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是否與功利主義對立?

源於這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60874

@曾旻 的看法


功利主義和自由主義都是英美政治哲學理傳統中最核心的支柱,而幾乎所有的知名功利主義者都是自由主義者,所以從客觀事實上看,功利主義和自由主義完全是能夠做到在同一個框架中相互融合,互相促進的。說穿了就是一句話,保障社會中每一主體的自由,有利於增加整個社會的總功利。

當然了,如果想要在兩者之間非找出些不統一之處,其實也很容易,因為功利主義和自由主義各自的流派實在太多了。密爾在《功利主義》一書中就反覆的提及,功利主義不是一種強迫個體犧牲來服從於整體的利他主義。由此不難想見,在密爾的時代,就有不少人指責功利主義會對個人的福祉造成損害。不過,因為自由主義是不能動搖的基石,所以功利主義後來的發展完全是在自由主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而功利主義原本帶有的利他色彩反倒是愈發淡薄了。


整體上絕大多數情況不衝突,在此討論幾種特殊和對立情況。

關注這個問題的知友多少會對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在這只是簡要介紹一下這種意識形態。對功利主義的客觀定義是,「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the greatest number is the measure for right and wrong.」其次需要知道的,就是功利主義代表人物之一——John Stuart Mill(同時也是自由主義者)四條有關反對壓制、鎮壓的基本論點:

1. 被壓制的觀點可能是正確的(之前被證錯,後來被接受的觀點);

2. 錯誤的觀點至少包含部分真理(真理通常存在於錯誤觀點之間);

3. 就算是習以為常默認正確的觀點,也需要被(反對的觀點)常常質疑,不然就會變成死教條(dead dogma)而非靈活的真理(living truth);

4. 如果只是不斷複製和重複真理而不了解成立的原因,真理就會喪失道德力量和精神影響。

以上述為基石,不難看出功利主義的思想與自由主義很多情況下是相似的,至少受了liberalism的影響。我覺得二者主要分歧就在於,當有時自由和民主矛盾起來的時候自由主義與功利主義對這兩樣東西的看法和取捨也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現代功利主義的觀點是選擇自由而放棄民主。即當個體的合法行為不符合集體的意志時,Mill一定會優先選擇捍衛個人自由而非順從集體意願。不知道兩百年前的Mill穿越到現在看到網上各種cencorship和一言不合就人肉的行為會是怎樣的噴血。

與liberalism力捧民主不同,utilitarianism有時會更保護個體從而杜絕民主的暴力。John Stuart以及他爸James堅信,任何觀點和立場都或多或少需要反對的聲音來綜合輿論、平衡陰陽。功利主義者通常也會比較liberal,但民主主義者並不都支持utilitarianism。此外功利主義裡面也細分出不同觀點,有時也偏右,就像保守主義中的Liberaltarian Conservatism、Authoritarian Conservatism一樣。各意識形態的名稱是根據出現的先後順序命名,再加上抽象翻譯的信息差,不要通過字面去理解Liberalism和Utilitarianism。


以我對這兩者的理解,我認為「自由主義」和「功利主義」是衝突的。

功利主義認為,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應當是使「功利」最大化的。「功利」則指的是「快感,以及痛苦的缺如(pleasure and the absence of pain)。」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考慮的是所有人的「快樂」,而非自己一個人的。(有些動物權益維護者認為動物的「快樂」應當考慮進去)

功利主義由分為兩派:行為功利主義(act utilitarianism)以及規則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

行為功利主義認為,當且僅當(if and only if)某個行為能使功利最大化時,我們應當這樣做。

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他對於人的行為的要求過於苛刻。如果你的行為無法使功利最大化,那麼你所做的就是「錯」的,是「不應當」的。

舉個例子:假設我要去某個地方,有騎自行車和開車兩種選擇。開車能夠使我的快樂增加,但是由於環境以及交通等問題,會使其他人的快樂減少。而騎自行車這個行為雖然比起開車會減少我的快樂,但是其他人的快樂會增加的更多,能夠使總體功利最大化。那麼在這個情境下,選擇「開車」這個行為就是「錯的」,而「騎自行車」這個行為就是「對的」。

規則功利主義認為,當且僅當(if and only if)某個行為遵循能使功利最大化的規則時,我們應當這樣做。

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能否存在破例的情況?如果能夠破例,那麼所謂的「規則」還有什麼意義?如果不能破例,那麼這就很難稱為功利主義了,因為其行為的目的不再是使功利最大化,而是遵守規則。所謂「規則功利主義」則會成為一種「教條主義」。

舉個例子:規則功利主義認為,如果遵循「不說謊」這個規則,能夠使總體功利最大化,那麼我們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說謊。即便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說謊」會使功利最大化,比如告訴癌症患者一定能夠戰勝病魔,我們也不應該說謊。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功利主義對人們的行為要求是很苛刻的。而自由主義者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的去決定自己的人生。這明顯是相衝突的。


在功利主義者看來是不衝突的,密爾(穆勒)的《論自由》就是從功利主義立場來為自由主義辯護的經典之作


廣義的功利主義可以與任何主義相融,只要先肯定其主義強調的價值,然後再將其納入功利主義就可以了。

功利主義不同於其他主義,它只是提供一個演算法,她甚至可以把所有主義都集合起來進行運算


自由主義和功利主義其實是哲學上分類的不同層面,近代絕大多數自由主義經濟大家都是明顯的功利主義者。自由主義本身是基於個人個體目標實現的公共性考察研究,也就是說如何實現個體利益在社會中的最大化,而在社會中最大化這其實存在外部性的干預的。功利主義主要還是考慮的社會制度以及團體倫理規則法則在施行實踐過程中是否能夠實現社會總體福利最大化。但就理論以及學術層面考察來看,個體利益最大化以及社會總體福利最大化並不存在絕對矛盾,甚至更多的實踐以及案例證明是協調一致。


在朦朧里我覺得自己和所有人都收到了欺騙,欺騙來自那些被飛快轉播的文字,被熱烈討論的影象,象徵品味的日用品,升華為宗教的思想,鍛煉成主義的主張。

以前寫的,現在還是這麼看,主義是團結眾人的旗幟,主張才是真實的自我。功利和自由都是為了實現自我,有什麼對立可言。


在密爾看來,自由主義原則即是不論智愚優劣,人人都有權利依他們自認最好的方式決定自己的人生,不管他們的原則在外人看來是如何可笑或可惡。

但依其功利主義的詮釋,追求質量並不以肉體或感官的快樂為限,同時追求包括智能,情感,想像力,道德情操等精神方面的快樂。於是,生活方式顯然有高下之別——如同密爾的名言所說:「當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要強過當一個滿足的笨蛋」。

就此看來,功利主義便與自由主義開始有了矛盾,前者假定生活方式可以排列出等級秩序,後者則完全否定這種層級思考,主張價值的多元性與不可共量性。

於是,人生的意義究竟在於「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呢,還是以「所有相關者的幸福為真正的幸福」,前者是自由主義原則所教導我們的生活態度,後者是修正後的功利主義對我們的期望。

不能說絕對對立,差別即是如此。

哪個大學ps 鮐眯


推薦閱讀:

《PSYCHO-PASS》中的世界是更接近無自由的反烏托邦還是共產主義?
如何評論英國政府斥資20億英鎊將倫敦大火倖存者安置於豪華公寓?
言論自由是否包含發表錯誤的觀點的自由?
蔣經國嫡孫蔣友柏在新浪微博開博加V了,大家有何評價?
為什麼台獨,港獨總出現在視野里,可從來沒聽說過澳獨?

TAG:政治 | 哲學 | 比較 | 自由主義 | 政治哲學 |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