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股票上市的意義是什麼?

據說股票上市是為了資源合理分配,而現在融資渠道多樣的今天,股票除了投機意義意外,對於公司本身還有什麼意義?


你以為公司願意將股票上市嗎?公司只是想圈錢,上市是它圈錢的代價。


一家公司是什麼?我們從會計角度上來說,一家公司無非是他擁有的資產Asset ,而資產 = Liability + Equity。

一家公司的成立,資金來源無非就是Liability 負債 + Equity 所有者權益。

通過經營管理,將公司的錢越做越多,做大Asset。如果公司盈利,盈利的部分減去負債所產生利息,剩餘部分計入所有者權益。而公司的所有者可以將這部分盈利提出以作為投資回報,也可以繼續放在公司里以寄明年產生更大的收益——這也就是錢生錢。反之所有者權益變小。

所以這兩種資金來源的主人,都是希望得到回報而投資這家公司的。前者稱為債權人,後者稱為所有人。債權人的收入來自於約定的利息(率),我暫時讓渡我的貨幣使用權給你這家公司,自然你這家公司要付錢給我,這筆收入也叫做利息。沒有違約的情況下,債權人的收益一般來說是獨立於公司經營狀況的,你賺錢多少和我沒關係,只要你每月/年付給我我們之前約定的利息就好了。所有人的收入來自於這家公司的盈利,公司經營狀況越好,盈利越大,所有者所賺的錢自然越多。

那股票是什麼呢?

大家買大的商品的時候,比如汽車,房子,都會收到一張Title(房子叫房產證,車子叫啥?)。這張Title是你擁有這件物品的證明,也就是你對這件商品擁有的所有權,附屬的例如使用權,這個房子產生的收入(房租),都是歸你所有的。在買賣房屋的時候,直接把這張所有權證明連其他證明一起帶到交易中心,而不必出示房屋,就可以做房產交割。

股票形象地說也就是你對一家公司Equity所有權的Title。區別就在於一家公司的所有權可以通過會計方式分成若干份,你擁有多少股票就相當於你有這家公司的所有權權益的多少。(想像一下房子還可以被分成20%,40%呢是吧?)幾十年前的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的確是有紙面票據的,就和你的房產證一樣,現在科技發達了都數字化了。這家公司每年的收益,你都是可以分成的,你有多少分股票,你就有權得到多少收益。

那公司為什麼要融資呢?

一家正常的公司,其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以及賺更多更多更多的錢。一家公司的融資方式,上面所述,有兩種,一種是債務融資,一種是股權融資。

我想先提這麼一個問題:究其根本,一家公司為啥要借款(債務融資)呢?

答案就是,為了賺更多更多的錢。

舉個例子,A公司有資產(全部是現金)200,債務0,所有者權益200。A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賺差價,低價買入B物品,高價賣出B物品,假設A公司買入B商品的成本價是50,賣出價是100,並且一年只能做此交易一次。那麼A公司的資產200可以買入B商品4件,賣出4件,總盈利200。年底A公司資負表 資產400,債務0,所有者權益400。同理第二年相同方式,賺更多的錢。

但是A公司的所有者覺得這個方式還是太慢,怎麼樣賺更多更多的錢呢?他們想到了問銀行借錢。銀行C借給A公司1000塊現金,約定年底還利息500。此時A公司資產負債表 資產(現金)1400,債務1000,所有者權益400。相同的經營模式,50塊買入B商品,可以買28件,100塊賣出,賺入1400元。年底結算並還清500利息,公司資產2300,債務1000,所有者權益1300。如果公司沒有做債務融資,並重複相同經營,其資產為800,債務0,所有者權益800。

在這個例子中,因為債務融資,銀行(債權人)多賺了500,公司(所有者)賺了500。

同樣地

公司相同的可以找更多的人來用股權的方式投資這家公司。A公司有一個老闆D,他覺得一個人這麼賺還不夠爽,所以他拖他的兄弟E下水,和E說你看我一年資產就翻了個倍,你來加入我吧,與其這個錢給銀行賺去,我還不如和你一起分了。公司此時的資產負債表是 資產2300,債務1000,所有者權益1300。E這個時候又加了1300塊進去,表變成了 資產 3600,債務1000,所有者權益2600。

這年過後,資產結算,還利息500,資產翻倍,變成了6700,債務1000,所有者權益5700。此時A和E分別擁有2850的所有者權益,扣除債務1000,每人剩下2350。如果E沒有加入,資產負債表則是資產4100,債務1000,所有者權益3100,扣除債務後,A剩下2100。

所以,通過股權融資,每個人都會收益。

那公司又為什麼要進行上市呢

題主問題里說,融資渠道方式多樣,其實歸根結底,無非就是上面說的這兩樣。

一套房子,開發商直接賣給你是一級市場的交易,你賣給別人,或者別人再沒給別人是二級市場的交易。

股票在一級市場上市的好處太多了,題主可以GOOGLE。當然根本原因還是:想賺更多更多的錢。

---

算錯了,債務從資本中已扣除,無需用所有者權益減去債務。利息本來由一人承擔,現在由多人承擔,此為重點。


  1. 取得固定的融資渠道

  2. 得到更多的融資機會

  3. 獲得創業資本或持續發展資本

  4. 募集資金以解決發展資金短缺

  5. 為了降低債務比例而採用的措施

  6. 在行業內擴展或跨行業發展

  7. 增加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8. 持股人出售股票

  9. 管理者收購企業股權

  10. 對僱員的期權激勵

  11. 取得更多的「政策」優惠和競爭地位

上面的這些是證監會(華爾街)的初衷。不過在國內,絕大部分的企業目的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圈錢」。

個人陋見!!!謝。


  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公司上市意義

  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為公司的持續發展獲得穩定的長期的融資渠道,並藉此可以形成良性的資金循環( 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二種籌資方式相輔相成)

  成為公眾公司,大大提高知名度(媒體給予一家上市公司的關注遠遠高於私人企業,獲得名牌效應,積聚無形資產(更易獲得信貸、管理層個人名聲、吸引人才)

  從產業競爭角度來講,一方面上市可以支持企業更高速地成長以取得在同行業領先的時機,另一方面,如果同行競爭者均已上市,企業同樣需要充足資本與競爭對手對抗

  企業可以獲得經營的安全性。 企業通過上市籌集的充足資本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情況不景氣或突發情況(如本次宏觀調控)時及時進行業務調整或轉型而不至於出現經營困難。此外,上市公司還獲得更強的政治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在不確定環境下企業經營及其領軍人的安全性

  上市可以實現企業資產的證券化,大大增強資產流動性, 公司股東和管理層可以通過出售部分股權等獲得巨額收益

  上市後公司併購的手段得到拓寬,可以發行股票將上市股份作為支付手段進行併購。對於那些希望通過併購獲得成長的企業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企業可以通過上市引進國內外戰略合作夥伴,藉此來開拓市場空間,打通國際渠道等

  上市可以規範公司原來不規範的運作和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為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奠定製度基礎

  上市後公司可以利用股票期權計劃來實現對管理層和員工的中長期激勵

  可以控股股東(往往是風險投資資本)提供退出通道套現

  企業上市的弊端

  上市以後企業不再是私人公司,而是負有向公眾(包括競爭對手)進行充分信息披露的義務, 包括主營業務、市場策略等方面的信息

  有時媒體給予一家上市公司過高關注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

  上市後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如此可能失去部分作為私人企業所享受的經營靈活性

  管理層將不可避免地失去對企業的一部分控制權

  為了達到上市以及上市後企業都需要支付較高的費用

  上市公司比私人企業需要履行更多義務、承擔更多責任,管理層也將受到更大的壓力等

  上市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為公司的持續發展獲得穩定的長期的融資渠道

  上市後公司債務比率大大降低,財務風險減弱,可以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得低成本資金

  通過海內外上市進一步開拓香港、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

  規範公司經營管理,為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引入良好的機制

  引進國內外戰略合作夥伴, 有利企業開拓更大市場空間,打通國際渠道

  利用募集資金進行規模擴張,把握行業良好的發展機遇,實現企業的超高速成長


1。股票是什麼?

我有1000斤大米。這1000斤大米,可以任意分割。我可以把它分割為1000份,每份1斤售賣;也可以分割為100份,每份10斤售賣。

但是有很多物品,沒辦法從物理上分割為100份、1000份,比如房屋、機器設備、公司。怎麼辦?

既然從物理學上沒法分割,那可以改個方向,從會計學上分割。這個公司價值1000萬,可以股票的形式,把它的資產平均分割為1000份,每份價值1萬元。原本在物理上沒法分割的公司,現在可以切成小塊。

切成小塊後,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工商銀行這個資產超過5萬億的龐然大物沒人買得起,但把它切成小塊,每塊價值3元,一般人都買得起。

股票就是這樣一個把公司化整為零的發明。

2。股票上市交易跟菜市場交易有什麼類似之處?

股票上市,意思是股票到市場上交易。你可以把它看做集市上買菜賣菜。有的人有錢,需要買蔬菜;有的人有蔬菜,需要把蔬菜換成錢。股票市場類似於這樣一個用錢換蔬菜、用蔬菜換錢的市場。

如果蔬菜不進入市場交易,對菜農來說,可能爛在地里,一錢不值。(當然也可能會漲價。)進入市場交易,則可以換成現金,賺取利潤。

這就是股票上市交易的意義:對公司擁有者來說,股票可以變成現金,這部分現金可以做很多事;對投資者來說,現金可以換來股票,將來可能獲得增值。就像市場上買賣蔬菜的雙方,各取所需。


企業上市的好處其實還蠻多的,簡單的說就是下面這幾種吧

企業變成了受社會關注的公眾上市公司,使企業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並且由於接受監管當局嚴格的監管,是公司在治理方面更加規範。

企業上市使企業獲得了直接融資渠道,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低成本資金,可以促進企業的更快發展。 企業上市融資的好處。

很多人誤認為缺錢的公司才上市,不缺錢的公司沒有必要上市。其實不然,企業上市後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益處。

公司股票有一個流通的市場,股東可以自由買賣股票,收回創業投資與回報,對不滿公司的股東或急需資金的股東,上市為公司股東的套現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也為風險資本的退出建立了順暢的渠道。從而更容易吸引風險投資者進入。

為公司和股東創造財富:公司價值通過市場來確定。上市後,投資大眾對公司的估值通常在利潤的 5—30 倍。而私人公司一般由稅務部門或投資人的估值通常是利潤的 1—2 倍。上市後,公司價值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員工股份有了價值,工作更積極: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認購權或配送,對員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吸納和留住優秀人才,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增加金融機構對公司的信任,降低融資成本:上市公司的信用度較高,容易獲取信貸,並降低融資成本。

上市集資帶來更多資金:上市公司可以較容易的獲得配發新股融資,籌集更多發展資金。

增強公司知名度:上市可以使公司形象大為改善、知名度大為提升、信譽與競爭力增強,擴大公司的影響力,容易獲得社會對企業的信任。

可以用股份收購其它公司:有利於公司用股票而非現金進行收購與兼并,增加公司與市場合作的機會,使進行資本運營擁有了有利工具。

上市降低控股權比例,控股股東的減持,可以使原股東向其他投資者轉移企業經營風險。


首先,保證企業持續發展是需要錢的,之前可以靠VC/PE渡過一段時間,但隨著企業慢慢壯大,對資本的需求也會很大,這時候很多企業會選擇搭建一個融資平台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且VC/PE也要退出,上市給了他們一個變現並獲取超額收益的途徑,這也是為什麼某些企業會選擇借殼上市而不是首發。

拿我目前參與的例子來說,非上市企業的投資併購部門一般會分三步解決融資問題:

上市:包括首次公開發行(IPO),借殼。之前拿人民幣比較多的話可能的目標一般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包括馬上就要上的戰略新興板和新三版。由於A股市場尚未實現註冊制,發審委會限制發行節奏,因此定價較高,後續資本運作空間包括縱向橫向的整合都更容易。假如前期投資人急於退出或者公司急需進行併購的話也會選擇買殼,但失敗概率很大,並且要付出一筆不小的開支。同樣要求也較低,不需要像IPO一樣調整公司架構和報表,對企業內部運營影響相對較小,擁有了上市地位後可以立即開始定增併購,見效快。然而很多企業會在借殼階段由於稅務、預付款不達標等各種各樣合規問題借殼失敗或者在上市後由於殼公司股權過於集中導致發展受阻,殼的選擇也是個問題,太小會觸發要約收購,太大又會失去公司控制權,並且借殼本身不是融資,沒有現金流入,而IPO則有利於企業理清自己的問題,但需要排隊,排一兩年很多公司股東根本受不了,最好的發展機遇也錯過了。所以說,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自己的方案。

定增:一般上市後肯定會謀求繼續融資來進行產業擴張或者進入別的行業,比如資本投資。特別是借殼,基本上都會有後續定增,除非公司根本不缺錢也不想發展,只想要個上市公司地位然後把自己賣了,不然誰不想自己做大呢?

市值管理:定增和這個都是上市公司的福利,還沒聽過哪家不做的。

題主問上市我就光答上市了啊。

END~


為了更好的解釋上市的意義,首先我們要來說下上市的概念是什麼?官方的解釋是首次公開募股,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每個公司都有所有權,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股權,假設一個公司有1億股,那某個人持有100萬股,那麼這個人就擁有了整個公司1%的所有權,擁有所有權之後,就擁有對公司的利潤進行分配的權利,同時可以參與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

而公司在沒有上市的時候,普通人是無法對一個公司進行投資,從而獲得股權的。而上市之後,每一個普通的人,只要開立了證券賬戶,有一定的資金,就可以在交易所買到某個公司的股票,假設一個公司一共1000萬股,一個人買了100股,那這個人就擁有了這個公司十萬分之一的所有權,同時可以對公司的利益享有分配的權利。簡單的理解就是在上市之前,普通人是買不到那些大公司股權的,大型投資機構才可以買到公司的股權,但是在上市之後普通人便可以買到了。

那就算普通人能買到公司的股權,對公司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那麼多公司排隊者想要上市呢?

接下來是公司上市的好處,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上市的好處,第一是對公司而言,第二是對於創始人投資者而言。

首先是對公司而言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公司來說,資本的投入對公司的發展壯大具有巨大的作用,舉個例子來說:

假設現在有一個人投入了30萬做一個包子鋪,然後接下來這個包子鋪,每年可以產生10萬的凈利潤(不是說收入,收入減去各種成本,包括店面成本,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稅收等),也就是說這個包子鋪的回報率大概是33%左右,投這樣一個包子鋪,大概三年之前就可以回本了,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好項目。

後來這個人開包子鋪開了一年之後,想著如果投入300萬,那一年的收益就是100萬,投入三千萬一年的收益就是1000萬,三年過後回本,之後每年就可以凈賺1000萬。投入的越多,接下來每年的收益也就越多,於是這個人開始急切地想要擴大規模,但是擴大規模需要錢,而這個人手頭並沒有大量的錢,這時候就需要想辦法弄錢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融資了。

那麼融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債權融資,一種是股權融資,債券融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借錢,而股權融資則是犧牲公司一定的股份從而獲取投資。

這個人跑到銀行去之後,發現銀行並不能給他貸款,因為銀行貸款需要有條件,要麼有抵押物,要麼有擔保,而這兩點他都沒有,儘管他像銀行員工說這個項目有多麼多麼好,未來肯定能賺回本,倒是銀行的規定就是這樣,沒有抵押物或者擔保就不能借錢,於是就考慮第二種融資,股權融資。

於是他開始到處見投資人,給那些投資人說這個包子鋪包子賣得特別好,大家都喜歡吃,每年的生意都特別好。後來終於找到一個投資人,後來他和這個投資人一起商量:投資人投資270萬的資金,這個人出30萬的資金一共300萬資金成立一家公司,在全國開十個包子鋪,然後這個理論則負責公司品牌的經營以及店鋪的運營,最後商量好投資人佔70%的股份,這個人佔30%的股份開始經營這個包子鋪,從而能迅速的擴大規模,賺到更多的錢,公司發展越來越壯大,然後後來開100家,1000家等,我們生活中很多店鋪都是這種形式,比如食品類的良品鋪子,麥當勞,超市的有沃爾瑪,家樂福等。

上面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融資對於一個公司的發展壯大具有重大的作用,幾乎所有公司的發展壯大都是巨大的資本在背後推動,比如馬雲上世紀九十年代創立的阿里巴巴,在當時,他想要讓公司發展壯大,就必須要弄到錢,而去銀行貸款肯定是不現實的,儘管他相信這在十年後二十年後,電商這個領域在中國絕對是一個很賺錢的領域,但是銀行的人不會理他,也不會給他貸款,所以只能去找投資人進行股權投資。

於是他開始到處找投資人,還是對投資人說電商這個項目在十年或二十年後一定能賺到很多錢,然後讓投資人投錢,所以也正是有了前十年的大量的資本的投入,才讓阿里不斷地拓展市場份額,直到某一天,市場份額足夠大了之後,然後開始盈利。如果沒有當初大量資本的投入,是不會有今天的阿里的。

融資對於一個公司的發展壯大有非常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對於一些市場規模還不是特別大的公司來說,但是融資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公司未來的收益是不確定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保證公司未來獲得什麼樣的收益,所以股權融資對於投資人來說是有巨大的風險的,所以公司也就不是那麼容易的融到資。

但是公司上市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公司可以比較簡單的融資,比如說打新股,比如某某公司要上市了,然後發售了多少的新股,也就是股民們花錢去買公司的股份,然後這些錢便到了公司,完成融資。此外,上市公司還可以採用增發等方式來進行融資。

上市讓公司融資變得更加簡單,此外,除了融資,上市還可以增加公司知名度,利於公司發展壯大。

第二個層面是對創始人,投資者來說,上市之後,公司資產更容易變現,估值要相對提高。

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公司在哪裡上市,創始人身價一躍成為多少多少,比如在2014年的時候,阿里在美國上市,然後一躍成為中國當時的首富。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上市之後,公司難道不是原來的公司嗎?為什麼創始人的身價突然就漲了那麼多呢?

接下來我們引入一個小例子:

比如現在有一個店鋪,這個店鋪一年的租金是5萬。也就是說一年可以產生5萬的凈利潤,那麼如果你想把這個店鋪賣出去,你會賣多少錢呢?

假設我們採用二十倍的估值,也就是說這個店鋪一年產生5萬的凈利潤,那這個店鋪就值100萬,二十年回本,之後的錢賺到的就是自己的。

其實也就是說,這個店鋪實際上是一個賺錢的機器,這個賺錢機器每年能帶來利潤,假設一年帶來5萬的利潤,那這個賺錢機器就值100萬,帶來10萬的利潤,這個公司就值200萬(二十倍估值)。

實際上公司就是這麼一個賺錢機器,每年能產生利潤,那麼公司每年能賺多少錢和這個公司值多少錢就是兩個概念了,公司每年賺的錢是這個公司的凈利潤,而公司市值多少錢,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一個公司的市值或者估值。

而擁有這個公司所有權的人就享有這個估值,也就是說股權,而股權是一種資產,就像房屋的所有權,商鋪的所有權一樣。假設十年前某個人有騰訊萬分之一的所有權,那現在這些所有權大概就值2億元了。

而股權這種資產的價格和什麼有關呢?

影響資產價格有兩個主要的因素:收益性和流動性。

收益性很好理解,比如一個店鋪,一年能租5萬的和一年能租10萬的,這兩個店鋪的價值肯定不一樣。那公司也是一樣,利潤高的公司一般來說價值越大。

接下來是流動性,流動性是什麼呢?還是拿商鋪來舉例子吧,假設一個人有一個商鋪,每年有5萬租金,那麼商鋪就是100萬的價值,然後假設這個人某天家裡出了事情,急需要用錢,想要賣掉這個商鋪的話,如果這個地方買的人很多,他剛說賣就有人買了,這就是流動性高,而如果他想要賣這個店鋪,等了很久,還沒有找到買家接手這個店鋪,這就是流動性差。

流動性好的資產往往價格相對偏高,因為這種資產在人急需錢的時候可以隨時賣出,而流動性弱的資產,在想你要賣的時候不一定賣得出,所以一般情況下價格會偏低。

還是以包子鋪為例吧,還是那個包子鋪,一年可以獲得10萬的凈利潤。

假設某天這個人不想經營這個包子鋪了,想去干別的事情,他把這個包子鋪轉讓給別人,但是由於大家對包子鋪的盈利情況都不是很了解,對包子鋪未來的情況也不了解,所以並不是很快就能轉讓出去,最後這個人找到了自己的親戚,以五倍的估值(也就是50萬)把這個包子鋪賣給了自己的親戚。

而同樣是這個包子鋪,如果獲得股權融資之後,在不同的投資人直接買賣的價格可能就高了很多,比如十倍的估值(100萬)的價格。

但是當這個包子鋪上市,包子鋪被打包成證券(資產證券化),在股票交易所進行交易,這時候估值就會高很多了,可能是五十倍的估值(也就是500萬的價格)

這種情況其實是非常常見的,在滬深交易所的三千多隻股票中,很多的股票不知都在五十倍以上,創業板股票更是平均的估值都在五十倍以上。

估值上升了,也就代表擁有這個公司所有權的人的身價上升了,比如馬雲現在身價大概是2000億左右(我也沒查,假設是這麼多吧)不是代表馬雲掙了2000億,實際上可能阿里從上世紀成立到現在一共都沒有賺到2000億,阿里是最近這些年才盈利的,去年一年的凈利潤七百多億,前年的凈利潤兩百多億,然後之前幾乎一年比一年少,再往前推五六年,那就是一直在虧錢了。所以阿里從成立到現在,如果要算上之前投入的錢的話,可能總的收益也沒有2000億。

而馬雲的身價則是因為公司的股權帶來的,按照去年阿里的利潤,一年是700億,就按三十倍的估值,那阿里的市值就是2.1萬億。假設馬雲有公司10%的股份,那這些股份就價值2100億了。

所以這邊是公司上市的好處,公司在上市之前,估值可能只是十倍,上市之後就變成三十四十五十倍,身家瞬間就翻了三四倍甚至更多,對於投資人來講他們的資產也瞬間翻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司上市對於創始人和投資人來說,利潤都是非常巨大的。


圈錢的同時轉嫁經營風險


對創始團隊創造價值的提前兌付。


1.股票上市能夠迅速的募集到巨大的資金,從而完成原來個體不能夠完成的巨大工程,極大的縮短了工程項目所需要的累積時間。

2.股票投資能夠極大的降低個人的項目投資風險,比如說一個人承擔一個巨大的工程,這種風險很有可能是個人無法承擔的,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將這種風險分散。例如:一個人預期一個項目需要三年才能盈利,而其個人資本僅僅夠支撐一年半載,上市融資的效果就非常明顯了。

3.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並不只僅限於IPO,還可以發行優先股、債券等各種衍生品種,這之間的選擇更多的是商業方面的選擇,要考慮成本與收益。

4、發行股票成為公眾公司,可以很好的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5、特殊情況在於,中國的IPO具有較高的上市要求,需要滿足嚴格的上市條件,能上市的都是些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這也就是中國人很迷惑於上市的意義何在的原因。因為大家看到的恰恰是中國的特殊性--圈錢。如果比較一下港股就能夠對IPO有較大的了解了,當年的長江實業、聯想控股等企業,就是一些垃圾股在港交所融資之後騰飛起來的,現在的騰訊也是。這些外圍的市場對公司的規模沒有多少要求,重監管輕審批。


有白給的錢,你不要啊?


可以到聚點新手炒股學習網學習學習,裡面有很多實用性的文章


簡單而言,就是「上市—融資—擴大經營—錢生錢」。


國內,老闆干累了,跟著老闆創業的人干疲了,上市圈錢發財養老。


打廣告


融資啊。。。。。。


為了錢生錢咯


反正A股就是圈錢 把企業的融資讓中產階級買單 各種問題包袱負債企業腰身一變 錢也有了 資也融了高官PE都解決了 反正還是老百姓買點 A股二十幾年來融資和分紅的比例可知


上市的本來目的是為了通過發行股票來把民間的錢收集起來,這樣公司就有錢了,可以擴大生產,賺更多的錢(這些錢有些部分是屬於當初買公司股票的人),這是公司和個人都得利的事,公司籌到了錢,民間也通過股票參與了公司管理,能達到為自己賺錢的目的!同時,企業上市也有很多其他的好處,比如公司知名度,強大的廣告效應,更大的市場等等…但是,中國的上市企業大部分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圈錢!中國的證券市場不完善,民間的小額資本都被大戶吸走了!


對公司的意義:圈錢

1、比如你開個公司 原來總資產值1000萬 一上市 股票總值就一個億了 太划算了

2、然後即使你賣掉49% 這公司如果搞還是你說的算 因為你51% 絕對控股 股民等於是幫你抗雷的

對股民的意義:有更好的投資機會

比如10年前大家都知道貴州茅台這企業賺錢

但是人家不帶你玩

等上市了 你可以買股票 類似與參與該企業經營

這十年來貴州茅台企業搞的不錯

股價漲了幾十倍 你相當於變相發財了

垃圾企業就不好說了 倒閉了投資的資金就算打水漂了 自己承擔吧


推薦閱讀:

長線投資者在知道近期很可能連續下跌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之前的長線策略,這樣的邏輯正確嗎?
職業操盤和賭博有什麼區別?
波浪理論中有原則和指導方針,原則是數浪時必須遵守的嗎?
怎樣有效判斷階段的震蕩市和單邊市?
818大跌的原因,圖解雙重背馳?

TAG:股票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