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簡單易懂地解釋辛和辣的區別?

如題,如何向沒學過中醫的人解釋。


謝邀。辛包括辣,辣只是辛的一種。如木香、藿香、川芎、山奈、白芷、豆蔻、薄荷、石菖蒲、韭、蔥、姜、蒜、肉桂、丁香、樟腦等等的氣味都含有「辛」的屬性,但具體氣味又各自不同,但共同點就是「沖」,所以,可把「沖」視為辛的重要特徵。


謝 @淡彩邀。前面隱市廬主人,二哥二哥等均說的不錯,謹做補充。

一言以蔽之,辣屬於辛,辛包含辣。

1.區分的話,辣是辛口嘗的滋味

屈原《 楚辭 · 招魂》 :「 辛甘行些」 , 注:「 謂椒姜也」 。李登《 聲類》 :「 江南曰辣, 中國曰辛」 。均說明, 「 辛」 , 為辣之意。,是口嘗之滋味。

而辛還有一個就是鼻聞的氣味會行散也算辛

《 素問 · 五常政大論篇》 我們可以整理出辛的特性與對應的五臟、 四時、 顏色、 病狀的體系可以列為:收(在五化) 一 堅斂(特性) 一 金(在五行) 一 肺(在五臟)一 秋(在四時) 一白(在五色) 一 咳(在病狀) 一辛(在五味)。辛味與肺相互聯繫很可能是出於其鼻子嗅出的氣味。

2.從陰陽劃分的話,一般辛劃為陽,個人比較傾向於辛可陰可陽,辣則為陰。辣為陰的依據比較好找得依據《 素問· 陰陽 應象大論篇》 雲「 陽為氣, 陰為味。味歸形, 形歸氣」 , 張介賓注曰「 氣無形而升, 故為陽;味 有 質而降, 故為陰 」 。

《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 , 酸苦涌泄為陰 」張志聰注:「 言氣味固 分陰陽, 而味中復有陰陽之別, 辛走氣而性散, 甘乃中央之 味, 而能灌溉四旁, 故辛甘發散為陽也。 而「 辛」 有鼻聞之無形之氣, 因而可以升散出於陽竅而屬陽;口嘗之滋味必賦形於有形之物, 因而可以沉降出於陰竅而屬陰。

3.最後就葯來說,一般來講, 標以辛味的葯多為解表葯、 行氣葯、活血葯、 化濕葯、 溫里葯等, 其中解表葯、 行氣葯、 活血葯、 化濕葯中許多有明顯的氣味, 如荊芥、 薄荷、 白芷、 陳皮、 木香、 川芎、 藿香、 佩蘭等, 與其中大多數藥物含有揮髮油有關, 而溫里葯、 化濕葯和某些補陽葯標以辛者, 則與其口嘗有麻辣味有關,比如 如生薑、 附子、 細辛、 吳茱萸等。

綜上,可以根據藥物的氣味和滋味的孰輕孰重, 判斷本藥物屬於「 辛香」 還是「 辛辣」 , 從而推導其作用特點。(完)

參考文獻:

1.賈德賢 王 謙 魯兆麟. 思考「 辛味」.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第31卷第2期2008年2 月

V ol. 31 N o. 2 Feb . 2008


束縛辛的叫辣。辛者通達發散,有辛又不能正常發散就叫辣。


瀉藥。

從歷史的角度說,辣椒是明朝從國外傳進來的,所以在辣這個字被造之前,是用辛來包含辣的意思。

故從中藥的角度說,藥物性味里有辛,沒有辣。

從中醫的角度說,我們說忌口通常會說忌辛辣(辛溫),兩者是放在一塊兒說的,泛指刺激之品。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辛和辣不是味覺,是一種痛覺。

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說,沒必要分那麼清楚,都一個意思。


嗅覺上,辛是指香的

味覺上,辛是指辣的

功能上,辛是指發散作用的。

所以辣只是辛的一方面。


謝邀 辛指的是味 辣重在指辛這種味給舌頭帶來的人的主觀感受


推薦閱讀:

針灸或刮痧可以自學嗎?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方法?
如何區分咳嗽種類及其用藥?
中藥經方與一人一方論?
中醫如何判斷文獻從未有記載的新事物的藥性?

TAG:中醫 | 中藥 | 醫學 | 中醫學 | 如何通俗易懂地解釋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