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老讓我貪小便宜怎麼辦?

我今年21,上大二了,家裡條件還可以,學工科的,上學期打算考一張關於機械製圖的證,於是就在學校報了一個培訓班,學費500元,培訓的老師是我們系的一個老師,他說培訓班是學校開的,他只管教課,系裡要求只有報名培訓的人才讓在學校報名考證(社會機構也可以考)。我跟我媽說這件事情,我媽說考證是好事,但是能不能不交學費,跟人家蹭課聽,只交考試錢。我說學校不讓,況且老師認識我,不方便渾水摸魚(我是班長)。然後我媽給我匯了錢。過年回家,親戚吃飯,我媽在飯桌上就提起這事,跟親戚說,說我傻,說我臉皮薄,說我好面子(當著我面)。當時我挺生氣但我沒說什麼。沒想到過了幾天她又跟另幾個親戚這麼說我,我後來跟她吵了一回,她就是覺得我是想著法的花她錢(我在上海上學,每月只管她要1200生活費,天地良心)我家裡不缺錢,有車有店,每次她說我缺心眼我都可難受了,有時候做夢夢到這個更難受。請問我怎麼樣才能跟她說明白,我那500塊錢培訓費是應該花的!一定要用大實話,大白話,明擺著的道理說,要不然她聽不懂。


誅心回答。

  1. 父母對孩子開始失控的恐慌。(認為孩子失控是沒有好下場的)

  2. 當發現孩子行為不遵從自己說教的時候,開始將一個行為理解為敵對(抵觸)父母的一種態度。(題目中父母將這件事擴展到故意花家裡的錢)。
  3. 因為父母總說這事情不是因為這事情本身,而是父母想要通過「敲打」這種方式告訴你不聽話是沒有好下場的(就算社會不給你壞下場,父母也會給你展示壞下場)。父母這樣同時也是不斷給自己證明其實自己還能夠控制孩子的。
  4. 所以你講道理是沒有好下場的。父母要的是你聽話的態度,誰管你有沒有道理。


長大了才發現原來父母並不理智,沒有道德原則,事業上也沒什麼成就,這就是大部分人的家庭環境。

交流只能建立在價值觀,思維能力相近的基礎上,既然發現難以溝通,有些話糊塗帶過去就是了。


題目問的是如何向題主老媽解釋500是應該花的,看了半天沒人給答案,最優的也就給了個方法論。

在你老媽看來,你臉皮厚點就能賺500,為什麼不做,所以說你傻,這個情緒必須獲得其他人都共鳴才能發泄,所以到處噴你。重點來了,因為在她看來你賺這500零風險啊,所以要說服她你應該交這學費很簡單,把風險拉大。你可以這麼說:媽咪,可以蹭課哦,不過被抓到除了要補學費以外,還要記過處分,記入檔案的哦,上次隔壁班的xxx,就被抓包,記過一次,不過嘛,他太不小心,我應該不會這麼衰啦。回答完畢,謹慎參考。


小時候,鄰居姑娘和她媽媽配合偷洗菜盆之類的,她媽媽負責和賣貨人聊天分散注意力,她趁人不備**,從未失手。

四年級要去鎮上讀書,她學習不太好,家裡也捨不得給她錢在鎮上吃早午飯,上了兩個多月就輟學回家了。正好,村裡選礦廠要找一個幫著做飯的,她就去了,每月一百五十塊。

她媽媽拼死拼活給她生了個弟弟,生完就去礦上打工了,弟弟丟給了她,我們在讀初中,她就像個孩子媽了。村裡人說,她媽媽只負責了生,而養育這個弟弟,卻花費了她的整個青春。

十六歲的年底,家裡給她找了婆家,據說在一個山溝溝里,男方在煤礦上,正是煤炭價格好的年份,男方一口氣拿出五萬的彩禮,家裡的房子據說也很氣派,這姑娘脾氣也倔,和那個男娃處得很不開心,訂婚宴上翻臉,她媽媽「懶得『退彩禮,就這麼把女兒說服嫁了。

臘月二十六齣嫁,第二天回門,在家呆了兩天,去男方家過春節,初三又回娘家,春節很考驗一個人的處世能力,她大概因為本來就看不慣人家,覺得他們家人什麼都不對。正月初三回娘家後,就沒再去過新郎家,可笑的是,她媽媽還各種煽風點火,不到一個月,正月二十,協議離婚,順便把五萬塊給人退了回去。

離婚了,在鎮上的超市打工,一個月三百塊工資,窮鄉僻壤禮儀重啊,她結婚的時候,朋友們都包三百的紅包,紅包錢都是她媽媽收,而她離婚期間,是朋友們的結婚高峰,她試著向她媽媽要過一次搭禮錢,她媽沒給,去我家哭了一場,也沒再要了。每天中午在鎮上花一塊錢吃個威龍夾餅過活,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大概一年,過年時候,家裡人講,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大春節的,她在外面流浪了一整天。

她對我說,如果沒離婚的話,說不定都該有孩子了,可現在,連個家都沒了。

她經歷了春節的打擊,決定迅速把自己嫁出去,畢竟她青春漂亮,也算是我們的村花,很快就結婚了。

這任丈夫儀錶堂堂,夫妻倆在鎮上開個小店,本來日子還算可以。但是丈夫和別人勾搭,生意不好就打她,甚至在懷孕的時候。但她怎麼也不會離婚了,日月如常。

後來聽說她常打扮漂亮出去和一幫男性喝酒唱歌,但願這能給她平庸的生活帶去一些樂趣而不是傷害吧!

我只想說,父母只是比你多活了二三十年的普通人而已,他們不是聖人,甚至自己都還沒活明白,意見可以聽,但你的人生,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懂。


大概我十四五歲左右的樣子吧,養了一隻倉鼠。

後來,親戚家一熊孩子,非要玩。

我那親戚(不知道多遠的一房)直接說:「我們給表姑說,我們帶回去玩玩就還回來,我們不說謊!」【臉真大!】

既然大人這麼說了,我也沒好意思拒絕。

我笑著說:「明天要還回來哦,不然我把你扔河裡哦~我也不說謊哦~」

於是他們說了句「表姑真幽默!」就把我的倉倉帶回去了。

後來,過了好幾天,我去要,籠子還在倉倉卻沒了,據說是不小心扔水裡淹死了。

我想了想,悶聲走過去,抱起熊孩子走到岸邊,撲通一聲,直接扔到河裡。熊孩子哭得,我每想起一次,能爽一年!

那熊親戚攔不住我,說我怎麼這麼陰險。

我笑嘻嘻地回:「嬸兒,都說大人是孩子的榜樣,咱不能說謊的哦~」


說是說不明白的,打工吧,當補習老師,如果經濟能獨立一些,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看出題主的母親在炫耀孩子的品德高尚嗎?

題主看過來!講一個我的故事。我中考的時候,第一門語文很快就寫好了,然後很自信地提前交卷然後出了考場了。沒想到我爹就在學校門口逮到我了。然後他說了我幾句,逢人就說我提前交卷的事情,說我不聽話之類的,但是潛台詞是:要有多大的自信才敢提前交卷,要有多大的能力才敢有如此大的自信?所以啊,他是在變著法子炫耀他兒子很厲害,而不是如表面那樣恨鐵不成鋼地覺得我不認真對待中考這件事。

其次是 我媽媽,她無數次在外人面前說過我「」,比如火車上把座位讓給一個年紀大的老奶奶,比如撿到一疊錢還還給擺攤的老爺爺老奶奶等等,而這些她覺得傻的事情她說完之後,聽的人往往都會說,那是因為「您兒子懂事」、「您兒子真是好人」。而她想要得到的就是這樣變著花樣得到的誇讚。

你可能不能理解子女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他們是願意用自己的世故來襯托自己孩子的純善,用自己的貪小便宜襯托自己孩子的公義,用自己的木訥襯托自己孩子的聰慧。他們的虛榮心很大一部分是從子女的身上得到的。所以題主如果你因為這樣的事情和母親之間有著矛盾,我覺得是不懂她的一種表現。她在這個年紀是有著符合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說你傻不過是因為覺得你人格正直,而這樣的高尚品德一定要炫耀給親朋好友。而題主你需要做的是,在她說你傻的時候,配合著低下頭做害羞的表情,但是下次有這樣的事情依然按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去做。


你是一個有著獨立人格和良好品行的成年人,走自己的路便好,不要過分顧忌他人的非議。


我給你出個主意,用迷信的方法讓她再也不說你。

我小時候和我爸爸一起買東西,店家多找錢給我了,我當場發現就還給了她,出來後我爸就罵我,你怎麼那麼傻,她又沒發現,我跟我爸說,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你貪了這個便宜,在別的地方上就會倒霉,你在這件事上做好了,就會有大的好運氣發生在你身上。我老爹就不說話了。從此再沒說過我。

還有一次,我媽在醫院撿到一個零錢包,裡面大概有幾十塊的硬幣,我媽是個很正直的人,立刻就交給醫院的人了。回來告訴我們以後,我爸就說我媽傻之類的,我就跟我爸說,醫院撿到的錢最好不要拿,因為萬一有人在上面下蠱,你撿了就可能把他的病也撿了。(我太牛了,這也能掰。)後來我爸就不說了。

老人家比較迷信,利用這一點可以讓他們理解你的行為。

但其實,這不完全是迷信的說法,吸引力法則之類的,都可以解釋這點。而事實上也是,我老爹一輩子就沒好運氣過,還老是遇到糟心的事,我卻基本上沒遇到過討厭的人,什麼事都比較順利。

我老爹的價值觀不可能因為我這兩次話就改變,他至今還是愛貪便宜的,但是他不再阻止我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了。對於父母不正的三觀,你一定要抗爭,至於方法,卻要巧妙。時間長了,他們就不會再干涉你自己的選擇了。


父母這代人是在物質極度匱乏的經濟狀況下成長的,節儉,勤勞還有貪便宜都是那個時代具有競爭力的品質,如果不這樣恐怕就沒我們了,你也就沒機會問這個問題了。

現在環境變了,沒那麼窮了,一部分人已經富裕了,但父母老了跟不上時代了,多年形成的思維慣性很難改變。

包容下吧,表面上哄哄他們,實際上按你自己認為對的去做,錢的問題要想些法子,比如借貸或打工,就當是你得到現有生活的代價好了。


這事算了,就這麼過去吧。

下次該要500¥的時候,你說本來是1000¥,但是你有辦法私下把錢直接給授課老師,所以就能省500¥。。。


其實,應該說,面對那些親戚,母親至少是覺得你在那些親戚眼裡很聰明,很成功,才會說你傻的。不然,如果你和那些親戚的子女差不多,你母親才不會故意貶低自己的孩子呢。


簡短回答,提供另一個視角:

不知道您母親的性格,也不知道您母親在其他人面前提起這事時其他人的反應。但有沒有可能是您母親是想在其他人面前變相誇你?

表面說:你們看這個傻蛋,有便宜不佔!

暗裡是驕傲:看我兒子這道德水平!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不在母親讓他貪小便宜受不了,而是因為母親在別的人面前總是說你缺心眼等不太好的話,而題主則覺得母親說的不對,而且母親跟不是很熟悉的人說這個事情自己覺得挺沒面子的。

好吧,我承認我的母親就是一個這樣總愛在別人面前損我的人……假期回家遇到熟人,人家問候一句,兒子回來啦~我媽總會回這麼一句:「哎,天天在家玩遊戲!」我表示很不理解,人家問候一句為什麼非要用這句話來回復,首先前後根本沒有關係好么?再說我哪有天天在家玩遊戲,這樣顯得我多麼不務正業,玩物喪志。我都20的男人了,還是要面子的。

跟母親說過這件事情,母親笑了一下,挺不好意思的說,那人家問起你來我該怎麼回答啊~我聽了也是醉了,她應該是覺得人家問候了自己的娃自己不損自己的娃一下顯得不夠謙虛了……這是我分析的母親的心理。

但是,從那以後,我也不去太在意這個事情了,畢竟母親上了年紀,碎碎念也好,嘮叨你也好,總還是家的感覺。都這麼大的人了,何必跟母親較真呢,損失一點面子而已,母親既然說習慣了,就讓她說吧,兒子的面子,當娘的損他一點又有什麼呢?

所以,母親有時糊塗了,有時讓你不高興了,但她還是那個最最把你放在心上的人。

以上。


第一,你母親不應該讓你貪小便宜。

第二,你如果年滿18,不應該問家裡要錢。

第三,對於這個家庭,你的貢獻是負數,你不應該這麼理直氣壯。

第四,家裡的錢和你沒有關係,那不是你的,是你父母創造的,他們給你用,最好,他們不給你用,你沒資格說他們不是。

第五,你試試自己負擔學費生活費,看看按照自己的消費水平,你能承受多久?

總結,你媽媽做的不對,但這不是你這麼理直氣壯的埋怨你母親掏錢掏的不夠爽氣的理由!


除了親媽,沒人給你說這樣掏心窩的話!!(也許未必正確)

哎!我以過來人身份想說:父母擔心的是你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思維習慣。進入社會你就知道生活是灰色的,談不上黑白分明。不太適合用書本的道德評判母親的主張。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你還是讓父母匯錢。所以,母親表達自己的發言權很正常。

您所給信息不多,所以我的建議也許不對。(1)不用和父母爭辯,不要試圖說服母親。因為,目前你有點「啃老」(不是貶義),就說「我也嘗試了,但學費省不了。XX老師曾經這樣做過,給學校處理了。」以次要錢。(2)在其他方面證明你有社會生存能力。或者證明「誠實更能帶來財富」。用你自己的事實、行為,別用別人的。(3)換個角度,看看母親思維是否有合理性,或者那些場合下也可以用。可以不這樣做,但要學會理解。

PS 實名回答,拒絕辯論。


不知道有木有用……我媽是一個特強勢的,幾乎說一不二的人,所以她跟我提什麼往往就是指令性要求,隨著不斷升學長大,我也一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你有習慣養了20年了,母親大人卻是40或者50多年了,改變不可能了。

一般情況下有兩招,一是避開主要矛盾,嗯嗯啊啊的先招呼過去,不答應不拒絕。二是靜觀其變,事情都存在變數,沒準哪天她的要求或提議就變了,可行了,能接受了,根據變化的再自行調整。

之前我媽突然說畢業你去當兵,我是個女娃阿,軍訓都要了老命了,還是學會計的,我也沒說不去就問問具體情況,當完兵之後怎麼辦阿,在哪阿之類的,發現俺娘也不是特明白,這就是有門。過不到半個月,俺娘說當兵不靠譜,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阿,別有正面衝突,家長的一切目的從他們心裡來講都是為了孩子,不管形式上你接不接受,去改變或者反駁幾乎不可行,除非家長心態很年輕,從小你們就像朋友一樣。

對於跟親戚說這個事,三毛寫過一個雜文,大概就是說親戚一來媽媽就說她腳臭,就像我家一來親戚我媽就問我是不忘沖廁所了,廁所里有紙,我怎麼會不沖!那是擦鼻涕的!我就說阿擦鼻涕扔的,忘沖了…解釋一下,再給自己一個台階下。在我看來,一是拉近親戚關係,因為俺娘說我,親戚一定會附和,哎呀我家小孩也是怎麼怎麼樣,比慘同時也變向抬高自己小孩(抽象,自行理解)二是,到年紀了純粹就是數落慣了,我媽就是我在家一天不說我嘴皮子都不舒服,上學走了又問啥時候回來呀,作吃的,家長嘛都這樣。

小便宜這個事吧,我媽總說我你就不能學尖點(東北話,學聰明點),我去買壽司,差1塊20,老闆說隨便拿一個多錢的都行,給20塊,然後我就拿了一個1塊的……回家我媽說怎麼不拿貴的,有便宜不佔,我說我就想吃那個(其實我是蒙拉,以為湊20)。我是覺得家長的社會經驗在那,也許她吃過虧的地方不希望你也吃,或者她認為是捷徑希望你去走,本質上沒什麼毛病,只是如果你不想,就找一個恰當的理由掩蓋下,之少不讓她覺得,我好心告訴你,你又不聽。

生活費,我也是學生,1200是不多啦,都包括什麼阿,還是1200啥都不管了。我一同學一月是1000,什麼都包括,如果買大件像冬衣,鞋子,手機,跟家長對半付,後來平日跟她媽媽聊周圍同學一個月都多錢,她媽媽還說不要跟人家比,這個吧不夠花就自己打點小零工,如果她別的事情聽不了勸這個也聽不了,可以旁敲側擊說說物價啦,食堂漲價啦,什麼都貴啦,不一定會漲,但至少讓家裡知道,給的不算多,我也跟節省,沒有浪費,基本上會有一點改觀。

手機碼了半天,希望有幫助!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提問想起了身邊的人。老公的嬸嬸,年齡不大的75後,沒讀過什麼書,見天的把女人生殖器官掛嘴上,我記得好多年前在廠里住的時候她讓她大兒子把廠里生產加工後的邊角廢料(紙皮、塑料瓶什麼的,屬於廠里的資產)趁早拿去回收站賣掉,她說你傻啊!不拿去賣掉人家就拿走了!其實她老公是這個廠的股東之一,不過一般那些廢料都會有別人賣掉然後錢是廠里的。

我婆婆,大半輩子都在山裡沒見過什麼世面,後來老公做生意她才來幫忙做些事情(要給她發薪水不然她不幹),有一次有貨郎走街串巷挑擔子賣些紅棗葡萄乾啥的,我在門口看到讓貨郎停下來要買紅棗,周圍鄰居也圍上來要買。我挑了一袋紅棗,讓婆婆拿著先給貨郎稱重,我再挑些別的一起給錢,等我挑好了秤完站起來想要找婆婆問她秤好沒價格多少時發現她不見了,我把手裡東西的錢付了走回房間看到她拿著那袋東西正在門口往外張望,我問她你秤好給錢了?多少錢?她示意我小點聲說她趁貨郎不注意偷偷拿回來了。我瞬間無語,在那之前我知道她是個標準的農村婦女沒讀過書沒去過什麼地方,不過真心沒想到這個年紀了家裡經濟條件也尚可,她竟然還貪這種便宜,後來我把那袋紅棗重新拿去給貨郎稱重付錢了,我說老人家糊塗了,以為給錢了就拿回家了,貨郎看了我一眼,眼神稍微複雜。

關於我婆婆,你們以為就這點事?呵呵!她還有更奇葩的,還是那幾年裡,廠里組織員工去景區燒烤,連廠里買去給員工燒烤的魷魚乾她都要偷…呵呵,估計當時也是有人看到了的,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老闆的媽,還要偷燒烤的魷魚乾。這件事令老公大為光火,他連著說了他媽好多次,好像這幾年老太太收斂一些了,她就是一沒文化沒見識的農村小老太太,從小到大農村裡就窮,物質極度匱乏,後來有了自己的家庭要抗起生活重擔,還有那麼多個孩子(因為重男輕女,她親手溺死了自己最後一個女兒,完了還丟豬圈裡,她親口告訴我的,口氣極其平靜),在三四十面前的貧困山村,為了生活為了自己那麼多兒女,貪婪甚至偷竊估計也是她的一項生活技能了吧,雖然這樣會令人不齒。不過還好,我老公的性格幾乎沒受到他父母負面的影響,估計與他的天性以及早早就出去外面闖蕩有關。很多時候父母對很多事情的態度和判斷和我們是相悖的,只要你能明白判斷是非曲直就好了,對於老人多一些體諒吧。


作為母親,她很不夠格。

一個是鼓勵孩子貪便宜,二是鼓勵孩子不走程序,三是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問題。

你意識到了她的問題,恭喜。


一般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很簡單,自己強大了後獨立出去,不要覺得自己還小沒能力,越這麼想越無法獨立。建議使用這種,如果你還是覺得自己比較弱小,那麼看下面。

第二種需要一定的智慧,還要心狠手辣!腹黑絕倫!毫無良心!

我先說個例子,我媽是處女座(我不嫌棄我媽。。。),經常做讓我很無語的事,有次我跟我女友在我家吃飯,飯畢女友該回家了我往出送,夏天嘛,踢啦個拖著穿個大褲衩子就出門了,沒裝手機。我倆就路邊小聊了會,突然女友的手機信息一條接一條很瘋狂!一看是我死黨的信息(死黨女,有男友),大意是我媽讓我趕緊給她回個電話,很要緊的事,我死黨的口氣就是很驚天動地的那種(我媽沒有女友的聯繫方式,為啥沒有且往下看),因為我媽當時跟我們一塊下的樓,我當時就尿了,趕緊用女友手機回過去,我媽著急的話都顫抖了:兒子,你手機沒拿。。。

卧槽!我壓了壓我立起來的頭髮,問清了我媽在家,掛了電話給我死黨說清楚了啥事,趕緊把女友送走。點了跟煙就開始思考了(女友臨走給我買的煙)。首先,我媽的這種行為不是幾次了,我知道這是一種關心,因為我的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讓我朋友聯繫我,還每次都是這個死黨,人家有男友呢好吧,我也有女友呢好吧,找兒子找到別的女人那,我說我倆沒啥誰信啊喂!

於是我在思考,然後回家就開始實施,我先回家給我媽說讓我媽以後別跟我死黨聯繫太密切,因為吃醋罈子這事誰也說不準啥時間會翻,影響了你兒子大不了換女友,影響了別人就道德上過不去了。(我媽聯繫我死黨之勤你們無法想像)。

好在她男友不醋,我就把我想法給他倆說了下,配合我演場戲,估計你們也可以想到是什麼樣的戲,她男友吃醋來砸我家門,要打我,但是我怕我媽報警,就光砸門,然後表現的難過,求求我別打擾她倆的幸福,然後晚上再讓我女友給我打電話,我打遊戲,所以開免提,讓她因為這事跟我談分手!

我媽當晚就把死黨電話qq微信全刪了,然後還說,現在的人真脆弱!都是玻璃心!你這朋友也是,找的啥男朋友嘛,你也別擔心,萬一你倆不成了,媽再給你介紹。(我單親,我媽最恨小三,我也是)

雖然很心疼我媽,但是狠一次就能了卻以後的事,因為我真不想現實真的發生我安排的演戲的那幕。

so,題主大概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吧,讓家長為自己的行為無力挽回一次,小小的「懲戒」下他們的惡習,其實也未嘗不可


推薦閱讀:

如何科學追奶?哺乳期母乳不足,如何科學增加奶水?
獨生子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邊,而不讓子女去外地發展么?
忍受不了和父母的相處,但是又不忍心把他們二老放在老家吸霧霾?
等你老了,行動遲緩了,失能了,嚴重影響了兒女的生活,你會怎麼辦?
父母不同意戀情?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