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商業模式會是怎樣的?
大家怎麼看?
我又要說電子競技了,大家別看不起電子競技,這個行業不但從沒爹沒娘,盜版泛濫的時代活了下來,而且是現在唯一一個完全在體制外成長起來的體育項目,如今就算沒有贊助商,沒有富二代,也能自給自足了。
電競做成這個樣子,是因為電競人這十多年裡的思路起碼換了好幾輪了,從最開始,這是我的夢想,別跟我談錢;到知道這個行業需要商業化,但是不知道怎麼做,也懶得做;再到金融危機之後被敲醒,最後到2010年之後自己做產品,做渠道,做變現。
說這些是因為,我跟知乎的商務有聊過,說句有點裝逼的話,我感覺這個商務的思路還停在我們10年前的樣子,即:我有夢想,逼格,我不考慮賺錢,我們做理想,將來再說。
我們10年前,就是這個樣子,我們當時最好的贊助商是一些富二代(現在叫風投?),當時他們說的話是:你們不要考慮賺錢,把成績打好就行了。
後來,金融危機來的時候,他們都走了,我們什麼都沒了。
2010年,苦逼了3年的我們又聚集在一起時,終於明白,必須要有自己的推廣渠道,自己的產品,自己的變現方式,才能把這個事情做好,不然什麼都是假的。
所以現在很多人嘲笑肉鬆餅模式,我也不太評價,我估計,如果倒退幾年,可能他根本無法想像,電子競技能跟零食、服裝、快速消費品、箱包、旅遊項目等等產品聯繫在一起,一個知名主播一個月的銷售流水比一個些小公司都高,他們一年的利潤上千萬,才不過20出頭而已。
回頭看看開心網,微博,當初高峰時,商業合作一個一個的拒,也是不考慮商業模式,一心奔上市,最後兩腳都不沾地了,如今還不是什麼都上了,轉化率極低,人氣也淡了。
居安思危,這個詞很簡單,思路轉換,真的是很難。我覺得知乎什麼模式都能做,但是先把思路轉過來再說,還是3個點
推廣渠道還能怎麼擴大? 自己能做些什麼產品? 自己的這些關注度怎麼變現?從商業模式九宮格來分析一下知乎網站,來試試能不能發現什麼。
差異化提供物1.價值主張:用戶自發性問答平台。提供專業性、有價值的問答平台。
2.差異化:通過控制問答的質量,積累高質量用戶,為後續用戶變現提供基礎。通過高質量用戶流量、以及明確的用戶偏好,定向發展相關變現業務(廣告、電商等)。能力要求1.合作夥伴:營銷推廣渠道。2.資源配置:伺服器平台,運維人員等。3.核心能力:專業答主、專業回答。高質量用戶群體。客戶1.客戶關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問答網站。2.目標客戶細分:熱門答主。鼓勵回答,打造明星答主。
知名人物。積累平台人氣。普通用戶。通過各類高質量問題留住普通用戶。金主。賣廣告、賣東西。3.渠道通路:通過知乎自身網站、APP,以及社交軟體的分享,拓展用戶。財務:1.成本結構:網站、app設計架構。明星答主投資。營銷。
2.收入來源:會員。電商。廣告。版權?------------------------------------------------------------------------------------------------------------半成品,這個工具一直用不好,請專業人士來幫忙指點指點。從知乎的產品屬性來看,招聘,培訓講座,出版甚至是孵化器是比較合理的方向。也看到過不少媒體直接在知乎里拿答案的,這部分應該收版權費,知乎和作者分成。
其實知乎的本質和當年的天涯豆瓣貼吧虎撲一樣,隨著大眾化,質量必然低俗化,連我這樣的二吊子都能拿好多贊。前面bbking說的居安思危不是鬧著玩的,知乎很可能永遠都找不到成熟的商業模式。
我倒是有個想法:1.每個人每天就定額的幾個贊,然後回答問題可以得贊,提問者可以用贊來懸賞,回答者可以通過贊來換取利益,這樣提高回答者的積極性。贊可以跟虎撲的卡路里一樣,畫錢買(話說卡路里都有人上淘寶花錢買,也是醉了。。)2.增加社交屬性,很多用戶還是希望和大V保持聯繫的,如果能讓我加上葛巾姐姐的微信,出錢是沒問題的。而且我就知道通過知乎找到男朋友女朋友的,找到工作的,為何不挖掘社交屬性的方面呢,用戶即資源啊,可以推送同校的同學,同專業的,同公司的,同城市,同老家的用戶互相認識啊,哪怕要付出一些錢。3.或者訂閱大V的專欄要付費,知乎並不一定要局限在問答上面,可以在知乎上做新媒體,推廣自己的公司產品什麼的,跟傳統的博客一樣。現在的問題是,專欄作家的積極性很低,因為專欄好像和問答是兩個系統,互相不通,點贊的人很少。如果大V寫專欄能很簡單的變現,我相信很多人都願意寫的。4.知乎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媒體屬性的,發現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人和事情,不是知乎應該做的嗎?不應該局限在圖文形式中,可以視頻,可以播客,可以線下聚會,各種方式都行,感覺知乎的運營者們好像是守著金山在要飯,出版書這種都是小打小鬧而已。這麼多的優質用戶,都是金子一般的資源,為何不好好發掘呢?順其自然,不急著盈利,這些都是借口而已,是不是quora找不到盈利手段知乎也可以優哉游哉的不找了?還記巔峰時期的人人網嗎?居安思危,況且遠遠談不上安,當我得知知乎居然還要找內容運營時,發現原來也不是那麼高大上嘛。
其實我是知乎的重度用戶一枚,去過知乎辦公的產業園,可惜對編程一竅不通,不然還真想在知乎找個工作的,希望知乎能有更多的創新,越做越好。這個問題我為@黃繼新和知乎想了太多。有人說我是知乎的精神股東,差不多。
1月份有條推特收購Niche的新聞,這又是一種模式:
Twitter 宣布收購紐約創業公司 Niche,後者主要為 Twitter 和 Vine 社區提供軟體和貨幣化戰略,簡單說就是 Niche 可將 Vine 和 Twitter 上具有影響力的名人和品牌之間聯繫起來,並通過自家渠道來創建可分享的贊助內容,模式類似於「名人經紀公司」。
Niche 成立於 2013 年,定位於社交網路的創意社區。它提供的服務類似 YouTube 和短視頻分享應用 Vine,不過定位人群是社交網路達人,幫助他們促成廣告合同。此外,它還提供一些工具讓這些達人運營社交媒體和關注自己的粉絲群體。報告顯示,去年 Niche 與美國服裝公司 Gap、休閑服飾品牌 American Eagle、美國橄欖球聯盟 NFL、寶潔公司、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等廣告商合作。
這個模式對知乎是可行的。張佳瑋、張亮、張小北這些知乎明星,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廣告主,比如張佳瑋評球,有耐克;張小北呢,有那麼多電影。
廣告回報,知乎平台與個人分成,二八或三七,皆大歡喜。說完,現在我不僅是精神股東,更是知乎戰略規劃部部長。這個人很重要,比如豆瓣就缺這麼一個人。我格局沒有那麼大,看的可能跟淺顯。諸位就當個笑話看看。
首先,建立知乎自己的貨幣系統。比如知乎幣、看山幣或者繼新幣都行。
可充值,可有限制提現。點贊收費。
按照某些標準將知乎用戶分級。等級越高,每個贊付出的知乎幣越低。等級越低,受到的各種限制越多(前提是大體上不影響正常瀏覽)
第二,在知乎活躍人數達到某個點之後,公開註冊改為邀請註冊。並且要求實名驗證。但同時,優化匿名系統。
讓每個人為自己點的贊同負責。
第三,建立自己的站內、站外商城和出版社。
站內商城主要出售知乎周邊產品,比如劉看山公仔等。以及各位大V的手辦。比如,張公子的簽名照,或者張公子照片右邊空出來,類似於我與張公子的合影啊之類的,就是之前肯德基做過的和exo合影。
站外商城,主要是課程購買。比如夏吉吉的化妝課,劉念的泡學等等。
出版上,就是按照領域細分後形成的各領域精品答案彙編。
當然,給回答者一定比例報酬。
第四,上線自己的視頻直播,錄播課程。付費觀看(知乎幣)。
主要是邀請各行業的大V就其所在領域演講,或者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回答等等。
比如,之前某個微信群,就是所有人付費進群,然後群主邀請很多大V進行有償演講,後來還在討論要不要眾籌請大V等等,模式就完全可以用在知乎啊。
當然,說那麼多,大多數扯。
因為,以知乎現在的用戶體驗,還到不了能用來變現的程度。
好好想想,怎麼去改良現有的問題才是真
第一,鼓勵回答。
很多現實生活中的V並不是很願意在知乎回答,即使他有賬號。而現有的大V,是有知識水平但更多的是有時間。
第二,站內抄襲,非法轉載的問題。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很多答案下都有「侵刪」二字,你知道有侵權嫌疑,為什麼不能先去找原作者獲得同意呢?侵刪二字,在我看來,就是「我抄你的了,你如果覺得不行,就打個招呼,我立馬刪除。」
第三,用戶體驗問題。
這個在另外一個問題下有。不做太多詳細解釋。比如,很簡單的,安卓手機能@嗎?上傳圖片能一次多張嗎?
第四,知乎水化問題。
什麼前排,沙發,首贊,有意義嗎?除了耗費瀏覽者的流量和時間,有什麼其他意義?
第五,刪帖問題。
多少腦殘問題你不管,就是要做黨和政府的好兒子。
過分陰謀論的,我也不想看。但是你不能凡是敏感問題都一刀切啊。這是個論壇,是個社區,不是黨媒。
以上!又到了知乎大V為知乎操碎心的時候了,就談談吧!
先談談知乎的優勢:
1,早期的互聯網知名用戶為知乎奠定了高逼格,致使知乎在互聯網上的知名度就是感覺是一個牛人聚集的地方,這個好也不好,現在早期知名的行業領域內基本走光或者不寫了。現在的知乎貌似停留在這樣的逼格上下不來,現在的大V幾乎都是停留在行業內中下層,哪怕是企業家,創業者,金融高富帥也是行業內的中下,中下就中下吧!中下難道就不能說話嗎?其實不是的,中下階層為什麼?就是為了錢。
2,良好的寫作環境培養了大量優秀作者。這樣的論壇環境,自發的培養了大批的作者,有一些作者我以前認識,大都是人人,天涯,豆瓣這些網站上的,但是呢?知乎自己產生的作者不可謂不多,可以這樣說,知乎這樣的網站別的能夠學習什麼,我不知道,但是培養寫作能力卻是互聯網上第一流的,甩開起點這樣的中二文學網站幾個維度。
3,實用型的內容引來大批量的用戶。做過出版的人都知道,什麼書最好買,一個是成功學的書歷來是最好賣的,還有一個實用性的書籍。知乎問答網站天然就幫助別人的,所以人們願意看的,無論是導購還是影評都跟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相關聯的,特別是一些專業性的常識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理。
談談知乎的劣勢:
@BBKinG 說到點子上了,知乎的盈利模式豈止停留在10年前,簡直就是停留在改革開放的時候,講逼格,講理想,說到理想,自然不能說明白的,包括其他大V都不敢說,為什麼?得罪人,我們不為錢,就為了給大家傳播知識。就好像讀書人寫東西去賣不能叫做錢,叫做潤筆。
知乎運營和商務思維顯然沒有跟隨知乎的發展,以至於現在知乎大V流失嚴重,今年6月開始,陸續有6家類知乎網站邀請過我去,我想其他的大V可能更多。目前來說,知乎的優秀作者一直在流失,即便沒有流失,答案的頻率也是逐漸降低,反而是一些人的更新頻率越來越快,為什麼呢?答案也不方便說。
知乎能做什麼?並不是讓他來做遊戲,做電競,而是要挖據自己的明星,尋找新的推廣渠道和方式,比如視頻講座,直播,提高他們的關注度,開發自己的產品,然後把這些產品通過這個平台變現賣出來,原理都是一樣的,但是思路要往開里展,電子競技都能做到,知乎的話題範圍如此廣闊,比我們好做多了。
簡單說一點吧,如果我做知乎,至少一年前就應該做一個民間版的百家講壇了,形式必定比那他靈活,如今這一塊,TED中國反而從知乎里挖出了很多內容,知乎明星關注度起來,現在變現太好做了,別把知乎當出版社運營,要把知乎當成是華誼兄弟,藝人娛樂經紀公司運營,估計,我說的,十有八九又要被鄙視了。這個又說到點子上了,跟我當年的想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打造自己的草根專家明星。
回頭看看開心網,微博,當初高峰時,商業合作一個一個的拒,也是不考慮商業模式,一心奔上市,最後兩腳都不沾地了,如今還不是什麼都上了,轉化率極低,人氣也淡了。
行話這個叫做洗流量,流量要在最高峰,最高值的時候洗才最有價值,一邊洗一邊貢獻有價值的信息這樣才能產生良性互動。
不得不說,現在的知乎不僅思維沒有跟上來,而且越走越偏,基本上的確是往出版社上走,比如知乎鹽雜誌,知乎書籍,坦白說,同樣一件事,說比寫難,做比說又難,但是同時,做事比說話有價值,說話比寫字有價值,因為能夠更加多維度的展現個人魅力和價值。
由於個人產品的缺乏導致現在的知乎作者普遍定位不準,有點心氣兒的,只能偷偷摸摸的搞搞營銷,沒有的,就乾脆自暴自棄,反正寫這麼多都沒啥用,還到處被人抄襲,還不如抖抖機靈。為什麼他們不走?反正都是浪費時間,不斷的引導流量進微信公眾號,不斷的想方設法通過流量變現。
知乎完全有能力和有資本自己做一個草根專家的平台,可以寫字,可以直播,可以做方案,可以求職,完全是全方位的。
知乎不是沒有曾經這樣想過,曾經一度知乎準備兩條腿走路:
一條是傳媒,專註熱點新聞,廣大大V當評論員,這條腿看起來好走,實際上中國很多新聞不能評論,一評論就容易出事兒,所以這塊知乎走過卻碰到監管紅線。
還有一條腿就是專業求職,簡單點說不靠個人的學歷,經歷,建立來求職,靠的是自己對於行業內的專業見解和專業知識,這條腿好像還沒有開始走。
可惜他們的高層乃至於整個公司對於這塊重視不夠,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懷抱某種自我理想救贖,或許若干年後,人們也只會當知乎是一個文字抄襲論壇,到時候的知乎,不要說真正的專家,哪怕是草根專家都沒有,剩下一批純粹的網路寫手退化成天涯,當然也有價值。
我相信這個過程不會太慢,互聯網變化很快,實際上現在的知乎已經在巔峰期往下坡路走,正好遇上資本寒冬,能不能走上去,就看這一兩年了。
我一直對於知乎抱有一種惋惜,我將我自己的一些生活和一些思考以及接近10萬字分享在這裡,不管怎麼樣我也不會離開。不是知乎內部人士,只能腦洞了。
----我是腦洞的分割線----我對知乎的定位是:人+內容1.知乎是個匯聚人的平台。2.用戶在知乎上,即可以很簡單的獲取到對某類問題的非常深入的乾貨答案;也可以貢獻自己的乾貨答案,獲得其他用戶的認可,展現自己的價值。3.有意思的事情來了:在知乎上,你可以通過一個人的答案,獲得對一個人更全面的認知:他的專業水平如何,他對世界的認知如何,他除工作外的其他興趣和特長如何..... 而在其他的社交平台,我們似乎只能獲取特定用戶的特定形象:要麼是專業的,要麼是興趣的,要麼是生活的。所以,知乎可以幫助你找到你需要的人,更全面的了解這個人的一切。幹掉Linkedin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啊只有收費會員才能匿名,如果會員不續費則匿名自動取消且原匿名答案不可刪除
整理一下:個人認為知乎現在考慮盈利模式還為時尚早。因為,知乎還不夠大,另外投資者也不基於(個人理解)尋找並固定住知乎的盈利模式。
正在看這幾篇,回頭總結下Quora可能使用的模式:- Quora is a for-profit company
- It currently has zero revenues
- Its operating expenses are currently funded by over $100 million in angel and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including a large investment from founder Adam D"Angelo (former CTO of Facebook.)
- Investors were willing to fund that money (which values Quora at over $1 billion as of mid 2015) because they understand exactly how Quora will eventually make money.
- The entire goal of Quora (the company) is to generate a database of great answers to questions.
- Those answers, for many reasons (including timelessness, quality, content, structure, source, vetting, etc) will often be at or near the top of any web search on the question.
- Despite Quora having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subscribers, the fact that its answers are so highly ranked means it is already the #140 most visited web site in the world...with most visitors not being pre-existing subscribers.
- Quora will eventually sell contextual advertising, which will run alongside appropriate content and therefore be valuable.
- It is likely that such advertising will be displayed only to non-subscribers.
- Since the entire purpose of Quora (the web platform) is to incentivize its subscribers to generate the world"s best answer database, Quora is continually working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f its subscribers and the quality of their answers.
————————————
其他回答:Quora, Is going to be one of it"s kind social publishing platform for the future, For people to express, learn and think, At the moment Quora it is a buildingassets as is not huge enough to think about revenues.- Assets are brand loyal users on Quora both readers and writers.
- The Unique and ranked content segregated topic wise.
- Writers who are ranked expertise wise.
How is this an asset because it can yield money as follows?
- Quora Knowledge Market-place: Quora has fine chances to evolve as a pretty good knowledge market place online, examples: Take Quora experts opinion, Get consulting online, Ask a private question to a specified target group (This target groups can be experts, Can be customers of a particular brand, Can be people of a particular locality etc. )
- Quora private groups: Companies are now working with huge teams, Quora can be a SaaS to build knowledge ecosystems inside companies, schools, clubs etc. I pay to quora if i want to create a private Knowledge sharing group for my company, This is pretty much essential for companies for simple reason, If employee moves out of company his knowledge stays, And knowledge is an asset!
- Quora education: Access the special "Building the web" course board byAdam D"Angelo (As an Example), (Boards can evolve into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s, offering paid courses) or it can be like access the course on fundamentals of psychology, By Top 10 experts in psychology collaboratively teaching on a paid board.
- Quora Publishing: Series of Books on human shared knowledge, "Quora speaks about Nuroscience", "Quora Speaks about child-psychology", "Quora best trolls and jokes", "Quora speaks about technology trends", Or imagine this 20 years later from quora a book called "How human knowledge evolved in past 2 decades" The speciality of these books will be they are authored by hundreds of people spread over time and space !
- Quora Search: This may still take more years And depends heavily on the growth, Quora search can evolve as a expert opinion search engine, specially hosted on http://search.quora.com.
- Quora Local: Integration of Quora and maps can create wonders , Most of the human doubtsknowledge are demography confined , Quora can evolve as a sorted database of local knowledge , Example : "How to apply for a passport in new york ? (This question is irrelevant to rest of the world but pretty much relevant to NY people) , The data can be shared with map services and (As huge competition is piling up in this service area , especially among hardware vendors) , special note: expats love this kind of service now we see growing number of expats due to exponential globalization.
- Quora analytics: Analyzing the data people like ? As an example :This data is worth huge money to publishing companies to estimate the market of publishing project they are undertaking.
The above are the possibilities that I thought about ! Please feel free to comment if my assumptions are wrong.
If you were the CEO of Quora, what business model would you implement to make money?The Business Model Canvas of QuoraWhat is the difference in business model between Quora and Formspring.me?知乎千萬不要穿插廣告。玩知乎本來就是玩逼格,知乎現在擔心的是大牛流失或者不提供答案了,究其根本原因在於知乎的知名度上來了,進來了大量的用戶,提出的問題泛濫、重複,有些問題明顯在相關的話題下就能找到優質答案,可偏偏提問者不願動手自己找一下。知乎思考的問題是怎麼讓這個社區維持生命力而不像天涯那樣衰落。關鍵的兩點:【1】吸引大牛,給大牛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而不是被噴子弄到無語註銷賬號和停止活躍;【2】提高准入門檻,這裡可以和「十五言」學習,真正想進來的人會用心發郵件申請的。最後前面的知友說了弄個像TED、百家講堂那樣的講座,講座的主題定期投票,舉辦地點各所高校或者城市的某個酒店,知乎上還是有不少高校學生的,門票收入可以成為商業模式的一種。
人力資源方面的大數據。。。。。只要,技術夠成熟的話。。。不知道知乎後面的團隊有沒有在做這一塊了。
我覺得樓上@廖某某所言極是。
另外我覺得點贊還可以和類似於微信的讚賞功能聯繫起來。
用戶給你打賞多少完全出於自願,反過來也會刺激答主創作慾望和專註度。最終讚賞的錢和知乎分成,這一點其實是可行的。微信的打賞功能還處於內側階段,但是不可否認,這確確實實激發了很多作者原創性及出稿量,很多自媒體也都紛紛轉向微信平台了。當然,我們也不希望知乎變成一個充滿利益交換的平台,很多用戶其實打心底是心甘情願的樂於分享;所以,讚賞功能這一點其實真要是設計出來又不影響知乎的氣質真的有待進一步思考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才能傳承。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家有個共識想盡所有辦法招式,吸引人。人吸引來就劃分類別。研究人群特徵。最終結果就是針對性滿足人群需求。這個時代叫做訂製時代。畢竟喬布斯只有一個,能像他那樣創造需求的是少數。現在大多數人,也是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性讓人們明白滿足需求比創造需求勝算大。比如滴滴,的快速崛起。滴滴的創造之出的本意是創建一個打車平台。聚攏一大波打車人和計程車。方便人們打車。方便計程車接單。收取計程車使用平台費用。然而最終市場的走勢讓滴滴。因為聚攏了一大波打車人和計程車。人有了就有消費的源泉。就出現了代價,租車,賣車,大巴專線,甚至以後可以組團自駕游,散游等旅遊形似。我想當初滴滴或許沒有想那麼遠吧。說到這裡回過頭來說知乎吧。知乎現在的目的不在於盈利而在於如何吸引人,如何留住人。等時機成熟了,或許知乎可以賣賣書,辦辦培訓,給媒體做個中介,給娛樂做個市場分析,弄個心理諮詢治療什麼的,整個營銷製作等業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地方就有傳承,當然也有紛爭。至於傳承多久就是一個燒腦的東西了。
對於知識分享,我一直都非常感興趣,可以說是屬於忠實用戶群之一了吧。
對於產品思路,知識流通,個人理解為並不是去改變用戶的分享習慣,花太多的心思去研究如何讓知識擁有者無私奉獻或者有償奉獻。作為平台,就應該宏觀的去調節供需平衡。建立入口,讓市場經濟來控制知識的價值。
對於廣告、推廣,堵不如疏,可以從嘗試從改變營銷模式去入手,讓知識分享成為一個獲取用戶的入口。也不必糾結於行業翹楚的「正確答案」,供需對應就好。兩者乍看起來都很難,相較之下商戶的利益目的顯得更容易建立合作關係。知乎用戶的貢獻,根據知乎的用戶協議,免費授權給知乎使用,如果知乎用戶涉嫌抄襲(事實上這種未經許可的搬運其他網站的優質內容的行為可以顯著提高知乎的人氣),責任完全由知乎用戶承擔。這種只佔便宜不吃虧的做法就是知乎最核心的商業模式。
在很久以前我以為知乎會靠廣告的因為某天我打開知乎的時候是這樣的就像網易雲音樂一樣後來更新了一個版本就沒了
我提一個小主意吧前面有答案說知乎側重的是分享和交互,既然有交互,要不要考慮像微信里那樣,賣賣表情包?例如跟@Kaiser合作創作一組表情(萬萬不可膜!)
知乎大V們每天來一段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妥妥的。
知乎表示:看完這個問題,果斷上Quora問問他們是什麼商業模式。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MoviePass包月9.95美元無限次看電影的商業模式?
※複合書店年費制會有前途嗎?
※自助迷你 KTV 的消費群體具體是什麼人,為什麼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