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價值投資大師能那麼快那麼准地找到優秀價值股,是有什麼更快的工具或更快的方法來選股嗎?

過去的四年里我一直是技術分析的忠實愛好者,但現在讀了很多關於基本面分析的書也學習了很多相關的課程後成了堅定的價值投資擁護者。然而有個問題我還是想不明白,像是技術分析的話我平時先看K線再看技術形態,不考慮PE、PB神馬的會很快選出量價關係比較強的股票,但是像價值投資起碼要從財務方面分析的話,就有很多指標的計算了,這還不算麻煩因為可能也有程序會幫我們挑,但是像管理層的素質啊,行業發展前途啊,還有會計政策及會計披露質量啊都是很經驗的東西,就很難一次掃完。現在我感覺單給一支股票甚至單給一個行業我還是有精力好好分析的,但是也要花上個把星期。我就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很多價值投資大師都能那麼快那麼准地找到優秀的價值股呢,是不是有什麼更快的工具或更快的方法來選股,還是他們關注的始終比較專一壓根就沒打算掃地毯式的抓股呢?


這是一個挺符合我們現在在做的雲端工具的,首先最重要的是需要準確、齊全、易用的數據,有什麼比把這些數據都放在雲端,能讓大家打開一個瀏覽器就能篩選、調用方便呢?

我們Ricequant - Beta提供了多達400多項指標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10年+的歷史以及現在的財務數據,所有命名都是自己做的高質量標準,包括提供了investopedia、wikipedia、baidu百科和MBA智庫的鏈接,一句話的解釋以及計算公式:

好了。。。廢話時間結束,上實例。我們最早是想做一個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提出的Graham Number的策略,他比較有名的是Graham number公式:

這個22.5是怎麼來的呢?取自他的觀點 -只買便宜的,投資15倍以下pe 和1.5倍以下pb的股票。

著名的Graham number適用於Defensive investor (防禦型投資者),既然是防禦保守型的投資者,那麼除了較低的PE和PB ratio以外,還需要考察公司的其他幾個方面(不然就選到垃圾股了)

1. 抗風險的大公司,高市值,高銷售

2. 償債能力,不會有破產風險 current ratio&>2, long term debt&

3. 賺錢能力,利潤持續增長

4. PE ratio &< 15

5. PB ratio &<1.5

對應於在Ricequant - Beta 就是幾行代碼就可以調用到財務數據編寫這麼一個策略進行篩選股票了,下一步是我們希望用動態的觀點看問題,即價值(財務數據)也是在變化的,因此我們希望每個月調一次倉,讓我們避開已經變差的股票。

策略源代碼也可以看:Graham number 格雷厄姆數字價值投資法

我們開始運行一下回測,來驗證一下我們的價值投資的方法是否可行,看一下從2010年1月4號到2015年11月4號的表現,在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總共262.6%的收益率,而指數只有2.63%,完全戰勝了指數:

我們也十分好奇在去年年底到現在,這段時間的幾次大跌這個價值投資的思想如何呢?

從2015年1月4號到2016年1月29號,截止今日,依然取得了64.429%的收益,而指數僅有-19.055%。。。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策略從去年11月中就可以平倉出場了,社區上也做了比較多的討論,大家比較集中地認為是在這個時候市場已經很難按照Graham的思想選出「靠譜」的股票了,因此在這次調倉的時候平倉出場了。

這僅僅是一個範例,並不代表一定使用這個策略就能如何如何賺錢,但是僅僅幾行代碼就可以從雲端已經準備好的數據中用極短的速度篩選出合適的股票,還是非常適合這個問題的,選出來以後再做深入的研究。

我們最新的實盤模擬交易也已經發布,正在Beta測試中,部署完策略以後每天開盤實時運算看到發單、倉位和風險情況:


看了下答案沒有正經回答的...我其實不認識什麼大佬,但就拿我見過的的幾個對沖基金的fund head和我的老闆做例子講講我的理解:

1)大佬一般不會單幹,都是一個團隊,有少數對沖基金確實人很少,但依然會有基金經理-研究員這樣的結構,研究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公司,及時更新公司的模型和重要信息,我算了一下即使是我這樣的菜鳥一年大概也能看100家公司,同時比較重點的覆蓋大概10家公司,所以如果大佬手下有5個研究員,每個人每個月認真推薦出1個idea,也有60個公司可以讓大佬考慮,對長期投資,集中持倉的基金來說差不多足夠了吧

2)大佬(和手下的研究員)在行業里呆了很多年了,不多解釋,滿屏的股票都是老朋友

3)大佬都是有很多賣方(投行,券商)在服務的,銷售/研究員的信息根本看不完

4)他們平常很關注新聞,會和和他們相同級別的人聊天(實業公司的老闆,別的基金的投資人,律所投行的老闆,政府官員等等),這些信息會讓他們建立一些自上而下的觀點,這些自上而下的觀點就可以幫助他們快速對研究員分析員自下而上研究過的公司進行判斷

5)最後,投資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分析,什麼現金流折現模型槓桿收購模型會做的人太多了,二級市場投資又要求你只能有公開信息(當然有很多基金都在打擦邊球),所以最終區分賺錢與否的是你對信息的判斷,而對信息的判斷往往和時間沒什麼關係...

我司Deputy CIO在培訓的時候說過做PE投資有三個層次:a)依賴數字和模型:最初級的分析員往往在做完一個20個tab的槓桿收購模型之後跑出來25%的IRR然後心裡就很得意找到了一個好投資;b)有自己獨特的角度:比如你特別了解某個行業,你有某個特別優秀的朋友可以來你買下的公司做管理層;c)Bill Conway這樣看了太多公司之後一眼就知道這個公司好不好......(外國人也是會擦老闆鞋的

6)對你最後的問題,有沒有什麼地毯式工具?有,我是團隊裡面負責歐洲和亞洲所有垃圾債idea generation的,也掃描過歐洲所有可能收購的上市公司,我是這樣做的:現在這些軟體(彭博,capitalIQ,國內的wind等等)很容易就可以做一些最初級的掃描,最簡單的,你可以找過去6個月跌了50%的股票,或者找P/B小於0.8的又或者市值/EV&<0.8的等等等等。稍複雜一些,他們也都有excel plug-in,只要你有自己的標準,把公式設好,把你關注的東西都設好做成一個模板,把公司的ticker放進去即可,每天/每周都可以更新,符合你標準的簡單google一下了解下最近公司大事,大概可以實現你說的快速篩選。我自己閑時還做過一些長周期的行業研究,也都是這樣做。現在這些軟體開發得太智能了,大大方便了我這樣不會編程的弱雞。。。

7)最後擦邊的,有好多工具可以幫你,比如google alert可以給你fwd相關關鍵詞的新聞,比如我做distressed的他就會每天發bankruptcy有關的新聞給我,你也可以把關注的公司放進去。還有好多軟體能做到,不一一贅述了。

希望有幫助


我來談談我對價值投資的理解。其實投資股票不論是你在投資這個股票的行業,基本面還是技術面,最重要的投資你認為有前途的國家,投資你對這個國家的未來。如果我們穿越回30年前,你會投資哪個國家呢?我想很多人腳投票都是中國,每年幾乎10%的增長,那是一個多麼大的坑啊。你無論投資房產還是股票,拿到現在都是大賺。當時要是哪個洋屌絲在帝都或者魔都得房子或別墅,按照資產價值來看會超過多少當年他們國家的高富帥,就更別說孫正義和投資了騰訊的那幫老外。而那些棄坑去了藍籌國家定居的中國人,或許很多人都被回國占坑的同學遠遠拋在了腦後。現在看看歐洲的綠化,澳大利亞,加拉大礦資源大跌,福利國家幻想開始破滅。而中國開始實行中國永久定居權(中國綠卡),未來中國將吸引的是全球投資,沒法,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安定的也只有中國和美利堅。說不定以後人民幣和美元平起平坐,開始收割全球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堅定的投資你所在的國家,我堅信以後中國仍舊繁榮富強,而不是天天提心弔膽的藥丸黨,別說數據,這個和看市盈率炒股一樣的沒意義,我只看到周圍的人都吃吃喝喝白天車水馬龍,晚上歌舞昇平(廣場舞)

或許現在看到的國家的各種倒閉潮和資金鏈斷裂,就覺得國家不行了。但是我看到的卻是各種新興產業在發展壯大,國家正在轉型,跟不上步伐的就只有被淘汰和滾蛋,所以我不喜歡買藍籌,很簡單,一個時代需要一個時代的特徵不能永遠躺著古老的思維下存活,所以像中石油這種或許被套了就永無解套的機會了。市場是永遠在變動的,我們需要的新技術,新思維,新藍籌。想樂視網這種或許就是新一代的藍籌,這才是future.

價值投資要分清楚你是賺公司的錢,還是賺交易的錢。賺交易的錢,看形態。賺公司的錢,看性價比。好公司越跌,性價比越高,所以越跌越買。是這的操作的核心,但很多人又喜歡快錢。這裡你要喜歡你就去找剛起風的熱點這個熱點一定要有實際意義的。吹牛逼的不要而且還有一個前提,公司便宜性價比高。

這裡給大家再次重申,什麼叫性價比。不是去年收入多少,而是明年收入多少。比如銀行那點業績誰都看得到好嗎。未來有空間嗎?誰都能算出來?有毛空間,這叫成熟期。同時還有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未來在走下坡路。這樣的業績好有什麼用?好比一個三十五左右的少婦了現在在再有味道,我們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他在走下坡路了。過去的風光不代表未來還能風光。

要選就要先剛出來的有培養價值,十七歲的小嫩模。這樣,未來空間大。現在沒有名氣未來不代表不是巨星。應用到股市裡為什麼創業板能火。用石墨烯舉例這個行業剛剛開始成長,這個材料未來民用,軍用都必須要用。一個行業在萌芽期是燒錢,這個時候是看不到業績的。當過了這個期間技術的應有,就開始進入成長。成長期,這個時候市場空間巨大,可以以幾何倍增。為什麼這樣公司不去買當這個行業成熟了再退出。

一個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在技術萌芽時,就是要發現能做什麼。這個時候關注的人很少,當關注的人增多時,參與的人就多。這個時候,專利申請就多。當一個行業專利申請突破五千件以上就意味著這個行業馬上要爆發了,也就是要進入到應用領域了。這個時候,是加速發展期這也就是可以持有五年。賺公司的錢的黃金時期。

還有,不要用傳統思維去思考科技行業。傳統行業比如煤炭,可以人工開採,有資料就牛逼。科技企業你試試,給你一萬人你看看你能玩這個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所以炭元素在自然界中到處都是,都可以提取石墨烯。當在炒高科技行業的時候,你還在用資源為王的觀點,你已經OUT。

科技企業,如何把高科技進行量產,這是行業藍海。也就是所謂的製備技術壟斷還有一個就是量產後,應用到那個領域,這叫應用壟斷領域。然後,應用前景有了必須的配套產業這叫延伸領域,再到後面不用了的回收,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要找就要找這個行業的定價權的公司而且要在不同的時間炒不同的公司。

價值是建立在行業未來可以有看得見發展的眼光上,比如多年前的蘇寧,萬科,保利,他們不用人引導,聰明人會長線。當年的萬科,沒有人信會漲千倍,當年蘇寧,也沒有人會相信可以不回頭的漲。為什麼現在石墨烯,鋰電池,機器人,生物醫藥不能出這樣的妖股?以前我爸那一輩,掙一萬要幾年,現在的程序猿,可能寫一個程序,就是千萬。科技在進步,財富積累在縮短,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未來。李超人成為華人首富用了多少年,馬雲又用了多少年。所以未來的藍海行業如果找對了會快速實現人生的財務自由。而且由於移動互聯的普極,以前虧了關燈吃面的時候,現在你根本還沒有回家,七大姑八大姨都知道今天股票跌了。所以消息的快速傳遞也大大的縮短了牛熊周期。縮短了一個企業的成長,成熟,衰退的周期,這更加快速的反映在股市裡。這裡表現形式就是股市牛熊時長縮短,公司的價值發現縮短,這裡就會表現出公司的暴漲和暴跌,如果有槓桿的話,那就更助長助跌,這些因為都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

好了下面我結合個股來分析下吧,注意下面談到的個股只是我分析的邏輯而不是推薦,因為長線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比如各種黑天鵝啊,政治上的風險都是難以預測的。比如說怡亞通這隻股票夠牛逼吧,準備收購世界500強的企業,結果最近國內不斷的降息,他的進出口套利模式不斷被壓縮息差這也是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是為啥我國一降息商品就大跌的原因。這些長期的自己的認知以

及各種政策也會影響長期價值投資,所以長期投資還有一定賭人品的因素在裡面。

關於價值投資的倉位可以有下面兩種方法,一是,梭哈。二是把資金分成五份,先買一份,跌15%在買一次。當然也有可能買了就飛,那就只有後悔為啥不梭哈了。關於頻繁做T我是很不贊同的,這完全就是股市苦工給交易商打工,因為一天的交易走勢是各種大量合力的共同結果沒人可以預測,還會因為心態等原因追漲殺跌很容易越T越高。當然如果要是你搞到了伊世頓的高頻交易軟體我不說話。你們可以做個試驗,兩個賬戶,買同樣價格和數量的股票,一個不動長期持有,一個做T交易,過段時間看看結果就是了。

好了開始分析下我看好的價值股了,這次我不用以前的股票分析,容易事後諸葛亮,但是重申我不是推薦這隻票,只是想分享下我的想法,希望專業人士也一同討論哈。

長期投資的邏輯千千萬,比如蘋果和樂視的董事長策略,上市公司總部北上廣分析法(房價太貴只有靠員工持股讓員工安家樂業),十八大帝國紅利策略等等。其實最本質邏輯就只有一個,大家都看不懂看不到的時候,買入,等大家明白和公司各種財務指標向好的時候我們甩貨給他們。

相信很多人知道習大大訪英開啟了中英關係的新高度,而且大大還去訪問了英國的曼切斯特大學,然而曼切斯特大學是石墨烯的開山鼻祖。2004年曼切斯特的兩名物理學家成功的從石墨烯中分離出了石墨烯。

關於石墨烯的特點就是散熱最好,導電最佳,最輕最薄,超強韌(是金剛石的300倍),都是the best,而且還特么是透明的。總之就是各種牛逼各種高貴。當然這麼好又年輕的東西,技術,價格,市場都存在問題。

大大對於石墨烯的熱愛在2014年就在南京考查過石墨烯,當時石墨烯還漲過一波,這次又專門去英國要求和國內合作石墨烯。注意新聞中有這樣一段話「參觀過程中,習近平肯定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習近平指出,在當前新一輪產業升級和科技革命大背景下,新材料產業必將成為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對全球經濟、科技、環境等各個領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中國是石墨資源大國,也是石墨烯研究和應用開發最活躍的國家之一。中英在石墨烯研究領域完全可以實現「強強聯合」。相信雙方交流合作將推動相關研究和開發進程,令雙方受益。」我們在來看看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長怎麼說新材料十三五規劃的,「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在10月29日曾透露,包括新材料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正在編製並即將出台。周長益指出,原材料工業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和前景,儘快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面對傳統產業過剩,新興產業發展不足,原材料工業正在向發展新材料,推動關鍵材料的升級換代,注意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產業。」如果大家對十三五規劃有研究就可以發現這是一份帝國紅利企劃書,就像十七大一句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當時北京的房價才萬把塊,理解錯的人命運也就改變了。好了這個先不扯了以後有機會再說說十三五規劃。新材料行業「十三五」規劃編製接近「尾聲」。同時,新材料行業作為新興產業重要組成也將納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最快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

我們看看下面這副圖,在看看大大對石墨烯的熱愛,大大在英國是說了希望中英在石墨烯領域強強聯合。你覺得大大說這句話是會白說的嗎,所以十三五新材料多半會極力發展石墨烯。

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去年曾表示,未來10-20年,將迎來石墨烯顛覆硅的時代,華為剛剛在10月宣布,準備注入大量的資金來投資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所負責的研究項目。華為不得不說國內的頂級企業,有時候我們直接跟隨這種牛逼企業的戰略眼光就是了,畢竟真金白銀的砸下去別人對國內外的判斷還是值得相信的。

好了逼逼了這麼多要開始說說正題了,也就是海洋王這個公司了,最先我也沒有注意過他,畢竟一個照明的公司,思來想去混我A這麼多年還真沒艹過照明概念。但是我在查石墨烯資料的時候看到了以下這些

此圖為截止13年的

此圖為截止2014年底。

你說一個照明公司你要這麼多石墨烯專利幹什麼,13年46個相關專利,14年就116個了。中國寶安控股的深圳貝特瑞,僅僅有10個專利,浙江大學石墨烯技術專利註冊達到108個,你一個照明公司居然有116個。難道就因為石墨烯是透明的你要用作燈泡?然後我又查了一下,這個海洋王公司就是個專利狂魔啊,根據國家專利總局在2014年發布的2013年我國發明授權量有關數據前十名分別是華為,中石化,中興通訊,中石油,海洋王,中芯國際,比亞迪,華為終端,奇瑞汽車,中海油。海洋王居然派第五,雖然專利數和市盈率一樣不能作為炒股的依據,但是另外9家都是響噹噹的大公司,海洋王你作為一個民營小企業,還真有上進心。為了考證這隻股票是不是為了用石墨烯拿來做燈泡抄概念,還是查查他的石墨烯專利到底是幹嘛的吧。

一,石墨烯製備,

下面圖轉自雪球drogenw

二、石墨烯應用領域

1,儲能與光伏

2,複合材料

3,功能材料

4,結構材料

轉圖截止

最主要的是,粗略的看了下公司的公告和新聞,公司並沒有拿石墨烯的概念來炒作,這麼低調的公司不緊讓我想起了一位老先生曾經告訴過我的一點人生精咽「悶生大發財」。

現在該股的流通股中以證金和匯金為主,在次新股中換手率明顯低於同類新股,並且股東人數集中度較高。也就是意味著籌碼都在在那一部分人手中,他們想幹嘛?

股票抄的是未來,奧飛動漫三年前50億,現在500多億,三年前樂視也才30億現在1000多億。或許給海洋王3年他也能還你10倍,我們國家工業基礎和西方發達國家比起來確實有很大的差距,為啥汽車和飛機造不出來,搞過工業製造的人或許都知道,很多東西就是要靠每一個溫度每一個溫度的去試,每一個材料沒一個材料的去搞,才能碰運氣去碰出最好的那一個材料。一個搞照明的這麼多專利他肯定去經歷過無數次的測驗。我們國家這次在石墨烯上好不容易和西方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或許有個踏踏實實的公司去每一個專利的測試,就能測個大不同。用腳投票我也去賭一把這個公司,在說了即使像曾經不爭氣的光伏不也有過一波嗎?

這個票也希望石墨烯專業人士和投資人士我們討論討論

……………………………………………

我最後簡單歸納幾點,僅限價值投資!

一,用產業資本的眼光選股,而不是技術的心態選股。首先要選的是行業,一定是未充分競爭的行業,未來五到十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所處競爭不大,或者說公司有特有競爭優勢,這些優勢根據所處行業不同,內容不同!比如石油,牌照就是很高的行業壁壘,比如醫藥,藥方專利,銷售渠道就是!比如鋰電池,上游鋰礦就是!

二,不僅要有壁壘,還要在上下游產業鏈中處於節點,離了他就玩不了,比如石墨烯,牛逼的不是礦,是製備,石墨烯不等同石墨礦,炭元素在身活中無處不在,能提取量產的才牛逼!

三,有議價權,公司產品,原材料來源一定是大眾產品,不能讓上游輕易控制漲價,下游用戶又必須是必用品,對於下游的漲價還要看是不是可承受!比如維生素用到豬飼料,上游可以從玉米提取,來源廣泛,下游飼料必用,就算漲一倍,但對飼料成本超過百分之二,可承受!

四,公司管理層不是騙子!

五,股價要沒有人要!追馬不如種草!

補充一個簡單版:

很多人問怎麼選大牛股?這裡反問大家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三年內,他的業績能達到多少,拋開一切因素,他能兌現業績嗎?

第二個問題:這個行業現在是成長期,還是成熟期,如果是成熟期,現在是不是有重大利空?

第三個問題:這個行業國家還搞不搞?

第四個問題:這個公司,在這個行業中是不是龍頭?

第五個問題:這個公司的產品,是不是這個行業的必須品。有沒有定價權?

第六個問題:這個公司現在股價,針對散戶,是不是狗不理包子,但又明顯底部放出巨大成交量了?

以上幾個問題,大家自己去回答,如果能六個都回答是。那麼恭喜你,找到牛股了!!!!

這裡為什麼我把以前的順序變了,把三年內業績達到預期,因為成長行業太多,選了好多好股,但就是不漲,吃虧吃多了總結出來的。第六個問題,是從技術上選買點的點睛之筆。讓大家好記。其他的都是然並卵!!!!


我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認為價值投資有2種,一種是價值1塊的東西,現在打6折,另外一種是成長股,也就是大牛股

雪球ETF拯救世界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價值投資就是5毛買一塊的東西,成長股就是1塊買1塊的東西,但總體來講,價值投資的本質是,買入價格絕對不能高

打折買東西很容易,看pe、pb就可以,施洛斯大師曾經一起持有過大概80多家公司,而他的公司只有2個人,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他並沒有深度研究每一個公司,充其量是看看財報了事

成長股投資有點難以判斷,一個公司是不是真的想幹事,說實話,在現在的信息條件下,只要用心,很容易就能發現,但是,他就算是想真的幹事,就一定能幹成嗎?答案大家自己想

———————————————————————————————————————————

橫線以下算免費贈送的,跑題的答案

一般pb小於1的破凈股都是夕陽產業,試想一個核能騎車公司如果破凈了,是投資的好機會還是這公司馬上要掛了?pepb持續高企的都是成長很快的公司,誰好誰壞,我們很難判斷,但我個人認為,破凈比成長有更高的安全墊


先霸個位置回答,然後再來補充技術細節,上面我認為某些回答不到位

我認為提問者核心問題,是理解篩選,而非去看具體的指標與技巧,那只是衍生出的細化具體辦法

價值投資大師,個人看法認為是優秀且正直的投資者,更實際,因為「價值投資」這四個字,在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理解

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後看清楚一點,如果一開始就從細節來切入,比如看走勢,看財報,看行業,那麼學習價值投資,一定是粗淺而片面的

我見過,認識不少牛散,有靠價值投資,走中長線風格的

幾乎無一例外,有所不為,堅決拒絕自己看不明白的東西

一個投資者在市場生存,能夠看得透,再抓得到,還有投入重金的機會,一定是有限的

價值投資大師,如果按照經典的書本案例來分析,至少有幾個素質,是投資人要具備的:

1、對所投資的企業或股票,所處的經濟環境,與交易制度,有深刻理解,有完善的應對措施

簡單說,並不是A股就沒有這個土壤,也不是美股放個屁都是香的,每個市場根植的基礎與環境不同,它在同樣四個字「價值投資」上面,演繹出來的股票細節是不同的

2、價值投資大師,他在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解,必然高於一般投資者,且腦子裡那個思維的護城河,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這麼說吧,生意可以量化評估,財報可以有最優秀的團隊來審,能夠有最頂級的分析方式來看懂數字,每一筆應收都能夠找到出處,但是一門生意,身處在一個特定經濟環境里,它是在一直變化發展的

比如貴州茅台它根植於中國文化社會,腦子裡如何理解這一門生意,理解投資人對這門生意的態度,進而把這種態度作用到股價上面,這個護城河才是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常說的腦子不是多幾個就好,關鍵會思考,從不同環境出發,您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茅台上面

這個結論可能是非常樸實的買入或者賣出,但它的推演所要求的素質,和對特定經濟環境和文化的理解,是極其嚴苛的,理解到位,才能拿得住,守得住波折

這在最後很可能演變成一種直覺,它是非常難以量化的

3、投資人對於一個股市的出發點理解,和所有制的理解,我認為是一套系統,比如對於巴菲特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我們不能刻舟求劍直接從財報去思考

首先就是提出問題,保險公司在美國是個什麼情況,當時是什麼狀態,美國社會與它企業業務,處於什麼結合點,之後是切入到個人或者機構的投資需求與風險承受,能不能契合這個標的本身

之後才是具體的細節契合,一定是從大到小,比如巴菲特所要求的複利穩健增長,契合保險公司在美國特定金融法規下的經營基礎

那麼直接搬數據,是無效的,中國金融現狀里,保險公司的具體業態和監管,顯然會按照我們的特點來進行,這是所有制與利益出發點決定的,是不是價值投資?我認為毫無疑問就是,只是具體價值衍生,已經完全不同。

這是我認為的,沒有一個是數字,但是如果這個框架沒打下,即使看了數字,套了理論,依然是無效的,即使有效,很可能大概率是運氣

所以簡單按照上面的方法論來要求,能夠入到某個高素質投資者法眼的企業,能有多少呢?看一百個企業,可能就三個值得跟蹤,有能力跟蹤,因為人的認知是有邊界的。

這些沒有數字的理解層次,才是核心競爭力,價值投資,最後就是要拿得住,扛得心安,賺得穩,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來幫你的股權增值

簡簡單單一個中國國情的A股政治經濟學,就已經把大多數希望走價值投資的普通投資者攔在門外,因為直接套用書本,就等於刻舟求劍,形而上


提的這個問題,完全是一個為命題.基本上是站不著腳的.總以為費吹灰之就能把錢賺到,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參見:知乎專欄

站在時代風口上的趨勢交易:

  很多投資大師的成功是建立在趨勢與企業的基礎之上。這不僅是個人的成功原因,同時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投資大師成功的原因。其實這一百年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湧現出了相當多的投資大師。

有趣的是,如果看一下這些投資大師所處的國家,總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投資大師只能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只有那些高速增長的國家中才有可能湧現出投資的大師。而當危機到來的時候,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會被打回原形。在A股中,我們經常會說,在牛市中所有人都是股神,而熊市會把所有的股神打回原形,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對於做空的人來說,剛剛反過來,他們只會出現在經濟下跌的過程中,當經濟恢復到正軌以後,他們也會被打回原形。)

有兩個人的經歷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其一,是號稱日本股神的是川銀藏。這個人1912年小學畢業,就開始闖蕩江湖,二十幾歲就成了富有的企業家。但1927年日本金融危機,又讓他從巨富淪為赤貧。他從1931年就開始投資日本的股票,憑藉自己的能力在二戰前獲得了第一桶金。但是隨著二戰的爆發,日本的經濟陷入衰退,是川銀藏前期的收益也損失殆盡。二戰之後,在美國的援助下,日本經濟開始高速增長,是川銀藏摸准了日本經濟發展的脈搏,相繼投資了農業、礦業、建材、機械製造等領域的企業,獲利達到了數百億元。在1982年,是川銀藏的名字名列日本國民收入排行榜的首位,是那一年掙錢最多的日本人。在1990年之後,是川銀藏的收入開始直線下降,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投資虧損,加上當時的日本財政部要求是川銀藏補繳之前漏掉的稅款,是川銀藏不得不在90歲的高齡賣掉了很多產業,並且靠寫回憶錄和各種投資書籍來掙錢,算得上晚景凄涼。但其實站在今天的立場上,我們很容易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因為自從廣場協定之後,日本就進入了失落的30年,直到今天日經225指數還不到當年最高點的一半。在日本經濟整體向下的大環境下,即便是是川銀藏這樣的股神也無力回天。其實現在再去看看日本,會發現在日本戰後的40年中出現了無數的「股神」, 但在這30年中一個個的「股神」又轟然倒下。說到底,是川銀藏這個日本股神的成功與失敗,活脫脫就是一部日本20世紀的經濟發展史,當日本經濟向上的時候,他就是股神,當日本經濟下跌的時候,他就是個倒霉的破產者。

    其二,是今天被很多人所推崇的利弗莫爾。利弗莫爾是一個以做空而聞名世界的投機者,也是今天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很多人把利弗莫爾的失敗歸結於心內的魔鬼,認為利弗莫爾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違反了自己當初定下的很多投機策略所以才招致了失敗。但其實簡單地回顧一下利弗莫爾的一生,會發現利弗莫爾最大的一次成功是因為1929年的大蕭條,而利弗莫爾的失敗這是因為在美國經濟已經觸底反彈之後,他還堅持要做空,自然只能是失敗了。在利弗莫爾之後,金融大鱷索羅斯的經歷更能說明這一點。作為一個大手筆的投資者,索羅斯的成功與失敗都可以從大勢上找原因,當索羅斯對於宏觀經濟環境的預測正確的時候,他能夠賺得盆滿缽滿;而當他對於宏觀經濟環境預測錯的時候,這就輸得一塌糊塗。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就是在利弗莫爾失敗的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成功的原因就是利弗莫爾失敗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巴菲特師從格雷厄姆,早期進行的投資採取了「撿煙蒂」的投資策略,買入那些價值被嚴重低估、甚至於股價已經跌破銀行存款的公司的股票。很顯然,這種公司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國市場上並不罕見,這是因為大蕭條已經摧毀了人們的信心,很多公司的股價已經被極度的低估,只要買入就能賺錢。整個經濟的大環境決定了,雖然美國的經濟已經極度蕭條,但也正是因為經濟極度蕭條,很難再跌下去了。那個時間的聰明人肯定會選擇買入股票,而股價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如果再想做空的話,難度顯然要比從高點做空要多得多得多。與其說利弗莫爾而是在了自己的情緒之下,倒不如說利弗莫爾死在了對美國的經濟形勢的誤判之下。

    巴菲特曾經說,他投資的成功,首先要感謝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巴菲特被迫發表的一種政治正確的言論,但在我看來這真的是一句大實話。可以看一看二戰以後蘇聯和美國的經濟表現,尤其是在冷戰結束之後,經濟高速增長的美國繼續誕生和培養著一大批的投資大師和億萬富翁,而在俄羅斯,除了少數的金融寡頭之外,無論是成功的投資者還是富裕的中產階級,在數量上是遠遠不能夠與這個國家的規模相比的。

  如果做趨勢交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不太認同,這個時勢造英雄,英雄順時勢這個觀點是極其認同的,也是相對客觀的.其實對衝量化策略是宏觀趨勢策略非常好的互補與對沖.


前面有很多牛人發表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技術面的,有關財報的,有看國家政策導向的等等。我自從20多年前入市,到今天自己大致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1、從事技術面選股的階段;2、從定性分析選股的階段(類雪球);3、從財報大數據分析選股的階段,就是今天我創始的愛股說網。 我是會計本科專業畢業的,從事過上市公司審計、也做過一家知名企業的CFO,但說句實在話,在這樣非常專業的崗位上,我也從未考慮過用財務報表來投資,什麼原因呢?看不懂。大家不要以為做審計的,做財務總監的都能把報表看懂,可以說,大概90%的人拿到報表,也是看不懂的,因為他們要做的事,不是把報表看懂,而是要把報表數據做實,核實,拿出報表給大部分投資人看。這群人中有90%的人看不懂,投資人就能看懂么?我想大概99%的人是看不懂的。他們中很少人會去用分析的眼光看財務報表,大多數人是拿著數據到底準不準的眼光在丈量報表,一看報表就鑽到財務報表的某個明細項中去了,就好比進了山裡面,你壓根就不知道山到底是怎麼樣的,所以才有人迷路。

在我20多年炒股的生涯里的第一個階段,即99年以前,靠的是技術面,從別人處打聽消息,結果基本是虧損的,間或有賺,最後也會賠進去,如96年買深科技賺了幾萬,賣出買入永安林業就折進去了,等等,相信不少人有我這樣類似的經歷。

在我炒股生涯的第二個階段,99年以後到08年,這個階段是確實是賺到錢了,而且不少。但08年遇到金融危機,又吐出去不少。這個階段,我類似現在很多大V的說法一樣,開始有意識買入藍籌公司的股票做長線,比如04年買入太鋼不銹,06年07年買招行,萬科及中國人壽,買的招行起碼翻了3倍,萬科也翻了一倍,而中國人壽,我眼中最好的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從76跌下來到40元,我買了,結果掉到16元,歷經6年,到2014年底部不到18元加倉才在上升過程中解套。至此,我認為憑定性憑感覺買入藍籌公司,做長期投資也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08年以後到現在,我是通過財務報表分析買股票的,至今沒有損手。該買時買,該走時走,不以持股時間為限制,而以買入有價值的成長股為標準,當這些公司的數據脫離選股標準後,則選擇賣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很有效地避過了2015年的股災。從目前我接觸過的很多私募來看,大多也未能在此期間倖免。

在第三個階段中,我最大的困惑是,很多公司出具財報後,我用EXCEL下載數據分析,在及時性有效性方面達不到要求,並且,面對市場上近3000家公司,也沒有這麼大的處理能力,因此,最後跟我的合作夥伴鄒峻先生一起,創立了愛股說(http://www.igushuo.com)這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互聯網工具平台。愛股說的平台,不僅解決了我在分析上遇到的這些廣度(涉3000家上市公司)及深度(包括行業數據和個股深度財務數據)問題,還可以逆向,用財務指標和定義的財務標籤,逆向選股,解決了一些以前根本不可能關注到的一些優質上市公司,如利源精製、濟川葯業等等。

我今天之所以拿出來說,是看到今天樓主的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愛股說目前平台已經解決的問題,正好可以用來回答。

上面是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起因,下面,我來談談我對股票價值投資的認知。

經過這麼多年市場的洗禮,目前還在股市裡生存,起碼也是棵老韭菜了。上面不少人否定財務報表投資,認為跟國家的宏觀政策去投資,決勝千里,其實我是不同意的,脫離價值,便是投機,談不上價值投資了,一帶一路,國企改革又如何,最後還是被股災捅破了。如果70元買天齊鋰業,和160買天齊鋰業,都符合國家對於宏觀政策的導向,按這個政策,理論上都對, 結果又如何呢?當下的鋰電池、OLED、VR、自動駕駛,都有被暴炒過,過後呢? 還不將是一地雞毛,成為散戶的屠宰場。

我們有幾千萬人炒股,但共同存在的問題是,對一隻股票到底值多少錢,有這個認知的人少之又少。於是,我們看到股票莫名漲上去,又莫名地跌下來,賺錢跑掉的人拍手稱快,而套住的人後悔不已,希望股票再漲上去能夠解套。這樣的情形,在股市中周而復始,不斷再現。用市盈率,用市凈率,還是市夢率都解不開這種結。有人說影響公司股價的除了財務報表,還有管理層,還有市場,所以財務報表不足以為據,難道不知道財報如人嗎?從財報中難道看不出管理層的風格嗎? 從行業數據變化難道不可以窺視市場變化嗎?其實都能反映,只不過,是財報的使用者沒有找到方法而矣,是道行不夠而矣。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更詳細的數據和分析,大家還應該自行到愛股說上去查詢與分析診斷。

1、為什麼市盈率不能很好地反映股票的估值水平?

我們知道,市盈率簡單的演算法,是用每股的股價去除以每股的收益,方法是沒錯,但是,每股收益是有區別的。

我們的上市公司,不同於國外的,上市公司財報中有很多政府慷慨補貼,有些公司甚至佔到了盈利的絕大部分,而這些補貼大部分是一次性收益,今年有,明年就不一定有,如果把這些也算在每股收益中去計算市盈率,當然會出現估值的問題,因為,我們理性地講,這些一次性收益只能給1倍的市盈率。所以,在計算市盈率時,要剔除一次性收益或損失,這些內容還包括,上市公司的炒股所得,上市公司出售資產,如賣地、賣設備、賣股權的所得,因為,這些東西賣沒了,明年就不可能再賣。

另外,市盈率要按年化來算,不要簡單地將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乘以4,半年報的每股收益乘以2,如一家在三季度業績起飛的公司,明年一、二季度時,盈利增幅會很驚人,但以全年來看,到明年三四季度,則增幅會自然回落,因此以年化計算每股收益乃至市盈率,無論上升還是下降,都會平滑與準確很多。

因此,我們比較市盈率時,要注意上述採用數據上的區別。我對上市公司的估值採用了一個唯一的標準,就是回本年限,年限越短,越值得買,年限越長,越沒有價值,而年限是可以按假設測算的。

2、為什麼有些股票總漲不動,而有些股票上下波動會很大?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是研究了多年,直至最近把股票合理定價的公式找到了,找終於找到這個原因。

原來,我僅僅是以為市值太高的股票,由於流通盤太大,因此漲不動,所以大多會在一個價位間盤整,而市值小的股票,由於流通盤更小,容易被操控,因此,波動就會很大,這一點我們從月K線上就可以觀察得到。大凡比較穩定的個股,月K線的漲跌幅往往都在10%以內,而小盤股由往往單月震幅可以達到30%-50%。但這只是一個外觀表現,因為找不到非常合理的操作震蕩的原因。

不過,我最近從持股成本或回報期長短上找到了這個答案。我們投資去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因為通過持有這隻股票可以獲得應有的回報,但是事實也許不是這麼回事,有些股票回報周期長達十多二十多年,利息成本或者機會成本都不夠,不信你試一下,借點錢來買入一隻股票,拿著不動,看看能不能有回報,答案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否定的,哪怕借來的錢利率只有5%,可能還是賺不到錢。那麼,大多數高於合理價值的股票,就算你持有十年八年,也並一定會獲得回報,分紅很少甚至沒有,每年盈利形成的凈資產如增加不多,即使十多年下來也未必一定回本,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買入持有是沒有價值。畢竟,我們資金是有成本的,借來的有財務成本,自己的有機會成本,所以,對於這種價位買入的機構(非散戶),想讓持有也獲得價值,就必需學會降低持有成本。而股票由於其流動性好,容易拉高,配合出貨,反手打壓,再至低位時買入,如此周期性重複操作,目的就是不斷將手中持有的股票成本降低、降低、降低......這就是股票除持有價值外的交易價值。

對於價格低於合理價值的股票,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敢採用這種方式操作的,拉高就會接到別人甩出來的股票,打下去就會被別人低價吸走,因此,輕易是不會採用這種方式操作。

機構能這樣操作的核心,關鍵在於找到股票的合理價值,就能很好地區別對待了。即使一隻業績上升很強勁的股票,股價往上沖,也很可能短期內衝過價值線,此時,進入投機區域,就只剩下交易價值了,買入者如果不做波段操作,是不可能有收益的,如天齊鋰業。所以,我們看到高於股票價值線之上的大多數股票,價格走勢大多存在大幅震蕩,月K線震幅往往在30%或50%以上,期間經常見到漲跌停板出現,或稱之為強勢股。而低於價值線以下的股票,通常表現為緩慢上升,月K線上震幅也小於10%居多,股價相對穩定,也是小散不太喜歡的那類股票,「買了總是不漲」的。

圖中,我們看到,天齊鋰業通過很多個拉升,再挖了很多個坑的方式,可以把機構的持有成本攤很低,你自信買入能跑得過機構?

3、是不是盈利增長快的就會漲?

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的。在通常情況下,盈利增長快的股價就會上漲,但並不全是這樣,為什麼呢?原因在於兩點:

一是在盈利公布出來之前,公司股票的價格已經被熱炒,甚至炒至合理價以上很高的位置,這時,通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見光死,一公布財報,股價就下跌。原因是前期的炒作已經過頭,價格需要修正,正好藉機打壓。

第二種情況是,公司的盈利增長與股東投入的資本並不同步。如剛剛定增完成的公司,有可能歸屬股東的凈資產在定增完成後,已經漲了一倍,但盈利增長不到一倍,因此,相對每單位凈資產的盈利其實是下降了,從而導致股價下降。

例如投資100元,每年賺10元,與投資1000元,每年賺100元的,實際上單位投資的結果是一樣的,因此,不會帶來股價有多大的上升,但是,如果原來投資100元每年產生10元利潤的企業,現在每100元可以產生20元的利潤了,那麼,股價肯定是上升的,如果不上升,就要參考上一條,在公布前,是否已經漲過頭了。這個衡量投資收益率的指標,在財報分析上,叫凈資產收益率或者ROE。你可以在愛股說查到這個指標(扣了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原因在上面講過了),完了你再去看看行情,在這個指標的上升期間,公司股價是如何表現的,比較典型的是小天鵝A。

因此,我說利潤增長是不一定會帶來股價的增長。

4、用財務指標選股工具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好處與便利呢?

其實大部分說財務報表選股沒有作用的人,相信一定在財務報表分析上耕耘不深。財務報表不僅是可以用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也是可以用來識別數據真假,觀察管理層人性,如有的企業管理層激進,有的保守,有的管理層專業且心無旁鶩,有的四處收購,僅僅為了市值管理,當然,這需要使用者在財務分析上有一定的專業積累。

但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建立財務模型的方式,用財務指標在3000隻股票中篩選自己需要買的股票,或者排除一些有風險的股票,如下圖,我們可以用以下方式簡單地列出一個需要迴避的股票:

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選擇你所需要關注與買入的股票,而這一切都可以源於財務指標和下面愛股說的工具(如圖)。

以這些財務模型來選股的好處是,你可以量化你的投資方案與估值水平,迴避存在高風險的個股,從而將目標鎖定於一些你自己選定的模型上。大部分股票我們是沒有時間去作一一分析的,所以這樣做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我可以用一個模型篩選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不會輕易就被一些網路消息,媒體文章,報道等忽悠受騙上當,也知道如何去識別各種消息,判斷自己是否應該買入或者賣出股票。

好了,寫了這些,算是對提問的回答,請大家各自鑒別。

闖蕩股市江湖,不要手無寸鐵,否則,會死得很難看。


【交易日記】像獵人一樣,做價值投資

騎行夜幕的統計客

相關文章之前寫過,關注微信公眾號:dknight2015,自行回複查看,真想學習,好好研讀!

此為《寫好交易日記》系列的第四篇。

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在第一次買入一支股票前需要做大量的功課。如果你花費的時間少於3個小時,以下內容略過便可,改日再來看騎客論述投機派的交易日記精要。

所以,看到這裡的都是投資中的「苦作舟」派,也恭喜你們邁出了長期確定盈利的第一步。

投資研究「學海無涯」,第一次接觸一個行業,一支股票,3小時為底,5天,1個月的深入研究都不為過。想想那麼多做PE投資的聰明人在投資一家公司前,行業研究,客戶訪談,財務審計,法律盡調,四大班子人馬蹲點個小半年是常有的事。

與一級市場投資不同,股價每天都在變動。人世間最大的後悔就是看上一支股票還沒來得及研究,就看著它每日漲停的步伐,離心中十倍股的夢想漸行漸遠……

所以看似二級市場的研究講究「短平快」,出手「穩准狠」。實則「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價格投機,要成為「鎂光燈」下的成功者,你需要平日里雷打不動,任市場瘋牛慢熊,積累一萬小時的研究,記錄這一萬小時的研究,實踐、回看,從記錄的成敗中總結得失,不斷地反思、提升。

在這一萬個小時里,你需要建立起對以下事項的【獨立判斷】:

1. 宏觀經濟周期,貨幣、財政政策

2. 經濟支柱行業的基本運行規律和龍頭企業的現狀,譬如金融、地產、汽車、家電、食品、醫藥、互聯網等行業

3. 估值的基本方法,和放在歷史/國際環境下當前的估值水平

4. 站在投資者角度的財務分析(而不是會計從業人員角度),重價值、成長,但同時留意假賬、風險(會計從業從業人員往往相反)

5. 二級市場資本運作的常見事項和其背後包含的深意(如併購重組,定向增發,送配股、大股東增減持,公司回購,員工持股激勵計劃)《資金面的真信號》回復106

6. 時政新聞,國家的產業政策的短期和中長期影響

7. 市場情緒(開戶數、成交量等)

8. 監管(IPO、稅收等)

9. ……

這張表單可寫得很長,積跬步以致千里,別說一萬小時,一千/一百小時的積累所能包含的量變,都可讓每個韭菜得到驚人的能力提升。

從今天起,如果你追求的是在股市中取得長久穩定的盈利,跑贏通脹理財餘額寶、迴避P2P等高收益產品日積月累的本金侵蝕風險,願意投入金錢的同時投入時間(對於每個工薪族來說金錢大多都是用時間換來的),歡迎步入股票投資的「聖殿」,

每買入一支股票前,記錄如下事項:

1. 對行業未來2-3年的預期增速,行業當前所處的位置(單選)

- 起步期

- 繁榮期

- 盛極而衰

- 觸底反轉,etc

2. 對公司業績未來2-3年的預期增速,增長的驅動因素(多選)

- 發展新業務

- 現有業務銷量增長

- 漲價帶來的營收增長

- 規模效應帶來的利潤率提高

- 原材料等成本下降帶來的利潤率提高

- 併購

- 市場份額提升

- 產能擴張,etc

3. 公司所處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行業排名前三的公司名稱(是否也是上市公司),它們各自的市場份額,毛利率,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比其它主要競爭對手高或低,其原因是:

- 商業模式不同

- 售價高

- 成本低

- 假賬

- 關聯交易

- 規模效應,etc.

4. 公司過去5-10年的業績和估值軌跡,回答如下問題:

- 當前盈利是否有代表性(與過去5-10年的平均值相仿?)《基本面的笑話》:回復202

- 當前估值處於歷史上的什麼水平?

- 選用PE、PB、甚至是PS中的哪一項對公司進行估值更合適?

查看PB:回復203

查看PS:回復關鍵字「PS

5. 主要風險有哪些

- 增長的極限,如銀行、白電行業 (回復204

- 產能過剩、庫存問題,如白酒、服裝行業 (回復206

- 競爭力下降(商業模式被顛覆),如零售行業

6. 公司是否有業績拐點的苗頭

- 從預收賬款判斷

- 從同行的先行財務報表判斷(如2012年底的草甘膦)

- 從上下游需求判斷(如2011年的工程機械)

7. 用極保守的方法,你給公司的估值是多少?(查看估值方法:回復305

8. 2-5年內公司歷次增發,股東增/減持,員工激勵,併購的價格信息和與現價的關係

9. 提煉關鍵詞,你對這家公司的結論(多選):

- 好公司平價

- 一般公司極低價

- 逆境反轉/業績爆發

- 管理層優秀/分紅率高且記錄良好

- 大股東增持/公司回購/員工激勵/併購增發等價格打底

10. 結論-行動指南:你打算

a)現價打板買入(現價比你的估值低很多)

b)現價買入(現價比你的估值低)

c)等價格低至多少買入(現價比你的估值高)

d)放棄(價格跌一半你也不想買)

有些創業板的好公司本輪股災確實腰斬再腰斬……

市場永遠會給出你意想不到的價格,無論是高估還是低估,你需要的只是耐心。長時潛伏,瞬時出手。在大部分日子裡,交易日記都是對獵物的觀察日記,而並非記錄交易本身。完成一萬小時的修鍊,你可達到這層境界。當年少錢少時,多做些交易,多被市場教訓,區分一個投資者有沒有成長取決於他是否如實地記下了這些交易,不僅是事後,而且在事前,並能從這些日誌中總結、反思、精進

上路吧!


其實,我並不相信價值投資在我們中國散戶身上能成功。

在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之前我想我們應該首先弄明白,股票為什麼會漲跌?股票漲跌的唯一因素就是資金的供求關係,而影響供求關係的因素很多。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影響供求關係的因素,然後再判斷股票價格漲跌;而技術分析是直接分析投資心理和價格走勢。

我看了前面不少朋友說的價值分析,要關心公司財務、團隊之類的,我覺得如果只關注這些可能視野太窄了,或者說不太適合中國這種股市投機市場,或者進一步說根本不適合我們散戶。我一個朋友,在08年開始做私募,當時重點描向了互聯網金融板塊,在生意寶上殺進殺出,到去年賺了30多倍,當時投他的親戚朋友,現在都身價大漲。後來跟他學經驗,發現他就是完全的價值投資者。後來結合我自己特點跟朋友組了個團隊做股票,收益也還行。當然這也是趕上牛市的原因,最終效果怎樣,還需要長時間檢驗。

在我們團隊,我幾乎沒做過股票,我主要做雙向市場(國內和國際大宗)擅長技術分析,偶爾做做宏觀經濟分析和政策分析。我們的操作模式就是,先進行大的宏觀經濟分析,分析未來5到10年的經濟大勢(說的很高端,其實也比較好分析,因為每屆政府上台都會奠定一定的政策基調,研究這些政策就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同時多關注歐美各種行業,很多東西可能會引進中國),然後選擇未來可能出現的朝陽行業(這是跟我朋友學習的),然後在這些行業中選出各種表現比較好的公司(這個是我短板,主要其他人完成),然後在這些公司中,我再用我的技術進行分析選出最終的股票。最終效果還可以,但是現在我退出了,一是精力有限;二是我不太看好股市;三最重要的是我更喜歡雙向市場和技術分析。

說的可能有點偏,但是我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散戶如果做價值分析的話,可以按以下方式分析:經濟政策形勢&>行業形勢&>行業龍頭。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終於找到一個本專業的問題了,開心的不行O(∩_∩)O哈!

要回答題主的問題,那可以寫成一本書,所以我一個一個回答你提到的問題,別的統一在最後說!

1、市面上很多價值分析書籍都很坑,作者自己都沒搞懂,有很多細節的問題沒有往深處思考,而這些思考是作者替你思考不了的。這麼快就投靠當價值投資了,那你當時面對技術分析時有認真思考過其方法的有效性嗎?對了,我也是走「價值」路線的,但是這個「價值」要比現存市面上書籍的定義要寬。

2、我們不從財務方面選股,沒錯,你沒聽錯!這就是現存「價值投資」書籍的坑害,再說一次作者自己就沒有搞懂!一般來說股價是在財務之前表現的,你能用財務選出來,我單看K線也能看出來。現在好不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好不好。從這個角度上看,K線和財務數據沒有太大區別。那些說非常看待財務信號的投資人,有一個通病就是:市場先生是SB。這通常是受巴菲特影響。但是,注意但是如果你在資本市場上呆久了,你就會發現市場先生確實會情緒激動,但他絕沒有你想的那麼傻。你不就就會發現財務分析,沒用。

說到底問什麼沒用,說簡單些,是因為大家一學就會。在資本市場上一學就會的,賺不到錢。

3、行業前途和管理層素質,是很重要的。這需要經驗和觀察、分析、跟蹤,沒個幾年沒辦法做好的;

4、接著回答為什麼那麼快,那麼准?不快啊,其實是非常慢,基本面選股是非常慢的。我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覆蓋的專題超過10個,其中個股超過百隻。但是,注意但是能拿出來投資的股票大概有5個左右。但是,重要的是我覺得這些就足夠了。沒錯,5隻左右就夠了。

最後貼上我們基金經理投資理念:

一是市場屬性決定我們的操作屬性。投資是一門模糊的藝術,缺憾是常態。保持對市場階段屬性的把握和感知,是一個專業管理人的基本能力,強時怎麼做,做什麼,弱勢怎麼做,震蕩怎麼做,結構行情怎麼布局,都起決於基礎是市場屬性。這個調子把握不準,後面的管理和操作就會犯方向性錯誤,輕則失利,重則覆亡。

第二,我們做研究,追尋的是變化。沒有變化的公司和標的(嚴格說是變化不起眼的),是沒有很好投資價值的。所謂變化,既有代數級別的累加累減的常規變化,也有幾何級別的核爆變化,而大變化處,必然有大重估,價值的重估,是贏取超額利潤的關鍵,事實上,我們最擅長的就是尋找價值的重估和長期的耐心跟蹤。具體案例不談了。

第三,尋找確定性。投資市場的魅力就在於不確定性,而我們尋找確定性是自找痛苦嗎,還是緣木求魚呢。所謂確定性,即可以是表現在時間上的推進及速度,也可以表現在價值計算的空間設計上,我們大多數時候能把握的只是空間的估值高度和預期,這是一種長期必贏的確定性,如果再加上時間上的確定,那就可以舉全力壓上籌碼。我們所謂的確定性,還是公司事項預期的推進和價格空間的預估吧!

我非常認同我們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以上三條基本上告訴了「美女」怎麼樣的,但是完全沒有說怎麼找啊?

親,你確定還要來這個行業嗎?

我老總說這個行業不是正常人乾的,反人性。

最後我再加一句:你要想賺錢,就必須走在市場(大部分人)前面。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很難。為啥?因為如果你能做到的話,你在別的行業也能輕易成功,因為你走到了大多數人前面。

現在回頭看看回答你的這些問題,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什麼也沒說!這就是我的感覺,說了這麼多還是沒有說出來多少東西。這需要一本書寫,但是這本書就不存在。

還來嗎?


誰告訴你大師選股容易的?

誰告訴你大師百發百中的?

如果說有一個工具可以以價值投資的方式直接幫你選股,那就是你的頭腦!因為我理解的價值投資是一種綜合判斷的能力。想像一下,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行業變化,企業戰略,品牌文化,高管團隊,股東治理,行業政策以及競爭對手等等信息進入到你的頭腦中,我們該怎麼進行精準的判斷呢?與其說這是一種科學,不如說是一門手藝,經驗、常識和性格相對而言更重要一些。而且每支股票特點不一樣,時期不一樣,地域不一樣,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那大師在選股方面又比我們強在哪裡?

1.大師的考慮更全面,新手往往一白遮三丑,發現一兩個亮點就決定出手,而大師往往綜合考慮公司長短板,權衡風險收益後進行投資。

2.大師的選擇更理性,不會屁股決定立場,新手經常會愛上他們的股票,明明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還選擇性失明。

3.大師獲取、分析和整合各種信息的能力較強。畢竟大師是專業人士,這方面能力肯定會比一般人強點。

綜合以上三點,最終表現為挑選股票時大師的成功率較路人更高一些。

其他更重要的,如更好的心理素質、買入賣出的時機判斷和劃定能力圈等,更是決定你是否真的能成為一名價值投資者。


索羅斯有這樣一種觀點。不準備每筆交易都獲勝,只求賺的比虧得多。

你說說的投資大師發現優質標的,這個說法有一些曲解了。其實每個人都發現過優質標的,但是高手知道怎麼處理它,你卻不知道。找到好資產後一直捂著事實上比發現一個好的資產本身要困難的多。

另外一個方面,一個人出擊的成功率有百分之五十已經很牛逼了,投資大師也一樣。

投資者通常認為尋找標的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認為這可能是最不重要的。我認識的所有人都發現過表現優良的股,能夠持有的人少。所以,我的意思是,答主沒必要太糾結於這個問題,我相信你也發現過很多牛股了,不過你也沒有能捂住他們。


什麼那麼快,那麼准,其實人家對這個行業,這個公司追蹤了很多年你不知道而已,去調研的時候問的問題都是直指這個行業,這個公司命脈。

當然啦,也有簡單的方法,就是邯鄲學步,關注你覺得很有水平的人推的股票,國內我首推王亞偉,選股有獨到之處


在A股市場上 連每天公告都不刷的人 沒資格懷疑為什麼我們怎麼知道那麼多就噶


謝邀。

首先回答問題。

為什麼很多價值投資大師能那麼快那麼准地找到優秀價值股,是有什麼更快的工具或更快的方法來選股嗎?

我看過很多投資大師的自傳和作品。價值投資大師能成為價值投資大師不是靠的又快又准,而是靠的耐心和恆心,持股數年甚至數十年。技術分析大師選股常常都是靠的是快但是不一定準,只是維持一個大概率的獲勝來覆蓋小概率的虧損。

價值投資的大師找股票通常都在等,往往交易很少。等的時間裡在看大量的資料,在準備。

彼得林奇是從生活中去發現股票,巴菲特是看財報,我記得投資港股中石油就是看財報時偶得。

巴菲特每個禮拜有70個小時花在思考投資上。——查理芒格語錄

徐翔也是除了股票,幾乎就沒有生活。

做投資和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事情一樣,花時間,比別人多花時間才能做的好。

技術分析和價值投資是投資的兩種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交易的資金量和交易習慣做選擇,最好要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

下面談談乾貨:我自己的交易系統。

我有好幾個證券賬戶,主要用的是傭金寶賬戶,因為前段時間開了融資融券。現在門檻是50萬,那時候是5萬。

中國股市有個特點:就是不退市。垃圾股票也能成為不死鳥。馬上註冊制要出來了,這個方法也快不行了。

就是買那些不斷新低,自上市以來,一直下跌的股票,下跌以後,一直橫盤,再下跌,負面新聞纏身,要被ST,連年虧損。最好資產負債率還不高。25%以下,它就具有一個好殼子的價值,最好市值不要超過20億。

接下來的操作:

反覆做T,降低成本。

我喜歡把自己的資金分成10份,第一次下跌10%,買1份,再次下跌10%,買2份,3份合計起來下跌10%,買3份,最後一次,買4份。通常都不會到最後,因為買的時候就已經跌了不少,這麼做是為了防止抄底抄在半山腰。

上漲5%就賣掉。5%盈利不要賣,留成股票,扔進融資融券賬戶。然後等待借殼,始終堅守,不盈利100%不賣。

金利科技就是我以前買的等待重組的股票。

一樣的還有佳隆股份,新開源。

主賬戶我通常持有藍籌股,高股息股。賺點錢就賣掉。

例如:洋河股份和雙匯發展。

選擇的時候選擇大V反轉和雙W底來操作,盡量少買,精買提高正確率。

目前鹽湖股份就是反轉過程中。

我自己的體會是:

永遠不要滿倉。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見好就收,不回撤就是勝利。

判斷好大方向,是上漲還是反彈,不知道就空倉或者輕倉。

大概是這樣。

投資體系,選股方法要自己悟,可以把各種方法糅合起來用,取長補短,我的投資方法也可以異化,自己去實踐探索吧。

祝君早日找到自己的投資體系。


我覺得,投資收益只有兩個來源:機會成本和風險溢價。

價值投資的收益絕大部分來自於機會成本。一個持續的穩定的阿拉法收益其實是投資者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基本面的回報,換句話說,林奇如果把他這種敬業精神放在別的事業上,也會取得不菲成就的。

具體而言,價值投資者首先能夠通過艱苦的調研挖掘出非公開信息(想盡辦法去企業跟工人聊天,工人表示最近沒人幹活or常常加班)

其次,價值投資者長期跟蹤研究一家企業,對於所謂的公開信息具有更強的敏感性(林奇提過,他有一次在年報取消分紅的信息中推斷出來公司現金緊張)

所以有效市場的概念本身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東西,更像是一個光譜,是漸變的,連續的(一定好好理解這句話)。

最後,價值投資收益也來源於風險溢價。

什麼叫風險?教材上說是方差或者下行方差,但是我覺得方差只是一個相對比較不錯的指標(因為數學上容易處理),風險實質上是一個跟心理底線緊密相關的概念,數學上是無法度量的。更何況方差還有峰度偏度的問題。

風險,是股價擊穿你心裡底線的可能性,讓你無法繼續冷靜分析,根據自身綜合狀況確定持倉的可能性。

實際上,價值投資都是以年甚至十年為單位的。

假如這一年股價暴漲,你會拒絕加倉誘惑嗎?

假如這一年股價暴跌,你會堅定持倉信心嗎?

假如這一年股價走過山車,都不說你有沒有能力抓住波段操作,你會保持簡單的倉位穩定嗎?

假如這一年股價不死不活的橫盤,你會保持持倉的耐心嗎?

更何況,你買入後根本不知道股價會怎麼走啊。

價值投資的第二部分收益就來自於這裡。這才是風險溢價。夏普比率能度量這個?圖樣圖森破。

或許,這才是量化投資和理財經理的價值所在吧。林奇和巴菲特的理念再好,也不是你的菜啊。


大佬有團隊。

只有一個人是怎麼也做不到既快又準的。

一個月有2-4隻可以深入跟蹤的ticker就很不錯了。

當然絕大部分人的問題還是工作量不夠。


一群什麼不懂的回答問題,炒股都不用軟體的么?軟體自帶選股公式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編一個。10分鐘就找出來了,然後再精選一下。


價值投資本身並不高深 特別是在成熟的海外市場

關鍵在於一 你如何堅持價值投資 二 你如何比別人更強

我看到樓上很多朋友 之前公司老闆給一幫弟兄們的要求是半年一家公司 但是得完全搞定

同樣是模型 不同的理解方式結果會完全不同

看錯了就輸錢嘛 關鍵是你要明白為什麼看錯 反正TMT股票波動大 你要什麼時候說我這公司真看明白了看對了以後每個季度都可以大膽賺錢 沒問題 可以搞股票期權 只要你看的夠准

所以那幫弟兄們手上只要有5隻票完全算清楚就夠吃一輩子了

我見過連續三個季度收入誤差在1%內的模型 在國內我沒見過第二個

這樣的基金有幾個?這樣的基金管理人全國有幾個?

當然這牽扯到國內資本市場的種種其他問題了,暫且不談。

國內股票市場有一種特別不好的風氣,就是言價值必銀行 家電。。。這他媽都什麼路數

搞得好像成長不是價值一樣,問題在於你如何去有把握說我預測的成長在這樣泡沫環境下依然高於市場預期,我就覺得這公司牛逼,這點泡沫我不怕。

其實對於國內這樣一個大多數人不看價值或壓根兒看不懂價值的市場來說,反而是一個價值投資的天堂,你所要的只是去熟悉市場屬性並找到合適的trigger,這比起賺洋鬼子的錢來說要舒服多了。


很多人都跑題了,我就事論事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價值大師都有自己的團隊,很多重複性的工作由別人完成,也有一些專業軟體可以提高效率。

2,價值大師的消息來源也遠大於普通散戶,無論公開消息還是小道消息。我同學只是某個小基金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員,消息就比我多很多,更不用說他的老闆了。

3,同是去調研,普通散戶進門都難,價值大師去了肯定隆重歡迎,也能得到核心的商業秘密,普通散戶只能得到修飾後的報表。

4,價值大師也不一定都准,經常是幾面下注,他們資金量大,散戶做不到。

所以,巴菲特說價值投資,可以,散戶要做到價值投資,太難,你根本不了解真實的價值,怎麼投資


推薦閱讀:

一隻股票在怎樣的情況下才適合投資,並且可以忽略賬面的虧損,達到越跌收益率越高?
2016年下半年中國股票市場趨勢分析?
分紅 轉股 送股之間的區別?
你是怎麼做股票分析的?
2015年8月第一周收官有什麼看法?

TAG:投資 | 股票 | 金融 | 價值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