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梯事故感覺那麼多是不是因為我們特別關注了電梯事故的緣故?


王小波講過一個「花剌子模信使問題」:在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個風俗,凡是能給國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都會得到提升,而帶來壞消息的,就會被送去喂老虎。

可以推測:如果國王是認真的,那麼他肯定認為,或者至少部分地認為,通過這種方式,最終可以減少和終止壞情況的發生。

這個古怪滑稽的故事,是不是很像我們曾經學到的一篇課文?對,掩耳盜鈴。

說到這裡,事情就清楚了:是先有了不好的事情,才有了不好的感覺;而不是相反。

事情一直都存在著,不過是此前沒有佔據我們的注意力。意外、犯罪、殺戮、陰謀、篡改、演戲等等這些東西,成天都在上演,只不過是我們不知道、沒去關注,或者在腦子裡自動過濾掉了。

問題並沒有結束。我想做一個經驗不足的判斷:很多人都有這些傾向--內心知道發生了願望以外的事情,但是仍然逃避、拖延、不願面對、作繭自縛、假裝安定…

以至於,很多人習慣了光明和正義,便接受不了黑暗和邪惡。而事實上,有多少白天就會有多少黑夜,有多少清正就會有多少齷齪。

至於說感覺上的多和少,那只是個人感覺,或者是心理承受能力罷了。那就很難說了。


我是乾電梯的,今天有人發給我這個新聞,太恐怖了!日照一小區電梯26樓落到2樓……

首先想和曾經是都市報記者的 @紐太普 討論一下,是否覺得這種報道有必要?標題是否存在明顯誤導?是否覺得此類新聞是記者故意搜尋素材後經過誇大處理的產物?

因為有比較多的話想說,所以沒有在原文評論,見諒。

電梯一旦出事,性質要比手機死機嚴重得多,我認為這是我們民眾格外關注電梯事故的主要原因。我們消費者和使用者也完全有理由期盼一種理想化的產品狀態——手機不應該死機,轎車不應該剎車失靈,電梯不應該門打不開。

但是,要承認的是,是產品就會有故障!我家樓的電梯前幾天被我召喚下來,門也是不開了,我在門外聽見裡面的阿姨用警鈴叫了小區物業,十分鐘裡面解決了。阿姨走出來,也就該幹嘛幹嘛去了。

說到這裡,我很怕有人來教育我,說就是我們這种放任不管的態度導致了電梯廠家的產品把關不嚴、質量堪憂。那麼我要說,廠家賣產品,肯定是希望質量百分百好的,因為產品質量就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絕大多數客戶更不是傻瓜蛋,會去購買低劣產品來應付業主——因為一旦發生事故,那麼這家開發商也就離死不遠了,同樣,涉事的電梯廠家也離死不遠了。

所以,我覺得媒體在這一波熱點中應盡到的責任是曝光行業內存在的具有改正價值的問題,而不是整天派幾個野雞記者,跑幾個老舊小區,整天就指著哪兒的電梯反應不靈敏一些,把手往裡一伸,就嚷嚷自己被夾傷了。這種新聞,不僅浪費信息資源,更會對用戶造成不必要的誤導。

我其實個人挺喜歡看這種新聞,這是一個甄別腦殘媒體的好途徑。這種新聞一多,正常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荒謬之處,一笑而過。民眾對認知不了解的事物需要這樣一個信息積累的過程。而我,現在就在看哪些腦殘媒體在使勁發這種新聞,然後再默默拉入黑名單,雖然然並卵,但是我偏要。這樣的標題我也能編出幾個,例如「太恐怖了!某水果牌手機竟自動重啟多次無法操作」,結果是操作者自己點了系統更新;例如「太恐怖了!某轎車車廂內溫度竟高達50度」,結果發現是曬在太陽底下了。

產品有問題,歡迎大家投訴!有問題,廠家就改;哪個廠家問題少,沒問題,而且價格也合適,那它就是市場的寵兒,是贏家!但若是各位媒體喜歡不分青紅皂白地扣帽子搞新聞,各大廠家的法務部也不是吃素的。

所以,我回答原題:是的,而且不止是我們普通人特別關注,更是媒體特別關注、愚民特別關注。 我這裡說的愚民不是一個貶義詞,因為我們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扮演過這個角色。了解了行業內的這些「大新聞」後,我也有所感悟,以後面對各色社會新聞時我會了解地更全面後再下論斷。

總而言之,媒體若能促進行業素質提高和全民安全意識覺醒是好事,但不要矯枉過正了,像神經病。

————————————————————————————————————————————————————————————————————————————————————————

再補充一點電梯生產廠家、購買者、保養者、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吧。

廠家生產出產品後,賣給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商一看,我擦,一台電梯20W,保養還要每年收1W,不要了不要了,我們自己找保養。結果找了個2K一年的保養公司,每個月或者來或者不來溜達一次。

最終怎麼樣呢?作為使用者的居民被關在了電梯里,被卡死在扶梯上,作為生產廠商的電梯公司背了鍋。

不過,只要哪家公司是真的質量有問題,維保有問題,那,歡迎搞臭它。

大致如此嘍。


作為一個曾經的從業人員,我現在見到電梯都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大學畢業後我做過世界前三的電梯公司的技術和維修工程師。目前全球電梯百分之九十的裝機銷量在中國,幾個安全隱患問題,

1.由於數量大,但是電梯的安裝全部是農民工,主要來自江蘇和四川,電梯是相對精密的機電設備安裝很多根本不合格

2.維修保養費用競爭激烈導致壓價和低價傾銷,目前普通小區等基本沒有日常維護只有搶修和套用騙取大修基金。安全隱患發生前根本沒有充分避免的可能。

3.特種設備檢驗部門完全只收紅包和份子錢根本沒有充分檢查和年檢。目前大量電梯進入老化期,事故只會越來越多,所以珍惜生命,遠離電梯。

————————

關於特種設備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安裝結束後使用前的首檢,基本用對重(電梯專用重塊)測是否超載報警還有火警報警,其他收了份錢走路,第二種是每年的年檢,基本走個過場,收錢走人。這些檢驗其實和機械安裝基本沒有關係,還有一次遇見剛年檢過,但故障頻出的小區用戶投訴到媒體,媒體拜訪後,檢驗部門現場撕掉已經發放的合格證,否認曾經檢驗過的事。


記得有一個電梯工程師和我說過,電梯是需要定期維護的,而且有使用年限,可是國內很多樓盤或者商場只是買電梯安裝,但不捨得買維護費用,都是自行解決,加上以前的電梯使用年限也基本到期了,所以未來將是電梯事故的高發期……


這是個傳播學上的經典命題,義大利傳播學家維克多.里查曼將此稱為「漣漪現象」。

回想一下晚近幾年的公共輿論類似現象不絕於耳。

患者行兇,一來一大波;女孩失蹤,一來一大波;老人讓座糾紛,一來一大波;扶起老人反被坑,一來一大波;校長誘姦學生,一來一大波;校園霸凌,一來一大波;優衣庫,一來一大波。

無非是互聯網時代與中國龐大的報道基數促使漣漪現象更為顯明。


是的。不是集中出事,只是集中報道。


反對以上單純歸因於「吸引力法則」的所有答案,更加反對那些認為是媒體的鍋的答案。

首先,「吸引力法則」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它更多存在於較為常見、易被忽視的事例,諸如自殺、車禍等。而電梯傷人、殺人事故則是種概率相對較低、轟動性相對較大的事件。此類事件一旦發生,至少在都市報層面,是不可能不進行報道的(我做過3年多都市報記者,這類事件是必須派員去現場、必須見報的)。而依照當下的網媒爬蟲能力,此類報道也會很快在全國範圍內上網。因此,並不存在「最近電梯事故很熱,所以我們這裡出了電梯事故之後一定要報道」。

從百度趨勢也可以看出:

可以明顯地看到,無論是搜索還是媒體指數,當下對電梯的關注也是4年多來最高的,而且高得驚人。

這幅圖可以分析出的另一個結論是,「吸引力法則」並非不存在——媒體趨勢的波動幅度更高,說明媒體確實在事件發生後會更關注此類現象。

媒體「更關注」具體實現形式包括:

1.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追蹤報道

2.邀請專家做點評

3.對同性質但後果不嚴重的事件進行報道(例如,在電梯吞人事件發生前,小孩腳被捲入電梯但未受傷這樣的事情就可能不會被報道,而電梯吞人之後,哪怕小孩鞋被卷進電梯這樣更不嚴重的事件,都會成為報道對象)。


1853年美國人奧的斯發明第一台鋼纜安全電梯,在隨後的世博會上,奧的斯展出自己的電梯,並手持利斧砍斷了主纜,電梯沒有下墜。

滿員電梯加轎廂撐死兩噸重,一根直徑三厘米的鋼纜就可以輕鬆吊起,電梯上方有多根互不相干的鋼纜,更有滑輪卡槽減速減震。電梯會卡住會開不了門會斷電一片漆黑,會急停急降,但是這個東西,根本就沒有什麼可能失控下墜。

那麼多電梯事故,有一起轎廂下墜摔死人的沒有?不就是給你堵小房間里了嘛。

有人怕,就有噱頭,有噱頭就有聞腥的媒體寫給你們看。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有些小激動呢(≧▽≦)/

~~~~~~~~~~~~

事故一直都有,只是最近都在用大篇幅報道,所以顯得事故頻發。

而之前可能只是報紙角落的一個小豆腐塊或者電視新聞最下面的一個滾動字幕。

~~~~~~~~~~~~

一般都是垂直梯困人居多,結婚的新郎新娘被困,過年給領導送禮被困,上天台晾衣服被困等等,還有更多奇葩的。

傷人的很少,大家都是力保不出現人身傷亡。遇到有安全隱患的都是通知甲方,並停梯維修。

按規定每半月保養一次,只要認真做保養了,出事故的幾率真的很小很小。

有過一次死人的,是甲方飯店的電工,在未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騙了保潔的鑰匙,撬窗戶進入四樓天台,離奇摔死在電梯井道里的。JC蜀黍還專門去公司找的那支維保隊錄口供呢。

帶我的師傅就一直說,維修垂梯相對安全,最危險的是扶梯。違規操作最容易出現危險。

還有最後提一句,好多電梯的事故都是前期安裝留下的隱患,而後期維保真的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導軌安裝不齊,根本不仔細校導軌,移交維保之後,一個多月換一次導靴的梯子我就見過。


是因為近期出了大的惡性事故才引起大家的關注,小事故過去應該也頻發但不太受重視,報道不廣泛而已吧!


我覺得是,就好像馬航那段時間媒體隔三差五又爆出哪兒飛機事故

事實上事故率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


我覺得這家媒體一看你報電梯事故火了,那我趕緊也報一個,萬一也火了呢


我覺得是

行為經濟學有一個名詞叫做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只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傾向於使用它們更熟悉、更容易獲得的信息。

比如在一次由於副機長自殺行為導致的空難被大量關注以後,「機組自殺」成為了一個非常available的信息,然後那段時間人們在思考到空難的時候會更多地關注這個原因。(事實上這個原因帶來的空難比重極小)

最近由於電梯事故引起討論,然後隨之而來媒體的跟風報道,都不斷地加強了「電梯事故」的availability,從而加大人們心中電梯事故占意外死亡的比重。


遠離電梯?吹吧。我在世界最大那家電梯公司干過兩年舊梯改造,可以負責任的說,只要是大廠,電梯本身幾乎不會出問題,質量問題的重災區在國產品牌。安裝的問題的確有,但是排除掉電梯本身問題以外,出事故最多的原因是維保員工的誤操作或者違規操作,例如短接門鎖這種最多。我的建議,盡量少坐雜牌梯,快速出入門區,別在門口晃悠,轎箱裡面很安全,被困了就安心等救,別作死扒門


遙遠的不知在哪的電梯星球最近聯絡上了在地球卧薪嘗膽數年的電梯同胞,決定在地球發動戰爭,吞噬人類。近期的幾起事件只是這次戰爭的開端.....

具體情節參照《寄生獸》


作為一個從業十餘年的電梯人,告訴你們,一般維保工連什麼是知乎微博都不知道的。想想我這行素質有多高


從業者來回答一下。

1,大環境。現在中國電梯保有量350萬台,電梯是機械設備,機械設備會發生故障,每天發生十次故障,可以算算概率是多少。十次故障有一次被媒體報道了,大家關注了,平時不了解這個行業的普通人會感覺電梯很不安全。

2,行業環境。不少答案里也提到了,我們國家的電梯行業確實不夠規範。從製造廠商就魚龍混雜,使用的材料降本再降本。再到維保行業,很多小單位以修理代替保養導致電梯故障率高,這種現象很多。使用單位管理多為物業,物業大部分為包干制,也就是電梯修理保養的費用都是物業承擔,物業為了節約成本,一味壓低保養費用,因此電梯保養行業的技術人員流失也非常嚴重,有些本來在日常維護中可以解決的問題不斷累積可能就會成為發生事故的誘因。

4,郭嘉監管。媒體上報道電梯問題促使公眾關心這個行業,作為從業者也覺得從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翻了一些,嘩眾取寵以觸目驚心的標題博眼球的很多,這些文章除了製造公眾恐慌別無用處。大家只關心現象不關心深層原因,面對行業亂象,個人認為郭嘉監管不力也是一大原因。地方質監局驗收電梯不到位就不說了,沾親帶故開維保公司的數不勝數。出了事故可以追究廠家責任使用單位責任維保單位責任,個人認為此次媒體極力渲染電梯事故的熱點也是為後續郭嘉在特種設備安全法中繼續強化廠家及使用單位責任做鋪墊。

3,再解釋一下,公眾對電梯因為不了解,所以誤解很多。第一條里強調了故障,而非題主所說的事故。其實電梯發明一百多年來,在結構上不斷改進,理論上在保障安全方面是很可靠的。比如說媒體上常說的「電梯墜落」,常常是由於電梯檢測到自身故障自動返回基站,是一種安全保護行為。包括升降梯,扶梯的突然停止,常常也是由於安全開關動作造成的。

總的來說,希望大家在關注電梯安全的同時,能正確看待電梯,不要妖魔化。


是的。從未見過如此給答者省事之題主。

不過不盡然。電梯質量不過關,安檢制度存在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未接受正規培訓,這些情況是只在湖北那家吃人電梯才有的嗎?雖然在下沒有做過調查統計,但這些問題在其他地方絕對存在,而且不在少數,最直觀的就是在下所在的城市各大商城在電梯上新貼了醒目的「緊急制動」按鈕標示。也就是說,在湖北那件事發生之前,這些商城並沒有意識到如何讓公眾明確知道怎樣去應對類似的突髮狀況。

這些現象表明,公共場所沒有處理此類事件的機制,屬於社會問題。那麼,如何解釋題主的問題呢?其實也好說——當這類被稱作「社會問題」的現象沒有通過一個或一些典型的、極端的事件暴露出來時,它是蟄伏著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超標,那是這個產品的普遍問題,但如果沒有幾個孩子喝三鹿喝到腎結石,大眾會知道這事嗎?說不定現在還在給孩子喝這個品牌的產品。所以,所謂熱點,就是一些早已存在的問題在某一個微妙的時間地點以一種微妙的極端方式暴露出來,將公眾的視線拉向它,進而人們發現了它背後的這個紮根已久的問題。沒有什麼問題是一直浮於表面且示人以強烈的存在感的。如果有,要麼會被「有關部門」針對解決,要麼它就不叫「熱點」而叫「熱乾麵」了(誤。

最後舉個跟題主問題異曲同工的例子,諸君可還記得這幾年沸沸揚揚的城管與小攤販之間的矛盾?在下覺得這跟「電梯事件」是一個道理。

以上。


走樓梯吧,還可以減肥。


簡單回答,媒體的議程設置


推薦閱讀:

如何通俗易懂地介紹 Gaussian Process?
為什麼用歷史數據回測得出的結果很誇張,而實證檢驗時又不那麼理想?
平均值為什麼被叫做期望值?
智商和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有沒有相關的數據模型?
為什麼有的孩子「一誇就落後,一批評就進步」?

TAG:心理學 | 統計學 | 冷知識 | 電梯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