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一樣菜品是下飯菜?
最近逛超市看到某些罐頭食品上寫了下飯菜,於是感到非常迷惑。我們常常說這個菜非常下飯,很好吃。可是貌似好吃的菜不一定下飯。我本人也常常吃罐頭裝的腐乳呀老乾媽什麼的,是不是罐裝食品就下飯呢?迷惑中,求解釋。
我心目中的「下飯菜」是1. 小炒(紅燒肉這種我的概念里不算是下飯的。。)2. 碎末狀態的最佳,能讓我用勺子舀著和米飯一起吃的(個人喜好。。),實在不是碎末的話那也得是切絲或者薄片的,這樣比較入味3. 口味略重一般是略咸辣口味的,蔥姜蒜之類的香料可能會用得比較多
4. 可能略有點油的
5. 平時你的飯量是一碗,有了它之後可以連來三碗。。舉例:不好意思因為是fulan人,所以拿湘菜小炒菜式來舉例了(圖片均屬原創)- 韭菜炒螺螄肉
- 白辣椒蒜苗炒雞胗
- 小炒豬蹄
- 香菜炒牛肉
- 糟辣椒炒香腸(好像不是這個糟字。。不知道怎麼寫。。。)
大多數下飯菜都會偏咸、偏油,也會含有有酸辣等開胃的屬性在裡面。
我個人感覺,一般來說,「下飯菜」的共同點就是——能量密度高。就如人們為什麼喜歡吃垃圾食品? - 生物學 這個問題里 @Lewind 的回答一樣:
所以,進化讓我們更傾向於追逐能量效率高的食物,比如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為了讓我們能做出這種「追逐」的行為,進化賦予了我們對這類高能量食物的美好感覺——也就是味覺上的享受,還有我們潛意識中不自覺的嚮往,以及這種嚮往一旦得到滿足之後大腦釋放的愉悅感。這一切都是為了鼓勵我們追逐高能量的食物。
想想看,一碗紅燒肉擺你面前,就著裹著濃厚湯汁的肥瘦相間的軟糯無比的一塊五花肉,一口一口飯吃下去,到最後再舀一勺一大半都是豬油的紅燒肉湯淋在最後一口飯上:碳水化合物滿點,脂肪滿點,鹽份滿點。
大腦自然會高興得不得了——又有能量了。
拿幾個我做的菜舉例子:
不止國內,放眼望去,比如以麵包為主食的歐美,跟麵包一起吃的也可以看到諸如乳酪、果醬,或者燉菜一類的玩意,基本也會符合「能量密度高」這一特性。
普通切片土司+乳酪+蝦仁+綠Tabasco,碳水+脂肪+蛋白質,雖然簡單,但是卻能得到很多人的青睞(當然,你不喜歡吃就當我沒說):但是你以為「下飯」的東西僅僅限於「菜」么……你錯了……
在這裡我不得不說一下日本………………
在日本,你見到的拿來下飯的東西你可能在國內完全都沒見過……雖然這些東西在國內明明都有……(以下圖片來自網路)餃子(在日本一般是煎餃):拉麵(醬油拉麵豚骨拉麵味噌拉麵什麼拉麵都可以):
紅豆/蛋黃醬(截圖來自我大銀魂,雖然說是惡搞,但是我真這樣試過,雖然有點膩但是吃一點的話意外地還能接受):
炒!飯!下!飯!
怕不怕!!!!!高鹽分+高碳水X2=幸福感爆棚好么!!
我也有下廚房ID啦~~~下廚房ID:伊斯特艾格應該偶爾會發點菜譜吧……能讓人吃很多飯的菜叫做下飯菜。
酸豆角炒肉末,秒殺一切主食:米飯饅頭麵條通吃~~~
當!然!不!是!
不興得做新鮮的腐乳泡菜不用罐頭裝啊!紅燒肉不罐裝,但是你就是想就碗大白米飯吃。咖喱塊做菜一般就想配飯,不想配麵條和米線。
巨下飯的好不好呀 -。-罐頭的東西有好多,比如說~
這罐頭就不下飯啊,這要怎麼下飯啊 -。- 這個罐頭也不下飯啊,不住簡直不是放心食品好么 -。-蒸臘肉+飯
YUMMY!蒸臘肉放上碎辣椒,要紅色超辣那種
所謂下飯菜:川菜魚香肉絲湘菜農家小炒肉雲南菜黑三剁炒肉沫東北菜不需要下飯,光吃菜就飽了本幫菜吃的是格調,下飯就沒腔調了粵菜…粵菜里還有米飯?
對我來說,如果一樣菜擺在面前,只要盤子里還有,無論添幾碗飯都能吃得下,則為下飯菜。
比如:在新加坡小印度那家Banana Leaf吃的咖喱魚頭,每次吃完都有心臟跳不動的感覺。還有俺娘拿手的土豆青椒燒笨雞,隔頓吃涼的,如圖連盤子都不用洗,真正的飯遭殃。咸香,味兒得重,不然就用不著飯了,空口能吃一盤。一口能吃進的,紅燒大蝦不行,再咸也不行,手剝太麻煩。
罐頭的倒沒見過,因為不常吃。
不過根據我一般的理解,下飯菜得咸一點(有的有湯汁)才行吧要是只吃菜會覺得咸(典型的如魚香肉絲),就需要吃白飯來沖淡啊。那些非下飯菜都是只吃菜也行的。下飯菜存在的意義是彌補米飯的枯燥無味,而非下飯菜存在的意義是讓你體會這道菜本身的滋味。
推薦閱讀:
※蘭州牛肉麵在甘肅人心裡是一種怎樣的地位?
※如何評價十二道鋒味這檔節目?
※吉林市有什麼好吃的?
※有哪些介紹美食的紀錄片??
※你吃過的最好吃的雪糕冰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