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現在 IT 界越來越流行做硬體了?

之前一直公認硬體不如軟體賺錢,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公司做起了硬體?比如互聯網電視、智能路由器、多如牛毛的手機創業公司... 是因為硬體產品賺錢,還是因為軟硬結合的形式能讓軟體更賺錢?


1、都被抄怕了,硬體+軟體的節奏相對較慢,牽扯的產業鏈條較長,組隊完成後好的概念通常要半年到一年才能落地,相對的門檻較高,一旦發布,抄襲者需要較長的時間跟進,這樣有利於形成相對純粹軟體較長的技術和產品壁壘,有利於建立先發優勢。

2、 付費模式簡單直接,購買時完成付費,而且具有展示性,隨著用戶增加,用戶會帶著你的東西和logo四處轉悠做廣告。

3、體驗簡單易懂,通常軟體硬體產品體驗比較直接,功能性較強,特別是具有裝飾性設計感的硬體,很容易讓用戶衝動購買,比如Nest溫控器和Misfit Shine手環。

4、 細分市場需要的積累更深入,比如運動攝影產品GoPro,時尚類健康品牌Misfit,四軸飛行器DJI,3D印表機公司MakerBot,都是在特定行業深入積累數年的,非常了解用戶和行業需求,推出的產品很容易受到粉絲追捧,比起來APP可以短期堆人迅速上線,行業背景和知識使後繼者的進入成本相當之高。

5、感測器和通信技術,開源硬體帶來的成本降低,使得大量原本在工業和專業領域的產品,能夠進入普通消費者家庭,比如家用機器人,清潔設備,和家用的AR產品等等,都有著低成本帶來行業普及的大好機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選擇做硬體?這裡面有了一些討論。

個人認為有如下原因:

1.在現今的大環境下,做硬體的門檻已經變得不那麼高,整個智能硬體市場趨於成熟,Wi-Fi 模塊(感測器),整個供應鏈,製造商都成熟很多,各種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小米做手機其實就是典型;

2.軟體公司做硬體,能夠有效地加深與用戶的維繫,提高用戶的黏性,更加有利於其軟體的銷售推廣比如現在墨跡天氣都開始做空氣檢測的硬體了,這就是其做硬體的重要原因;

3.物聯網、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很多傳統的硬體都能玩出新的花樣來,智能電視,智能手錶,智能……,這一塊的用戶也更加捨得投入,產品的更新換代都可能有人來買單,如此巨大的蛋糕,當然人人都渴望分一杯羹,蘋果的利潤讓人眼紅啊

其他原因暫時沒想到,以後再做補充……

==============================4月18號補充================================

硬體的門檻不那麼高我認為指的是,解決方案和供應鏈都變得更加成熟,只要有錢,就可以利用這些快速的整合出一個硬體產品硬體的技術的先進與否其實it界的公司並不是那麼關注,主要還是營銷推廣和其上的軟體產品才是差異化的所在,比如,現在的千元機,硬體上其實已經沒什麼區別,華為小米差異在於牌子和系統還有外觀設計……

和評論里提到的一樣,軟體公司做硬體本質還是為其軟體平台服務,亞馬遜的kindle和現在的樂視智能電視,主要就是做平台和內容,硬體本身是未必有多少盈利的……


這是一個假象。

1.真正如題主說的流行開的硬體只有手機而已。這和高通,聯發科mtk特別是mtk的顛覆式的給你做好全部設計方案的合作方式關係很大。這成了一個有錢進可以進入的領域,投資者要做的就是貼商標和忽悠用戶了。再來個顛覆式的搶購模式,營造一種前所未有的購買崇拜浪潮,你買不買,不買是吧,你沙碧啊!不過價格的確便宜,對消費者是好的。也讓中國在世界手機界的地位舉足輕重。

2.其他的硬體,譬如路由器,大米路由,果殼路由,百度路由。都是在製造一種聲勢。告訴你,我來了,風塵僕僕的來。我乘著七彩祥雲而來,摟著你泡不到的女神提著屠龍刀而來。我要做的是革掉傳統硬體商的命!以我一年250.00000000000000000台的銷量嚇死傳統的路由器出貨商。這些人滿口的互聯網思維,滿載著各種像蘋果MAC的煙灰缸又有點像垃圾桶的路由器的站在巡遊的馬車上大聲呼喚,看啊,這註定是屬於互聯網硬體的時代,這比第三次工業革命還要刺激,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碾壓的是TPlink,Dlink,huaweilink的血肉之軀。你們是否看到我家路由器的心跳燈每秒199次毫無誤差的閃爍,你是否感覺到了傳統硬體商雜亂無章的心跳加速?最著名的某家自己做了路由器中最複雜的工業設計,就是做了個殼子,然後喊了一年。聽說再過3天真的要開賣了。把傳統路由器供應商都嚇的尿了一年的褲子了。一遍遍的反思,這群瘋子是怎麼把PCB的成本降低到19塊的!

3.另外的硬體,譬如手環,譬如可穿戴手錶,大多來自於深圳一家叫做優美通訊的公司,軟體硬體設計都懶得該動一個電阻和一句API函數。再次感謝聯發科。互聯網公司派人談合作來了,走走走,去紅樓搓一頓。滿載一卡車的模型,在KTV的幕牆上一路掛下去,挑吧,選一個你看得上的,這些我們都已經在金剛星做好了公模!logo區域給您留好了!互聯網公司派來的對用戶需求略知一二,對硬體設計一竅稍通的總經理助理迷離著雙眼,指著最靠近自己也就是最便宜的那一個說,行了,就她吧。而這家公司甚至堅持用一套套一點不改變的幾乎被淘汰的架構設計一個個產品,甚至出貨,就是因為他們甚至懶得去應付你們提出的一條條需求,就是一遍遍的對你們這些所謂互聯網公司赤裸裸的蔑視!

4.所謂互聯網思維,硬體免費時代,軟體掙錢,靠雲掙錢。雲你妹啊!度度雲的出現讓大家不再為快播的關閉伺服器而扼腕,阿里雲的出現讓他們知道android並不完全開源。軟硬結合的雲在哪裡?度度推軲轆手環之後有多少客戶因為你們的雲服務深刻了解的自己的健康並且成功的購買了你們根據分析用戶身體特徵推出的假藥廣告啊?有多少?不管藥效如何,軟硬結合,硬體免費軟體掙錢的生態模式總算是成功的實現了啊!最起碼證明雲的推薦演算法做的很成熟了,先要實現才能建立健康的生態圈。阿里為什麼要做平板,因為雲os沒人用唄。我花了這麼多錢,推不出去你這不是開玩笑嘛!度度還推廣了latin健康秤,inwatch手錶。都是度度聰明的表現,這是 一種占坑心裡,我給你掛網上,雲部門的同時好好的維護核心的種子播放伺服器,讓他們自己玩去吧。

5.目前的互聯網硬體。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大多靠的是壓榨供應商,不斷降低製作成本同時犧牲產品的性能。沒有哪一家讓大家看到他們的確是做到了健康的生態,xbox,ps4很早之前就是硬體賠錢軟體掙錢。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方案,也不是沒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們,在不停的跳進智能硬體的黑土地並迅速占坑的同時。都不曾想過自己用心的去種一顆可以長大可以做菜可以賣錢可以結籽可以來年再度培育的好蘿蔔。

6.當然年輕的創業團隊值得鼓勵,譬如極路由,譬如快按鈕,譬如墨跡硬體團隊。但這些團隊在幫助互聯網巨頭們踩路修路燈的同時,也必須思考怎麼讓自己的團隊活下來。首先要活下來,然後才是做下去。

7,FuelBand為什麼要解散硬體團隊。因為他們再也做不起新的足以打動消費者甚至領導層的東西來了。nest為什麼值28億美刀,polar為什麼值1.5億美刀。因為人家有人才,有演算法,有技術,有生態。核心的東西都在自己手裡。蘋果發布iwatch之後,一家家的互聯網公司會被趕出智能硬體的領域,他們在嘆息自己沒撈到錢的同時,不知道還記不記得自己當時進入個領域時的初衷。是為了普渡大眾,還是那跳進黑土地挖出金蘿蔔的碎夢。

8.不知道明天的今天,還有多少互聯網公司堅持做硬體。希望那個時候,大家買這個產品都會說的是,這產品很漂亮,真的很美,這產品很好用,真的幫助了我,這產品我要買,錢在這一刻是次要的。當大家看到感受到一款硬體產品的時候,都覺得:這款產品要走進千家萬戶了。這不是一個硬體產品,它真的是一場革命。

希望那個時候,互聯網硬體不要讓大家只用簡單的《便宜》兩個字就全部概括。

希望別人問我為什麼又買了一台大米手機的時候,我不再回答:媽的,還不是因為哥沒有錢!


因為他們都是軟體公司,做硬體是加分


互聯網企業做硬體看上去吵得挺熱鬧,但是又有幾家真的「做」 硬體了? 百度手機,360手機,阿里雲手機,以及後來的天貓墨盒都是跟硬體廠商合作而已。

現在的手機等電子產品是直達用戶的終端,同時又是內容產生,分發的渠道。軟體+硬體+網路的潛力無限。除了蘋果,Google,亞馬遜等少數,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沒有硬體研發設計批量生產的實力,傳統硬體廠商也有意向互聯網轉型,各取所長


哪那麼複雜,就是熱門唄


應該是通過硬體佔領市場,推廣軟體,賣服務。你看Google,微軟,亞馬遜這些做硬體都是為軟體服務的,Nexus,Xbox,kindle硬體都沒什麼利潤甚至虧本。Nexus就是推廣安卓的,順便帶動豬隊友一起干蘋果,還有智能車物聯網什麼的,有了基礎還怕谷服務賣不出去么。Xbox佔領客廳的好處就多了,那麼多微軟服務,先佔好坑,以後的利潤大了去了,還有亞馬遜沒有個好用的閱讀設備,電子書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自己的東西怎麼賣。總的來說都現存的硬體都不符合自己的想法,要自己劃條道佔領市場把用戶往自己擅長的方向引,都是為未來計劃的


商業上需要開拓新需求新市場。

計算機-&>互聯網-&>手機-&>可穿戴(或其他什麼硬體),一波商業模式飽和後,整個產業必須開拓新需求新市場才能維持利潤。iphone的出現是革命性的,但iphone1到iphone5s,能做的事情其實沒有差很多。PC出貨量下降、XP還在大量使用也說明了PC市場發展緩慢。互聯網自從web2.0浪潮以來也缺乏新意。因此IT產業需要新的刺激點,而現有硬體的潛力已經挖掘殆盡,只能轉向新硬體。


真正能說做硬體的沒多少,極少數做硬體+一大堆做外殼設計+一大堆做代工罷了。


做硬體是為了把他背後的軟體的「賣給用戶」,比如應用商店,搜索,瀏覽器 等等。這些都是互聯網的入口,是你打開你的互聯網設備第一時間能接觸到的。你上網購物,或者線下買東西看這些東西的口碑正是通過這些入口來完成,這些是軟體變現的源頭。當然還有更直接的應用,比如視頻播放器,比如手機遊戲,這些可以直接靠賣廣告,賣道具來變現。

可為什麼要做硬體呢,因為硬體又是以上所有的入口,而且硬體設備的拋棄成本要比軟體要大的多,所有有很大的用戶粘性。試想一下,如果你不喜歡safari瀏覽器,你大安一個UC,你亦可安一個遨遊,可它就是刪不掉(所以雖然不喜歡可時不時的還會或主動或被動偶爾用它),可是你不會把iphone給扔了對么?你說老子就是有錢,看safari瀏覽器不爽就可以把iphone扔了,那麼土豪請給我留言,我們做朋友好么。


工業才是最終支撐社會發展的基礎!


摩爾定律導致嵌入式處理器的性能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所以接入互聯網的硬體成本門檻越來越低,種類越來越多。

電腦,手機,家電,燈泡…

最終會達到「每塊石頭都有一個IP地址」的程度。

對於這些接入互聯網的硬體,由互聯網公司直接整合軟硬體生產和服務更能給消費者與互聯網無縫銜接的體驗,而且以現在的硬體代工產業鏈是可行的。


我的想法:搶佔流量入口,一切不賺錢的商業行為都是耍流氓

智能路由/wifi領域:這個絕對是搶佔了流量入口啊!!!

1)針對在校學生,學生是流量的主力軍,可是學生窮啊,學生用不起移動的流量啊,一晚上開手機不關視頻第二天房子就歸中國移動了啊!可是幾乎每一個大學生有電腦啊!電腦流量便宜網速還快啊!試問如果是你你選什麼?當然是電腦,可是電腦能裝在口袋裡嗎?電腦能玩手機遊戲嗎?不能!!所以360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準確的發現了顧客的需求(我才沒有做廣告呢O(∩_∩)O),但就大一學生而言,每年的數量就有超千萬,這絕對是一個廣闊的戰場。加上19.9的價格也不貴,在一些大中城市,都不及一頓午飯的錢,性價比多高啊!關鍵還有想像一下只要將這個小玩意稍微改造一下,每天用手機連wifi時彈一條廣告,我的天啊!!廣告費都省了!!

2)對那些不提供免費wifi的傳統企業的員工,這也絕隊是一件神器啊!理由同上。

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領域:這不是搶流量入口是什麼?以下以阿里天貓魔盒為例,因為他是這些互聯網巨頭中動作最快的

1)盒子目的是為了佔領客廳市場。雖然傳統的電視行業在各種電子設備的衝擊下略有衰微,但是我們仍然還是可以感覺到其不弱的生命力。天貓魔盒的誕生很好的拉近了電腦與電視之間的關係。

以我個人為例,傳統的電視購物節目我很不喜歡,理由1,價格貴,2,產品的詳細信息無法全面了解,3,不能跳過啊!想像一下,一個大男生打開電視購物頻道發現一天到晚都是各種裙子各種五糧液的廣告你會有興趣繼續看下去嗎?。。。然後天貓魔盒誕生了。。。1,淘寶天貓的產品價格相對便宜,這個不用比較就知道,2,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產品信息,3,這個沒興趣真的可以換啊,感動啊!大男生不喜歡看花邊裙子廣告終於可以換到各種電腦配件,各種帥氣的衣服了。

2)我認為淘寶互聯網電視領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至於騰訊而言,我認為更多的是跟風,因為騰訊的主流業務是聊天,請問如果市面上有一台會聊天的電視你會買嗎?不會吧!手機多方便呀!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騰訊進入這個領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我是 @ponyma,我會考慮這樣做,

1,騰訊戰略入股京東都知道吧,為什麼不讓京東齣電視購物呢?這樣不就可以和 @馬雲玩了嗎?

京東賺的錢不就是騰訊的嗎?

2,騰訊遊戲,大家都知道騰訊是靠遊戲賺錢的。電視有什麼特點呢?電視屏幕大,電視的可以配備更好的音響設備,可以提供更好的視聽體驗,可以考慮將一些電腦遊戲移植到電視上,這不就賺錢了嗎?

3,廣告,這個就不多談了,只要想賺錢,方法總是有的。O(∩_∩)O!

@ponyma 看我這麼辛苦為你做戰略規劃能不能贊助我一台電腦?( ?????就這樣可憐的望著你。。。

先寫這些,有時間補充,版權所有,如果轉載請贊助我電腦。


Alan Kay說過:「熱愛軟體的人會希望製造自己的硬體。」 ——喬布斯

我無法回答得全面,只能就其中一個方面說一下自己的拙見。

我把這種情況理解為行業競爭升級的一個表現。

以往,軟體行業從需求出發去開發軟體產品。當各式各樣的軟體產品誕生,滿足了各種各樣的需求後,怎樣把產品做得更有競爭力便成為關鍵。

於是,強調和提高用戶體驗被提上了議程。當各類軟體產品的用戶體驗做得越來越好,對於用戶已經大同小異的情況下,軟體行業企業為了尋求更大的產品優勢,更豐厚的利潤,開始會想做自己的硬體。

對於產品利潤,硬體產品賣出一件有一件的收入,回利快,軟硬結合的商業模式也更加豐富多樣,其他不多解釋。對於產品優勢,試想想為什麼蘋果為iPhone編寫的Google Maps軟體比通常的Google Maps要好用?為什麼從手機瀏覽器可以上微博幹嘛要做那麼多客戶端?

以上按順序歸納為:

軟體產品為需求服務——>軟體為用戶體驗服務——>硬體為軟體服務

p.s.按照這樣的邏輯,大家是不是發現了蘋果本質上也是軟體公司?只是不知道喬布斯當年是真的看得遠,還是回到蘋果後由於財務的問題被迫妥協於與微軟共存才有的今天……


想從商業角度之外談談作為計算機老用戶的感受。

以今天硬體種類的豐富程度,哪怕放到短短十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

當時的 IT 界,能稱之為「流行」的硬體恐怕只有一種:個人計算機(PC)。

更確切地說,就是桌上型個人電腦(台式機)——連現下已普及的膝上型電腦(筆記本)都是少數中的少數才擁有的奢侈品。

如今早已遍及各個角落的互聯網信息世界,曾幾何時對大多數弄潮兒而言就只有這一個入口。

跨越十年滄桑,儘管 PC 的統治力漸衰,但透過牆上的掛件、掌中的玩物、隨身的飾品,IT 已經成為大至電視平板,小至手機、手錶甚至眼鏡的每一塊屏幕背後的核心驅動力。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擴張,過去局限在 PC 產業中依靠軟體改變世界的想法,也逐漸找到了更多的突破口。

如果說佔領每個人桌面的是 PC,那佔據每個人的手心乃至眼球的東西,會是什麼?

是 xPhone?是 xPad?是 xWatch?是 xGlasses?甚或是 xCar?

人和信息設備、網路世界之間的最佳介面,究竟是觸摸,還是手勢,又或是語音?

因為存在那麼多未知,存在那麼多可能,所以會有那麼多探索、實踐。

將它們化為有形的介質,就是我眼中的「越來越流行做硬體」。


學而優則仕,軟而大則硬...

哪裡不對...


謝邀。很榮幸提到我司DJI。

先說觀點,互聯網思維不適合做硬體。

就如DJI,汪濤曾多次在公司內部和外部強調,DJIi不是一家互聯網企業。

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是互聯網的那種先上線後迭代的方式不適合做硬體。

有些人照著這樣的思路去做四旋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就從無人機行業來說,實現某個功能並不是很難的一件事。但是並不是說實現了這個功能就可以上市的。

需要100%實現,還要便宜。

關於無人機的ted演講的那個視頻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刷屏;前幾天英特爾的那個無人機看起來也很炫啊。

然並卵,每次飛都要花好幾個小時搭環境,一套設備上百萬,就只能裝個逼。

之前被期待為DJI殺手的Lily,現在在哪兒呢?

先上線Demo後迭代的Lily,迭代的時間超出了預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只要50%的成功率就可以拍出完美的演示視頻,但是你做到99.9%的成功率都不敢拿出去賣。

更可怕的是,從90分走到99分比0分走到90分要困難的多。

軟體不一樣,有99.9%的成功率,就讓那0.01%重啟一下吧。

還有CES上面的各種無人機,先上概念,然後講情懷。最終能做出來,活下去的,並不多。

大約作為世界第一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嘩眾取寵爭取曝光度吧。

軟體商想先布局搶佔用戶,這恐怕不一定是正確的。

就目前而言,硬體還是一個技術導向的行業。甩掉跟隨者只能靠技術,很難靠用戶。

當年風頭強勁的gopro,前段時間跌破發行價了。他們的CEO認為是市場投入太少了。

恩,phantom 1是掛載gopro的,從phantom 2 version才開始自帶相機。一年多以後phantom 3 的相機已經完全不遜gopro了(當然你要是說防水我無話可說,畢竟四旋翼不是潛水艇)

gopro的技術門檻太低了(就和做手機一樣),雖然他提出了運動相機的概念(至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但是他完全沒法與他的追隨者拉開距離。

gopro就選擇了做社區,選擇成為了互聯網公司,以後也會繼續做社區,未來會怎麼樣,我們拭目以待。(微笑)

我覺得我司的OSMO手持雲台競爭力很大哦。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防水版。

至少現在看來,專業攝像的市場(電影與電視等),gopro沒有什麼競爭力啊。

倒是我司應該加強一下國內的市場推廣→_→

【或許互聯網精神是拉到風投就成功,那樣的話更能解釋目前的一些現象】

無名小卒,一點愚見。

所有言論都是個人觀點,與公司無關。


都說是IT界了,當然不限定只能做軟體,不然就叫SW界了對吧~


因為軟體沒法賺錢。在國內,尤其是手機上,工具類app想要賺到錢難度太高了。沒有那個用戶願意為你的app付費。怎麼辦,搞出硬體來,為硬體付費對於國人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這也就給了這些公司一個盈利方向。相比培養用戶為軟體付費的代價,做硬體更靠譜一些。


求摺疊。。

在國內,沒人重視軟體,所以好的軟體、系統開發商為了生存,只能開發華而不實的硬體了。

碰見個平台商,他說,在中國走軟體程序收費有點難,老百姓都覺得我花錢了,為什麼給我個沒有存在感的東西……


推薦閱讀:

你們老家的人是怎麼看待程序員這個職業的?
如何評價《財經郎眼》中郎咸平關於小米pk格力的觀點論述?
如何評價微軟在Google Play上發布的「Microsoft Apps」?
第一次上網是什麼體驗?
使用虛擬女友是怎樣的體驗?

TAG:互聯網 | 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