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BP和Custom and Immigration的區別?

剛才看《幸福終點站》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圖一看妹子左右臂章均是Immigration,圖二就成了border protection;圖三和圖四的胖子同理。求助大神這兩種制服是不是一個部門啊


正好我準備寫一篇關於ICE和CBP區別的文章,看到這個問題,乾脆就接此寶地把想寫的東西當做回答擺出來吧。

很喜歡《幸福終點站》這部輕喜劇,這是部讓人笑著笑著就流淚的片子。當年看該片的時候並未注意那麼多細節,為了回答題主的問題,特意下載來重溫。

該片拍攝於2004年,這是911發生後的第三年,國土安全部(DHS)成立後的第二年,移民海關執法局(ICE)和海關邊境保護局(CBP)成立的後一年。911帶來的巨變給美國人的心理狀態造成了很大影響,如果題主回顧一下2002至2006年好萊塢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會發現裡面或多或少的表現了美國人對巨變的心理反應,《幸福終點站》同樣如此。

該片多次刻意用特寫鏡頭表現了911巨變在美國社會生活留下的痕迹,而這些痕迹就體現在兩個新成立的機構logo上。

可以這麼說,這部電影從頭到尾講的是主角與DHS下轄的CBP的某空港執行官鬥智斗勇的故事,從這一角度來看,那個執行官及其所代表的CBP可算是片子里的反派大BOSS。

一、911之後的美國出入境管理和移民管理

搜狗百科上的「美國海關」條目說美國海關分為IEC和CBP兩部分,這種說法不太嚴謹,因為現在沒有「美國海關」這個機構,也就不存在「美國海關分為兩部分」這種說法,不過要是把那句話理解為美國海關業務分為兩部分,倒還勉強說得過去。

但是,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它的海關業務從歷史上來說從來就是與移民業務連在一起的,按美國人自己的看法,應該是說美國的海關移民業務分為三部分,事實上,911之後的美國海關移民業務也確實一分為三。

在此,我直接粘貼我上一篇文章的一段文字過來。「……之所以把ICE和CBP這兩個機構放在一塊兒說,是因它們有著共同的血緣關係,它們是由原美國海關(Customs Service,原屬財政部)和移民歸化局(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原屬司法部)打散之後重組而成。美國海關融入移民歸化局後,整個機構一分為三,其移民執法部分加入了海關邊境執法局,情報部分演變成國土安全調查局(HIS,隸屬移民海關執法局);邊境、口岸執法部分加入海關管理局;服務部分成為後面要提到的公民移民局(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海關邊境管理局還包含了原屬農業部的動植物衛生檢查局(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見下圖:

從移民歸化局和美國海關在國土安全部內部的融合,再到三個ICE、CBP、CIS這三個機構的分家,可以發現美國在911後的這麼一個國家安全戰略思想:大部門統一,小機構分工

正如我的前一篇文章所言,增強國土安全是美國反恐鬥爭的重要舉措,反恐鬥爭必須有效動員一切資源,這就需要成立一個大部門來實現這一點,防止政出多頭,而在具體的反恐工作中又必須做到專業化、精細化,避免出現安全漏洞。DHS的成立體現了大部門的統一,統籌美國國土的反恐戰略——主要是防恐;三家分「關」則體現了小機構分工,精細化反恐。

二、從長相到做事的區別

很多時候,ICE和CBP的執法人員幾乎都是同時出現了人們面前,實際上兩者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一) 組織結構的差異

兩者的組織結構見以下兩圖:

兩個機構的組織結構有很大差異,其中一個明顯差異就是組織門類的劃分。對比兩圖可以看出,ICE的門類劃分清晰,層次分明,分有兩大行動執行單位,即HIS 和執法遣返局(ERO),和兩大行政保障單位,即行政助理局(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 Associate)和法律顧問辦公,還有一個相當於內部保衛監察單位的專業責任辦公室。相反,CBP的門類劃分乍一看似乎也能分為行政管理、公共事務、業務處理三個部分,但是卻並沒有為這三個事務部分設置相應的組織部門,而只是籠統的分為專員直管和副專員負責兩大部分。同時,專員直管的單位與副專員管轄的單位又存在交叉關係,比如專員可以越過副專員直接領導政府間公共聯絡局(Intergovernmental Public Liaison Executive)。

對於兩者組織結構的區別,我想直接引用知友@小龍哥 的一段話來解釋,「……中國古代歷代朝廷都極為重視政府部門、官位、官銜的設置。我中國基本上都是因事設部,因部立職,各職位都要體現出鮮明的上下級關係……美國歷史不長,文化基本承襲英國。美國可以理解為因事設職、因人置部。比如美國需要管行政之人,因此設立總統一職。總統本身是一個職位的稱呼,而不是行政機構的稱呼,這與中國國務院總理完全不是一個邏輯關係。」

他所說的中國與美國在官僚組織結構上的差異,正是體現在了ICE與CBP的差異。總的來看,CBP側重於美國傳統的因事設職,而ICE則有點兒類似於中國的因事設部,在依部任職。

其實不用細究複雜的組織結構圖,僅看兩者的主官名稱就可以看出來它們的機構設置差異。ICE的主官是「director」,我國習慣上譯為「局長」或「主任」,這在美國一般也是指某一固定編製機構的負責人,有部門主管之意。CBP的主官是「commissioner」,一般譯為「專員」,非譯為「行政長官」也未嘗不可,但是它的本意是指上級委派負責某項事務的責任人,意思就是管事,而不是管部門。有意思的是在《幸福終點站》里,漢化的字幕組大哥似乎也注意到了這一微妙之處,見圖:

(二)任務的差異

組織結構上的差別是表面上的東西,而任務的差異則體現了ICE和CBP本質的不同。除了行政保障機構大同小異之外,兩者根據任務設置的下屬單位最能體現它們之間的差別。

先說ICE,它是美國第二大執法部門,卻不歸司法部管。它的兩大業務部門是執法遣返局(ERO)和國土安全調查局(HSI)。ERO下轄遣返處、監護處、執法處、現場行動大隊、衛生服務大隊、行動支援大隊六個單位;HSI下轄國內行動處、國外行動處、情報處、調查項目處、信息管理處、國家知識產權中心、國家安全調查處、任務支援大隊八個單位。從以上可以看出,ICE幾乎相當於小型的FBI,而真正能體現ICE任務性質的是HIS,其中的人員設置也與FBI相似,有警察(police),有特工(agent)。

自成立以來,ICE的人員就頻頻出現在美國公眾視野中,尤其是HIS的警察和特工,風頭幾乎蓋過了FBI的探員,相比之下,CBP的人員就顯得低調得多。這是因為ICE的業務是對「人」的,什麼人?移民。來美國的移民很多,移民社區自然很多,這樣一來針對移民執法的ICE人員自然就活躍了。說到這裡,就可以引出ICE任務與CBP的一個顯著不同點:ICE的任務範圍不受地域限制。這裡所說的地域限制是相對的,CBP的任務範圍基本上是在海關和邊境一帶,而ICE的任務範圍幾乎等於全美,這也是ICE的業務是對「人」的標誌。

再來看看CBP,它的業務部門有邊境巡邏隊、現場行動隊、空水路行動隊、貿易稽查隊、西部聯合特遣隊。從這些單位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CBP側重於管「地」,即它的任務是與地域和空間相聯繫的,它的「地盤」就是全美328個空陸水港和北方、西南邊境線。當然,這並不是說它就不管「人」,事實上真是因為管「地」,所以在它的「地盤」上出現的人、貨、車、機、船都歸它管。下圖是CBP對貨物出入關監控、檢查、管理的流程示意:

ICE和CBP之間發生的一件單位轉隸事件可以作為兩者任務區分的標誌性事例,那就是空水路行動隊(Air
and Marine Operations)從ICE轉隸到CBP這件事。本來,該行動隊是作為ICE 的武裝警察力量執行抓捕任務的,但是後來被當做日常巡邏隊來使用,這就像我國很多地方的特警變成了巡特警一樣。又由於他們的巡邏區域往往是在邊境一帶,並且與CBP的邊境巡邏隊、現場行動隊重合,所以DHS高層大筆一揮就把這支隊伍劃給了CBP。這一事件充分表明了兩者管「人」與管「地」的鮮明區別。

當然,很多時候ICE和CBP的任務並不是理論上的那樣涇渭分明,ICE在邊境上設有37個邊境執法安全特遣隊(Border Enforcement Security Task Forces),有些特遣隊就駐在CBP的駐地內,他們和CBP經常採取聯合執法的方式行動。

其實,從ICE和CBP各自官網上宣稱的任務,兩者的任務是存在交集的。

ICE的四大任務是

1、抵禦恐怖主義和鞏固安全;

2、管理和確保邊境安全;

3、執行移民法律;

4、保衛虛擬網路空間安全。

三大目標是

1、
反恐和保衛邊境;

2、
通過加強移民執法來保護邊境;

3、
提高部門工作效率。

怎麼樣,ICE雖然是管「人」的,但還是重複強調對「地」即邊境的責任,但是它並不是直接保護邊境,而是通過管好移民,特別是打擊移民犯罪和非法移民來保護邊境。

CBP任務表述比較寬泛也比較簡潔:

1、
保護人民;

2、
保護國家經濟;

3、
保衛並管理空陸水邊界。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保衛美國邊界使公眾免收危險事物的威脅,通過維持合法貿易和人員流通增強國家的全球經濟競爭力。

四大目標是

1、
反恐和反跨國犯罪;

2、
全面推進邊境安全和管理;

3、
通過維持合法貿易和人員流動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4、
促進組織工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CBP強調了經濟安全任務,這也許是源於其主體部門美國海關當初在財政部麾下的傳統吧。兩者都提到反恐,這很正常,整個國土安全部都是反恐鬥爭的產物嘛。

(三)警服和軍裝

前面說過,ICE像是個縮小版的FBI,這也就表示它是個警察機構。CBP則不然,由於幾個行動隊的存在,CBP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準軍事部門。警察機構和准軍事(軍事)部門的區別,一般給人的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他們的制服,請看:

啊!不對,放錯了,應該是下面。

前者是ICE監護處的警察,後兩者是CBP的隊員。結合前面介紹HIS貼出的兩張圖,可以看到,ICE的著裝具有典型的警察風格,色調是國際通用黑或者藍黑;CBP的色調有軍綠色、淺棕色,這是軍事組織的風格,也有代表警務人員的藍黑色,他們帽子則讓人想起了19世紀的遊騎兵,這同樣是軍事風格的特徵。

再來看這張,這是ICE、DEA(禁毒署)、CBP的聯合執法照片,這樣的對比可以看出警察組織制服和准軍事組織制服的區別了吧。

隸屬於司法部的DEA是根正苗紅的執法機構,他們的制服和ICE一樣是典型的警察藍黑,而CBP隊員的制服就是軍綠色的了。

當然,CBP的海關執勤人員和現場行動隊也是穿警察風格的藍黑色制服,這是因為他們的任務環境已經接近於警察的了。

三、對電影中兩種臂章的疑問

說實話,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後,我是有很多疑問的,因為不管是在歷史資料上還是現在的資料都找不到「US Customs Immigration」這個單位,但是電影里表明這個「US Customs and Immigration」是CBP 的一份子。

這張圖是簽證櫃檯里的桃樂絲,下一個鏡頭就是題主貼出的第一張圖。我的這張雖然截得比較模糊,但還是可以辨認出櫃檯右邊的標誌上寫著「US Customs Border Protection」,這表明即使桃樂絲戴著「US Customs Immigration」的臂章,她仍然是CBP的成員。

這是反派大BOSS辦公室的一個鏡頭,他身後牆上也掛著「US Customs
Border Protection」的logo,這表明他是CBP的官員,而他這個官員是管著桃樂絲、黑人警長等一眾人的,他們是一個機構的人。

經過對電影的觀察,我發現裡面的執法人員絕大多數時候都佩戴的是「US Customs Border Protection」臂章,只有少數幾個鏡頭是戴「US Customs Immigration」臂章。其中一個鏡頭是大BOSS想引誘主角維克多說出厭惡自己祖國的想法,以便給予他政治避難的資格好打發他走,有一個CBP警員端了盤飯進來,那個警員就佩戴著「US Customs
Immigration」臂章。那個鏡頭我沒截,接下來就是黑人警長勸說維克多的情節,這時,我發現從影片一開始就一直佩戴「US Customs Border Protection」臂章的黑人警長也換上了「US Customs Immigration」臂章。

順便說一句,無論是大BOSS的惡意誘導還是黑人警長的好心勸說,維克多始終沒有說一句自己祖國的壞話,他是熱愛祖國的。影片開始時維克多在機場電視里看到了祖國發生政變的新聞,他那悲痛焦急的表現令人動容,當年我初次看這片的時候都被他感動了,或者說被湯姆漢克斯的演技感動了。

由於沒有找到「US Customs Immigration」這個具體單位的資料,所以我推測佩戴這個臂章的CBP人員並不是表明他們屬於這個單位,而是表明他們在執行特定任務,只有在執行這個任務時才佩戴上這個臂章,其他時候只佩戴「US Customs Border Protection」臂章。

打個比方吧,我軍各地的糾察,一般情況下是佩戴某某軍區的臂章,但是在執勤時就會換上「某某警備司令部」或者「糾察」臂章,一個道理。另,別跟我糾結現在叫戰區,我當然知道現在沒軍區了,我是說以前的情況。

不過,我沒去過美國,不知道我的推測對不對,也許他們那樣佩戴另有其意也未可知。去過美國的朋友可以親自問問。

四、最後扒一下CBP前世的八卦

CBP自認為是美國海關(US Customs Service)的正統繼承人,以有著悠久歷史傳統而驕傲。畢竟,美國海關成立於1789年7月31日,還是開國總統華盛頓親自簽署成立的,這名頭可是真屌啊。

早在1789年4月30日,華盛頓就已經考慮設置海關並著手挑選官員。海關成立後,Pennsylvania packet, and daily advertise(實在不知道怎麼翻譯,一個報刊吧)於8月7日發布一條消息,稱合眾國59個口岸的海關負責人是由總統直接提名並經由參議院監督的,共有119人。然而,海關成立了,海關官員也有了,但管理海關的內閣委員會遲至1791年3月21日才成立,剛成立的海關委員會也公布了一份「第一批」海關官員的名單,這就給研究美國海關歷史的人帶來了一定的混亂。研究者在查找早期美國海關資料時,發現這麼一個情況:在同一個港口,出現一個官職同時有兩個人名。這是因為1789年任命的那批官員有些人要麼死了,要麼已經擔任其他職務,而現在的官員是他的繼任。所以在研究史上,就出現了到底是以1789年的那份報刊里的名單為「第一批」官員,還是1791年委員會名單為「第一批」的爭論,這一爭論直到1987年財政部發布的一份名為「The First Officers of United States Customs Service」的報告才確認前者作為「第一批」的權威性。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才兩年時間,怎麼就會有官員死亡了呢?這得從第一批官員的出身說起。第一批官員中有40%是原來英屬北美的海關官僚,而其他60%則是合眾國自己培養的根正苗紅的官員。不管是「留任官僚」還是「革命幹部」,他們大多數都參加了獨立戰爭,而且大多數都負過傷並坐過牢,戰爭結束後他們的傷痛也難以恢復過來,所以他們是拖著病體上任的。

最初的聯邦海關只設置在11個州,北卡羅萊納和羅德島的海關後來才設立。每個口岸的海關官員一般由三個人組成,一名行政主官、一名海軍軍官、一名檢查官。其中只在新漢普頓、馬薩諸塞、紐約、賓夕法尼亞、馬里蘭、弗吉尼亞、南卡羅萊納、喬治亞8個州設置海軍軍官。

結束,撒花。


簡單來說,ICE是負責執行取證調查的,逮捕遣返等等,CBP是負責口岸現場執行現場勤務的

即海關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簡稱CBP)與移民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簡稱ICE),分別負責邊境執法與案件調查,於2003年3月1日成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mit專家分析認為敘利亞化武攻擊是一場表演?
美國那麼多的艷星和脫衣舞娘為什麼蒂塔萬提斯能夠出名能夠成功?
如何看待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旅行法?
美國大選沒有用完的經費怎麼處理?
如何評價網路上這種極端種族仇視言論?

TAG:美國 | 美國海關 | 邊檢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