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和潛意識發生衝突的選擇機制是什麼?
舉例,比如一個事情讓你很來火很生氣。你想揍人,意識里知道打人是犯法的,可是這種潛意識的衝動想去打人。那麼人會有什麼機制來讓你是聽憑意識的勸告,還是隨著潛意識的衝動。就是有什麼標準或者神經有什麼規則讓你來到底是按照意識行事還是潛意識或者衝動行事?
題主可能沒太搞懂意識,潛意識的含義。意識、潛意識還有前意識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三個層次劃分。
意識,是自己當前能察覺到的心理活動。比如你想揍人、你覺得揍人是違法的。
潛意識,是不被人察覺的,只有通過一些特殊手段才能激發。但是人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會受到潛意識的影響,比如口誤。
另外,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存在著前意識,是當前並沒有察覺到,但是經過提醒或回憶,可以進入意識活動。比如我問你某篇課文,然後你回憶其那篇課文的內容。前意識在意識和潛意識間其鏈接調節作用。
至於題主說的問題,我覺得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來解釋比較合適。
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本我以自我為中心,無視現實,以滿足自己的衝動慾望為目的。比如題主心中打人的衝動。
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調節控制本我的衝動。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是道德和良心的我。比如你知道打人是違法的。
你想打人又知道打人犯法的衝突,也就是本我和超我間的衝突。自我則在這兩者之間起到調節作用,也就是讓你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為。
自我根據現實情況來採取行為,比如選擇了不打人,可能會去罵他,這樣既使本我得到滿足,也不違背超我的道德良心。比如選擇了打人,可能是本我的衝動太強烈,必須打人才能獲得滿足,這是你可能會告訴自己:這個人太壞,就應該被打,來彌補超我心中道德良心的不足。
可能舉例舉得不太好,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題主可以自己領悟一下_(:зゝ∠)_
個人認為,潛意識和顯意識並不是分開的、獨立的兩個部分,當然更不應該是兩個對立面,潛意識和顯意識更像是一個共同體,或者說我更傾向於認為顯意識是潛意識中的一部分比如說,如果在某一刻你心中有了抉擇上的困難,那肯定不是潛意識和顯意識的矛盾,而是潛意識中的兩個巨大的利益體的矛盾,只有當某個「矛盾」或是某種其他類型的心理體驗達到足夠強大時,才能被顯意識注意到也就是說顯意識的作用是在心中的利益體出現矛盾時,作出判斷的一方,而潛意識更多的時候也許會思考更多細微的無關緊要的東西,只有當某一種想法達到足夠重要的程度時,顯意識才會把它當作一種真正的「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雖然心裡總是會傾向於那個更輕鬆更愉快的選擇,但是思考的結果卻總是我們不太願意的那一項,於是我們就簡單地認為,潛意識和顯意識發生了鬥爭,然後顯意識勝利了,於是你就決定起床去上課或者上班
但是不要忘了很重要的一個點,判斷的依據並不僅僅只是輕鬆和愉快,更多還有恐懼,比如說不上班不上課的恐懼,當然就要比輕鬆愉快一整天所帶來的快樂要大得多而之所以一時之間你會覺得不去上課上班比較好,只不過是因為潛意識相對隨意,並且是四散遊離的,比如你剛好做了一個好夢,夢到曾經放假時輕鬆愉快的時光,於是那種愉快的心情就佔據了你的潛意識思考中的大部分,於是你就做了一個選擇「不去上班上課」的傾向,但是實際上你的潛意識中有更多的部分,實際上已經將「去上班去上學」刻畫成了一種定理,如果不是因為潛意識隨意遊動,你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奇怪之處也就是說,被潛意識控制,被默認為一種理所當然,即使這其中有多少不合理的地方,只要是你長期認同的一種觀點,那麼就會被潛意識化(顯意識和潛意識其實也是在不斷轉化的)再來說題主舉的例子吧,你想揍人,意識里知道打人是犯法的——但是實際上這裡只是想要打人的潛意識比阻止自己打人的潛意識先冒出來了而已
而且並不是只有所謂的「衝動」才能代表潛意識,潛意識更多的是在你無意識的時候控制著你做那些你長久以來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或者更準確地來說,一般人認為的潛意識,其實是「由快樂引導的代表本能的潛意識」,一般人認為的意識,其實是「由恐懼引導的代表正常的潛意識」推薦閱讀:
※佛涅槃後,意識體(靈體)還存在嗎?若存在,以什麼形式存在?若不存在,變成了什麼?
※阿賴耶識是從哪兒來的?
※你們唱國歌時,都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