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本質是什麼?

是人的聚合內容的分享?

是價值的交換?

是共同的意識,儀式和責任感?

到底啥事社群的本質?


保證以下文字為史上最爽社群解讀。

社群這個概念火很久了,今年尤甚。各路人馬悉數上場,有真刀真槍實幹的,也有滿腦子意淫的評論家。還好,洒家參與過幾個社群的搭建恰好又愛滿嘴跑火車,於是大家有福了。

有時候人和人的差別比人和猩猩還大,俺就算泄露了一些門道,大部分人未必能消化吸收,哈哈哈哈哈。

收藏多看幾遍!洒家就不操你媽的心了,說正事。

一、啥是社群?

也許你認為是一幫子人湊一塊組個群就是社群,確實社群表現為一伙人的集聚,但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而聚,社群的「群」是成員圍繞一個價值點(凝結核)集聚的結果,而非社群本身。社群更強調的是以一個凝結核作為膠水聯結成員,有聯結就一定有潛在價值迸發,至於怎樣的社群能迸發能量,那是後面的話。凝結核可以是一個獨具風騷的大咖,也可以是一款產品,也可以是共同的愛好,一句話,社群就是一伙人以某個凝結核形成的一個組織。

有一個凝結核就可以了,不需要三觀一致,共同愛好,全是億萬富翁這些條件齊備,洒家傾向於具備多個條件只是保證一個社群質量高低的維度而非定義社群非缺不可的要素點。

為啥俺定義的社群這麼乾脆利索?你可以看看這篇帖子(這是一個搶錢的時代,你可準備好了麻袋),文中我提過一個概念——只要有連接就算是靜默的也有法子激活用來變現,而變現多少則取決於你和多少人建立了關係。

二、社群不死社群永生

社群火的一塌糊塗,按下其好處端下表,這個點老徐給大家分析一下背後的需求。

人活在世,對外所求不外有三,一是物,二是服務,三情感認同和歸宿。

物和服務都可以打包成一個概念那就是產品,對產品販售方來講,通過社群運維可以很便捷地完成產品售前的信息觸達,售中答疑,售後服務和口碑拉新等多個環節,此外對受眾來講,豐富多彩的社群能夠滿足其多樣化需求,同時基於強信任,服務享受值易爆表。

情感方面,在大環境的虛偽鐵幕下,社會範圍內信仰迷失、孤獨感泛濫,社群對不少群體來講簡直就是世外桃源般的庇護所。(這點很重要,其實歷來國人就愛抱團,目前更需要)

三、社群是人人案板上的大精肉

首先,社群的凝結核極其廣泛。只要是個人就有自己在一個群體里相對擅長的板塊,舉個很simple的例子,打一款熱門遊戲超拽,你就去收徒啊;搞設計的,作品常常震撼大批凡夫俗子,你就去開培訓班;你家有祖傳跌打酒,就去搞個終身無痛群;聊騷很強也可以搞個付費情感諮詢群……這個模式可以說及其容易複製又無法複製,容易的是套路,學不來的是凝結核的特質,因此別擔心有人去抄搶飯碗,只要耕好自家一畝三分地,社群這個套路可以玩一輩子。

第二,這玩意兒來錢。出油的地方可以是會員門檻費,增值服務(如諮詢)收費,賣產品。圍繞出油的點,組合變現方案,在社群這個環境里那是相當爽利。做過網賺的都知道,來錢無非是找到一個變現點然後導入流量放大收益。大多數情況有一個變現點就不錯了,社群這東西竟然能兼容服務業和實體產業,不管是你大羅神仙還是妖魔鬼怪都有一片廣闊天地。

第三,能夠極大拓展你的認知實現自身邊界拓展。一個高質量的社群對組織者來講,可以彙集多方信息,互通有無,天生比個體多上幾雙眼睛。其次,一個富有魅力的組織者能夠很輕鬆地調動成員的積極性,讓他成為左膀右臂處理應付不來的事。隨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混社會單打獨鬥太累,想紅就試試社群吧。

第四,社群是一個核聚變反應堆。如果是一個大牛薈萃的精英群,隨便拋出一個技能點或信息的露出都能呈幾何級爆發能量,同時群成員可以基於深入了解進行勾兌,資源對接,技能互補產生實實在在的收益。用句老掉牙的話來講,一個優質的社群必定是多盈的,一個有格調的社群必定是緊緊抱團形成聚合力向市場搶錢的。

社群好處太多,但是大方向就是上面這些,結合具體的行業,具體的人衍生的價值點幾乎無窮盡,此處可留言問詢。

四、哪些社群註定放光芒

社群五花八門,洒家刪繁就簡給大家重點介紹兩個富礦,一個是產品型社群,包括賣貨的搞培訓的,典型特徵就是賣或實或虛的「東西」給你,有些架構能力不行的「專家」會將這個概念強行解構為微商和社群電商之流,個中會有很大的遺漏,譬如培訓衍生出來的社群。

產品型社群除可以很便捷地完成產品售前的信息觸達,售中的答疑,售後服務和口碑拉新等多個環節,同時搭建產品方案還能大大提高客單價,以培訓為例,開設分級的課程,貫穿職場人的整個職業生涯,一個人就可能消費從初級到進階到高階的所有課程。

另一個是人脈型社群,主要特徵是以人為核心,主要賣自己,產品以及服務可能也有提供但是從屬於人脈價值或者附著在人脈上,雖然人脈這個詞被用臭了,洒家還是希望給它洗刷一次給大家帶點清新氣息。人脈型社群最有魅力的點在於群成員之間的資源對接,技能信息共享,人,錢,信息等多樣要素的發酵可以帶來超乎想像的價值爆發。

這兩款社群都極為有內涵,洒家會另闢文章配合案例做精細化解讀。

今天就嘮叨到這,社群這個話題,俺至少會捯飭4篇文章進行闡述,今天的是一些概念上的鋪墊,以後幾篇著重闡述社群具體的操作手法以及進行典型社群的剖析。

以後幾篇會闡述的點,想知道其他的歡迎補充——

社群如何避免玩一把就死?

  • 社群定位策略
  • 社群變現策略
  • 社群規章制度等架構的搭建
  • 社群運營推廣策略
  • 典型社群剖析案例講解

爽到了,記得點個贊鼓勵下~~~

————————————————————————————

2016年6月19日更

引爆社群核彈,搞清定位不懵逼

上篇關於社群洒家已經安插了一些機鋒,如不結合後續文章看,容易陷入費解難得期間妙處。當然,既然答應要好好說說社群這個命題,俺就一定會將料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框架內抖到各位爺滿意。這篇主要給大家掰一掰社群的定位,用直白話來講就是知道自己搞的是啥社群,要往哪個方向豐滿這個社群,即解決「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的問題。

這篇內容是玩社群落地的核心章節。

一、盈利模式定位

任何一個社群都會有收成,可以是錢也可以是情感的滿足。因此運營一個社群必須明白自己想要它結什麼果,這是你去折騰這檔子事兒的動力源泉。

這段主講怎麼通過社群生錢,其他形式的收益稍後各位依葫蘆畫瓢自行拓展,以此來滿足大伙兒可能存在的另類需求(這塊很有趣,炒完正菜會給大家嘮一嘮)。

不直接要錢拉流量的玩法

從盈利模式講,社群提供的場景,這意味著世面上已有的一些變現套路也能在這生根發芽,只不過有些招數用起來會格外順手罷了。

盈利模式主要可以分為收社群會員費、賣服務、賣有形產品,其實會員費本身就是服務盈利的變種,拿出來單練是為了凸顯在社群這個場景裡面它的獨特地位。

孺婦皆知,要想從市場拿錢,就必須基於自由意願的交換,因此從賣方角度來看,五古六怪的盈利模式都能還原為賣無形服務售有形商品這兩大基礎樣式,其他各色「盈利模式」只是基於這兩個款式的勾兌。

l 賣有形產品盈利:產品型社群(微商社群,電商社群,都是其變種)

l 賣服務盈利:培訓教育社群、人脈型社群

玩社群,根據自有資源定下主要盈利模式後,就能以此確立社群的基調,圍繞盈利模式搭建相應的社群架構。注意我這說了是主要盈利模式,意味著賣貨建立的社群照樣可以收代理費,基於人脈的社群照樣可以賣土特產。之所以要有所側重,是為了方便你根據自己所長下第一口吃下社群這個餅。

盈利模式選擇著重考慮以下因素:

l 自有核心資源,如自身特產,資金,產品等。

l 過去自身的實踐經驗看看能否協同

l 市場空間(目標人群大小等)

l 忍耐時間(無收入甚至是負收益期間能耐多久,千萬別餓死在半道)

二、潛在社群成員定位

這個好理解,基於自身優勢資源和盈利模式搭建好社群框架等基礎設施之後引鳳入巢。甚至搞基建的時候你也要先描摹用戶畫像,根據其喜好來設計社群。

用戶畫像不準極易對牛彈琴,咱不可能抓取一幫基督徒來吃齋念佛。

那誰是你的菜呢?一是對你提供的東西有需求,其次要有錢具備決策消費能力。

描摹完潛在群成員長啥樣,就多想他們潛在的地方在哪,是否還有其他需求等方面的問題。

社群成員和群架構是社群運營的兩個最重要的著力點和靈感源,這兩者相洽社群才會迸發活力。

三、社群價值點定位

開篇洒家說過,社群是圍繞一個價值點集聚的結果,有一個凝結核就可以了,不需要三觀一致,共同愛好,全是億萬富翁這些條件齊備,具備多個條件只是保證一個社群質量高低的維度而非定義社群非缺不可的要素點。

可能有些同志會感到費解,社群怎麼可能只有一個價值點。哈哈,上面埋藏的機鋒馬上揭曉。

之所以我還提出凝結核這個補充概念,就是防止大家費解,所謂一個價值點此處指的是核心價值點(多讀幾遍便知),從定義社群來講,有一個就夠了,但要定義一個好社群,則能提供價值點越多越誘人越好。

從做社群的角度來講,咱的出發點定然是建立一個優質社群啦,而不簡單滿足於湊一個群。因此這要詳細說說怎麼做社群價值定位。

首先,站在社群組織者角度,從發掘社群價值點來講,要做加法。例如老徐建個人脈社群,價值點可以有——跟老徐一對一諮詢的機會;老徐獨家資訊技巧披露;優質群成員資源技能對接;給你情感上的歸宿等等等等……盡情挖,並且不斷落實給到成員,但策略上可以有選擇地對外宣傳,留一手,做好成員期望管理,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給他們驚喜,大伙兒非瘋狂地愛上你不可。

其次,從吸納新成員的角度來講,要確立一個核心價值點,做減法。這個價值點就是你社群的核心標籤,讓人一想到這個核心價值就能指向你的社群。例如老徐成立了一個社群成精營,價值點可以還有很多,但總得提煉一個名頭,如主要強調社群運營經驗技巧分享,以便讓人一眼就記住,一記住就想了解,一了解就打算包養老徐。

價值點是一個社群的靈魂,是一個社群最重要的因素,歸根結底社群的存在就是為了更好的釋放價值互利多贏。常聽到人念叨社群死活的問題,在洒家看來如果一個社群逐漸變冷趨於死寂,很多時候是你沒在它價值釋放乾淨的時候適時解散它,人會死太陽會滅,這有啥好糾結的。後續一些機巧俺會進一步結合案例落實。

總得來講,盈利模式奠定社群框架,成員定位引入社群玩家,價值點定位給社群帶來內在驅動力凝聚力。三個要素一到位,剩下的基本都是運營上的澆水施肥。

定位部分到此告一段落。下一篇著重給大家拓展盈利模式下面的變現策略,教教大家如何360度全方位變現,不浪費一滴流量。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先收藏,日後我會來一篇大歸集。

————————————————————————————————

2016年6月19日更

不亂搞粉絲,今天來說說正經的社群變現

洒家並不喜歡「搞粉絲」這個短語,但「搞」這個詞又精確描述了不少人在網路耕種的狀態——拉新叫搞流量,把粉當傻子不斷下套路榨油叫搞錢,一言以蔽之,搞粉絲。

變現本無可厚非,相較於近似詐騙的手法,洒家更願意擺弄一些體面的路數。承接上篇的話題圍繞社群說說變現,同時會做一定天馬行空的擴展。

變現分兩大派,一派是坑蒙拐騙偷,專門針對粉絲需求下套,錢落袋第一,不對粉絲負責。這一塊就不擺明面說了,有緣交流群里嘮叨幾句。第二派,基於互利的原則,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給粉絲提供靠譜的價值點,典型特徵就是坦誠,不坑爹,信息相對對稱。

「規律」本身沒有溫度,但使用的人能夠賦予溫情

俺始終相信讓大家都舒服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獲益,邪性的路數註定走不遠。這篇俺側重講的就是第二派,其中對B端的變現方式老徐之前有寫過一些(自媒體怎麼月入百萬之變現套路全解析),主要就是打廣告,平台給補貼這兩個路子有機會後續細化,本篇主講C端,即和粉絲打交道。

跟從B端獲利相比,和粉絲做買賣變現更能上一個量級,很好理解,B端給你好處的前提是從你這獲取的收益遠大於給你的報酬。拿捏得當,與粉絲的粘性也會更強。今天說說如何全方位跟每一個粉絲髮生關係達成「交易」,你沒看錯,是每一個。

以微信公眾號這一載體來講,通俗意義上的粉絲是指你的訂閱用戶數量。俺傾向於根據粉絲與賬號粘度強弱搭建變現方案,做到全方位覆蓋。粘度強弱的判定依據在於粉絲與你的互動程度:

  • 極弱:點開幾篇文章不訂閱。
  • 較弱:有訂閱賬號但幾乎不查看文章。
  • 弱: 訂閱偶爾查看文章但幾乎不留言。
  • 正常:經常查看你的文章,伴隨留言互動。
  • 較強:經常查看文章,同時願意讚賞付費。
  • 很強:經常讚賞,有添加私人微信甚至願意付費購買你提供的服務,如付費交流群。
  • 非常強:願意付較多的費用購買你的服務,並且有線下交流。

這是草草做的一個劃分,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家賬號後天互動數據進行識別劃分,這麼整是方便給大家講解。

最好策略在於搭建各個粘度層級的粉絲與你產生「交易」的基礎設施,給他們路徑表達他們對你的「愛」,世界上不存在沒用的「粉絲」,只有失敗的基礎設施。

前三個粘度的粉絲後台幾乎無法追蹤鎖定進行畫像,但這些群體也未必就一點用都沒有,實際上作用還不小,有點擊就會伴隨一定效用(今日頭條的訪客基本就是這個情形,他們會給你官方掛載的廣告帶來展現,伴隨轉發分享讓你的文章更大範圍進行觸達;網站也是這個情形,「野流量」除了本身帶來廣告收益也能給給網站提高權重,帶來更豐沛的持續流量),只要掐中需求,保持訂閱的用戶時刻有被喚醒的可能。一般意義,帶來多次流量的個體才被稱為粉絲,推演至極限,只帶來一次流量的個體就是粘度極弱的粉絲。

粘度從正常開始粉絲的可塑性就非常強了,他們非常樂意跟你發生點交集,甚至願意供養你而打賞。粘度是個即時狀態,時刻都在起變化,但沉寂的粉喚醒有難度,因此開發重點在高粘度的粉上面。內容作為入口解決的最重要的是信任問題,而要進行深入的開發,光靠內容做背書遠遠不夠,跟C端打交道,還需藉助微信個人號、社群這些場景或者說工具來搭建共贏的基礎設施,繼續細分講社群。

社群這個場景妙在成員能夠進行方便地溝通,增進彼此了解,減少信息誤差。因此不管你用什麼介質(有形產品,無形服務)跟粉絲做買賣,社群都是最佳方案。這麼理解,「明星」相較於粉絲,是一對多的關係,而做買賣必須是一對一(諮詢,完成價值釋放,售後服務,當然你也可以發一篇推薦文章然後通過微信個人號完成交易,但這是另外一個套路以後講),社群就像個場子讓粉絲和「明星」能夠方便實現一對一的交流。由於粉絲和「明星」之間的關係不同於單純的買家與賣家之間的關係,夾雜著間於友情和親情之間的某種情愫,多了一份責任,這份責任除了需要一個溝通的售後場景還意味著帶來後續的交易,這些都決定了「明星」與粉絲自交易發生就有必要在一段時間內維繫一種一對一的關係。在這個情景里,不管怎麼繞,玩得好的最終都會以社群為落腳點。

基於較強粘度粉絲,洒家給大家幾個痛快的玩法

根據粘度或者付費意願強弱搭建社群

1, 粘度+1,做門檻較低的付費閱讀社群,設計好規則如服務時間多長,文章更新頻率,費用。記住,到期一定要解散你的各種群!

2, 粘度+2,可以做各色項目社群,針對一個項目對外發布推介文章,可以是教大家一個技能,或者一個套路。項目群釋放完價值就解散!

3, 粘度+3, 人脈型社群,主打個人邊界拓展,技能互助,資源對接,精神歸宿,線上線下相結合。所有成員之間形成較好的互動,構建信任基礎,組隊參與市場競爭。建議寧缺毋濫,不要為了圈錢而玩這個套路,玩不出彩,小心一世英名被砸臭雞蛋。終身,三觀最好一致,這是個玩心的路子。

以上三個模式可以根據個人能量大小靈活組合,至於賣貨這塊,微商們玩的各層級代理制就有這麼個味道,以代理費劃門檻或者出貨量劃門檻,不點太破,自個悟,會關注俺賬號的不至於缺這點悟性。

注意遞進,一般先從低門檻的社群做起,收集一手數據,為後續高端社群做鋪墊,不要想一步上天整個XX兄弟會先坑一筆再說。

把握節奏,尤其是項目型社群,例如一個月策劃一個社群,收費500一位,限100人,搞完就解散,下個月策劃另外一個群。千萬別貪多同時上線N多個社群亂了自身陣腳。

哦了,這篇就暫時到這,個人建議你收藏,這麼好的東西就不指望你分享了,多一個人知道或許就會多一競爭對手,偷偷給你合伙人、好基友還是可以的。

下一篇給大家抖一個一般人做夢都難想到的付費社群裂變連環陣,料不猛,你死給我看。

————————————————————————————————————————————

付費社群裂變連環陣,千人群碾壓大號10萬粉

在互聯網上耕作,流量就像農民兜里的種子,沒這玩意兒就沒收成,任你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白瞎。

最常跟流量綁一塊的幾個動詞是「引」,「吸」,「導」,這意味著流量的面前吊著一塊讓人口水直流的「肉」。

「肉」就是五花八門的好處,陌生人之所以跟你建立某種聯繫成為你的粉,人家是指望從你這持久地獲取更多的好處。

因此引流的要訣在於恰當地設計好處(價值),以及儘可能廣泛地讓人知道你這有某種好處。

好處(價值)的承載體可以是無形的服務,也可以是實實在在的商品貨物,也可以是無形物和實物的組合。但顯示你價值點的「介紹信」在目前網路空間傳播的形式無外乎文章,音頻和視頻三種介質。

拓展一點,人購買商品實質上是買你產品能給他帶來的好處,而不是產品本身。

OK,做完基本的鋪墊,自然而然引申出社群好處設計和推廣套路。

不言而喻,玩套路前先要明確你有啥東西可以給到別人也就是先要設計好價值拿去引流拿去交易。安慰你一下,就算你啥特長的沒有,起碼還有錢和腦子,有這兩個東西,什麼好處都能設計出來。

就社群引流這環的具體套路來講,極其豐富。但放到互聯網大背景來講,歸根結底還是內容引流——通過寫很牛逼的文章,錄各種精心設計的語音和視頻去分發,去吸引人關注。真正能做文章的地方只在於如何驅動人去傳播你內容。

從驅動方式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用錢解決,最典型的就是付費推廣;第二類是所謂的「免費」,常見的就是炮製各種乾貨文章引流。

而本篇文章野望頗大,披露的方法不但不用出錢,還能賺錢,只需藉助社群這個場景。

操作大致步驟:

1,構建打動人心的價值點,如做培訓的設計好課程培訓內容,分享項目的擬好操作手冊,收代理的提煉好玩法,賣軟體的就準備好軟體。

2,打磨推介內容,文字是最常使用的傳播介質,吹牛逼烘托氣氛可以用音頻,覺著自己美艷不可方物可以露臉錄視頻,善於拿捏哪種形式就用哪種。有條件的話最好全覆蓋,因為特定渠道對傳播介質是有要求的,如視頻網站沒法給你發文章。

3,推廣你的內容,實際上不管是付費還是免費推廣,都是一種付出,不存在絕對的免費,精力也是一種成本。算好投入產出比,描繪好用戶畫像,有針對地選擇渠道去給到你的潛在客戶。

4,引流到微博、微信公眾號或QQ號、個人微信號,把流量引到微信公眾號,QQ號是最優選項(QQ公眾號跟微信公眾號差異較大),一方面可以放置內容轉化成交,另一方面藉助社交分發可以進一步引流,QQ可以單項好友藉助QQ空間,也可以實現內容分發引流,一箭雙鵰。

5,微信公眾號+微信個人號+朋友圈+微信群,QQ單項好友+QQ空間+QQ群+QQ公眾號,利用這兩套工具完成內容鋪墊,轉化成交,搭建付費群A(各種平台工具可以有機組合,上面只是兩個常用工具套裝)。想成交兇狠切記一定要做付費群,收費根據流量的消費能力設置。不建議太高,這筆費用不是讓你發財的關鍵,它們只是過濾流量的門檻。

6,付費群A搭建起來之後,可以另建具體項目分享收費群B再次變現,而攪動這批付費用戶為你拉新的話,再引入代理群C。即付費群成員再付一定費用就可加入代理群C,代理群C享有推廣付費群A,B等具體項目群的許可權,利益分配上,推廣所獲收益甚至可以全部給代理,就是你拉人來,我來伺候,錢全歸你。那靠啥變現?這些付費流量相當精準而且具有較強付費意願,可以為新的項目群和代理群供血,甚至可以直接賣貨,想像空間巨大。

看到這也許有人明白為啥付費群A的會員費更大程度只是起過濾作用了吧,真正高明的手法是讓這批付費成員成為你的推廣員。恰當的利益分配機制最終的結果會讓所有的付費群成員成為你的推廣員。一旦引爆,賺得太多恐怕你連出門都時刻擔心被搶。

為啥要付費?這裡不透露太多,舉個簡單例子,假設你給老徐交了10萬,請問你會在群里打廣告搗亂嗎?請問你們會因為老徐一天不管你們退群嗎?請問一夥能給老徐交10萬的人會沒付費能力加我其他項目群嗎?

點到為止,有緣人多看多想幾遍,自能得其大妙。

7,付費群日常維護的話,還是要靠價值,以做培訓為例,天天發發乾貨,貼貼行業消息,給學員介紹工作機會。做項目分享的,教會大家賺錢套路就直接解散唄,有人哭著喊著不要散越好。

8,另闢一個新付費群的時候,常用的一個策略就是入群時間越晚費用越高,這可以有效促進成交。

9,限量策略也常用,例如本期付費群限100個,如果你是101,不好意思,你上吊也不給進。等你下次發布另外一個付費群的時候,你要還不收他肯定跟你急!

10,這個模式下,一個搞網路營銷培訓的山東草莽漢子,在一個小縣城年入數千萬。他在YY裡頭歇斯底里地說要帶領大家上火星搞流量,但對他自己的吸金套路從來隻字不提。

不少所謂大V都玩起社群,很多基本都玩成一坨屎,10幾萬粉還抵不上山東農民一個千人QQ群。

——————————————————————————————————————

未完待續,求贊求支持——————

還有幾篇在公眾號:daai1024,老徐有話說。圖片太多抽空更新。


社群的本質是一群成員因為有相同的愛好、價值觀、或為完成某一目標而聚在一起的組織形式。

社群就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它更優於web2.0時代的社區,或者說它更適合當前我們的社交需要,社群不再是那種寬範圍、低緊密度的弱關係社交。社群是一種成員緊密度高,並且會有相同目標取向,對群內的觀點與討論均有能力參加的組織模式。它的群成員更加精細化,不再是誰都可以加入的社交群體。

與其談它的本質,不如談它的組織方式及所帶來的效應。

社群的建立並不是拉一群人組一個微信群那麼簡單,一個健康的、能持續發展的社群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社群目的。比如,讀書會社群就是為了交流讀書感悟與心得;孕育母嬰社群就是分享母嬰知識。如果一個社群沒有共同的社群目的,那麼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偏離初期群成員入群的目的。

社群有了共同目標也不一定能保持社群的生命,還需要有優質內容的不斷輸出。優質內的產生可能來源於社群主,也可來源於群成員。如果社群不能為群成員帶來優質的內容,帶來一定的價值,那麼社群的活力會很低。

一個經營的好的社群,會給所有的群成員帶來正效益。

比如邏輯思維,群成員從羅振宇那裡得到分享的知識或價值觀,而羅振宇通過會費變現。還有小米社區模式,它的一個板塊是專門討論新產品,普通成員提出的好建議會在測評後加入到新開發的產品中。這樣小米產品會得到更多人認同。而建議提供者得到了精神上的或情懷上的回饋。這也是社群經濟火熱的優良模式。

~~~~~~~~~~~~~~~~~~~~~~~~~~這是一條分界線~~~~~~~~~~~~~~~~~~~~~~~~~~

我們現在在做社群運營的免費服務產品,歡迎社群主加微信體驗:jianguo975

加的時候請說明:知乎社群


本質就是三個字:信任感!

分享一篇我公眾微信號(whadkad)的文章《風口來了!社群電商到底該怎麼玩?》,讀完你們就全懂了!

----------------正文---------------------------

風口來了!風口來了!風口來了!

當渠道和流量費用越來越高;當商品頁面上的每個字每張圖都已被精雕細琢,只為提高百分之零點一的轉化率;當虧本參加大平台的電商節只能博個吆喝而賺不到什麼錢;當單個用戶的獲得成本已經超過商業的實際成本.我們知道,那個靠「流量+轉化率」的電商1.0時代已經過去了。紅利已經消失,市場被寡頭瓜分,掌控流量入口的平台方擁有最大的話語權。

那麼接下來的風口是什麼呢?!最近一個詞被越來越多的提及——社群電商。

那麼什麼是社群電商呢?!我查閱了一下網上現有的關於社群電商的文章和觀點,基本上沒人能說清楚。大部分人既不懂社群,也不懂電商,更不懂什麼叫社群電商。講的觀點也是七零八亂,有的沾點邊兒,也沒完全說到點子上。

社群電商就是qq群、微信群里發廣告嗎?社群電商就是網紅賣衣服嗎?社群電商就是在樓下放個二維碼,掃碼關注賣東西嗎?上述這些荒唐的觀點都是那幫笨蛋觀察家的誤讀,根本沒抓住社群電商的關鍵點。

既然沒人講得清楚「社群電商」這個話題怎麼辦呢?!

我來講唄!時無英雄,只有讓我這個豎子來成名了。

為了不弔大家胃口,我先直接拋出觀點:

社群電商的關鍵點是三個字:信任感!

沒有建立信任感的所謂社群都是偽社群。

社群電商建立的基本模式是分三步走的:

1.依靠專業的優質內容輸出形成流量入口,並建立中心化的信任關係

2.依靠社交平台沉澱社群關係

3.提供和受眾人群屬性匹配度高的商品和服務實現流量變現

相信大家一定聽得雲里霧裡的,那我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哪些是真正的社群電商,哪些是傳統的電商1.0時代「流量+轉化率」的傳統打法。舉的例子裡面會有一些互聯網圈的前輩和大佬,可能會得罪他們,如果他們讀到這篇文章,希望他們見諒。

前兩年火了一位賣情趣用品的90後美少女——馬佳佳,她的爆紅程度大家絕對是有目共睹的,情趣用品生意不佳,以至於最後停掉也是既定事實。不過我們不做事後諸葛亮,拋開結果看過程,馬佳佳做的是社群電商嗎?

答案是:不是!

馬佳佳雖然靠自己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以及麻辣大膽的言論聚集了很多追隨者。但她至始至終沒有展現出自己在情趣用品這個行業的專業度,導致——她沒有建立起在情趣用品這個行業上,粉絲對她的信任度!我再說一遍,最關鍵的是:她沒有建立起在情趣用品這個行業上,粉絲對她的信任度!

粉絲們認可馬佳佳這個人,但是大部分人不認為她做的情趣用品是靠譜的,真有需求的時候,大家要買估計還是會到春水堂之類的老牌電商平台。

那馬佳佳在什麼維度建立了信任度?

答案是:傳播能力、意見領袖。

大家說到馬佳佳,都知道她做爆點策劃,做營銷傳播厲害,也擅長代表90後發表驚世駭俗的觀點。在這些點上,大家都十分認可。所以馬佳佳做社群的變現方式,最後還是依靠輸出培訓產品(比如到處去做演講)、社群的精神產品(比如組織社群成員出國玩)等。

在說幾個圈內人(唉呀媽呀,看來是要把圈裡人得罪個遍的節奏啊)的案例。在自媒體圈,吳曉波、杜子健、萬能的大熊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在財經、微博營銷、公關領域的專業度大家都是認可的,按我之前說過的社群電商模式,他們在對應的領域依靠自己的專業度是與粉絲建立了足夠的信任感的。

同時他們也依靠自己的自媒體內容輸出,依靠社交媒體沉澱了中心化的社群關係。吳曉波依靠視頻、音頻、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將粉絲沉澱在微博微信;杜子健依靠輸出微博內容(還有某電視招聘節目的露臉),將粉絲沉澱在微博上;大熊主要是靠微博和微信公眾號輸出內容,然後將粉絲沉澱在微博微信上。

這些粉絲都是為了吸取他們三人在財經、微博營銷、公關領域的優質內容而來,因而人群具有極高的屬性重合度,所以他們三人輸出培訓產品,效果就會非常好,事實上他們也這麼做了。上述的玩法就是真宗的社群電商的玩法。後來他們三人還出了書,也賣得非常好,因為書的內容和他們粉絲屬性匹配度是很高的。

接下來!接下來!接下來!

吳曉波開始銷售他自己海島(是的,他自己有個島!有錢人就是這麼有錢)上的楊梅,杜子健開始賣自己貼牌生產的酒,大熊開始賣黑糖和減肥代餐。據我了解,這幾個產品賣得是不如他們的培訓課程以及書那麼好。

原因很簡單,跟粉絲群屬性匹配度不高。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對財經知識感興趣的人特別喜歡吃楊梅;對微博營銷感興趣的人,喜歡喝酒;對公關感興趣的人,喜歡吃黑糖,而且長得胖有減肥需求。最關鍵的是,他們三人沒有建立在對應食品領域的專業度上的信任關係。不過他們的產品也還是能賣出一些,畢竟名氣大,粉絲基數在那兒,從自己的粉絲裡面發展一些代理也容易,但這種打法就屬於電商1.0時代「流量+轉化率」的打法了。因為沒有在對應領域建立信任度。

寫到這裡發現已經快兩千字了,好多本來準備講的案例還沒講,秉著「不要在同一篇文章輸出過多知識點」的原則,我還是決定把那些沒講的知識點放到以後的文章里。

關於社群電商,我在結尾重新回顧一下前面的觀點,希望大家能有一個系統化的認知,別被其他笨蛋自媒體繞暈了:

社群電商的關鍵:是在對應領域依靠專業內容的輸出建立中心化的信任關係。拋去信任關係,純粹靠引流+轉化,沒有復購,就不是社群電商的玩法,而是傳統的「流量+轉化率」的玩法。

做社群電商有三個步驟:

1.依靠專業的優質內容輸出形成流量入口,並建立中心化的信任關係(關鍵點是依靠專業度建立信任感)

2.依靠社交平台沉澱社群關係(大到一個kol的上萬的的粉絲群,小到一個年輕媽媽的代購群)

3.提供和受眾人群屬性匹配度高的商品和服務實現流量變現(關鍵點是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要和受眾的興趣、關注點及人群屬性有較高的匹配度)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社群的乾貨內容,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也可搜索whdkad)

http://weixin.qq.com/r/VkyRiUjEoxXcrQzq9xlE (二維碼自動識別)


社群運營,社群營銷,社群經濟到社群電商這些社群細分的研究領域,我做了個兩個PDF電子書,在我的公眾號 "社群那些事" (ID: wenbin-pr)里可以下載:

  • 回復關鍵詞「案例」,可下載搜集到的各類社群商業模式以及跟小米社群營銷類似的品牌社群營銷成功案例,教你如何變現你的社群,最成功的社群有哪些等等
  • 回復關鍵詞「手冊」,可下載從定位到變現的社群營銷及實操手冊,教你如何從0到1打造一個微信網路社群,教你如何玩轉社群營銷。
  • 回復關鍵詞「引流」,可下載微信公眾號的推廣技巧

當然,也可以至我的博客"社群那些事"分類查看: http://www.51shequn.net

這句話說得不錯:每個人心中都有原始的部落情結,一個成功的營銷必須迎合我們心靈深處的那種農業時代的部落意識。

尋求歸屬感,個體的孤獨焦慮感,滿足不斷涌動的內心深處的原始部落情結是社群的成因。

移動互聯網讓每個個體聚集相同興趣,相同價值觀的人群成本迅速降低,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礙,加速了社群作為組織概念的成立和發展。

從發展趨勢上來看:
「社群從既有社會結構里裂變出來。我們在這個社會中作為一個個社會原子存在,和周圍的人僅有鬆散的社會角色上的聯繫,缺乏深度的人際聯結。對於社群成員來說,作為社會原子,在某些契機中,通過技術模式(微信群),還有商業模式(消費的產品),以及一個新的互動規則和價值觀,形成了一個社群。

這個社群,不是社會結構的最基本單位—個人,但卻是一個新的、不可忽略的「二級單

位」。從邏輯上,只要這些社群足夠多,無論是否足夠大,實際上已經相當於既有社會

結構在被「打碎」成一個個社會原子後,又重新組織化了,就是說,我們的社會,在趨

勢上變成了一個社群化的社會。」


在今天的網路經濟中,經濟規則的核心是增加聯繫。產品與用戶之間的聯繫、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聯繫。關係會連結成一張網,這張關係網賦予產品生命力,也會「兜住」新的用戶,當新用戶加入關係網,會形成產品用戶自增長。產品價值量隨著成員關係的激增會呈現指數級增加,並且關係網產生的價值會像引力一樣源源不斷的吸引著更多成員的加入,這個良性循環會一直發展,直到潛在成員都加入其中。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社群就沒有商業。今天說的社群指的是大家常說的「生態」。我們當然可以通過做創意、做內容、投放廣告來獲取用戶的關注,並且轉化成產品用戶或付費用戶。問題是,轉化並不意味著產品的成功,坑蒙拐騙的產品做一個完美的銷售頁,胡亂承諾不能兌現的服務,一樣可以「轉化」用戶。這種情況,只要停掉廣告,你的轉化就會立竿見影的消失,並且這裡我還沒有提及可能存在的產品負面口碑。

要做健康長久的商業,已經不止一個產品驗證社群的重要。硬體裡面的「小米」,知識領域的「邏輯思維」、「吳曉波頻道」就是典型例子。用戶社區做好,再聊付費轉化。就像是一個篩選漏斗,從大部分用戶中,篩選出少部分願意付出更多費用的用戶,以此獲得商業收益。產品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會形成關係,關係使用戶持續留存在產品里。真正的稀缺資源是用戶的注意力。

做社群需要兩方面使勁兒。社群領導者(運營者)和社群參與者(用戶)。

社群領導者

如果沒有來自頂層的指導和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會在面臨很多選擇的時候停滯不前。你不能說做社群就是把人拉到QQ群、微信群里。拼的不是群的數量,拼的是群內用戶和用戶之間關係的數量。頂層的指導和管理分成2個層面:一個是組織架構;一個是內容主題。

① 關於組織架構

需要想清楚社群裡面的角色和每個人對應的利益,邏輯思維頂端的大神是羅振宇,下面有社群官方負責人,這個角色負責提升社群內活躍的人為群主,要求是價值觀必須和產品相統一。具體操作上,通過地域、興趣把群進行分類,各個群又有不止一個群管理員,管理員聯絡和維繫了群內活躍的用戶,事實上每一個社群負責人或管理員都是一個節點,節點負責連接用戶產生關係。羅振宇是聯繫社群負責人的節點,社群負責人是聯繫群主的節點,群主是聯繫群內用戶的節點,社群用戶是聯繫產品潛在用戶的節點。清晰的組織架構就是社群的骨架,是社群變大的基礎。組織架構中的每個節點都有清晰的權責,來保障社群的正常運行。

② 關於內容主題

內容主題即用戶利益。社群領導者負責推出用戶需要的主題,保證用戶注意力的聚焦,最好是始終放在自己產品的身上。內容基點建立在用戶持續不斷的需求上,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吳曉波頻道的260期財經觀點是內容,它的slogen是,超過13萬新銳中產在此共享知識。用戶明確是中產階級,主題明確是財經知識。

社群參與者(用戶)

如果說產品運營團隊、名人、群主、管理員是節點,那麼每一個社群成員(參與者、用戶)就是更小的節點。節電大小的區別即:節點能有多大權利或能量,輻射到更多的用戶。當許多小節點相互連接形成一個聯盟的時候,產品的口碑事實上分散到了最底層以及最外圍,依靠這些外圍節點集群的力量,可以保證產品用戶自增長,社群正常運行。社群參與者的運營分成3個層面:一個是價值觀;一個是用戶身份;一個是用戶利益。這三件事情也分不開。

① 關於價值觀

價值觀問題先於利益。為什麼你模仿小米社群做送獎品活動,引來的都是「刷獎品」的人,因為人家是在給已經是產品用戶的人送好處,而你是用好處來吸引新人。這兩件事情有本質的不同。價值觀意味著「認可」,同樣價值觀的人,面對人、面對事,處理的行為模式一樣。你買蘋果產品是為了買x核的處理器嗎?你買的是創新,你買的是時尚前沿,你買的是價值觀。你非常清楚,當你把某一個產品推薦給好朋友的時候,這個產品必須是你認可的,因為你既然做了推薦,那就一起搭上了你的信用背書。這是產品價值觀在起作用。運營社群參與者,不是拿出一個價值觀去擺擺樣子,而是產品運營者自己,就是持有某個價值觀的人。「修身」即做好自己,這是首要的。

② 關於用戶身份

很多產品難以達到產品自增長點,是因為用戶身份定位不清晰。因為只有同一類人聚集在一起,才會更好的產生共同的話題,才可能產生更多關係的連接。如果你花了很多時間把登山愛好者和廣場舞大媽拉到一個社群里,當大媽們討論哪個扇子更好看的時候,登山愛好者紛紛退群了,於是你的用戶沒有積累,用戶之間的需求是斷裂的,導致用戶不能產生連接。所以運營垂直的用戶,是運營社群的基礎,且同樣身份的用戶,有共同的「用戶利益」。

③ 關於用戶利益

用戶利益可以內容,可以是實物,最好不是錢。因為錢會讓用戶利益變味。內容是用戶利益的基礎,提供用戶需要的,用戶就會關注。用戶和用戶之間聊天產生的碎片化內容,也是內容,群體智慧會一起推高社群的價值。實物利益無可厚非,因為用戶是這個「圈子的人」,所以社群管理者,在自己得到利益回報的時候,拿出實物利益反哺社群,是聰明的辦法。這和針對陌生用戶的「有獎轉發」完全不一樣。如果說社群涉及到錢,很可能會演變成傳銷,希望產生長遠發展的人,慎重。

以上我們提到了2個身份:社群領導者(運營者)和社群參與者(用戶)

我們還提到了5點要注意的:組織架構、內容主題、價值觀、用戶身份、用戶利益

這些是運營社群,建立連接的核心要素。

作為產品運營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增加潛在關係的數量,從這些關係里能得到產品、服務和無形的資產,社區、社群就是每一個公司都夢寐以求的競爭壁壘,競爭壁壘就是花錢懟不出來的東西。

——————————————

關於作者

張君,創業,在線教育,公眾號搜索[張君學習筆記]

暖石網,幫助轉行者、高校畢業生,順利進入互聯網市場、運營崗位

http://nuanshi100.com


我們是如此懼怕孤單。

如果一件事情只有我一個人做,如果一種想法只有我一個人有,即使在人群中我也會覺得置身於孤立無援的曠野,以致於這種孤單會使我們喪失表達的勇氣和嘗試的魄力。

即使是所謂的亞文化,所謂的小眾文化,也都在尋找和自己共享想法和做法的同類。

社群就是我們確認「我並不孤單」最直接簡單的方式。


本質就是大數據收集


【社群十五字法則】

一群人,在一起,一條心,一起做(作),一種人。

其中關鍵成功因素和評判標準是:一起做(作)!

如果不能做到「一起做(作)」,就不能稱為社群。

最高境界是一起作(zuo輕聲):一起奇葩一起作!一起裝逼一起飛!

比如美國秘密組織骷髏會揭秘:攀權力巔峰公開性經歷:骷髏會新成員要經歷進入"墳墓"的隆重儀式。"墳墓"是位於紐黑文的一個四面沒有窗、漆黑一團的教堂地下室,"墳墓"的屋頂是用來停放成員私人直升飛機的升降台,新成員必須立誓保持沉默,並且永遠否認是骷髏會的成員。整個儀式就是充滿了象徵色彩的一整套程式。耶魯大學低年級的學生們互相在爛泥地里摔跤,然後接受身體上的鞭笞,這個階斷象徵著對於他們所知道的世界他們已經"死亡";隨後,他們各自渾身赤裸地躺在棺材裡手淫,向骷髏會坦白埋藏在內心最深處的性秘密;清洗身體之後,骷髏會老成員給新成員披上長袍,象徵著他們已經獲得了骷髏會成員的身份。

正是這些奇葩的「作」讓一個社群獲得了獨特的個性。俗話說不作不死,但是社群正好是反的:不作反而要死。


最近加入了一個讀書社群,一個關於《運營之光》的讀者交流群,平時跟一群做運營的朋友交流一些關於運營的問題,剛好今天,一個群友提了一個關於社群的話題。於是,今天就以社群為話題,寫一些思考。

關於社群的概念,常見的理解,QQ群,微信群,可能都可以被定義成一個社群,就我自己,大學的時候,就曾組建過一個全國校園渠道贊助群,那個時候正是校園市場正火爆的時候,曾經群內人員上限達到2000人,每天活躍人員幾百的巔峰。QQ群關鍵詞搜校園,這個群曾一直排在第一位。

因為這個群的鏈接,認識了很多校園推廣界的大咖,沙傑,高聖傑,王浩宇,鄧嬌瓊,陳佳瑋,楊思琦等等,這些,都是我當時非常佩服的一些人,還沒畢業,一個個混的風生水起,不過自從畢業,遠離校園後,再也沒有怎麼聯繫,也不知道這些朋友現在過得怎麼樣。

於是今天以此做一個簡單的復盤,概述一下這個2000人群的組建及沒落。文章不會太長,時間有限。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陳述,群的定位,早期用戶積累,後期群用戶維繫,及群的沒落。

社群的定位

這個社群是組建於2014年,首先,在當時,社群這個概念並不是很火,我第一次聽到社群這個概念,還是是羅輯思維的付費社群。我們當時組建一個群的想法很簡單,定位就是做企業與校園的對接站,因為那個時候,校園市場剛剛火爆,但是那些校園企業還沒有成熟的校園渠道團隊,於是我們就想在校園這塊市場建立一個團隊,專門服務那些校園企業。

社群用戶早期積累

剛開始,是由我們網上幾個關係還不錯的朋友發起這個群,最開始的一批群員都是我們幾個人宣傳拉進來的,剛開始,群並不是特別活躍,我們用的手段比較普通,就是發紅包,並且鼓勵用戶拉自己的一些同學進來,拉到多少人,我們發大紅包,還別說,在當時,這招還挺管用,我們的群人員,迅速破千,並且因為大部分群友是群友的朋友,所以群的活躍度大大提升,雖然有時候吹水的比較多,但是後面也產生了非常多得價值,在群員破千,活躍度提高後,依靠QQ群搜索關鍵詞,每天都有大量的校園學生用戶主動加群,於是,一個2000人的校園渠道群就這樣慢慢的組建了起來。

社群用戶維繫

一個2000人的大群組建起來後,除了每天在群里吹水,也必須有一些有長期價值的東西來維繫,為這個,我們做了這麼幾件事,邀請了當時校園推廣行業幾個非常厲害的人物進群,並且設置為管理員,按照現在社群思維的理解,這就是所謂的群KOL,領域內的意見領袖,還有,有了這樣一批的資源,我們就有跟一些企業談項目的資格,陸陸續續引入了很多賺錢的項目,對接給那些學校社團,就這樣,靠著幾個牛逼大咖,和一些利益因素,這樣的一個2000人群,伴隨校園的火爆也火了一年,曾經一度加滿,為了新人入群,不得不設置一些群規,剔除一些違規的老群員,以讓新人進來。

社群的沒落

至於群的沒落,這個倒沒有什麼好說的,往大的方面說,就是所謂的資本寒冬,2015年大多數校園企業沒有熬過寒冬,沒企業給校園砸錢,我們這些校園推廣人也失業了,往小的說,我們都畢業了,去就業了,已經沒有精力去維繫這樣一個群,慢慢的,很自然的就沒落了。

什麼才叫真社群

關於社群這個詞的定義,運營人鑒鋒給出了一個解釋,所謂社群,就是一群有相同價值觀、標籤的人聚在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前行,並由微信、QQ等社交工具作為連接的承載。他解釋的比較到位,但是秋葉大叔給出了具體一個案例,怎麼去定義一個社群是不是真社群,他的方法是在群里的兩個人如果退出了這個群以後,彼此之間還有有鏈接嗎?如果離開群,兩個人沒有任何鏈接,那麼這個群嚴格意義上就不能稱之為「社群」,社群裡面的兩兩鏈接越多,這個群的質量也就越高,如果你同意這個判斷,那麼,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好的社群,規模很難做大,否則兩兩鏈接信息過大,無法監控與管理。

就我個人而言,可能更傾向於秋葉大叔的觀點,好的社群,一定是小而美,這樣才會照顧到每一個人,建立一個小圈子文化,而不是現在打著知識付費的旗號,瘋狂拉人,為了收費而收費。社群本來的出發點是鏈接高效,如果一個出發點就已經變質的社群,加進去還有什麼意義呢。現在一個個付費社群門檻極高,關於付費社群,這個,我持有的態度是不贊成,也不反對,我自己也沒有加入什麼付費社群的經驗,也不過多評價,如果你真的迫切想加入某一個付費社群,一定要選擇適合你的社群,睜大你的眼,先考察一下群主是不是真的那麼牛逼,是不是能夠給你啟發,如果你覺得可以學到東西,那麼,就勇敢的加入吧。

個人公眾號:一個運營的自我修養,歡迎知乎好友關注,一起聊聊運營那些事

http://weixin.qq.com/r/40SHn0PEHh5hrQf89xH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滿足自我的慾望,精神或肉體。


首先得明白何為社群

一群人沒有相同的使命,目標,願景,在一起就是烏合之眾,拉攏湊班子。所以必須得必須明白一點,社群是為什麼而聚,圍繞哪一個點讓大家集中在這裡。市面上有很多社群,相信絕大多數人手機內存佔用最大的就是微信和QQ,沒錯,大家會跟風互聯網,會憧憬互聯網裡所存在的各種商機和藍海。也許很多人會YY,是不是進了這個社群,就會認識一些大佬,他們也許可以帶我裝逼帶我飛,也許進了這個社群就可以知道一個項目,從此領取白富美。可這些都只是想像,太多社群沒過多久因為管理不善就會淪為垃圾群,廣告群。進去除了看廣告,占內存沒別的用途。

2

那麼什麼樣的社群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呢?

首先得有一個主導者,KOL意見領袖。是他將大家聚集到一起。其次,大家是抱著同一個愛好,同一款產品,亦可以是對某人的個人崇拜,也可以是對某種商機或者方法感興趣。

其實說白了,就是有一個凝聚點,將大家目光全部聚集在一起的點。這類社群才是真正能滿足「好」社群的初步定義。

3

什麼樣的社群才是永遠不會衰退?

第一,社群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和方向第二:社群要有變現策略,為什麼付費社群不會有廣告?第三:社群規則的搭建,誰來管理第四:社群的推廣運營基本方案第五:群成員獲得了什麼?同時你又獲得了什麼?任何事情都是互惠互利的,沒有一件事情是只有一方付出,另一方只會獲得而長久的。

社群清晰的定位是關鍵因素,KOL們在引導社群成員討論,這個方向不要越走越遠。最牛逼的社群是KOL很久不說話,群內氣氛還是非常活躍且有價值。

在建立不會被滅亡的社群,建造者需要明白,你的社群是盈利還是非盈利組織。盈利是想聚集這群人為你做些什麼還是通過輸出價值而變現。非盈利組織是個人愛好還是想聚集一群相同愛好的人交流什麼。在做非盈利社群,有準備深耕想法的時候需要根據自身經濟情況來做考量,如果自身經濟情況一般甚至不好,建議還是不要操作此類,原因很簡單,非盈利組織內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事業有成才會來討論一些與金錢無關的事,多花點時間想辦法成為他們或許更有意義...

下面舉幾個市面上較常見的社群來驗證下我的觀點

購物群現在市面較多的購物群

核心KOL:群主和管理成員他們的核心點:獲取比天貓、淘寶還要便宜的羊毛產物他們的共同願景、愛好:省錢,花比之前更少的錢買同等的商品建群者如何變現:通過阿里媽媽後台來獲取傭金規則的搭建:不許發廣告、有需求聯繫群主獲取相關商品大額優惠券,商家推廣可聯繫我群推廣政策:不斷有新鮮血液融入到群內,讓群內更有生機。邀請10個人(非微商、非廣告黨)送精美禮品一份(將圖片和價格發到群內)群內人員獲取的價值:群成員,買東西更便宜,更方便。群主獲得了他的勞動報酬所得。互惠互利才能更長久。

早起打卡,乾貨分享群

KOL:群主,發起者,分享者核心點:通過一群人的互相監督和營造早起氛圍來促使大家早起讀書和鍛煉,共同的求知慾,改進現狀的心態規則搭建:未早起未曬照且未說明情況,打賞6.66紅包,依次翻倍群推廣政策:邀請好友進群獲取X金額獎勵群主,群成員獲取價值:群主保管每人群費,用於獎勵表現優異者和請大咖來群內分享更大獲取價值。群成員,保持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的乾貨。

以上兩個舉例,是向大家說明,想很好的搭建並運營成功一個社群需要遵循的幾大原則。

同時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付費群,我想和大家講一下緣由。第一:確實有很多有價值的群存在,很多剛開始以免費形式建群,運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群內會有很多人並不重視這件事情,會讓群內產生一種假象,人數多群質量就高,其實並不然,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所以就導致給群設坎,付費提高進群的門檻,目的是過濾掉很多進來加人打廣告,打醬油的,從而提高了群質量,可以更好的吸引更多高質量相同愛好的人進群。第二:謀利打著付費和乾貨項目分享的幌子來收取大額費用的社群太多太多,在這就不一一舉例了。一個現狀,很多群主和分享者會去付費參加一些大V的分享活動,然後將資料總結後再講給自己的付費會員聽,因為自身實力有限,持續輸出容易導致身體被掏空,看著大趨勢下這個賺錢想撈錢又想在群內分享乾貨,不得以才出此下策。因此追求上進的你,在選擇社群的時候一定得充分考量推廣社群者的實力和人品後再做決定。給個建議,與其參加一些亂七八糟的社群,不如狠下心來一次投資個大的,一些名人收徒,真正在業內就有名氣的。一些在簡書,知乎,博客小有名氣的分享者的社群,比如盧鬆鬆(不是打廣告,我從中深受意),與我簡書互相關注走了一個的秋葉大叔。安慰的話我也要說一下,如果沒錢也沒關係,至少你還有聰明的大腦和極強的悟性,把他們的文章和分享的知識多看多讀。一個人持續寫文,文字里每個字都是由千萬個腦細胞構成的。

4

社群營銷到底怎麼玩?

首先講到營銷,很明顯的「盈利組織」。

營銷的前提是有人,有項目,有方法。

人從何而來,裂變,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利用裂變機器人做邀請查詢統計,邀請者,在群內發送「邀請查詢」一目了然,規則剛才講過,邀請10個人送禮品。通過發布對用戶有誘惑力和殺傷力的產品和具有價值的東西來驅使群內成員幫你拉人。比如微商群,分享軟體,有價值和實操的加精準粉,如何打造好朋友圈和成交話術、策略的方法。針對人群的需求來定禮品的種類,如果是寶媽群,就送育兒經,或者嬰兒用品,現在很多90後的寶媽太多,寶媽小白挺多的。講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會考慮到幾個問題,如果東西送出去了,人也退群了怎麼辦?邀請進來的都是微商進來都是打廣告的沒質量又該怎麼辦?

先說第一個問題,東西得選最便宜的,例如送一些淘寶,天貓的物品,去阿里媽媽利用鵲橋申請高傭金產品或者利用一些淘客軟體,實惠豬等等,一些原價30,40的商品,冬天了,比如暖手寶質量好點的,大家都感興趣,高傭金產品的好處就是商家內部會有大額優惠券這個看你找了,高的有滿30-20,再加上70% 的傭金返利,成本也才2-3塊錢,會在群內有幾個好處是,你在群里送的原價是30塊的產品,讓成員節省了20塊錢只花了10塊就買到了平常的30塊的商品,實際上你只會花了3塊錢,一舉三得。這類商品挺多的,不難找。

3塊錢,10個認即使退了一半也是賺的,因為市面上現在拉一個精準粉絲,價格基本上是3塊甚至更高。如果還是擔心,定一個預防規則,定時間送,比如今天拉的人,明天幾點送,防止一些人進來混禮品。

第二個問題:進群的是微商也沒事,因為微商是活人,他們平時肯定要買東西的吧,而且微商基本都是寶媽,敗家娘們的戰鬥力我就不過多描述了,微商服務的對象不是微商吧(非代理),這麼說就明白了。

人有了,再就是項目,市面上項目多的不能再多了,隨便百度一個就是一個項目,這裡就不廢話了。

方法: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培訓,建議以圖文並茂的形式,PPT、思維導圖授課是比較讓人通俗易懂的,且適合小白。工具用QQ群:群視頻。純語音的授課方式適合於老手的項目討論,不適合小白的入門,如同在學校那會,老師的授課方式就是正確,很多成功的模式照搬就好,避免走彎路也避免打擊信心,從而讓新手產生放棄的念頭。

如何保持群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感?

這就需要藉助我上面所提到的,持續輸出價值,引導成員參與話題後,但是要記住,重要的事情說幾遍?三遍!不要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要讓群內人員自行討論從而自行產生很多KOL。 這樣做既可以省心,也有精力去創造更多的社群出來,但前提做好第一個。 6 如何讓群成員持續輸出價值? 這個講起來恐怕會有人認為我是搞傳銷的,隨便你們怎麼看啦,反正我不是。很久之前我是小白的時候也走過很多社群的套路,分享者每次分享的時候讓人感覺不是在竭盡全力,全程投入,意思就是每次話題都只講一半,有所保留,多次參悟後得到一個結論:大多數人,都想把社群做的更長久但迫於知識有限,持續輸出知識悟透又需要很長時間,還有一點原因是怕群成員學習到了超越自己,從而帶走自己的學員,聽起來很可笑,但是大多數分享者都是這樣的。因此在做社群KOL的時候,千萬不要進入這個誤區,社群的長久不是靠這樣的方法做出來的,輸出內容的好壞,傻子都能聽出來,其實大多數人的智商都相差不大,差的只是信息、經歷,年齡。要想讓群發展起來,只需要做到你會什麼,全部教給群成員就好,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信任,趕他們走,恐怕他們都不幹。心留住了,人也自然在,後續的價值恐怕就不用多說了,口碑的宣傳,影響力,你去哪,粉絲就會跟著你去哪,跟隨者也會越來越多。銷售講究的就是消除信任,這道坎沒了...此處省略N個字....

總結一點:群人數寧缺毋濫,千萬不要為了拿「500」充門面,而弄一些不相干的人進來,你需要明白有種職業叫「換群」,一旦濫邀請時,被你碰上一個"高玩",估計這群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其實我就是「高玩」,哈哈,趕快慶幸不要碰到我或者偽裝號。 社群營銷這麼玩,執行了,相信再白的紙也會有滿是精品內容的一天....

歡迎交流:410322338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社群是用戶思維模式運營的最高級形態,如果想要知道社群會形成多大的力量,只要想像一下宗教和信仰的關係就可以了。商業社群觸發於產品,深化於體驗,成型於產品的獨特魅力。產品有多極致,體驗就有多完美,對社群的感召力就有多大。

移動互聯網,特別是微信、微博的出現,讓社群組織變得更容易,微信可以讓一群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相互間高度認可的人自發形成一個組織,形成一個社群。

黃太吉煎餅就將這種社群營運做到了極致,在長達16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對黃太吉煎餅所

做的營銷就是不斷地聊天,不斷地溝通。黃太吉的創始人赫暢每天都要在微博、微信上處理幾百條評論,轉發或者回復私信。在他們的私信里,如果出現投訴黃太吉的內容,他們會在5分鐘之內作出回應,然後把內容貼到微博或微信群上,群里有一個組的人專門負責追蹤到具體的人和事,如果是因為服務而遭到投訴,他們會及時向客人道歉。

他們之所以要用社群,是因為他們希望大家是因為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這裡是平等的。大家可以在網上看到各種各樣的評論,但從赫暢的角度來講,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讓黃太吉走得更遠,因為他看到的評論與反饋,90%都是好的,都是點贊的。就算其中有1%的不好,只要用戶提出了具體的投訴,他們就會對投訴一一進行處理。

黃太吉的社群營運證明了在互聯網思潮影響下的產品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工具——產品已經變成了表達企業精神的一種工具,一個偉大的企業其產品是精神的延續。赫暢在煎餅、豆漿、油條、豆腐腦等這些最基礎的平民早餐中賦予了它們不同的內容,賦予了它們一種企業的精神,而這些精神與內容通過社群營運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傳播,所以社群才是黃太吉最大的價值。黃太吉今天的品牌價值一半來自企業的員工,一半來自黃太吉的社群用戶。


為什麼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呢?人生來孤獨,死來孤獨,中間這一段要不湊湊熱鬧有啥意思?


關於社群本質,和一個美少女撩過,這篇文章發布在我的公眾號,我PO出來,你們看看~

撩美少女居然撩出個社群總結

上期採訪完易仁永澄後,我勾搭了彭小六做社群訪談。這個六哥寫新書很忙那,就把他的美女CEO推薦給了我,這小妮子不得了啊!先看一下她簡介和美貌吧▽

於是縱橫江湖多久的我,果斷見色忘友,把六哥社群訪談的事情晾在一邊,和十七撩起了社群。這個愛總結的美眉居然還整理出一份作業,你們感受一下。

項十七:蔬菜是一個資深社群玩家,有幸被採訪(撩),真是莫大榮幸。奈何目前我們(彭小六)的社群處於基礎籌備階段,暫不做採訪,但我也總結了一份社群規划出來,偷懶交個作業吧。

一、社群啟動階段

1)社群趨勢

  • 圈層消費時代的到來

  • 場景革命時代的到來

  • 精準營銷時代的到來

2)社群定義

社群其實就是通過某種社交平台聚集在一起的群體,有相同的屬性和統一的目標。那麼社群的相同屬性越強烈,目標也就越精準,社群所產生的裂變價值也就越大。

一個社群必須具備三個要素:

  • 用戶群體必須有相同屬性

  • 用戶群體必須有相同目標

  • 社群必須有自群體運營制度

做社群的目的就是一群人通過相互協作達成某種目標,實現某種價值。做社群要注意的也是這一點,很多人做社群是為了達成自己某種目標而自發建群,並沒有從群體角度去觀察,儘管前期階段社群活性強,但因屬於一次性社群,後期社群慢慢成為冷群甚至死群。

3)社群定位

每個公司與產品都有定位,同樣,社群與其無差,定位是社群的關鍵,一切後期有序的規劃性運營都是圍繞社群定位來做的。

社群主分類:

  • 產品類社群:產品粉絲和忠實用戶,關注產品和品牌(鎚子)

  • 同好類社群:追求身份認同型用戶,有身份優越感(十點讀書)

  • 知識類社群:關注自身成長型用戶,看重社群是否有持續乾貨輸出(秋葉ppt)

  • 資源類社群:行業精英聚集型群體,主要拓展人脈資源達到合作關係目的(長青會)

  • 項目協作類社群:基於直接物質利益和人脈關係建立的社群(人人都是運營)

  • 混合類社群:以上類型用戶都涵蓋,以行業等所建立的社群,以BD合作為導向的群體

4)社群價值

沒有價值的社群,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 內容價值:定期培訓和課程

  • 平台價值:平等交流、資源共享

  • 資源價值:特殊轉介紹關係及渠道

  • 諮詢價值:不同用戶都可通過資訊改善生活或改良自己的工作模式,且提供價值回復

5)社群參與者維度

需求:相同需求的人很容易就聚一起

身份:用共同的身份標籤去搭建社群。

6)利益點直接導致社群活躍度

每個社群都有它的利益類型,如獲得取信息,幫自己養成習慣,採購好物等。

社群屬性:討論觀點和交換信息

7)建群判斷

不一定有自己的社群,但需要你去找合適的社群,然後跟他們接觸合作,達到你的推廣目標。在糾結如何開始運營自己社群的時候,不如先看看有沒有已成型且合適的社群。我們可以去主動尋找,因為社群里的人特點都是高度相同的,如果找到了對應的社群,就可以直接開始推廣,不需要自己再花時間搭建。

附:我們要意識到社群不一定是要屬於自己,你完全可以和別人成立的社群去進行合作和推廣,只要人群找對,那麼合作的效果就不會太差。

8)社群載體

手機端:微信、QQ、陌陌等APP

PC端常用遠程軟體:灰鴿子、putty、QQ、飛鴿等

首次選擇載體要慎重,後期遷移成本會很大,要從各方面功能性考慮

二、社群運營

1)社群運營有三個方面:

  • 有態度的內容——價值觀要明確

  • 圈層化的互動——多層化成員以活動鏈接

  • 共享中互利——社群是否有價值

- 前期:社群運營主要以PGC為主,由社群運營人員負責內容的高效產出,主要維持內容的深度,引導群成員主動進行內容產出;

- 中期:社群運營主要以群成員的UGC為主,主要維持內容的廣度,貢獻社群的流量和參與度,促進用戶使用、培養用戶習慣。

- 後期,複製、落地等(蔬菜補充)

2)可複製性社群所具備的條件

滿足社群 3 個特點:

①社群內有大量志願者

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人是不拿工資的。因為其他的原因加入到這個社群,願意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上面。

②社群內很少存在服務客戶的概念

社群不是企業,一邊領導一邊員工,也不是乙方服務於甲方的形式。

社群是把大家放在一起,互相進行協助來達成某個目標。

③社群具備開放屬性

不斷歡迎更多人加入,而不是相對封閉的私有組織。

結合 3 個社群特點定製一套清晰的規則可以很好的協助社群複製。無規則很容易會把原有的社群設計打亂。

3)社群角色

①管理角色:主席、財務、對外副主席、對內副主席

  • 主席:小團隊 CEO (確保社群存活)

  • 財務:財務總監(收集會費、 控制支出,記錄收支情況等)

  • 對外副主席:公關總監(營銷、推廣宣傳、社群平台維護)

  • 對內副主席:運營總監(內部成員教育)

②社群成員角色:

社群建構師:為網路社群設置目標,他們規劃網路社群的未來和影響力方向。

社群管理者:他們監督管理整個部落,和商店的總經理有點像。

付費用戶: 為社群提供資金的貢獻,他們會為社群的發展,添磚加瓦,同樣也是社群建設的晴雨表。

核心參與者:他們經常訪問社群,參與社群活動,他們代表了大多數為社群奉獻的網民。他們是網路社群最重要的人群之一

潛水者:這個群體是比較安靜,並不積極將他們的觀點分享出來,只看不評論,不表態的。其實他們被激活也是近在咫尺。

統治者:也被我們經常稱著超級用戶的,他們在社群中很有影響力,社群議事中擁有大的話語權和追隨者。

聯結者:他們會跨界參與多個群組的討論,積極溝通。他們是社群的鏈接中心,將不同的群組串聯在一起。

③線下聚會角色:

構建日常活動決策系統,主要來源於社群成員的共同目標,日常活動圍繞目標去設計,每周或月組織線下聚會

  • 主持人:保證場地設備、設備、人員的順利安排

  • 分享人:進行一個主題分享

  • 評論員:根據分享人的表現記錄反饋

  • 計時員:記錄所有人員的工作用時

  • 即興演講主持:準備即興演講話題,邀請現場成員參與

4)玩法:PK 競技

組織比賽,調動周邊社群,在比賽中去認識新朋友。

從線上到線下區域,從市舉辦到省到國家到··· 橫跨所有同類型社群,讓不同分社群參與者互相認識,擴大圈子,覺得社群本身更有價值,也能吸引新人開始對這個社群產生興趣。(肯德基連鎖)

5)群規

社群就是學校,需要招生、定校規、盈利,並且得學會取捨,與時俱進

1、要有準入門檻;

2、要有相同目標;

3、要有長遠目標;

4、線上線下結合;

5、要有一套獎罰制度;

6、要去中心化(互為中心);

7、要有迭代能力(社群可複製性)

6)社群初步變現

1、收取會員費

2、售賣周邊產品

3、社群活動冠名費

4、發起眾籌

5、投資項目(投資看中的創業者)

6、收廣告費(品牌入駐)

7)概括性社群變現形式

1.產品式:以產品為導向,通過對產品的不斷更新來實現變現。

2.會員式:通過收取會費員實現變現。

3.電商式:通過銷售商品實現變現。

4.項目式:通過各種項目協作推出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

5.眾籌式:利用社群精準粉絲特性發起眾籌。

三、數字化運營社群

社群運營的核心是數據化,動態跟蹤用戶數據和行為,藉此判斷社群成員的消費趨勢。

蔬菜補充:數據化,就是我之前說過的可視化

參考閱讀:《如何玩轉社群可視化》

數字化運營八大打通:

  • 系統打通

  • 數據打通

  • 流量打通

  • 用戶打通

  • 商品打通

  • 交互打通

  • 交易打通

  • 交付打通

社群成員與社群的親密度要進行數據化,實體化的呈現。可以針對每一個行為數據設置親密度係數,隨著社群成員的行為數據不斷的被收集,親密度將會被量化計算,最終呈現出來。

高親密度的成員:增加社群產品的消費推薦更多新成員、樂於提出產品建議和參與社群運營。快速準確的識別出高親密度成員,對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互動,有益於社群運營。

親密度主要取決於社群參與課程、出勤情況、互動、消費等多個維度。

「學霸」為最高的級別。基本上70%的傳播都來源於20%的學霸社群

四、社群考核

5個考核角度:

1)首次意願:用戶是否願意試試這個社群。通過某種方式告訴大家你的社群和具體玩法。

你的社群設計和推廣方法直接呈現效果,記得計算轉化率。

2)投入成本:記錄用戶支出成本。

成本決定對用戶而言社群的價值。

3)續費率:記錄最初用戶數,後期二次續費時的流失數。比例差距判斷社群的模式。

4)轉介紹率:NPS測試(Net Promoter Score )調查你的用戶向他人推薦社群的可能性以做評估

附:NPS 問卷調查,

問題:你願意將社群推薦給朋友的可能性有多大?

分數範圍:0-10分。

0 分-絕對不可能,

10 分-可能性極大。

0-6分:不滿意的批評者

7-8分:中立被動者

9-10:比較認可的推薦者

計算公式:推薦數減去批評數,除以總樣本數,乘百分之百。

公式中忽略中立被動者,因為他們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推不推薦都行,只記錄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人群。

轉介紹率高於 50% ——還不錯那你就70% 以上——更加不錯

低於 50% ——危險

通過轉介紹率引發對社群的思考,多數人不推薦基本上基於對社群的不滿意,是否社群模式存在問題,該如何進行改進?

5)成本捨棄:構建升級系統,用戶級別越高,越難捨棄現有級別及社群同伴,離開成本大降低流失率。

從這5個方面,來考核你的社群是否存在問題,當然不局限於此。

五、小結

取勢、明道、優術。定位定戰略,推薦書《平台戰略》 。其一自髮式社群運營,其二為多平台合作共贏,根據自身情況抉擇。

品牌社群的關鍵在運營,服務的過程中更要注重運營的規劃、資源投入、人力投入、活動策劃、社群氛圍、社群溫度、社群發展節奏等

給你的用戶一個社群,互相了解、理解、收集他們的需求,滿足他們。每個自媒體人都要創建一個自己的社群,不論大小,重在有溫度的鏈接。當你與社群一起成長的時候定會彼此間獨特的記憶。

項十七:菜哥,我的總結如何?

蔬菜:妹子,今晚有空嗎?


社群的本質是:變現

如何變現

1、改變流量入口,或者說自創流量入口,再自圈流量。然後變現。

改變電商流量模式,比如:線上找流量基本是「漏斗模型」

10000人認知--100人認可--1人購買。

那麼社群就是相反的「波紋模型」

1人付大錢--拉100人付小錢--再拉10000人圍觀。

所以這就是自圈流量、自養魚塘。

2、持續的賺錢

線上電商天天憂慮如何讓客戶加收藏、加購、刷單刷評價,微信公眾號如何圈粉,如何做自媒體,如何做網紅,如何向平台置換資源,如何與人、品牌跨界合作。

微商也煩,刷屏都被屏蔽了,微信三級分銷也開始抓了,得趕緊找門路啊。

線下門店一直在急,人都去哪了?

自媒體人也感嘆:變現啥這麼難?

所以,線下不行,微商、電商、自媒體都不行,唯社群可實現可抓住目前這波紅利。

本質說完了,無非就是名+利。

我波師說了,乾貨要往知乎死里送,所以下文都是賺錢的乾貨了,只要會執行都能賺到錢的,看了同意請點贊哈!

社群什麼賺錢?分三款

1.魅力型社群

(對應的是人,你能否出好內容讓受眾佔便宜,後續讓他們付費。)

2.產品型社群

(對應的是產品,你能否出好的引流款讓受眾佔便宜,後續用形象款入腦海,讓他們想要利潤款來幫我們賺錢。)

3.平台型社群

(對應的是資源,也算是關係型社群,你能否讓受眾發生興趣拉人,後續買會員加群。)

這邊我主要談談產品型社群,因為這個是目前來看是來錢最快的。

1.打造入門款產品

入門款,就是讓受眾佔便宜的超值產品,這是敲門磚,也是低門檻,不要給我們的受眾受限。

只有讓受眾佔到第一次便宜,才會持續的占我們便宜,然後呼朋喚友來占我們便宜,線下這個美名其曰叫老帶新。

佔便宜,可以是線下門店,直接到店即送XXX贈品。推薦加微信群,不定期教產品使用技巧。

也可以是線上電商,寄包裹的時候發紅包卡,註明加微信收紅包,好評再返現紅包,真發紅包哦,別騙人,然後用CRM客戶關係管理,主動發優惠卷,推薦加微信群,不定期教產品使用技巧。

可以是自媒體,微信公眾號關注,即送XXX贈品,推薦加微信群,不定期教產品使用技巧。

或者在公眾號組織曬XXX活動,收集XXX照,選出十佳排名,贈送禮品。同時向參與活動的前100名發放贈品,然後建群,分群,裂變。

可以是網紅,參與主流直播,如映客,個人簡介里備註自己微信號。直播的時候讓加微信,加群。與品牌商、與贊助企業在群里發放贈品,然後選拔優質受眾,快速裂變,網羅粉絲。

更可以是IP自媒體,如「小崽子劇場」,建群免費發自己的表情包,然後從表情包切入刺繡貼,茶,咖啡杯,定製版指甲油

(火了產品又火了IP,一石二鳥。)

2.進群變現,群內變現技巧:

1、打造群主

(個人魅力、意見領袖)

2、打造管理員

(管理群規、獎與罰的執行)

3、打造講師,不定期開課產生歸屬感,

4、群內養水軍讓受眾產生話題波浪

5、群主、管理員與受眾多互動產生顧客、產生話題、產生強關係

6、定規矩產生集體榮譽參與感。

7、意見領袖產生粉絲

這邊再說下:

什麼叫受眾:記住你,愛上的。

什麼叫顧客:只購買不傳播的。

什麼叫粉絲:又購買又傳播的。

所以我們的目的是打造粉絲。有粉絲才有裂變。

3.社群的變現方法

1.產品訂閱

例:訂閱xxx套裝一個月比如20元

半年100,一年180,再送xxx

(要榨粉絲半年起,維持長期利益)

2.眾籌

推新品,推董事,個個都是參股大頭。

(要榨粉絲好幾年哦,共同創造利益)

3.經銷、分銷、代理

招經銷,再戰分銷,力推2、3級分銷,發展下線。

(要榨粉絲所有人脈關係,發展才是硬道理)

4.會員

加入xx會,交多少錢…這個案例太多了。

(要榨粉絲的口碑,然後幫忙粉絲做社群,共贏紅利。)

這些就是產品型社群的圈錢路數,社群就是就近找到紅利,獲得名與利。


奕宏這裡總結了社群運營9則與大家分享

1、社群建立源於價值創造者

在2015.2月,當時的互聯網餐飲僅僅被理解為像黃太吉、雕爺、西少爺,這樣的互聯網營銷品牌。

而在那個階段,互聯網+還沒有像今天那樣炙手可熱,我透過觀察,最先提出互聯網餐飲不是現象,而是趨勢。並開始著手研究互聯網餐飲的本質,提出過去餐飲經營產品,互聯網餐飲經營人群的觀點。重視品牌、粉絲與社群經營是這個社群的主題。

2、玩轉社群的密碼

  • 個人魅力

  • 連接

  • 關係

  • 信任

社群是以人為核心的生命體,每一個社群中的人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而越是鮮活、張揚、有魅力的生命就越容易在社群里綻放!

真正認知到這個密碼的人並不多,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絕大多數人不過是在群里潛水,搶紅包、閑聊,而像王辣辣這樣在自己的辣辣圈、失控俱樂部以及各個社群盡情地展現自我,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生命體就會瞬間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而這種脫穎而出又瞬間幫助她在社群中建立關係,產生信任,發生連接!

辣辣能從一個完全不懂餐飲的外行迅速打入餐飲圈,然後半小時眾籌數十萬在海外開酸辣粉店,到如今居然又成功建立在創投、金融、商業地產圈的個人品牌,這是她充分掌握了社群的密碼:魅力、連接、關係、信任。

3、經營成功社群的三個核心

  • 分享價值與價值觀

  • 共同興趣愛好

  • 共同的商業利益

價值與價值觀是決定社群能否持久的核心

興趣愛好是社群是否活躍的核心

商業利益是社群是否快速聚集的核心

以失控為例,我們的價值是探尋互聯網餐飲的商業模式、建立自己的餐飲產品和構建場景、打造個人魅力與品牌、透過社群粉絲輕鬆經營新餐飲、建設餐飲品牌。我們的價值觀是打破餐飲舊規則,創造新秩序、新模式、新品類、新品牌、新魅力人格體!

我們的興趣愛好就是邊實踐邊探索每一個人建立互聯網餐飲品牌之路。每一個個體,每一個品牌由於創始人基因不同,條件不同,專註點不同,如何探尋到最適合自己、最適合品牌發展路徑、商業模式,是我們共同的興趣,互相有借鑒,但決不抄襲,互相有幫助,但不干預。

我們的商業利益是平等、開放、互助、協作基礎下的利益共享,利益合作。比如隱食紀作為一個外賣餐飲平台,與多個會員發生了利益連接,給俱樂部成員都帶來共同的商業利益,而這種利益打破了過去的中介、渠道、信息不對稱的封鎖和風險,這是基於社群信任的高效連接。

而每一個人對品牌建設,社交網路經營,產品打磨中的摸索對其他會員帶來啟發,創造新的價值!

而作為發起人,除了提供必要的諮詢服務外,能為社群成員尋找合格的供應商,減少選擇時間,降低選擇成本亦是服務價值的一部分。

4、多中心化

社群一定是多中心公、百花爭艷、群星璀璨,而不是一言堂.

奕宏作為失控俱樂部的發起人,創立者,雖然學員們都稱呼我為校長,但我知道他們每個人都非常優秀,我只是一個引領者,一個組織者。我的核心作用是讓這個社群不偏離方向,不迷失價值觀,並找到更多更好的資源來反哺社群。我只是一個服務者,而不是一個管理者,更不能是一個獨裁者!

捨得給社群里每一個成員綻放的機會,捨得讓他們成為一個個中心節點,是社群能否成為他們的舞台,他們的家凝聚力。

如今無論百納美食納大大、雪茄哥曾總、是隱食記孫娥、商業模式專家陳暉、未來女首富王辣辣、真老陝郭青傑、莫奈君彭暉、致青春朱達哥等等他們都在社群內外獲得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支持者!而社群因為他們的綻放更顯得有魅力!

而奕宏也在籌備一個媒體平台,希望能給到他們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

5、社群經營重質不重量

奕宏曾經和好友短短兩個月就吸納近千人的收費群,付出過大量的心血,可惜始終沒能把真正的社群建立起來。衡量社群的生命力不是看人數,而是看價值貢獻者數量,想像一下,假如你有一個一萬人社群,也就是20個五百人的群,每個人都是一個索取者,這個社群永遠不會自發成長。

而今天失控俱樂部,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會員自發分享,自發組織,自發連接,這才是失控的價值所在。我即使一周甚至一個月不在群內分享,會員貢獻的價值也不會減少!

6、滾雪球

社群是滾雪球,而不是吹泡泡。

社群最重要的是起步時的內核,也就是這個社群以什麼價值創造,以什麼價值觀主導,所以第一批進入者必須保持高度的純潔!用純潔這個詞,就是說他們必須是高度認可社群建立者,高度認可群文化,某種程度上用金錢來投票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金錢既是一定的門檻,同時願意為一個社群付出金錢的人,也願意付出時間,而這才是社群最早期的核心。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社群都要用金錢來投票,但是加入必須有門檻,無門檻的社群,只是一味地拉人追求數量,只是一個群而已,遠遠不能稱之為社群!

而當社群一旦有了核心,隨著精心培育,他自動會成長,就像滾雪球一樣!

而盲目追求社群人數,就像一個巨大的泡泡,起的快,散的快!

7、價值貢獻

社群是價值貢獻,而不是價值索取。

很多人拉群後忙著發紅包,拉老師分享,於是有紅包,群就活躍;有分享,就來人,甚至還要挑老師。結果群主剛開始信心滿滿,三個月後就發現疲於應付,而參與者寥寥。

假想一下,一個500人群,每個人都是索取者,群主早晚被榨乾,而一個五十人社群,5成以上的人都是價值貢獻者,這樣的社群會產生多少價值!

在失控俱樂部里,每一位加入者都自帶絕活,但是他們又存在某些盲區。然而他們進入俱樂部第一天就會被每個會員的主動付出、貢獻價值的文化所影響,創造價值才能分享價值,而每個人都分享和付出,這個社群就有源源不斷的價值!

8、社群經營線下比線上更重要

線上聊一百次不如線下一次,我們透過移動互聯網的連接很容易找到價值觀相近的夥伴,但是若沒有見面機會,彼此之間很難產生感情、信賴。

奕宏在經營失控俱樂部的過程中確保每個月有線下聚會,三月成立以來,我們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慶、蘇州做了六次以上的聚會,正是透過這六次聚會,我認識了所有的會員,而會員彼此間也迅速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合作。

9、社群是最有生命力的未來商業

社群是一個集眾人智慧的生命體,從宗教到政黨都是社群的一種形式,而正規的直銷企業本質上也是社群生命力的體現。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打破了時空界限,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價值和價值觀輸出,尋找志趣相投的夥伴,基於共同利益建立自己的社群陣地,經過精心培育,社群會長成一個有生命力的商業體。

小米手機的系統與其說是雷軍團隊研發出來的,不如說是小米社群生長出來的。沒有當初那100個夢想贊助商,就不會有小米手機的千萬用戶和他完全在線直銷的商業模式。

而失控互聯網餐飲俱樂部未來會根據會員需求與反饋,生長出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奕宏既在積極準備,也在順勢而為中!

社群經濟無論你是否認同、接納,他都以野蠻生長的態勢在移動互聯網生根發芽,經營社群的能力恐怕會是未來任何一個面對消費者品牌的必修課,必備技能。

未來的消費者是以社群的形態存在,而品牌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就在於是否有發現社群、建立社群、經營社群的能力,社群時代正在來臨!

作者:余奕宏,廣告人、自媒體人。16年品牌營銷,傳媒策劃經驗,專註互聯網餐飲生態圈,專註互聯網餐飲品牌和商業模式。

2015年3月1日成立「失控」互聯網餐飲俱樂部(國內首個魅力餐飲人俱樂部,目前聚集北,上,廣,深,成,渝,寧八十多位互聯網餐飲創業精英)。品牌包含:

寶珠乳酪、俏鳳凰、小錢龍蝦、真老陝、武漢莫奈花園、迷尚豆撈、百納集團、王辣辣酸辣粉等。

公眾號:xingzheyh 個人微信:shikonghui


要完全認識社群要從道、法、術、器四個層面來進行分析。

  • 社群運營之道:社群的本質=連接+信任

互聯網本質就是建立連接,就是做信息對稱,縱觀互聯網發展都逃不出這個規律。社群也不例外,社群本質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做進一步的連接:連接人與信息;連接人與人;連接人與商品。通過建立群員之間的信任關係而降低廣告成本、搜索成本和交換成本。

1、 社群可以連接人與信息。這裡的信息指的是知識、商品信息、資源信息等,通過社群可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獲取自己想要的有價值的信息。社群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互聯網時代信息冗餘的一種過濾,也可以說社群這種形態是一種互聯網信息的過濾機制。比如以天馬幫社群為例,它定位的是企業家「互聯網+」學習型社群,那麼在這個社群中提供的都是圍繞「互聯網+」這一主題的有價值的內容。

2、 社群可以連接人與人。社群將一群有共同目標、共同愛好和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進行學習、交流和資源合作。社群是對六度分隔理論的價值放大,在一個成功的社群你可以找到你想找到的任何人。以黑馬會為例,黑馬會這一社群的定位是一個創業者幫助創業者,創業者學習創業者,創業者成就創業者的創始人合作體,在這裡你能快速找到與你有合作關係的創業者或者投資人。

3、 社群可以連接人與商品。酣客公社是一個白酒粉絲社群,匯聚了來自中年企業家群體的白酒極客。酣客老王通過酣客公社開創了白酒銷售的新模式,以酒文化和粉絲經濟研討為主,輔助全國各地舉辦韓酣客活動,引領中年企業家回歸製造業本質,打造酣客粉絲們的心靈家園。以這種模式成功的打出了酣客這一白酒品牌。

  • 社群運營之法:社群運營三要素

在《社交紅利》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社交紅利=信息*交互*關係鏈。書中對這一公式的闡述是:龐大的用戶群從社交網路中點擊訪問、下載、註冊到外界網站或應用中去這一系列的結果,都發源於用戶分享、發布信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更多用戶以自然的狀態將信息分享在社交網路中,引發自然、真實的互動,引起了自己好友的點擊、購買、閱讀的興趣。「讓信息在關係鏈中流動」,是率先被建立起來的基礎理解,所有的收益也是來自對這三個關鍵點的觀察與運用。社群正式對這三個關鍵點的觀察與運用,我們稱之為社群運營的三要素:信息、交互和關係鏈,但在此也會有不同的解釋。

1、 信息(內容):信息(內容)是社群維繫核心,這裡的內容不僅僅是指的學習型社群提供的知識,它包含了圍繞社群定位提供的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如天馬幫社群每天會提供天馬晨報、天馬讀數、圍繞某個熱點產生的討論內容,以及每周一三五晚上9點的名師直播課程。黑馬會是創業型社群,那麼它的內容就是:創新者信息、投資信息、資源信息、創業經驗分享等。

2、 交互:交互是社群活躍的關鍵。交互分為成員與組織者的互動,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互動。成功的社群一定不是以組織者為中心的放射性結構,而是以會員為各個結點的網狀結構。如社群在發展過程中,會以地域、興趣、愛好或者情感自發成立一些小組織和小團體,他們可以自發的進行交流、線下活動、甚至是資源對接和業務合作等。

3、 關係鏈:關係鏈是構建社群生態的前提。成功的社群最終都會形成一種生態。談到生態這一詞,大家都應該不陌生,這個名詞常常被BAT互聯網巨頭和小米、樂視等科技新貴大佬們掛在嘴角,甚至最近一段時間內已經被樂視「霸佔」。這裡的生態是產品和服務生態,而社群所建立的生態是一種關係型生態,社群生態是建立生產商、渠道商、零售商、服務商、上下游供應鏈、消費者、跨界合作者之間的一種聯繫。在這裡各個角色可以以最低成本、最快捷的方式建立合作和聯繫。如黑馬會的創業者與創業者之間,創業者與投資者之間建立的聯繫;在天馬幫社群里也經常出現同行業、上下游之間的合作,甚至也出現了一些跨界合作。

  • 社群運營之術:群運營五要素+關鍵人法則

大家都知道社群線上的維繫和載體主要是微信群和QQ群,而群運營者的主要考核指標多為群活躍度。然而要想運營好一個群並不容易。群如同產品,也有生命周期,群的生命周期短則一兩周,長則一兩年,而能夠維持一年以上的群是少之又少。很多微信群和QQ群在活躍幾天、幾周或者幾個月之後就變成了死群,這也是社群運營者頗為頭痛的問題。在天馬幫社群的每周一三五晚上的線上語音直播課中講過一期《微信群運營的五部三段法》,在這期課程中提到了群運營的五要素:廟、僧、經、戒、事。

(一)群運營五要素

1、「廟」,即結構—載體要素。微信群和QQ群本身就是一個「載體」,促進會員互相協調、溝通、互動並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微信群和QQ群的運營一定要與微信各大功能和其他版塊緊密結合,比如語音對講、朋友圈互動等。當然除了微信群和QQ群這些載體外,有的社群會開發出服務自己會員的APP。

2、「僧」,即組織中的「人」,此處更多地指微信運營者。既然作為一個虛擬世界的「廟」,就必須要有「僧」。由於時間碎片化和及時互動性,微信群的運營不能只靠一個小編或者群主,最好是有一個相互配合、分工明確的團隊。唯有如此,微信群才會迅速啟動起來,也更容易進入熱度狀態。比如在天馬幫社群運營中我們設置了兩個小編角色:「小天妹」和「小馬哥」,我們分別賦予他們不同的性格,在天馬幫的老闆群運營過程中兩種角色會進行相互配合。

3、 「經」,即共同目標——前提要素。作為組織,必須擁有一個或多個明確的目的或目標。群目標和目的要分層次,也須為廣大成員所認同。這些才是微信群存在的根本理由。建群一定要有目的,運營群則一定要有主張、有觀點、有態度、有價值。比如,天馬幫社群的「經」,也就是這些會員的共同目標是學「互聯網+」知識的學習,提供「互聯網+」的共同學習,實現「開眼」「壯膽」「找同伴」。而且圍繞這個目的,社群成員也自發形成共識,也就是天馬幫的口號:幫你、幫我、幫大家。

4、「戒」,即管理——維持要素。「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實現目的和目標,微信群須擁有一套計劃、控制、組織和協調的流程。坦白說就是,一個優質高效的微信群需要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規範和秩序。微信群必須堅持自由性和約束性相結合,在自由入群的前提下,維持一定的紀律性和約束性。只有管理執行到位,才能保證微信群的優質高效,才能確保價值觀認同,並找到適合的人!

以上是天馬幫幫規,通過規範和制度,在運營過程中不斷對會員進行引導和行為的約束。比如群內禁止發廣告、人生攻擊和政治討論,通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和閱讀,群內成員會按照規定自發性的約束自己的行為,並自發性的監督和懲罰發廣告等違反群規的行為。

5、「事」,即圍繞著「經」開展的有效主題。很多群建立了以後,由於不善經營或無心經營漸成死群。真正優質高效的微信群,更應該是一個蘊含巨大能量的自媒體。大家熟知的微信公眾平台與朋友圈,反而由於互動與活躍度的原因日益沒落。因此,微信群運營的核心在於:藉助這一平台,在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與原則方向的前提下,合理分工、組織有序地開展一個個主題運營,而對於破壞整體組織與集體團隊的行為則要及時勸退。

還是以天馬幫社群運營為例,天馬幫的「經」是傳統企業家的「互聯網+」轉型學習,那麼圍繞這個「經」天馬幫推出了天馬微堂系列課程和線下的系列互聯網知名企業的遊學活動。截止目前天馬微堂已經進行了200多期課程,並且每周一、三、五晚上準時開課。而且在會員的反饋下逐步將課程進行內容進行了規範和優化,劃分出了三大專題系列:每周一晚上的【熱點分析】系列;每周三晚上【校長漫談】系列和每周五晚上的系列活動,其中包含往期的課程回顧。


不要把社群想的太複雜,也不要試圖搞一套理論體系。社群在社會學中已經有了明確的界定,所以再去討論意義不大,而是如何把事情做出來。

社群也罷,粉絲也罷,忠實用戶也罷,對於商業主體而言,不要去糾纏在概念層面,而是要真正去行動,把人聚集起來。

相對於研究理論,行動更重要。


本文為馮勝原創,公眾號:二馬先生

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告訴我們:智人最終打敗其他人種不是因為智人更加強壯,而是因為智人進化出語言、溝通、構建想像共同體和社會協作分工。

特立獨行孤立於人群之外的人,容易被餓死或被野獸吃掉,其基因就無法流傳下來。我們都是智人的後代。融入社群和參與協作已寫入我們的基因。

社群的群成員一定具有某種共同的屬性。比如基於地理邊界而存在的老鄉群,基於共同經歷而存在的同學群,基於共同愛好而存在的興趣群,基於技能提升而存在的學習群,基於擴大人脈而存在的社交群,諸如此類。

社群的群成員一定希望從社群中獲取某種價值。比如友情、快樂、機會、人脈等。獲取價值的多少主要取決於社群成員自己,而不是社群本身或其他成員。一份耕耘,一分收穫。

社群的概念與互聯網無關,其遠早於互聯網而客觀存在。互聯網社群只是把線下的社群搬到了線上。由於互聯網建立社群的成本極低,導致線上社群數量泛濫。由於互聯網社群的准入門檻不高或運營缺乏,導致線上社群很容易淪為聊天群、廣告群或者「死」群。

如何經營一個社群呢?

  • 群建立

定義社群。打造社群就像打造企業一樣。同樣需要使命、價值觀、規則、榮耀和利益等。如果社群定義不清楚,一旦群成員湧進群後群極可能失控,最終淪為烏合之眾。

設置進入門檻。設置進入門檻或者價值觀篩選包括:驗證身份的真實性、收費入群等。收費入群是學習型社群最簡單的篩選方法,更利於成員積極地參與群活動和事務。只有篩選過成員的社群,成員彼此之間才會互相尊重。也能從根上部分避免隨意發廣告、拉人等。

搭建群班子。社群的班子可能是一個管理機構更多的是一個服務機構。班子很重要,正如中國式飯局一樣,要有局主、局托、局精和局奴等各個角色。這樣的社群才鮮活且富有生機。

  • 群運營

方法很多,形式不限。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不同類型的社群適合的方式方法肯定不一樣。二條準則。一、所有的運營活動都要利於群體意識的建立和群成員個人價值的體現或提升。二、所有的運營活動都應該要事先認真規劃。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建群工具其特點也不同。比如微信群並不適合多人同時發言自由探討。一是成員在線時間不一致,二是太多發言需要不停地翻樓查看,很累。

  • 群死亡

月有陰晴圓缺,花有花開花落。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社區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必須正視。到了社群死亡的時間點,應該做好的是社群的善後工作而不是無謂地掙扎。

運營好一個社群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實踐,絕非易事。社群本質上是一個想像共同體,和宗教、國家、政黨、公司等一樣。

http://weixin.qq.com/r/70xkfLvEGuZlrf8f9xn9 (二維碼自動識別)


社群產生原因在於人是天然的社會人,需要找到同類。有為哲人說過貌似這樣一句話,人一直在尋找,直到找到同類為止。

生活在同類中會獲得幸福,幸福追求是人性之一把。

社群的價值很大,我們用社群有很多緯度,其中之一是通過社群「暗流」做影響力

,社群經營的是用戶的時間。


推薦閱讀:

社群經濟現在成熟嗎?有什麼好的模式呢?
有哪些好用的社群工具?
德研社是什麼組織?
如何評價采銅開讀書收費社群?
社群運營目前最急迫的需求是什麼?

TAG: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在線論壇 | 社群 | 社群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