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希臘棺材之謎》這部推理小說?


60後和70後的兄弟們,應該對《希臘棺材之謎》這本書不會太陌生。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久已隔絕的中西方經典讀物重見天日,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版面市。各個城市中讀者連夜在新華書店外面排隊搶購的場面屢見不鮮,那情景就如今日搶房子一樣,堪稱震撼。《希臘棺材之謎》,正是那個激情年代的心靈印記之一。

說到偵探小說,很多人可能馬上會想到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塑造的大偵探波洛。確實,這兩個藝術形象是中國讀者非常熟悉的,代表了歐洲偵探文學的兩大流派。像《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都是80年代備受觀眾喜愛的偵探電影。而在大西洋另一側的美國,也有一個風霏多年的偵探文學流派,這就是艾勒里?奎恩探案系列。作者是兩個人,一個叫弗雷德里克?丹奈,另一個叫曼弗里德?李,是表兄弟,二人合作取共同筆名艾勒里?奎恩,和小說主人公一個名字。《希臘棺材之謎》,是二人所著的九部「國名系列」探案中最為著名的一部。

記得當年有一本令人捧腹的兒童文學讀物《西遊新記》,作者叫童恩正。書中有一章是悟空師兄弟三人被紐約黑幫綁架,出馬破案的正是艾勒里?奎恩父子。另外還找了些外援,候選人有福爾摩斯、波洛,還有葉永烈筆下的中國警察博士金明等。由此可見,當年中國讀者心目中最著名的偵探形象,也不過是這四人而已,遠不是後來的百花齊放高手輩出。

沈版主第一次接觸《希臘棺材之謎》,還不是看的原著。80年代時廣播電台每晚6點(後改為6點半)有評書連播節目,像《楊家將》、《岳飛傳》、《薛剛反唐》、《水滸傳》、《東漢》、《三鬧汴梁》、《明英烈》、《三國演義》等,都是從那裡第一次聽到的。《希臘棺材之謎》是一部廣播劇,並不長,大概有六、七集吧。因為是廣播劇,篇幅短小,很多精彩的情節都沒有表現出來。不過,即使如此,那種叢生的懸念,還是給沈版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有意猶未盡之感。

過了幾年,沈版主上了中學,可以到圖書館成人閱覽室借閱圖書了,這才第一次全篇讀完《希臘棺材之謎》。當時沈版主完全被書中隱藏在重重對話之後的懸念迷住了,情節推進一波三折,每當峰迴路轉卻又疑惑叢生,一個謎題連著一個謎題,好不容易理清的頭緒一再被推翻,正當徒勞泄氣之時,答案突然揭曉,讓人大呼驚詫又拍案叫絕。掩卷之後的感覺,就像一個多年相熟的老朋友突然離開了一樣,不忍讀完,不忍釋手。過不多久,沈版主就用自己攢的午餐錢去新華書店買回了此書,一直珍藏至今。那是一本群眾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的作品,譯者是王敬之,定價人民幣8毛8分。

多年以後,艾勒里?奎恩探案系列又幾次重版發行,仍然採用了王敬之的譯本,讓更多讀者感受到那種強烈的智力挑戰和絲絲入扣的文采之美。近日沈版主重讀了《希臘棺材之謎》,雖然內心已淡定了許多,但拍案感慨之情,卻非年青人所獨有。

《希臘棺材之謎》不重場景描寫,而是靠大量對話層層推進情節。全書共有四處精彩較量,環環相扣,伏筆縱橫。稍一不慎即遺漏天機。每到山窮水盡,即有峰迴路轉。當案情水落石出時,所有讀者都會禁不住驚呼:「原來是他!」雖然現在看來,這種模式套路已頗為老調,四面開花司空見慣了。然而老調只要設置精奇,懸念疊出,仍然會吸引讀者的無限遐思。在這一點上,《希臘棺材之謎》尤其出色,不愧被譽為是偵探小說中的「聖經」、作者「國名系列」中水準最高之作。

《希臘棺材之謎》以一個看似普通的案件開篇。紐約藝術品商人卡吉士在睡眠中心臟病發作去世,全家送葬至墓地。返回家中,卡吉士的女婿史洛安突然發現保險柜中的卡吉士遺囑不翼而飛,於是報案。紐約當局的檢察長桑遜、副檢察長佩珀、偵探長老奎恩,還有警察范雷、李德、哈斯壯等趕到現場展開調查。艾勒里是老奎恩的兒子,剛剛大學畢業,愛好推理,精力旺盛,也跟著父親來到現場看熱鬧。

經過詢問,得知卡吉士死前的夜裡曾接見過兩個身份不明的不速之客。因為卡吉士事前吩咐秘書瓊接人進門後就離開,再沒有人見過活的卡吉士,所以之後那兩個人什麼時候走的,卡吉士到死前做了什麼,便都成了不解之謎。

艾勒里經過仔細勘察後,根據自己的邏輯作了一番推理,斷定遺囑沒有時間拿到外邊去,只能是藏在卡吉士的棺材裡。經過說服後,大家同意開棺進行檢驗。不料意外發生了,卡吉士的棺材裡沒有遺囑,卻多了一個死人,眾人皆驚。經過查證,確認這個意外死人是剛剛刑滿釋放不久的盜竊犯格林肖。瓊認出,此人正是那晚兩個不速之客中的一個。於是,小說的第一個較量到來。

通過對現場的勘察及所掌握情況的分析推理,艾勒里又一次得出結論:兇手正是卡吉士本人。他布了一個局,設置了假現場,裝扮成蒙面人和格林肖一起拜訪自己的家,然後殺死格林肖,因為對方勒索他。不料,到了夜裡卡吉士自己卻病發死亡。至於格林肖如何到卡吉士棺材裡,因為另有人偷走了遺囑,指向也很明顯。

正當艾勒里滔滔不絕之時,一個人出現了:富翁諾克斯。他承認自己就是當夜和格林肖一起來的另一個不速之客。因為當年格林肖偷了倫敦博物館一幅達芬奇的名畫,賣給了卡吉士。但還沒等收到錢,他就被捕了。如今格林肖出獄來找卡吉士要錢。而卡吉士正面臨破產,無奈下將名畫轉賣給諾克斯,並開出「付給持票人」的期票。卡吉士還修改了遺囑,將格林肖加為繼承人之一。至於格林肖如何死了,諾克斯也不知道。而說到那幅畫,諾克斯當即交出,卻被證實是一幅贗品。至於真跡到哪裡去了,不得而知。

這個意外情況打破了艾勒里的推理。經過反思,他發現有人在現場做了手腳,蓄意引他入局。而接著情況發展又將嫌疑的矛頭指向了卡吉士的女婿史洛安,他同時具備殺人和偷遺囑的動機。這時第二次較量出現,史洛安突然畏罪自殺,一切都合情合理,警察局也準備結案了。然而艾勒里並不相信史洛安是自殺,認為必定另有隱情,但又苦於推理的環節缺乏關鍵之處。正在這時,一個證人偶然的證詞推翻了史洛安的自殺結論,證明他是被人謀殺的,罪犯精心布置了現場,卻沒有料到會突然出現一個人證。至此,案件的關鍵人物都已死亡,線索全斷了。

這時又有人發匿名信威脅諾克斯,佩珀副檢察長和警察進駐諾宅調查。艾勒里循絲剝繭,故布疑陣,終於捉出賊喊捉賊的諾克斯,並得出失竊的名畫有兩幅的結論。第三次較量以艾勒里取勝告終。諾克斯被捕,案件進入了檢察院起訴階段,似乎要結束了。

然而,真正的第四次較量卻正在開始。艾勒里授意警察們對一個人實施秘密跟蹤,然後收緊羅網。老奎恩被蒙在鼓裡,對不爭氣的兒子大發脾氣。艾勒里聲色不動,耐心對父親解釋案件原委,聽得老奎恩驚奇不已,難以置信。得到罪犯已經上鉤的報告後,艾勒里和老奎恩趕往警察秘密布控的現場。在一座老房子陰暗破舊的地下室里,罪犯正在仔細比對兩幅名畫,艾勒里和大群警察突然出現。此人嗥叫一聲,圖窮匕見,開槍頑抗,打傷了艾勒里,隨即被警察亂槍擊斃。當揭開死人的面罩時,眾人不約驚呼……

欲知真兇為何人,大家還是去看小說吧。在家養傷的艾勒里最後作了一次對整個案件的推原論始,是全書的精華所在,絲毫不亞於任何一部的福爾摩斯獨白、波洛解密和馬普爾絮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大師經典,推理小說巔峰代表居然無人回答?!啊?!打滾!!!

整體來說線索很公平,作者高度自信,將進行推理的必由條件全盤托出,兇手也就是那幾個主要人物,案件設計複雜,演繹推理運用得很精巧,邏輯性很強,其他推理小說大都通過調查中發現的多條線索,拼湊成一個完整的真相,而奎因是通過一條關鍵線索的推理,延伸出若干條線索,再從這些線索里進行新的推理,全程都在引導讀者思考,從而得出真相。相對於其他不立足於邏輯與證據的非本格推理唯有奎因有資格設置出與讀者站在同一線索量上比拼智慧的挑戰讀者的環節。全文引經據典雖然有點啰嗦,但作者幽默傲嬌的風格極具風采,引人入勝。

美中不足在於文中一案四破的最後推論僅憑某人自曝1000美金之事而被「徹底」排除在嫌疑人之外肯定是無法令人滿意的——細心到故意用打字機打錯字來製造線索的罪犯又為何不會故意自曝1000美金之事來博得同情?在書里顯然是無法解釋的,甚至於是矛盾的,因為某副檢察官其實一開始就自曝當年是格里姆肖的辯護律師——為何不據此徹底排除咱們的兇手大人呢?此線索作為猜測,之後加以證實才是通常做法,但我們的大偵探並沒有進行證實,就輕易採信這一影響案情整個案件定性的假說實在是有點不嚴謹,1000美金之事顯然是一個與案件無關的事件,即,某人被殺與他是否借了1000美金毫無關係,他可能借也可能不借;按書中的推理解釋,此1000美金起到了巨大作用,它將某人「徹底」從嫌疑人名單里剔除,甚至最後還成為揭開謎底的重要幫手。那麼,如果某人當時並沒有借這1000塊錢呢?事情會如何發展?還有一個不夠嚴謹的地方是推測兇手不可能有同伴是因為他要殺掉一個同伴,個人覺得這不嚴謹,因為人並不是完全理性的,很多時候是感性的,因此有可能兇手就是看同伴格里姆肖不爽而對有可能隱藏的另一個同伴情難自禁,甘願為她去死,總的來說這兩個漏洞還是證據導向不明確。還有一點心理上的漏洞,即當斯隆經理被匿名信揭發,他和造假犯是兄弟關係的時候,他應該很清楚自己被警方懷疑了。因為他的動機最充分,他可能是弟弟的同黨,他怕慣犯弟弟公開和自己是兄弟的事,他被弟弟勒索。那他為什麼不揭發兇手是副檢察官以洗脫嫌疑?匿名信是兇手寫的,他能確保斯隆不會為了自保而供出真相嗎?匿名信這步棋太危險了,弄不好就暴露自己。

當然,如果將書中人物全部看做理性人,每人的所作所為都是利己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推理是合理的,因此從邏輯角度來講,它是邏輯的盛宴,推理的豐碑,祝狩獵愉快!

哈哈


在看奎因的小說之前一直以為阿加莎是最會盤邏輯的然而too naive

這本書雖然享譽盛名,但其熱度明顯不如阿加莎的幾部代表作。

本書需要一口氣讀完,否則各種推理的結果前提會被忘掉,極大影響邏輯的嚴密性。

本書最為經典的,就是那4重假設推理,每一層推理都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找不到太為明顯的漏洞,第一層推理中得到的結論被之後的推理反覆應用,而第二層的推理又給出了幾點極為穩固不變的線索。然後以此為基本前提,證人沒有一個可信,需要做出不斷的假設,推翻,重考。確如奎因所言,能相信的唯有邏輯

誠然,該書在第三重推論中的排除法確實不盡如人意,難以想像在當時的情況「兇手「不會多想一層。單單用」兇手「單方面的證詞為其脫嫌確實略不合邏輯。

(利用心理學?好吧這個很波洛)

但該書的敘述極為嚴整,一口氣看下來的過程中也不會對那錯綜複雜的邏輯鏈有絲毫的頭暈。年輕的奎因多處犯錯,也是可愛到了極點。

本書作為奎因前期小說的巔峰,簡直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炫技(單方面虐殺?),篇幅雖然很長,但沒有一句話是廢話。每一個假設與排除都有理可據,字字簡練。相較於偏愛情節氛圍熱鬧,戲劇化的阿加莎。本書可是低調到了極點,沒有驚人的反轉,沒有藝術化的作案手法,沒有苦大仇深的動機-----這才是貼合實際,這才是最真實的案件!

奎因不死,王者永存!


好評太多了。

所以我補充我沒想明白的兩點漏洞。

第一,斯隆是怎麼把遺囑搞出來的。從頭到尾都沒有解答。

第二,與殺人比起來,偷遺囑算個jb罪啊。跟這個案子有關的人,都猜的出來斯隆偷了遺囑。既然斯隆發現了佩鉑把屍體塞進了棺材,那佩鉑怎麼可能會把斯隆唬住?佩鉑有什麼資格跟斯隆談條件?這一點很不合理,斯隆完全可以去告發佩鉑。如果沒有實際證詞,誰他媽沒事去告發一個警探?你家裡死了人,你說來調查的警察是兇手???鬼才會信啊。更何況探長與主角還跟他單獨談過,他幫佩鉑死死的隱瞞,根本說不通。

吹毛求疵了@ω@


對一個作品越喜愛就對它越嚴格,希望它是完美的,但是紅綠色盲那個真的洗不了。。。而且還是第一部分的基礎。。。


推薦閱讀:

《嫌疑人X的獻身》中「想出一道難題和解出難題哪個更難」和作案手法有關係嗎?
東野圭吾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警察認定被害人身份的情節是否有漏洞?
如何評價《如果蝸牛有愛情》的選角?

TAG:人物 | 推理小說 | 偵探小說 | 偵探推理 | 希臘棺材之謎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