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提到上敬天,下愛民,為什麼還要奉鬼神?


墨子說鬼神可以賞賢罰暴,其實是起一個監督世人的功能,實現他心中的尚賢和尚同


談談個人不成熟的想法。

墨子的「鬼」跟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人死後的靈魂有很大區別,墨家「明鬼」用現在的話可能更接近於「信仰」,通俗一點可能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

人的言行規範,無非道德、法律這些,但是這些如果還有人會去冒險違反,那麼怎麼辦呢?所以墨家提出了「鬼」,「鬼」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準繩。

子墨子言曰:「古之今之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為鬼者。」

回過來談談「天」,「天」是一種社會正面的趨勢,所謂「天志」,代表是民心所向。順便墨家也安利了自己的學說放在「天志」裡面。

「天」的訴求對象主要是統治者,讓他們順民行善,這樣天就會獎賞他們,成為像古代三皇五帝那樣的賢人。

「鬼」的訴求對象則是一般人,讓他們不要行差踏錯,因為除了悠悠之口、法網恢恢,還有個鬼神彰彰,凡事多一層顧忌。


簡單說,廣大人民群眾都信鬼神。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低下到什麼程度?市長看64個可愛的男孩紙跳舞都要被孔老夫子嘰嘰歪歪。要是現在~哼,只要和校長關係好,咳咳。。

其實,說廣大群眾都信鬼神是沒錯的,相反一些中產階級和上層貴族肆無忌憚。墨子只不過是習慣性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提出了「明鬼」的觀點。

假如,人民都不信鬼神呢?墨子是絕對不會說「敬鬼神」的。他在《非樂》中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可以代表他在全書中的立場——「然則樂器反中民之利亦若此,即我弗敢非也。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假使樂器符合人們的利益,即使是我這種糙漢子也不敢反對。

所以,其實墨子很萌噠。

另外,墨子真的信鬼神么?《明鬼》引用了大段失傳了的未經考究的史記,還有距離他很遙遠的商書,禹誓。我瞥了一眼,這種遙遠就像我們和墨子那麼遙遠。。。馬克思唯物史觀騷年怎麼會被墨子這種怪蜀黍忽悠了呢。嗯,其實,《明鬼》的最後兩段其實很有意味。

是故子墨子曰:「今吾為祭祀也,非直注之污壑而棄之也,上以交鬼之福,下以合歡聚眾,取親乎鄉里。若鬼神有,則是得吾父母弟兄而食之也。則此豈非天下利事也哉!」

翻譯過來就是,祭祀過後,貢品可遠觀,可褻玩。鬼神如果真的存在,還能死去的親朋一起吃吃吃,不是棒棒噠么 ?』ω』?

墨子信鬼么~鬼才信他信鬼吶。

我信墨子么?天知道=3=


墨子那個年代應該是相信在芸芸眾生之上,有主宰萬物的事物存在的

應該就好像我們現在相信無神論一樣


墨家的治世思想脫胎於儒家,但又與儒家思想有破立之關係,因此,墨子大力提倡「尊天」、「事鬼」思想,就是為了否定儒家的政治哲學。這是當時時代的要求,也是墨子治世思想的前提,為加強這一思想的正義性,墨子還為其添加了「義」這一前提。最終墨家成為了與儒家地位相當的先秦顯學學派……原文自己去看吧 淺論墨子「尊天」、「事鬼」思想 | 中國墨子網


簡要的講述一個事物(敬天、事鬼)首先要明確它的含義。眾所周知這四個字可以說是墨家思想的高度概括。這裡的天指的是「青天」,也就是人們內 心一種近似於信仰的存在,古人們總是將「天」放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上,因而古代的學說也大多藉助於「天命」「天道」「青天」等諸如此類的字眼來完成一種思想上的控制(這一點在專制君權下體現的尤為明顯)。而「鬼」則更多地類似於人們內心的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利刃,。他就像社會的陰暗面,相對於天的公道,他則更像京劇中唱白臉的角色來完成威逼利誘中的威逼環節。這點來看,天和鬼都只是墨子的幌子,而不是他研究的中心目標,墨子大力提倡尊天事鬼,只是意在為他的治世思想提供一個能夠被廣泛接受的邏輯前提罷了。至於有了天再有了鬼也是無可厚非。


推薦閱讀:

教皇是清醒的騙子嗎?
窮人如何信仰索尼大法?
在散兵坑裡是否真的沒有無神論者?
無神論者是否更易接受信仰自由和宗教寬容的觀點?

TAG:文化 | 信仰 | 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