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老師 比企谷八幡的看法?
我一直比較喜歡這個角色 不過我不是那種特別擅長分析角色的人 我一個朋友看了春物前幾集後很不喜歡大老師 他的觀點大概是這樣
「如果他真的想孤獨一人 他幹嘛在作文里那麼寫惹得和平冢靜發生摩擦 自己隨便寫寫不就行了嗎」「人家搭話他不理不就行了嗎 人是群居動物社會性動物 不可能完全孤獨 那他實際上不就言行不一了」「他無非是看不起身邊所有人 想特立獨行罷了 把自己看得比身邊的人都高」「見到誰都要灌一波毒雞湯 就是個說教狂」似乎是因為所謂的見過這樣的人 所以他挺不喜歡
我還是不大高興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樣被噴 但是他特別會辯(而且會用歪理)……請問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理論反駁他呢 又或者說有沒有高人能詳細的分析下大老師呢
謝邀。
小說還沒來得及補完,僅從動畫的角度討論。
你同學混淆了孤獨和孤單的概念。孤獨不是指一個人,恰恰相反的是,在人群之中往往更容易孤獨。孤獨的原因是追求理解而不可得。智者常孤獨,庸人多寂寞。
「對於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以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 只是無論他怎麼樂於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大老師的做法其實才是維護自身孤獨的明智之舉。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大老師的想法是很難得到其他人的理解的,所以他儘可能賣傻,使自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而達到封閉自己的內心的目的。人是社會性的,沒有人能夠絕對孤獨。這也就是大老師的動機之一。孤獨的人的表現大致為兩種:一種是雪之下那樣被視為異類,另一種就是大老師這樣的假面人。
大老師不僅不是看不起其他人,反而是非常仔細地觀察了其他人。這種錯覺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大老師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這部分人,因為層次不同,也就是這些人不被需要,並沒有被寄予任何期待。
「如果讓你與世隔絕你會做什麼?」
「寫作。」
「如果你寫的東西絕對無法被其他人看到怎麼辦?」
「自殺。」
大老師的說教也好,上面提到的作文也好,其目的無外乎兩個:
與世間保持最低限度的聯繫,以及溫柔。
因為平冢靜是大老師認可的人,大老師希望能從她那裡獲得自己還是自己的存在感,還有就是撒嬌。沒錯,就是撒嬌。這是大老師的弱點,也是沒一個孤獨人的弱點——潛在的理解者。
面對孤獨是需要極其強大的內心與勇氣的。否則只有空虛與寂寞。
同樣的,溫柔與善良是大老師愛(廣義)的體現。溫柔是需要輸出的,是內在的流露。
我非常喜歡大老師這個角色,最主要的一點,是他與自己定位相同,但是角度不同。越是與大老師經歷相同的人越是容易被吸引。但是從我個人來說,我更偏向於葉山或者雪之下的性格——一般只會從正面著手解決。雖然會考慮一系列的方法,但是可以說,一次都沒有從大老師那樣的以犧牲自我為前提的角度去思考過。一般來說,在思考解決方法的時候,會衡量代價與結果的比重。比如是否違反自身原則等等,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但是說回來都是站在自身的得失角度。但是大老師不一樣,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納入得失的天平之中。這對我來說,是無形的死角,因為我的慣用思維方式無意識地忽略了。大老師能給我提供一條我所欠缺的思考角度,我由衷地感嘆。
你朋友雖然說的難聽且片面,但「矛盾」這一點是說對了。
但你的朋友並沒有相關經歷,所以根本不會理解比企谷八幡這個角色為何會矛盾。
為什麼看起來喜歡孤獨的比企谷會和平冢靜發生摩擦?
是因為比企谷八幡根本不是一開始就嚮往孤獨的人。
他因為初中的經歷被孤立,於是自己給自己的孤立狀態尋找借口逃避痛苦,最後自己相信了自己的借口。
至此,比企谷八幡根據這個借口,開始思考出很多理論去支撐這個借口的必要性,要注意的是,這些理論單獨拿出來,是沒有對錯之分的,這些理論因為其模糊的定義和不明確的指代,根本就談不了對錯。
根本談不了對錯的理論,采不採用就全看當事人的主觀臆斷,於是比企谷選擇相信這些理論,進而這些理論支撐借口,這個借口讓比企谷認為自己初中的經歷不是白費的,不是沒有意義的,那些痛苦的經歷是自己成長的標誌。
說穿了,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的活動過程。
但是環境一旦變化的時候,這些理論就失去了正當性。
比如說比企谷認為「自稱理解了能教他人什麼的都太狂妄了」
這個觀點正不正確?這全看怎麼理解。因為全看怎麼理解,這個理論沒有判斷對錯的意義。
比企谷八幡在作為旁觀者觀察別的人際關係圈的時候,肯定是見過很多反面例子的。
因為這些反面例子,比企谷八幡能堅定自己的理論。
但當比企谷八幡有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圈,而且這個人際關係圈還特別不一般,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個性,每個人都會往自己希望的地方前進的時候,重點是這個人際關係圈的每個人對比企谷八幡都抱有不同程度的好感的時候,比企谷八幡開始矛盾了。
對於由比濱結衣的好感,比企谷八幡一開始是不相信的。
不相信的原因,在於初中經歷。
至於比企谷八幡認為的「她是因為我幫助了她的狗所以才對我有好感」只是他對於自己的「不相信」做馬後炮一般的辯解。
當然這裡不是說八幡認為的理由是錯的,只是正常人是因為這個理由而不相信,八幡是先不相信,之後才找理由。
之後,經過了老賊安排的一些事件,讓比企谷八幡在某種形式上否認了自己的那個理由。
如果正常發展,比企谷八幡也應該相信由比濱結衣對自己的好感,但是比企谷八幡仍然不相信。
於是這裡杜航埋了個伏筆,間接說明比企谷八幡本身也是有問題的。這個問題是讓比企谷八幡不相信對自己的好意的真正原因。
於是比企谷八幡線沉寂了一段時間,再到比企谷線的時候已經是第七卷末尾。
第七卷末尾到第九卷,比企谷八幡發現,自己因為過去經歷而形成的深信不疑的理論,和他所處的現實已經有了不可調諧的激烈衝突,這個衝突直接導致侍奉部三人的關係名存實亡。
比企谷八幡並不是一開始就追求孤獨的人,他的孤獨和理論是被逼無奈的心理防禦導致的。所以在第七卷之前,雖然比企谷八幡自稱自己孤獨,但仍然沉浸在和侍奉部三人一起活動的感覺。
也就是,比企谷八幡在享受他初中的時候從未享受過的東西,團隊感,歸屬感,成就感...etc
比企谷八幡嘴上不會承認,但身體很誠實。此時比企谷八幡的行動和他之前所持有的理論已經出現了重大分歧,而且此時比企谷八幡的思考,也開始有了轉變。
又經歷了杜航老賊安排的幾個事件後,行動和理論的分歧終於爆發了。
比企谷八幡發現,以前那些能讓自己逃避痛苦的理論,現在卻讓自己更加痛苦。反而自己違背自己理論做的行動,卻給自己帶來自己本質上希望的東西。比企谷八幡必須要做出個決斷。
於是就有了春物中我最為欣賞的片段,比企谷八幡通宵對自己進行思考,否定自己的那些理論,思考自己的變化,思考自己原本需要什麼。
只有在這個時候,比企谷八幡才終於開始相信,由比濱結衣確實對自己有好感,而且不僅由比濱結衣,雪之下雪乃也是。此時他之前的理論「自稱理解了能教他人什麼的都太狂妄了」也被他拋棄,因為比企谷八幡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別人對他的好意,而比企谷八幡也開始認為對別人的好意進行惡意揣測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至此,比企谷八幡自身的問題也就顯現出來。
比企谷八幡囿於自己以前所設定的「角色」,這個角色孤獨,理智,對別人的好意揣測動機,趨利避害,不和別人有過深的關係。這個角色曾經幫助比企谷八幡逃避痛苦,但現在卻對比企谷八幡造成傷害。
比企谷八幡脫離角色的束縛,決定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意,故而當他開始說出「我想要真物」的時候,比企谷八幡就已經完成了對以前的自己的否定。
至此,比企谷八幡獲得了成長,自然,這樣的成長回過頭來看,是捨棄了很多東西後才獲得的。
但誰說「捨棄」是不好的呢?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的迭代自身,這才是成長的真相。
於是回歸問題
比企谷八幡是很多孤獨的人的特質的集合體
比企谷八幡所經歷的,是所有有相同問題的人所期望獲得的救贖,換句話說,杜航在寫春物的時候,如果把比企谷八幡代入以前的自己,那麼老賊一定是在想「如果我當初有這樣的經歷,現在也不會那麼扭曲了。」,也就為什麼平冢靜這個角色一直在引導比企谷。
成長後的比企谷八幡,是杜航所希望的,也是那些因為童年陰影,在人際關係上變得和大眾不正常的人,所真正期待的自己的模樣。
你既然分點陳述了,我就分點告訴你吧。
1.比企谷並不想孤獨一人,他渴望得到真正的朋友,然而和他接觸的大多數人都因為他的表面形象而遠離了他,他的那個初中同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同為侍奉部的結衣和雪乃,看到他的第一印象也是不喜歡,然而因為她們有著「社團」這麼一個強契約關係而被綁定在了一起,所以有了深入了解比企谷的機會,才能發現比企谷真正的人格魅力。
2.不知道為什麼你的同學說「人家搭話他不理就行」,且不說這是沒有教養的行為,也是沒有意義的行為。人類當然不可能完全的孤獨,比企谷也是正常的人類,只不過他放棄了無意義的社交,他也不需要現充組那種需要刻意維持和討好的虛偽人際關係,然而在現實中他所渴望的人際關係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只有孤獨一人。
3.比企谷的中二病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在他的眼裡,的確是看不起其他人,因為他的心理年齡和情商的確已經能秒殺周圍大多數人了。在侍奉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不難看出核心步驟大多是比企谷獨自一人的功勞,而他也經常選擇犧牲自己來構建「沒有人受傷的世界」,在他的眼裡,受傷的普通人是需要自己去拯救的,中二病這一點說的沒錯,不過所謂的中二病本質上是無謂的妄想,像比企谷這種有所行動的中二病,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4.作為一個毒雞湯鑒定達人,我通常能一眼看出什麼是雞湯,什麼是毒雞湯。很遺憾我並沒有發現比企谷說過什麼毒雞湯之類的話,他只是經常準確而又殘酷的描述出了現實而已。
最後,春物的本質是孤獨者的狂歡,不是孤獨者很難理解其中美妙的精髓,沒有必要去強行要求別人去理解春物,懂得自然會懂,沒有設身處地的體驗過孤獨的人也很難懂。不請自來,分析如下:
1,Q:他不是說自己孤獨嗎,怎麼還和人交流,犧牲自己幫人做事?
A:渡航塑造的大老師形象並非是一個把孤獨貫徹到骨子裡的愁苦騎士形象。他所渴望的「真物」本身就包括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關係,在劇中兩次與雪乃提出「做我的朋友」(雖然話沒說完就被拒了)
他只是個孤僻且溫柔,皮糙肉厚(假的),渴望「純粹的關係」而不得所以被迫孤單,以及有些自己獨特想法的普通高中生形象。
結論:大老師的最終動機是獲得純粹的關係,而不是貫徹孤獨到底。如果沒有所謂「真物」,堅持寧缺毋濫,所以孤單罷了。
寧缺毋濫不代表就不想和人建立關係。誰還沒有個社交需求呢?(馬斯洛大勝利)
2,Q:在寫作文時為什麼不敷衍了事,非要把自己真實且招惹麻煩的想法寫出來?
A: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和大老師是兩種人。因為需要表達和被理解,顯而易見。但是最重要的是因為有一種對於自己的想法近乎偏執的坦誠。如果你也有的話就能輕鬆理解了。
換句話說,如果他真的有那個本事掩飾自己,那他不就也成了虛偽的「現充」了嗎?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都敢這麼想了還有什麼不敢說的?虛偽和掩飾確實能避免很多麻煩,但是那不就不能算作「真物」了嗎?
(筆者特別理解啊……這種惹麻煩的做法……)3,Q:他就是想特立獨行,顯得比別人高?
A:一般人都是因為「想要格格不入特立獨行」來彰顯自己的個性,所以去做一些特別的行為說一些荒唐的話。本性難移,東施效顰。
這種人太多了,所以你的朋友見到這種特別的人第一反應就是他想「裝逼」
但是有的人是本來就有些特殊的想法而導致行為有些奇怪孤僻。而不是「我想特立獨行」而去特立獨行。
雖然這種人比較少,但也不是不存在。本來春物就是一部少數人作品,但是莫名火了。這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病嗎?(笑)
比別人高不高什麼的。你去看看他做的事有沒有情商合不合邏輯就夠了。沒點想法的人再怎麼想「特立獨行」也模仿不像的。建議直接跳第二部,看第一部我也覺得大老師的性格,讓我窩火的很
放兩個關於大老師的回答http://zhihu.com/collection/204333987並沒有人邀,也不是高人,只是分享點自己得想法。
我也分條論述吧。
1. 他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他並不是真的想要孤獨一人,也沒有人願意真正的孤獨一人。他希望有認同者,但是現實中他並不被理解更別說認同。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和處境尋求合理的解釋,以說服自己。這就是他那些文章的真相,這也是他那些內心獨白的真相。他還是需要理解者的,並且渴望擁有理解他的人哪怕僅僅是潛在的理解者。這也是他為什麼兩次想和雪乃建立朋友關係,雖然剛開口就被拒絕了。他的想法和他的行為存在矛盾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內心的矛盾,同時也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現實中他是一個孤獨者,他的言行讓人覺得他自願甚至是主動成為孤獨的人,只不過那只是他逃離傷害逃避現實的手段而已。沒有期望就不會有絕望,難道不是嗎?只可惜他還是希望有認同者,哪怕僅僅是理解者,希望有人能夠包容他,希望找到自己的歸宿,希望完成自我的救贖,所以他的孤獨在一些人眼裡,大概也算是個偽物吧。
2. 有了1的前提再來看看他的言行,還會覺得奇怪嗎?靜老師是他的潛在理解者之一,理解並不等同於認同。哪怕是這樣,八番還是會和靜老師保持交流,哪怕是用刺激對方的手段。他的所謂的特立獨行的行為的目的其中之一為了逃避自己被排擠被孤立的現實,告訴自己,被孤立是因為自己這樣選擇的結果,而不是被迫的,以此穩固自己的內心。
3. 至於他的所謂「毒雞湯」你的朋友是不是把他的內心自白當成了他的對白。他的方法雖然很多時候都劍走偏鋒,但是還是有些效果的,拋開他每次都拿自己當靶子這點的話。
最後,這個角色之所以成功,不就是因為他塑造得足夠豐滿嗎?
PS:為啥我用Word編輯得答案複製進來會變成亂碼?!?!
我感覺 大老師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日系輕小說角色 不知道我這樣說你是否理解。大老師是一個極端又糾結的人,不同於中國傳統思想教育我們和為貴 中庸 這樣,大老師的人生信條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大老師並不希望孤獨 但他討厭虛與委蛇般苟且 他在尋找真正懂他的靈魂伴侶或者說摯友。
先佔個坑,明天再說。
說下觀點,大老師是個智商高的敏感宅男。不請自來~
這問題說太多其實沒什麼用,大老師的人設擺在那裡,喜歡的還是喜歡,討厭的也不會因為勸說就改變陣營而同意他和他的支持者們的做法。
首先你和他都要意識到春物原作是一本輕小說,動畫是輕改,雖說渡航確實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子,不過該有的缺點他也是從大環境中繼承下來的,無論是語言還是人物特點都能夠一眼讀出來。脫離體裁說作品的都是耍流氓(霧)。不喜歡這種體裁而能挑出一大堆刺的人確實不少。
眾所周知,春物作品優勢在於突破了一大批舊有的作品的套路,創造了一個極具特色的男主,以及極為現實的一個環境。大老師的行為不再是亞撒西的模板,而是給人以一種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主見的人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渡航結合自己的經歷以及他的周圍的見聞觀察,將一大批90後的一股新興起的獨孤而渴求認同的思想意識融合起來,生成的一個現實的映射體。當前的很多少年都能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要不怎麼會有幻想自己是大老師的梗呢hhh),同時也要意識到並非是所有的人都會有共感,大老師也不是完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上他。對於有些人來說,這種經歷是他們無法想像的。人生觀念衝突的話是不會有好感的。然而,這一方面其實是豐富了大老師人物的形象,另一方面也需要你結合起現實來,學會隔離一些觀點,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道路分歧,才能像大老師一樣,平靜的處理周圍的人際關係。
另外不妨多說一句,每一個喜歡大老師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帶些中二念頭的,心裡總有著對人際對生活的一些無法被社會磨去稜角的想法。大老師是凝聚了這一片美好而又遙遠的幻想的代表,尤其在當前物慾橫流的時代(笑),孤獨的人大多會以他為依託的吧。(即使如此,他們的青春仍將繼續錯誤下去。)
大老師對於人際的特殊處理方法你如果能適應的話也不妨嘗試一下,不過一般人都不會有他那麼強的承受力罷了。不過和一個與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舍友停止爭論這種事情還是學的來的。是的他說的沒錯,大老師如果真想孤獨是不會刻意寫這種文章的。大老師也是刻意的孤立獨行,自視清高而已。都沒說錯,自己寫上這種文字刺激靜可愛只是一張卑微的掙扎而已。沒人想孤獨,至少不會想這樣凄慘的過下去。大老師沒你們想的那麼好,別刻意去美化他,他有他做不了的,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不得不和他人交流。所以我真的很反感那些動不動就喜歡大老師,各種大老師吹。都冷靜點,別去學也別去吹這種行為。蠢物里最值得學習的是大部分人都嫌棄的「攪屎棍」陽乃姐姐和靜可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動畫《Rewrite》第24話?
※300部左右的tva動畫,劇場版或ova閱片量是否足以大致了解日本業界?
※像俺妹、友少、俺修羅、不笑貓、黃漫老師、果妹這類作品,是否有專門的名詞稱呼其類型?
※什麼樣的動畫才算是「原創動畫」,和「多媒體項目」中的動畫部分是否存在界限?並且為什麼?
TAG:日本動畫 |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輕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