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內部是否穩態?爲何汽水震動後再打開會衝出大量氣泡?

大家應該有經驗,買來未開封且靜置過較長時閒的可樂,打開時是比較平靜的,稍加註意就能打開後不產生大量氣泡。而如果先讓可樂瓶經受大的震動(比如從1 m多高的手中掉到地上),短時閒內打開就會產生大量小氣泡衝出來,即使小心也很難控制。但如震動後再靜置幾十分鐘,打開時仍能平穩。

那我的問題就是,震動後短期內的可樂和震動前有什麼區別?按道理可樂沒有開封,體積、壓力、溫度(這個我不能完全確定,因爲可樂瓶經常在冰箱到熱天之閒轉移,沒做過嚴格恆溫的實驗)都是一定的,那麼長時閒靜置後就已經達到了熱力學平衡的穩態,那震動後以上條件仍沒有變化,則穩態仍應該不變。打開瓶蓋時可樂與外界連通,通過釋放溶解的二氧化碳達成新的穩態很正常。但爲何震動和未震動過的可樂表現會如此不同?


可樂平靜時,溶解的氣體要釋放,要克服液體的表面張力,但一旦形成氣泡,所需要的能量就大大減小。因此最難的是氣泡從無到有形成的階段。

所以可樂受到振動時溶解在可樂中的氣體釋放更快。因為受到振動時,將許多小氣泡搖進了液體中,溶解的氣體以這些小氣泡為基礎,就能更加輕鬆地克服表面張力進入到小氣泡中。

沒有震動的可樂,其瓶內氣壓和灌裝時的氣壓基本一致。震動短期後的可樂,其實已經有很多原先溶解後的氣體被釋放出來,充填在瓶內空氣空間里,瓶內氣體壓力升高,馬上打開的話,這些氣體很快湧出並在液體表面形成湍流,進一步產生了連鎖反應,促使氣體大量釋放。而靜置之後,這些氣體再度溶解,瓶內氣壓恢復到原先的水平,因此打開就不會噴涌了。

參考:Why does a shaken soda fizz more than an unshaken one?


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是有一種平衡態的。

內能傾向於使氣體從液體中解離出來,形成氣泡。

液體的表面張力傾向於壓縮氣體,使氣泡消失。

只有內能超過表面張力時,才能形成微氣泡。

而微氣泡中表面張力產生的壓力大小,取決於微氣泡的直徑,直徑越大,表面張力越小。

綜上,一旦微氣泡的直徑超越某個閾值,表面張力就會小於內能,微氣泡就會增大,表面張力繼續減小,變成一個暴膨的過程,就是沸騰。

那麼超越閾值的方法就有很多,要麼增加內能,比如加熱液體,要麼減小閾值,比如加入表面活性劑。

震動就是比較複雜的情況。一方面液體局部的壓力忽大忽小,壓力形成的閾值也是會變化的。另一方面,震動也會引起局部內能的改變。所以……這很複雜,還是邀請搞熱力學的人吧。


推薦閱讀:

TAG:可樂 | 二氧化碳 | 物理化學 | 汽水 | 動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