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手機技術發展迅速,為什麼汽車方面的科技發展緩慢?
最高票的答案在鬼扯什麼,還能扯出這麼大一段
市場上大部分手機製造商,說到底不就是零配件組裝商么?
電子部件大多從供應商採購,多少用高通晶元的,華為這種已經算是鳳毛麟角了。軟體系統呢都是用開源安卓然後個性化定製一下,換個皮。一個快速充電都成了技術革新了。國內手機如果哪家可以做出自己的封閉系統,獨立硬體和獨立軟體平台,那才是革命性的。國內合資汽車品牌「技術發展」也不算慢的吧?那不廢話么,絕大多數部件和系統都是現成的啊。
為什麼和合資品牌同屬一個集團的自主品牌發展得就沒那麼快呢?因為要做自主創新啊。發動機變速箱這樣的關鍵系統要麼是被各個國外主機廠自己壟斷,要麼是被國外那麼幾個供應商壟斷。一方面你就很難採購到現成的硬體和軟體,就算採購到某一部分也需要自己自主設計剩下的,而且還要完成複雜的匹配集成。
手機說破天也就是「電子電器」,在複雜程度上根本無法和汽車這種機械,熱力學,電力,電子,軟體,空氣動力學,控制學,材料,化學,振動學和聲學等等交叉學科的產品相提並論。
另外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的要求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手機系統可以死機,屏幕可以掰彎。汽車發動機控制軟體可以隨便死機,大梁可以隨便斷裂么?不是技術發展慢,而是從難度上說:
多學科創新集成 &>&> 單一學科創新 &>&> 模仿創新 &>&> 組裝代工要不為什麼這年頭實體創業大多都是去做手機了,幾個創業做汽車的還要挑電動汽車這種學科相對單一的軟柿子捏,捏得好的還沒幾個簡單的說下,手機死機重啟一下就好,汽車死機估計就要重啟人生了...
1989年在德國carlzeissAG從事機器人開發的美國工程師安迪魯賓因為度假結識了一位蘋果mac的研發經理從而進入蘋果公司,90年代蘋果四分五裂後離開,在00年前後安迪魯賓創業,6個人的團隊用了2年時間研發了一個開放的,可以自動控制相機拍照的平台,命名為android,後來才發現市場根本沒有這種需求,於是在05年把他改編為手機的平台,谷歌買下了它。安卓比蘋果偉大的地方在於,它改變了這個世界上手機的研發方式,統一的底層介面使得手機研發複雜的時間流和任務流簡化,廠商只需關注工業和構造設計,UI視覺識別,和供應鏈控制。汽車有沒有機會?有,不是發動機而是電動機的。
手機和汽車這兩類產品的構造複雜程度完全不在一個層級,技術研發方面難度更是相差幾萬倍,先說製造工藝標準,汽車有成千上萬個機械件,手機就一塊電子板外加一個電池和一個外殼以及若干外置配件,工藝品控要求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汽車製造光一個底盤就夠國人研發幾十年了,這還不包括調校,手機的軟體優化可以看做汽車性能調校,前者隨便找個偽極客都能搞定,後者你讓一個汽車製造專業的博士生都很難吃透,可想而知難度有多高。
你的錯覺吧。我怎麼覺得汽車科技的轉移和發展要比手機科技多得多呢。
上學期末你病了,這學期老師開了新課,你學的還不錯,不過上學期末的課還要補補。
知乎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居然有人認為手機比汽車複雜……算了,討論這個也沒意思,就說中國手機行業和汽車行業吧
姑且不說別的,絕大多數手機廠零件都是對外採購的,當然汽車廠很多時候也對外採購,現在讓你買一輛汽車,從發動機到底盤懸掛變速箱內飾外殼林林總總都是找不同的廠商買的,然後組裝還找的代工廠(假如別人賣你),這成本控不控制得住咱另說,單說這輛車你敢買嗎
我一般都是只看不答的,看到最高票的回答實在是受不了了……這個問題不複雜,手機行業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更基礎的行業直接關聯不是那麼大。而汽車行業直接受幾十個基礎的零部件行業影響。比如鋼鐵、高分子材料、輪胎、燃油噴射、變速箱、CAN bus、主動安全、被動安全等等等等。這些,中國都不行……不光這些,看下你的衣服拉鏈,95%的可能上面印著「YKK」,是日本貨。總結就是 我們基礎工業和基礎研究不行。作業抄的再多也會有抄不到的時候..
這個問題不止放在中國合適,放在世界皆準。汽車的誕生時間比手機早的多,汽車乘用車類這一路發展史頂多從最開始三輪變成現在四輪,自吸變增壓再變電動這個套路,其他的沒有什麼革命性的東西,都是改進改進再改進,就算用五十年前的技術造出來的車照樣能拉著人跑,但是你用BB機打個電話我看看?這兩者的更新周期完全不一樣,中國雖然任何工業起步都晚,但是進步最快,短周期相比長周期更容易縮小差距。再者,汽車工業真的比電子工業複雜,而且研發成本高,耗時長,收益慢,比如大眾汽車新舊兩款之間差距並不大,但是大眾研發費用常年居前列,還有紅旗。
汽車是民用產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改一下,是民用消費領域中的產品。
被鎖死在電池技術上了
手機和汽車的更新周期和更換周期不同,發展速度當然不能相提並論手機門檻低 由於手機有很多現成的解決方案,比如高通和聯發科,直接購買這些方案就可以了。手機的核心技術:系統,處理器,屏幕,攝像頭,都是購買別人的。
品牌效應
消費者都是認品牌的嘛,大部分消費者是不看你用誰的部件。隨著出貨量越來越大,手機廠商有自己的品牌和主動權,久而久之廠商還是有實力和金錢,邁進核心技術領域,比如華為的海思處理器。剩下就是專利的問題了。 雖然我國有相關法律保護本地企業,比如合資方式和進口車稅收高。 外國廠商一開始就是用自己的品牌進入國內,比如一汽豐田/大眾/馬自達,廣汽本田,長安馬自達,長安福特,通用別克/福特,等等,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品牌效應。特殊商品。門檻高。 汽車是特殊商品,涉及安全問題。門檻高。 比如一汽自家的奔騰,質量和一汽馬自達一樣,發動機和波箱也用馬自達的,可以說除了個牌子商標,安全和性能一樣一樣的。可是大部分消費者就認品牌。畢竟很多人購買汽車都是打算長久使用,特擔心車子會開著開著出問題,付出金錢也只給自己認可的品牌。品牌效應的作用下,資金充足情況下很多人都傾向於一汽馬自達。 還有做生意的人,開一輛賓士去到別人廠里要別人免費幫你打樣板,成功率高。 國內手機一開始就用自己的品牌打下口碑和市場,國內汽車一開始是用別人的品牌打下口碑和市場,為了可觀的利潤,國內的汽車企業還是主力合資車,餘力自家車,組裝廠的日子還是很長呢。自家品牌也給壓著難喘氣。 只有得到消費者的熱愛,購買率高了利潤自然就多。,自家品牌就能飛速的發展,就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從事研發核心技術。 從我做起購買國產品牌,本人就購買了長城的汽車。只要駕駛習慣好,愛護車,國產品牌一樣開得了10年。習慣不好不愛護,保時捷也頂不了幾年。我們現在科技,其實在玩一個解鎖的遊戲。
現在可以說,很大一部分科技產品,我們是在解鎖上個世紀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帶來的技術紅利。
這個遊戲是這樣的,你解鎖了一個技術,這項技術有可能會給你好幾個鑰匙,讓你更方便地解鎖連帶的好幾樣技術。然後解鎖的好幾樣技術,又可能會給你鑰匙解鎖更多的技術。
就像核裂變一樣,是一個連鎖的鏈式反應。
而有的技術很逆天,你解鎖了它,同時它會給你上百個鑰匙,讓你解鎖上百個科技,而上百個科技又會起到連鎖反應,讓你解鎖上萬個科技。這個關鍵技術帶來的,我們叫做技術革命。
比如火的發現,為什麼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節點?
一發現火,人類可以解鎖什麼技術?
軍事方面,火可以充當武器等,這就解鎖了一批軍事方面的技術;
醫學方面,火可以消毒。
農業畜牧方面,火可以開荒,燒光野草,刀耕火種,還可以驅逐野獸,捕獵野獸。這就又解鎖了農業、捕獵等相關技術;
製造方面,火可以鍊鋼等,解鎖了很多製造技術。
夜晚,火可以取暖照明
……所以啊,你看,火一出來,人類就解鎖了N種新技術,而N種新技術也連帶著解鎖了更多新技術。
所以火一發現,就把人類從茹毛飲血的蠻荒年代,帶入了文明時期。
然後比如說,文字。文字一出來,也同時解鎖了N種新東西。
比如詩詞歌賦,
也比如可以記載醫學、科學、工業等諸多方面的知識。
還可以促進人群交流。
為了記錄文字,人們也順帶著解鎖了紙張、筆等技術。
……
所以文字一出來,也大大促進了人類發展。
然後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一下子解鎖了N種技術,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比如採礦、冶煉、紡織、機器製造等技術。
然後電力和內燃機,一下子解鎖了N種技術,帶來第二次工業革命,生活中引用電力和內燃機的產品比比皆是。這都是電力和內燃機連帶著解鎖的。比如汽車飛機電燈等。
而我們現在很多近幾十年,很多新科技產品其實是解鎖了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帶來的,比如電腦、手機等,接下來工業物聯網、智能家居、車聯網(無人駕駛)、AR、VR等,都是這解鎖的延續。
有的關鍵技術解鎖得很多,比如火、文字、蒸汽機、電力、內燃機、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等,一出來,就能連帶著解鎖很多技術。
但有時,也會出現比較尷尬情況,就是某一項技術帶來的紅利,能解鎖的都解鎖了,只剩下修修補補了。這時,技術就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了。
比如以燒汽油為動力的內燃機汽車,現在能解鎖的差不多都解鎖了。
當然,也不代表未來汽車就不發展。
比如解鎖了更好的電池技術,然後和汽車一組合,更便利的電動汽車就出來了。
解鎖了更廉價制氫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然後氫動力汽車就出來了。
……
但這些,都是需要其他技術解鎖帶來的,以燒汽油為動力的內燃機汽車,能做的已經很少。內燃機能玩的花樣已經不多了。
所以,現在,同樣,在其他方面,我們是處在很尷尬的時期的。很多行業遇到了瓶頸。
我們可以看看,這幾十年出的有趣的科技產品,好像都跟IT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有關。其他行業好像發展很緩慢。
因為,歸根結底,我們現在是在享受上世紀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解鎖,帶來的信息革命紅利。
但這個紅利也慢慢消失,摩爾定律不可能一直持續,所以接下來在什麼時候,會解鎖什麼關鍵技術引爆下一次技術革命?
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發明,解鎖了電腦、手機等技術,
然後電腦又解鎖了網遊、電腦特效、網聊、網路搜索等技術;
手機,然後手機又解鎖了手機支付、手游、手機導航等技術。
大規模電路解鎖了電視,然後互聯網解鎖了互聯網電視。
所以未來一二十年,如果其他行業的關鍵技術遲遲不解鎖,可以說,大部分新的有趣的科技產品,都逃不過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這方面。
比如宣傳很熱的無人駕駛,車上裝有各種攝像頭和感測器,攝像頭和感測器採集信息、分析信息、互享信息,然後通過信息決策駕駛。這是信息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帶來的。
比如VR、AR,這也是信息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
比如智能家居,比如物聯網,都是信息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
比如機器人,逃不過機器人視覺等研究,這是信息技術的內容,也逃不過大規模集成電路。
……
所以現在新科技的研發其實很尷尬,很多人說IT行業迅猛發展,掩蓋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緩慢。其實也有道理。
因為現在就是在享受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帶來的信息革命紅利啊。
現在是在享受以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發明,帶來的信息革命紅利,而內燃機發明帶來的革命紅利潮已經漸漸退去了。所以,汽車方面發展緩慢。
如果現在電池技術大突破了,然後可能一下子解鎖N種科技,其中就包括順帶著解鎖,更便捷的電動汽車。但現在電池技術,還不足以讓汽車有更巨大的提升。所以電動汽車發展挺慢的。
說起電池技術,偏個題,你看看,現在束縛於電池瓶頸,很多方面都沒辦法突破。
如果電池突破了,首先比如能源方面,光伏、風力發電等適用性更廣了,完全可以把多餘發的電充進蓄能電池啊,而不必像現在這樣,光伏、風力發電必須要併入電網,隨發隨用,這就嚴重限制了光伏和風力發電的應用場景,因為你必須要把電網接過去,這成本太高了。
電池突破了,物聯網技術也會迅猛發展,因為很多小型智能產品總不能背後連著根電線,或者用個幾分鐘就斷電吧。
然後比如無人機什麼的,也會受益於電池技術突破。
……所以你看,如果電池技術突破了,也會產生一場小技術革命,但現在電池技術遲遲不突破,因此科學家們想出各種方法試圖繞過它的限制,比如研究無線充電,你看無線充電不是宣傳挺熱么?研究超級電容等,這是電池技術發展緩慢,新的電池技術沒解鎖,導致的尷尬。
再比如,就像我在上一個答案中說的,如果生物技術大突破了,那麼同樣啊,也會引發一場科技革命。
一些疾病治療相關技術能夠解鎖,
農業方面也能解鎖一大堆技術、
生物能源方面技術也能解鎖、
生化武器軍事方面也能解鎖……
但問題是,生物學方面目前也還沒到那種層次…
所以現在是挺尷尬的時期,我們現在,好像只能享用上個世紀信息技術突破帶來的紅利。而其他行業與之相比,看起來發展就挺緩慢的。
不用說其他,至少未來近一二十年,我都能猜到接下來科技產品會是怎樣的。
無非是無人駕駛、AR、VR、智能家居、機器人之類的,這些都是信息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變形。
挺想看下一次技術大爆炸的,可惜很難。畢竟相關的關鍵技術還沒有解鎖。
現在你看,比如現在西方國家經濟不景氣乃至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其中一方面也是因為科技遇到瓶頸了,找不到新的產業突破點。
現在其實如果來一次技術革命,對全世界都是大利好。可惜目前還只能科技界繼續玩IT和大規模集成電路了。
挺想看看其他行業突破帶來的技術革命。比如化學、生物學、醫學等。
目前的情形真不算樂觀,你打開任何一個新聞app,看科技新聞,除了互聯網,就是手機。唉。感覺科技遇到了瓶頸。
我想看納米機器人、生物醫學、量子計算機、電池技術突破等新聞,可似乎都很遠的樣子。
………………………………………………………………………………………………………………
有人說,我文不對題。
題目是說中國手機技術發展迅速,為什麼汽車科技發展緩慢?
你們理解的意思是:為什麼中國手機技術發展很快,能迅速追上世界前沿,而汽車技術發展緩慢,與世界前沿差距越來越大?
而我理解的意思是:為什麼手機技術能發展很快,汽車科技發展很慢呢?只不過這前面加了個限定詞:中國而已。
我證明汽車科技發展緩慢,然後推導出中國汽車科技發展緩慢。這有錯?
好比,我證明蘋果難吃,然後推導出紅色蘋果難吃,這邏輯沒問題吧?
還有評論說,我這例子好比是:小明物理成績差,是因為全球物理研究緩慢。
你這是在故意歪曲我的例子,我的例子最多好比是:小明物理成績進步緩慢,是因為全球所有人物理成績都進步緩慢。這才是合格的類比。故意歪曲我的意思來樹靶子打?
又有評論說,中國汽車技術怎樣怎樣畸形發展,怎樣怎樣比外國前沿技術差,所以我說了一大堆廢話。呵呵,但這與我的論證:汽車技術發展緩慢,所以中國汽車技術發展緩慢。有關係?你證明紅色蘋果比其他顏色蘋果更難吃,與我的論證:蘋果難吃。有毛線關係。
所以,你最多只能證明提問者的題目有歧義,你理解的意思和我理解的意思不同。
不能證明我回答偏了題。
如果類比思維,題目換成:中國香蕉很好吃,為什麼(中國)蘋果很難吃?
我證明,全球所有蘋果都很難吃,所以作為全球的一部分,中國蘋果很難吃,這有何不對?
有些評論的人,跑過來一頓亂噴,說,中國蘋果比其他國家蘋果更難吃,然後指責說我論證的:蘋果難吃,所以中國蘋果難吃跑了題。
我只想說,你語文不過關,就不要強行給別人上課了。
…………………………………………………………………………………………………………………題目汽車發展是相對於手機技術來說的。你們反對我說,中國汽車技術距離前沿還有很遠。可是退一步說,即使趕上了前沿,相對於手機技術的日新月異,汽車技術說句緩慢不還是很正常?更何況還沒趕上前沿。那麼我文中的論證又有什麼問題。這是一輛奧拓級別的小車需要的零件總覽,一個手機能有如此多的零件否?另外,手機用著用著壞了,我罵句娘,重啟一下,大不了摔了換一個。汽車我開著開著壞了,鬧不好我連罵娘的機會都沒有了。就是這樣。====更新====有一句話說得挺好,IT業debug是回車,傳統工業debug可是要燒錢和大把的時間
題主你從哪裡看出來中國手機技術發展很快?核心技術都還在老外那裡,中國基本上都是組裝而已。和汽車差不多。
手機從概念到商品多長時間,汽車多長換一代,從08年手機更新了至少10代才追上,汽車從2010年也追10代到2030年,到時候你在看看誰的汽車厲害。
就目前來看,影響我們世界的大約有這樣幾次革命:工業革命,電氣革命,信息革命;中間穿插著化學化工革命。
汽車主要是工業革命的產物,附帶一些電氣革命產物,比如電噴發動機等。汽車大規模普及已經有100多年。
手機是信息革命的產物,大規模普及也就是這三四十年的事情。遙想當年,1910年,汽車工業也是天天有新技術的……比如前置前驅,起動機,流水線生產……現在看起來都見怪不怪了……市場角度:
因為絕大部分國人對車子科技含量理解為:大屏,導航,真皮,電加熱座椅,全景攝像,全景天窗,自動大燈,自動雨刷,高級喇叭。
其實十幾年前李書福是對的,國人現在對車的要求還僅僅停留在兩個沙發四個輪子上,只不過標準提高了,尤其是沙發,一定要夠大夠豪華。至於那四個輪子,呵呵,反正只買自動擋,管他怎麼轉呢。
歷史角度:
洋人的車子的發展,是從汽油三輪,鐵架子四輪,鐵皮四輪,帶棚子的鐵皮四輪一步一步發展上來的,舒適配置都是後來慢慢加裝的,從未脫離車的本質。洋人基本都會換個機油打個輪胎加個冷卻液什麼的。國人只開車不臟手的是絕大多數吧,美其名曰服務到位,呵呵。
體驗角度:
身邊幾乎沒有人願意去體會一下彎道樂趣和操控感受,絕大多數認為操控好就是一腳油門就能衝出去了,對自己車子的彎道性能和極限從不關心,因為車子對這幫人來說就是移動紫禁城,外面夠大裡面豪華就夠了,面子第一,買車就是這個指導原則。
那麼既然低技術的豪華車就能大賣,那麼為啥要勞神費力研究高技術呢?
結論:
我怪你不懂車,你說我不懂市場2333333手機愛好者,汽車從業者。汽車的複雜程度遠超一般人的想像。像很多評測里經常花半個多小時介紹一個手機的製造工藝,技術特點。如果是汽車,隨便一個零部件的工藝技術就可以說上半個小時的
中國的手機技術發展也很緩慢…
推薦閱讀:
※知乎上的汽車工程師們的職業歷程都是怎樣的?
※世界(中國)商用車行業現狀如何?
※為什麼一汽紅旗投了幾百億都研發不出一款好車呢?
※如何評價本田K20A紅頭引擎?
※哪位大神了解中間鎖止VVT,能詳細介紹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