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極力推崇韓國電影?
中國觀眾有個不好:凡是不讓播的,自動加1星。
恰好韓國那幾個高分電影,熔爐、素媛、辯護人,同類題材在中國,多半就不讓播。
PS:這個現象不是僅僅針對韓國電影,包括國產電影也是。遠的不說,近幾年的,《天註定》也好,《無人區》也好,最初的超高分數,都和該片無法上映有關。當然後來解禁了,或者有資源可以下載了,分數慢慢也會回歸正常,但即使如此,這倆的分數還是有點偏高。實名反對偷著樂的答案。
韓國電影確實在中國被嚴重過譽了!
我也曾經是韓國電影的忠實粉絲,從03年就開始收藏DVD,家裡至少200+韓國片,金基德和李滄州作品都收全了。我最早買的韓國片是當年聲名顯赫的《生死諜變》,盒裝D5,印刷惡俗(現在看劇情和攝製都很粗糙),20塊錢,現在90後的影迷大概都沒見過這種包裝,十幾年來每次回國探親,我都會買一些韓國影碟(上網下載的更多),帶給我不少感動與開心的時刻。
但你說韓國片在亞洲稱王,實在過譽,起碼在文藝片方面,韓國人遠不到稱王地步,歐洲3大節、奧斯卡外語獎、法國電影手冊10佳、imdb TOP250.。。。這些實打實的榮譽,韓國片都寥寥無幾,連門檻都沒找不到,除了金基德《聖殤》在威尼斯獲金獅獎,總體的獲獎次數不如中國大陸(超生謀子一個人完爆整個韓半島),上榜不如日本(宮崎駿一個人完爆宇宙大國總和),在imdb的分數不如印度佳片(雖然有刷分醜聞,但印度電影的成就也不容小看),甚至可以說,韓國如今幾乎就沒幾部像樣的文藝精品,金大師李部長都過了藝術巔峰期,洪尚秀故步自封始終算不上大師,當然,你別把《釜山行》當文藝片哈(這片是嚴重過譽的典型)。
中日韓電影獲獎情況的數據(更新:刪除港台,只剩大陸片):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韓國(0) 日本(1):《入殮師》大陸(0)歐洲三大節:
金熊:
韓國(0)
日本(2):宮崎駿《千與千尋》、今井正《武士道殘酷物語》大陸(4):張藝謀《紅高粱》、謝飛《香魂女》、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刁亦男《白日焰火》金棕櫚:
韓國(0) 日本(4):今村昌平《鰻魚》今村昌平《楢山節考》黑澤明《影武者》衣笠貞之助《地獄門》大陸(1):陳凱歌《霸王別姬》金獅:
韓國(1):金基德《聖殤》 日本(3):北野武《花火》、稻垣浩《無法松的一生》、黑澤明《羅生門》)大陸(3):張藝謀《秋菊打官司》、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賈樟柯《三峽好人》
再看商業片領域,韓國電影進入21世紀之後確實進步神速,我最喜歡的是他們的寫實風格犯罪片(推薦神作《黃海》),暴力大膽,細節精良,佳作雲集,不過他們也就這一個強項。
要說韓國商業片亞洲稱王?實在誇張,在票房領域,甚至都不如周星馳一個人的數據,韓國票房大熱到了境外就完蛋,這是很多韓迷最心酸的事實,包括他們心醉神迷的所謂千萬票房巨制《海雲台》、《老手》、《鳴梁海戰》、《雙面君王》,在海外的票房和口碑都很平庸,韓國影史票房第一名的《鳴梁海戰》,全球總票房為1.359億美元,折算人民幣只有9.1億元左右,還沒《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那部動畫片高,跟齙牙馮主演的《老炮兒》(9.02億)差不多,而老炮在2015年的華語票房榜只能排第8(歷史總榜單第29)。這點票房成就算哪門子「稱王稱霸」?想當年,80-90年代香港商業電影最輝煌的時期,整個東南亞都是港片的巨大海報,好萊塢都對香港電影人推崇備至,甚至虛心學習其中的很多優勢,但目前我看韓國商業片,還遠沒有這麼大的國際影響力。在香港擅長的武打片、槍戰片,美國擅長的科幻片、魔幻片方面,大陸擅長的歷史反思題材和鄉土文化題材,日本擅長的動畫精品和人性倫理題材,韓國人的水平相比之下都極其一般,一言不合就煽情,表演用力過猛是通病,除了黑本國政府其實沒別的深刻思想,連《殺破狼2》那樣的作品都拍不出來,仔細對比一下大歷史題材的《一九四二》和《國際市場》,特戰動作題材的《湄公河行動》和《仁川登陸作戰》,反抗專制題材的《讓子彈飛》和《群盜:民亂的時代》,你就知道21世紀的大陸電影在很多方面確實超過韓國同類電影。
當然,大陸電影總體水平確實堪憂,劣質爛片比例太高,霸道無知的審查機構令人厭惡,但我們也確實有進步,戴著鎖鏈的進步,尤其是2015年,堪稱中國類型商業電影的崛起年,如果你不看《十二公民》、《師父》、《解救吾先生》、《心迷宮》、《烈日灼心》、《老炮兒》、《闖入者》這些內地電影的高分精品,就破口大罵,那我也沒辦法了。
韓迷推崇備至的韓國經典電影,其實翻來覆去就那幾十部(而且大部分都在2010年之前,近5年質量下滑的厲害),最常說的就是殺人回憶、老男孩、熔爐、辯護人、新世界這5大神作,其他的很多電影越看越一般,除了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羅泓軫這四大天王導演的作品,每年大部分韓國片其實都處於豆瓣4-6分的檔次,粗製濫造的爛片多如牛毛,爛喜劇爛驚悚爛古裝爛情色片的糟糕程度不亞於大陸爛片(滿屏幕的整容假臉和喊叫式演技),根本無需某些人跪地上過度神化吹捧!
(這是歷年來的韓國電影上映清單,分數一目了然,過7分的都不多,爛片是主流,還有3分的垃圾)
(全)2010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
(全)2011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全)2012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全)2013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2014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
2015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2016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崇洋媚外是中國人的老毛病,跪久了真以為自己身高1米2,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夏令營中的較量》的謊言遺恨千古!想起來我就來氣。
好多中國影迷,一言不合就自卑,動不動就嚷嚷「韓國電影甩中國十八條街」,恨不得罵中國電影人祖宗十八代,我想說你如果拿韓國那為數不多的幾部精品片子跟中國的《封屎傳奇》、《富春山居圖》、《楊貴妃:馬漢的女人》、《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小屎代》、《畫屄》這些垃圾相比,那當然甩28條街,但這種「田忌賽馬」式的類比方法真的科學嗎?你用印尼的動作片《突襲》1-2去跟美國的龍格爾、史蒂夫席格每年直接發行dvd的低成本爛片相比,也許會認為印尼電影完爆好萊塢18條街了,這種以偏概全的糊塗蛋思維不是找罵嗎?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報復性行為,本質上是對以廣電總局為代表的國內影視界的鄙視,轉而尋找其它認同點,而在建立非我認同時需要將認同對象放到足夠高的地位以加深和確認自己的新認同的正確性和正義性
好吧我隨口說的要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將其分解成以下幾個小問題:
Q1:為什麼是韓國?
因為韓國是離我們最近的亞洲國家。和我們具有高度相似性、可以直接對比的國家只有韓國和日本了很遺憾,日本優秀電影能出現在大眾視野內的作品非常少,日本電影市場逐年被動畫佔領,所以只在動畫層面和國內進行對比,具體例子比如對比大魚海棠和宮崎駿作品,微博等平台《你的名字》大幅出現等。反觀韓國,通俗的商業佳作層出不窮:釜山行、熔爐、恐怖直播、辯護人。這些作品既不像是枝裕和、黑澤清、金基德等人的作品那麼小眾,具有較高的戲劇性和觀賞性,也不像好萊塢大製作:美隊3、黑暗騎士、哈利波特、明日邊緣等看起來那麼爆米花那麼Boom!Boom!Boom!所以自然被認為具有更高的「逼格」讓大家產生認同尤其是,將韓國的大製作和國內的大製作進行交叉對比,更能凸顯前者的優勢地位:你看,居然不是追求Duang Duang Duang的特效片,票房還可以這麼高,我看了之後覺得悲天憫人,思考了很多問題,這難道不diao嗎?Q2:韓國電影真的好嗎?
簡單地說,韓國電影在影史上還沒有什麼地位。以雖然不夠準確但至少可以成為指標的三大(柏林 戛納 威尼斯)電影節提名/獲獎情況來看可見一斑,我國第六代導演(婁燁科長王小帥)還留有餘力,港台宗師(侯王蔡)尚在,新人(刁亦男、趙亮和畢贛、first的忻鈺坤、王一淳等)或許已經出現也未可知。如果擴大我們的視野,將商業片也納入體系,那麼,結論是相似的。韓國電影受到熱捧的原因之一是商業片的大眾屬性和劇情片帶來的思考交叉作用的結果。因為就電影評價而言,好的Boom Boom Boom也是極好的,然而好萊塢的商業佳作卻很少受到韓國電影的追捧,反而被視作某種直男審美的體現。大部分觀眾會認為《瘋狂的麥克斯4》不如《海上鋼琴師》和《肖申克的救贖》,然而實際上......好萊塢也曾經歷過類似韓國現代劇情片的時代,回看上世紀的好萊塢,這類佳作層出不窮:單看比利·懷德和西德尼·呂美特就可以吊打所有以上提及的韓國作品,更別提那些波瀾壯闊的史詩片了。即便是新好萊塢之後,喬治·盧卡斯「帶壞」了美國市場,我們仍能看到《阿甘正傳》、《雨人》、《德古拉》等劇情佳作;如果在10年的跨度內選擇佳片,我完全不認為選出的美國作品和當代韓國精品商業片是一個等級的。只是當前好萊塢公司很清楚最能賺錢的大製作是我們熟知的Boom Boom Boom,所以出現了這種轉向,而除了好萊塢外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能製作此類電影(未來的中國或許可以);其它國家只能發展其它種類的作品:法國中國的喜劇、韓國的犯罪劇情、日本的動畫劇場版、印度的......寶萊塢自成體系。另一方面,駕馭大場面商業片的難度是非常高的,雖然大家都知道只會Boom Boom Boom的邁克·貝不是好導演,但能拍出這種效果的人屈指可數。當然,韓國電影界的此種適應非常成功,值得學習。但說韓國電影,尤其是商業電影真的很好,則是一個偽命題。個人的觀點是,多關注美國市場就能消除這種錯覺,上爛番茄關注評分,每年都能發現好作品。Q3:極力推崇是好是壞?
個人觀點是:無可厚非。畢竟我們不決定電影市場和拍攝的走向。那些推崇者希望國內開放市場、開放審查,這是極好的;我和那些反對者是想維護自己的逼格,同時更大家看到更多的電影,認識更好的作品,我想這也不算錯。只是,兩方人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一方強調和國產片對比時韓國片的強勢,另一方討論韓國電影的實際地位。這些都沒錯,只不過談的不是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希望中國電影能做得更好,那麼,我更希望大家用腳投票,選擇一些值得支持的作品,少抱著獵奇的心態看爛片,影響身邊的人因為,我們就是市場同行的襯托,倖存者偏差。
韓國電影好嗎?還不錯,比中國好嗎?
這就不好說了。
我們接觸到的韓國電影,基本都是在韓國國內有些很高口碑的電影,否則不會出口到中國來,這就和美劇一樣,我們能接觸到的美劇基本都是在國內好評如潮的片子,這就造成了一種錯覺——韓國電影,美國連續劇,都是好的。
實際上就國際影響力而言,韓國電影是不如中國電影的,就如高票答案所說的,韓國電影國際獎項獲得的非常少,國際影星也不多。中國男星好歹還有成龍(雖然不是靠中國電影火的),女星還有章子怡鞏俐,包括李冰冰近年來也能進軍好萊塢。而韓國即使如全智賢這樣的超一流女星也不能在好萊塢立足,短短的拍了幾部作品後全無反響,只能再回韓國發展。
我們之所以認為韓國電影好,主要是對比太強烈。
第一是好片與爛片的對比。
(《殺人回憶》韓國電影)
(《驚天破》剛剛上映,豆瓣評分3.7)
這個對比是不是有點明顯呢?
然而這種對比並不科學,這屬於田忌賽馬,以彼之長攻我之短,實際上韓國國內也是爛片如雲,拿他們的精品來跟我們的普通電影比,自然覺得中國電影很差。
看看各大平台的韓國電影推薦,左不過就是那幾十部電影,知名的演員呢,也還是河正宇宋康昊這群人。如果一個國家的電影業真正強大,它的精品應該是層出不窮的,然而至少在韓國電影業里,這種後繼無人的現象已經比較明顯。
韓國的優秀電影的共同特點,也是我們中國人最羨慕的一點——敢拍。
也就是第二點,題材的對比。
(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熔爐》)
韓國電影的審查環境相當寬鬆,它什麼都敢拍,而且不難發現韓國的優秀電影大多都是攻擊社會攻擊政府的,對於飽受中國審查制度壓迫的中國觀眾,給這樣的韓國電影好評算是一種報復。
然而剝去這類電影以後,你會發現,韓國電影其實沒有什麼東西。
排除掉社會類的《恐怖直播》《辯護人》《熔爐》等等被大陸視為「神作」的作品以後,韓國的優秀電影就剩者寥寥了。
他們的歷史實在太恥辱,在一個方寸小國里可以拍出來的東西極其有限,方言都沒幾種,常看韓劇的人可能會發現,很多場景在多個韓劇中出現過——地方太小,取景地就那麼多,再想拍沒地方了。
而且韓國所有影視作品裡面共同的問題就是——幼稚病
誒呀說到這我必須得多說兩句。
典型的例子就是這個:《釜山行》
這片好嗎?
也就是個中等水平,不過是亞洲第一部喪屍電影,這點是值得鼓勵的。但是裡面的bug簡直不要太多,所謂的「批判人性」完全就是有條件了要批判,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批判,裡面比如自己不想活就拉著一車人同歸於盡的作死老太太,死命擋著身經百戰見得多了的男主後來又把男主藏起來自己被殭屍咬死的2B乘客,至於說其他物理性的bug更是多的慘不忍睹,結果一幫沒見識的中國小姑娘還覺得:恩,真好,好感動,好有深度。
(附上我的一篇影評)http://www.zhihu.com/question/50598416/answer/122108359
然而釜山行還算是一部合格的電影,如果到了韓劇這邊,那幼稚病簡直,,,,,
不可描述。
舉個栗子,就拿我當前看的這部《K2》來說——
我求求韓劇的編劇導演們不要在涉及政治軍事題材啦!!
尷尬癌都犯了好嗎?
韓國人對動作片的理解就是——拳打腳踢
這部片由池昌旭林允兒主演(我也就是因為這兩個演員才看的,我是瘋了才會讓你這麼踐踏),但是除了主演以外,劇情簡直,,能把人逗樂了。
劇情大概講的就是池昌旭演一個保鏢,跟一個以總統候選人夫婦為代表的財團和其他人做鬥爭的故事。
裡面有一個大概類似於傭兵公司,安保公司的組織,裡面的人大概都是這樣,黑西裝打領帶,帶著耳機,一看就特別吊的那種。
然後,赤手空拳。
赤手空拳有沒有!!動輒幾十個人出動看起來黑壓壓一大片,連根甩棍都沒有,看著好像挺厲害,你嚇唬誰呢?
而且在這個片裡面,估計是導演想嘲諷韓國政治腐敗?候選人的老婆張嘴閉嘴:「殺了他」「殺了他們」,感覺她好像殺過很多人,韓國跟沒有王法一樣,想殺誰就殺誰——然而到現在也沒見她殺了誰,果然吹NB是朝鮮半島共同的傳統。
導演編劇所理解的政治鬥爭,咱們也不要求你達到《紙牌屋》的水平,但是他們似乎把法律視為無物,處心積慮的想謀殺對手——對,你沒看錯,總統大選,兩個候選人想謀殺對手。為了不讓候選人的私生女暴露,候選人的老婆想出的方法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記者的鏡頭前用槍把這個私生女打死。。。。我真無語了。
更無語的是,如此漏洞百出的劇情,居然在彈幕裡面一幫人說:哇,政治好黑暗啊,哇政客都這麼殘忍啊。。。。
不僅這個片。所有的韓劇只要涉及動作戲基本都一樣,都屬於小孩打架的範圍,無論對方是十個人一百人一千人,無論對方是財團總統黑社會,總之都是沒有武器的(韓劇《治癒者》裡面的黑社會頭頭居然拿了一個悠悠球,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類似於血滴子之類的暗器呢,後來發現就是個悠悠球),上來就是一頓拳打腳踢,然後這就算動作片了。整幾個政客,互相拍個艷照抓個行賄,就算是政治片了。
至於軍事片,那更是慘不忍睹,大多數韓劇里的槍聲都不如崩爆米花響,對軍事地理政治常識的忽略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比如前段時間大火的《太陽的後裔》,宋仲基出現在一個以黑人為主,位置在巴爾幹半島的阿拉伯國家——我是服的。
扯遠了,
說回最早的話題,韓國電影有很多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但是所謂「思想深度碾壓中國」這種論調還是算了吧,當年中國拍《鬼子來了》《霸王別姬》的時候韓國電影還不知道在哪呢,互相借鑒才能共同進步,不過韓國影視如果不改掉幼稚病的毛病,真的就永遠只能給腦殘小女生看了。
但是,一切皆有但是,人家那小鮮肉的演技是實實在在的碾壓中國小鮮肉。人家演員的顏值也要優於中國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韓國電影在文化積澱不深的情況下,做足了題材寬泛和創新的功力才看起來好。有的人所津津樂道的諸如辯護人,素媛,熔爐等電影,哪一部不是沾了題材的光,從電影本身來講並不算經典。再一個,韓國的歷史片,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感覺很淺,很簡單,沒有我朝歷史片的那種厚重感。 但韓國最可取的地方還是在創新上面,編故事人家還是有一套的。
深深覺得在知乎上對韓國的偏見已經是...唉~一開口就拿韓國什麼釜山行啊什麼商業片先貶低一下,????!?要不就扣個帽子什麼「說好的都是那些禁片,只不過在中國沒有的什麼熔爐之類」韓國影視製作的整體氛圍環境比中國不知道好多少,你看看中國動不動請沒演技的糟踐電影,關鍵是還真有一堆人買賬...對西方好萊塢電影也是沒有抵抗。你拿中國有些導演的國際影響力去和他們比,你拿票房去比(你有本事和美國比啊)韓國本土才多少人,但他們對本民族國家的電影文化那種珍惜熱愛,爛片有當然有,哪個國家沒爛片,但他們對待電影市場的態度:有金基德這樣牆裡開花牆外紅,也有洪尚秀這樣堅持自己風格,也有打入國際市場的朴贊郁啊,當一個電影環境包容個人表達自我而不是去迎合大眾時,當導演可以選擇去改變觀眾時,這個環境是多麼偉大。私以為電影的品味是需要培養的,而電影是每個人的選擇。既是導演自己選擇呈現自己,也是每個觀影者選擇觀看自己喜愛的電影的自由。有些導演你可以說他影響廣泛,有國際影響力。但藝術本身就是一個表達自我的過程,而不是以追求讓更多人接受他。所謂大眾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而小眾的不代表他不優秀。所以有些比較我真是覺得沒有意義。我愛王家衛在他的電影里注入的那種曖昧的光色氛圍,愛婁燁的頤和園,愛徐克的天馬行空,愛姜文的氣質...我也愛韓國電影,愛金基德用畫面去說話的那種哲學意味和詩意的美(暴力和性也能體現),也愛假如愛有天意、春逝、8月照相館、密愛、愛的色放、周末同床、球愛咖啡屋(?? ??)、我的野蠻女友、雛菊等等,在這些影片里你可能看不到所謂揭開人性疤痕赤裸裸,那種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微妙地淡淡地用很細膩而又生活的鏡頭慢慢道來,含著淡淡憂傷也含著笑與淚。一直覺得韓國影片很擅長展現生活中瑣碎細膩的那種味道,看的時候也不會覺得悶。其次就是,我進入韓國電影並非是受韓流的影響,而是我最初酷愛恐怖片,而韓國正能滿足我這一點,無論在氣氛故事構造等等,相比起歐美的要不就血腥暴力罪犯型要不就偏懸疑,韓國的薔花紅蓮啊,女高怪談、昏迷、考死、愛的肢解(老片子)、筆仙、鬼來電等等等等都能給你帶來驚出一身冷汗之外的驚喜。今年優秀的恐怖片確實少了,2000多年的那些真是贊!(當然香港恐怖片也是我的愛)我看到的韓國電影,能感受到他們的那種敬業對電影的尊重。有人提到中國某局和糟糕的分級制度都沒有,這確實是我們的不足。你可以說你不喜歡韓國電影,你可以說你更愛中國電影。這都沒任何問題,每個人有選擇自己口味的自由,但你忽略某些事實刻意貶低就太沒勁了。你看看中國一堆綜藝抄襲韓國,為什麼?動不動買韓國電視劇的版權然後毀原作,我記得香港有部老片叫跟蹤,我很喜歡,韓國買了版權後翻拍成了絕密追蹤,絲毫不輸。
知乎er不會都因為釜山行這部過譽的電影而拔高了韓國電影的整體質量吧?
居然還有人說什麼韓國電影商業藝術都稱霸亞洲?
建議多擴展一下自己的閱片量。
我的結論是,韓國電影因為體制的原因,顯得比較拔尖,然而實際上從成績來說,不管是商業還是藝術,都整體落後中日。一個幾千萬人口的國家和中日比商業電影?
韓國電影的確有它的優點,很善於刻畫人物形象,讓人物顯得十分立體,特別是心理活動刻畫的很不錯。
但盲目推崇就不對了,還是多看看再來說吧。有些人真是搞笑,商業電影不以票房論成敗用什麼?藝術電影不以獎項論成敗用什麼?用你們的主觀感受嗎?
用幾部韓國電影佳作和小時代爵跡比?韓國電影就是礙於自己市場容量因素,現在就是極限,除非可以在國外賣的很好。我看強盜們,暗殺這些在中國也沒有賣的很好。當然你們可以說上映的時候網上都有了,然而我敢說同步上映票房可能還更低。在中國這種習慣性哈韓的國家都賣不好,更不說別的國家的。什麼時候能夠像好萊塢那樣至少出口全亞洲再來說稱霸亞洲吧。
不要以為看了幾部好的電影就認為韓國都是好電影,也不要因為看了小時代之類得就認為中國電影垃圾。
我發現極度吹捧韓流的眼界都太狹隘,前段時間還有人吹kpop亞洲第一?就市場來說,日本都已經超過美國了,就因為一個大棒就這麼無腦吹真的好嗎?
中國也能拍出親愛的,中國合伙人這種帶有藝術味道的商業電影,也能拍出尋龍訣這種純商業電影,更能拍出桃姐,白日焰火這種藝術電影。
不是說韓國電影不好,無腦吹稱霸亞洲就不對了,至少從票房和獲獎這兩個相對客觀的因素來說,都是不如中日的。
當然啦,你喜歡你的就好,我也有喜歡的韓國電影啊,單獨評價一部電影真的要比評價一個國家的電影要來的客觀,有意義的多。
再更新一發,我也沒有黑韓國電影有多差,也說了韓國電影不錯,只是遠沒達到稱霸亞洲,就戳中你們韓吹得痛點了?只是就客觀票房和得獎情況來看,的確不如中日啊。還有人叫我多看看韓國電影,可能我是沒你看得多,但比韓國電影優秀得多的電影比比皆是,你怎麼不去拓寬下眼界?因為韓國的確湊片(橋段故事的變體寫作)本事一流,非貶義,尤其類型片,行貨,手法熟練,好萊塢的得意門生。很少會為了追逐國際獎項去迎合西方人審美,一般還是要照顧到韓國本土市場,所以韓國電影娛樂性很強。
電影其實是否要受到奧斯卡或者三大電影節肯定並不重要。最近的,《白日焰火》拿了金熊,但這部電影國內反響並不熱烈,娛樂性是被我們忽視的。
日本電影現在市場不太好,但人家不能說我們出了個連西方人都頂禮膜拜的黑澤明就說自己秒天秒地秒宇宙,拿黑澤明出來,我們有一百個陳凱歌也比不過人家啊,別人是開天闢地的大師啊,況且別人還有大島渚,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今村昌平,太多了,吹起老本,都不虛法國新浪潮橫空出世得那批大師,好萊塢那麼膚淺的電影算球啊,但你現在能說日本電影比老美強?
所以電影比得是市場和創造,不是老本不是被西方人肯定,就電影市場和創造能力還有職業精神,韓國的確領先我們,甚至亞洲,這無須否認,我們也不用妄自菲薄。
命運一個圈,風水輪流轉,總有人會當家作主,說不定十幾年後就是我們呢。因為看的電影少。
----------------------
不知道為啥這個答案會被頂到前頭。
那麼既然來都來了,就多說幾句。有些人說我答的太短,抖機靈。我也無話可說。因為現在看來確實是有抖機靈的嫌疑,但是我的初衷確實不是這樣的,各位看官請相信我,放下手裡的菜刀聽我把話說(圓)完。因為我當時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不想回答的。這種關於審美的問題,總有一些人把你的分析看作是對他的鄙視。也確實還有些人話裡帶刺,專門找人家的一些痛處來扎,特別賤,比如我。
所以我當時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就是為了看有沒有人理我,來噴我幾句什麼的。但是事實上來看,噴我的人並不多,反而被頂到了前頭,看來我乎的人還是挺幽默的。竟然和我一樣賤,給我點贊。我先聲明我的觀點,你推崇啥電影跟我沒關係,審美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可以說蘿蔔很好吃,很有營養,還有實用功能,非常棒。你如果能說出來蘿蔔里有多少種維生素,含量什麼的,我也會為你點贊,並且可能會嘗試買你的蘿蔔。
但是請你不要喜歡蘿蔔就說青菜難吃。也不要喜歡蘿蔔就說蘿蔔是最好吃的蔬菜,除非你吃過了所有的蔬菜。所以你這樣我只會對蘿蔔有個不好的印象,即使蘿蔔再好。以上所有的蘿蔔可以替換為任何,電影,音樂,人......跑個題,我不是針對誰,我只是想說 那些看了一些好萊塢爆米花和國產圈錢電影就覺得閱片無數了,偶爾碰到一部還不錯的片子就把他們推到很高的位置,更甚者還順便罵一下自己看的國產電影多爛,好萊塢除了特技全是渣的人 都是辣雞。殊不知那些爛片的票房都是他們的傑作,然後製作方認為有利可圖於是瘋狂拍更辣雞的續集和同類型片。這些人看的不是電影,是自己高高在上的自我滿足感。
韓國電影好像是從殺人回憶開始拍關於人性,犯罪,司法之類的片子,一下子火了起來,到後來的熔爐素媛辯護人金福南等一系列都是一些不錯的片子,是韓國電影的一個小高潮。然後到現在被捧上天的釜山行我倒是感覺水平下滑了,不過韓國導演們在人性挖掘的老套路上挑戰喪屍這一主題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想法,而且拍出來效果也不差。只能說韓國的導演們也認識到了老是拍這一個主題的片子觀眾會審美疲勞,所以一直在穩健中尋求創新的突破。韓國電影開始蒸蒸日上,是觀眾,演員,導演製作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跑的有點遠了。再歸正傳,發展的快並不能推出水平高,這是邏輯上的錯誤。
就像你工資漲得再快也沒有那些月入百萬穩定收入的知乎大神有錢,差不多是一個道理。最後希望大家能嘗遍各種滋味的蘿蔔,找到自己最心怡的一款「蘿蔔」,並把他當做自己的財富好好收藏起來,當別人問起的時候,小心翼翼的拿出來和別人分享。而不是去菜市場最火的蘿蔔攤拿起一根蘿蔔,剛咬一口就把你的蘿蔔高高舉起來,揮舞著雙手大聲呼號,大家快來看,我找到了天下最甜的蘿蔔。呵呵,看著鋪天蓋地噴棒國的答案,微微一笑。說韓國電影秒天秒地亞洲第一?這個帖子之前我是沒看過,不知道誰拿個別腦殘粉的言論出來說事。可如此成規模的噴一個還不錯的電影工業國家,倒是有趣的現象。我來告訴你,當我和我的朋友們在稱讚韓國電影的時候,感慨的是什麼:
那就是一個電影工業基礎遠遠落後我國的鄰國,在過去20年期間的飛速發展,以及部分領域的完全超越。
單純比較絕對值好不好,獎多獎少,尤其拿文藝電影來說事……
你們是有多不自信。1.說韓國電影好,說的就是商業片。
拿文藝片說事的,到底是誰在田忌賽馬。順便,《釜山行》是部完成度不錯的喪屍片,僅此而已。他的大火我理解不了,但是我能理解韓國電影為什麼在我國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和稱讚。2.說韓國電影好,當然是和中國的商業片比。
我一中國人天天拿韓國電影和日本片、和好萊塢比,那才是為了踩而踩吧。3.韓國電影的優勢:
·敬業程度(很多演員會自己掏錢成為電影的投資人,按票房分成,讓資金充分應用在製作之上)。·完成度(一群只看電影不拍電影的所謂專家,知道韓國的電影團隊多少次參與過國產電影么,總得知道集結號的戰爭場面是哪的團隊做的吧)。·選材優勢。問題來了,一部商業類型片,人家選材好,技術好,完成度高——你還想要求點什麼?4.演員實力絕對不是優勢
演員,導演的藝術修養與技術實力,雖然我本人有很喜歡的韓國演員和導演,但這幾條其實中國一點都不差。問題又來了:是誰非要讓一群不會演戲的在演戲,卻讓演戲好的賺不到票房呢?5.最後一個優勢,觀眾審美
一看知乎一大票人看到「韓國電影好」就跳腳,完全不去正視人家好的地方。大概就能知道為什麼劣幣驅逐良幣這事在中國電影市場里尤其凸顯。繼續吧,把著自家的優點踩著別人家的不足,然後繼續堅決認為國產電影好過韓國電影吧。對,全方位的碾壓棒子,這才是愛國,對吧。6.還有好意思嘲笑別人閱片量的。自己說來說去就知道那麼幾部韓國電影。拿著自己看過的東西去噴自己沒怎麼看過的東西都能做到如此理直氣壯,這氛圍也是醉了。郭敬明的《小時代》《爵跡》都有人極力吹捧,為什麼韓國電影不能?
《大魚海棠》《大話西遊》也那麼多人過度解讀,韓國電影為什麼不能?對於你不喜歡的東西你可以噴可以表達自己的不喜歡,能不能別一副我高雅你爛俗,我喜歡的就是好的,我不喜歡的連人帶物都是垃圾的態度?
尊重一下別人的喜好,有人喜歡男的有人喜歡女的還有人都喜歡呢,你是不是都要問問為啥?個體不同喜好不同唄!不是讀紅樓就要覺得比讀哈利波特的高雅愛國。就只能吹四大名著,聽不得一句別人說外國的書好,再以高雅的姿態給別人扣上爛俗且崇洋媚外的帽子!!!
以上只是為了回復題主為什麼會有人極力推崇韓國電影及具體描述。
韓國電影就是因為分級的原因,拍了好多仿好萊塢港片一些討巧的類型片,像《海雲台》《海盜》《小姐》(我沒資源啊,別跟我要,真的沒有,嚴肅臉)《熔爐》《流感》《素媛》《辯護人》《局內人》《老手》《國際市場》《七天》很多同樣類型的題材國內碰都不能碰,根本沒有。
這些商業片也是大部分觀眾接觸最多的電影,一大部分電影不也是國內沒有的題材嗎?這類電影國內是0,零啊,拿無跟有比,怎麼比?況且質量還算可以,為什麼不能被大家推崇?為什麼同樣好的題材國內就只能幹看著,只能跨文化去理解別的國家的電影。為什麼就不能沒事擠兌一個廣電?好萊塢有歸有,但是人種文化上的差異對於很多人看著還是有些不爽,但韓國本土化推陳出新後,雖然不是國產但看著也能暗爽一下。這也是為什麼近期的《釜山行》在喪屍,很多人覺得被美國人拍盡了的題材,在國內能大火 ,喪屍在亞洲出現了,刺激不刺激。代入感,是好萊塢給不了的!!!國內院線估計都悔死了。還有人說水軍,刷分,更是智障,這個電影一沒在國內上映,二沒有國內網站買斷版權,在國內沒有任何盈利為什麼要刷分,要雇水軍?韓劇要麼情愛,要麼心理扭曲。題主覺得很多看過了,感覺 炸死他,嗖,嗖!!!
首先韓劇不等於韓國電影,這兩個差別還是極大的,題主看過《辯護人》《思悼》《許三觀賣血記》《鳴梁海戰》《陽光姐妹淘》《奇怪的她》《非常主播》《鬼鄉》《國際市場》《局內人》嗎?哪個情愛,哪個變態?不要你沒看過就是都是這樣的,你這樣和朝鮮人民有什麼區別?反對一下@留德華 的部分觀點,奧斯卡就沒必要提了。得不得獎真的說明不了太多,李安得獎了,不也被噴跪舔。
張藝謀啊,陳凱歌啊,現在就別提了,只能說輝煌過,畢竟是二三十年前的電影,當年韓國電影什麼樣?看著大陸看著香港,現在呢?總提顯得有些故步自封了對吧。之前是手機碼字不方便,稍作了修改重點加了黑體。
最後總結一下:總體上被所謂 極力推崇的 那些電影基本都是國內沒有的題材,尤其以《熔爐》《流感》《辯護人》《殺人回憶》《釜山行》,同樣的題材,很多人說諷刺政府,人性黑暗,喪失, 好萊塢早就拍爛了,已經不新鮮了為什麼還有人追捧尤其《釜山行》,因為代入感,文化的的差異隔閡,人種文化的相似是好萊塢給不了的,就像《變相金剛》等好萊塢大片現在為什麼要啟用亞洲演員?就是為了考慮在亞洲市場,讓亞洲的觀眾也有代入感,汽車人入侵,是全世界的危機,不止發生在美國,不會讓像《2012》這樣的末日題材顯得離我們很遙遠而在觀看時喪失緊張的代入感。所以也解釋了為什麼《湄公河行動》相比好萊塢同題材大片,沒有太多亮點甚至也有很多不足,依然受到了熱捧。你拍的再好我亦是觀眾,我拍的相對有些差,但我是劇中人!。。。。。有些憤怒的分割線。。。。。。
首先我想說 看好問的是什麼再來評論,跪求!釣魚島真的是中國的,表明立場,好吧。我只是想解釋為什麼會有人極力推崇韓國電影,自己題主對答案的詳細描述!沒有在這比高低!!!韓國,一個在影視上深陷套路而不能自拔的國度
男主女主必是一富一貧他們必然是相愛而不得愛他們歷經重重困難終於相愛了在一起然後,女主掛了……這是多年前韓劇的套路電影界似乎有一個規律:但凡主題反應人性的,只要拍得不爛,都有被推崇為好片的潛質。而如今被稱為好片的韓國電影,十部之中倒有九部都是或映射或直指人性的黑暗,比如說《熔爐》、《素媛》,又比如說《辯護人》、《金福南》等,皆是刻意煽動觀眾的情緒和極力反應社會人性的黑暗的代表作。
另,韓國電影在拍攝和抒情手法也驚人的一致。前期無休止的鋪墊,刻意壓抑觀眾情緒,到最後來個高潮爆發,比如說前面提的四部,或者《小姐》、《老男孩》、《殺人回憶》、《委託人》、《卑劣的街頭》,就連那被很多人號稱超越《無間道》的《新世界》也不能免俗。嗯,沒錯到最後扯上點人性,來個讓你高潮的結局,電影完。
需要說明的是,不是說這種手法不好,欲揚先抑,但一旦模式成功過一次後,跟接著就是無休止的過度的消費,看多了就不免得讓人噁心(就好比早期的白血病之於韓劇)。還有一個還重要的點可以回答題主所問,就是這些電影之所以謂之好片,被極力推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選擇了我朝不能或不敢拍的題材,比如說《恐怖直播》的炸總統,《老男孩》的亂倫,《辯護人》的挑戰立法權威等。與其說,是對韓國電影的極力推崇,不如說是對我朝審核制度和電影工業的失望。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但國產電影卻一如國足一般讓人長期以來看不到絲毫希望。有必要說的是,這裡的很多所謂好片,單從電影藝術的覺度來說最多能算及格水準。
我們來試著舉例子,就分析下被很多知友在某些電影推薦話題下,極力推崇的電影。就拿三部呼聲高,評價高的《辯護人》、《熔爐》、《素媛》。
我不妨先拋出自己的觀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三部有什麼共同點?
都改編自真實
都引起巨大反響,甚至衝擊國家立法權威
都是壞人最後得不到公平裁決
……
如果說限於題材,這些都問題不大
那麼下面的雷同點呢?
三部電影無一例外都刻意的營造了好人的光輝形象。
比如說《辯護人》的胖律師男主(PS.宋康昊的演技不錯),用開頭的資本家屬性來刻意襯托男主最後的轉變,達到偉岸形象
比如《熔爐》的男主,不斷穿插生活的困難、女兒的疾病和男主母親的叨叨,到最後,這位嘮叨的母親卻有站出來,不顧孫女兒的安危支持男主。又比如說說《素媛》面對小女孩的遭遇,懶爸爸的轉變或者不意外,但是鄰居家那個一直碎嘴皮子的大嬸突然間變得無比的體貼溫柔,甚至流下了深情的眼淚來博取觀眾的同情。你以為這就夠了嗎?沒有,連鄰居家的那個還不懂事的調皮小屁孩,最後竟然變得成熟了,會關心人了……
同時,又刻意的醜化反派的形象。
比如說《熔爐》的校長兄弟,《素媛》的強姦犯,又比如說《辯護人》的施虐軍官,再舉多一個額外的《恐怖直播》里的國防部長做列子,導演選角選得太過於刻意了。
除此以外,還穿插不少煽情劇情,甚至不惜運用上逆光唯美鏡頭,我的天。。。
這些都是為了博取觀眾同情,掙取眼淚。但導演卻忽略了拍這些電影該有的最大屬性:真實性。這些電影全部都改編自真實故事,並以引起社會關注為願景,但全片幾乎沒有一個真實的鏡頭,矯揉造作的居多。這樣一些主題的電影拍成煽情劇,必然使得真實性大打折扣,而使得觀眾關注的更多是煽情和劇情的本身,而忽略其背後該揭示的主題,違背主旨,對主題也就蜻蜓點水,半點不夠深刻。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必然是:俗套。
而作為同樣反應社會現實,揭示人性黑暗,改變自真實的電影,比起上面三部刻意的藝術加工,我更加喜歡我朝樸實無華鏡頭底下的《盲井》和《盲山》。
這兩部電影全片基本都在運用寫實的鏡頭拍攝,從頭到尾,都像是看一個真實的故事,不會醜化反派的形象,主角也不會有過多的光環,劇中甚至沒有幾個嚴格意義上的好人,給人無論是主角還是反派都是平平實實的真真切切的人的感覺。同時,從中基本找不到一處刻意的煽情。拍攝手法平實無奇,但隨著故事的推進,卻讓人來的那麼的深刻,影片結束,卻還能引起迴響,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看賈樟柯的《天註定》,與其說說是看電影,不如說是看現實,用鏡頭下的故事說話,毋需過多藝術語言粉飾,出來的效果卻讓人窒息。
可惜的是這樣的電影,不得已而成為地下電影,這一類的電影,本應有更多,或更多的人知道。
補充說明一點的是,韓國電影也有不少佳片,比如說前面說的朴贊郁三部曲中的《老男孩》了,就是我最喜歡的韓國電影之一,雖然也被我吐槽了,但這應該是最早的那批運用套路的電影之一,且不說,拍得還挺有意味。而口碑還算不錯的金基德系列,我認為其最好的是《空房間》了,全片很安靜,雖然有故弄玄虛之疑,但也很有禪的味道。
另,我雖然反對極力推崇韓國電影,但不代表我會認為國產片就好到哪裡去了,真正的影迷都該有自己理智的立場。
最後來吐槽一下最近大熱的《釜山行》,嗯,都被吹上天了。這部電影從劇情邏輯上來講,根本不值得深入推敲,不過也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爆米花商業電影了,你又不能說這不是一部好的商業電影,從商業的角度來說,足以碾壓無數國產大片了(那個小郭和一白同學,別躲了,說的就是爾等拍的電影)。
不過就以電影的水準來說,又很難對得起現有的聲名,橫向對比2012年上映的《殭屍世界大戰》,你就大概能知道這部電影什麼水平了。
聽說這是亞洲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喪屍片,韓國人還在其中發明了黑暗中會變瞎的喪屍。。。嗯,相信不久後大韓民國就會對外宣稱,喪屍也是他們家發明的你們不準用思密達……有些韓國片子的題材,言情科幻穿越恐怖類型,非常天馬行空,如果讓中國來拍一樣會很好,但是某些原因,你拍了也沒法上映。
中國片子當然有很多好片,但是你拍不出那種題材,只能幹巴巴的羨慕。我們羨慕的是韓國更寬鬆的電影製作環境,如果有這樣的環境,中國好片數量會提升一個等級。
另外韓國的音樂非常多元化,和它的電視劇電影真的很搭,韓國音樂在亞洲已經領先中國好多。我們拋開主觀閱片量回答這個問題吧。答主豆瓣閱片不到一千,也沒有什麼大的眼界。
首先,聊一聊韓國電影配額制。1988年12月,之後爆發了轟動一時的「光頭運動」,韓國電影人以剃光頭的方式在漢城(今首爾)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僅次於自焚),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電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輿論高度關注,韓國政府在極大壓力下決定繼續電影配額制政策。根據1966年實施的《電影振興法》韓國文化觀光部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映146天的本土電影,直到2006年韓國政府迫於美國壓力將國內電影院每年義務播放國產影片的天數減少到73天,為施行新的配額,政府將採取必要措施。韓國人並不是對好萊塢有恐懼感,而是他們的國民意識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比如說下面這位
給三個兒子起名就是「大韓、民國、萬歲」,興許你還覺得叫「李愛國、李愛華」蠻土。(腦洞忽然想起了丁肇中……)你也許會說,我們也有國產保護月,可是在國產保護月里,你看到那些呼聲了嗎。如何看待國產保護月? - 電影到處都是屎的國產電影保護月,我只看這十部電影——網易http://news.163.com/16/0710/11/BRK13I8K000155K8.html究竟是誰把國產電影保護月變成了國產爛電影保護月?——搜狐國產電影保護月到底是什麼鬼啊 ,這就沒電影可看啊那時候冷嘲熱諷的人,興許就是現在罵崇洋媚外的人。一邊說國產保護月讓自己眼睛受荼毒不得不看爛片、不引進同時期的國外大片,一邊過了倆月又罵別人崇洋媚外。這跟你上學你麻麻不讓你談戀愛,一畢業就想抱孫子有什麼區別?我們有點落後,所以需要一點保護我進步的時間來積累進步有什麼不對?1999年1月和2000年12月,韓國國會兩次通過「國產影片配額維持決議案」,其內容為「在韓國電影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0%之前依舊實行現行配額制度」。2005年韓國影片在國內的佔有率達到59%,韓國財經部據此提出縮減方案,「韓國電影市場佔有率已超過50%,到了縮減的時候了」。韓國總統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電影配額制將持續到韓國電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40%。」咱們區區的國產保護月,遠遠達不到韓國電影進口配額政策的實施標準,真要跟韓國一樣146天強制上映國產電影,你比誰都崇洋媚外了吧。客觀上,保護月里爛片是不少,但你連忍受一個月的寬容度都沒有,還要求它怎麼進步?更何況不少國產好片也是從這裡站起來的。其次,崇洋媚外這個大帽子不要隨便扣。承認自己的缺點,沒有什麼不對——日本明治維新不是比你所謂的「崇洋媚外」更徹底嗎?它是如何拉開與咱們的差距的?當然,你會試圖用量和度來跟我講道理,畢竟口頭上推崇韓國電影也沒有把我們全盤韓化、西化,多數推崇的只是表示了影迷的羨慕或者崇拜和欣賞之情。我說韓國足球隊厲害,也沒見你衝出來說「」我們也有郝海東和鄭智!崇洋媚外!」(當然這麼說可能是國產電影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只是說不要隨便扣崇洋媚外的大帽子。)
再說點題外話,國情不一樣,做不到電影分級,客觀上審查受一些限制,但「在藝術這個命題下,審查是限制,但絕對不是借口」,看一看伊朗電影,80年代政教合一,在題材、風格、對白、宣傳等一系列限制和管控之下,伊朗電影的總體發展常年落後,每年僅有70到80部的產量,且大部分無法向外輸出,也依舊誕生了一代宗師阿巴斯、馬基徳。現在,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認真的中國電影人、真正做電影藝的人,終會找到突破口給我們帶來驚喜。算不上推崇,個人很喜歡,或許是因為韓國大部分影人都在認認真真的做電影,相較於國內環境,以及近些年交出的影片質量,我是站在韓國電影這邊的。
至於其他人推崇的原因,我只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咱先別把霸王別姬、活著什麼的掛在嘴邊好不,你就看看那幾位曾經坐在神壇上的導演這些年交了些什麼?無極?道士下山?三槍?
另外,韓國工業化的電影體系使得他們在商業片這條路上走得很穩,而苛刻的演員制度和權利極大的編劇(在韓國,歌手,電視劇演員和電影演員三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和鄙視鏈,這兩年稍微好一點了。中國編劇……我只想抹一把辛酸淚QAQ)讓他們的電影有了保障。你在看看中國現在成迷的電影環境吧,我真是不想多說什麼了_(:з」∠)_還有一個就是觀眾。
雖然有人說只有優秀的韓國電影才會被我們看到,但是我們為什麼會知道這些優秀的韓國電影呢?因為他們觀影人數很高,很優秀,也就是說。在韓國,只有優秀的商業片才會獲得票房,而中國票房排名靠前的商業片……起碼我對美人魚的評價是一言難盡(~ ̄△ ̄)~我知道中國每年都有優秀的電影,也知道中國獲獎多,優秀的導演也很多(我是徐克腦殘粉?*? (ˊωˋ*) ?*)。但是不代表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都有看過中國優秀的電影啊。當我們的商業電影和他們的商業電影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的真的有點比不上他們,而國內這個環境已經讓受眾對中國的商業電影很失望了,看到領國有好的,自然會誇,會推薦啊……
另外,我在看到這個問題下很多答主一口一個棒子的,我真的覺得可笑,我不反對任何人罵韓國,但請就事論事●v●喜歡 很喜歡韓國電影都是個人感受。
但是這個標題下的 極力推崇 我覺得是包含這樣一個疑問的覺得有些韓國電影好是好,但沒有你們說得那麼誇張,日天日地日所有中國電影啊……對啊,本來就沒有那麼牛……我也沒明白他們的邏輯……
至今沒明白……
還有人說泰國電影全面超越我國呢……韓國導演不錯,挺多電影創意不錯,就是演員太差……表情浮誇的無法直視……所謂影帝影后在表現激烈感情的時候表情都很浮誇,遠遠不如國內影后影帝的內心戲。
因為他們沒有看過類似於塔可夫斯基、波蘭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羅普洛斯、帕索里尼、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布列松、博格曼、戈達爾、特呂弗、劉別謙、阿倫雷乃、貝托魯奇、梅爾維爾、路易卡拉克斯、貝拉塔爾、努里·比格·錫蘭、維姆·文德斯、吉姆·賈木許、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達內兄弟、科恩兄弟、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溝口健二、小林正樹、今村昌平、成瀨巳喜男、大島渚、松本俊夫、是枝裕和、河瀨直美……那樣式的電影,因為他們以為反應人性和體質就是電影的最深刻的表達,因為他們閱片量不足,因為他們的觀影層次很低。
看很多人都在把韓國電影和中日電影比較,票房肯定沒得比了,就比國際認可度吧,以最權威的三大電影節來看,中日電影絕對是吊打韓國電影的,直接上圖: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看了好幾個答案,我發現我的看法實在是不和你們…………實在是不太一樣
為什麼要強調韓國?
我推薦一部電影,只會因為它好看誰主演?誰導演?誰出品?誰編劇?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個噱頭?哪種技術?
這些都只不過是在我看電影之前或許能夠吸引我的。一旦我向你推薦一部電影,上面的這些都不是理由,理由只會也只應該有一個:因為它好看。
對於是哪國的電影,我只會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才會特別注意。
我不知道韓國一年出品多少電影,我也不知道韓國一年出多少好電影,這個比例是多少,國內這個比例是多少,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再說了我又不是研究電影的,我為什麼要去知道。
也沒有人能夠保證韓國出的電影一定好看,也沒有人能夠保證好萊塢出的電影特效一定好,也沒有人能保證哪個導演出的電影一定精彩,也沒有人能保證寶萊塢的電影一定要跳舞。世界上每年很多國家都會出很好的電影,我認為我們推崇的應該是這些電影人對電影的態度,推薦的應該是電影本身。
我向你推薦一部電影,因為它好看,不是因為它是哪個國家的。
有個答案說得好,有人推崇的不是韓國電影,而是韓國電影的良性快速發展。我認為還可以加上環境。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狼族少年》中女主角最終拋棄男主角的行為?
※如何評價《魁拔2》?
※星球大戰粉們都是如何度過5月4日「原力日」的?
※如何評價克里斯托弗·瓦爾茲?
※對影迷來說,迪士尼重啟《星球大戰》電影系列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