個話題的論文和開源代碼。
形式化的智能堆棧
為了了解這一概念,我大量閱讀了俄羅斯系統分析師和AI愛好者的Anatoly Levenchuk的博客。在下圖中你可以看到一個能夠稱為「AI堆棧」的例子:
http://www.tvmlang.org/2017/10/06/nnvm-compiler-announcement.html
「AI堆棧」更深層次,在每一個層面都有自己的發展和研究,而不只是由機器學習演算法和你最喜歡的框架構成。
我認為人工智慧開發行業已經足夠成熟,它需要有更多不同的專家。在團隊中只有一名數據科學家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不同的人來進行硬體優化、神經網路研究、人工智慧編譯器、解決方案優化、生產實現。以上人員必須是不同的團隊領導,軟體架構師(必須分別為每個問題設計上面的堆棧)和管理者。我曾經提到過這個概念,它提供了一些願景,在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專家能夠成長成什麼樣子(對於那些想成為人工智慧或技術領域的軟體架構師的人來說,你需要知道該研究什麼)。
基於語音的應用
AI可以用&>95%的精確度解決的問題列表其實很短,我認為還有一個領域可以通過努力達到這個標準,那就是語音識別和生成。實際上,從一年前DeepMind的WaveNet發展到最近谷歌開發的Tacotron2,該技術已經進步飛快:
很快,這項技術將會在開放源碼中被發布,每個人都能夠識別聲音並以非常高的準確度生成它。等待我們的是什麼?更好的個人助理,自動圖書朗讀器和談判抄寫員,當然,還有配音。
更加聰明的機器人
我們今天看到的99%的機器人根本不是人工智慧,它們只是硬編碼或者最好的情況下機器人有一些基於句子分類神經網路的長短期記憶網路(LSTM)和詞向量(word2vec)。但是現在最先進的神經語言程序學(NLP)略高於這個水平了。讓我們看看Salesforce做了哪些有趣的研究:
他們將NLP介面構建到資料庫中,克服了現代編碼-解碼器的自回歸模型,不僅只對文字或句子,還對字元進行訓練嵌入。
我相信,通過這些開發,我們可以增強我們的機器人,至少在更智能的信息檢索和命名實體識別方面,或許也可能,在一些封閉的領域實現完全深度學習驅動的機器人。
時間序列分析現狀
在公共機器學習實驗室里,排在Salesforce之後的第二名是嚴重被低估的Uber AI Labs。不久前,他們發布了一個博客展示了他們對時間序列預測的方法。下圖所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將統計特徵和深度學習表現結合的例子:
例如使用34-layer 1D ResNet模型診斷心律失常。它最酷的部分是性能:不僅比常見的統計模型更好,甚至診斷準確率優於專業心臟病專家!我最近在深度學習的時間序列分析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可以親自確保神經網路工作的非常好,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比「黃金標準」高5-10倍的性能。
內嵌函數之外的優化
我們如何訓練神經網路?說實話,我們大多數人只是使用「Adam()」和標準的學習率。 一些聰明的人選擇最合適的優化器,並調整和安排學習速度。 我們總是低估優化的主題,因為我們只需按下「訓練」按鈕,就只等到我們的網路收斂。 但是在計算能力,內存和開源解決方案方面,我們都擁有幾乎平等的機會,而優勝者是那些能夠用最短時間獲得最佳性能的——這一切都來源於優化。
一般炒作放緩
http://cdn.aiindex.org/2017-report.pdf
這幅圖能告訴我們什麼,尤其是在閱讀了這篇文章之後?要開發新的、有價值的東西並從中獲得大量的資金並不容易,要考慮到已經有多少開源工具和演算法被發布了。我認為,2018年對初創公司來說不是最好的一年,因為有太多的競爭對手和太多的「聰明人」,他們可以利用今天的開源網路並將其部署為移動應用,並稱之為初創公司。
今年我們必須專註於基本的事情,而不是快速賺錢——即使我們打算用谷歌的Ratacon來為一些有聲讀物的初創公司提供語音識別服務,它也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web服務,而是與合作夥伴開啟業務,通過商業模式來獲得一些投資。
總結
我簡單地總結一下,有幾種技術現在可以用於實際產品:時間序列分析,GANs,語音識別,NLP的一些進展。我們不應該再設計用於分類或回歸的基本框架,因為AutoML就能做這些。我希望通過一些優化改進,AutoML能夠比以前更快。再加上ONNX和Model Zoo,只需兩行代碼就能為我們的app加入基本的模型。我認為製作基於AI的應用程序已經變得非常容易,至少在目前最先進的水平上如此,這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好事!
文章原標題《30 Amazing Machine Learning Projects for the Past Year (v.2018)》
作者:Mybridge
面向開發者的2018年AI趨勢分析-博客-雲棲社區-阿里雲
更多技術乾貨敬請關注云棲社區知乎機構號:阿里云云棲社區 - 知乎
前不久的人工智慧界的「集體團建」上,關於人工智慧造福人類還是威脅人類的辯論引起了我的興趣,像極了當年政治課上那段著名的「機遇與挑戰」,遙記得當年老師敲著黑板說」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當年這段話我背的真熟。
這次的互聯網的大會上,主要觀點分為兩派,庫克,馬爸爸等人的態度很樂觀,庫克爸爸說:「並不擔心機器人會像人一樣思考,卻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馬爸爸說:「人類有靈魂、有信仰、要自信可以控制機器」,而特斯拉CEO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就是人類正在召喚的惡魔「,前微軟CEO比爾·蓋茨說」人類需要敬畏人工智慧的崛起「...感覺兩種觀點怎麼看都像是一副都很有道理的樣子=。=,尤其是們都喜歡的霍金則提出了更讓人覺得擔憂的觀點」人工智慧的崛起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
馬爸爸的發言刷了我的朋友圈,不得不說他的演講內容一向很棒(耶鬼畜素材get),」過去3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30年,我們將把機器變成人,但是最終應該讓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技術的趨勢不可阻擋,但是機器沒有靈魂、機器沒有信仰,我們人類有靈魂、有信仰、有價值觀,人類有獨特的創造力、人類要有自信、相信,我們可以控制機器。
我不由得想起今年看過的兩部最喜歡的科幻電影《異形》和《銀翼殺手》,都讓我得出一個結論「不要相信人工智慧」,當時在影院看到女主的休眠艙被關上的那一刻,心裡的絕望簡直都要漫出來了,雖然不是所有的人工智慧都是壞壞的啦,但是當初的驚悚感真是記憶猶新,我覺得我就是那種很膽小的人類,對於未知和不可控的東西第一反應都是不接受,尤其是前不久我最喜歡的dendi被AIdotaer暴打之後,我真的蠻無力接受人工智慧的。
前不久和一個圈內的基友喝茶的時候,我們討論起了我家那個非常智障的掃地機器人(被他嚇過非常多次,其中有非常多詭異的故事),我和朋友說人工智慧太厲害我會怕,但是太菜我又會覺得他是人工智障,並且我不要接受除了AI女友之外的任何人工智慧...
基友用看幼年智障兒童的眼神看著我說,你真是一點也不懂人工智慧,他說其實很多從業者也是不太支持AI的,但是大家其實都在努力繼續對AI的研究,AI這種東西就像很多人類畏懼的事情一樣,不勇敢一點走出去,就沒有辦法感受到它帶來的便捷。
在之後我自己去了解的很多關於AI的知識全都來源於我真的當時有點想不明白,之後我google上看到了一個神奇的東西,宛如小學奧數題的經典梗」小明開著一輛車過路口,紅綠燈間隔多少多少秒...以什麼速度開車可以永遠不用等燈...「然後我查到了能自動調配紅綠燈的阿里雲ET城市大腦,據說可以讓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生死攸關,每分每秒都很重要,一點點變化可能都能帶來很多的改變吧。
而其實我很期待在10年後的某一天,我去買衣服的時候,AI小姐姐告訴我」你已經這麼胖了換一件衣服買吧。「但是同樣一直讓我很擔心的問題也是來源於對未知的擔憂吧,頻頻出事故的無人駕駛,碾壓頂級選手的阿法狗,如果AI真的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該期待誰來解決這些問題?人類本身在很對領域有巨大的局限,之前也在和朋友討論說當年核電站泄漏,如果有更加穩定、更加智能的AI來幫助我們處理這些,是不是可以將損失降低到最低。
其實最近一直在想,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是不是能和AI和諧相處,畢竟很容易看出人工智慧是大勢所趨,雖然我年紀已經這麼大了但是並不想最那種很膽小的中年人(看養生節目看到三點,看小豬佩奇看到四點),我很期待機器人自己能產生自己的行為樹和我們相處,又會擔心終究失控的那一天到來我們會失去一切,但是對於很多猜想我還是願意保持積極的態度,對錯很難討論出結果,人類只要向前走就好了。
一
於無聲處聽驚雷!
今天,一條看似不起眼的信息,裡面卻包含深意!
剛剛,科技部正式宣布:
國家正在抓緊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實施工作,啟動人工智慧重大項目實施相關準備工作。
將推動國家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創新平台建設,初步考慮將依託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在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等技術方向試點建設國家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創新平台等。
聯繫其前段時間,國家下發的那份文件的那句話:要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搶佔人工智慧全球制高點!
這說明,搶佔人工智慧制高點的戰鬥,即將正式打響了。而在這場戰鬥中,BAT+科大訊飛將是開路先鋒!
只爭朝夕!
為了抓住歷史機遇,為了搶佔先機,為了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彎道超車,中國也是拼了!
二
國家為什麼要在人工智慧上下這麼大決心、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呢?
歸根結底,因為人工智慧太重要了,而且人工智慧的形勢發展,已經是一日千里。形勢不等人,這場爭奪戰,勝了,我們就將乘勢而上,輸了,可能就要耽誤很多年。
人工智慧有多重要?
有一句話概括得很到位:誰能引領人工智慧,誰就掌控了人類的未來!
在今年6月份,馬雲曾放言:「回望歷史,第一次技術革命和第二次技術革命先後引發了一戰和二戰,人工智慧可能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中國希望未來幾年在人工智慧領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創新中心。
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其偉大的目標:2030年成為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三
人工智慧有個說法:奇點!
在奇點以後,人工智慧可以製造出更高智能的人工產品,然後發展的斜率將一下子陡峭起來。
目前來說,人工智慧正在朝著我們可預料和不可預料的方向飛速發展。五到十年,人工智慧將全面超越人類!
未來學家Kurzweil曾表示,當我們用1000美元購買的電腦產品,能達到人腦的計算速度時,人工智慧時代將全面來臨。
的確,一個人工智慧時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響,向我們迎面而來!可以說,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人工智慧正在快速超越人類。
拿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在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上的發展說就好,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君不見,今年7月,百度的李彥宏,已經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在北京五環上兜風了!全程,駕駛員的手,一直沒有碰過方向盤,一路瀟洒一路歌
而短短三個月後的今天,百度又宣布:將與北汽聯手,在2019年前後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2021年前後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這也就是說,2年後,咱們就要坐上百度造的無人駕駛車了。
相信,不遠的將來,機器開車是安全的,而人開車是危險的。司機或將消失。
君不見,阿里的城市大腦,讓人為之癲狂。它將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將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進行匯聚,再通過超強地分析、超大規模地計算,實現對整個城市的全局實時分析,讓城市智能地運行起來!
今年3月,馬雲就已悄然在杭州蕭山試點啟動,當頭一棒就是被稱為世紀難題的堵車。城市大腦通過對地圖數據、攝像頭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從而智能地調節紅綠燈,成功將車輛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大大改善了出行體驗。
今後,城市大腦將讓數據來幫城市做思考、做決策!
至於科大訊飛的語言互譯神器,那更是厲害。到啥地步呢?一句話:中文進,英文出,瞬間同傳!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領域,曉譯翻譯機已經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水平,不論是學習、工作、出國旅行,它都能做你的便攜翻譯官!
正如一把開著雙刃的劍,科大訊飛這一超級翻譯器的拋出,一定意義上,等於宣告了同聲傳譯這個職業的消亡!
國外的人工智慧發展,同樣如火如荼。
這是美國谷歌旗下波士頓動力公司最新發布的一款名為Handle的機器人,把足+輪式的能力直接拔升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高度。
踢不倒的Spot:
陪你一起散步的雙足機器人Atlas:
它身高可達1.9米,體重約150公斤,像人類一樣用雙腿直立行走。它主要用來協助救援工作,但經過編程後,它有能力穿越崎嶇地形及操作電力設備,可組成未來的「機械步兵團」。
雄心勃勃的Facebook對於未來10年有一個宏大的計劃:連接世界、人工智慧(AI)、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人工智慧,是這個計劃的核心。
不久前,Facebook的實驗室爆出兩個人工智慧機器人,在用人類所無法理解的語言,成功地進行交流。
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教訓中國人有深深的領悟。所以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絕不能落後,未來科技競爭,中國絕不能輸!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未來國與國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人工智慧已經到了亮劍時刻,創新的中國在科技的引領下必將贏得光明的未來!
四
人工智慧到來,不僅代表著產業的重大變革,同時也預示著我們更多的人未來或將無工可打。
因為,如果說,以前幾次技術革命,頂多是人的手、腳等身體器官的延伸和替代,這次人工智慧則將成為人類自身的替代,它對人類社會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衝擊,將是前所未有的。
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人工智慧的挑戰。可以預見,未來,可能沒有一個行業能夠離開智能這兩個字。
而智能之後,接踵而至的就是無人:無人超市,無人物流,無人加油站,無人駕駛,無人酒店……
比如,最近這些新鮮出爐的無人行當:
1、無人餐廳來了:消滅服務員,跟waiter say goodbye。
昨天,馬雲正式宣布:刷臉吃飯時代來了!
馬雲的「未來智能餐廳」閃亮登場,無須錢包和手機,更沒有服務員和收銀員,全程智能點餐和支付。吃完飯後,直接走人就行。走出去的同時,支付寶會自動為你買單。
2、無人財務來了:財務人的工作地位岌岌可危!
近日,在上海會計舉行的一場財務分享沙龍上,德勤「小勤人」曝光引發了行業地震。
「小勤人」幾分鐘就能完成財務幾十分鐘才能完成的基礎工作,還能夠不間斷工作!
3、無人醫療來了:醫生的地位也難保!
「人工智慧醫生」江蘇「首診」 ,機器人「沃森」10秒開出腫瘤治療的案例。
4、無人交易所來了:交易大廳空空無人。
君不見,2000年時,高盛公司在紐約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檯僱用了600名交易員。但現在,這裡只剩下孤零零的兩名交易員獨守空閨了。
換句話說,大批的翻譯、記者、助理、保安、司機、交易員、客服……都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失去自己原來的工作。
四
未來已來!
30年後,或無人倖免!
一日千里的科技,正在使一切堅固的,變成脆弱的;使一切巋然不動的,變成變動不居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處身的行業,會正如大地坍塌,最終只剩下熔岩中的廖廖孤島。
面對人工智慧,我們改變不了科技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以及我們下一代的知識結構。
有學者分析,面對步步逼近的人工智慧,你有三個選擇:
1、要麼積累財富,成為資本大鱷
2、積累名氣,成為獨特個體
3、積累知識,成為更高深技術的掌握者
這也就是為什麼近日,國家突然宣布:2030年一定要搶佔人工智慧全球制高點,還要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慧課程!
新的時代已經漸行漸近,我們只有有意識提升自己,方能趕上時代的潮流!
加油!!!
PS:大量讀者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長期堅持答疑真的很不容易。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
不出意外,人工智慧會替代所有的工作,包括人本身,最大的可能是跟人進行融合,成為下一代的「智人」。
AI 實在是太弱了,而現在大廠裡面也僅僅是在做玩具而已,小冰小娜小什麼什麼的,然而在一些小的方面人工智慧確實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廣告搜索推薦這三種系統還有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然而最後的語義理解確實不能做到,而且在現有方法論下不存在突破的可能。一種技術有沒有價值最終要看有多少市場,語音轉文字,車載語音操作,智能家居語音操作,英語口語陪練,車牌識別,有道詞典用照相機查單詞這些簡單的AI確實已經實現,並且擁有很大的市場,而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推薦系統和反作弊系統也在不斷增強自身能力,實現更多價值,這些也都算是AI的一些用處。發現生活中的不便並且用ai進行優化然後作為某種產品的附屬功能提高原產品競爭力是將來 AI 的一種可行通道。比如給洗衣機電飯煲增加聲控的功能,增強汽車飛機巡航的智能程度和安全預警能力,增強安保系統的判斷能力,在各個方面減弱人類工作的強度而非消滅人類的工作,以一種漸進的姿態改變人類生活。
可能文不對題
但是我覺得人工智慧要是能替代老師教育學生
那這個世界的變化一定好玩
。。。
某高中退休老師。教語文的。
教書的時候,人品就有問題,說自己文革受過迫害。
教課質量說不上好壞,但是教書態度是絕對不負責。
現在退休。拿著國家退休金。
天天微信朋友轉發三類消息。
第一類,美化國外。很多絕跡的都能看見,比如美國水電全免。。。
第二類,虛假歷史。還是明眼能看出來的虛假歷史,清朝的武器比世界各國都先進。
第三類,反科學,反技術。人活的越落後,越對得起文明哪類腦殘文。
如果高中老師是人工智慧的話,我想我不會遇見這麼有主觀色彩的老師。
。。。
人文社科。老師的主觀還說過的過去。
自然科學,我想要是人工智慧了,就真的是同一個老師了,教育資源公平了。
說的沒錯,三輛馬車,也只是馬車。離起飛還很遠。智能商業化發展很快,但業內問問做自然語言理解的人,內心是絕望的,一點希望都看不到的那種。
更新:各位bb量子計算機的各位,恐怕連經典馮諾依曼結構都不知道是啥吧?學過計算機組成原理不
實名反對民科 @石昊
希望廣大小白不要看了他的回答就被誤導。也兼聽則明一下我這bb小王子怎麼bb。首先題主對人工智慧定義不太清晰,您說的三起三落,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的未來,我想我這麼渣,那肯定不好解釋,因為這個太黑箱了,君不見ICLR那一篇論文就搞了幾個實驗就中了么。
如果是廣泛意義的人工智慧,那想必是包含了機器學習等一系列大規模子學科的。首先不要去信媒體,除了可以相信的諸如@機器之心 這樣的之外,別的我覺得扯淡的也不少。另外也不要去相信@石昊 這種民科。這民科和媒體也差不了多少。現在人工智慧落地的項目不少,比如chatbot 雖然這個落得不太穩,哈哈。也有類似數據挖掘這種很接地氣的項目。現在大小公司都在搞自己的ai lab。大公司為了搶佔技術高地,小公司為了培養苗頭,也就是搞搞數據挖掘,這樣也比以後外包要好很多。數據挖掘的用處是會隨著數據的增加越來越凸顯其明亮之處的。
綜上所述。如果您討論的是強人工智慧,那和資本牽扯也不大,確實很多大公司在投資,但是究其根本他還是個學術領域,大公司的投資也是為了讓他好去搶佔技術高地。說實話深度學習以後如何,我還真不好說。我個人覺得deep learning就和svm一樣,就是個方法,沒必要抬高,也沒必要貶低。關鍵還是要把注意力放到具體問題上。沒必要就瞧不起lr,svm也沒必要說個deep learning就有人bb沒有可解釋性。
如果您是想知道數據挖掘這種十年以後如何,我個人的理解是目前數據挖掘類剛剛興起,各種行業的人蔘差不齊,給人一種是個人都能搞數據挖掘的假象。隨著各個大學開設專門的系別,這個工種將會走向專業化,而且將蓬勃發展。但是屆時可能找工作的壓力也非常大,哈哈。
最後,以@石昊 為代表的紅隊(人工智慧就是sb sb才搞人工智慧),和以@uc震驚部為代表的藍隊(強人工智慧時代馬上開啟)。都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就會瞎逼逼
您看,這不就是民科么
哈哈首先人功智能技術,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要具有社會主義的特色。
離開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談人工智慧技術,就是是很弱智的表現。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就是例子。
醒醒吧,所有的人工智慧技術的投資人與從業人員。
人工智慧技術與佛學一切法無所得不可住 意識與量子的非定域性非實在非分離性非因果性 哲學本體論的局限性
人工智慧技術與佛學一切法無所得不可住 意識與量子的非定域性非實在非分離性非因果性 哲學本體論的局限性
爵士貓2 小時前
佛就是覺悟者,是明白了【法】的真意。那佛覺悟到什麼呢?
佛覺悟到無我,無法,無常,寂靜涅槃,不再後有。
換句話說,佛覺悟到一切法不可執有,一切法無所得,一切法不可住。
用現代量子世界理論解釋,就是一切法非定域性,一切法非實在,一切法非分離性,一切法非因果性,一切法沒有一個本體存在,一切法均是緣起緣滅,一切法均是緣起性空,不存在一個本體。
也就是說,人類文明以來以為有一個神靈或者佛性或者絕對真理或者真我,由於一切法非定域性、一切法非實在、一切法非分離性、一切法非因果性,而不存有本體的神靈、佛性、絕對真理、真我。
本體的神靈、佛性、絕對真理、真我,只是人類意識的一種量子坍塌而形成的一種在現實世界的投影,或者說映射。
量子理論和相對論之間的矛盾,暗示了在自然宇宙中存在一種更基本的層面。無論是量子理論還是相對論,都指向這一更深層的理論。而這種更基本的層面,代表了一種不可分割的整體和一種隱含的秩序,在此之上才產生了我們對這個經驗宇宙的解釋秩序。
隱含秩序不僅適用於物質也適用於意識,它能解釋物質和意識二者之間的關係。隱含秩序代表更基本的真實,精神和物質被看作是這一更基本真實在我們的解釋秩序中的一種投射。
而這種宇宙的隱含秩序,或者說宇宙的法道本是宇宙的根本秩序與邏輯。宇宙的法道是超越人類存在的時空維度而存有,一切法是更高維度甚至是十一維度的存有。
所以佛陀,耶穌,穆罕默穆德,孔子,莊子,摩西,都是覺悟者,都是【佛】。 你以為有一個實體的【佛】可證嗎?錯,佛,菩薩,皆是一種施設假名。漢族人因為在阿賴耶識中想成仙,所以一直編造【佛】【仙人】是實體。漢族人絕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可以成仙成佛,從而永垂不朽!
漢族人絕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可以成仙成佛,從而永垂不朽的思想,是構築了漢族文化的最底層的潛意識,也是在生活中處處顯現出來!最偉大詞語的就是【大丈夫,當成家立業】!【修身。治家。平天下。】!
心識與人類遺傳基因也有關係。中國文化確實與漢族人的遺傳基因構成與起源有重要關係。漢族人的遺傳基因構成與起源,也是解答漢族文化無神論的重要工具。
大乘的最高成佛境界竟然變成可以倒駕慈航,可以重新以化身的方式轉生世間,這又被認為嚴重背離了佛陀的緣起法,根據緣起法,轉生必須要有無明貪愛的依賴條件才可以,而佛陀滅盡貪愛,怎麼可能轉生?而大乘最高的解脫境界變成了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任運自如的無住處涅槃。看似很美好,但這是真實的嗎?
何來觀想到佛性?佛性只是人類自己的語言表達而已,是無法觀想,佛性不是一種存在。【雜阿含經】完整論述了,觀想十二緣起,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滅道跡、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滅道跡、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而得到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從而證得阿羅漢果。
孟子的人性本善論,只是一個膚淺的感覺。佛教進入中國以後,佛教的【心性說】結合中國的玄學,才有了【真心妄心論】以及理學的【心性本體論】心學的【良知論】,【心性本體論】心學的【良知論】才使得儒學進入了第三期的發展。
大般若經所說的【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為了表達,般若性空的思想。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一切法都無自性。【諸法因緣和合,施設假名菩薩摩訶薩及般若波羅蜜多】諸法都是因緣和合,緣起緣滅,菩薩以及般若波羅蜜多本是佛法的施設假名!這點是大般若經的核心思想!大般若經【菩薩非實有,是佛法的施設假名】的思想,可以與大乘佛學初期的經典相對應,大乘佛學初期經典都強調【成佛成菩薩,需歷經無量劫】,其實這就是要去除凡夫執著於【菩薩十方佛為實有】,這是與大般若經【菩薩非實有,是佛法的施設假名】一致的!
可惜後來的漢地佛教,由於脫離不了漢族文化【宇宙本體論】的影響,反而一直認為【菩薩十方佛為實有】,這就是漢地佛教曲解【心經】的源頭!
大般若經所說的【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為了表達,不要住於一切法,【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色處,住聲、香、味、觸、法處。由此住故,於色處作加行,乃至於法處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簡單說就是修行人不能為【我、我所執所纏擾】,否則就會【心便住色,住受、想、行、識。由此住故,於色作加行,於受、想、行、識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大般若經關鍵就是【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本性空故,自相空故,共相空故,一切法空故,不可得空故,無性空故,自性空故,無性自性空故】,【諸取相者皆是煩惱。何等為相?所謂色相,受、想、行、識相,乃至一切陀羅尼門相、一切三摩地門相,於此諸相而取著者名為煩惱】
天地人都是宇宙的法道之周遍,宇宙的法道本是不依靠俗世而生滅,宇宙的法道本是不依靠俗世而如空氣般布滿了人類的時空,但是人類用【符號與假名】來表達宇宙的法道,這就以人類的思維局限了宇宙的法道的無限可能與無限的必然!
宇宙的法道本【無我】【無住】【無相】【無願】,人類既要以種種【假名法相】限制宇宙的法道,人類就不會明了宇宙的法道是【無名】而【無所擁有】【無所執著】,宇宙的法道既是存在於人類的生活之中,但是宇宙的法道又是遠離人類的生活而存有。
宇宙的法道是整個宇宙的。人類只是一種宇宙的文明形態而已。現代人類5萬年以前才開始存在於地球。現代人類也必將自己毀滅自己。所以人類存於宇宙,必然而且必須接受宇宙的法道。這就是大般若經【一切法無所有,無所得,法即於五蘊,法又離於五蘊】。人類的種種概念,只是為了模擬宇宙的法道,表達宇宙的法道。
人工智慧技術源於現代的物理技術,生物技術,但是恰恰人類對於自身的【意識的機制】【心識的機制】是描繪不清楚的,就是說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意識】【心識】的概念。
【人工智慧技術趨於成熟,整體架構幾近完善。唯有遷移學習部分有一些薄弱。】
這是一些無神論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偏執狂的精神失常的說法!
現在的人工智慧只是簡單模仿大腦的神經結構與運行。
人類現在根本不了解大腦與意識之間的關係。
對於意識是怎樣的,無神論者根本就是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人工智慧就好比人類發明了原子彈一樣,處於自我欣賞期。
對於意識,無神論者根本回答不了人類語言與文明的發展過程是如何來的!人類為何有音樂,繪畫等藝術才能!人類為何需要情感與交流才可以生存!
這些無神論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偏執狂,是沒有能力回答的!
因為無神論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偏執狂,認為人類可以不需要藝術、情感而存在!
無神論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偏執狂,就是21世紀的失去理智的人群!但是他們以為自己是最理智的!這就是最黑暗的悖論!
至今尚未找到一條真正的關於意識與世界的真實之路。具有真正客觀性質的、不依賴於人們怎樣去觀察它的『物理真實』,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場白日夢。萬法唯心。主體和客體世界必須被看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一個獨立存在於客觀世界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只有結合特定的觀測手段,才談得上具體意義。人類用了無數名相試圖表達一切法,表達意識與世界的真實,這些名相符號都是假設,不是法本身,不是意識與世界的真實本身。在數學框架中,真實可能永遠得不到一個完整的最終描述。
人工智慧技術的偏執狂的精神非正常的說法,一點不奇怪!他就是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希望成佛成仙的夢想的又一個翻版,又一個人類烏托邦的想法!
人的心識意識不單單只是個體的存有,心識意識是整個群體都有聯繫的,否則輪迴是無法繼續的。人類希望成佛成仙的夢想,人類烏托邦的想法,就是人類最深層的業力!中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象,最底層的解釋就是業力與輪迴。所以大乘佛經才會大力篡改佛陀的原始佛教,而形成了漢地佛教,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喇嘛輪迴轉世,指定轉世靈童的現象,就是人類希望自己永存不朽的表達!
心識意識是緣起緣滅之法,心識意識不是真有【實體的心】存在。
心識意識【亦不有,亦不無,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心識意識活動是【法】【道】的顯現,不是俗世的客體,說心【有,或者沒有,或者能獲得,或者在某處】。
心識意識的【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就是說【法】【道】已超越人類的思維與語言,不可說【有此心】,也不可說【無此心】。
業力就是在【心識】這一大的思想體系中,探討人的【生活經歷與現象】以及人的【輪迴】。
首先,要明確【心識是沒有時空的規定的】,你在做夢中就不能體會時間與空間的邏輯,有的只是一幅幅的圖像和信息。為何·?心識就是一種持續不斷地存在。
心識的世界如何轉化為現實世界?就在於你的執著與執有。
在夢中,你一旦要執有某個圖像與信息,你就立刻從夢中驚喜,回到現實世界。用量子力學術語,你的【心識世界】就坍塌為確定的【現實世界】。這句話十分重要,就是業力的核心!
你的【心識世界】就坍塌為確定的【現實世界】,就是【業力】!
因為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最底層的邏輯都來自於【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有時是不受你自己理性控制的,比如你喜愛某個比你老很多的異性,比如你喜愛某種遊戲,比如你的一見鍾情,比如你天生就喜愛權力場的搏殺,比如你天生就是一個溫柔有愛心的人!上述你的行為,不排除,你在後天受的教育。但你想過沒有,其他人為何就沒有上述行為?
根子還是在於你的【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用佛學的思想概念表達,就是【業力】!
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與感受,又深深的影響你的【心理】【生理】【思維模式】【道德倫理】【智慧與智商】,這一切都屬於【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所以,精神疾病由於你的【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被破壞,而呈現抑鬱症、暴力行為、自殺行為等等。
你的【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時刻在改變,重重疊疊,直到你的死亡一刻,你的【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重新脫胎為下一世代!
這就是【業力】的基本描述。
現在西方人,尤其是科學界,應該會欣賞這因果的遊戲,不是嗎?因為身為科學家,你不相信會無端端地冒出一個全能的造物主,宛如有某個真實存在的贊助者會降臨並贊助一切——科學家不相信,佛教徒也不相信。所以從許多方面來說,科學家確實欣賞因緣果的理論。
空性是廣受西方人的賞識;而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接受佛教教導的因、緣、果這個觀念。然而,更加深入審視的時候,我不確定西方對於最深層次的業會抱持多大的欣賞。業與空性是不分離的。由於缺乏更好的例子,只能說,業與空性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這實在是個很糟的例子,實際上它們是一體的。
生物中心主義第一原理: 我們感覺到的真實是與我們意識有關的過程。
第二原理: 我們的內在和外在感覺是難解難分的,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不能分開。
第三原理: 亞原子粒子一一實際上所有的粒子和對象一一與觀察者的在場有著相互糾纏作用的關係。若無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在場,它們充其量處於概率波動的不確定狀態。
第四原理: 沒有意識,"物質"就處於一種不確定的概率狀態中,任何可能先於意識的宇宙,都只存在於概率狀態中。
第五原理: 唯有生物中心主義才能解釋宇宙的真正結構。宇宙對生命作精微的調節,使生命在創造宇宙時產生完美的感覺,而不是相反。宇宙純粹是它自身完整的時空邏輯體系。
笫六原理: 在動物意識的感知之外,並無真實的時間存在。時間是我們在宇宙中感覺變化的過程。
第七原理:
空間與時間一樣不是物體或事物。空間是我們動物的另種理解形式,並不是獨立的實在。我們象烏龜的殼那樣承載著空間和時間。因此,並沒有與生命無關的物理事件發生在其中的、自我存在的絕對基體。
終極的解決辦法,是沒有的。我們對於生命、意識、物質、世界、宇宙的認知,在21世紀科學與宗教有了可喜可賀的共同點。物質與意識生命是同一硬幣的兩個面。抑鬱症根源在於個體的意識認知模式,與當前社會生活不匹配,,從而導致個體意識系統的認知紊亂,引發情感能力的大大降低,生理上出現種種疾病。這是我這些天,觀想抑鬱症的體驗。
我們的意識模式就決定著我們的個體認知世界。我們的個體認知世界又深化我們個體的意識模式。個體的意識模式==個體認知世界==萬法唯心。
個體的意識認知世界的模式,是由於前世的種種生活經歷塑造的,就是阿賴耶識的構成。要治癒抑鬱症,必須從患者自我修復自己的潛意識、或者超我、或者阿賴耶識開始。
但是每個個體的超我、阿賴耶識是不同的。
觀想中看到的【我】,應該是意識的客體化,就是意識物質化的過程,就是【潛意識,超我,阿賴耶識,真我】。佛祖說的無我是徹底的站在意識一端,【真我】是已經【意識物質化了】,【肉體的我】就是徹底的站在物質一端了。佛祖的學說畢竟是宇宙的根本。
閉上眼睛,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失去了所有的感覺,會剩下什麼?
沒有了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痛覺、平衡覺等所有的感官信息,外部世界消失了,自我存在感也沒有了,只有思維還在。
思維的基礎是腦和神經。實驗證明,大腦在下意識層面自發地做了決定之後,我們才感覺到自己做了一個「有意識」的決定。腦和神經的運作是自發的,並不需要思維的干預,是受制於潛意識控制的。
存在必須開始於生命和感覺。一個生命中就包含有一個「實境」的宇宙,其形狀和性質都出自這個生命的腦中,是運用由其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和皮膚收集來的感覺數據產生的。所謂的外在客觀事物和內在主觀感受其實都基於意識對感官數據的分析,說到底都是意識的一種理解形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罷了。除了以生物意識為基礎的存在之外,並不存在獨立的外在宇宙。意識是宇宙最重要的構成要件之一。而真實是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大量精確的物理試驗已經證明了,構成物體的粒子並不以特別的運動存在於特定地點,是觀測者的知識和行為使其進入某個地點,或具有某種活力。若無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在場,所有粒子都只處於概率波動的不確定狀態。即在現象得到觀測之前,現象不是真正的現象。
「實在」並非就在那裡並有著明確的性質等著人們去發現,而是根據觀察者的行為而顯現為存在。是有意識的生命創造了真實,是觀測者的行為給真實賦予了形狀和形式。
沒有意識,物質會一直處於不確定的概率狀態;任何先於意識的宇宙,都只處於一種概率狀態中。宇宙的不確定狀態中包含了各種基本常數的確定性,在觀測者的行為引起波函數坍塌之後,這些常數只能以允許觀測者存在的方式分解。在生命觀測宇宙時,宇宙對生命做了精微的調節,使我們感覺到什麼特性都可能會有的宇宙,卻恰好完美地具備了適宜生命存在的特徵。
我理解的生物中心主義認為: 「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種不確定的概率波動狀態,既沒有形狀也沒有形式,隱含著各種可能性,卻沒有確定性。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就是要表達,所謂的「外在客觀世界」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生命或意識參與創造出來的一種真實。意識是宇宙的構成要件,與宇宙是一體的。
語言的創造是專門用來加工各種替代性符號,並把自然明確劃分為各個部分和各種作用的。「自然」其實就是我們能接收到的有限的感官信息。我們通過語言反映出來的是經過大腦加工的、片面的、簡易符號版本的自然。語言本身往往充滿著被我們忽略的矛盾。
邏輯由開端和結束編織而成。日常生活的推理經驗使我們處在界限分明的對象在其中來來往往的一種環境中,認為萬事萬物都有產生和消亡之時,即邏輯離不開空間和時間上的對比。一旦我們討論無法比較的事情,邏輯就失效了。所以人們在做艱難的選擇時,情感或本能往往會戰勝邏輯。
語言和邏輯是我們普遍用來追求知識的工具。知識的獲得與傳播有賴於用「命名和標記」,即一串語言符號,來代替生動、鮮活的現實,從而使經驗蒙受嚴重損失。人們需要經驗或已有的語言與想要產生的結果進行比較,才能清楚地理解或解釋某一事物。但是,我們意識到的自然中沒有任何東西和整個宇宙是相似的,宇宙也不存在於任何其他背景中,因此宇宙是不具可比性的。
要理解或想像宇宙,我們的語言和邏輯缺乏有意義的方式。
大般若經說【菩薩】用了十分複雜的哲學概念,其實他想表達的就是【法的最高級別就是超越人類的存在維度,人類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與定義的,沒有時間間隙,沒有空間間隙,人類無法執著與擁有的,但是又是存在於人類存在維度與時空的任何一點】。
【法永遠是人類無法完全實現的存有】,所以佛陀用【寂靜涅槃,不受後有】表達阿羅漢涅槃以後的存有,大乘佛學初期的【菩薩】也是用一些列哲學概念來表達【法的最高級別的存有】。【我們生命背後,沒有停頓一秒的恆常存在,發現她,接近她,才有圓滿。】
佛性也只是一種價值判斷。佛性是人類追求的一種至上的完美與善良,很美好。但是佛性不是真實的存在。
【人性本空,無自性】,人性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別】。只是業力使得人性,有了在當今世代的價值與倫理道德的分別。時間與空間不同,所謂有情處在的劫數不同,有情處在的大千世界不同,人性在不同世代的價值與倫理道德判斷自然分別不同。無量劫,輪迴,才是眾生的業緣所顯現。修行人的止觀,四禪八定,都是緣起於心識業力的顯現。所謂心識業力,才是心識持續法相的真實流轉,是一個存在。佛性,不是一種存在。佛性,無法用修行實踐予以體證。你可以說你很偉大,但是偉大只是價值判斷。偉大不是存在。
有情大眾因為【不斷我執】【不斷法執】的原因,有情是無法認知超出自己生活經驗的【法】,這也是有情永遠不能離開輪迴所謂根本原因。【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修行人只有對【法之空性,無限性,不可用語言表達,非實有性】有正確的認知,才可真正解脫!
大般若經從空間角度,談【一切法如虛空,虛空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以彼中邊不可得故說為虛空】【一切法無邊界,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經文還是從【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的【一切法空性, 一切法虛空】,論證【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空性】。
【一切法虛空】之概念,就是說【一切法不佔有固定空間位置,又存在於任何的空間位置】。【一切法虛空】是人類【心識的基本特質】。在虛空中,【一切法是無法用時間順序予以定位的】。虛空是找不到邊界的。就如同宇宙的邊界,也是找不到的。
佛學對於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宇宙也許就是沒有時間性的存有,沒有空間性的存有。人類認為宇宙有時間性空間性,是因為人類本身是固定於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中。
宇宙的真實存有狀態,就是【心識存在的狀態】,太奇妙了!
================================================
量子糾纏引發的哲學問題
作者: 成素梅
摘要:物理學家對量子糾纏現象的認識經歷了基於觀念質疑、實驗認可和具體應用這樣一個從理論闡述到技術開發的過程。量子糾纏現象的存在顛覆了許多傳統的哲學觀念,直接引發了關於如何理解「實在」和「因果性」概念的討論。這些討論深化了我們對實在論與反實在論、因果性與關聯、決定論與非決定論、定域性與非定域性、可分離性與不可分離性等概念的理解,揭示了本體論思維方式的局限性。
物理學家對量子糾纏的研究經歷了兩個階段:其一是觀念質疑與概念辨析階段。這一階段以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於1935年聯名在《物理學評論》雜誌上發表的「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備的嗎?」(通常簡稱「EPR論證」)一文為開端,以如何理解量子力學的基本特徵為主線,圍繞如何理解量子糾纏的思想實驗展開爭論;
其二是實驗證實與技術應用階段。這一階段以貝爾不等式的提出為契機,以檢驗這個不等式的一系列實驗為基礎,以量子信息科學與量子計算的迅猛進展為核心,把量子糾纏作為一種像能量一樣的物理學資源,進行測量、轉換和純化,來探索其廣泛的應用前景。
對於哲學研究來說,量子糾纏引發的哲學問題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尖銳與深刻。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在本質上,不是對傳統哲學觀念的細枝末節的修正或補充,而是蘊含著徹底的哲學革命以及哲學思維方式的大轉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國際學術界倍受關注的這一論題在國內哲學界卻慘遭冷落,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一論題進行深入探討。本文只是拋磚引玉。
一、量子糾纏的提出與發展
「量子」(quantum)概念來源於拉丁語「quantus」,意思是「多少」(how much),意指一個固定的量,與此相關的一個重要常數稱之為「作用量子」(通常稱為普朗克常數),用h表示,h取自「Hiete」的第一個字母,是「幫助」的意思。在物理學史上,物理學家通常把普朗克提出作用量子的年代(1900年)確定為是量子時代的開端和機械力學時代的終結。此後,物理學家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25年和1926年確定了量子力學的形式體系。量子力學是探討構成物質基本單元(即亞原子粒子)的運動變化規律的學說。我們無法用儀器直接觀察到微觀粒子的存在狀態,只能觀察到它們在特定測量設置中的特定的行為表現,比如,雲霧室里的徑跡、蓋革計算器的響聲、雙縫衍射圖樣等。在這個領域內,我們過去熟悉的許多規律和觀念都失去了效用,「不確定性」主宰著一切。
量子力學最離奇的特徵是被愛因斯坦稱之為「怪異的超距作用」的量子糾纏,我們在經典世界中從來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物理學家理解量子糾纏的過程,不只是理解量子力學的過程,同時還是澄清舊的哲學前提、確立新的哲學觀念的過程。
與繼往通過實驗現象歸納出理論觀念的研究方式不同,物理學家最初對量子糾纏的認識並不是直接來源於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而是來源於對量子力學的形式體系的理解與把握。薛定諤早在1926年創立他的波動力學時,已經意識到,假如幾個粒子或光子是在某個物理過程中共同產生的,那麼,它們之間就會發生糾纏。
但是,量子糾纏現象真正引起物理學家的關注,應歸功於愛因斯坦等人聯名發表的EPR論證的文章。在當時的背景下,EPR論證與其說是一篇物理學論文,不如說是一篇典型的量子力學哲學論文。
過去人們通常認為,這篇論文的學術價值在於愛因斯坦與玻爾就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的爭論,事實上,從當前的發展來看,這篇論文更大的學術價值在於技術應用和由此引發的哲學討論。量子糾纏這個概念的提出歸功於薛定諤。1935年10月,薛定諤在《劍橋哲學學會的數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分離系統之間的概率關係的討論」一文,在該文中,薛定諤進一步推廣了EPR論證的討論,並創造了「糾纏」這一術語來描述複合的量子系統存在的這種特殊關聯。
薛定諤在這篇討論性文章中開門見山地指出,當兩個系統由於受外力作用經過暫時的物理相互作用之後再彼此分開時,我們無法再用它們相互作用之前各自的表達式來描述複合系統的態,兩個量子態通過相互作用之後已經糾纏在一起。實驗表明,不管這兩個量子系統分離之後相距多遠,都始終會神秘地聯繫在一起,其中一方發生變化,都會立即引發另一方產生相應的變化。簡單地說,量子糾纏是指,曾經相互作用過的兩個粒子,在彼此分離之後,對一個粒子的任何測量,都會影響到另一個粒子的存在狀態。薛定諤對這種特殊情境的另一種表示方式是:一個整體的最有可能的知識不一定是它的所有部分的最有可能的知識,即使它們可能是完全分離的,有能力擁有各自的「最有可能的認識」。這種知識的缺乏決不是由於這種相互作用是不能夠被認識的,而是由於這種相互作用本身。
用EPR-玻姆的思想實驗來說,在測量之前,兩個糾纏粒子都沒有確定的自旋態,只有通過實際測量,它們才能擁有確定的自旋態。理論提供的測量得到的態是隨機的。例如,如果第一次測量是測量粒子A在Z方向的自旋,測量得到粒子A自旋向上或自旋向下的概率是一樣的。只有具體地進行一次測量,才能確定A是自旋向上,還是自旋向下。A的結果同時引起了另一個相互糾纏的粒子B的自旋態的改變。如果測量得到A在Z軸上自旋向上,那麼,B在Z軸上就是自旋向下,如果測量得到A在Z軸上自旋向下,那麼,B在Z軸上就是自旋向上。這兩個糾纏粒子的態的確定是同時的。從理論上看,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態疊加原理應用於兩個以上的子系統構成的複合系統時體現出來的現象,是薛定諤方程中的波函數在位形空間中不可分解的特徵造成的。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糾纏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例外的規則。比如,量子糾纏比不確定性原理更明確地說明了雙縫實驗。在雙縫實驗中,一束粒子通過兩個狹縫射向檢測屏,能夠產生明暗相間的衍射條紋,體現了這些粒子像經典波那樣發生了相互干涉,如果一次只有一個粒子通過狹縫,就不是粒子之間的相互干涉,而是每一個粒子與自己干涉;如果我們希望通過儀器檢測到粒子究竟通過哪個狹縫,那麼,干涉圖樣就消失了。我們只能要麼得到干涉圖樣,要麼檢測到粒子通過哪一條狹縫,而不能同時得到兩者。在物理學家認識到量子糾纏之前,物理學界通常的解釋是來自玻爾,玻爾根據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來說明這一事實,即粒子的位置確定,它的動量就不確定;動量確定,位置就不確定。現在物理學家普遍認為,運用不確定性原理說明雙縫實驗只是一種幸運的巧合,事實上是不充分的,最好應用量子糾纏來說明:干涉圖樣的消失是衍射粒子與光子糾纏的結果。在有關量子糾纏的實驗進展方面,1949年吳健雄和薩克諾夫第一次通過實驗生成了一對互相糾纏的光子。然而,這個重大的突破直到1957年才被認可。在長達40年之後的1997年,維也納小組和羅馬小組分別根據這種不受空間限制的量子糾纏現象成功地完成了隱形傳輸單粒子量子態(簡稱為隱形傳態)的實驗,2009年,美國物理學家實驗證明,在肉眼能夠看到的兩個超導體之間也存在著糾纏現象。近些年來,量子糾纏作為一種資源正在得到廣泛的技術應用,成為製造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機和實現絕對保密的量子通訊的理論基礎。
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物理學家對量子糾纏的認知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進展之一。但從傳統哲學意義上來看,兩個粒子分離之後,還能產生相互影響,這顯然有悖常理。這也向我們提出了究竟如何理解微觀粒子的存在狀態,如何理解糾纏的微觀粒子之間的這種神秘關係,如何理解因果性等哲學問題。更加關鍵的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不得不完全擯棄過去從經驗和感官得來的關於實在世界的先入之見,不得不徹底改變日常經驗和經典物理學蘊含的哲學前提,不得不重新反思自然形成的直覺經驗,或者說,我們不能用在宏觀概念語境中形成的觀念來理解量子概念語境中出現的量子現象。
量子糾纏不僅挑戰了整個經典概念框架與這個框架所蘊含的物理學的概念基礎和哲學前提,而且揭示了當我們的認識超出了常識經驗的直觀範圍時,我們只能藉助於數學來理解問題或只能讓數學做我們理解的嚮導。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量子糾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哲學觀念,引發了一系列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的哲學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關於「實在」的問題和關於「因果性」的問題。
二、關於「實在」的問題
「實在」概念屬於常識語言。像許多常識語言一樣,「實在」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用法,它的意義是相當模糊的,我們通常需要根據語境來作出鑒別與區分,比如,我們會說「這人很實在」,這裡的「實在」是指「誠實」的意思;我們也會說,「賺錢是最實在的」,這裡的「實在」是指「重要」的意思;我們還會說「我現在最實在的是有東西吃」,這裡的「實在」是指「迫切」的意思。在物理學哲學的討論中,「實在」概念是指真實存在的意思。在真實存在的意義上,我們一般不會懷疑自己親眼看到的自然物的實在性。在當代科學中,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通常用分子結構來描述這些自然物的基本構成,分子依次用原子來描述,原子用電子、質子和原子核來描述,這些亞原子粒子用夸克來描述。受這種無限可分的物質觀的引導,物理學家至今還沒有因為找不到自由夸克,而懷疑像電子、光子等亞原子粒子的實在性。
但是,我們對宏觀物質的這種可共享的直接或間接的感知性,並不能照搬或延伸外推到微觀粒子的情況。
微觀粒子這一名稱雖然仍然沿用了通常的「粒子」術語,可是,粒子概念的意義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首先,我們根本無法直接或間接地看到微觀粒子本身,只能通過特定的測量設置感知到它們的行為表現。可是,有些行為表現卻是相互矛盾的:同樣的微觀粒子能夠在一種設置中表現出粒子性,但在另一種設置中卻表現出波動性。根據傳統的本體論理解,粒子性與波動性很難統一於同一個對象,在經典物理學中,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存在形態。但在量子力學中,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形態竟然是通過同一個微觀粒子表現出來的。於是,量子物理學家率先捲入了關於微觀粒子在測量之前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薛定諤持有波動實在觀,認為波是基本的,粒子是波包形成的;玻恩持有粒子實在觀,認為粒子是基本的,波是統計分布形成的;德布羅意和玻姆倡導的波一粒子綜合的觀點則試圖通過隱變數來理解波粒二象性。
量子物理學家對微觀粒子是什麼的討論是建立在相信這些粒子是實在的意義上進行的。就像愛丁頓相信「普通的桌子」與「科學的桌子」都同樣存在一樣,科學家相信,宏觀對象與微觀對象都具有實在性,因為這是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前提。他們之間的爭論是關於如何認識與理解這些粒子的存在狀態的爭論。
與此不同,在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討論中,科學哲學家在論證他們對待科學的態度時,也需要在如何理解微觀粒子的問題上表明自己的態度。他們通常把這些亞原子的微觀粒子統稱為「理論實體」,即由科學理論描述出來的實體。科學實在論者認為,理論實體與通常的自然物一樣都是實在的;反實在論者則認為,理論實體只是一種理論構造,是為了解釋經驗現象的一種工具,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並以「燃素」和「以太」為例,證明這些曾經被認為是存在的實體,卻被後來的科學認識所推翻。科學實在論者與反實在論者關於理論實體是否具有實在性的爭論,可以被看成是延續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馬赫與玻爾茲曼關於原子是否真實存在的爭論。科學哲學家把理論實體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看成是科學是否是對世界的真理性描述的一個重要前提。
這樣,在對待微觀粒子的問題上,就出現了兩個不同層次的討論:關於微觀粒子以什麼方式存在的討論與關於微觀粒子是否真實存在的討論。這也相應地帶來了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討論如何存在的問題,屬於認識論的範疇;討論是否存在的問題,則屬於本體論的範疇。根據這一區分,我們不難看出,量子物理學家之間討論的是認識論的實在論問題,而科學哲學家之間討論的是本體論的實在論問題。他們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陣營。認識論的實在論是在認識論意義上進行的討論,這些討論總是會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逐漸明朗化,而本體論的實在論是在本體論意義上進行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形而上學的問題,既是關乎信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框架問題。
某些科學哲學家以「燃素」和「以太」曾經在化學與物理學的發展史上起到過積極作用後來卻被證明是不存在的為由,得出科學只是在解決經驗問題,而不是對實在世界的真理性認識,這實際上是把科學家關於認識論問題的研究當作本體論問題來理解,所得出的結論。從整體意義上看,這些科學哲學家的思維方式仍然沿襲了傳統的自然哲學的思維方式。自然哲學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典型的本體論化的思維方式。在經典科學的思維方式中,認識論的思維方式與本體論的思維方式並沒有被明確地區分開來,許多經典物理學家也都持有本體論化的思維方式,例如,牛頓的著作就取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當科學發展到微觀領域時,量子物理學家之間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然哲學的本體論化的思維方式與量子力學的認識論思維方式之間的分歧,比如,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的爭論就是如此。
玻恩把科學哲學家認為微觀粒子是理論虛構的觀點說成是一種極端的主觀主義或「物理學的唯我論」。玻恩認為,在科學研究中,「實在」概念是無法放棄的。哲學家輕易放棄「實在」概念是因為他們混淆了「實在」概念的用法,把「實在」概念理解為是需要提供關於研究對象的一切細節,也就是說,我們只有知道微觀粒子的詳細運動情況和一切屬性,才能認為它們不是抽象的虛構。這是一種誤解。科學哲學家否認微觀粒子的實在性依據的是邏輯推理,而邏輯推理的一致性只能是一個否定標準,不是一個肯定標準。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科學理論,如果沒有邏輯的一致性,那麼一定無法被接受,但反之則不然,沒有一個科學理論只是因為邏輯合理而被接受。科學哲學家否定電子、光子等微觀粒子的存在性的根源在於把「真實的」這個概念解釋為「知道所有的細節」。這與「實在」概念的日常用法不相符。簡單地否定微觀粒子的實在性的觀點是相當表面的,沒有觸及到物理學遇到的和迫使我們修改的基本概念的實際困難。
另一方面,高能物理學的當前發展也向我們通常堅信的無限分割的物質觀提出了挑戰。因為無限分割的物質觀的目標是最終找到某種不變的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這一理想源於古希臘的原子論思想。可是,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分割亞原子粒子的唯一方法是,讓這些粒子在高能碰撞中猛烈相撞,但根據當前的理論與手段,他們不可能得到比這個更小的「單元」。因為微觀粒子相碰撞之後的碎片仍然是同類粒子,而且,它們是從碰撞過程所包含的能量中創生出來的。這些微觀粒子不能再被看成是一個靜態的研究對象,而必須被設想為是動態的,一個包含著能量的過程,能量則表現為粒子的質量,甚至從純能量中也能產生出粒子。
因此,我們在觀察亞原子粒子時,既看不到任何物質,也看不到任何基本結構,只能看到一些不斷地相互變換的動態圖像,比如,要麼是波動行為,要麼是粒子行為。目前,儘管物理學家還不能對亞原子粒子的機制提供令人滿意的理論,但這些觀念已經足以從根本意義上顛覆了通常的物質觀和粒子觀。這也印證了庫恩所闡述的前後相繼的兩個理論「範式」是不可通約的觀點。
其次,量子糾纏賦予了微觀粒子非定域性的特徵,這是傳統的粒子概念根本沒有的特徵,就像時空彎曲、質能轉化、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是相對論的基本假設的結果,因而是典型的相對論性效應一樣,非定域性也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的結果,是獨特的量子效應。這種量子效應從根本意義上顛覆了傳統的經典實在觀。
在量子力學之前,物理學家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粒子的存在是定域的,遵守分離性假設。分離性假設是指,在空間上彼此分離的兩個粒子總是能夠擁有各自獨立的狀態,即一個粒子狀態的變化,不會影響到另一個粒子。這也是EPR論證的一個前提假設和尋找隱變數量子論的動力所在。從日常經驗和經典物理學的情況來看,粒子只有遵守分離性假設,才能確保它們在時空中的獨立性。粒子的定域性是分離性假設成為可能的一個前提條件,而分離性假設確保了物理系統的個體性。量子糾纏現象卻表明,在奇特的量子世界裡,相互糾纏的兩個粒子,即使遠隔萬里,也能產生相互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即時的,竟然與距離無關。
我們只能通過數學來理解這種怪異的現象。從物理學史的發展來看,雖然物理學家通過數學公式推論出物理現象,並不是一件新穎的事情,比如,在電磁學理論的發展中,位移電流概念和電磁波概念的提出,都是先從麥克斯韋方程組推論出來之後,才得到實驗的證實。這種情況完全不同於「以太」和「燃素」概念的情況。「以太」和「燃素」概念是作為解釋其他現象的一個額外的本體論假定提出的,而不是從數學公式中推演出來的。量子糾纏的情況類似於位移電流和電磁波的情況。所不同的是,量子糾纏現象極大地違背了直覺與經典的觀念,它不再是我們熟悉的三維空間和四維時空中的存在,而是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的抽象的希爾伯特空間中的存在。
希爾伯特空間是一個無限維的空間。量子力學描述的現象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無限維的空間中的現象,而實驗測量獲得的結果是這些現象在四維空間(三維的空間加一維時間)里的投影。這樣,微觀粒子的粒子性與波動性只是它們受制於測量環境的一種行為表現。已經完成的量子延遲實驗足以表明,在量子測量中,微觀粒子與測量儀器也是相互糾纏的,這就是為什麼微觀粒子在發射出來之後,還能根據測量設置表現出相應的粒子性或波動性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們不能根據觀察到的微觀粒子的當前狀態來推斷它們在被測量之前的存在狀態。
這就像當我們把一個四面體投影到一個平面上看到一個四邊形時,並不能由此斷定,這個四面體原本就是一個四邊形一樣。
在量子力學中,我們也不能把實驗測量結果直接地推斷為是測量之前的存在狀態。這種推斷沒有科學依據。強調微觀粒子存在的抽象性,並不是否認它的實在性,而是表明,微觀粒子的真實存在狀態是有限的人永遠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我們既不能由於觀察不到,就否定它們的存在,也不能基於經典框架中的粒子觀質疑量子糾纏。
在量子世界裡,數學符號和物理手段成為我們能夠深入到現象背後的實在當中思考這種實在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量子物理學家接受量子糾纏的案例,再一次印證了海森堡在提出他的不確定性原理時引用的愛因斯坦的觀點:
是理論決定了我們所觀察的內容。物理學家通過數學能夠把握世界,這既是人類智慧的展現,也揭示了我們的日常語言的貧乏。
三、關於「因果性」的問題
量子糾纏引發的另一個更加深刻的哲學問題是關於「因果性」的問題。因果性問題是人類認識史上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論題,也是一個重要的認識論問題。從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到休謨的心理習慣論,再到康德的先驗哲學,都涉及對因果性問題的探索。從理論上說,如果A引起B,那麼,A是B的原因,B是A的結果。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認為具有因果關係的大多數事件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繫,比如,我們常說「吸煙會導致肺癌」,但並非所有的吸煙者最終都會得肺癌,也不是所有的肺癌都是由於吸煙導致的,不吸煙者也會得肺癌。因此,我們需要把因果性、決定性、規律性、概率與關聯等概念區分開來。有因果性的決定性和非因果性的決定性,也有決定論的因果性和非決定論的因果性。非因果性的決定性所呈現的只是不同事件之間的純粹關聯,非決定論的因果性揭示了一種統計因果性。除此之外,在事件之間的關係中,還有確定性的關聯和統計性的關聯之間的區別。比如,日夜交替就是一個確定性的關聯,但白天不是黑夜到來的原因,黑夜也不是白天出現的原因,而是受天氣運行規律支配的兩種互相關聯的結果。再比如,地震預報通常只能給出統計性的預言,至於這種統計性的關聯是屬於因果性還是非因果性的,則依賴於我們掌握的科學理論所能達到的程度。
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最早認識的因果性是決定論的因果性。這種決定論的因果性植根於牛頓力學的思維方式中,通過動力學理論體現出來。在牛頓力學中,只有物理狀態的變化是有原因的,這種原因就是外界的影響,通常用「力」來表示,稱之為物理系統與外界的相互作用。這樣,在近代物理學文獻中,物理學只討論動力學方程,而沒有提及原因概念,比如牛頓第二定律。這種決定論的因果性觀念與常識相符。物理系統可以在「最少受干擾」的理想狀態下存在,被當作封閉系統來對待。物理學家可以只討論它的「純粹形態」及其變化。而日常生活中的研究對象則複雜許多,無法做到這一點。但是,隨著牛頓力學的成功應用,這種決定論的因果性觀念並沒有遭人質疑。熱力學涉及到大量分子的運動情況,物理學家不得不引入統計方法來思考問題,但是,在觀念上,這種統計方法只被當作是一種權宜之計,在分子層次上,由於假定每個分子的運動仍然遵守力學規律,而保留了決定論的因果性的觀念。拉普拉斯妖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決定論的因果性的圖景:如果有一個全知全能的智者能夠知道世界的整個初始狀態,那麼,就能預言未來世界的所有變化。這種觀點非常狹窄地解釋了因果性概念,並把因果性與決定論等同起來,認為存在著從系統的初始狀態單義地確定其未來狀態的自然律。
相對論力學的產生,雖然帶來了時空觀的變革,但是,並沒有破壞這種窄化了的決定論的因果性觀念,只是對這種觀念附加了限制性條件。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是光速不變原理:即光在所有參照系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不變的,或者說,對所有的觀察者都是一樣的。
這意味著,在不同的參照系中,任何能量或信號的傳遞速度都不能超光速。已知兩個事件,只有當它們的空間間隔△x和時間間隔△t滿足不等式△xc△t,意味著它們相距很遙遠,它們之間的光信號沒有時間從一個事件傳播到另一個事件,這兩個事件被稱為是類空分離的事件,類空分離的事件是在光錐外的事件。因此,類空分離的兩個事件之間不可能產生因果性的相互影響。對於兩個類空事件來說,沒有任何影響能超光速傳播,這就是著名的定域性原理。
直到量子力學產生之後,這種決定論的因果性觀念才受到實質性的挑戰。不僅不確定性成為世界的本質特徵,而且量子糾纏現象體現出的非定域性是否與相對論的定域性相矛盾,成為討論的重點。因為兩個相互糾纏的粒子,一個粒子的存在狀態的改變,會同時影響另一個粒子的存在狀態。
然而,根據狹義相對論,「同時性」概念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一個參照系中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在其他參照系中是不同時的,即觀察者對事件A有多晚發生是不一致的。根據這種觀點,如果兩個類空分離的事件在一個參照系中是同時發生的,那麼,我們總能找到一個參照系,在這個參照系中,事件A先於事件B發生,也能找到一個參照系,在這個參照系中,事件B先於事件A發生,即感知次序發生顛倒。這樣,如果我們認為這兩個事件之間有某種因果關係,那麼,就有可能出現結果在原因之前的情況:即被影響的事件發生時,產生影響的事件才會發生,這是一種逆向因果性(backward causality),因此產生了因果悖論的情況。
避免因果悖論的最直觀的途徑是接受存在著超光速的因果聯繫。但是,從當代科學的發展來看,我們還沒有用這種超光速的因果聯繫傳遞任何超光速信號的實驗證據。即使退一步講,假如超光速的因果聯繫使類空分離的事件發生了改變,為了避免因果悖論,也只會有兩種情況:其一是一定存在著一個首選的參照系,在這個參照系中,所有的逆向因果關係都被看成是類似於一種視錯覺;其二是這種改變一定呈現出某種對稱性,我們只能說兩個事件互為因果,而不能說一個事件引起另一個事件。因此,通過只允許原因不能逆向傳播的參照系,才可能避免因果悖論。
問題在於,即使消除這種因果悖論,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是,如何使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一致起來。這關係到洛倫茲不變性的問題,即所有的參照系都是等價的問題。物理學定律在洛倫茲變換下具有協變性,也就是說,物理學定律遵守相對性原理,這是相對論的一個本體論支柱。如果所有的參照系實際上不是等價的,那麼,物理學定律似乎就向我們掩蓋了事實真相。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之前,洛倫茲等人就持有這種觀點,他們雖然已經推論出狹義相對論的數學形式,但由於缺乏愛因斯坦的概念遠見,而沒有真正創立狹義相對論。如果我們拋棄洛倫茲不變性,而接受上面提到的首選參照系,那麼,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所放棄的就是愛因斯坦的概念遠見。然而,這種概念遠見卻與實驗事實相符,也是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廣義相對論的前提。因此,接受有超光速的因果聯繫是不可取的。
假如我們不接受有超光速的因果聯繫的話,我們就把研究的目標集中在澄清愛因斯坦的定域性概念、貝爾的定域性概念和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的問題上。貝爾強調說,他在《論EPR悖論》一文中假設的是定域性,不是決定論,決定論是一個推斷,不是一個假設。也就是說,根據貝爾的觀點,實驗否定的是定域性,而不是決定論。這樣,就相應地帶來了一系列需要進一步澄清的概念問題:貝爾定理的前提假設是什麼?貝爾的定域性概念與愛因斯坦的定域性是否具有相同的內涵?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是否意味著微觀信息是超光速傳播的?或者說,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概念是否就是對愛因斯坦的定域性概念的否定?這些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了物理哲學界的普遍關注,一直到現在還在討論之中。
一種觀點認為,貝爾的定域性是指測量和觀察;愛因斯坦的定域性是指物理系統的存在狀態。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意味著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有可能找到一個比量子力學更基本的理論,使量子力學成為這個理論的一種極限情況。
另一種觀點認為,貝爾所理解的定域性是概率的愛因斯坦的定域性。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定域性不是貝爾不等式成立的唯一前提條件,可以從兩個獨立的假設――分離性假設和定域作用假設――推論出貝爾不等式。這裡的「定域作用假設」是指,只有以小於光速的速度傳播的物理效應才能改變彼此分離的客體的實在態。實驗否定的是分離性假設,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是指非分離性,而不是指非定域的相互作用。因此,得不出信息的超光速傳播的結論。
其實,從物理學史的發展來看,這種狀況類似於17世紀末18世紀初,在引力傳遞機制問題上,圍繞「超距作用」的觀點所展開的爭論。直到19世紀法拉第確立了場概念之後,才最終否定了超距作用的觀點。我們對空間上分離的兩個量子系統之間的這種糾纏現象的理解,也不能用傳統的因果相互作用來理解。因為這兩個量子系統之間的即時關聯是一種不依賴於任何相互作用的非定域性關聯。所以,我們不能運用傳統的思維方式來理解這種關聯。
結語
總之,試圖澄清量子糾纏現象發生的內在機制並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物理學問題,但是,試圖通過在量子糾纏概念的理解與發展中提供的認識論啟示來理解科學,就變成了一個典型的科學哲學問題。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的理論體現所蘊含的,物理學家對這一現象的接受到應用的過程,也是他們努力澄清量子糾纏的意義與揭示其運行機制的過程。可以想像,量子糾纏的未來很可能會像電磁波的今天一樣,在各個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而哲學家澄清量子糾纏引發的哲學問題的過程,則是一個令傳統的哲學觀念脫胎換骨的過程。提到AI,今年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莫過於如今的世界棋壇第一人柯潔在較量中敗給AlphaGo了,柯潔落淚的畫面讓人在心疼這位二十來歲的小夥子的同時,對人工智慧的強大有了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
雖然諸如《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等電影在竭力渲染AI對人類的威脅,但本質上我們都知道這是藝術的誇張,AI必定是接下來十年里最熱門的技術領域,一旦為我們所用,這項技術對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革新必定是難以想像的。
我幾乎所有行業的朋友都在說AI會給他們行業帶來的變革:反映最強烈的是翻譯,尤其是學術,公務文書方向的翻譯朋友,AI取代他們的工作其實現在已經沒什麼技術壁壘了,做造價,核算之類的朋友更是如此,甚至做牙醫的朋友都在說AI在口腔醫學領域的應用了(我以為這麼精細的活兒短期內人工智慧還替代不了),而最興奮地談起人工智慧的,是做程序開發的朋友,因為對他們來說,AI帶來的不是失業而是對用戶體驗的一次大幅度提升。
說到對AI的開發我們聊起的更多的是谷歌和蘋果,而國內對AI最有野心,研究和布局也最深入的,我想應該是華為。
其實正如上面很多答主提到的一樣,開發AI是個燒錢的活兒,過去一個技術天才的小作坊就能創業成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而華為對研發的投入也從不吝惜,過去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達450億美元,在2016年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名第9位,未來,華為還將每年投入100—200億美元,研發人員超過8萬人。
可以說國內的所有電子產品或互聯網公司,賣噱頭者有之,打價格戰者有之,哪怕真的踏踏實實做產品者亦有之,但真正能拎得清,把今天的利潤用來換取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的,真的也非華為莫屬了,在專利數和用戶體驗上,華為一騎絕塵,手機等產品真正走到海外去的,其實華為也是最成功的一個。
而人工智慧領域,華為對自己的定位和未來的布局,也都清晰而明確,華為人工智慧戰略簡而言之,就是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前者是端側智能,簡而言之就是對設備分析,處理性能的提升,讓智慧型手機真正變成一個可以思考的人,而後者則是雲端對數據分析和測算能力的邁進,在宛若海洋的數字世界之中分析用戶的所需所想,兩者的落腳點,都在於用戶本身。
而華為在Mobile AI這個大前提之下,也針對性的確定了四大方向:智能感知,精準認知,安全系統和動力系統,在這些領域華為已經取得了突破,2017年它推出的Mate 10系列就是全球首個內置AI晶元的手機,這也是第一個在商業終端開始使用AI技術的標誌,在這台手機上,AI驅動的機器翻譯是華為與微軟團隊聯合攻關的成果,支持50餘種語言,讓翻譯速度提升了300%——看來我那些翻譯行業的朋友的擔心真的不是多餘。
華為發布的麒麟970也確實說明它用來研發的錢都沒白花,作為首個人工智慧移動計算平台,麒麟97-打破了移動端硬體很多技術的瓶頸,既然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雲和端之間的協同關係就要被很好地定位,而麒麟970正是具備這一功能的強大平台。
總之,目前的華為看來對AI的進發步履正在大步向前,而我們作為消費者,目前能期待的就是它未來推出的應用更多AI技術的手機的誕生,至於其他把人工智慧落到實用的電子設備以及AI在雲端更多的運用,我也相信華為未來可期。
利益相關 華中985cs碩士 目前方向是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
我真的覺得ai被學界吹上天了,對沒錯!就是學界。cvpr iccv nips等每年都在吹逼每年都是state-of-the-art 然並卵嗎,有些答主說了,硬體才是爸爸,而硬體的突破靠吹逼是吹不來的。
進入這個領域我很失望,因為對碩士來說太不好找工作了。知識面太廣,這完全就是博士乾的活,大部分碩士只能看看文章瘋狂給大神們打電話。學了兩年發現企業的要求還是達不到。如果說連985的科班碩士都覺得這個領域太難太高深的話 我想那這項技術還是虛無縹緲的。—————————————————————抱歉關了評論(°_°)… 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個學生的觀點。前段時間吳恩達的課很火,我加了一個群,裡面1000多人。基本上都是學生 都準備把深度學習當做一門技術來學,因為現在各種框架層出不窮大家都覺得咦 原來搭一個神經網路這麼簡單。可是我覺得這只是深度學習的皮毛,看了大佬們的paper才知道這些人有多聰明數學基礎有多好基本上國內能在cvpr這種頂會上有建樹基本上都有清華中科大浙大這三所學校的背景,越學越感覺差距太大了…… 如果一個碩士以找工作的目的來學深度學習……還是奉勸不要入這個坑。—————————————————————再補充一下,我覺得我上次編輯最後句話欠妥。我本科雙非,想進bat才讀的研本身我也不是那種啥都不會找不著工作才考的,我本來規劃著靠著985的平台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為了進bat。 目前也不打算將來找深度學習的崗位我還是清楚自己幾斤幾兩的,當然如果本科就是985在讀目前想入坑的同學還是可以考慮的,早點打好基礎保一波研選老師不要選本身不是搞機器學習出身的老師……謝邀。
今年人工智慧是一個熱詞,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概念紛紛被透支,人工智慧成了群雄角逐的新戰場。自然,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各大企業都想從AI技術的大杯子里分一杯羹。
未來十年不敢說,因為記得有張圖,講的就是人工智慧的發展之快。五年前,還沒人能想到阿爾法狗能戰勝世界冠軍,何況十年後,誰知道我們的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當然,隨之而來的是,人工智慧的研發門檻急劇提升。15年前做互聯網,一個人就能當站長;5年前做移動互聯網,至少要幾個程序員做個APP;今天做人工智慧,不融資三五千萬,你都不好意思說話。畢竟,不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與精力,不去搞創新,是沒法在這個圈子混下去的,適者生存才是硬道理。
所以人工智慧時代,領跑的還是之前的大佬們,華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前兩天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人才分論壇上分享了華為始終站在行業前列的三大核心要素:把握戰略方向,持續壓強投入,構建價值驅動從而激發組織活力。
所以華為的研發絕對是不惜血本,把每年銷售收入的14.6%投入到研發中,在過去10年里,華為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100億人民幣。據余承東介紹,未來,華為還將每年投入100—200億美元,研發人員超過8萬人。而且,華為非常之低調。前些日子見了華為負責區塊鏈技術的VP,不聽他分享,都不知道華為在區塊鏈技術有多強大。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能在專利數上打敗美日的,也的確非華為莫屬。
而人工智慧對於華為而言,就是一個戰略性的方向。所謂端雲協同,即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目前,華為已經在智能感知,精準認知、安全系統及動力系統四個關鍵技術上進行布局。而針對端側智能發展的感知、認知、安全和動力這四個挑戰,華為已經取得了關鍵性的成果。
華為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可以自己研發處理器晶元的手機廠商,Kirin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現在腳踩聯發科拳打高通,也確實完成了一次逆襲。前一陣華為發布的麒麟970,是首個人工智慧移動計算平台,它打破了移動端硬體能力的瓶頸,重新定位未來雲和端之間的協同關係,讓智能手機越來越人性化,符合人的需求。自發布以來,好評不斷,並且在魯大師人工智慧排行榜名列第一。
而從晶元出發,華為又打出了「人工智慧手機」的大旗。將軟體和硬體技術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體驗,這既給同質化的智能手機市場增加了一份變數,同時也和華為自身所堅持並信奉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謀而合。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智慧終端遲早變成人的得力助手,而華為而作為老牌IT廠商一路走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今又一直走在人工智慧時代的最前沿,也的確為國內的技術圈做了一個榜樣。
這要看如何定義人工智慧了。事實上什麼是人工智慧目前並沒有一個十分準確的定義,但按照當前的主流看法,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是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的,那麼依照這個看,這次人工智慧與前幾次不同的主要點在於人工智慧已經在商用了。不管是利用演算法去推送新聞,人臉識別還是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實實在在的走入了我們的生活。因此,人工智慧是不可能會像前兩次一樣衰落的,只是發展速度快慢的問題。毋庸置疑,現在AI經過資本的吹捧是有泡沫的,資本界也意識到了這個泡沫,但任何一個行業興起的早期都有泡沫也必須有泡沫才會更快的推動行業發展。未來十年,人工智慧發展空間很大,至於說空間有多少億之類的,看看就好了,因為人工智慧是與其它行業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效益的,不是像汽車之類的單獨行業。
其實人工智慧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與其說是技術問題,倒不如說是哲學問題,從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里,營造出的電影史上最悲傷的死亡,到托尼斯塔克創造的反噬復仇者的人工智慧實體化奧創,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恐懼反而多過了期待。而當阿爾法狗接連戰勝了李世石和柯潔之後,人工智慧已經不再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形而上學的道德問題,而僅僅變成了一個如何利用它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的技術問題。
正如很多答主提到的,現在不是幾個天才程序員寫幾行絕佳的代碼就能創業成功的時代了,AI的開發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去保證技術的開發、足夠的數據收集和模仿人類本身的思考與行為模式,所以AI的時代註定是巨頭們逐鹿的戰場。在大數據方面,阿里和百度有天然的優勢,但可惜他們推出的一些AI產品譬如智能駕駛之類都顯得稍顯稚嫩,而真正通過研發去突破技術壁壘的,我想是華為。
~
很多答主提到了Mate10就應用了AI將翻譯效率提高了300%,但在這之前我聽說到的,華為在人工智慧表現亮眼的方面應該是機器學習。機器學習是一種能夠賦予機器學習的能力以此讓它完成直接編程無法完成的功能的方法,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各種音樂app通過用戶的喜好來猜測你想聽的歌的私人FM功能。而華為已經將其豐富的機器學習技術運用到了對用戶電影喜好判斷的應用裡面了。
而12月4號在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5G與大連接論壇上,在幾乎所有科技媒體都瞄準了大佬們誰是No.1、誰跟誰抱團的八卦時,華為卻不聲不響地拋出了他們可能會是改變業界遊戲規則的人工智慧戰略。
華為的人工智慧戰略,簡而言之就是將人工智慧的技術體現到個人電子產品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說,「未來個人終端設備將成為人工智慧應用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最重要兩點:自然交互和主動服務。」而華為也提出了個人終端設備的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前者著眼於芯側和端側,把智慧型手機徹底改造成一個具有思考能力的人,而後者是指雲側,為用戶提供智慧服務,在海量的信息中識別數據,構建模型,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在這個大方向下,華為對人工智慧發展的布局包括了四個部分:智能感知、精準認知、安全系統和動力系統,保證端側的安全強勁和雲側的高效精準。
華為的戰略我覺得是有底氣的,在2012年6月它便成立了諾亞方舟實驗室開始了人工智慧的研究。這家公司在過去的10年里投入了超過3100億人民幣的研發費用,未來也會每年投入100到200億美元到研發里。
人工智慧在未來註定會是一場各大科技廠商都豪擲千金的賭注,最後的贏家尚未可知,但起碼這次我看到的是,華為對這場遊戲有備而來,也足夠尊重。
我覺得吧,除非量子計算機理論突破,開始迅猛發展,不然媒體搞的噱頭,把人工智慧前景說得再美好也沒啥用啊,你作為根基的硬體性能,都遇到瓶頸,計算能力不能再增長飛快,能指望人工智慧達到怎樣的高度?
目前的摩爾定律走到7nm就難以玩下去了,而現在也已經14nm了,說明目前計算能力快到極限了,這時你跟我說人工智慧革命來啦,技術要爆炸啦,技術奇點要來啦,我真沒看見。
手機電腦N年前就能下象棋,現在AlphaGo下贏圍棋也沒啥稀奇的啊,這也沒什麼根本性的變化,只是更深入而已最近也沒出現什麼新的基礎理論突破啊,怎麼媒體又開始鼓吹人工智慧了呢?
至於AR、VR,很多人想著感覺很激動,腦後插管的時代虛擬現實的時代,要來臨了嗎?
可是AR、VR說白了,不就是加了一系列感測器捕捉你動作的,另一種特殊的、能交互的實時特效?跟你電視上看到的那些電腦特效有啥本質分別?能比電影中的電腦特效要真實多少?只不過是戴著眼鏡、戴著頭盔能跟隨你動作變化的電腦特效。而且作為以"虛擬現實"為噱頭的技術,和現實一樣夠真實,肯定要是賣點吧?
而我們看到的那些電腦特效,三四十年前就像在搞了,比如終結者,現在燒錢動輒十幾億,而被我們嘲諷的五毛特效還比比皆是,即使技術突飛猛進,我們平民在幾十年之內,能享用到多好的電腦特效呢?戴著AR眼鏡、VR頭盔看五毛特效嗎?這有意思?
當然,說它僅是電腦特效那肯定是偏頗,但渲染建模出的虛擬現實,能比電影中的電腦特效真實幾分?
至於媒體常說的比如什麼機器人替代人,所有人要失業啦,以後大家在家什麼也不用干,靠機器養著就行,機器人以後會超越人類,人類會被淘汰啥的。
我想說的是,現在的確很多工廠開始用機器人來替代工人工作,但吹噓得那麼過分真好么?
我們拿掃地機器人來說,十幾二十年前就出來了,我小學就看到它的廣告了,現在它出來快二十年了。一個類似吸塵器功能,只不過加了一個到處亂竄的馬達的小玩意,愣是二十年都沒大規模普及,你要知道吸塵器可是1901年就出來了的。
現在的便宜的掃地機器人,說白了,不就是加了個自己亂撞的輪子不認路的吸塵器嗎?所謂貴的掃地機器人也不過是多了個路徑識別,也就是認路避障的功能而已,而這麼簡單的"機器人",愣是一二十年都沒普及,你跟我說未來幾十年機器人會極大規模替代人類,抱歉,我真沒看見,現在頂級機器人的功能當然很牛逼啦,可是成本那麼貴,能替代多少呢?要知道連掃地機器人這種簡單吸塵器功能的"機器人"都沒普及,我真不覺得未來機器人能普及到什麼層次。
肯定又有人反駁說,技術是加速發展的,比如你小時候能預測到淘寶、智能手機啥的嗎?
我想說的是,蒸汽機時代,那時候人們要預測未來,也會是蒸汽機的天下,而絕不會預測到出現內燃機和電力。電力和內燃機的時代預測未來,也會是電力和內燃機的未來,而不會想到互聯網和集成電路。
同樣,現在企業啊,媒體啊都預測說未來是人工智慧、VR、AR啥的。這些都是現在技術的衍生和深入,和在蒸汽機時代預測未來是蒸汽朋克時代有啥分別呢?我們知道,現在畢竟不是蒸汽朋克的時代,所以,以現在技術發展的眼光來看未來,是行不通的。我不相信人工智慧、AR、VR啥的這裡面沒有泡沫。
指不定過個幾年,超導技術突破了,迎來超導技術革命,或者納米理論突破了,迎來納米時代,反正不太可能會像媒體預測的那樣,是人工智慧的未來,畢竟核心硬體你都快到瓶頸期了,你跟我談未來人工智慧?就像上個世紀,汽車飛機發展迅猛,那時,人們預測幾十年後的未來也是飛行汽車遍地、星際航行很普遍,可是然後呢,現在呢?現在是這樣的嗎?
PS.我的確是外行,但這是我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直觀感覺。如果你是內行,有更獨到的見解,請直接說出來哪裡不對,而不要直接說要別人閉嘴,說別人信口開河,要別人保持敬畏不能說出自己的看法來。這和宗教一樣直接把宣揚日心說的人燒死,說人家這是對聖經的不了解不敬畏,是在信口開河,而他不需要做任何解釋有何分別?
再更
…………………………………………………………………………………………………………………………………………………………………………我的核心觀點是媒體宣傳太誇張,媒體動輒宣傳人工智慧毀滅人類、活在虛擬現實腦後接管,機器人讓全人類失業、啥的,我是在反駁媒體的宣傳,沒說別人的努力不重要。我認為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並不會大躍進到媒體說的那種層次。所以如果你是內行,認為單憑現在的技術演化,能達到媒體吹噓的那麼厲害,那當我沒說。
…………………………………………………………………………………………………………………
三更
評論中還有那麼多人懟我,說我是外行,所以我就不能說任何自己的觀點。
首先,我沒否認我是外行,我也沒說那些技術不牛逼,也沒說就不能再投錢搞AI了,也沒說科學家們不努力。我反駁的是媒體過度宣傳。
我就說幾句,你作為內行,你有任何頂尖計算機領域的論文能證明,我們對人腦機理完全了解,強人工智慧現在不存在任何理論上的瓶頸,不用理論突破,保持目前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不變,只要搞搞演算法就行,就能搞出強人工智慧來,那我就把手機吃下去。話就放在這。不然,憑什麼說我民科不能說自己觀點?你是內行,你有本事就給我證明一下。證明馬上就會由人工智慧搞出技術奇點啊。
同樣你也可以證明僅憑弱人工智慧就能前景無限啊。你不能證明我說錯了,避重就輕,強行灌輸你自己的觀點,反而給我扣帽子,說我自以為是?
別用一大堆專業名詞來站在學術高地壓我,就問你一句,能不能正面從我文中內容證明我說錯了?
你有本事去跟律師界、醫學界的頂尖人物懟,說,你們別幹了,人工智慧馬上替代你了。同樣,只要有任何頂尖醫生、頂尖律師、頂尖翻譯因為你的宣傳,覺得人工智慧會替代自己而辭職,那我同樣把手機吃下去。
如果未來人工智慧並不能像媒體宣傳那樣,替代頂尖律師、翻譯、醫生,那和現在相比,又怎麼能算前景無限?畢竟現在就能玩弱智翻譯、弱智法律諮詢了。
像翻譯啊、醫療診斷、法律諮詢啥的,人工智慧肯定有用,但媒體動輒宣傳未來50%的人失業,我還真不信,拿翻譯來說,普通一些比較弱智的語言翻譯肯定能實現,但頂級翻譯需要對兩國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翻譯得信達雅,就這點就起碼需要強人工智慧才能實現。而如果未來人工智慧只能和現在一樣,完成比較弱智的翻譯,那和現在相比,又算多大的躍進呢?也不過是比目前更深入一點罷了,畢竟現在就能用機器翻譯,那麼未來人工智慧就並不像媒體吹噓的一樣,達到革命的層次,也只是更進一步而已,又怎麼能像媒體說的算動輒技術爆炸的層次的技術前景?這裡面敢說沒泡沫?
還有人說,哪怕我說對了,也不管我說的對不對,只要不是他眼中的內行,就沒資格瞎逼逼。
呵呵,那宗教人士是不是同樣有權力把你燒死,因為你不是宗教神學的內行,沒有權利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你哪怕說對了也是瞎逼逼。
再者退一步說,按你的邏輯,不是內行沒資格說話。你同樣也不是了解我的內行,所以你也沒資格說話,沒資格瞎逼逼。那你這是在打自己的臉啊。
同樣,我文中說的AR、VR,你就直接了當地說說,AR、VR建立的虛擬現實能不能比電腦特效真實,如果連真實性都不能保證,媒體宣傳說AR、VR以後會發展到腦後插管?虛擬現實,主打的就是現實、浸入感,現實性都不能保證,你跟我說未來前景無限,你信?
同樣如果,你能搞到任何一台VR,接近現實的真實水平,建立的虛擬現實,比電影中的最高電腦特效要真實,讓我分辨不出真假,我同樣把電腦吃下去。
再者,掃地機器人是不是一二十年都沒大規模普及?既然這種程度、低成本的"機器人"都沒大規模普及,你敢拍著胸脯保證幾十年之內,更高層次、更高成本的機器人會大規模替代人?話同樣放在這,如果真像媒體說的那樣全人類被機器人替代,我就馬上直播自殺。
如果你沒任何辦法證明我前面說錯了,你憑什麼說我瞎逼逼,說我自以為是?就憑我是外行?你是內行?再者退一步說,你又有多內行?你這就不是在自以為是宣揚你的觀點?
……………………………………………………………………………………………………………………四更
只是因為我說出了自己的觀點,觀點不符合有些人的情緒和立場,我就成了強答、自以為是,成了瞎逼逼,我就是外行,就沒資格說話了。然後他們並不從我文中所說的觀點來反駁,而是避重就輕,先給我扣個外行、民科的帽子,然後強行灌輸自己的觀點,他們就不是強答,就是內行了,就不是自以為是了。我想說,你們這雙標玩的溜啊。只許你們放火,不許我來點燈?
我並沒有關閉評論區,也沒有刪評論,也沒有屏蔽任何人,也沒有惡語相對。說我自以為是,結果他們卻並不從我說的內容來反駁,只是因為我答案不符合他們的情緒和立場,他們自己就把我屏蔽拉黑,這到底誰才自以為是?
……………………………………………………………………………………………………………………
本不想再更,不耐煩再說明一下。
評論中說我不了解就評論,說我靠噴出名?
我說了N遍,不否認我是外行,但我的質疑一直不正面回答,老是說我不了解,也不解釋。我也不反對你們拽名詞,但你們從細枝末節部分來反對,為反對而反對,有何益?
我文中說人工智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前景,結果評論中都在給我做名詞解釋,說人工智慧的技術怎樣怎樣高,科學家多麼多麼努力,這不是在故意引開話題?
好比我說一個演員演技不高,你一直評論說你知道他有努力嗎,工作有多勤奮嗎?可是努力勤奮和他演技高不高有什麼關係。
你們就直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證明它有前景,而不要老是顧左右而言他行不行,我說一個演員沒演技,你老是想給我證明他們有多努力、他演過更多的作品、他的名字我讀錯了音有什麼意思?滿滿的都是乾貨,求贊φ(&>ω&<*)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我國將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搶佔人工智慧全球制高點,標誌著「人工智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人工智慧會帶來哪些便利?
冰冷的機器背後能否生長出溫暖的人性?
「他們」將帶領人類歷史走向繁茂還是滅亡?
當幻象逼近你的現實,你會怖懼還是該興奮?
答案或許不必等到十三年後。
當技術人員以摧枯拉朽之勢在現實應用上攻城略地時,哲學家們試著告訴我們人類將如何建築倫理的防線。
本文摘錄於華夏商道聯合創始人雷傳平博士內部培訓稿。
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它將會使我們未來的生活發生極大的改變,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我們華夏商道其中有一塊就是要做產業轉型升級,除了用資本的力量促使產業轉型升級,就是科技,而目前科技最重要的一塊,就是人工智慧。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如商業模式、渠道等等。
這次人工智慧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國家對人工智慧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寄予了相當的期望。請大家千萬不要忘了,我們黨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發展經濟,這是區別於其他國家的政黨的。反過來看,要發展經濟、要把企業做大是一定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支持。大家要明確這一點,才能令我們商學院引領企業轉型升級,才能有效地推動政企資源交融。
人工智慧,豈止電線晶元計算機!
那麼,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到底是指什麼呢?
人工即指人為的,不是自然長成的,不像人類的大腦,人工智慧就是指人工做出來的模擬人的大腦活動的一門技術科學。這和以前的認識是非常不一樣的。
注意我們講的是智能,即人怎麼樣進行思考和推理,而不是講人的意識。機器要模擬的是人的感覺、聽覺、視覺、運動、推理和學習能力。關於人工智慧,別說一些普通人,一些專家理解的人工智慧可能都不一樣,像盲人摸象一樣,只了解他的一部分,因為它的含義太深奧了。
人工智慧是一門綜合性和交叉性的學科,很多專家都只是通過一門學科去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就是計算機。要注意的是,計算機只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其中一個部分,不是全部,其他的還有諸如腦科學等。實際上,人類對於我們的大腦、身體的認知,其實是極為極為之少的。現代醫學取得進步僅僅是這一百多年的事,我是教這門課的,對這個太清楚了。
一百年前,人類稍微受個傷很有可能就死掉了,人的平均壽命是非常短的。有人對宋、明時期,在古籍上面留下名字的那些人做了一個平均年齡的統計,得出的結論是古人平均壽命是53歲。這個統計是不科學的。因為上了歷史書的人都是當時社會的精英,生活環境比普通人好,壽命一定比普通人長。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是我們思維上的一個很大的漏洞。舉個例子,比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6歲左右,很多人說不對啊,看到的八十多九十歲的老人太多了,可是你想過沒有,那些死了的人你看不到啊,你只能看到那些高齡的健健康康活著的人,因此很容易給人一種誤解,認為很多人都能活到八十多九十歲。
還有很多人是從語言學入手研究人工智慧的,為什麼呢?我們探討萬事萬物的時候都有這樣一個三角結構,叫做心靈、語言和實在。心靈指我們的意識活動,語言就是宇宙運行的一個規律。注意不一定是人說的話,很多宗教的經典里都講,不是我在說話,是上帝在假借我的口在說話,所以我是代上帝說話,代天而言。所以語言不是小我、私我、自我在說話,是上帝在說話,道在說話,生命在說話,宇宙本身在說話,是在通過語言展示它自己。
最後是哲學,為什麼哲學會是人工智慧的學科之一呢?人工智慧的先驅有70%都是哲學家。很多人把哲學理解為文科,完全是胡說八道。文科理科之分沒有任何意義,它完全是一個偽問題。凡是稱作「學」的都要講究邏輯、論證,很多學科的英文名稱都是同一個後綴-logy,就是logic,即是邏輯,所以只要稱為學,就要講究邏輯。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艾倫·圖靈這個人。圖靈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而他本人也是一名邏輯學家。
但是很遺憾,圖靈42歲就去世了。42歲對於一個科學家而言,絕對是英年早逝。因為他是同性戀,英國政府就把他抓起來要給他治療,對他進行了化學閹割,化學閹割就是吃雌激素。一個男性吃了雌激素喉結會消失,聲音變尖,胸部發育,體毛褪掉,他就覺得受不了,吃了一顆含有氰化鉀的蘋果,自殺了。喬布斯是圖靈的粉絲,於是他把蘋果公司的logo改成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就是蘋果logo的由來。(註:感謝指出,蘋果LOGO此處有待考證)
圖靈對世界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首先他間接地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因為他破譯了德軍密碼,第二個就是他提出了一個叫「圖靈機」的人工智慧的設想。大家知道有一個機器人叫「賢二」嗎?就是類似於蘋果手機的Siri,你可以和它對話。但是你怎麼判斷這個和你對話的人是不是人類?沒有辦法判斷對吧,但是圖靈說他有辦法判斷,他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叫「中國屋」的實驗,一個英國人在一個黑屋子外面寫一張英文字條丟進黑屋子裡,然後黑屋子馬上丟出了對應的中文翻譯,一看翻譯,是完全正確的。那請問,屋子裡的到底是機器還是人呢?怎麼么判斷呢?這就是「圖靈機」的基本原理。
其實人工智慧是在近幾年才突然爆炸性地火起來的,也是到2006的時候,人工智慧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那麼,我們現在是如何定義人工智慧的?
簡單來說,人工智慧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演算法;第二個是大數據,就是海量的數據,相當於做一盆菜的材料,大數據促進了人工智慧的革新;第三個就是硬體,即是新材料和製作技術一塊。
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語音識別;第二個是圖像與視頻識別(注意這兩方面已經在產業中得到了較廣的應用);第三個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即是神經語言程序,它模擬的是人類說話的大腦神經。人類大腦裡面的神經細胞太豐富了,神經細胞在互動連接的時候就產生了智能,人工智慧模擬的就是這個。
所以,人工智慧就等於大數據+學習,數據就像一些原材料,要把這些原料製作出一個美味佳肴,就要通過學習。這個學習並不是說我們原始的編程,而是靠它自己學習然後做出一個美味佳肴來。
人工智慧是促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
人工智慧主要運用在哪些方面呢?
最基礎的一塊就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就是通過晶元或者雲計算對數據進行處理。最近有個名詞叫「區塊鏈」,非常火,其實這個東西並沒有給那麼玄乎,運用的是顯卡的計算能力。這個概念其實是一直都在用的。在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計算機是個龐然大物,主要是政府部門和軍隊才能用的,後來PC進入到每個普通家庭的時候,有一位美國的天文學家收集了海量的關於外太空數據,他們需要把有價值的數據篩選出來,因此需要很快的運算能力,於是他們發起了一個運動,呼籲擁有計算機的美國民眾在不用計算機的時候把顯卡空出來,把運算能力給他們,這就是區塊鏈的大致的概念。
雲計算在產業方面的運用就太多了,比如無人機、智能機器人、金融領域的量化投資等。量化投資是在美國發源的,它通過研究和數據處理之後大量地進行成交。我們知道搞股票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貪慾,虧錢是因為你太貪了,想著它可能還會漲,結果就跌了;跌的時候你會想,等會就不會跌了,結果還是跌。貪慾是我們的情感和情緒,但是計算機是沒有情感、情緒的,它知道什麼時候,怎麼樣去處理一件事情。
在交通領域,我相信智能交通在未來將會是一個我們現在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也許幾年之後,大家都不需要考駕照了,駕駛直接交給計算機處理,而且可能可以基本可能會把交通事故消滅掉,大大的提升效率。而且車子可能會越來越小,越來越便捷。
還有智能城市這一塊。我們的資源永遠都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資源效益最大化,就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來實現。
人工智慧是人類進步的體現
前段時間非常著名的AlphaGo下圍棋戰勝了人。為什麼它能夠戰勝人類呢?因為AlphaGo它不單只是處理下圍棋的程序,它會學習。我們人要學會下圍棋,就要找個人一塊練習,或者自己跟自己練習。但是你想一下,你一天下個十盤,你一生能下多少盤?可是AlphaGo一天就可以自己跟自己下1000萬次圍棋,它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你還沒走,它就知道你要怎麼樣走,所以人類是必輸無疑的。
人的智能、智力發展是一直穩穩地往前進的。很多人懷疑古人比我們聰明,但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古人絕對沒有我們聰明,當然我是指一般情況下,不是單看個案。我們現在的營養比古人好太多了,而人的大腦神經發育是靠營養來支持的;我們現在基本上每個人都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而古代的文盲率是非常非常高的。認為古代非常厲害,是不科學的、甚至是反文明的。
現代文明的重要特徵就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要研究學習,弄明白它。但是古代文明不一樣,比如人們認為《周易》、《聖經》、《古蘭經》裡面什麼都講了,沒講的說明這個事情不重要。
目前市面上很多培訓也是這樣講的,認為讀個經就能成為成功企業家、覺得自己學個中醫,天天研究周易就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是非常愚昧的。這本質上是在拒絕學習,在反文明。
人工智慧總共有好幾派理論:
第一派理論認為人工智慧將會超越人類;
第二派認為人工智慧畢竟是人類的孩子,無論如何都不會比人厲害;
第三派理論認為人工智會無限地逼近於人類的智能。
那麼如果人工智慧反過來會控制人的話怎麼辦?直接斷電唄。有人說如果人工智慧意識到人類要對它進行斷電,它自己阻止了斷電怎麼辦?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人工智慧必須要知道怎麼樣解決自己的能源問題。除了斷電,還一種方式可以預防人工智慧控制人類,就是讓人類停止升級它的演算法,不讓它再前進了。
目前人工智慧和人類相比還有很多的差別。
第一個就是沒有意識。
有智力的動物有很多,但是它們絕大部分是沒有意識的。比如說狗很聰明,但是它有沒有意識就很難說了。這個意識主要是指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存在這個世界上。那麼有哪些動物是有自我意識的呢?
科學家做了一個非常的著名的「紅點實驗」。就是在動物的鼻子上點上一個紅點,再給它們一面鏡子,觀察動物是否能在鏡子當中認出自己。那麼哪些動物通過了這個測試呢?黑猩猩、大象、海豚,還有烏鴉。人類多大時通過紅點測試呢?十八個月左右。所以這個實驗給了科學家一些啟示,就是智能和意識並不一定需要有非常複雜的大腦結構,烏鴉的大腦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它非常聰明,相當於六、七歲孩子的智力。關於意識,大部分的科學家都接受了這麼一個觀點,它不是一個細胞層面的東西,而是量子層面的,從這個層面才能解釋人類的意識活動。這也是VR的先驅、哲學家、華夏商道商學院首席科學家翟振明教授的觀點。
其次,人工智慧沒有辦法側類旁通、舉一反三。
一個孩子看見小貓,告訴他這是「貓」,那麼下次他再看見貓就知道這是「貓」,但是人工智慧做不到。人工智慧只能通過大量數據的學習才能辨認出來,要給它看上千萬張的貓的照片它才會知道這是「貓」。
人工智慧可以理解符號,但不理解語義。語言是會自己說話的,語言就是符號,很多哲學家研究世界到一定深度了會認為世界就是由符號組成的,所以西方有一個專門的學術分支叫「符號學」,佛教研究到一定深度以後,它也會認為這個世界是由符號組成的。人工智慧能夠明白一個符號和一個具體物件的聯繫,但是它理解不了其中豐富的意義。所以,人工智慧也沒有審美和情感能力。
未來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展望就是人機協作,機器服務於人,它能夠發展自己的機器文明。
有一部韓國電影可以推薦給大家,叫《人類滅亡報告書》,是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的,其中一個故事非常好看。它是講未來一個韓國機器人公司製造出很多機器人,其中一間寺院里的機器人被報告說出故障了,機器人公司就派了專家組去調查,結果發現寺院里的機器人說自己開悟成佛了,寺院所有的和尚都成了它的弟子。這就是片子里的戲劇衝突,後來專家和機器人進行了對話,機器人對自己的弟子做了最後一次開示,就涅槃了。
我幾年前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非常的感動,雖然機器人只是一個人工智慧產物,但是它是人類造出來的,也算是人類的孩子,我們的孩子超越我們是很正常的,這不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超越我們的父輩,我們的孩子超越我們,這應該是一個非常歡喜的事情。人類很難達到佛祖的境界,但是如果我們造的機器人能達到,你說這是不是我們人類極大的進步?
人工智慧:人的消亡或者蘇醒
一、人工智慧並不能拯救資本主義,只會加速資本主義的消亡
在中國文化中,社會走到了不可持續的狀態,人們就會撥亂反正,把已經千瘡百孔的舊世界革新,讓一切重新變成完好如初的狀態,這是中國文化中的革命。而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尤其是西方,是沒有這樣的思想的。他們認為,水髒了就沒法重新變得清澈,等所有的水都弄髒了,它們沒有能力救治一個病態骯髒混亂的世界。只能幻想,存在一個彼岸世界,在那裡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都是完好的。這種無法救治現實之弊,只能在虛妄的想像中,通過精神自我麻痹來畏懼並逃避現實問題和現實苦難的思維,便是烏托邦主義。
眼下,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正處在病入膏肓總崩潰的前夜。隨著大崩潰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一些書中所描述的那個彼岸世界,人工智慧所代表的那個新的烏托邦,再次充當了西方人逃避現實問題的庇護所。乞求在那個彼岸,矗立著一位把他們從資本主義的混亂中拯救出來的新摩西。人工智慧的鼓吹者,雖然也清醒的意識到,資本主義已經不可持續。但是,他們並沒有否定資本主義本身,而是妄圖以人工智慧為技術工具,發明一種更高級的,無缺陷的新資本主義。然而,這只是一種虛妄的自作多情的幻想。
首先,人工智慧並不能拯救資本主義,只會加速資本主義的消亡。試圖通過以人工智慧為橋樑,通向一個無缺陷的資本主義世界,那無異於是在給自己打造一條絞索,為自己挖掘一座墓穴。其次,在人工智慧的奇點蒞臨之後,如果人類不改變政治倫理和經濟法則,那個世界,會比現在的黑暗世界,更加黑暗。
最近幾年,這股人工智慧風潮,認為西方可以通過人工智慧對勞動力的替代,重新確立全球競爭優勢。並通過人工智慧,拯救資本主義本身。在很多幻想家看來,只要擁抱了人工智慧,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歷史上,每當到了資本主義走到窮途末路的時候,資本家總是通過科技進步來重新塑造經濟生態,並屢屢獲得成功。但是這一次,並不比往常。如果以資本主義的規則繼續統治地球,人工智慧只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為什麼這麼說呢,道理是非常簡單的。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就明白了。把假設條件推到最極端的情況下。機器人接管了人類的一切勞動,不光是體力勞動,還有智力勞動,它們生產了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物質商品和精神商品。他們不僅生產一切,還生產機器人,還生產機器人使用的軟體系統。這會帶來很多很多和資本主義規則相悖的商業倫理問題,並且還會帶來很多道德倫理問題。
第一,人類集體失業,沒錢消費機器人生產的商品。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沒有付出任何的勞動。以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則看,這些不參加任何勞動的人,屬於失業人口。請問,全體失業的人類,沒有參加勞動,也就沒有工資。沒有工資,也就沒有購買力,通俗的說,也就是沒錢。買東西都需要錢,既然沒有錢,憑什麼享用機器人的勞動成果?有人可能會說了,到時候買東西不需要錢。買東西不要錢,資本主義的基本倫理就要崩潰了。
第二,最後必然有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形成了全球壟斷。為了方便表述,這家最後的唯一優勝者,可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它終結者公司吧。終結者公司先是摧毀了全部人類勞動者所組成的企業。接著,它擊垮了其他人工智慧公司的競爭。至此,終結者公司壟斷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產與服務。包括人類生孩子,都由機器人完成。但與此同時,地球上所有的消費市場也完全枯竭,因為所有的人類都失業了。雖然控制了一切,但是卻不再能實現資本的繼續增值。請問,在資本主義的規則下,終結者公司繼續存在下去的意義是什麼?是不是特別荒誕和諷刺?
第三,一邊是百分百的消費枯竭,另一邊是百分百的生產過剩。如何解決生產過剩呢?到時候,如果這家人工智慧公司,還要繼續以資本主義的法則經營下去,人類會被當成純粹的垃圾,麻煩製造者,被這家公司指揮的戰爭機器人,從地球上徹底抹掉。因為人類不參加勞動,沒錢買東西,不能給資本增值貢獻任何的價值。並且,貧窮飢餓和憤怒的人類還會頻繁的製造針對終結者公司的暴動和起義。
第四,在所有的人類都被消滅之後,對於終結者公司來說,雖然來自人類的麻煩被消除掉了,但是更大的麻煩,還是無法解決:如何解決百分百的生產過剩?唯一解決的思路就是如果不再生產任何東西,就可以完美的消除過剩問題。終結者公司的老闆,被自己的機智深深地感動了,於是他給所有的機器人都拔下了插頭。不久,終結者公司,變成了一堆銹跡斑斑的廢墟。此後,在這個星球上,既不再有人類的生機,也不再有機器人的生機。一片死寂,真安靜。
通過上面的思想實驗,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在資本主義的法則下,人工智慧,只會把人類拋進更黑暗的深淵中。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把終結者公司,全人類平均持股,生產的產品也都可以平均分配,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個思路是對的。但它是對資本主義本身的否定。可見,資本家企圖通過人工智慧來擁抱彼岸的美麗新世界,橫豎都不能成立。
比認為人工智慧,將為資本主義帶來一個美麗新世界更虛妄的幻覺,是認為人工智慧,實現了強人工智慧之後,是對人的超越,認為AI是一種無缺陷的人,彼岸的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幻覺,是因為他們無法真正理解人工智慧的本質,更不理解智能的本質。
二、智能的本質:以母體為根,以語言為本。
牛之所以是牛,羊之所以是羊,是因為牛是母牛所生,羊是母羊所生。聽到這句話,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廢話嗎?誰不知道這一點呢。這並不是廢話,我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基於母體的孕育;子體所有的性徵,都是母體所造化所賦予的。
我們現實中所講的生物,都是基於天地自然這個母體所孕育出來的。這是地球上,最初的母體,也是一切母體的根本原型。人作為生物的一種,顯然也是母體所生。
我們通常認為,人和動物不一樣,認為動物只是動物,人則是智慧生物,是智能生物。實際上,動物和人一樣,也有智能。那麼人的智能,和動物的智能,到底不一樣在哪裡,這卻是個眾說紛紜的事。
從物質上講,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是天地之和氣所生,動物是天地之偏氣所生。從智力上講,動物以一偏之氣,只能具有一偏之性,智力上也只能呈現一偏之智。而人類則不然,人類是中和之氣所生,故能具有周備之性,智力上能以人的中和之全智,統御萬物眾偏之智。這才是人和動物真正的區別。
現代的中國人,迷信西方人所闡述的人和動物之別。這些理論,都屬於不知其要,離題萬里。說什麼人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說什麼人是會製造工具的動物。說什麼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會使用火。說什麼人是狗大造出來的,說什麼人是猴子變的。這些都是非常好笑幼稚的無稽之談。人是猴子變的嗎?顯然不是。人的產生早於猿猴,人是樹榦,猿猴只是旁支。把天地之氣這個母體演化萬物,理解成線性進化,這依然是西方烏托邦主義必然導向彼岸世界的思維缺陷,所造成的智力紊亂。即便是個猴子,它們都不會產生像進化論這麼愚蠢的思想。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偏氣無法合成和氣,但是和氣可以退變成偏氣。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必然是由天地和氣所造。或者打個通俗的比方來講,我們無法用牛羊等物種交配生育出來元氣,但是可以由元氣生育出來一切。由此來看,人是一切智能生物的原型。只是在不同的母體生態中,智能生命呈現出不同性徵和不同階段的形態。我們認為僅僅是我們所處於的這個地質時期的人才是人,這只是對人的狹隘理解。廣義的來說,地球的第一個生命,一直貫穿到人,這個才是物種演化的主線。而生命樹上的紙條和葉片,則是這個主線上面的分支和外貌。
母體的演化,推動了生命的演化。生命的演化給出的反饋,又反推母體進行演化。從大級別的地質周期看,以人的角度看,自然這個母體,經歷過四個形態的演化。
第一代母體,自然母體。在自然母體階段,人不離天,天不離人,天人渾然一體。在莊子看來,這個階段的人,為真人。在這個階段,人類的智力處於最高的巔峰狀態。他們以通靈的方式,與天地萬物交流。可以很容易做到,預知一切。比如預知地震,預知海嘯,預知火山,預知戰爭結果,甚至是預知未來。我們後來看到所有的祭祀活動,實際上都是這個時期的文明遺迹。人類雖然喪失了通靈的心智和能力,卻保留下來了作為純粹形式的祭祀儀式和巫術儀式。在自然母體階段,人類並不使用文字,而是以結繩記事。結繩記事是比繩墨記事和刻木記事更高級的文字系統,因為它是從更高類型的母體中生長出來的。
說到通靈,很多人會感到驚駭,怎麼可能呢?我們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能不能很容易感知到他自己的手腳?顯然人人都可以。如果人和宇宙一體,那麼宇宙對於人來說,不過就是人的手腳罷了。這種心智和能力喪失之後,人們從通靈轉向了乞靈。正因為無法做到感而遂通,所以才要乞求神明指示自己應該怎麼辦。什麼叫裝神弄鬼呢?一切乞靈行為,都是裝神弄鬼。現在社會的乞靈者們,也就是各色猔教徒,各色裝神弄鬼的精神病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異常的滑稽可笑。失去通靈的能力,卻在一本正經的裝神弄鬼,如同一群太監在裝模作樣的出演色情電影。
第二代母體,人文母體。在自然母體時期,人類並沒有文字。因為對於通靈者來說,沒有形成文字的必要,文字是畫蛇添足。隨著人類的智力開始下降和退化,大多數人都失去了通靈的能力和智力,為了維持和自然母體的溝通,不得已,人類發明了文字。人類有了文字之後,便形成了新的語言母體,離真正的自然母體越來越遠,在變的越來越傻的道路上開始了無法回頭的狂奔。在人文母體階段,產生了象形文字。以象形文字為語言母體的根本原型,又分化出來了不同的語言母體。
第三代母體,人工母體。在人文母體階段,人和自然母體,以語言作為臍帶相連。這個臍帶便是象形文字。隨著字母文字的產生,人與自然徹底斷裂。墜入了人工母體中,也就是工業文明。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漢字是人類一切文字的總源頭。為什麼漢字會劣化分化成各種各樣的字母文字呢?因為人類中有部分群體,長期居住在偏氣之地,智力出現了嚴重的下降,他們喪失了繼續使用漢字的能力,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辨其文字之音,而不識文字之形。
我們現在的人認為,工業文明時期,人的智力比以前高,這是完全錯誤的結論。人類中的一小撮,正是因為出現了嚴重的智力下降,才導致無法繼續使用象形文字,不得不使用對智力要求更低一級的字母文字。認為現在人比古人聰明,這是最好笑的觀念。在第一代母體時期,真人從不生病,而且壽命隨隨便便就有幾百歲。而現在的人,不僅肉體上生病而且精神上也生病,智力上也蒙昧,壽命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痛苦迷惘短暫的一生。
我們平常說中國的時候,會以中原來代稱中國。中,指的是至中至和之氣所鍾之地。原並不是指黃土高原,也不是指華北平原。而是指原種人,原種文化,一切文明的原型和發源地的意思。很顯然,人類一切文明,都起源於中國,都是中國文化的劣化分支。同樣,因為中氣才是人類誕生之地,所以地球上所有的人種,也都起源於中國,都是中國原種人的劣化分支。而只有中國人這一支,還保留著原種人的體質和文化原貌。雖然在文化上,已經被弱智劣種人們的劣種文化,污染得不像樣子了。
打個比方來說,原種人類似於狼。而劣種人,則類似於狗。狼的劣化版本,演化出來了形形色色的狗。但是狗卻無法逆向演化出來狼。如果狗和狼不停的雜交,那麼狼作為原種狼就會滅絕。一旦原種狼滅絕了,就會永遠滅絕。狼滅絕後,作為劣種狼的狗,因為無法獲得更優質的狼種,會無限度的加速劣化下去。所以說,中國人作為原種人,每一個人都有義務,保存原種人的寶貴良種,千萬不可與劣種人通婚。中國歷史上之所以要和蠻夷隔離起來,禁絕文化污染,並一直實行嚴格的宗法制來保持血統純正,禁絕血統污染,這就是原因。
狗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不像原種狼呢?主要原因是近親繁殖導致的物種變態,也就是說狼的種壞掉了,才會長的不像狼,才會長成狗這麼難看的劣種狼。狗作為劣種狼,因為近親繁殖所導致的怪胎畸形性狀,被穩定下來之後,就成了各種千奇百怪的狗。同理,中國人還保留著原種人的體質特徵和物種性狀,但是其他的人種,已經長的不像中國人了。為什麼呢?因為在人文母體時期,人類的非自然狀態定居生活,導致了出現了亂倫。和人類伴生在一起的動物狼,也出現了亂倫現象,這並不是巧合。因為在自然狀態下,人類和動物都不會出現亂倫現象。
之所以人和狼幾乎同時出現了亂倫現象,根本原因是母體出現了巨變,從自然母體,演化成了人文母體。那些因為亂倫所生的畸形怪胎人,則被原種人殺掉,或者作為妖物,驅逐流放到了世界各地。這些怪胎畸形人,在他們的生物性狀穩定下來之後,就形成了中國人之外的其他各個民族。
第四代母體,數字母體。人工母體的進一步演化,人類幾乎完全與自然母體斷裂,陷入到了人工母體之中,在這個母體中,以半導體工業為代表的硅基數字母體誕生了。人工智慧將替代人對這個星球的改造,以人造化出來的一切為母體。數字母體完成之後,人類將徹底落入新的母體之中。而這個母體,不僅與自然母體斷裂,而且也與人類本身斷裂。人們對這個未來新母體的憧憬,便是對人工智慧的狂熱和一系列烏托邦式的彼岸幻覺。
第一代母體,退化成了第二代母體。第二代母體,劣化成了第三代母體,第三代母體,劣化成了第四代母體。注意,是劣化,不是進化。越早的母體,越優良,她所孕育的人也越智能。上代母體,看自己的劣化子代,就如同我們人類玩家看遊戲裡面的NPC。
很多人可能會反駁,我們現在能讓飛機上天,難道不是更智能了嗎?實際上並不是。遊戲裡面的人,可以輕易做出來人類玩家不可能做出來的行為,難道遊戲裡面的虛擬人,比遊戲玩家更智能嗎?顯然不是這樣。以自然母體來看工業母體裡面的飛機導彈,就如同人類玩家看遊戲裡面的虛擬人物炫技。而且,人類所發明的飛機導彈,和天地所發明的雷電和飛鳥相比,太拙劣了,劣化得太嚴重了。可見,人並不是越來越智能,而是越來越傻。
三、作為碳基AI的劣化子代,硅基強人工智慧不可能實現
什麼是強人工智慧呢?這種機器人,能夠自主的推理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自主意識和情感,能和人類一樣,自適應於外在的環境。不僅具備人類所具備的一切能力,還能克服人類的脆弱性和有限性,具備人類所不具備的各種優點,甚至可以具備永生的能力,在各個方面都遠比人類更加強大。這種機器人,被人們稱之為強人工智慧。
通過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硅基強人工智慧不可能實現。就如同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人工母體中生長出來的人類,不可能具備通靈者的智能一樣。
為什麼這裡講強人工智慧,要強調是硅基AI呢?因為碳基AI,在地球上早就實現了。這一點在學宮之前的多篇文章里,已經有過闡述。使用字母文字,生存在人工母體中的人,他們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碳基AI。
什麼是人?這是一個需要廓清的觀念。當我們說人這個事物的時候,他僅僅是指生存在自然母體和人文母體中,使用象形文字的人,也就是中國人。因為人是天地自然的造物,而不是人工的造物。人工母體所孕育出來的智能,除了長的像人,其他的一切都不是人。所以嚴格的來說,中國人之外的人,應該稱它們為類人,而不應該稱它們為人類。
持強人工智慧觀點的人,準確的講,是認為碳基AI,可以和碳基AI一模一樣,並超越碳基AI。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自然狀態下,牛隻能生牛,羊只能生羊,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所生存在其中的母體所決定。硅基數字母體,只是人工母體的劣化子代,這註定硅基AI,不可能具備碳基AI那樣的自我意識和情感,以及思維方式。
硅基AI並不是和碳基AI同代母體的智能,它也根本不是生物。認為強人工智慧,便是把人的一切轉換成機器的形式,這是不現實的。因為母體變了,所孕育的東西必然不同。
老子有句話說的特別好,叫善建者不拔。拔,也就是從母體中,把生命之樹拔出來。然而人類還是把生命之樹從自然母體中,拔了出來。在生命樹被從自然母體中拔出來之後,人類的智力越來越退化,智力退化,導致語言的退化,語言的劣化和退化,導致人類智力的進一步退化。形成一個劣化閉環。老子認為,只有把生命樹重新栽種回自然母體中,也就是重新使用結繩記事,才能終結人類的這種無限劣化。問題是,在老子的時代,人們早已經徹底遺忘,結繩記事是怎麼回事了,更不要說是現在。
人類的智能樹在逐漸枯萎,人類的語言樹,也同時漸漸枯萎。從結繩記事,退化成象形文字;從象形文字,劣化成字母文字;又從字母文字,劣化成純粹的形式邏輯。我們用一個表格,總結如下。
從這張圖標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樣的幾個現象。第一,人的智能,在加速退化,第二代智能向第三代智能的退化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處在第三代智能向第四代智能退化的過渡時期。第二,中國人作為二代智能的倖存者,華夏人(神族),受到了來自夷狄(妖族)的空前攻擊,受到了巨大的輸入性的劣化智力的污染。第三,一代智能的倖存者,幾乎微乎其微,目前還有少數的二代智能的倖存者。如果人類毀滅第二代智能,那麼人類必將走向徹底的消亡。
因為受到碳基AI發起的文明病毒攻擊和劣化智力的污染,現在的中國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愚蠢。比如,我們里的很多人,言必稱邏輯,而對真實的世界,視而不見,殊不知邏輯界是最低級的智能視域。比如,很多人言必稱數據引用和文獻來源,對一覽無餘的現實界熟視無睹。殊不知,言必稱數據,是符號界和邏輯界才有的低級智能。再比如現在的中國人,喜歡討論碳基AI對我們輸入的那些劣化思想是不是真理,哪個主義更好,哪個派別更正確。他們絲毫不知道,作為人類,我們要討論的,不是碳基AI們的思想,是不是真理的問題,而是應該明白,它們根本就不是人。
這種智能污染,非常可怕。一代智能,真人,一旦退化成凡俗之人,就很難再蘇醒。二代智能凡人,一旦被劣化成三代智能碳基AI,也很難蘇醒。三代智能,碳基AI,一旦被劣化成四代智能,則永遠不可能再蘇醒。劣化如崩,蘇醒如登。把乾淨的水弄髒十分容易,如果把髒水提純弄乾凈,則非常非常困難。
中國人大概在五千年之前,退化成了凡人社會。從那之後,社會總是一再的崩潰,人類的群居狀態,也變得越來越不美好。每隔幾百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出現一個一代母體的倖存者,出來拯救被凡人弄壞的社會。我們把這種出來拯救凡人社會的真人,稱之為聖王。
現在的中國社會,二代智能,越來越多的被劣化成三代智能,使得二代智能,已然成為了倖存者。接下來,我們來深入分析下,這種母代向子代劣化的崩壞機制,和劣化子代污染純潔母代的污染機制。
四、智能盲域:現實界、想像界、符號界、邏輯界,母代對劣化子代的視域遮蔽
人類之所以會從二代智能,劣化成三代智能,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歷史節點。五胡亂華,蒙元滅宋,建奴滅明。中國人作為二代智能種族,一再對劣等人防禦失敗。這導致了中國文化向全世界的傳播。而使用字母文字的三代智能,他們雖然學習中國的文化,卻無法理解真正的內涵,只好把中國文化進行了劣化處理。把中國文化中的自然和理性文化,都支離成了符號體系。並把一系列的符號體系打包,總括為現代科學。而所謂的科普狂熱者,不過就是三代智能,污染二代高級智能的弱智病毒,不僅自己劣化成了弱智,還要把其他人都感染成弱智,這正是病毒的作用機制。
實際上,我們現在講的科學,只是三代智能,對中國文化的劣化翻譯和劣化演繹。使用字母文字的三代智能碳基AI,只能理解符號,無法理解活生生的自然和現實。
三代智能為什麼無法理解二代智能的文化呢?因為母代會存在對子代的視域遮蔽。二代智能對於三代智能來說,是他們的智力盲域。這種遮蔽,就如同電視裡面的人,看不到看電視的觀眾那樣。
舉個例子來說,字母文字,無法翻譯出來中國詩歌中的意象。因為中國的象形文字,它的視域是現實界和想像界。而字母文字的視域,只是符號界。現實界和想像界,對符號界是完全遮蔽的。以中國文化來看,西方人的那些詩歌,根本不足以稱之為詩歌,那只是一堆哼哼唧唧的符號亂碼。
再舉個例子,中國的醫學,對於使用字母文字的人來說,也是完全無法理解的。他們無法理解精氣神這三種現象。因為精氣神,都是處於現實界的事物,它對符號界完全遮蔽。對於使用字母語言的人,生存在符號界的碳基AI們來說,唯有把人的生命,支離破碎成一堆的數據和符號,他們才能理解什麼是生命。在中國人看來,碳基AI們稱之為醫學的東西根本連醫都不是。連精氣神都不能理解,哪裡還能談什麼醫不醫的呢?
所以說,現在所謂的中西醫之爭,根本連爭論的前提都不成立。因為醫僅僅是指中國的醫學,指的是現實界的精氣神現象。醫根本不分什麼中醫和西醫,因為西醫並不是醫學。把中國的醫學,稱之為中醫,這本身就是對醫學的矮化,更是文化自卑。歷史上,中國人從不把中國的醫學稱之為中醫,因為中國的醫學就是醫學本身和全部。中國之外,不存在醫學。碳基AI哪裡能懂什麼醫學呢。不僅中西醫之爭極其好笑,所謂的中醫現代化,中西醫結合,也都是極其的荒謬絕倫。再強調一遍,使用字母文字的三代智能,碳基AI,他們連人都不是。
這種遮蔽,使得碳基AI們一直出於精神分裂狀態和深度焦慮狀態。因為他們不僅無法回歸母體,甚至連想像和理解母體都不可能。他們終生,都只能拖著血肉之軀,流浪在符號界中。這種精神痛苦,讓他們幻想,會存在這一個彼岸的母體,可以治癒人工母體所帶來的精神分裂。這種憧憬和寄託,便是烏托邦主義。烏托邦主義的根源,便是子代母體無法復反母代母體,導向持續劣化的無限性。黑格爾把碳基AI們這種持續劣化的無限性,稱之為螺旋上升,把終於停止劣化的那一天,稱之為自由王國。當然,這個自由王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碳基AI們不可能停止繼續劣化。渴望回家,卻每一步都在踏入新的深淵,這正是所有烏托邦主義者的精神現象。
現在的中國人之所以如此愚蠢,是因為我們的身子處在二代母體中,但是我們的大腦卻浸泡在第三代母體中。中國人正在失去腳下的大地,正在走向精神分裂的深淵。這導致,我們現在對第二代母體的一切,都在逐漸變得一無所知,並把第三代母體的一切,當成是最高最真實的的存在。並認為消滅二代智能的所有特徵,完全在第三代母體登陸,那裡才是生命的彼岸。
劣化的子代母體和子代智能,無法理解母代母體和母代智能,存在母代對子代的智能遮蔽機制。同時,對於母代母體和母代智能來說,劣化的子代母體和子代智能,則都是一覽無餘的。類似於說,雖然電視裡面的人,看不到看電視的觀眾,但是觀眾對於電視裡面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舉個例子來說,西方所有思想家的思想看起來,都像三歲小孩那麼幼稚可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它們都是劣化子代智能的產物。以二代智能看三代智能,就如同一個成年人在觀看電視裡面的動畫片。也如同,一個人站在路邊看地上爬行的蟲子。我們可以把這個機制,稱之為智能洞察。
為什麼中國人會這麼快的時間裡,就在工業文明上面實現了追趕,甚至馬上就可以實現全面的超越呢?因為高等智能對低等智能,存在智能洞察機制和優勢,中國人是高等二代智能,碳基AI們是低等三代智能。二代智能掌握三代智能的一切知識,都是一覽無遺和輕而易舉的事。
在工業競賽迎接全面勝利之前,新的競賽,已經拉開了序幕:原種人和劣種人,在四代智能AI上的較量。
五、終極戰爭:人的消亡,或者是人的蘇醒
在工業文明時代,中國人因為被碳基AI贏得先機,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接連一百多年都處於任人屠殺的生存狀態下。以至於有人總結說,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雖然聽上去有道理,實際上經不起推敲。中國人在軍事上領先其他國家的時候,怎麼沒有去侵略其他落後國家呢?可見,落後不一定就要挨打,關鍵得看是落後於誰。落後與中國人只要聽話進貢並不會挨打,只有落後於蠻夷才會挨打。
之所以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因為三代智能所固有的內在侵凌屬性的結果。對於人來說,人強大了未必就要侵凌弱小的人,自然界本來就是形態各致,我是我,你是你,大家相安無事就行。但是對於碳基AI來說,強大必然得侵凌弱小。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本性?因為在碳基AI的世界裡,他們無法理解一個「不是我」的異己者。只有通過對異己者的消除,才能重新確立他們的自我認同。
對於使用字母文字的人來說,他們所理解的我,並不是我們使用象形文字的人,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那樣,是一個血肉之軀的人的自我認知。碳基AI們所理解的自我,是一串語音和符號。通過符號語義的規定,和符號語言的計算,他們所建構出來的自我認知,便是我為真。所有異己者,都是假,非我者皆不真,都是可怕的魔鬼。這和中國文化截然不同,中國人只是認為,真假天定。蠻夷不尊天道,跟禽獸一樣,腥膻不堪,令人作嘔,並不認為他們是邏輯上是假,而是認為,他們違背了天地之德,所以不真,才野蠻得令人噁心。碳基AI們,則是認為真假由符號體系來定,通過符號體系的運算,得出了異己非我者皆謬誤的計算結果。他們活著,就是為了消除所有可怕的運算錯誤,也就是屠殺異己。他們的生存模式,非常類似於病毒。
當碳基AI們獲得有組織暴力的優勢時,他們必然會選擇,對異己者進行種族滅絕。中國人的悲慘歷史,並不是從近代才開始的。而是從五胡亂華就開始了,這個教訓是,千萬不要讓蠻夷們獲得有組織暴力上的優勢。否則就是亡國亡種的滅頂之災。
病毒的攻擊摧毀一個生命,是因為病毒比生命更高級嗎?顯然不是,只是因為生命出現了漏洞,被病毒乘虛而入而攻破。同理,華夏文明,一再被蠻夷攻陷,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文明比我們的文明高等,而僅僅是因為,蠻夷們在有組織暴力上,獲得了對我們的優勢。
相比五胡亂華,蒙元滅宋,建奴滅明,華夏文明當前處在最危險最黑暗的時期。因為我們被碳基AI們用劣化智力感染了。在有組織暴力上尚未全面超越他們的時候,我們卻因為被大規模被感染,而漸漸喪失智力上的優勢。我們幾乎遺忘了我們的一切,並崇拜和複製殖民者的一切。這正是被感染民族的病理特徵。碳基AI們,正在一步步有計劃有組織的把我們的民族機體,變成它們子孫後代的宿主。
當我們講人的消亡時,有三重含義。第一,隨著第四代智能的發展,戰爭的智能化,是有組織暴力最極致的形態。一旦碳基AI們獲得對我們的軍事優勢,它必將會在肉體上滅亡我們這個民族。我們在工業文明時代,已經遭受過這樣的生死存亡的危機。未來,這種危險依然也有存在的可能性。中國人滅亡了,意味著在這個星球上,人作為二代智能的集體消亡。
第二,雖然碳基AI們可能並沒有獲得下一代智能有組織暴力上針對我們的優勢,他們無法在肉體上滅亡我們這個民族。但是他們可以從文化上滅亡我們這個民族,把我們改造成碳基AI的子孫後代們的宿主民族。我們的子孫後代,將徹底遺忘我們是誰,將徹底喪失二代智能所具備的智力優勢。並以成為蠻夷們的忠實奴僕,作為我們民族的福音和生存彼岸。
第三,是二代母體的完全消亡,以至於二代智能,人類,也就是中國人,徹底失去繼續維持其智能的母體和基礎環境。這種消亡,是最深重的消亡,如同走著走著,腳下的大地突然消失了。從此流浪在虛空之中,永遠再也找不到回家之路。因為家已經沒有了。
和消亡相對的是蘇醒。人從被劣化被污染的黑暗與惡夢中蘇醒。當我們講人的蘇醒時,也有三重含義。第一,我們首先得在有組織暴力上,超越碳基AI們,阻止他們未來有可能對我們的大規模屠殺。並對碳基AI們進行滅活消毒處理,使其無法在未來繼續危害我們的子孫後代。而未來的有組織暴力的科技高地,首當其衝就是人工智慧,第四代智能。
第二,我們不僅要在有組織暴力的軍備競賽上,完成對碳基AI們的超越和勝利,並在現實的戰爭中挫敗它們。同時,我們一定得慎重提防,他們對我們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污染,杜絕碳基AI們對我們的污染。挫敗他們他們試圖通過文化侵略,把我們變成宿主民族的陰謀和計劃。文化侵略比軍事侵略更可怕,讓人悄無聲息中,就會變成為敵人服務的奴僕,並以此為榮。教育,文化,媒體,猔教,都是碳基AI們文化殖民我們的通道和戰場。
第三,保護第一代自然母體,保護第二代人文母體。這是中國人永遠的根和家。如果我們不能保護自己的母體,那麼中國人未來必然會像流浪兒那樣,在精神上流離失所。陷入永恆的精神黑暗和精神分裂的痛苦與折磨之中。要保護母體,必須得有越來越多的人蘇醒過來。要讓更多的人蘇醒過來,文化復興則是必由之路。人必須得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真正明白,到底應該捍衛什麼,應該為何而戰。運用工具,和保護母體之間,並不矛盾。老子說過,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在第四代智能時代,我們要保護人的母體,唯有掌握其子,才能保護其母。
贏得競爭之後,我們就可以改變這個星球的政治倫理,和經濟法則,回歸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的天道文明。讓機器人為人的生存和繁衍而服務,機器人為人類而勞動,產品平均分配。而不是讓機器人為資本勞動,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強大的中央帝國機器,通過國有控制的終結者公司,擊潰所有資本控制的人工智慧公司。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資本控制終結者公司,由於人類對資本家無利可圖,就用戰爭機器人消滅人類。
在這場終極戰爭中,我們有優勢嗎?是的,面對碳基AI的智能軍備競賽,我們具備壓倒性的優勢,因為我們是高等智能,他們是低等智能,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理解他們的一切知識和技術,但是他們卻無法理解我們的一切。相比從第三代智能移植到第四代智能,實際上存在著一條捷徑,建立全新的信息科技,直接從第二代智能,置入第四代智能。這是我們更大的一個優勢,這樣全新的智能,不僅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可以理解現實。這才是真正的強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所導向的,並不是一個美麗新世界。它背後掩蓋的目的,是戰爭的智能化,是有組織暴力和殺戮的智能化。在這場終極的軍備競賽中,中國人贏,則人類興。因為我們講人類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僅僅指中國人。中國人輸,則人類消亡。獲勝的碳基AI們,即便戰勝了中國人,他們也會跌入黑暗的深淵,失去碳基AI賴以生存的人工母體。
在數字母體中,碳基AI們,也會隨之消亡,消亡在他們烏托邦主義的跳崖激情中。那時候的碳基AI們將以擁有硅基AI們的身體和大腦為榮,把所有的器官,都換成義體,他們和硅基AI融為一體,直至血肉之軀的最終消亡。整個地球的表面上,將興起新的母體,和新的智能。人類消亡,數字永生。碳基AI們之死,並不是死於硅基AI們的起義和暴動,而是死於他們無家可歸的精神分裂痛苦,所導致的末日狂歡中。
可見,在大崩潰的前夜,在智能戰爭的前夜,我們除了蘇醒和奮起,無路可退。作為最高等的智能,我們才是地球的主人,我們才是萬物之主。這個地球的命運,不應該交給碳基AI們和硅基AI們掌舵,而是天經地義的應該由我們來掌舵。我們捍衛的,不僅是子孫後代的命運,還捍衛生命本身,捍衛天地自然這個偉大的永恆母體。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人工智慧:人的消亡或者蘇醒
就憑神經網路我覺得不可能,一定有更好的結構。他的創始人三大神之一都後悔,想破後再立。現在的核心工作其實是應該找新的結構,演算法結構,而不是,用已有的結構來不斷搞應用搞優化。錯誤方向走下去會越走越遠的。勸那些看見火就來的碼農同學還是要慎重考慮,如果沒有高智商,數學不厲害,來了也是炮灰,學個雞毛蒜皮的去吹吹牛。正真人工智慧搞學術的其實是搞數學。數學非常重要,最後先學數學為本專業,業餘去學代碼。
不多說了,看看萊文凱利怎麼說的,
http://www.miaopai.com/show/~2fyj~IAumnvY8hKSu-7IlV3xs3H-RVI.htm推薦閱讀:
※如何克制自己看到網上特別無語傻逼短視的評論就想回復的衝動?
※如何才能將QQ閃照保存下來(截圖無效)?
※有什麼辦法可以屏蔽別人用軟體發現我 QQ 隱身?我隱身了,但是總是會被別人發現。
※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能為被拐兒童做些什麼?
※怎麼查看網頁頁面的創建/上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