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北京土著來京不能錯過的平民小吃有哪些?
來京一年,私以為對北京之吃食,略有了解
先上一張圖
圖上的黃點,都是從各個途徑了解到的餐館,未來五年的理想,就是把這些店全吃一遍
( -`ω-)?
以下提到的吃食,都是答主親自去吃過的!圖也都是自己拍噠!
1.鹵煮
鹵煮是北京眾多宮廷美食平民化產物的一種,脫胎於「蘇造肉」——以葯料慢煨豬肉而成菜。此菜流入民間後,由於勞苦大眾吃不起豬肉,就把豬肉換成了豬腸、肺等下水,又加以炸豆腐、火燒(死麵餅),又比蘇造肉多了一層滋味,吃時澆以韭菜花,豆腐乳,蒜汁,再來瓶北冰洋,要挑絮多的!
吃鹵煮比較有名的店有小腸陳(味道好可惜火燒總煮不透,有白心),據說當年梅蘭芳梅老闆最愛他家;還有北新橋鹵煮(好像是這個名字。。出地鐵北新橋站往南走),個人最喜歡上面第二張圖的門框鹵煮,好像在趙登禹路那裡。私以為把死面火燒換成半發麵的可能會更好吧,不過暫時沒看到敢於這麼革新的店。2.爆肚爆肚是地道的平民小吃,「肚指」牛羊肚之不同部位,一般有牛百葉、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領、羊肚板、「蘑菇」、「葫蘆」等』,上圖一是百葉,二是肚仁。爆肚分水爆和油爆兩種,不過狹義的爆肚就是水爆肚。「肚」並無大味,只取其嫩,佐以北京人酷愛的芝麻醬,口感爽脆彈牙,味道醇香厚重。很多人愛在吃完爆肚後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圖一右上角)。爆肚美味之關鍵,一在原料,二在火候,三在蘸料。原料新鮮就好,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而火候卻往往難以拿捏:過嫩則不熟,過老則難嚼,須得以笊籬承之,憑腕力顛之,於滾水中燙4到6秒,見微微打卷,即撈出裝盤上桌。蘸料所用芝麻醬不能澥得過稀,否則爆肚裹不上蘸料,難以體會到芝麻醬的醇香。吃爆肚要隨爆隨吃,一盤一盤點,因為爆肚見風則涼,見風則老,吃又涼又老的爆肚,不如吃皮條。。。。。。
推薦後海銀錠橋東的東興順爆肚張。記得點北冰洋!!!!
3.炸醬麵
作為山西人,答主是不愛吃面的。。。。。。
但炸醬麵除外!!
北京熱死人的三伏天里,找一家冷氣足的炸醬麵館,來碗過水麵,多放菜碼,多擱炸醬,再剝兩辮子蒜,挑瓶絮多的北冰洋,要冰噠!給個縣委副書記都他娘的不換啊!!
炸醬麵,顧名思義,就是放了炸醬的面。。。。。。而面和炸醬,確實是決定炸醬麵好不好吃的關鍵因素。先說面,和面時要和硬一些,有的會在面里加鹽,《大宅門》《四世同堂》里都有相關細節。面有抻面和切面兩種,市面上多是切面,不管是什麼面,都得是手工的,機器壓出來的就是缺那麼點兒味道。面煮出來以後,要先過一遍涼水(不愛吃的,或者冬天不過水,不過水的叫「鍋挑兒」),一是取其涼,二是過水後,面更爽滑筋道,三是不過水的面發黏,不好拌。炸醬講究「小碗干炸」,一般說「炸醬」時,多指豬肉炸醬,除此之外還有雞蛋炸醬香菇炸醬等。醬多用六必居的干黃醬,豬肉要七分瘦三分肥,炸出來的醬上面得有一層浮油,並且用勺子從醬中間劃開,縫隙不能粘合。再說菜碼,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大體上有黃瓜絲、水蘿蔔絲、青豆、豆芽、芹菜丁等。
題主吃過很多家的炸醬麵,大都不合口味,只推薦門框鹵煮(沒錯就是它)的炸醬麵,聽說方磚廠衚衕里有家專賣炸醬麵的,過幾天去嘗嘗嘻嘻嘻
4.護國寺的一眾小吃
昌平村民進城的美好一天,當然要從護國寺的早餐開始!
圖一炸糕,糖燒餅,驢打滾(豆面糕),麵茶(芝麻鹽擱多了。。。)
圖二圖三是護國寺總店內景(地鐵四號線平安里下車)
圖四排叉糖耳朵
圖五粽子青團杏仁豆腐焦圈鹹菜豆汁兒
還有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好喝的雜碎湯(羊雜湯),因為每次喝雜碎湯的時候都會迫不及待都喝完所以沒有圖,但是真真真真真真真好喝!羊雜給得多,又鮮又嫩,關鍵是湯里還會擱一勺芝麻醬!!!芝麻醬!!多麼美好的字眼!!!去護國寺一定要嘗嘗!!喝羊雜湯推薦去和平門店,比總店便宜好像一塊五,而且味道更好。
還有豌豆黃!簡直是帝王級小吃!
(找不到自己拍的圖了。。出處見水印)
挑答主喜歡吃的講講吧。
先說豆汁兒,嘿嘿嘿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詞有沒有虎軀一震呢。如同榴槤、臭豆腐一般,豆汁這種東西,愛她的人喝個沒夠,不愛喝的人避之不及。汪曾祺先生寫過《豆汁兒》一文,複製粘貼如下,以饗眾知友:
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
小時看京劇《豆汁記》(即《鴻鸞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為何物,以為即是豆腐漿。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學請我吃了烤鴨、烤肉、涮羊肉,問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兒?」我是個「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的,喝豆汁兒,有什麼不「敢」?他帶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兩碗,警告我說:「喝不了,就別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來,幾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學問:「怎麼樣?」我說:「再來一碗。」
豆汁兒是製造綠豆粉絲的下腳料。很便宜。過去賣生豆汁兒的,用小車推一個有蓋的木桶,串背街、衚衕。不用「喚頭」(招徠顧客的響器),也不吆喚。因為每天串到哪裡,大都有準時候。到時候,就有女人提了一個什麼容器出來買。有了豆汁兒,這天吃窩頭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這是貧民食物。《豆汁記》的金玉奴的父親金松是「桿兒上的」(叫花頭),所以家裡有吃剩的豆汁兒,可以給莫稽盛一碗。 賣熟豆汁兒的,在街邊支一個攤子。一口銅鍋,鍋里一鍋豆汁,用小火熬著。熬豆汁兒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兒一翻大泡,就「」了。豆汁兒攤上備有辣鹹菜絲——水疙瘩切細絲澆辣椒油、燒餅、焦圈——類似油條,但作成圓圈,焦脆。賣力氣的,走到攤邊坐下,要幾套燒餅焦圈,來兩碗豆汁兒,就一點辣鹹菜,就是一頓飯。 豆汁兒攤上的鹹菜是不算錢的。有保定老鄉坐下,掏出兩個饅頭,問「豆汁兒多少錢一碗」,賣豆汁兒的告訴他,「鹹菜呢?」——「鹹菜不要錢。」——「那給我來一碟鹹菜。」 常喝豆汁兒,會上癮。北京的窮人喝豆汁兒,有的闊人家也愛喝。梅蘭芳家有一個時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鍋豆汁兒,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兒是什麼味兒?這可真沒法說。這東西是綠豆發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愛喝的說是像泔水,酸臭。愛喝的說:別的東西不能有這個味兒——酸香!這就跟臭豆腐和啟司一樣,有人愛,有人不愛。豆汁兒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幾個青豆嘴兒(剛出芽的青豆),極香。這家這天炒麻豆腐,煮飯時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開了。
文章里說得很清楚了,題主就不狗尾續貂啦,如果想嘗試豆汁兒,一定要去正宗的店裡!這東西做得不好是真沒法喝,一者推薦護國寺小吃店,二者推薦老磁器口豆汁店,在天壇那裡。
麵茶也是好東西。糜子面熬稠粥,盛出後澆芝麻醬,芝麻鹽就得。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子,托著碗,順著碗沿吸溜,這樣能保證每一口既有麻醬,又有麵茶。
至於麵茶之 「茶」,答主覺得應該是麵茶要慢慢品,與茶相似,故名。。。說得不對還請大家指正呀。
杏仁豆腐一生黑。。。苦杏仁味太大受不了
糖油餅很好吃!雜碎湯標配,所以也沒有圖
炸糕涼了就不好吃了
驢打滾。。。還行,不算特別喜歡
排叉太干
糖耳朵太膩
青團味道特殊但只有清明左右才有(端午好像也有)
原來一直以為奶油炸糕和泡芙差不多,一吃才知道根本沒有奶油!生氣!
炸松肉不好吃
炸咯吱。。雞肋
咯吱盒子。。太干,倒也不錯
艾窩窩。。。可以嘗嘗,主要是這裡有典故:
艾窩窩源於維吾爾族,其中還有一段艾窩窩與香妃的傳說。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亂時,伊帕爾漢家族配合平叛有功,於二十五年隨全家奉召進京。伊帕爾漢被召入宮,時年26歲。初封為貴人,後冊封為容妃。她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渾身自然散發出一股清馨的香氣,備受乾隆寵愛,所以叫香妃。香妃是維吾爾族穆斯林,為了使香妃開心,乾隆十分尊重香妃的生活習慣,專門在宮中配備了一名叫努伊瑪特的維吾爾族廚師為香妃做清真飯菜。
相傳香妃入宮前已為人婦,入宮後,香妃非常思念她的丈夫,日夜茶飯不進,這可急壞了乾隆皇帝。他急忙下旨給御膳房:有誰能做出使香妃愛吃的食物,賞銀萬兩。御廚們都想得到重賞,想盡名膳美食,各獻絕技。於是,山珍海味、風味名食,做了數千樣,可是端進宮內,香妃連看都不看。無奈之下,乾隆只得讓維吾爾族人給香妃做家鄉的飲食送進宮中。再說,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召入宮後,也很想念香妃,就不遠萬里,爬山涉水從新疆來到京城,設法與香妃聯繫。當他聽說乾隆下旨讓維吾爾族人做一樣家鄉最好吃的食品送進宮時,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香妃的丈夫知道這是與香妃聯繫的最好機會,就做了一種江米團。這種江米團食品製法特殊,是香妃丈夫在家時經常做給香妃吃,別人都沒見過,只有香妃吃過,所以只要她一見到這種江米團食品,就準會知道是她的丈夫來了。江米團做成後,被送進了宮裡,太監問香妃的丈夫:「這叫什麼名字?」他想自己姓「艾買提」,就急中生智,脫口而出:「叫艾窩窩。」宮女將艾窩窩端到香妃面前,香妃見到艾窩窩,心知自己的丈夫來到京城,十分悲痛,淚流如雨,她輕輕地拿起一個艾窩窩咬了一口……
5.炒肝
像北京人這樣一早起來就吃這麼葷的,全世界都少見!
一碗炒肝,幾個肉包子,就是一頓早飯。
肥腸、豬肝輔以各種香料,及大量蒜碎熬煮,再勾濃芡,便得炒肝。
(此處政治敏感刪除一 大 段)
有位哲人說過:「要想吃炒肝,鼓樓一拐彎。」吃炒肝的話,鼓樓東側的姚記炒肝店是必去的,他家的鹵煮和炸灌腸也不錯!
再推薦天興居,在天壇東邊 ,他家乾隆白菜是我吃過做得最好的!
累了累了有空再更
作為外地人推薦一下這些年在北京吃過愛到不行的小吃吧,豆汁灌腸之類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愛,我口味也比較普通。
1、稻香村牛舌餅,所有的點心都吃過了,牛舌餅2、京天紅的炸糕,豆沙包,烤饅頭,都好吃得不行不行的,他們家的豆沙餡我真的是買來當零食吃,我前20多年的人生里是一個從來不吃豆沙的人呢,烤饅頭也超級好吃。3、鼓樓的山東嗆面饅頭家的糖三角,豆沙包也好吃,不過糖三角最好吃,紅糖餡和的甜度和濃稠度正好,特別美好,趁熱吃。4、糖油餅啊,黑窯廠的也吃過了,比較厚實但是我更喜歡我家樓下那家回民館子的,稍微厚實一點,但是糖特甜,油脂和糖在一起的香甜太美好了,就是吃完胖三斤。5、燒餅夾肉,涼的醬肘子夾上熱的白燒餅,比肉夾饃好吃太多,牛街各種地方都有好多家,自己選擇吃。6、鮑師傅糕點,天津也有,不知道是不是北京特產,反正蠻好吃的,7、聚寶源、南門涮肉,這種老北京手切真是好吃,不減肥就沾麻醬吃,減肥就光涮肉就糖蒜吃,比機器切的羊肉片好吃很多。8、麻醬燒餅 聚寶源店裡的最好吃,我超級愛,兩口一個酥酥的,配上涮羊肉吃。9、冬天的時候牛街清真超市門口的冰糖葫蘆,好像叫馬記吧,人生中吃過最好吃的冰糖葫蘆了,不酸,山楂面面的,糖能吃出來不是白糖,特別好吃。10、炙子烤肉,大槐樹之類的很多了,都是一些街邊小館子,看看北京爺們兒喝酒吃肉,自己吃得也蠻開心。11、宮保雞丁 認真覺得北京一些老店做得很好吃,最近離得比較近的一家是紫光園,有時候能吃兩盤,比地方好吃很多,反正我超級愛。12、褡褳火燒 感覺像是另外一種鍋貼的變形,但是餡料特別多,湯汁也多,咬上一口特別興奮,配上玉米粥,很好吃。13、芥末墩 我一般都配褡褳火燒吃,白菜腌的很爽口,每次陪來北京的朋友吃鹵煮炒肝之類的我都只吃這個,不會有難吃的感覺,配啤酒包子炸醬麵餃子各種都很搭。14、各國小吃,公道的來說北京的西餐總體水平要比上海的差一些,但是非上海廣州生活的朋友來北京的話真心可以去三里屯使館區一片吃吃各國館子,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想吃印度菜墨西哥菜德國菜西班牙之類的都可隨手吃到,調劑口味可以讓我很開心的。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以後想起別的再補。北京小土著按照自己喜歡的口味來咯~ 在精不在多。
1. 鮑師傅糕點--肉鬆蛋糕(豬肉、牛肉)。一句話介紹:肉鬆多到你看不見蛋糕在哪裡
2. 豐年灌腸。一句話介紹:我家只有一道菜叫炸灌腸,和四張桌子。(私以為全北京最好吃的灌腸店沒有之一)最近一次去吃,咬下去的瞬間,想起童年的味道。隆福寺快拆乾淨了,還好你仍舊屹立不倒。3. 鹵煮。一句話介紹:雖然不能經常吃,但是不能吃不到你!
(私以為,北冰洋和二鍋頭都是絕配喲。旁邊那碗的確是豆汁。。。)4. 稻香村。一句話介紹:你找出來一個不愛吃的我看看。
5. 麵茶。一句話介紹:我愛你的咸,我愛你的麻醬香,你是我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無極限。
------分割線-----以下均有成堆的愛和成片的罵----------------
1. 麻豆腐和豆汁。一句話介紹:有人多愛就有人多恨。
麻豆腐豆汁、焦圈和鹹菜2. 豌豆黃、芸豆卷、艾窩窩、驢打滾。一句話介紹:如果你愛我,你就會一直愛我。
3. 炸醬麵。一句話介紹:所謂好吃,二分看面,四分看醬,四分看菜碼。4. 茴香餡餃子。一句話介紹:其實我不知道算不算北京小吃,可是我太喜歡了~5. 炒肝。一句話介紹:其實倫家是早餐啦。暫時想到這些。祝大家吃的開心。耶。圖侵刪。作為一個從南方到北京的人,感覺北京小吃更多玩的是那種本地人從小吃到大的情節,論味道,外地人不一定會喜歡,有的甚至不能接受。就本人來說,第一次嘗試就覺得好吃的只有豌豆黃。
內容選自:
重口味的食客們,都好這口兒臭香臭香的肥腸
幹了這碗酸香的豆汁兒,得,您是地道的北京爺們兒!
北京 鹵煮和炒肝兒
老北京人講究吃豬大腸,就愛吃那股騷氣味兒,臭中帶著香,所以腸子不能洗太乾淨,不然就沒那味兒了,不過腥氣是要去掉的。很多老北京簡直是無大腸不歡實,一個星期要是不吃上三回,就渾身不舒服,一口肥腸下肚,那才叫踏實了。
鹵煮是北京的特色小吃,甚至比京劇還要純粹。「腸肥而不膩,肉爛而不糟,火透而不黏,湯濃香醇厚」是最好的注釋,曾經大名鼎鼎的「小腸陳」也少了很多原本的滋味,倒是很多老城區衚衕口的小館子,乾淨是差點兒事兒,但卻更受老北京的喜愛。
早晨起來,一碗油亮醬紅的炒肝兒配一屜包子,最好是豬肉大蔥餡兒的,就是地道的老北京早餐。炒肝兒要稀稠適度(慶豐包子那跟水一樣的炒肝兒純粹就是忽悠外地人的),肝嫩、腸肥、蒜香。吃的時候得用手托著碗底,轉著圈兒吸溜,不能用勺兒。
去北京館子,別忘了來一道焦溜肥腸。
北京豆汁兒
梁實秋筆下的豆汁兒,透著股特殊的香氣,那就是北京的味道。正如武漢早上的熱乾麵、四川早起的肥腸粉一般,老北京人的早晨,少不了一碗透著餿味兒的豆汁兒。
喝豆汁兒曾經是老北京人的專利,被賦予了很明顯的地域身份標識,而現在這已經成為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寄託了當地人對過往歲月的情感和眷戀。曾經有個笑話,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北京人,只要給丫打暈了,然後灌豆汁兒,喝吐了罵街的,基本是外地人;要是立馬來了精神頭兒,還問有沒有鹹菜絲和焦圈兒的,幾乎就是老北京人了。
喝豆汁兒不少老北京還會就著麻豆腐。
販賣的豆汁兒分生熟兩種,生豆汁兒需要買回家煮熟再喝,而熟豆汁兒又被老北京人稱為「豆汁兒粥」,喝的時候通常要就著辣鹹菜絲,或是腌芥菜絲拌了米醋和花椒油,趁熱喝,涼了就會有泔水味兒了,滾燙的豆汁兒就著鹹菜絲,味道酸辣麻,別具風味。
除了辣鹹菜絲外,炸得焦黃酥脆的焦圈兒也是斷不能少的。將焦圈兒掰碎了放在豆汁兒里,也可以直接咬著吃,喝一口熱乎乎的豆汁兒就著辣鹹菜絲,再來一口焦圈兒,各種複雜的口感交融在一起,鹹菜辣得人舌頭髮麻,滾燙的豆汁兒喝得人滿頭大汗,一些北京衚衕里的小店兒,北京爺兒們夏天就會光著膀子大喝一通。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官方網站:http://www.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缸爐
看了看樓主主要問的是不能錯過的平民小吃,其中兩個關鍵詞就是平民和小吃了!
先說一點吧,看樓上各種推薦炒菜和涮肉之類的,我覺得這個不應該歸結於小吃這個行列中,這個答案不做具體推薦了,如果有想了解的,可以私下單聊。
先說北京小吃吧,北京小吃我認為總共分為三類,第一是宮廷小吃、第二是清真小吃、第三就是漢民的小吃了。特別說一下宮廷小吃,現在沒有失傳的我們一般人還是吃得起,所以也算在當代的平民小吃里了。
宮廷小吃,主要指的就是清末宮廷中流傳出來的一些小吃,清朝發源於游牧民族其宮廷小吃中不乏奶製品,除此以外有一部分發展為了現在我們所吃的糕點,還有一部分失傳了。
現在比較容易吃到的就是奶製品類的宮廷小吃了,比如:乳酪、奶卷之類的,在這裡比較推薦的是在牛街的乳酪魏,如果覺得這個不好找的話,三元梅園也可以接受。注意:雙皮奶平不是北京小吃!具有名的文宇真的只是那麼回事!
除此以外我能想記得的宮廷糕點就是芸豆卷和蜜供了,這個正宗的還真不知道哪裡吃,曾經有幸在蜜供姜傳人姜波大師那裡吃到了好多種瀕臨失傳的宮廷糕點,不過只記得這兩種了,如果有人知道市面上哪裡能吃到,請聯繫我!
再說清真小吃吧,清真小吃和清真菜隨著清朝回民定居北京在北京得到了極大發展,形成了一個比較獨特的飲食種類!
其實清真小吃店裡賣的小吃都差不多,我們比較熟悉的像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之類的都是清真小吃的典型代表。這些小吃一般都是北京人的早飯。我們一樣一樣來說好了
流食:
豆腐腦、豆面丸子湯、炸豆腐、麵茶這些就是北京清真小吃(早點)中比較有名的品種了,豆腐腦主要看鹵所以一般推薦去一些大餐館的早點檔吃,因為他們會把前一天做多的燉肉之類的放到鹵里,這樣鹵更香(推薦:牛街把口吐魯番餐廳、華天旗下的老字號早餐檔也行)豆面丸子湯、炸豆腐和麵茶就護國寺或者牛街洪記好了,做的不錯也好找強推大觀園邊上的南來順的早點檔!主食:
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油餅、燒餅夾肉、薄脆、排叉、饊子…還是南來順+牛街洪記+護國寺,看上什麼吃什麼就好!白紙坊橋下的張記醬肉的燒餅夾肉不錯、黑窯廠的油餅其它:寫不動了(未完待續)您吶,先來一口豆汁兒~
作為一個外地逼我的意思是吃吃烤鴨嘗嘗炒肝涮涮羊肉就行了,
烤鴨推薦大董,這兩年王府井和全聚德略顯頹勢。炒肝必須慶豐啊,雖然不咋好吃哈,正經推薦天興居,再來點小包子,涮羊肉就裕祥園。不推薦鹵煮火燒,尼瑪那個臭啊。。。京派小吃走的流派比較極端,甜,膩,肥。
喜歡的及其喜歡,討厭的的及其討厭,一般的我的推薦就是去南來順刷一遍,嘛玩意都有,味兒也不錯,也實惠。這四九城現今流行的十三樣並稱北京十三絕,但是,啊,都是改良過的了。
哪十三絕呢。有分教。自行百度。簋街是糊弄我們留京民工的。王府井完全是糊弄人的。護國寺差不多。。。炸醬麵吧,好歹北方的手擀麵不錯。其他的,實話實說,我覺得跟老廣江浙川蜀甚至甘陝的地方小吃比起來,北京的小吃都並不出色。甚至會有人覺得「北京簡直找不到吃的」,比如我。總體而言北京吃食做的比較粗糙,而且口味單一,最典型的是稻香村那幾件,怎麼說呢,吃上海的點心店,完全不知道稻香村有什麼可吃的。順說我不是上海人,我是地道的湖北人,我對江浙飲食感覺也一般,就覺得點心好點。個人口味偏重,喜歡成都小吃。而說到精緻程度,廣式小吃甩北京幾條街。
作為了以在北京10年的南方人,告訴你
所有的甜的,都可以不用去嘗試……不比其他城市的好吃……除了糖葫蘆,糖葫蘆試下山藥或者糯米的。
麵食都可以不用嘗試,包括麵條、火燒、包子……餃子倒是吃一兩個試下,我都是覺得餃子湯比餃子好吃……好吃的是羊肉和羊雜,羊肉烤的,羊雜湯還有爆肚什麼的,都可以試下,很難做難吃。
烤鴨,味道差異遠不如價格,有錢去大董,那是真的不知道高到哪去了,普通的去金百萬,便宜大碗又不差到哪去……爆肚的話,前門的爆肚馮太貴……去護國寺好了褡褳火燒很一般,非常的一般再加一句,給小夥伴帶禮物的話,可以考慮帶點稻香村的禮品盒子、,好歹是京城的東西……什麼茯苓餅啊蜜餞啊之類的,帶回去就是遭白眼的。還是鹵煮好。
真正北京特色的小吃,而不是從天津保定抄來的那些,大都跟下水有關,這東西有人愛吃有人不愛吃,又是大量放香菜的東西,排擠掉了很多不吃香菜的,北京人自己驕傲的那些,很多是別人根本不會去試的,又稠又腥氣的一碗你覺得那些有美食地方來的人,像重慶的武漢的順德的能有多喜歡?
但是一個東西是嚴重的例外,只要是人類就都愛吃的,爆肚,白灼的手法去了腥留了鮮,是去味兒而不是蓋味兒。上大學那會兒周末就奔王府井,找王府井頭裡拐角那家爆肚,地方都沒有全都武吃,肯德基套餐要三十多起的時候水爆肚一份才7塊,老字號那幾家貴這裡就跟路邊攤一樣,能吃到飽好爽,然後去燕莎從這邊走到那邊做買個門的夢。
跟姊妹問題:非上海土著來滬一定不能錯過的平民美食有哪些?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63007一對比,明顯這個問題沒有人氣嘛~
二代北京人來答,住在軍隊大院里,高中之前接觸北京土著小夥伴比較少(其實高中也少),所以沒有感受過原汁原味的京味衚衕文化,大學之後自主探索,有如下地方個人比較推薦:老北京小吃的話,學生黨自己基本都可以輕鬆hold住,物美價廉。豆汁確實喝不了,鹵煮灌腸艾窩窩什麼的也真的審美無能,但是乳酪還是不錯的,比如乳酪魏、文宇的乳酪都很好吃。同理的還有一種叫做杏仁豆腐的甜品,吃過的地方都還不錯。雍和宮往北新橋方向走有一家鮑師傅糕點,肉鬆小貝簡直完美,一口下去松香酥軟俱全,每次買都要排隊。豌豆黃老字號應該都還可以,見仁見智了,北海仿膳飯莊的貌似不錯,進到裡面比較貴,但外面有單賣的也一點不馬虎。還有一個錦芳,私以為它倆差不多。吳裕泰外賣窗口的冰淇淋,有花茶和抹茶兩種口味,個人更愛花茶。甜奶香中帶有茶特有的清香和微苦的口感,也是要排隊的。包子實在不知道哪裡好吃,聽說天興居比較好,但還沒去嘗過,個人偏愛鼎泰豐的,不過這個不是北京小吃。有一個大懶龍做的肉龍不錯,煎餅隨便找找可能就有驚喜,301醫院附近有個買豬蹄肘子的大爺據說神技驚人,牛街清真的糖火燒也適合一嘗。然而炸醬麵一生黑。稻香村大多數我個人都一般,非特殊情況想不起來吃,但有一個紫菜肉鬆蛋糕真的值得試一下。還有獨立包裝的綠豆爽,香軟不甜膩,很好的。再提醒一下!!!凡是在旅遊區的大排檔和所謂小吃都是坑人的!!!比如王府井,比如前門,比如??評價一個小吃是否有可能好吃,可以參考排隊的人數,人數越多越有可能好吃,還有人員的構成,如果都是本地大爺大媽,有可能比較適應老北京的口味,如果年齡分布均衡,恭喜你找到寶了。最後,魏公村民大西路那裡的很多館子都不錯,有興趣可以來嘗嘗,另外,來了北京,除了北京小吃還有好多好多好多種選擇哦!
門框衚衕或者北新橋的鹵煮火燒;
白魁老號的門釘肉餅和燒羊肉;
聚寶源的火鍋(就是排隊的人太多太多);
稻香村的芝麻威化。
暫時就想到這幾個,慢慢添加。南方人,來京兩年, 該去的有名的小吃店小吃街都去了,然而完全沒有找到好吃的,感覺地道的小吃還是比較適合北方人。只能偶爾去不正宗的川菜館吃吃。
從宮裡傳出去的玩意兒都還可以,像豌豆黃,乳酪,芸豆卷啥的,二環內找老門臉兒都不會太差牛街的回民小吃都還可以個人很愛吃稻香村的點心和義利果子,做的良心其他的平民小吃,恕我直言,真是太"貧民"了
豌豆黃去北京的時候覺得太好吃了但是哪個店不記得了,店面古色古香的。。。反正不像超市買的那麼甜,超市買的小包裝的太甜了。
護國寺小吃的麵茶 鹵煮(我的愛,比心??)聚慶齋的缸爐、自來紅和牛舌餅 不算小吃,但是我要安利稻香村的元宵,好吃 全聚德的烤鴨(這玩意兒不算小吃了吧…)想起來再補充吧…
作為戶口本上往上屬三代都是北京人的北京土著告訴你,新街口地鐵出來對過有家鹵煮地道。 然後比較受北京人歡迎的館子是郭林家常菜、還有老館子民芳餐廳。 宮頤府的點心。天福號的醬肘子,月盛齋的醬牛肉、新川麵館、護國寺小吃、還有一回民小吃店忘了叫什麼了、那丸子湯香的,也是老字號。 我說這幾家,你就隨便去吃。
推薦閱讀:
※《七龍珠》的人物的命名是怎樣來的?
※如何在家做石鍋拌飯?
※世界上就中國人吃筍嗎?
※中國人為什麼什麼都吃?這和什麼有關?
※在某寶網站上搜索芝麻醬,發現同樣質量的芝麻醬比熟芝麻便宜,這是為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