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抗戰、內戰時期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如何形成的?

無法解決嗎?

金圓券改革有無可能成功?


推薦題主及各位知友看小說城管無敵前面的資料,哦不已經被封了,那就看看轉載的文章吧

民國很黑噠,大家不要萌他——關於民國的一些資料(轉載)_國際觀察

節選最後一段

最後的小總結:

  在中國,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有其盛世和末世,唐宋明清皆不例外。

  而民國的悲哀就在於,它始終就沒有出現過什麼盛世,總是在從一個末世到另一個末世的泥潭中掙扎。

  現在的文化界有一種很荒唐的思潮,就是對民國的瘋狂崇拜。許多「磚家叫獸」認為如今的中國很不好,而解放前的舊社會卻莫名其妙地成了天堂——這些自稱喜歡民齤國的人,既不看民國時期的國民實際生活情況,也不看國民時期的經濟統計數據,只關注少數精英們詩情畫意的優雅生活。

  所以他們總是說,民國好多好多文化大師啊,民國知識分子待遇多麼高啊,民國的言論多麼自由啊,民國對地主多麼多麼人性化啊,總之民國的一切就是好!新中國的一切就是壞!

  ——當屁股決定腦袋的時候,常識就會被丟進馬桶。

  事實上,如果你想要體會風雲激蕩的時代狂潮,感受先烈志士們的高尚情操,那麼民國的歷史雖然黑暗而又屈辱,但也確實是一個社會變革最劇烈,最能激動人心的年代,有著無數令我們後世之人熱血沸騰、可歌可泣的精彩傳奇——就如同歐洲有很多人愛好中世紀的城堡與騎士傳說一樣。

  但問題是,西方的中世紀愛好者,從來不曾把中世紀吹成天堂,而中國的民國粉絲們卻偏偏這麼做了。

  有關具體的民國風貌,我在上面已經說過一些,基本上,所謂的「民國范兒」可以和大煙、梅毒、潰兵並稱民國四大特色,下面再講一點整體的情況。

  一、民國經濟啥都好,就是沒有工業——解放前的中國,頂多只能生產一點肥皂火柴之類的小玩意兒,一個用機器磨坊加工麵粉的人,當時就算是大企業家,這在今天簡直就是笑話!而能夠生產點暖水瓶和膠皮鞋的廠家,就已經算是高科技企業,老闆都可以跟政府要員們平起平坐了。

  想想現在中國的「世界工廠」頭銜,再想想民國年代一大串帶「洋」字的辭彙:洋槍、洋炮、洋米、洋面、洋油、洋火、洋煙、洋釘、洋布、洋車(單車)、洋灰(水泥)、洋鹼(肥皂)、洋奴……唉,到了現在,前面大部分帶「洋」字的叫法早已作古,不過最後那個「洋奴」倒是一直後繼有人,從未絕種。

  二、民國政治啥都好,就是沒有主權——各地租界林立,洋人享受治外法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英國和日本炮艦橫行長江……當然,如果有人還是堅持認為中國應當被滅亡並殖民三百年才好,就算我沒說。

  三、民國生活啥都好,就是沒有活路——很多公知總喜歡拿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三千萬人」來說話,殊不知民國年代的此類饑荒更是家常便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就曾經統計過,1949年以前,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飢餓。整個民國時代更是累計餓死過2億以上的人口。遇到災荒年頭,上海街頭每天都要用卡車運走成百具的「路倒」屍體,有時候卡車上堆疊的屍體太多,在拐彎的時候把屍體甩了下去,司機也沒有發覺。於是,路邊店鋪的老闆早上一開門,就看到門口多了具殭屍……

  那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比現在非洲人的平均壽命高5歲。而到了1979年,中國人均壽命是68歲,比同一年代的印度人高14歲。試問那些把民國時代吹上天,把當代中國踩下地的公知們,莫非你印象中的老家常逃荒?時常要賣兒賣女?鄉親們一輩子從不刷牙?既不通電,又無自來水,連熱水瓶都沒有?一人分不到一床被子?

  事實上,就算是那些養尊處優的大師和小資們,到了民國末期的時候,很多人也不再有好日子過了。例如在1949年的時候,就有北大教授餓死在宿舍里的事,被發現的時候,兩顆眼珠子已經被老鼠啃了——沒辦法,那年頭用金圓券發的工資根本就只能點煙用,而美國的救濟麵粉在經歷了層層剋扣之後,也只會發給胡適這樣的頂級大師,其他等級稍微低一點兒的專家教授們,就是哭著喊著也還是吃不上。

  四、民國軍隊啥都好,就是沒有什麼像樣的勝仗——截止到抗美援朝為止,中國人連自己的家園都守不住,更別提真正打敗過什麼強國了。

  就算是抗戰後期,遠征軍光復緬甸的那一系列最出彩的戰役,也是用15:1的絕對優勢兵力壓著日軍在打,還有美軍的空中優勢,但依然打得險象環生,異常吃力,怎麼看都談不上什麼世界強軍。

  至於遠征軍先前從緬甸撤退的時候,更是創下了一個戰場記錄——1942年夏,在完全佔領緬甸之後,日軍快速部隊約3000人越過中國國境,以10輛坦克為先導,繼續挺進雲南。5月2日向駐守畹町的第66軍兩個師發動進攻,3日繼續沿滇緬公路長驅直入,再占遮放、芒市,4日下午進入龍陵城,5日就到了金沙江畔的惠通橋邊上,在四天內前進了300公里,但是楞沒追上國軍……真不愧是轉進如風的偉大軍隊啊!

  唉,能與國軍相比的,惟有數十年後的中國男子足球隊了。或許,正是出於對歷史上近代中國各路軍隊的極端輕視,麥克阿瑟才會在朝鮮戰場上對陌生的志願軍掉以輕心,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全盤崩潰吧!

五、當代磚家啥都好,就是沒有節操——現在網上和社會上有很多不知是真是假的大地主,總是自豪地宣稱自己家在解放前是多麼多麼的富有,然後就咬牙切齒咒罵奪走了他們家祖產的邪惡政府……但說實在的,就算如今還是那箇舊社會,你就真能保住那份家產嗎?

當時,只要你有了一點兒錢,黑白兩道三教九流土匪流寇就會很快找上門來,用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來迫使你就範,乖乖把金錢奉上。而各種苛捐雜稅也讓人疲憊不堪——各路軍閥和流寇也是需要生存和壯大的,自然必須搜集資金。那麼資金從哪裡來?窮人就算是榨乾了也榨不出幾滴油,當然就只有榨富人了。所以別再想當然地認為舊社會的富人何其瀟洒,真正的富人在舊社會一樣過著朝不保夕的壞日子!

  那年頭除了極少數留洋回來的大知識分子,其餘的絕大多數人,包括富人在內,都不會去關心什麼民主自由之類的玩意兒,而只關心人的生存問題——當時各地土匪惡霸橫行,死個人就跟死個螞蟻一樣,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保證都無法得到滿足

  在那些從民國過來的老人看來,現在的中國人各個豐衣足食,吃飽了還能胡侃亂吹,就已經是極大的幸福了,還要奢求什麼權利,實屬大逆不道。那時候,就是地主老爺想要天天吃上飽飯,都是很困難的事。

  自由和人權固然是個好東西,但前提卻是國家主權得以維護。沒有了主權,在敵國的軍靴與刺刀之下,在可怕的飢餓與瘟疫面前,人們連命都保不住,還奢談什麼自由與人權?

就算是在城市裡搞情調玩玩客廳沙龍,寫些小資文字的「民國范兒」們,在這個戰火動蕩的大時代里,除非出避海外,否則也很難找到屬於自己的安樂窩——不知當他們在生了病也沒有疫苗的時候,在家族產業被國民政府接收大員敲詐到破產的時候,在出門探親被土匪綁票百般拷打勒索的時候,在被飛機投彈問候的時候;在躲到租界里眼看著外面的同胞被虐殺的時候;在日軍掃蕩的炮火和彈雨中亡命狂奔的時候;在因為被扣上了「思想惡化」的罪名,而被特務們天天「伺候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時候;在看著熟人、親戚、老師、同學和朋友,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失蹤」的時候……心中又是怎樣的感受?

  說真的,我們在閑暇之餘,談論分析今日社會的不足,是沒有什麼不對的。但很多人在厭倦或失望於現實的時候,卻並不是把希望和理想投放在將來,而是深深地懷念著想像出來的美好過去……這就有些過分了——就算你對我國宣傳部門憶苦思甜的老套路有些膩了,也不能當真去懷念那年頭的苦難啊!

  總之,民國年代是很黑的,乃們真的不要萌它。就算要穿越,再往前一點也不要去民國呀,除非你真的是骨骼驚奇胸懷大志,普通宅男還是迴避了吧。

  最後,再附上一句對某圖書管理員的評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對民國時代的一個定論。

  ——當他出生的時候,這個國家被視作一個美麗而羸弱的女人,只要是喜歡誰都可以上她的床,當他離去的時候,卻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輕言對其開戰的話題。

——————————個人評價——————————————————————

一個如此不可理喻的殘酷社會,又怎麼可能讓自己的貨幣一直保值呢?


不了解金融知識,只能以我簡單的歷史知識回答。

惡性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應該就是因為戰爭(抗戰和內戰)導致當時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遠遠小於政府的支出。為了維持支出,只能濫印鈔票,從而形成了惡性的通貨膨脹。

具體的過程可以參考維基百科法幣。

個人認為無法解決。除非美國拿出亞洲版的馬歇爾計劃。援助國民政府大量的美元,保持法幣或者金圓券的信用。


KMT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話說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政府頗有些家底。1945年底,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的外匯黃金儲備達到歷史最高峰;摺合美金達到85805萬美金(其中黃金約568萬盎司),另外,接收日偽資產也讓國民黨政府發了大財,這個數字後世估計大致在4億——8億美金。如此雄厚的家底是國民黨政府下決心軍事剿共最大的依仗。蔣介石在紀念國父演說中就公然宣稱;「本黨的力量比起二十幾年前,已經大過好幾十倍,」後又在六屆二中全會上表示:「目前財政足以支撐軍事作戰兩年有餘。」

46年6月,內戰爆發,國民黨政府發動全面進攻。僅僅打了半年,雖然軍事上節節勝利,但是後方經濟危機爆發,國軍被迫由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必須強調的是,過去歷史中往往一邊倒的認為國民黨軍事戰略的調整是因為全面進攻中部隊損失過大。誠然全面進攻中國民黨損失100多萬軍隊,但是只要軍費有保障,人員的損失很容易補充。1946年6月國軍正規軍86個軍(師),248個師(旅),總兵力約200萬人,直到1947年12月,國民黨軍(正規軍)依然保持著104個整編師(軍)279個旅的編製,總兵力還是198萬人,軍力並沒有下降(被殲滅的大都是地方雜牌部隊,核心5大主力以及次5大主力基本保持完整)。但是財政危機讓軍費不得不大幅度削減,於是前線軍事策略只得隨著經濟墜落的軌跡節節調整——由重點進攻到全面防禦,到重點防禦。48年7月金圓券幣制改革失敗,國民黨政府財政崩潰,解放軍立刻在軍事上總攤牌——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政權已經無力回天。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號稱經濟專家、理財能手的宋子文先生如何在短短兩年內將國民黨政府十幾億美金的家底折騰得精光的!

  抗戰勝利,經濟上面臨主要任務除了接收日偽資產,就是恢復全國的經濟次序。這裡就有一個統一貨幣的問題。國統區使用法幣,而淪陷區使用中儲券。中儲券是偽幣當然要廢除,那麼怎樣確定法幣與中儲券的兌換比率呢?這個實際上市場已經有了結論——按照國統區與淪陷區物價比例計算,兩者的比率大致是1:30——1:50。如果參照這個比率再由官方確認一個合理的數值,淪陷區的經濟次序很快就可以恢復——要知道,當時的淪陷區囊括了中國腹心最精華的部分,如果這個部分被國民黨政府接收後能迅速恢復經濟次序,國民黨政府的實力將大為提升。

  但是!國民黨行政院與財政部官員們卻偏偏要折騰!1945年9月27日,財政部公布法幣與偽幣兌換比率居然是1:200!

  國統區民眾特別是官員自然是欣喜若狂,而淪陷區民眾則是欲哭無淚,因為一夜之間,大多數民眾已經傾家破產!試想,假設現在告訴你——你手上的100元如果到上海江浙可以當400—600元用!大概沒有人會放過這個發財機會,於是國統區官員、民眾鋪天蓋地擁進淪陷區搶購物資——結果淪陷區經濟一片混亂,物價一日三遷,讓絕大多數淪陷區民眾由對國民黨政府的擁護立刻變成對國民黨政府的極度憎恨!

  以黃金為例,抗戰勝利時昆明的金價摺合法幣65000元1兩,而到了南京,才10000元1兩!其他的物資包括棉紗、絲綢、煤炭、糧食……淪陷區的價格都只有雲南、四川的四、五分之一。這麼嚴重不對稱的物價,讓所有人都對物價有了強烈上漲的預期。於是有錢有關係的大肆收購淪陷區物資炒作,沒錢沒關係的也拚命購買物資囤積。結果,抗戰剛剛勝利,淪陷區先就陷入混亂。

  這麼一個腦殘政策出台,帶來三個後果。其一,淪陷區經濟混亂,各種生產遲遲無法組織,更加劇了物資短缺,讓大型城市不僅沒有增加國民黨政府的實力,反倒因為要給各種人員發放巨額補貼,成為財政的負擔;

  其二,人心喪盡!抗戰勝利後,淪陷區人民是「想中央,盼中央,」結果呢?「中央來了更遭殃。」國民黨行政院財政部用一個幣值匯率政策就將所有淪陷區人民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其三,因為幣值差異,導致後方到淪陷區大肆搶購物資,加上淪陷區生產無法組織,物資短缺,使物價開始難以控制——好吧,國民黨政府給自己生生弄出一個惡性通貨膨脹!

  本來抗戰勝利,為國民黨政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經濟局面。以物價為例,因為淪陷區的接收,法幣使用範圍擴大,加上抗戰勝利民眾對未來物資短缺的心理得以消除。一度使全國特別是淪陷區物價急劇下降。當時重慶物價指數10月較8月下降1/3,黃金價格為高峰時1/5,美元兌換價格也下降40%。而在淪陷區以上海為例,物價指數9月較8月下降36%,黃金與中儲券的比價只達到高峰時1/6。結果財政部法幣與偽幣1:200兌換比率政策一出,形勢頓時逆轉。11月起,從淪陷區波及全國的物價重新上漲,12月全國物價已經恢復到8月水平,而在淪陷區情況更為嚴峻,以上海為例,11月物價較9月上漲達到1.87倍,漲幅超過抗戰最嚴峻的時期!

  哈佛大學經濟系高才生、財經專家宋子文先生,生生為自己造了一個遠比中共更可怕的對手:惡性通貨膨脹。從此,這個對手就一直成為懸在國民黨政府頭上的的達摩克斯之劍。48年劍鋒落下,國民黨政府轟然倒地——所謂的三大戰役的勝利不過是解放軍在國民黨政府倒地後再踏上了一隻腳。

 滑向深淵:金融開放與經濟自由化

  為了對付這個被自己製造的對手——通貨膨脹,宋氏在抗戰勝利後主政的第二招就是實行金融開放的經濟自由化政策。正是這個惡政徹底斷送了國民黨政府的命運。

  何為金融開放的經濟自由化政策?簡單的說就是開放金融市場,釘住法幣與美元的比價,以穩定幣值。同時開放上海黃金市場,以出售黃金來回籠貨幣。另外就是刺激進口貿易,以進口物資以及出售接收日偽的物資供應市場。三管齊下,目標都是一個:控制物價!

  我該怎麼來評價這個金融開放的經濟自由化政策呢?話說歷史上執政者不是沒出過敗家子,但國舅這樣的敗家子縱觀古今中外只此一家!以中央大義名分加絕對權力,即使在經濟領域也有無數貨幣工具、政策工具可以使用,國舅爺的辦法偏偏是最笨最愚蠢的辦法!

  首先,金融開放以及經濟自由化政策最起碼也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宋氏地位不可能沒有預見到國共必有一戰(金融開放以及經濟自由化政策大致是從1946年3月開始實施,標誌性事件就是1946年2月25日,國防最高委員會通過《開放外匯市場案》,這個時間,國共內戰已經一觸即發)。既然戰爭遲早要爆發,那麼實行金融開放以及經濟自由化政策不是在鼓勵民間踴躍投機嗎?關於戰爭期間為什麼投機市場會活躍,推薦大家看一本書茅盾的《子夜》。這本書形象的描繪了一個雄心勃勃希望在民族工業領域作一番事業的企業家如何一步步沉淪為金融市場的投機者。

  戰爭必然帶來物價波動,政府第一該做的是嚴厲打擊投機而不是相反。戰爭本來就為投機創造了豐富的機會,如果投機可以獲取暴利,那麼誰願意去老實巴交的生產?這麼簡單的道理國舅爺這個財經專家怎麼不明白???

  再看看國舅爺三大穩定物價的舉措。

  開放金融市場,釘住法幣與美元的比價——好吧,一旦法幣貶值——不管是因為金融投機還是物資短缺,那麼就只能政府買單,嗯,用國民黨政府家底——外匯與黃金儲備買單。

  刺激進口貿易,以進口物資以及出售接收日偽的物資供應市場——進口物資需要外匯,好吧,還是用國民黨政府家底——外匯與黃金儲備買單。

  開放上海黃金市場,以出售黃金來回籠貨幣——還是用國民黨政府家底——外匯與黃金儲備買單!

  這個政策僅僅實行一年就帶來嚴重的後果。

  首先是金融投機盛行。在一個物價飛漲的時代,任何人都希望找到可靠的渠道保護自己的財富。好吧,現在國民黨政府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買黃金。於是大量的資金狂潮般湧進上海。有權有勢的軍政長官,更是動用關係大量搶購黃金。各地銀行也紛紛搶做上海匯款,甚至有包機運送現款到上海搶購黃金。比如當時徐州並非工商碼頭,而是軍事重鎮。但銀行錢莊卻紛紛到徐州開設分行,將軍餉套出來做黃金投機生意。當時甚至有這樣的奇觀,中央銀行由南京向北運輸鈔票(主要是軍餉)的運鈔專車,有時竟出現行至半途即調轉車頭原車南開的怪事(實際直接開往上海)。黃金投機如此劇烈,宋子文當局竟無任何應對措施——比如控制銀根等等——反倒以支持「生產」的名義下令中央銀行發放所謂的「生產貸款」。而這些「生產貸款」絕大多數都落到權貴們開設的空頭公司名下。這些公司拿到貸款立刻就去搶購黃金。例如有工廠早晨從中央銀行領取所謂「生產貸款」的巨額支票,來不及通過交換所兌換,就直接在市場上搶購中央銀行拋出的黃金,因而中央銀行拋售黃金的收款中,竟然發現自己當天上午所發出的生產貸款支票!這麼危險的信號宋子文當局依然熟視無睹,繼續自決堤防,大量發放生產貸款,據統計,在1947年僅春節前幾天就發放650億生產貸款!

  大量發放的貸款加上各地流向上海6000億資金以及上海2000億遊資——不算生產貸款,光是涌到上海投機黃金的資金就是8000億,國民黨中央銀行黃金與法幣的掛牌價大致是4000元/條,那麼簡單的算術就可以計算出,要全部吃下這些遊資要2億條黃金,就算是一半也要1億條,1條黃金按10克計算1億條黃金就是2000萬兩;2億條黃金就是4000萬兩,而國民黨中央銀行黃金儲備最高時也沒有超過1000萬兩,宋國舅只要稍微做一下算術題就應該知道,手裡那點黃金儲備根本就無法平息洶湧的黃金投機潮。

但是,宋國舅不僅算術水平糟糕,還偏偏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宋子文在擔任行政院長之初就放出狂言:「我們的政策,不一定將所有的黃金都脫售,但是無論如何,政府有力量在手,就是黃金一項, 也就可以控制金融。」誰知道其金融開放與經濟自由化政策執行還不到1年,到1947年元月黃金價格已經有控制不住的趨勢。

  時間(1947年) 黃金最高價格千元/條 黃金最低價格千元/條

  1月4日 4580 3954

  1月31日 4630 4190

  2月4日 4700 4400

  2月7日 5330 4840

  2月10日 7200 5430

  2月11日 7340 5810

  2月13日 7800 6700

  中央銀行雖然每日拋售金條,但是黃金漲風不但不能平息,上漲幅度反而越來越大,漲風越來越凶。最後上海庫存黃金用完,更租用中航運輸飛機,將重慶的庫存金條也運來救急,但是在龐大的搶購黃金資金面前,運來的黃金如同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最後央行拋出的黃金越來越少——在1月30日這一天拋售的黃金還有19000條,而整個2月的上半個月,一共只拋售10900條。央行捉襟見肘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而嗅覺靈敏的黃金投機商們已經覺察到央行庫存黃金快要見底的信息,特別是搶購黃金中發現重慶印鈔廠的印記。於是市面恐慌,掀起搶購黃金的高潮。

  2月15日,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宋子文終於認輸,宣布央行停止拋售黃金。頓時,上海黃金市場變成只有黑市,沒有牌價。於是民眾集中搶購黃金與物資。沒有黃金支撐的法幣就是一張廢紙!黃金一停售,物價立刻狂漲。

  到1947年3月,國民黨政府568萬盎司的黃金儲備減少了331萬盎司——大半家底沒有了,物價也沒控制住,成了雙輸的局面!

  現在,我們來看看,宋子文先生第二個舉措:釘住法幣與美元的比價,刺激進口貿易,以進口物資以及出售接收日偽的物資供應市場。

  這個舉措簡單的說就是高估法幣幣值來刺激進口。好吧,宋子文先生又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空前壯舉——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這麼干過!因為高估本國貨幣幣值來刺激進口會帶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對本國生產企業將是致命的打擊!

  這個政策一出台,大量美國貨潮水般湧進中國:從汽油到汽車,從電燈到電影,從麵粉布匹到棉紗白糖,從口紅絲襪到領帶皮鞋,甚至鐵釘和香煙都是USA製造!國內民營企業幾乎無法生存,紛紛倒閉。

  當全民都開始使用美國貨的時候,大家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美國貨要用國家外匯來換,美國貨盛行相當於老百姓吃穿用度都在用國民黨政府外匯儲備!這麼干別說是民國,就是美國也扛不了幾天啊!

  所以,釘住法幣與美元的比價,刺激進口貿易的政策一實行,立刻出口基本萎縮未0,而外貿入超猛增——1946年外貿入超猛增為47430萬美金!好吧,將近5億美元的外匯又沒有了。

  看到這樣的局面,宋子文先生又慌了手腳,終於在1947年2月5日,頒布了「出口津貼,進口征費」的辦法。即自2月16日起,對出口貨物結匯時,對其出口價格給予百分之百的補助;對於進口貨物,則依海關徵稅價格再徵收百分之五的附加稅。但是對於機器、棉花、米麥、煤油等美國對華大宗出口商品,為了討好美國,則免徵附加稅。

  即使這樣委曲求全,美國老爺依然不答應。

  鼓勵出口法令一出台,美國駐滬領事館當即以書面通知國民黨政府各輪船公司,明確提出國民黨政府的出口津貼辦法與美國1930年頒布的關稅法令以及美國海關稅則有衝突,所以,領取國民黨政府津貼的貨物到達美國後將特別課稅——也就是說,你國民政府對出口商品補貼多少,美國政府將加征多少。當時中國進出口貿易完全被美國壟斷,美國強硬的反對,宋子文這個鼓勵出口的法令也就無疾而終。

  出口打不開局面,進口卻依然無法控制,雖然國民黨政府大量出售了日偽資產來平衡收支,但是到1947年3月國民黨政府外匯儲備減少了45372萬美金!換句話說,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勝利時8.5億美元的家底,被宋氏一年就虧空5億多美元,剩餘家底不到2億!如果加上出售日偽資產、物資的收益,宋氏花掉的將達到7—8億美金!要知道46年一年的軍費也不過1億多美金!

宋氏在抗戰勝利後主導的幾大政策,通俗點講,法幣對偽幣匯率政策就是說:「去搶淪陷區吧!」,金融自由化政策更神奇:「來搶國庫吧!」出口補貼政策美國大爺不答應,宋也只能忍氣吞聲了。

據《中華民國史史料長編》,蔣介石在1949年退守台灣後,在國民黨七大報告中,對宋氏公開批評:「民國三十六年間,行政院宋院長擅自動用中央銀行改革幣制的基金,打破了政府改革幣制的基本政策,於是經濟就在通貨惡性膨脹的情勢下,遊資走向投機壟斷,正當的企業不能生存,中產階級流於沒落。社會心理日傾浮動之中,經濟崩潰的狂瀾,就無法挽救。這是大陸經濟總崩潰最重要的環節。」


1、如何形成的?

抗日戰爭前雖有國民黨派系戰爭、國共內戰,國民黨黃金十年總體上法幣幣值穩定,工業發展。這是因為當時蔣介石、各路軍閥統治核心處於穩定,經濟穩定發展(模範長官閻錫山這就是這麼來),且這些內戰的消耗遠不如抗戰多,蔣介石等各路手頭資源還足以維持法幣穩定(當然這種穩定僅限於統治核心城市區,所以偉光正才得以在農村發展)。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前期積累下來的工業(除部分內遷外),多數留在淪陷的東部。然後抗日戰爭期間需要大量的財政支出,巨大的工業消耗,導致市場內供給萎縮,那通貨膨脹自然在所難免。所以當時國府堅持八年實屬不易,而中國人民毀家紓難,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解放戰爭(國共第二次內戰期間)期間態勢早不比土地革命戰爭期間,因為抗戰已經付出了巨大的經濟犧牲,加上偉光正已有蘇聯後援。蔣介石要繼續與偉光正大戰,工業資源上消耗需求更大,但同時供給卻更小了。。因此濫發紙幣通貨膨脹在所難免。

2、無法解決嗎?金圓券改革有無可能成功?

這個是有辦法解決的,但需要內部外部條件共同推進。

事實上,當年德、英、法、日等國在二戰後均面臨蔣介石同樣的問題,他們解決的方式有:採用配給制待方式重新分配社會資源,保證供給;發行新貨幣,兌換劣幣恢復貨幣信譽;在此基礎上利用美國援助恢復和發展經濟(其實偉光正建國後前期採取的也大致如此,只是利用的是蘇聯而已,也證明這些問題是有法解決的)。

蔣介石當時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國民黨接管時候五子登科、吏治腐敗,導致社會資源配給集中於少數政府大員尤其是孔宋手中。要解決這問題,先完善法制,整頓孔宋。蔣介石是充分意識到這點的,所以才有蔣經國打虎以及蔣介石敗退台灣後的國民黨改革。而且當時蔣介石是有這條件的,因為抗戰勝利後身為抗戰領袖的他獲得了舉國的尊敬,如果因勢利導,是可以開創一個局面的。

但是蔣介石當時不管出於何種需要,要發動對共的內戰。那就使得他只好和和孔宋妥協。社會資源配給成問題,同時社會資源的需求又大大增加了,在此不得不濫發紙幣,最後不可收拾了。

(PS: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國民黨內部改革,首先就把孔宋T了。也可見蔣公真心了)。


北伐成功後,國民政府採用的是銀元本位。但在1934年美國發布了購買白銀法案,使銀元本位的中國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對經濟發展極其不利,在這樣的形勢下,國民政府被迫發行法幣,與美元英鎊掛鉤,改為外匯本位。

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利用佔領區獲得的法幣大量套取國民政府外匯,加上戰時經濟需要,國民政府實施了外匯管制,相當於取消了發行法幣的準備金,加上戰爭開銷,法幣匯率大幅下跌。

到1946-1948年間,法幣發行量增長1000倍,基本已經可以算崩潰。

金圓券最初規定只發行20億圓,並凍結物價,限期收兌人民手中金銀外匯,但擁有大量物資的資本家及商人索性囤積居奇,商品流通陷於癱瘓,蔣經國上海「打老虎」一事就發生在此時。

物價管制很快失敗,加上國民政府取消了金圓券20億元的發行量限制,金圓券在僅僅發行一個月後走上了法幣瘋狂印鈔的老路。


我印象里看過一篇研究文章,內容是關於日本抗戰期間如何通過金融槓桿掠奪中國的,貌似和題主所言有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索引一下

主要手段有偽造法幣(這個。。。),強售偽政府債券等等


感謝蘇聯導致中國通脹失控。

國民政府第三項遏阻通貨膨脹的努力,是運用美國在珍珠港事變後兩個月「頒給中國」的五億美元信用放款,挪出兩億購買美國的庫存黃金,運到自由中國賣給人民以收回大量法幣,免其留在市場興風作浪。這些被收回的法幣,在其後國民政府需要用錢之時可以拿出來用,免得又要印製新的紙鈔票。

  羅斯福的財政部長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於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七日用書面對中國做了承諾,說「美國財政部同意就五億信用放款划出兩億美元,作為中國購買黃金之用。」

  國民政府一向習慣於相信美國政府任何一個官員說出的話或寫下來的字(在得到摩根索承諾之後),差不多立刻就實施出賣黃金的計劃,而且不等到從美國運來一鎊或一兩的黃金,就先把中國自己在重慶庫存的黃金拿出來賣。那是一九四三年秋天某一日開始的大事。被授權出賣黃金的最先只有中國農民銀行。人民聽說政府用黃金來使得法幣能夠「兌現」,立刻對法幣恢復了信心,卻並不再急於把法幣拋出手外;他們來買黃金的不多,中國農民銀行賣到一九四四年二月底才賣掉了相當於一百萬美元的黃金而已。

  國民政府倒反而是想多賣出黃金,多收回法幣。它在一九四四年三月一日,改令中央銀行出售黃金。中央銀行似乎比中國農民銀行更會做這個生意。它在同年的五月,賣出相當於兩百萬美元的黃金;在六月也賣出這個數目;在七月賣出了相當於四百四十萬美元的黃金。

  然而,由於一個莫名其妙的原因,美國的黃金運來重慶極少。從一九四四年一月到六月,總共只運來了不多於一百萬美元的黃金。其後,從一九四四年六月到一九四五年六月運來重慶的黃金也只不過是相當於一千一百萬美元而已。而且極大多數是用船運來的,不是用飛機運來的。

  中國政府及其駐華盛頓城的代表,每次向美國政府抗議都或是被置不答覆,或是用下列的說法加以反駁:飛機缺乏可載黃金的噸位(雖則為了運大量在美印製的中國鈔票,卻有的是噸位);中國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黃金,而是更多的貨物;中國應該把黃金留做戰後建設之用。

事實是,中國政府出售黃金政策十分有效,在一九四四年七月一個月之中便收回了六十三億元法幣,而所花的黃金只是相當於四百四十萬美元而已。中國在一九四三年年底積存於民間的法幣,總共只有七百五十四億元。倘若能有相當於四千四百萬美元的黃金,便可以收回這七百五十四億元法幣之中的六百三十億元法幣。

  相當於兩億美元的黃金,以當時每英兩三十五美元計算,可買到五百七十一萬四千二百八十五英兩黃金,亦即三十五萬七千一百四十三磅重的黃金,亦即一百六十二噸重的黃金。中國民航公司曾經在一九四四年一年之中,把兩千噸之多的美國印製的中國法幣鈔票運過中印之間的駝峰,區區一百六十二噸重的黃金,對美國空軍的飛機而言,算得什麼?而且倘若每一次只運相當於兩百萬美元的黃金,其重量只有一點六二噸而已。

  中國誠然也缺乏貨物,正如戰時的英國一樣。美國能不能像幫助英國那樣,以美國的強大海軍護航,以成千的船裝載貨物到中國來呢?

  把黃金留做戰後建設之用,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種勸告。不過,更好的勸告是叫中國對日本單獨媾和,以留下「人力」作為戰後建設之用。

美國財政部對中國抽後腿的幕後人物,是摩根索最親信的助手花埃特(Harry Dexter White)。據一度曾為美共黨魁的簡伯爾斯(Chambers)在國會做證時說,這位花埃特曾經是美共的最活躍的黨員之一。我沒有責任證明簡伯爾斯的話是否屬實。讓我在此引用楊格先生的話:「無論怎樣,花埃特在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一方面阻撓中國政府買的黃金運往中國,同時卻竭力促成對蘇聯給予一百億美元的戰後貸款。他顯然是頗有親蘇與反華的成見。」

  中國曾經向美國建議,用民間的飛機運黃金到中國。花埃特卻堅持只能以軍用飛機運黃金到中國,同時又說軍用飛機無此噸位!花埃特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以書面向摩根索坦白報告:「我們盡膽量所及而對此(運黃金)之事多方延宕。……我們認為此時再以大量黃金運華,將是嚴重的錯誤。

  其後,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宋子文以當時的中國外交部長身分與美國國務院、陸軍部與財政部的高官會談,把摩根索自己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七日所寫書面承諾拿給摩根索看,其中摩根索承諾從一九四二年五億美元貸款之中提出兩億作為購運黃金之需。花埃特再度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十日坦白承認「我們扣留黃金,絕對沒有法律的根據。……我們是在薄薄的冰之上溜冰,而一再用種種借口搪塞,而儘力拖延時間,拖到不能再拖為止……。」

  從一九四五年二月一日到同年六月十三日,又沒有一兩的黃金從美國運抵重慶。同時候,國民政府卻以「預售黃金,定期交貨」的方式從人民手中收回了大量的法幣。事實上,由於美國不把黃金運來重慶,國民政府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經失信於中國人民,而且付出了相當於一千二百萬美元的庫存黃金。

  國民政府又必須在一九四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以前,按照人民所已經預繳的法幣之數,付給人民以相當於五千萬美元的黃金,在同年六月三十一日以前付給人民以相當於八千四百萬美元的黃金。

  人民在此以前,一向擁護國民政府,然而現在,人民花了法幣預買黃金,而國民政府不守信用,不按期以約定之黃金重量十足交貨,卻被宋子文以一紙布告,打折扣交貨,因此人民不僅對國民政府的可信度開始懷疑;而且在知道這件事是由於美國不肯合作以後,人民對由國民政府已失去美國的友誼,能否贏得對日本的戰爭也開始懷疑。


日本人在印假幣上有很吊的技術優勢,所以蔣公和政府為了能打敗日本人,便以能讓印假幣賠本的速度印真鈔 :)

上面是個段子

其實是一個戰爭中打急眼的政府常有的事,現代的國家即使破產了也能繼續打世界大戰。


我覺得國共兩黨都有責任,大家都在打內戰沒人搞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物價能不高嗎? 只不過當時國民黨是執政黨所以背大鍋。


國統區由於亂髮行紙幣,比預估計的發行量多發行六萬多倍,這個紙幣叫金圓券。還有把國統區的所有工廠公司都搬到了西南地區,官僚資本趁機膨脹,並且吞併,搜刮民族資本注意,我國的經濟在那事就基本上完全崩潰了。



推薦閱讀: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和蔣中正怎麼分鍋?
為什麼蔣介石被稱為運輸大隊長?求詳?
孫中山領導國民黨時,蔣介石是什麼地位?
當年潛伏在KMT中的共諜有沒有政治投機的?
攘外必先安內是一個正確的戰略方針嗎?

TAG:歷史 | 經濟 | 通貨膨脹 | 蔣中正介石 | 中國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