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為是你堅決認為要避免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
或者說,父母的哪些行為是不妥的?當然也不僅限於小時候,只要有,都可以說出來,大家相互借鑒。。
就題主先來,我自己有一本小冊子,記錄以後培養小孩的一些注意事項。。(見笑了→_→)比如:燙的稀飯不能催小孩子吃。。。。小的時候因為上課怕遲到,父親經常會催我快點把飯吃完上學去。。經常早上吃的是稀飯而且經常很燙,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燙的稀飯1很難吃,2會燙傷。。(當然父親並不是故意,只是他沒留意碗上面的稀飯雖然是涼了,其實裡面的還很燙,甚至還會冒煙。。)那時候也比較蠢,燙也不會說,或者不敢說,或者還沒燙到下不了口的地步。。埋頭就吃。。導致對稀飯一直很反感,事實上稀飯溫溫的挺好吃的。。。肉醬,腐乳,都是絕配。。但是每每想到小時候的事情總覺得心酸。。發誓,以後絕不讓這種事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好問題!
每個人的個性養成和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是特別相關的,等長大以後想改變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經歷很多事,這還得是足夠努力,有的人一生也走不出陰影。所以,在小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就要盡量避免那些給孩子未來造成影響的行為,這樣才是稱職的父母啊。
我沒有責備我父母的意思,但是小時候的生長環境也確實塑造了我,有優點,也包括一些個性缺陷,在我成年之後拚命想要改變的東西。
重男輕女,被關注少,少愛。我家是少數民族,姐弟三個孩子,然後我就養成了「老二」的個性,愛討好別人。哎! 總覺著要對別人好才能換來友誼。長大以後,才發覺是嚴重個性缺陷,沒有自己和太有自己並存的矛盾體,不自信,自卑,敏感,總覺著少愛,然後就拚命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愛。這個會導致讓自己敏感的要命,別人和你相處也覺著累。一般小時候缺愛的孩子大了之後就缺乏愛人的能力,或者說不知道該怎樣去愛。
我父母不好客,同學來我家都有點畏懼,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我就特別羨慕那些走到哪裡都能和別人打成一片快速融入集體的人。所以,我總是鼓勵女兒邀請同學到家裡玩,並認真準備盛情接待。
在我小時候,上學的目的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在升學的主線下,要掃清一切障礙!我自小就喜歡畫畫,也被認為有天賦,可惜沒有被父母重視,僅僅是畫了一幅好畫被誇獎幾句。他們說,畫畫能當飯吃嗎?如果不能成名都養不活自己,然後按照父母的意思學了理工。所以,現在我是不會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培養和鼓勵她!
其實我的個性缺陷挺多的,你們現在看到自信的我,那是成年之後獲得成就感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我小時候很缺乏自信,除了少愛之外,也是因為被讚揚和肯定的少。那時候的父母能為我們解決溫飽就不錯,哪有心思琢磨教育心理學啊,不知道讚揚和肯定對孩子的激勵遠遠多過批評教育。好在我會自我修復,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校功課上得到了認可,但外界的真不如父母給的。
家裡孩子多,爸媽管不過來,為了省事,肯定不會鼓勵孩子去嘗試新奇、可能有「破壞」或「危險」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成為了一個循規蹈矩、缺乏探索精神、動手能力弱的乖乖女。好在我家先生在這方面還算不錯,一般淘氣的事都是他倆一起干。
關於零花錢,我寫過一個回答:如何看待孩子偷父母或親戚錢財的行為?因為從小家裡管錢很嚴,所以有一次在同學家看到錢可以放在未上鎖的抽屜里隨時取用,就格外羨慕。從那時起,我就決定未來自己的家也這樣管錢,在固定的地方放錢,需要的時候隨時取。
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從小要注意不要讓女孩子腳底著涼,寒大可遭罪了!
關於性啟蒙,我從我媽這兒啥也沒學到。這個不怪我媽,這是那個時代的問題。所以我現在很關心孩子的成長發育,然後就有了這個問題: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做性教育,父母應該做哪些準備?必須要做哪些事?
不是說生了小孩,就能順理成章地做好父母這個角色,父母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也給父母帶來完善自己的動力,我們是互相給予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是守護他們健康長大,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是我生的,就是從屬於我的。
看過一些有天賦的、從小就有作為、令人羨慕的神童,我由衷地希望孩子是一個簡單快樂的普通人,有能力獲得愛,有能力給予愛,這樣就足矣!不要把婆媳、妯娌、翁婿這種矛盾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夫妻吵架時不要逼孩子表態度和立場。
不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上。
不說「你看隔壁的那誰誰怎麼樣巴拉巴拉,你怎麼做不到巴拉巴拉」。我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常常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父母因為教育落下的影子,而我就會說,以後不能對孩子這樣。現在回想起,分享幾點:
1.尊重孩子,答應孩子的事情由於特殊情況辦不到時,要讓孩子知道並希望獲得孩子的理解。而不是以一種強者的姿態,當孩子因為父母的失信而不高興時,更出手打孩子。應該把孩子當成朋友,如果失信於朋友應該怎麼做。放低姿態、溝通、彌補。2.孩子再怎麼讓自己生氣,也不要說你「給我滾」「你走」之類的話。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害,父母不要自己了,家不是一個溫暖的地方。應該要對事不對人,讓孩子知道我們批評的是他做的這一件事情,而不是否定他的全部。3.大人不懂,不要裝懂。或是不是很確定的答案不要告訴孩子。可以跟孩子說,這個我也不是很確定,但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上網查查等方式一起找下正確答案。讓孩子知道不懂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人無完人,活到老也要學到老,另一方面又教了孩子如何獲取答案的方式。
4.不在孩子的面前說他的爸爸(媽媽)的不對,或是貶低對方的話。久而久之這樣讓孩子覺得他的爸爸或媽媽很弱,會影響教育。應該讓孩子覺得父母恩愛,在彼此眼中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的父母是很棒的,我遇到問題是可以向他們求助的。5.照顧好孩子的身體,給予他均衡的飲食,並有機會就和他一起運動鍛煉身體。另外,我看到一個《愛子七不責》很受益,在此也分享給愛子的父母們。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4、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1. 小時候有段時間一直流鼻涕,父母以為是小感冒就沒管,只是隨便吃吃藥。後來鼻涕從透明到發綠到發黑,去醫院檢查是上額竇炎,穿刺了。正好鼻炎階段趕上換牙,每天用嘴呼吸的結果就是牙齒七扭八歪……這個事情我不怨父母,因為他們工作很忙,也沒有經驗,但將來我會對我的孩子身體異常更加註意。2. 從小家裡節儉,我也秉承這一傳統,吃飯從不剩飯。上學期間帶飯,老媽怕我吃不飽,就猛往保溫瓶(桶)里塞飯,於是我吃了N年飯桶,成為一個大胖子(240斤)。將來我會更加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3. 上學時還算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但交的朋友都是些「差生」,因為所謂的好學生大多除了功課好,其他方面無聊之極,沒有共同語言。而所謂差生,能和你一起偷著喝啤酒,一起聊足球/NBA/遊戲/文學,一起吹牛逼。但父母堅決反對我和他們來往,甚至在朋友到家找我時謊稱我不在家。將來我的孩子交朋友,只要不違法亂紀,沒有造成三觀不正,我是不會太干涉的
盡量不遷怒孩子。你說一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世界觀都沒建立,許多問題都還懵里懵懂,父母就因為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心情不爽借題發揮,孩子甚至自己都無法判斷自己的行為該不該被訓斥,就被父母劈頭蓋臉一頓教訓。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自己很無辜很無助很委屈啊。就算孩子犯了錯,也請先判斷一下孩子的這個錯誤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原則性錯誤,是否可以原諒寬容。
他們給我的影響造成我現在不想要孩子。
推薦看 蔡朝陽老師的這個演講《以自由看待教育》【一席】蔡朝陽《以自由看待教育》視頻所有泯滅人性的行為都要避免發生在孩子身上。
哎呦正能量呢?
我來吧。我沒什麼大的成就,但我很滿意我所成為的人。
現在有了孩子,我時常提醒自己,環境不同,社會不同,我不能也不應該複製父母對我的教育。沒錯,我對於父母的教育就是這麼滿意。他們和我有近三十年的代溝,而這三十年中國人幾乎經歷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跨越發展。他們要到二十歲才喝過啤酒,三十幾歲給單位買兩台電腦,可以去聯想總部直接談,四十歲才第一次出國。在如此巨大的顛覆和跨越之中,他們給了我最大的程度的容忍。他們容忍我先後沉溺於動畫片,電子遊戲和網路。容忍了我奔騰奔騰放蕩的青春期,寬容的面對我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二十好幾才看上電視的人,在十幾年後就已經學會了在兒子看xxxhu的時候不去打擾,並且默默的付掉四塊八一個小時的網費。這種寬容,我只擔心沒辦法十幾年後送給孩子。父母還經歷過37塊錢的工資,一貧如洗的婚禮,家徒四壁的新居,百分之二十的通脹,清貧拮据的工作。身邊有寬厚的儒商一貧如洗,也有算不上好人的幸運兒一夜暴富,十幾歲時接受到的價值觀,如今已經天翻地覆,縱使如此,他們也還有自信輸出他們的價值觀,用傳統道德和糟粕對我說教。
我恨這些說教嗎?不,後來我學會了分辨,再後來有了自己的價值觀,我發現逆反是天生的,不需要學習。做人的道理,才是家庭該教的。
現在我只擔心,十幾年後,我沒有勇氣和自信,對孩子說出我所堅信的道理。
十幾年的應試教育,社會也從頭到尾批判了這麼多年。父母有勇氣逼我投入到這場幾乎是摧殘天性的大戰之中,因為他們知道應試和高考對我是最合理的選項。你覺得應試教育很摧殘學生的天性嗎?等有了孩子你就知道它對父母的折磨更甚。
我現在只擔心,沒有勇氣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做該做的事。
父母有父母的局限,等到了真正有一個孩子需要教育的時候,你會發現教育是天底下最複雜的事情。到處都是陷阱,到處都是雷區。做對比不犯錯難千百倍。也等到了這個時候,你就會體諒父母的苦心和努力。「我和你爸走到今天都是他的錯,要不是你我早就和他離婚了」婚姻是兩個人的,孩子是無辜的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在欠父母的......母親常年掛在口邊的一些話:要是沒有我,你能有今天?...聽了以後,心裡是何等滋味?
打孩子,
我被掃帚,皮帶,鐵絲抽過,
也跪過水泥地,搓衣板,磚頭。被打過臉,屁股,大腿,胳膊。留下過青色血印,紅色血印,沁血的血印。有過指甲印,皮帶印,巴掌印。唉
我從不否認我父母對我付出了很多,就算我索求他們的所有,他們也會給我。
但是他們曾經打我的時候,我從沒有忘記,那些狠毒,像看仇人一樣的眼神,構成了我許多不堪的記憶。
我不能說,我的人格缺陷都是因為他們的教育的原因。
但是對於我來說,畏畏縮縮,討厭與別人長時間親密相處,青春期總是過不去的狀態。
對於我哥來說,好吃懶做,脾氣古怪,全國奔走卻又一事無成,在家開個淘寶店當家裡蹲。
這些都是有我爸媽早年種下的因,現在結下的果。
並不單是因為挨打,或者貧窮,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才造就了我十分討厭回家。
那個或許溫暖的家,並不一定是我喜歡的地方。
我並不喜歡學教育學,但以所謂的學科的眼光,看待我父母的教育,我是那麼的討厭它。
我在知乎,總是會出現在某些無人問津的問題下面,產出一些只有一兩個人能看到的答案。
希望能改變一些家長最淺薄的認識也好。
我們總是無時無刻不在,得意洋洋的創造著世間的悲劇。離婚。
似乎對於不太理解離婚這回事的孩子來講,離婚不過是兩個人分開了,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確實,下文中提到的影響是在後來成人懂事後,從生活中逐漸反省而推出來的。
記得當時我在上小學,還專門在字典上去查過「離婚」這個詞的意思,上面給出的解釋是指夫妻雙方解除婚姻關係,解除夫妻雙方責任與義務的行為。我看到的重點是沒有解除與下一代的關係,也就是說父母仍是父母,只是分別獨立而已。
法庭判決我歸母方,可能是因為相比較而言母親的經濟條件相對好點。
然後開始了後來十幾年的單親生活。
開始幾年沒有什麼不同,和母親在一起,她是個要強的人,年輕時很漂亮,性格也是善良吃苦耐勞的類型,在工作上處於領導地位,加上家裡時常會來一位異性客人(後來我才知道就是因為這個人他們才離的婚),我性格活潑,容易扎在小朋友堆里,從來不缺玩伴,加上父親同城,偶爾能見上,於是小學階段沒有發覺什麼。
初中後母親所在單位改制,她工作優秀原本應拿到名額,但離婚事件令父方蒙羞,某位親戚暗中動手腳失掉機會,進而前往其他城市投奔親戚開始新的工作。
但是,我還在老地方。初中和高中我一直上的寄宿制學校,與母親唯一的聯繫是電話和一張銀行卡,假期會去奶奶家吃飯,總之大部分時間是呆在學校,在此期間我依舊還是活潑開朗的性格,雖然很羨慕其他同學放學放假都是滿心期待回家而我沒有家,周末都有媽媽陪著買衣服而我只能一個人去,但是心裡仍是站在他們的角度,想著說反正兩個人在一起也是吵架,分開也是件好事。
大學考到母親所在城市,幾年我仍是寄宿生活,周末忙著在校外做兼職,掙錢,去想去的城市遊玩。
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問題了。
首先,青春期形成的獨立性格令我無法重新融入家庭生活。 雖然新的城市有親人,但我不愛回家,回家的感覺與之前去同學家吃飯的感覺是一樣的,禮儀、拘謹、甚至連說話都做不到曾經在同學家看到的那種隨意,我做不到。更難受的是我重新回歸家庭生活時,親人行為言語中提到的「可憐的孩子終於可以不一個人在老家呆著了」,讓我突然使頭腦里曾經假裝忽略的那些片段。同學家長們對我的憐憫與同情更加強烈,不是因為我性格開朗助人為樂還是連續很多年的班長,而是因為我是單親;那些在家長阻撓下逐漸與我斷絕朋友關係的同學們,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討論活動結伴出去玩,而是因為我是單親;我以為自己不在乎,但後來才發現這些東西無疑在青春期中留下了烙印,我是有羞恥感的,只是當時被強行忽略,因為我無能為力去改變。 在家庭的環境里我做不到完全放鬆,對回家無期待。 工作後直接在外租房,有時間首先會安排的是一次遠行,一個人帶上幾身換洗衣服買上火車票就可以直接走,不需要計劃,呆幾天該回來了仍舊正常生活。家裡人也從來不會過問我的安全問題,就像小時候一樣,我也不考慮,因為覺得有危險自然有解除危險的方法,雖然是一介女流,但困難面前人人平等,有問題直接解決問題。其次,擇偶。
與第一條提到的堅硬性格相反,擇偶方面我有嚴重的戀父情結。 大學時候我沒有經歷校園戀愛,因為發現身邊的男生都太小了,不是年齡,是心智。本來我就上學早,同學基本上都比我大,女孩子性格本身就早熟,更何況是形成性格的青春期是那麼過來的。不是看不起他們或是別的,社交網路上的狀態永遠是抱怨學校生活的這這那那,我由衷地反感這種常態,後來準備考研時在學校試著了一下校園戀愛,堅持了一個月結束,實在是過於純情,且膩味。 初戀對象是大學過一大半時出現的,大我近二十歲,我清醒知道他身上的優點和在一起時的舒適感是經過無數的女人調教出來的,他很奇怪為什麼給我零花錢去買衣服我從來不要,他的朋友也奇怪他帶居然帶個不化妝的女孩出來,只有我知道,自己只是享受被照顧的感覺,像是在彌補久遠的童年中缺失的東西,這種彌補不是錢和裝扮可以起到的作用。反而是每次過路口時他都會提醒我注意觀察他開車的必要動作,怎樣觀察四周車況而安全行車;是第一次見我擰不開屈臣氏蒸餾水的瓶蓋時以後每次都都會擰開後再遞給我;是知道我有重要的事而一大早來電提醒起床叮嚀囑咐大一堆的婆婆媽媽等等等等,而我要忽略的只是他每天晚上必須回家,老婆在等他。後來交往的就沒有低於大我十歲的人了,甚至心裡清楚地知道這樣的組合走到最後的幾率小之又小,但是我對婚姻沒有期待,只是饑渴於情感關係中的被重視,像是一個無底洞。
總之衷心希望選擇婚姻的人對婚姻負責,生活美滿。婚姻是一種責任,如果沒有準備好,請三思而踏足,即便現而今離婚已是司空見慣,也請已婚人士悉心維護。我不會讓我的女兒有一個不懂得教育,不懂得科學的爸爸。
答這問題前,得闡明幾個觀念:
-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意義上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我們父母本身並不是完美的父母
- 你去看各個領域的書籍,文學、宗教、哲學等,他們都在講愛
上面第二點談書時,沒有將歷史列入其中。因為我想全人類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血淚史,其中充滿了殺戳、權利、爾虞我詐等這樣的詞語。如果你愛你的孩子,又或者是你不想他加入了人類的殺戳,順利的成為一個有獨立能力,自尊自愛,有愛他人能力的社會人。且聽我往下說。
- 注視
時不時的需要帶著喜悅的同他對視。我們總覺著嬰兒啥都不懂,沒有思想,不會察言觀色,體會不到這個世界。他當然不懂,但他啥都感覺的到。
作為一個生命,被你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你不注視著他,不逗逗他,寶寶就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你想想,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常常都有一種空虛感,寂寞感,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從而陷入巨大的恐懼當中,變得煩悶,焦慮不安,更何況一個才出生的嬰兒。你即是他的鏡子,你看見他了,他就感覺到自己了。你笑了,他就感到自己被接納認可了。他就有存在感了。長此以往下去,他越來越大,在你們這樣的注釋之下,他感受到了愛,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往後他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穩固的存在感,而這都是因為他在嬰兒時期父母給予他的注視。- 接納
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緒,無條件的給予愛。無論他是喜悅也好,沉默也好,調皮搗亂也好。你都接納他的情緒。如果不是這樣,你的孩子稍微有了一些負面的情緒,你就批判他,教唆他。
比如,你的孩子性格中有一些沉悶的東西。而你本身並不喜歡他這樣,所以他一旦沉默起來,你就對他百般批判。問題就產生了,他的情緒得不到認可,得不到釋放。等他長大了,他就會不斷的壓抑自己的沉默,而這都是因為你對他沉默的打壓。自我得不到認可。自我成長的道路上就變得艱難。就談兩點,諸如此類關於孩子問題的還有還多。歸根結底,你得愛你的孩子。怎麼叫愛你的孩子?認可他的存在,接納他的所有。父母不應只憑藉自己有限的經歷和認識為孩子規劃人生。
含淚說一說我的經歷吧。
我父親是一個極具文藝細胞的男人。年輕的時候雖然沒能考上大學,工作後還積极參加函授課學習中文。從小作文極佳,經常在學校大會上誦讀。此外樣板戲演的好,唱的好,經常演主角兒。可就是因為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沒考上大學,這輩子就把自己的愛好視為學習的敵人。我和父親的基因一模一樣,從小最擅長的就是做文藝委員和寫作文。整個學習時代,都被學校當做文藝骨幹,參加各類表演。唱歌、演講、主持、跳舞,從來不怯場。
但是這些並不被父母視為優點,相反地,父母不斷灌輸,搞這種業餘活動會影響學習!事實上我對小學的課程還是沒有壓力的,但父母居然聯合了老師在課上公開批評,說我參加課餘活動影響了學習。但在當時我的成績並沒有任何的下滑,因為壓根就沒考試,憑什麼說我成績就下滑了呢?在這種不好的心理暗示下,我的成績真的從前十名開始往前二十名滑落。小時候的求完美之心很強,一旦打破,就有點收不回來的沮喪。到了小學畢業就再沒進入過前十。當時的班主任甚至跟我父母說,粥CC雖然在我們學校文藝是出類拔萃,那她到了搞文藝的人裡面就真的會出類拔萃嗎?父母視為至理名言,說了好幾年。於是我真的再也不以這種特長為享受,甚至開始覺得是種恥辱。那時候的我,覺得自己很丟臉,為什麼女孩子家家的那麼愛拋頭露面呢?是不是我天生愛表現啊?是不是我太輕浮?高中的時候,學習時間緊張,文藝活動還有,但是也少的多了。我也一直在儘力不然自己過多地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以免父母再罵人。
高二的時候,藝術生招考開始了,我那時候非常想考北廣。不過依然被父母拒絕了。央視有一陣子舉行過主持人大賽。我都非常拒絕看那樣的節目,因為覺得很難過。
我現在過的並不差,但是我跟大家一樣:參加了高考。參加了考研。參加了招聘。在一家公司做一個普通的工作。永遠失去把愛好和工作結合起來的機會。我至今都在埋怨,高二的時候我為什麼不堅持一下?我也埋怨高考結束後的我,為什麼不在志願里填北廣呢。那年同班上,有個分數比我低,胖胖的男同學填了北廣,現在從事著傳媒的工作,週遊世界。我甚至不敢多看一眼他的校內主頁。
人生的出路有很多,時代進步太快,這個世界的出路往往超乎你想像。不要為了給孩子圖穩定的人生,就切斷了他一切的可能。
如果我的孩子將來展現了過人的長處,我會一定堅持引導和保護,不以自己有限的視野去限制他的未來。沒想到寫完之後,發覺這件事在我心裡依然那麼難以抹平。特別想找地兒哭去。c。養育孩子有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認為一個新生命是一張白紙,由父母來描繪。這是非常可怕的上帝視角。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基因,人類進化的萬億年結果都體現在這一個個獨特的新生命里,父母能做的,只有給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生長的環境,至於孩子怎麼生長,不取決於父母,只取決於孩子自己。
請好好體會。
我覺得蔡老師說的很對。父母的行為往往會影響兒女的生活習慣以及做人的態度。
父母也可以為人師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說話要盡量的文明,不要把國罵當面說給小朋友聽。
夫妻之間的關係要和諧,不要動輒吵架打罵,小朋友的心裡會產生陰影的。(將來對戀愛婚姻失望,也許就是小時候產生的陰影。)
身教重於言傳。你想讓你的孩子看書,首先自己也要去看書。(我就是被我老媽帶得,特別愛看書。。。)
要保留孩子的不知情權。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柴米油鹽的艱辛。(孩子小小的,但是不代表不懂事。他們能看得出來爸爸媽媽的艱苦或者是不開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過早的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而憂慮擔心,青春便失了鮮活的色彩。
小朋友考試沒考好或者是默寫沒寫正確,不要大聲的斥罵,或者是說一些類似於「一棒子打死你」之類的話。(在我小學三年級之前。。被這樣的話恐嚇了太多次。。。。有點陰影。。)他不會,你細心,耐心點教他就是,多次提醒之後,應該能記得住了。
最後一點,要讓小朋友感覺到大家對他的愛。(注意區別 溺愛 )在大家的愛中成長的小盆友,也是積極樂觀陽光向上的~~~~~~答應孩子的事情,絕對絕對要做到,一定要寫在家裡牆上的黑板上,並放在第一位。
例如:答應周末帶小寶去動物園;如果小寶每天好好吃飯,吃完飯後給小寶看動畫片。推脫責任。讓外人以為 都是我不懂事。所以我里外不是人。在家罵我。在外人面前 裝孫子。我有委屈不知找誰講。我給他們100 他們要二百。我給他們1000 他們要一萬。
推薦閱讀:
※六歲孩子迷上玩《我的世界》怎麼辦?
※我妹妹犯了錯,我這樣教育她對嗎?
※讀書就一定有出路嗎?
※為了孩子的未來而犧牲美好的童年真的值得嗎?
※幼兒教育中德國的華德福和義大利蒙台梭利兩大著名幼兒教育理念,有哪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