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咖啡算是好咖啡?


作為未涉獵咖啡行業的顧客,如果某一天你去喝咖啡,覺得這杯咖啡非常好喝,那麼此刻對你來說,它就是「好咖啡」。很多東西都有個人喜好,你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一杯黑咖啡是怎麼來的?「從種子到杯子」,其中涉及咖啡樹種,所在產區微氣候環境,種植方式,採收方式,生豆處理方式,運輸,倉儲,烘焙,研磨,萃取等諸多因素。整個產業鏈里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將影響最終呈現在杯子里咖啡的風味。所以一杯完美的咖啡真的很難,但是想要好喝相對而言簡單很多。

(想要通過圖片讓各位能更直觀了解咖啡,奈何水平有限,各位湊合看,哈哈。)

我們先理一下思路,看問題本身。我們對「好咖啡」的定義是什麼,你是要好喝個體味覺和喜好差異影響個體對好喝的定義,這裡我們針對大部分個體感官上定義的好喝。)的咖啡,還是要一杯「從種子到杯子」里的每個環節都近乎完美的咖啡?不難看出,好咖啡一定是偏向於人群中大部分個體純感官上的好喝,而好喝的咖啡中往往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好咖啡。前者只需做到味嗅覺上的討喜,後者則完全就是味嗅覺上的享受,往往一杯難求。所以你要清楚你自己的需求。顧客在咖啡店裡最常接觸到的是咖啡師,咖啡師把控了咖啡出品的最後環節:萃取。一顆咖啡熟豆的可溶解物質大概是在30%,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發現一杯傳統滴濾式黑咖啡萃取率在18%~22%,濃度在1.15%~1.55%的時候「最好喝」,叫Golden Cup。大家在咖啡店最常見到的是拿鐵,卡布基諾,摩卡等諸多花式咖啡,它們大致都屬於意式咖啡範疇,主要是通過意式咖啡機萃取出來的Espresso和蒸汽打發出來的牛奶,以及一些其他的添加物混合做成。什麼是意式咖啡機,說白了就是萃取咖啡的一種方式。為什麼意式咖啡如此流行?

(1)星巴克

(2)高溫,高壓,快速,便捷的萃取方式適合商業運作。

(3)咖啡本身低甜度,烘焙亦或是萃取不得當造成苦味過重,與人喜甜本性不符,所以,加入牛奶調製成了主流。相對滴濾式咖啡,意式咖啡機萃取出來的Espresso,濃度高,油脂更加飽滿,加入牛奶後,咖啡味不僅不會淡去,反而造就了它獨特的風味。

(4)等等(以上個人總結,歡迎補充)

( 上海展會拍的一台「裸體」的意式咖啡機)

作為顧客基本可以從以下幾個點去判斷意式咖啡的好壞:

(1)Espresso,入口無刺激的酸,無刺激的苦,口感柔順平衡,無澀感,無雜味。

(2)美式,入口無刺激的酸,無刺激的苦,口感柔順平衡,有甜感,無澀感,無雜味。

(3)牛奶咖啡(此處定義為只有Espresso和牛奶),奶泡綿密且富有光澤,入口無刺激的酸苦,口感醇厚,順滑,有甜感。

(4)意式咖啡如果均能達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大部分人是會覺得好喝的。

(5)單一產區豆子的Espresso與牛奶融合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相對意式咖啡而言,咖啡還有很多萃取方式,比如曾經很流行的賽風(即虹吸),還有美式滴濾機,手沖,摩卡壺,法壓壺,愛樂壓,冰滴壺等。當然這樣做出來的咖啡都是黑咖啡。

咖啡因為它不同的樹種,不同的微氣候環境和處理方式,所以往往會造就某一個區域內的咖啡生豆帶有獨特的風味,這就是從業者常說的產地風味,當然這也是品嘗黑咖啡的真正樂趣所在。說到黑咖啡,不得不提「精品咖啡」,所謂精品咖啡最早出現於1978年,由努森咖啡公司的努森女士在國際咖啡會議上提出使用而開始流傳。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定義在SCAA杯測(一種給咖啡生豆評分的方式)規則下達到80+分的咖啡叫做精品咖啡(生豆)。杯測也可以用來檢測烘焙瑕疵,輔助調整烘焙方式。

我們先看下圖,SCAA的杯測表格,其中包括十個大項,各十分,共100分:

1.Frangrance/Aroma 干/濕香氣 (咖啡豆磨成粉時通過嗅覺辨別)

2.Flavor 風味

3.Acidity 酸質

4.Body 體脂感(醇厚度)

5.Uniformity 一致性

6.Clean up 乾淨度

7.Sweetness 甜度

8.Balance 平衡性

9.Aftertaste 餘韻

10.Overall 最終考慮(按個人喜好打分,基本會與Balance分數差不多)

所以在我們喝黑咖啡(包括美式)的時候基本可以參考以上杯測的方式,從咖啡的風味,酸質,body,乾淨度,甜感,平衡性,餘韻,這幾個方面去給咖啡做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我知道你們依然一頭霧水,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很少喝黑咖啡,所以心中自然也無法去對比好壞,結果就是依然無法辨別好壞。「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希望大家在多喝,多用心的感受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夠找到一杯自己真正喜愛的咖啡。

另外如果有朋友也在上海,這裡我推薦一些比較不錯的館子,有機會可以試試。(排名不分先後,非利益相關,都是我去過的。)

Uncle no name,明謙咖啡,seesaw,Griffin Coffee,Cafe on air,Cafe del Volcan,BeautifulConcept,澳帝焙,Little Bean,Manner Coffee,別處咖啡,月球咖啡,Release Coffee,Coffee Groupies,AUNN,Lanna Coffee,Undefine,XIN cafe,Black Bird,Cafe Buzzzer。

寫在最後:

(1)產地風味是大自然的饋贈。

(2)咖啡可以加糖加奶加任何你喜歡的東西,你覺得好喝最重要。

(3)單品咖啡建議不做其他添加,只是希望大家尊重咖啡產地風味,她真的可以很好喝,也非常有趣。

(4)咖啡果實到咖啡生豆主要有三大處理方式:日晒,水洗,密處理。驚為天價的貓屎等類似某屎咖啡是麝香貓與某動物吃了咖啡果實,半消化的帶殼生豆隨糞便排出,這其中也算是一種特殊的處理方式,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5)以上若有錯誤及紕漏,歡迎指正或補充。


剛剛看到了咖啡狗的評論讓我很驚喜,其實他基本上說出了好咖啡的一部分。其實一杯好咖啡樓上的幾位都已經給出了答案。其實什麼叫好咖啡,這個問題應該分兩方面去回答。第一,就是在大眾認可的範圍內。也就是說,第一衡量標準就是價格。第二衡量標準就是品質。這裡也當然存在性價比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研究問題已經趨於偏執了。

好咖啡的定義如果在專業人士或者發燒友的眼裡,例如價格不菲的瑰夏,藍山,夏威夷科娜,等等這些拍賣的經過COE評級獲得90分以上評分的都叫好咖啡。上述的所有名字均為單品豆,所指單一一種咖啡豆。用他們製成的咖啡也會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叫單品咖啡。當然價格不菲,但數量不多。

與之不同的還有另外一種叫做意式咖啡。其實就是義大利人發明的一種咖啡。他將多種單品咖啡拼配在一起取長補短,各取所需,製作出口感飽滿,或者說他們喜歡的咖啡。最常見的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卡布基諾,咖啡拿鐵,焦糖瑪奇朵等。

好咖啡的另一個定義就是你喜歡的咖啡。其實剛剛咖啡狗已經說明了,如果這杯咖啡再好你不喜歡那就不算是好的咖啡。但是這話聽起來可能讓人覺得有點模稜兩可。

我覺得LZ的意思應該是想問問如果想和咖啡的話哪裡的咖啡相對較好,也就是性價比相對較高,能夠自我分辨。那我現在告訴你一個方法。首先,如果按現在大家喜歡的標準。要求咖啡豆必須是100%的阿拉比卡豆。註:阿拉比卡是個豆種。並不是指一種咖啡豆。所以大家泛指好咖啡的第一個標準就是必須使100%阿拉比卡咖啡豆。其次,COE評級在80分以上,Cup of Excellence是COE的全拼,中文叫做卓越杯,他們是由一群專業的咖啡測評師組成。他們會對咖啡進行評測並打分,分數在80分以上的咖啡豆被叫做精品咖啡豆。當然評級標準相當嚴苛。

綜上兩種標準叫做好咖啡的大眾認可標準。也就是可以叫做好咖啡。如果LZ想知道如何得到這樣的好咖啡。首先,LZ可以從很多咖啡館獲得,例如星巴克,Costa,漫咖啡等,雖然我們都很鄙視這些咖啡店。但是如果LZ是剛入門的小白完全可以去了解。因為至少他們用的是100%阿拉比卡。這樣不用費盡心思的去找。如果LZ喜歡挖小店,可以去找自家烘焙咖啡豆的咖啡店,一般這種咖啡店大部分都是100%阿拉比卡的。或者自己有咖啡沖煮設備的話,可以去淘寶買,當然這需要自己擁有能夠製作咖啡的能力。

這也就是所謂好咖啡的大眾評判標準。其實好咖啡如果真的要剖開來說的話,其實你喜歡才是最重要的標準。也就是你喜歡的咖啡就是一杯好咖啡!哪怕他只有你喜歡,但他在你這裡也是好咖啡!喜歡是自私的。分享是你的氣度,不分享是你的欣賞!希望LZ贊同!


玩了一些時日手沖單品,稍微發表一下在單品咖啡上的意見。

而由於問的是好咖啡,所以就不從根源答題,而是發表下個人對一杯好咖啡的理解。

首先是不苦。

答主每天大概自己手沖個2-3杯單品,另外在咖啡店時就會給客人沖得更多。我有把手沖的細節都寫下來的習慣,算是總結出了一些經驗。而其中最難的,不是如何衝出咖啡豆應有的風味,而是如何不把咖啡沖苦。我認識的一位有2-30年行業經驗的老師傅在店內手衝出來的咖啡,也仍逃不過雜味。他也坦言做生意的話很難做足所有步驟來避免雜味。

這種苦味主要來自於咖啡豆中無法去除的銀皮。當然解決的方法不是沒有,大賽上選手就會用特製的篩子來去掉銀皮,但一般咖啡店不太可能會做得那麼周到。另一方面就是過度萃取的問題,一旦萃取過度,苦澀的雜味就會出現,這也是只能靠經驗來解決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苦味的特點,是它會殘留一段時間,令你覺得不舒服。雖然我對濃縮沒有太多研究,但基本的知識還懂一點。濃縮令人覺得苦,也有可能不是因為它豆子的問題,而是因為顧客的舌頭一下子沒能分別出濃縮咖啡內的複雜味道而覺得「苦」。這和上述那種苦的最根本區別在於,它並不會形成苦澀的殘留,而會隨著咖啡液而流走,只留下經烘焙咖啡豆的香氣。

在一杯咖啡沖得不苦之後才能正確討論咖啡味道問題。

我覺得衡量咖啡好不好,主要還是這杯咖啡是否有趣。咖啡的味道實在是太多了,但一杯咖啡裡面蘊含的只可能有那幾種,這幾種的味道能否令你覺得喜歡,能否令你回味想再喝一杯,對我而言就是這杯咖啡是否有趣的準則。

我個人也有總結出來的一些標準,比方說在酸味上,是柔和,明亮還是尖銳,甚至是過酸。質感上,是淡雅,醇和,還是厚重甚至暴烈的。回甘上,是清甜,甘甜,還是入口便可感受到其甜味的衝擊。香氣上,能令人聯想到繁花還是碩果,是如蜜香甜還是像巧克力的甜膩,還是烘焙系的麥香還是烤肉的香氣。香味實在有太多,咖啡的味道和香氣相結合便可以產生出無數的聯想,令人慾罷不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手沖時水的溫度,一般以93度-87度為佳,烘焙程度越深,沖泡溫度就應該越低。就算是最高的93度沖泡出來的咖啡,只要不是貓舌,都是可以一小口一小口地抿著喝的。咖啡的味道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一旦溫度下降,味道就會開始變酸。而變酸的味道,雖然有時可以和香氣糅合令人更好地聯想到水果和花香,但我個人認為這始終不是這杯咖啡本身的味道。咖啡的味道的抗降溫能力,也是檢驗一杯咖啡夠不夠好的標準。

所以從味道方面要說什麼是一杯好咖啡其實是非常難的,因為個人的喜好有所不同。

所以除喜好影響外,我個人認為一杯好咖啡,首先不能苦,其次要用溫度恰好的好水沖泡,然後是味道的穩定性。但如果談及味道的話,那麼就是這杯咖啡究竟有多合你的口味的問題,如果不喜歡,那對你來說就不是好咖啡。就算再怎麼90+的咖啡,如果你不覺得好喝,那它對你而言就沒有繼續喝的價值了對吧。

以上內容,純屬經驗之談,如有錯漏,十分正常,也請各位知友多多交流。

最後,祝大家都能和咖啡有個美好的相遇。


一喝就好喝的咖啡,喝了一口忍不住端起來再喝一口的咖啡。

好喝是主觀還是客觀,這個問題也折磨著我,但相信好喝的東西是有共性的,順滑,醇厚,明亮果酸,甜感,持久度,這些都是好喝的客觀方面。

主觀方面,我只能說我喝到過的一些好咖啡,草莓牛奶巧克力,這是我對一款日晒耶加雪菲的感受,香氣迷人。

還有一款六年陳年肯亞,很明顯的水蜜桃味道。

還有兩年前考試的時候喝到的印尼塔瓦湖,極甜的葡萄酒味,讓我第二天就訂了6公斤生豆,這幾年品質持續下降,再也喝不到了。

還有一款日晒葉門,原生種,草莓甜杏的風味。

甚至曾經的一款雲南保山卡蒂姆,醇厚度極度佳,回甘極好。

以上是單品,還有拼配。

濃縮我喝到過,牛奶柑橘的風味,至今難忘。

還有上海喝到過一杯拿鐵,榛子巧克力與牛奶完全融合,是全新的味譜,終身難忘。

還有一款單品拼配,名字忘了,但入口甜啊,反覆喝蜂蜜,卻比蜂蜜多了太多風味在裡面。

所以拼配才能突破味譜極限,達到全新境界。

關於拼配,我前天翻譯了藍瓶咖啡烘焙師的一篇文章,歡迎進一步討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E3MzY4Mw==mid=208811782idx=1sn=c5278e9e6f04c035ce67d945ff57771fscene=0#rd

怎樣才是一杯好咖啡,是一個開放性問題,也許可以永遠討論下去!


玩手沖也有2、3年了,一度痴迷於技術的提高,喜歡跟朋友用同樣的豆子、同樣的水溫、同樣的流程,一起沖,然後對比著喝。他總能挑出我很多毛病,但也會有人對我說:雖然他做的更甜,但我還是喜歡你做的味道。

後來我就慢慢發現,哪有那麼多好糾結的,開心不就好了!朋友自己在家用平底鍋炒的哥倫比亞,也是有滋有味。好幾千一磅的紅酒味的瑰夏,依然會有人覺得不咋地。

最後,個人理解:咖啡好不好,生豆品質佔6成,烘焙佔3成,沖調佔1成。但是只要喝著開心,前面那些就都不重要。


樓下的專業度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作為一些咖啡學徒或者客戶不會那麼專業。簡單說一下吧,好咖啡的定義就是 味道的平衡(甜酸苦的平衡)口感和風味的突出與適應,那麼對我來說,就是一杯好咖啡。


下面的同學把理論都講的差不多了,一支豆子僅僅看評分並不能說出品的就一定是好咖啡。從咖啡豆採摘下來,到處理,烘焙,出品,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是好咖啡。但從顧客體驗來看,找到適合自己的咖啡,如果你非說速溶好喝,再高評分的單品都不好喝,那對你來說,速溶就是好咖啡。。


因為問題是好咖啡,而不是好咖啡豆,所以可以用手機回答,不然打字太累。好咖啡的標準很簡單,不能有烘培瑕疵,不能因為操作不當所產生的令人不愉悅的味道。往技術層面上講,萃取率要在合適的範圍內。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咖啡,只有最適合你的咖啡。」

這是澳帝焙咖啡Robin在紀錄片里說的,順便就打個廣告了,

反正匠心值得推廣,

個人看法,不予強求。

不用管藍山或是瑰夏,哪怕是別人所謂的「好咖啡」...繁瑣舉例就不多交待了。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何況我們的舌頭等不一樣。

用自己的舌頭感受,覺得什麼咖啡好喝那於你而言就是一杯好咖啡。

形容是一種主觀感受,可在心情好的時候喝一杯。

一年之後,再次增加此回答的內容.

天時地利人和.

這是至關重要的三點.

簡單的來說,天氣不錯,場所舒適,親戚朋友,喝一杯不算難喝的咖啡.

夠了,真的會很開心.

因為自己也是咖啡發燒友,也有在咖啡館兼職,做手沖咖啡. 於客人,他們心情愉悅就好. 於個人,該嚴謹的注意的細節我會力行做到.

就像我與朋友去其他咖啡館坐下閑聊,點一杯咖啡,聊得很開心,咖啡自然也不會難喝.

關於這一點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遵從自己內心的體驗,現在我喝咖啡有兩種狀態,一是喝心情,二是喝品質.

兩者並列,無前後順序. 咖啡是一款可以品鑒的飲料,人畢竟是活的,喝咖啡尋其好壞固然是正確的,可一味死板的探尋並無意義.

繼續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朋友說這杯咖啡真好喝. 然而你說這杯咖啡香氣平平,酸苦不平衡,Body單薄,醇厚度不夠高,風味寡淡無驚艷之處,餘韻欠佳且短暫.

是的,我們可以明顯地注意到,雖然你有一顆客觀公正的心,但是否該分清楚場合呢?這就是需要注意的,喝咖啡時你想喝心情還是想和品質,在入口之前就得想好.莫做一個無趣之人.

喝咖啡是一件放鬆的事,放下壓力,自然一些就好.

所以對個人而言什麼是好咖啡,心情很重要.


你喜歡的。


我一直討厭又臭又長的答案,雲山霧罩,太長真的很不想看。

作為一個咖啡銷售商,也作為一個重度咖啡消費者,我說下自己理解的標準,好的咖啡應該這樣:

1、生豆:單一產地的阿拉比卡,風味明確不模糊,種植和精製、選別非常用心

2、烘焙:採用了正確的烘焙度,能夠體現這款豆子的風味特點

3、流通:更快的流通周期,能夠在最佳的賞味期限內到達消費者的手中

4、品鑒:找到你喜歡的那一款,是偏醇厚還是偏果酸,切合自身的口味,能夠得到更多的樂趣。


我喝的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是真的沒喝過很多品種的咖啡。

我覺得咖啡,最完美的,是酸和苦的平衡,還有很多微妙的香味。喝完後是唇齒留香,舌頭「生津」的那種。

我口味偏向酸一點的咖啡。


你喜歡的就是好的。。小時候喜歡吃甜。嗜甜如命。。可以白砂糖拌飯吃。。也喜歡動畫,喜歡玩具。長大後有些以前不愛的開始喜歡。以前喜歡的開始無感,甚至厭煩。。。南方喜歡吃米,北方喜歡吃面。沿海食海鮮。四川喜麻辣。人類是個很奇怪的生物。。好是沒有標準的。。好的標準有很多。。這是個問題。。。


我喝過一款保山的小圓豆,非常好喝,也是卡蒂姆的品種,只是從裡面挑出來。特別的潤滑,香醇,現在都不好買。碰不到,還有一小半包……


其實最近接觸到的全日晒發酵處理法的豆子非常有意思,日晒處理中全果發酵的結果帶來的是濃明顯的發酵酒香,在滿屏都是花香熱帶水果漿果或者巧克力焦糖之類的單調風味世界裡注入了一點不一樣的東西。濃濃的蒸餾水果酒香讓被禁酒的本人感覺好像在喝酒。不過喜酒的客人很愛,不喜酒的客人無法接受。個人以為雜味無多,又沒個人不喜歡的風味的咖啡就不算差,至於一款豆子能不能上到好咖啡這個檔次,首先沒有烘焙和保存失當帶來的各種莫名其妙的味道,其次要有愉悅的香氣,明顯的,討人喜歡的風味,有厚重度可言的Body,涼了還能喝,也就差不多了。一句話,入口柔,一線喉的孩子都是好飲料。酒茶咖啡同理


我覺得好咖啡不僅是味道好,還得有漂亮的造型


新鮮度是判斷咖啡好與否的基本參數,也就是越新鮮越好,反之就越差。烘焙好的咖啡豆,在保存得當的情況下,使用期限最好不要超過15天,磨成粉後的三分鐘之內會揮發掉70%的芳香物質。


如何去評價一杯咖啡 首先要從評論咖啡本身的好壞 再去評論自己是不是喜歡。對咖啡有一定了解的人會從咖啡的產地,處理方式,烘焙成度,磨粉粗細,干香,製作手法,濕香,色澤,醇厚,順滑,酸,甜,苦,回甘,風味這些方面客觀的綜合的評價,可是很多人往往拋棄客觀的因素,單純因為自己不喜歡就說這杯咖啡不好,我是很不贊同這種做法的。所以我建議在評價的時候,請分客觀個主觀兩個方面評價。當然想做好客觀的評價,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而且影響一杯咖啡的因素有很多,應該了解這些細節,還有每個人的味蕾發達成度不同,有的人經過訓練可以嘗到細微的味道變化,有的人訓練過也喝不出來。所以想要客觀的評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如果做不到客觀的評價,就不要妄加評論。


推薦歐本香濃咖啡試試


咖啡好喝需要的有:合適你心裡的環境,專業咖啡機,精緻器皿,高品質原材料,真正懂得專業咖啡技術,(手法,原理,細節,流程全精),講得出,做得好!還要保持為咖啡行業而永遠學習,探索的心!

這樣的咖啡肯定好喝,但是一定要又是吧員又是老闆的店裡才能喝到!在國外基本上小而專的店全是這樣!

這樣的店我在成都只見到兩家,面積都只有一百平米左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現在咖啡行業的發展?
是不是非咖啡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做不好,學不好咖啡?
為什麼咖啡總被誤解?
用摩卡壺如何萃取出cream?如何更好使用摩卡壺?
進咖啡店如何點咖啡 ?

TAG:美食 | 咖啡 | 下午茶 | 美食評論 | 咖啡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