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跨越階級真的很難嗎?


23:37 二零一七年七月份,距離上次更完近一年後又寫了一點。前後有點變化,依然很亂,火車上碼字思維不是很集中,希望大家能給點點包容 能緩緩看完。

我和我們縣裡面的 首富的孩子有次有機會在一起吃飯聊天。

酒飽飯足,我和他一起感嘆。

「我是多麼希望那些「坑爹的傻逼富二代」能夠多一點啊。」

「對啊,只有他們傻逼了,我們和他們站在同一個競爭平台的時候,才有一點點機會戰勝他們。」

可惜現實不會像故事那樣。

富人的孩子從小受的教育,上的學校都比我們高出不知多少倍。我們僅僅從素質上趕上追平已經相當艱難。我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慢慢爬出來。

見到的「富人的孩子」越來越富。

而我幾乎拼盡了命才做到的事情,對他們來說甚至只是稍微花點錢麻煩一下……

然而他們這些在我看來已經很壕的富二代。在他們的群體里,不過也是生活一般的人。

他們學英語,可以花上幾萬,專門請清華北大的來一對一教學。最好的考試經驗,最佳的學習方法。

而我一兩千的班報不報都得想好久,最後還是不捨得。只能每天起早在高中走廊上自己瞎幾把背。自己參悟。

他們學數學,有人專門列出知識點一點一點講。做最好的猜題卷。

而我只能問同學自己猜。

這還是在我當時的圈子裡的「土豪」。

可能知乎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待遇。但是我和他競爭,已經很難了。

像一開始的我們縣那個首富的孩子,他高中都送到了美國 ,在美國讀大學。

……

好比跑馬拉松,我身強力壯,用一個蹩腳的跑法在拚命跑。但是跑著跑著抬頭一看。

富人的孩子不但比我強壯,跑步裝備比我好,跑法科學。媽的跑累了直接上車開車走,不鳥我們往前了。

現在有人告訴我,想跨越階級,就必須跑過那個開車的富二代。

我爸爸曾給我說:「爸爸拼盡了力氣,也只是跳出了農門,跳進了這個小縣城裡。爸爸希望你也能努力 ,如果不出敗類 說不定三代以後我們家就能慢慢爬 ,升到更高的階層了。」

我又想起來那天在知乎上看見那一句話。好像有點跑題。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都是往上沒幾代就都能追到一個很牛逼當大官或者大地主的先人嗎?因為窮人的孩子早餓死了」

……

半年後再寫點東西吧。

我的回答也算是跑題了。想辦法拉回來一點點。我沒有打草稿,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思維有點亂,謝謝贊同的四十多位兄弟能看下去。

我理解的階級……和美國的那種階級不太一樣。我理解的階級,在於對有效信息的獲取量。

今後,「何不食肉糜」「江青天天喝白糖水」,這種笑話肯定不會存在。

取而代之的笑話是,「萬達一夜蒸發六十億,王思聰怎麼想?」

??特么正常的股市波動,又不是掙不到錢,你特么一個億都沒有 你管他怎麼想??這對王思聰這種人重要嗎???為什麼會有媒體這麼想?

吭吭,又偏題了。

就拿王校長來舉例子,他能用五百萬賺到60億。歸根結底是因為什麼?

因為他是英國海龜?這只是知乎平均水平吧。

他有五百萬起步?多少融資幾千萬的企業都掛了?

他有他爹提供的知名度?唔他是利用了他爹首富的知名度,可是某種意義上講,沒有王思聰多少人知道首富居然是王健林居然不是天天坑我們錢,臉都不要了賺錢的馬化騰?

我認為他能翻倍的主要原因,是關於正確的信息量的獲取。

打個比方,我考大學,很多學校我可以選擇,但我不知道選哪個最好,因為我對學校的信息的掌握,幾乎是完全為零的。

我在上個世紀上大學的父母的幫助下,選擇了現在這個大學。

但是時過境遷,他們提供的信息完全不再適合這個時代了。也不適合我的想法和發展目標。

而如果讓我時光倒流,再來一次的話,因為我在大學期間收集了同學等等的正確的信息。我能報到最適合我的學校!

我甚至能少走十年路!

同理,王思聰背靠王健林,萬達集團,身邊頂級富豪朋友一大堆。

他可以獲取到最有用的信息。從而做出最好的判斷!

一個好的間諜能頂甚至不止一個師。我太祖那麼多料事如神,看起來甚至根本不可能的判斷,也是建立在我們多少擁有信陽奮不顧身的諜報同志的真實請報上的。

而因為信息掌握量差別太大,甚至有一部分基因結合等的原因。

窮人的孩子越來越難富,即使僥倖富了,眼界依然很難上去。

雄安新區有一部分是鑽到空子買到房地的,可是最好的早就被早就因為有信息來源的,文件下達甚至策劃的時候,早就搞走了。

甚至窮人找不到漂亮妹子……甚至越來越丑。

吭吭好像又跑題了。

而這種東西我們怎麼獲得呢?

沒有辦法了嗎?

有啊!這不階級還沒固化嗎?

實力啊!你能提供頂級的人需要的東西,他們說不定就會拉你進他們的朋友圈。就算在朋友圈裡,他們不說什麼機密。就算看他們偶爾露出來的東西,你就可以獲得更穩健和合理的判斷。

當你的合理判斷足夠多。你就可以積累財富干一筆,一波鳥槍換大炮,從而獲得朋友圈的更多關注,有機會和大佬合作,分享和獲得更多資源和信息。

(你看很多行業的大佬,都是互相認識的……)

怎麼獲得實力進入……我也不知道……我也是狗比知乎er,指點江山的鍵盤俠大學生。

但我覺得,方法論比具體能力更重要。有個清晰的發展路線,比盲目干好的太多太多。

每個階級。幸福,其實是差不多的,甚至階級低的,會更幸福。

我們老家,一個縣城,一塊錢可以買三個水煎包,吃著賊爽。十塊錢可以痛痛快快過一天。當個科長,縣一中校長,出門受人尊敬,你說話很少有人人敢和你頂。開個小比亞迪f0,美滋滋。

而十塊,在北京,甚至在我上學的三線城市南昌,只能吃一頓飯。而這些地方。特別是北京,一塊鑽頭扔出去,可能能砸到好幾個科長。混了好幾年還開比亞迪f0會被人笑話。你自己都不好意思開。

……每人都有每人的活法。

說的很亂。

碼字挺累的,希望您能……贊一下。


說的好像在其他國家容易一樣,不僅在中國難,在其他發達國家更難。

在中國,目前處於一個發展中狀態,各行各業對人才,對術業專攻人士的需求較大,一些人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可以實現跨階級。至少對於我來說,經過二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我確信以及肯定我不會再退回父母輩的狀態。

階級差異不可怕,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差異,我們可以為了縮小這種差異而努力奮鬥。

但在發達國家,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健全,會讓你不勞而獲,會幫你溫飽度日,會讓很多處於末位階級的人得過且過,喪失奮鬥目標,這時再談階級跨越,更難。

社會越發達,上層階級構建的社交圈越牢固,想要打破壁壘融入進去越艱難。所以請珍惜我們發展中狀態,加快階級角色轉變,為自己,為子女。


誒,為什麼總要想著自己一個人從被剝削階級跨越到剝削階級而不去想想這個人剝削人的制度是不是合理,應不應該消滅呢?


主要是一個劃分問題,要看你按照馬克思的範式還是韋伯的範式。

卡爾·馬克思認為階級源於生產關係,而馬克思·韋伯則認為階級源於三個因素——權力,財富和威望。

簡而言之,馬克思範式下,主要以他人的剩餘價值為生即可跨越階級。而韋伯範式下,則要比大多數人有錢。

顯然前者更容易,我們來看看經書的意見——

「按照我們的假設,他必須使用兩個工人,才能依靠每天佔有的剩餘價值來過工人那樣的生活,即滿足他們必需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生活目的就只是維持生活,不是增加財富;而在資本主義生產下,增加財富是前提。為了使他的生活只比一個普通工人好一倍,並且把所生產的剩餘價值的一半再轉化為資本,他就必須把預付資本的最低限款和工人人數都增加為原來的8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42頁。)

所以按照馬克思的範式,要實現階級跨越就去僱傭滿八個人,成為資產階級。

一般而言路邊賣炸雞的小店,後台大約需要三人,前台需要一人,這樣的炸雞店開兩家即可成為資產階級。

一家炸雞店投資大概在20w人民幣,兩家共計40w人民幣,這些錢合起來未必能買上海市區一個衛生間,卻可以輕易實現階級跨越。

而那些辛苦賺錢去背上房貸的人~哪怕賺得多也無法實現階級跨越。

如果你不認同馬克思的範式,那隻能靠真金白銀了,祝好運。


很容易。

看了幾個答案,都是沒見過世面。

打個比方,一幫人沒見過五嶽,只是把後院土坡當做山了。還在感嘆:爬個山,確實比走平路要難啊。

貧窮,並不是階級屬性。城鄉戶口差異更不是。這種中了五十萬彩票就能逆轉的屬性,用來形容階級鴻溝,未免有點可笑。。。

也正常。這個國家,三代以上都是貧農。二代現象也是最近十幾年才出現。沒見過真正的階級固化罷了。

真正的階級固化是什麼樣?

主流社會不會以為富二代,哦不,富n代是不好的。相反,大部分人會覺得,有老爹血緣(白皮)和財富(家族企業)是一件偉光正的事情,奮鬥逼才是一種很low的東西。你看,超人為什麼是超人?個人奮鬥固然重要,但繼承祖上血脈是不可或缺的。至於奮鬥逼們,大多成了反派瘋狂技術怪人。

在美國,人家看你一身黃皮,就問你來美國幾年了——被問的人是個n代華裔,一口純正英語。

在美國,電影明星做節目,被要求去Walmart打工,人家問Walmart是什麼。呵呵,在中國,再NB的人,你也不會不知道沙縣小吃是什麼吧。

說到底,真正的階級固化:

第一 是你根本就不會妄想去跨越這個階級,不僅別人不答應,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和中國國內宣傳的,奮鬥可以改變一切,剛好相反)

第二 是別人跟你活在兩個世界,你習以為常的常識,人家未必知道。(國內是富人的知識比窮人多,窮人理解不了富人但富人基本可以理解窮人。到何不食肉糜的階段,就差不多了)

第三 這個是遺傳的,比如由北歐的貴族血統,美國的膚色,表現出來的。(國內根本沒這個概念。說自己根正苗紅,基因好,會被當神經病)

【有人說到美國的膚色問題。膚色是階級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想想也知道混底層的白垃圾是哪類人。這裡不是討論種族問題,不細說了。其實吧,美國這種新興發達國家,階級固化狀況還好一點。北歐那些老牌發達國家,真的是冠冕堂皇的皇室血統,貴族血統,不服不行】

在現在的中國,談階級固化基本是笑話。這個苗頭,預計要等到二十一世紀中期,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才能被普遍接受

最後,說說以前在美國混社會的感受。美國的好處是,階級分化很明顯,讓你比較安心。你看到白人高管,至少可以安慰自己,反正我跟人家不一樣,這麼明顯的文化膚色差異,讓你不會有太多非分之想——不會想著我沒理由混不過人家,我的孩子一定要比他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相反,大多數華人想想在這邊從小說英語,起點怎麼也比國內土鱉高,跟國內那幫人比一比,YY一下精英感也就很滿足了。

在國內,大家誰都不服誰,月薪三千的人也抱怨北上廣房價高,憑什麼同事有關係就能上位,你985又怎麼樣你老子NB又怎麼樣,等等,平等意識高的一逼,說不好聽就是浮躁,好聽點就是衝勁比較大。

------------

再最後,美國華人也有不服的。當時在美國一個北大師兄自殺,也是很牛的人,反正我是覺得自己如果在美國十年後混到他那地位基本也就值了。這哥們遺書裡面寫自己真的干不過這幫本地人,生活沒有盼頭,絕望了。。。我不想批判死去的人,這種精神,也是令人嘆息。

——-——

從各國目前的階級固化進程來看,的確是社會發達程度和固化程度正相關,中國也符合這個規律,不確定是偶然還是必然。以前看過各種解釋,感覺都不怎麼靠譜:工業社會分工說,非物質遺產繼承說,等等。所以這裡只討論現象,原因大家自行腦補。

——————

:補充另一視角

看了一些回復,反駁,都沒說到點子上。我來給你們另一個視角吧。

大家在中國待久了,很多被根植的,潛意識的東西,都意識不到,哈哈

這麼說,如果,底層人民,也能每天辛苦工作一天,開著車回家,泡上一杯咖啡看看電視,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樣的生活又如何呢?如某些雞湯文裡面所說,讓每個人都有尊嚴的活著,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做貢獻。那麼,跨越階層,擠擠破頭尋找上升通道,這種事情,還重要嗎?

如果是這種情況,屌絲終其一生,安安穩穩做一個平靜的小屌絲,又有何不可?

我在一個回復里說了,發達國家的價值觀是做好自己的事業,並且享受現實生活。

不能說哪種觀念是對的或者是錯的。人各有志,社會應該給每種人提供可能的未來。

誰知道呢。三十年後,當中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和今天的美國類似的時候,也許有人會厭惡那個按部就班的社會,會想念群魔亂舞,英雄輩出的二十一世紀初期。


跨越階級在哪裡都是很困難的。

人們討論了太多不平等,但我感覺很多人有時候也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就是以為平等之後成本就消失了。

現實卻是平等有時候往往因為不需要不平等的設置也足夠讓你絕望了。

現階段的貧富差距和財富總量足以讓這個社會的階級階層分類精細到上百層。

就像是馬拉松賽程一樣,一般人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根本跑不了,而即便受過訓練,想拿好成績一樣不容易。

一個包子成本一塊錢,特權者購買價四毛,普通人價格兩塊,平等後價格應該是一塊二,而不會是四毛。

討論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避免這樣的想法。


怎麼跨越?跨來跨去不都是無產階級?

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都是無產階級,還有個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的盟友,你還能跨到奴隸階級或者貴族階級去?


有一定難度,但也沒有那麼誇張。

這個是我在一個類似和問題下的回答:

一個精英的誕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 Li Carly 的回答

研究表明國內近年來父母的階層對於孩子是否成為精英佔了大概60%的因素,所以還是有40%的機會啊,而父母就定終生可能就有點誇張了。

(研究來自Miles Corak,渥太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Here is the source for the 「Great Gatsby Curve」 in the Alan Krueger speech at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on January 12

這張"蓋茨比曲線「 Great Gatsby Curve圖從數據上告訴我們3個信息:

1. Y軸 - 父母/家庭出身對孩子以後社會地位的影響(Intergenerational Earnings Elasticity)

數值越高接近1,表明孩子很難脫離他們的父母階層,或者說父母的階層對孩子的階層起到的決定性較大。比如一些南美國家。而我們是0.6/ 60%左右。

數值越接近0,表明父母階層對孩子的階層幾乎無影響。比如一些北歐國家。

2. X軸 - 各個國家的基尼係數/貧富差異。

數值越高接近1,表明貧富差異較大。

數值越接近0,表明社會貧富差異不大。

3. 國家跨代階級流動性和貧富差異的關係。

表明跨代階層流動性和社會貧富差異在大多數情況下正相關。

PS. 關於其他父母的階層對孩子教育和性格那些地方可能會造成影響,我在類似的問題下也有回答, 以下引用我在這個問題下的回答:

為什麼說「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 - Li Carly 的回答

最近正好看到一本書,是一個哈佛教授寫的,講關於美國貧富孩子之間差異的, 叫做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裡面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分析和觀點,有些觀點也挺有普適性的,選幾個圖分享下,圖後面加上我自己的評論:

1. 窮人的孩子缺少生活中的榜樣,父母很難給出思維或者處事上的好建議,也缺乏足夠的教育投入

可以看到,美國父母學歷低(作者認為的「窮人」家庭里)的孩子們,同時也更有可能來自於單親家庭 - 單親+父母學歷低,一個後果就是孩子沒有一個良好完整的成長環境和思維觀念。

學歷低/貧窮的家庭,父母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時間,精力也比高學歷/富人家庭要少。

2. 結果導致了不少窮人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3. 由於不注重健康飲食和鍛煉,窮孩子的肥胖率也更高

而肥胖率高與身體素質和健康也很有關係。此外,肥胖兒童在學校和社會裡還可能不受到歡迎,自信心也可能受到影響。(反過來的正面例子可以看看知乎里的健身成功例子)

4. 即使科技面前人人平等 -- 富人的孩子們用電腦來求職充電進步,窮人的孩子們常常用電腦來打發時間

「Compared to their poorer counterparts, young people from upper-class backgrounds (and their 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the Internet for jobs, education, political and social engagement, health and newsgathering, and less for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Putnam writes. 「Affluent Americans use the Internet in ways that are mobility-enhancing, whereas poorer, less educated Americans typically use it in ways that are not.」 - 書中說

翻譯過來大意是: 「相比於窮人家的孩子,富人的孩子們更善於利用互聯網來找工作,進行在線學習,社會活動,搜集新聞和管理健康 - 讓他們更上一層樓。而窮人的孩子們更常把它用來娛樂休閑,不思進取。。。」

這個發現讓我挺驚訝的。即使科技讓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容易,我也沒想到不同的孩子對同一種科技的利用會有很大不同。

5. 課外活動的參與

課外活動是一種社交也是一種學習,而在美國大學的錄取體系中,課外活動是很重要的。

6. 信任度

如果對社會對他人不信任沒有信心,又怎麼能夠混得開呢?

最後想到一個由國內特色的,但美國其實也差不多的: 學區房!

沒時間看書的,也可以看 MarketWatch市場觀察 裡面寫的一些縮略版:

Rich kids use the Internet to get ahead, and poor kids use it 『mindlessly』

Why the American Dream is unraveling, in 4 charts

--------------------

新書《理財趁年輕-學校里沒教過的理財投資課》各大書店網店上市 :)

《理財趁年輕:那些學校沒教過的理財投資課》(李晨;薛莉萍)

-----------------------

已開啟值乎,歡迎交流~~ ^_^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昨天看到一個新聞,一位老奶奶,家裡漏水漏了四年了。牆皮上的霉已經長了一大片,家裡就如水簾洞一般。四年,不是一段很短的時間,尤其是對於一位老人,這已經嚴重影響了她晚年生活的質量。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對著鏡頭流下淚水說的話:「老百姓是最無能的。社會最底層是最無能的。」

她經歷了大半輩子,最後說出了這樣的話,一定是生活經歷的打擊是她感同身受。她為了家裡漏水的事情已經打了上百個電話,可問題就是沒有辦法解決。說到底,她人微言輕。即使不滿足她的要求,她也掀不起浪花。既然不滿足你的要求你也無法可施的話,我幹嘛要費力去做呢?恐懼永遠是比哀求好用的工具。老奶奶流下淚水的同時,她的對面是一臉冷漠的街道辦事處幹部。記者再三懇求那個所謂的書記把這件事情再催促一下,書記則漫不經心地點了點頭。

老百姓如今要想解決問題,只能依鬧。鬧固然不是一個好方法,可若是走正常途徑,問題的解決永遠遙遙無期。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你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社會是人吃人的叢林,你既然被別人壓在底層,就不能期待自己的訴求得到重視。所以農民工會以跳樓來討要工資,老百姓會通過上訪來表達訴求。沒有地位的人底層人民,無論朝代如何更迭,永遠都會是受苦的一群。

正是看透了沒有地位的悲哀,我才有著強烈的願望想要爬上去,脫離我所在的這個階層。最近報了一個去東南亞旅行的團,發現出發的航空公司叫作酷鳥航空。我百度了一下,發現這是一家著名的廉價航空公司。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的吧,畢竟我當初報的也不是多高端的團。可內心還是有些凄涼。如果我有錢,我會坐最好航空公司的飛機,會住最安全舒適的酒店。看到網上關於酷鳥航空各種事故的描述,我只能說這是窮人的悲哀。

後來才發現富人是比窮人健康得多的。富人有專屬的健身房,吃的都是營養而健康的食物。而窮人,則吃著高油高鹽高糖的垃圾食品,每天做著沒日沒夜高強度的體力腦力活動。就連旅遊,窮人也要忍受著爆曬,冒著脊柱扭傷的危險乘坐廉價航空。窮人的健康總是這樣廉價,社會對待窮人總是充滿著深深的惡意和殺機。

就連教育也是被富人壟斷的。之前我拼死拼活為中考備考時,我只知道隔壁的中美班在放電影。他們人手一個ipad卻仍然能笑著奔向大好前程。我回家跟父母說我也想出國念書,得到的回答是咱沒錢。中考的失利直接讓我發燒了一個假期,可我卻聽說一個同樣沒考好的同班同學直接去了美國讀高中。那時我就知道,世界對於窮人是山窮水盡的,對於富人則是柳暗花明的。財富總是能為你打開太多的機遇太多的捷徑。而缺少財富,對不起,請你遵守富人制定的規則。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做一個富二代是什麼體驗?其中的一個回答是,人生正能量無限循環。是啊,有龐大的物質基礎做後盾,便是追逐夢想的時候了。所以王思聰會去學哲學。因為沒有謀生的壓力,為什麼不去學自己喜歡的呢?果然好回答。他的回答即使很拉仇恨,可那就是事實。

富有帶給人最寶貴的就是一顆純真善良的心。富有的家庭教出的孩子,多是慷慨大方不斤斤計較的。我有一個同學,是霸道總裁的女兒。她對待他人非常真誠,同學間的一些小錢她也從不計較。而且對待自己的物品也不吝嗇,經常借給別人。這是豐厚的物質底蘊才能堆砌出來的。而貧窮,會使人的眼神裡帶了些算計,帶了些心機。這不能怪窮人,當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任誰也是變不成傻白甜的。

有的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點兩碗牛肉麵,吃一碗看一碗。這當然是笑談。富有不意味著浪費,不意味著奢侈。富有帶給人的是一種安全感,我知道我的財富能給我很好的生活,很高的尊嚴,充實的內心,這是多美好的體驗。

想跨越階層,不過是生活里的每一個微小細節的鼓勵。我想要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不必看價格斤斤計較地比對而只需看質量。我想要在心血來潮想要去某個地方時,不會因昂貴的路費望而卻步。我想坐最安全的航班吃最營養的餐食。我不願在強迫自己相信cross專櫃正版的洞洞鞋與地攤十塊錢一雙的洞洞鞋沒什麼分別。我不想追求品牌,卻也不希望自己因為買不起而只能穿劣質的地攤貨。我希望自己能買得起幾百塊一張的歌劇門票而不只是聞著高卡的爆米花在黑黢黢的影院里看商業電影。

我渴望財富,然而我夢想的卻不是它本身。而是它能給我帶來的尊嚴、舒適的生活和高端的社交圈子。財富甚至能夠給予我追求愛情的底氣以及就算人生失意也能夠迅速翻盤的資本。財富可以使王菲四十歲仍能隨心所欲地戀愛,財富使米蘭達可兒在離異且帶著孩子的情況下再次訂婚身價上億的高富帥,財富使章子怡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毅然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作為普通女人,離過婚甚至會被看成一個污點。單親媽媽的生活總是苦的,要辛苦工作賺錢養家。可若是有錢,便可穿著柔軟的家居服,品著紅酒,在司機將孩子接回來時給他一個溫柔的吻。財富使女人溫柔,使孩子內心健康善良。

以上我把財富作為了對社會上層的總稱。在這個資本化的社會裡,社會上層無疑都是富有的。這並不是拜金,而是一種達到理想生活的途徑。事實上,通過正當途徑,通過自己的雙手去賺錢,怎麼也是值得欽佩的。

獲得財富需要膽識機遇和運氣,但凡事該適可而止。過度極端地追求財富積累無疑是把自己逼到死角。

理想生活的圖景就在我面前,我得努力去達到才是啊


有點服氣,果然知乎均收入都是年百萬。 評論都不屑於赤貧到有產這種轉變。

-----------------

原帖

坐標長三角某准一線城市,10-14年在這個城市的郊區折騰點小生意,做傳統零售行業。

某天晚上十點下班打烊去吃飯,某個不起眼的炒飯店。有輛霸氣的保時捷卡宴堵在門口,心想現在有錢人這麼霸道店裡正是上客的時候,這麼堵著太不厚道了,然後找了個座位坐下來等炒飯。 這時候隔壁店的老闆也來吃炒飯,看到我打了個照面就跑去和炒飯店老闆聊天。 聲音很大,「喲 ~開回來了? 咋么快? 」炒飯店老闆撇了一眼門口的卡宴:「屁,這都等了半年了。 」然後圍著新車討論了起來,怎麼選裝 怎麼加價,加速怎麼樣.....沒錯,這輛嶄新的卡宴是這個安徽籍炒飯店老闆的。老闆滿臉油光,不修邊幅,什麼是土? 這個字形容他不為過。什麼是豪? 看到這輛車不得不承認他很豪吧? 這家炒飯店是老闆開店第一家店,炒各種各種樣的炒飯,有貴有便宜。因為味道很好,所以生意一直很火爆,開了幾年有點積累又在旁邊一條街加盟了一家中式快餐店,因為那邊不用怎麼管所以沒事一直在這邊店炒炒飯。 也可能是個人理想,也可能是人錢真的賺了很多,反正卡宴就這麼開回來了。

再說一個給我剪了四年頭髮的理髮師的經歷。認識他是我剛到那個地方開店,找了家在當地還不錯的理髮店剪頭髮。 覺得這個理髮師不像別的理髮師那麼花俏,話不多,剪的不錯,所以三周一次的理髮就固定找他了。後面自然就熟悉了。江西人,初中文化,之前工廠上過幾年班,理髮師做了三年,有一個女朋友,打算結婚,僅此。認識了有一年吧,有一天他突然跟我打聽這附近店面房租 轉讓費,辦營業執照之類的事,打算開店。我自然是知無不言。沒過多久他的店就開起來了。位置不是特別好,自然投入也不算多。總投入大概7-8萬。 店開起來,他做頭髮,她女朋友洗頭,把他弟弟帶來當學徒打下手。剪頭髮我自然還是去找他了。因為只專心剪頭,價格合理,不撩妹,不推銷,不「強制建議」,所以慢慢來剪頭髮的人越來越多。因為髮型剪的好又專業,主動諮詢頭髮問題的的人就多了,所以慢慢做頭髮,染頭髮的人越來越多。做頭髮染頭髮的多了,辦卡的洗頭的就越來越多。 一年左右,三十多平的小店,把後牆敲了,擴成了90平的店,店裡請了十來個人。還是那個不是很好的位置,但是生意很忙。 開店那年結的婚,擴店那年生的小孩。生了小孩後他經常會向我諮詢汽車的問題。 根據他的情況和預算,我給他推薦過幾款車。沒過多久就考出了駕照,買了一輛十來萬的車。2014年,我已經不在那個地方了,但是還是會穿過整個城市去找他剪頭髮。有一天他跟我聊起買房子的事情,讓我幫忙分析下他的預算能買在哪兒。因為小孩再過兩年就要上幼兒園了,現在一家人都在這邊,所以他得看看房子,打算在這裡定居。

開店的地方已經算很郊區了,但是預算不多他買不起,只能往更偏僻的地方看,最後買在F市和本市交界的地方。 然後啊,然後這房子就像開掛了一樣。去年鄰市「撤市設區」成了本市的一個區,他買的房子還沒交付就漲了一大波,然後旁又有了輕軌規劃,又漲一波。 今年某大型國際會議在本市舉行樓市大熱,全城又漲一大波。 然後政府出台政策給樓市降溫,非本市戶籍只能買一套房子,買了房子也不能落戶,除了F區(撤市設區的那個區)和另外一個很偏僻的工業區。 他買房子的地方是屬於F區但是靠著本市很知名的一個核心區的(全國有名)房價又漲了一波...目前為止這房子翻了一番還不止, 現在他開了第二家店,依然不大,生意依然不錯,讓他弟弟幫忙管著。按照這收入和身價劃為中產不為過吧?

也許第一個故事有人會說極端,第二個故事有人會說是運氣,但是在那裡開店的那幾年,做了幾年的市井街坊,類似的事情見過太多太多了。你能都說是極端是運氣嗎?

一對廣西的夫婦從一家小奶茶店開起,五六年開到三家分店,杭州買下兩套房。

開家居飾品店的矮胖中年男人從一家店做起,開到三家分店 然後賓士換換,藝術學校的妹子泡泡。

開鴨脖店的湖南籍瘦高個,賣鴨脖賺了點錢然後倒騰店面轉手,再後來看開畫室門檻低,錢好賺,拉兩個不知道那裡畢業的「美術老師」開起了畫室。 從鴨脖老闆變成了「校長」 摟的都是為藝術獻身17 18歲的藝術生,還一年換一茬。

和老婆一起開化妝品店的重慶籍猥瑣男人,開店三年,把麵包車換成了A5 然後看到了更好的生意,把兩個店轉掉,拿著錢去貴州做苗木生意,現在已經身家千萬。

還有一個93年的小夥子之前奶茶店裡上班,老闆欠賭債要跑路,低價把奶茶店低價盤給了他。然後我親眼見證他第二年賺了錢買了輛A4 然後找了個美院的女朋友,第三年開了第二家分店。 今年是他開店的第四年,前段時間看他朋友圈,在買房子,準備結婚了。

我的店面隔壁有間7-8平的鋪子,兄弟倆人是江西鷹潭籍的,賣傢具布偶之類的東西,後來經營的不錯,又陸續在附近和其他片區開了三家店,12年開始做線上,註冊公司做天貓,現在已經是天貓上這個品類的店鋪top10了。看他倆的朋友圈,哥哥實幹型,很少發朋友圈,偶爾某個線上活動銷量超多少才發下朋友圈。 弟弟感性派,現在天天發到處旅遊的照片。 不知道他倆有沒有沒有跨階級。但是看到他們有二十多人的團隊,活動時的驚人的銷量,還有龐大的倉庫,這可以算是成功了吧。

還有一個巷口賣煎餅果子的山東臨沂籍夫婦,每天守著煎餅攤看似可憐,可人家早已在老家買了房子和商鋪。兒子在老家某個很貴的私立學校全托。

等等等等,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不勝枚舉。

這每一個都能算跨越階級吧?

這只是某個角落某一小撮人命運的改變。可以說中國目前到處都在發生這樣的故事,用自己的經歷改變來回答這個問題。

都知道教育會改變命運。如果你出生不好,如果你當初沒有抓住通過教育而跨階層的機會,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請你務必不要氣餒,中國社會目前還處於全民造富的時代,還有大量的社會需求未被挖掘,制度法律還不健全,有大把大把的機會去賺錢。前提是你有一個進取的心——不放棄自己不安於現狀,勤勞的手——認真努力的做好做細做精手上的工作 ,踏實的腳——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積累經驗,積累人脈,積累第一桶金,不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那樣才會有發現機會的眼睛,當機會來的時候,通過自己積累的能力和經驗,全力以赴去努力厚積勃發一定會有所收穫。

我也是一個創業者,也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有了一點點積累,有時候也會想這樣也差不多了吧,想鬆懈想安於現狀。但是這時候我都提醒自己,你的時間不多了, 頂多二十年,當各行各業都發展到發達國家水平,法律制度跟上來,互聯網巨頭壟斷的時候。跨越階級會更難。 你現在不做富一代,你兒子做富一代的機會會比你難一百倍。

以上 與君共勉。


教育,軍功,婚姻

千年來中國跨越階級的途徑就沒變過


天天想著改變階級,說好聽點是奮進,說難聽點就是浮躁。

修好自己的局,等著風水輪流轉,比去追別人的局要強。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世界各地跨越階級 最方便的是 教育, 按此標準 算是比較容易的


中國的階層正在一點點固化,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會固化到鎖死上升大門的地步。就算如此,中國的階層固化到歐洲的程度,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所以,你要做的,是抓住機會穿過大門,而不是整天擔心門關上。機會還有,危機也在,就看你如何選擇。


邀請我下唄~~~~~~~

=======================================================

先說下我的答案,狹義的階級跨越:登天之難;廣義的階級跨越:不難。具體的請看下文分解。

要想探討階級跨越的難度首先要理解什麼是階級。這也就是我前面提出狹義與廣義的兩種了。

先說說簡單的,狹義的階級。狹義的階級只有兩種貴族和平民。這種跨越之難不用我說大家也應該明白,雖然在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傳統意義的貴族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是就其最根本的發展流程至少需要經歷三代人的努力。第一代作為經濟基礎與政治資本的累積。在此過程中僅能夠完成財富與個人社會地位的提升;第二代人需要完成教育、思想、行為、影響力等一系列轉型,這一代人是最為重要的,也是家族從暴發戶向貴族轉變的基礎;第三代人則在貴族教育的基礎上形成了貴族的雛形。綜上所述,無論在哪狹義的階級跨越都是難如登天。

當然我清楚的知道題主想問的肯定不是這個。

===================

下面說說廣義的階級,在廣義的階級定義中主要以經濟實力來進行區分,具體而言分為兩種劃分模式,一種是經濟實力的來源;另一種則是經濟實力的總量。現階段總量的分類更受到人們的認同與關注。

同樣,先說簡單的,經濟來源分類:兩種一種是勞動型,一種是資本型。所謂的勞動型就是指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取相關報酬。我本事差,只會端盤子,一個月2000的工資,屬於勞動者;你牛X,某企業的CEO,300萬年薪,也屬於勞動者。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工作時間來獲得對應的報酬。另一種就是資本型了,換句話說就是用錢來賺錢。假設我有阿里10%的股份,我不需要工作,它都要付給我錢,我的賺錢手段是我已經擁有的金錢,而不是我肉身所提供的勞動力(本文勞動力所指包括體力、智力等)。

按照經濟總量分類的方法受到更多人的認同。

天涯上扒來的一張圖, 數據基本可信,注意是家庭總收入。如果按照這種分類方式階級的跨越比較容易,下面會具體論述。

===================================================

如果題主所提到的階級跨越僅僅是指經濟方面的,則就現階段的中國而言,並不難,具體有如下幾方面觀點(官-商之間的跨越在下文另有論述):

第一,從貧困人口算起,一個人滿足下列條件便可以輕鬆完成至少一個大階級,四個小階級的跨越,達到初級小康水平。(1)身體健康,人格健全;(2)完成本科教育;(3)能夠較為認真找工作。

這是新浪公布的數據,應屆本科生平均就業薪酬約4800元。值得注意的是這裡不是指到手工資,而是包括五險一金在內的薪酬,也就是應發工資。就本人觀感而言,我們單位小年輕應發工資在4800左右的,實際到手估計2900-3100左右。這個數字還是基本可信的。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以每個家庭兩個勞動力計算,家庭年收入超過8萬不算難。故而可以完成四個小階級的跨越。

第二,

中午有點事,晚上回來接著更。實在抱歉。


放眼望去,哪個國家不是如此?中國或許會更簡單一些吧


你大概覺得月薪3000奮鬥到月薪3W才叫逆襲,而從未想過你爸爸剛工作的時候可能年薪才3000。

你覺得現在的機會少了,不如問問你爸爸:為何只讓馬雲豎子成名?

眼太高,手太低。書太少,想太多。

_________

有人說通脹,

以我自己家為例子。我自己是92年出生,我父親71年生人,比馬雲還小几歲。位置在中部湖南省內二號城市郊區小縣城,也就是所謂城鄉結合部。

2000年左右,我父親工資是每月不到1500,私企,非事業單位,無三險一金。家庭無醫保,買的第一棟房屋房價1W6。總價,不是平米。

而現在,到了我這一代,思考的是在市區,在省會,甚至在北上廣買房。所以說,不是收入少了,而是目標大了。我父親可以將就送我在鎮小學讀書,我思考的就是希望以後孩子可以去市重點。

通脹確實是有的,但你不能只感覺到錢不值錢,同樣要意識到物也更值。

我爺爺那一輩可以穿補丁衣服,可以為了節省車票走幾十里路去縣城,早餐吃個泡麵也覺得奢侈。而現在你的生活品質呢?你不光要穿好,要吃好,還要玩好。 錢不值錢不僅僅是賺的少,更是因為花的地方太多。

回到主題。

北上廣生活艱難滿打滿算多少人?你們月薪過W就在抱怨社會難逆襲。那是因為你們的目標是這個國家最精華的部分。你們一本重點大學畢業不夠,覺得自己還是個屌絲,你們要創業,要當經理人,要上胡潤榜才逆襲。

而這個國家,如我認知的大多數人,僅僅覺得不用再如同父輩一樣當農民工只能出賣體力賺錢就已經算是逆襲了。

這個世界上,真正艱辛的人,從來沒有機會去抱怨自己的艱辛。

總結: 知乎大多數人表現出來的起點其實非常高了。而這些人的父親卻沒有告訴他們: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條件。

——————


城市與農村的二元體系以及城市戶籍,特別是大城市城市戶口,確實就已先天造成了階層固化。

另外,中國式高考的特點,如大學錄取的名額制式,特別是學區房之類,也是部分助因。

但相比於歐美,中國的問題還算好些。

至少,通過高考,還是有相當的機會,可以讓寒門子弟成功改變人生。


很難。

想到看過一個紀錄片叫做《含淚活著》。

如果你看過,你就知道很難。


推薦閱讀:

獨立出版與主流出版有何區別?國內的獨立出版現在狀況如何?
分餐真的比聚餐更文明嗎?
南京人如何看待先鋒書店?
3D列印如何跳開行業內自己玩的現狀,增加大眾參與度?
年輕人穿唐裝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政治 | 文化 | 經濟 | 中國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