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雲形成原理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么?

相關消息:

老徐在2013年4月18號觀測到了地震雲,今天4月20號早上8點在四川雅安發生了地震。地震和地震雲之間能有多少聯繫?

臨沂老徐的微博 新浪微博

來自西方絲綢之路的強震、快震雲

@繆淼 分享的鏈接

【地震特輯】地震雲,事後之明?


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李汀 @大臉撐在小胸

在網上和現實中,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有三個,其中排第一的是:請問這個是地震雲嗎?

對不起讓你失望了,地震雲並不存在,也沒有什麼雲能預報地震。

傳聞中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路)

「地震雲」發展史

相信詭異的雲就是地震的先兆,這個思路在古今中外由來已久。

1624年,明天啟年間,義大利傳教士龍華明和高一志,摘錄西歐古籍,寫成一本《地震解》,呈送給太宰李崧毓。其中第八章「震之預兆」里,預兆五就是「地震雲」:「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雲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

傳聞中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路)

在中國很多關於地震的古代記載中,也都強調之前有怪異的雲霧。比如:

1680年9月9日雲南楚雄6.5級地震前「自西北起,黑霧彌天」;

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陸6.7級地震前「西南天大赤……夜有彤雲」;

1935年寧夏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忽見黑雲如縷,宛如長蛇,橫亘空際,久而不散,勢必地震」;

1936年甘肅天水:「是日天空布滿積雲,下午一時許聚起大地震」;

1941年5月5日黑龍江綏化6級地震前:「偽縣府庶務科長看見,在西北天空中有如煙雲的三系,其間帶有黃色而明亮」;……

「地震雲」在民間始終存在,但它後來作為一種「學說」被發揚光大,日本一位市長鍵田忠三郎功不可沒。

鍵田忠三郎曾擔任日本奈良市的市長,需要強調的是,他沒有任何地質或者氣象方面的專業背景。

鍵田忠三郎(圖片來自他本人寫的《地震雲》一書)

從上世紀40年代,鍵田忠三郎開始推廣「地震雲學說」。

他說「昭和23年6月26日,奈良市上空出現了一條異常的雲,顏色和形狀像一條烏黑的長蛇,橫跨東西方向。我當時預報即將發生地震,引起了轟動。兩天後,距離奈良160公里的福井就發生了大地震。」

(註:1948年6月28日下午5點14分,日本福井平野一帶發生7.3級大地震,死亡3895人,福井市幾乎遭到毀滅性破壞。)

福井大地震後的一片廢墟(圖片來自網路)

鍵田忠三郎把這種雲命名為地震雲,還說在中國唐山大地震前兩天,日本九州也出現了「像把天空分兩半似的」地震雲。

「像把天空分兩半似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路)

鍵田忠三郎用觀測地震雲的方法來預報地震,堅持了30多年,自稱在1948年預報出了日本的三次7級以上地震,在1979年預報出了兩次地震。

80年代,他與日本九州大學的真鍋大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的呂大炯,合寫《地震雲》一書,1981年在中國出版。

上世紀80年代,是「地震雲」在中國的黃金期。

當時中國剛剛結束某瘋狂年代,科學界百廢待興;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留給中國人的恐懼和悲痛又太深,舉國上下都如饑似渴地希望真能找到一種預報地震的方式。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圖片來自網路)

因此,「地震雲學說」在中國廣為流傳,甚至一腳踏入了中國科學界。呂大炯曾於1981年在《科學通報》發表過《地震雲觀測》的論文,並在1982年出版《震兆雲霞》一書。

而民間的熱情更加高漲,日本成立了「地震預知俱樂部」,中國也成立了「中國震兆雲霞研究會」。

但是,「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隨著科學認知的發展,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

美國地質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曾明確表示,地震發生前的某種形態的雲出現,與地震沒有必然聯繫。中國氣象局也曾表示「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之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發生」。

隨著專業科學認知的發展,「地震雲學說」逐漸絕跡於嚴肅期刊和出版物,但在民間依然擁有廣闊而深厚的土壤。迄今為止,很多人依然相信看雲就能預測地震,而一些民間「地震雲專家」也依然在矢志不移地發布自己看雲預測地震的消息,並擁有一定數量的信徒。

什麼是「地震雲」?

80年代,一些發表的「地震雲研究」認為,地震雲共有三種類型:條帶狀、輻射狀、干涉條紋狀(聽起來都還很厲害的樣子),並且附上了實拍照片。

今天我們回頭看,儘管年代久遠,照片模糊不清,但依舊可以辨認出這些「地震雲」,其實在雲的科學分類中都有對應種屬,而且很常見。

比如「條帶狀地震雲」,其實是莢狀層積雲或者莢狀高積雲。

當年拍攝的「條帶狀地震雲」(《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

再比如「輻射狀地震雲」,其實是輻輳狀高積雲。

當年拍攝的「輻射狀地震雲」(《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

再再比如「干涉條紋狀地震雲」,其實是波狀高層雲。

當年拍攝的「干涉條紋狀地震雲」 (《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

如果說80年代的「地震雲研究」,還試圖用一些科學方法來對」地震雲「作出一些限制和區隔;那麼如今,當」地震雲「已經徹底退出科學界後,現在的民間「地震雲專家」則顯得更加奔放和隨意。

他們把一切「怪異」的雲都指為地震雲。

而「怪異」是一個主觀詞,到底什麼樣是怪異什麼樣是不怪異?完全沒有客觀標準。

比如2016年2月17日下午,江西婺源出現的這種雲,被說成是地震雲,引起一陣恐慌,但這實際上是波狀層積雲。

江西婺源波狀層積雲(圖片來自網路)

2010年1月7日濰坊,也說有地震雲,這還是波狀層積雲。

濰坊波狀層積雲(圖片來自網路)

今年7月28日,長春刷爆朋友圈的「地震雲」,其實是透光高積雲。

長春透光高積雲(圖片來自網路)

現在你打開搜索軟體,搜一下「地震雲照片」,將看到各種高積雲、各種層積雲、各種捲雲、各種卷積雲……而它們其實都是天空中再常見不過的雲(如果你經常抬頭看雲的話)。

甚至還有飛機噴出水汽形成的航跡雲(俗稱「飛機拉線」),也被指為「地震雲」,難道飛機飛過也是地震徵兆?

航跡雲(圖片來自網路)

網上形形色色的「地震雲」,以高積雲或層積雲居多,因為這兩種雲容易形成波狀、絮狀、透光、放射狀、莢狀等「怪異」的樣子;再加上有時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顏色,就更被疑為「天有異象」了。

「地震雲」的高命中率

當然,「地震雲專家」能長盛不衰,也不是浪得虛名,人還是有一套很具迷惑性的「證據」,這就是「高命中率」。

比如,他們說:

中國5·12汶川大地震的前3天,在山東臨沂出現「繩紋狀的地震雲」;

中國四川雅安地震的一周前,杭州上空出現「地震雲」;

2008年6月1號巴士海峽地震前一天,合肥出現「地震雲」;

……

5·12汶川大地震(圖片來自網路)

說上三五個例子,一般人就被唬住了,覺得是呀是呀,這麼多次都命中了,就算不全信,也沒法全不信了。

那麼,為什麼能多次命中呢?

其實說破了也沒什麼稀奇。

我潛心圍觀過網上幾位知名「地震雲專家」,他們的路子就是,先貼一張「怪異」的雲出來,宣布為地震雲。之後,在短則幾天、長到一個月的時間範圍內,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地震了,都算「命中」!

(掌握這些技巧 你也能當地震雲專家)

「地震雲專家」眼中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路)

這精度也太粗獷了吧,簡直是霸王條款,想不命中也難啊。

要按著這個精度,天氣預報就可以改成「今天明天後天乃至一個月內,全球總有一個地方將會下雨」,這準確率也能分分鐘飆到100%,想降都難。還有不少「地震雲專家「的粉絲吹捧說「比天氣預報准」——真是令天氣預報員們男默女淚。

有人說,地震能跟下雨比嗎?下雨是常事,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啊!

你看,很多人總以為地震很罕見,能「命中」幾次就是神運算元了。其實這是個誤區,事實上地震每天都發生。

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年發生500多萬次地震,每天都要發生上萬次。咱就不算那些小地震了,即使只算≥5級的破壞性地震,全球每年發生1000次,差不多每天都得發生兩三次。

換句話說,任何人,隨便朝天一指、掐指一算,隨口說句「今天全球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他都穩贏不輸。更何況「地震雲專家」還把時間放寬到一個月以內呢。

真的,「地震雲專家」自稱「多次命中」,這都屬於謙虛了,其實他們是「每次命中」,逢測必中。

地震雲的「理論依據」

「地震雲專家」們還提出了一些「理論依據」,試圖從物理、大氣科學、地質學的角度來證明地震雲的「科學性」。

思路都差不多,大概就是說,在地震前的「孕震期」,大地積蓄很多能量,這些能量會以「地熱」「波動」「振蕩」「次聲波」「電磁輻射」「高能水汽」「帶電粒子」…等形式,從「斷裂縫泄射出地表」「上逸到空中」,影響雲的形狀,出現怪異的地震雲,之後就會發生地震。

這些專業辭彙乍一聽挺唬人,其實經不起科學驗證和推敲。

地球上從地表到高空已經密布各種的監測儀器,無論是能量、波動、振蕩、水汽、次聲波、電磁輻射……都能被精準地監測到。

假如在地震前,它們真的從地下冒出來、再到達天空、再體現到雲的形態上,那所有這些儀器,怎麼可能全都無動於衷、監測不到任何異常數值呢?反而要等它們折騰到雲上去,再由人眼來辨認?

這些質疑已經被反覆提出過多次,然而「地震雲專家」們永遠視而不見。

心理聚焦效應

「地震雲理論「能在民間收穫信任,也源於大眾的心理需求。

當人們遭遇諸如地震這樣的重大災難後,往往會反覆回憶起事件發生前的各種細節,並傾向於認為這些細節是「罕見和異常」的。其實這些「罕見和異常」經常發生,只不過平時人們不會去特意觀察和記憶罷了。這被稱為「心理聚焦效應」。那些看似怪異的「地震雲」,也是這個道理。

看似怪異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路)

波狀層積雲、透光高積雲、絮狀高積雲…這些其實都是很普通和常見的雲,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天空出現。但當它碰巧出現在某次地震之前,就會被人賦予特殊的「天兆」含義。

在地震這樣恐怖又突然的天災面前,人類顯得太過於渺小和無力,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能有一種簡單直接的方法(比如看雲),來預先判斷地震的出現,能讓人們有機會逃脫厄運。

正是由於滿足了人類的這種心理需求,「地震雲理論「永遠都會有追隨者。

出品:科普中國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有好幾個同學曾經問過,我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經驗預測地震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地磁、地電、地溫、水位。

地電和水位的變化似乎與天上的「雲」關聯不大,因此可以排除。

地溫我認真考慮過,根據大陸傳熱的特徵時間公式:L=sqrt(kt),即溫度變化傳播距離L需要的時間為l的平方除以k,而k的數量級是在1mm2/s,假設地震即將發生時,震源位置(假設地下較淺處10km)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溫度改變,那麼這個變化傳導至地面所需要的時間數量級在10的十二次方秒亦即200000000小時以上,從特徵時間來看不足以引起地面上空天氣的改變。

地磁不是我的強項,其改變對於大氣中物質的聚合是不是有一定的影響我不太清楚,但是通常地磁的改變是在地震之後。歡迎地磁方面的強人進行補充。

如@邵延秀所說,地震預測的研究處於資料累積的初級階段。畢竟地下是什麼情況我們看不見摸不著,應該從科學的角度看待地震預測,而不是輕信「地震雲」之類的謠言。

http://www.guokr.com/article/12879/

2017年九寨溝地震後更新:

讓你失望了,地震雲並不存在


汶川大地震之後,我曾經痴迷於地震雲記錄(僅記錄怪異的雲,記了大半本,高中時還拍了一些照片),這個記錄在我大學之後逐漸減少直到現在放棄,一來當然也是大學之後就變懶了,不想再去花時間做這些事情(潛意識的認知裡面,北京的地震比家裡應該少一些),二來自己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首先做一個假定:地震會對天上的雲產生影響。但是接下來就有三個問題需要回答:

問題一:這種影響是否具有區域性和時效性特徵?

問題二:地震雲是否具有某種唯一性的特點?(區別於氣象作用)

問題三:現有的觀測手段是否能夠對到這種現象做到具體區分?

下面我們一個個來簡單分析一下。

問題一。

我覺得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我們假定了這種現象的存在,我們首先得保證我們能夠接觸到這種現象,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研究。而想要接觸到這種現象,首先就是要確定地點以及時間。但是現在的大多數地震雲觀測,地點經常都是千差萬別,我們來看看題主所說的例子:

首先這個地點波及夠大的,基本中國的整個西北區域都成了「可能受災區」,這點我們說說輕鬆,總不能讓整個大西北的同胞們都一宿不睡等著吧?文中特地提到了一個「玉樹地區」,但是本文發於2013年,我想可能是受到了2010年玉樹地震的影響才特意提到這個地區。結果後來果然地震了,但是問題在於地震的區域並不是這位博主提到的絲綢之路上,而是在四川雅安。而最博主的觀測地點在哪裡:山東!這橫跨了大半個中國啊!總不能將來美國的地震需要中國的觀測人員來推測吧?地點的不確定性之外還有時間的不確定性,基本每一次預測都是在幾天之後靈驗,這就意味著非常糟糕的時效性:你甚至無法精確到天。

問題二。

需要討論地震雲的形態唯一性,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對於地震雲的描述:

再看一個早一點的版本:

還有一個比較牛逼的版本:

我們都知道,為什麼我們認為地震雲能預測地震,一個是我們能看到,二來是這種現象具備某些預測的特徵。而現在網路上最經常出現的,要麼就是天上橫亘一條長雲(一般認為雲的指向為震中,也有出現其垂直方向為震中的說法),要麼就是鱗次櫛比的魚鱗狀雲彩(方向判斷機制類似於長條雲或者放射雲),甚至還有一些很特別的, 比如什麼天上雲朵中間有一個窟窿之類的。

那麼下面讓大家看看幾種的雲彩:

這兩個都已經到了嚇人地步的雲朵,卻並非地震原因,而是氣象原因形成的滾軸雲

這兩個也很牛逼對吧?看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而且也具有鮮明的地區性特徵,可是這個也不是地震產生的,而是著名的氣象奇觀乳狀雲

這兩個估計比較接近大家津津樂道的地震雲,可是這個反而是很常見的透光高積雲。我個人小時候見過不知道多少回了……當然真正認識這個雲還是初中學了《看雲識天氣》之後自己上網查資料了解到的。

這兩個看上去是能夠「精確預測地點」的類型,結果這兩個是一種氣象上相對罕見的現象,叫做幡狀雲

這些照片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震雲很難和氣象雲區分開來(形態上不唯一)。即使有一天你看到天上的雲彩有點怪異,有可能真的是地震產生的,可是你如何確定呢?總不能因為一個大概率還不是地震的徵兆的現象,勞煩一大群人拖家帶口吧?萬一只是一場大雨甚至什麼都沒有發生呢?所以即使真的有「地震雲」,也應該是具有鮮明的區分性的,這樣我們才能拿過來用。而如今看到的地震雲都是這個德行,幾乎每天都有機會看到,我高中記錄就有好幾次,最後的結果卻是風平浪靜(畢竟我現在還能在這裡刷知乎)。

問題三。

地震雲市場很大(為啥沒有人搞一個地震雲收納網站,搞不好還能賺點流量錢),但是問題在於:

即使地震真的能夠對氣象產生影響,難道真的會是以「地震雲」這種形式出現的嗎?

在之前上網查找地震雲的內容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歸納地震雲的現象時,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地域指向。因為時間沒人知道怎麼去預測,乾脆來一個「這幾天」、「XX小時之內(基本是兩位數以上)」瞎猜一個;所以基本上「地震雲預測」的核心就是地點預測,因此所謂「地震雲」的典型也是「帶有明確指向意義」的雲彩(類似前面所述的幾種)。為什麼很少人拿捲雲和層雲來預測呢?因為捲雲太常見了,而且稀稀疏疏沒有方向性;層雲也太常見了,而且遮天蔽日也找不到方向感。但是這些「條狀」或者「零碎」的雲彩不同:好歹人家有一個方向啊!於是拿來猜測多方便對不對?這種目的性極強的推論,個人認為有待商榷。為什麼地震不會產生特定的層雲呢?不會產生特定的捲雲呢?就因為缺乏「眼睛上看過去能認得出來的位置指向」就只去把具有單一特徵的雲作為「地震雲」,我覺得非常不合理(你知道層雲和捲雲有多努力嗎?)。

如果地震真的對於氣象能夠產生影響,很可能是綜合性的,而不是形成幾種特定形態的雲彩這類僅憑藉目視觀測就能看出來的現象。前面 @中國科普博覽 也介紹過,現在的科學儀器那麼發達,如果存在這麼明顯的現象,科學家們早就能夠觀測到了。所以要麼是現象是多維度、綜合性的,要麼就是不存在這種影響(或者影響極小,無法在通用技術基礎上觀測到),但不論是哪一種,都和我們平時談到的「地震雲」沒有明確關係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可是有些古文裡面也有類似的記載啊?

古代的科學並不比我們更發達,他們的記載也只是一種猜測而不是真正的結論,而且我國古代的科學本身主要是憑藉「總結」的「技術性經驗」,比如各種天氣的諺語,雖然有粗略的理論,但是從今天的觀點來看還是具有比較強的任意性。對於進行精準的地震預測是達不到要求的。

還有些朋友會問:可是很多次地震都有人觀測到了,這樣還說明不了問題嗎?

今天所謂的「靈驗」,我不知道大家知不道足球界還有牛逼「拉姆塞死神定律」和「貝利烏鴉嘴」,包括虎撲論壇著名的「開水熱線」?我覺得靈驗程度完全不輸給什麼「地震雲」。很多人說靈驗的時候,基本是事後強行對應的結果。我們可以看看網路上有人歸納的記錄(來自於百度百科地震雲詞條的歷史記錄):

大量的「未考」。那麼所謂證實的呢?有一條說是汶川大地震前合肥出現所謂的地震雲,可是我們可以發現首先地點在合肥:

在地圖上看,這兩個距離有多遠我就不吐槽了。然後描述的是合肥出現「放射狀」雲帶,那麼為什麼沒有人計算出來一個相對精確的位置呢?畢竟放射狀雲帶一般指向性非常明顯,按照地震雲理論,放射點常常被推論為震中。可是合肥天空幾片雲計算出來的放射點,距離合肥能到多遠?我覺得非常懷疑。而後面還有一個憑藉合肥天上的魚鱗雲推測到巴士海峽的,我覺得這個也相當模糊:魚鱗雲也就是透光高積雲,是非常常見的雲彩,當天全國可能有多個地方都有出現過。

我們再看看其他例子:

第一個居然套了一個1.2級地震,真的有湊數嫌疑。後面好幾個5級不到的地震,結果觀測地點同樣居然隔了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而其中玉樹地震,先不提地理上的距離差(不過還是想吐槽一下用河北地震雲預測甘肅地震的行為,西安好歹還近一點,雖然也已經上千公里了),一個「東西走向」如何能夠確定位置?如果這樣是否也應該查查日本那幾天有沒有地震?這樣的數據,實在有些牽強。

對於地震雲觀測來預測地震的行為,如果在中國知網上面,大多數認為「地震雲可以預測地震」的期刊論文,主要停留在20世紀。

汶川地震之後出現了一個研究的高潮,但是近幾年來,相應的研究漸漸減少,沒有什麼成果倒是更多的是很多科普性的文章(報刊等等),這說明研究方向已經基本被科學界放棄(或者不作為一個重點方向:

而我們看到11年的文章:汶川地震前上空的地震雲分析及自動檢測研究 - 中國知網。其對於所謂地震雲的研究方式也已經不再是所謂的「用肉眼觀測地震雲」,而是通過氣象數據中的信息並配合計算機演算法來實現的,而且具體效果還是存疑的(可能有一定的意義,但無法做到人們所希望的「精確預測」),更多的還只是「檢測是否地震雲」而不是「檢測是否地震」,也就是說更像是模式識別的應用課題而不是一個對地震預測提出實際可行方案的論證。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至今仍然認為地震會對於氣象有特定影響,但是我認為這種影響更加綜合,不是單一的,或許只具有統計學的意義。但不論如何,不是看到幾條「怪異的」雲彩就能夠下斷言的事情。從感性上來說,我們當然也是很希望能通過觀測一種「簡單」的現象來達到對某些大型自然災害的預警,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現實往往不是如此。

最後回答一下:所以地震雲形成的原理,至今存疑,甚至很難證明所謂的地震雲其存在(存在形式以及存在機理);至於預測地震,可以說精確性、確定性都非常不夠,理論上不可行。


對於這個問題,我真的很難回答,因為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地震雲,更難以說明其形成原理,而我目前更傾向於認為您所想像的地震雲根本不存在,利用其預測地震從何說起呢?

據我現在所掌握的知識信息,我不認為天氣的變化與地震有直接關係。

地震科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各種理論應建立在大量測量、監測等資料基礎上的,雖然現在每天地震相關儀器記錄了大量的數據,但是因為大震發生時間尺度的原因,我們還沒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各種可信數據。

我認為目前地震預測研究依然處於基礎資料積累的初級階段,研究人員還有太多的基礎工作要做,比如各活動斷裂的滑動特徵、歷史地震、古地震的時空序列等等。現在地震相關部門能把本職工作做好,確保數據可信,並能對公眾開放,就是對地震研究的最大貢獻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見解,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我是周文王,是一位天象學家。這個世界地震頻發,曾多次毀滅我們的文明。好在我已經發現了規律,可以預測地震。我要到朝歌去,向紂王彙報我的發現。」

  周文王同汪淼走了很長一段路才到了紂王的大殿。

  「這是伏羲,一位畜牧學家。」紂王向他們介紹身邊的黑衣人,「他聲稱,地震前可以觀察到雞飛狗跳,從而可以預報地震。我們按照他的說法進行預報,然而雞飛狗跳倒是很常見,但預報成功卻一次都沒有發生。」

  於是伏羲無奈的跳進滾開的大鼎中。

  「你對地震發現了什麼?」紂王問。

  「經過我長年的天象觀察,發現每逢大地震前,天上都會出現徵兆,會有這樣的雲彩出現。」說著,周文王拿出多年來繪製的雲圖,「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地震雲』。我用這種方法預報了多次地震,都記錄在我的微博上,想必您一定看過。」

  「恩,這種雲確實很不尋常。姬昌啊,我決定聘請你為國師,推廣你的地震雲預報方法。」

  一個多月後,地震毫無徵兆地發生了。

  「請大王相信我,這只是個意外!我的觀測數據和圖是可靠的,何況我的每一次成功預報都在微博上有記錄!」大殿里,周文王跪在紂王面前哀求道。

  「還是把鼎燒上吧。」紂王嘆了口氣說。

  這時走來另一名大臣,指著手上的筆記本電腦道,「大王,已經跟微博取得聯繫。這位周文王幾乎每天都會寫一條預報地震的微博,並將其設為隱藏。等到地震發生後就將預報成功的公開出來。」

  周文王慢慢站起身,朝架在火上的青銅大鼎走去,他爬上鼎沿,跳進去前停了幾秒鐘,也許是看到伏羲煮得爛熟的臉正在湯中沖他輕笑。

  「用文火。」紂王無力地說。

(完)

PS:借《三體》的殼寫這個段子,是覺得這種事完全可能就發生在歷史上。「地震雲」這種不需要任何觀測技術的預測預報方法如果有效的話,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們早就發展完善了。要知道自古就一直有專門的人不停的觀測天象,不僅僅占星卜卦,更預報天氣、氣候。判斷「地震雲」是否能預測地震,是完全不需要科普和專業知識就能想明白的。


臨沂老徐這人真是臨沂另一恥辱,你給他微博任何不同聲音評論,立馬會被刪除加拉黑,像不像我們另一個神棍教頭,崔仙呢?

哦對了,這神棍去年還是前年又跟一大學(地質大學)研究生撕比,氣急敗壞下又搞人肉,智商大抵如此。


首先,地震雲未被全球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它不是科學名詞。——它並不是嚴謹意義上的科學,可以作為一個輔助工具,但請不要太嚴肅認真看待它。

第二,有人對地震雲的形狀做出科學的分類整理嗎?我沒見到過......通常情況下,所謂地震雲與正常雲無太大區別。我懷疑很多地震雲都是馬後炮,如果沒地震就不拿雲說事,如果地震了啥雲都能是地震雲。

第三,由於主流科學界未接納這一概念,就連批駁它的人都很少,目前民間提出的幾種形成原理都沒有可靠的理論支撐。其他人提到的地熱和地磁說法,目前都嚴重缺乏理論支撐。地球磁場變化確實可以引起大氣密度的變化,但通常是對電離層起到干擾作用。地熱更是想想都覺得不可能。

第四,不反對對地震雲做研究,但從目前人們對地震的成因認識來看,氣象對地下環境的指示意義並不大。

最後,不反對民間做研究,但起碼抱著做科學的態度好不好。幾乎不是求關注就是求贊助的,那麼必然不會入眼主流科學界。


地震雲研究思路:

1、以單人視域面積為網格面積,將全球均分網格。(以雲層平均高度為高,60°左右為斜角的圓錐形底面積即視域面積略為1500*1500*3*π平方米) 粗略計算 略為24691358個網格

2、每個網格內放置一台圖形採集處理設備,能夠自動化採集雲朵圖形。按照雲層更換頻率採集數據

3、將雲朵圖形與地震擬合,得到一個最簡單的歸納關係(並不能得到)

4、前提限定:6級以上地震,雲彩圖形與地震發生距離地點在合理範圍(怎麼設計)

擬想結果

每天產生的數據量太大,一種圖形出現發生地震的概率是0.00000000……01%,不發生地震的概率是99.9……9%。


如果大地向天空傳遞了即將地震的信息,這個信息的能量強度高到可以影響雲的形狀,那麼人類早就可以檢測到這種能量變化了,畢竟現代儀器連引力波這麼微小的信號都能測量。

要不大地和天空採用了一種人類至今無法理解的信息傳遞方式,要不地震雲就是扯淡。


知乎什麼時候也會選邊站了?【無奈攤手.jpg】與其討論地震雲是否能預測地震,還不如討論面對「地震雲」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請看鏈接(答主自己寫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403855


根本就沒有什麼地震雲。由震源能影響到高空的源無非是力源,輻射源,電磁源,熱源。力源影響震前形變不太可能,放射性氣體影響電磁跟雲關係不大可以歸到電磁源,熱源有可能但是現在記錄到震前溫度異常不大,電磁源老夫處理了三年數據沒發現所以不可能。連個物理模型都提不出來所以沒有原理。


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會被邀...

對於預測地震這件事情,我的態度是:預測他妹!

除非科學進步到可以100%準確預測地震,否則謊報地震所帶來的災禍毫不亞於地震本身。

關於微博預測地震:

我也可以每天發張天空的照片說明天要地震了,然後明天沒地震就刪掉,然後繼續發。

有一天發中,我就火了~

真正能防禦地震災害的方法,是把房子造的牢一點!

學學近鄰霓虹國吧!


一個天然地震學研究僧,終於遇到了看得懂的話題……

目前尚沒有任何前兆現象可以準確預報或者預測地震,地震發生後調查研究到的如噴砂冒水,動物遷徙等也是個別現象,沒有普遍性,研究還在做,還需要很多學者要花很多年投入其中,很辛苦。

地震預測是一個地震學的難題,也是和非從業人員關係最大的一件事,希望儘快有一天和我同樣投身其中的學者可以有所突破


今天剛在知乎上看到的,還熱乎著:


地球上某出出現奇怪的雲預示著地球上某處會有地震。說真的這個研究的意義跟我說「每次我放屁都會有車禍發生」差不多。


且不說是否靠譜,就說是可以預測的吧,但這樣的預測有任何意義?

人們想盡辦法預測地震是為了啥?是為了防災為了提前做好準備,是為了儘可能降低損失。

預測不是為預測而預測的。

但至今為止,但凡是拿所謂地震雲做預測的,都無法給出準確的要地震的方位,更別說震級這些了。

世界辣么大,我今天看見一片雲說必定有一個地方會地震,結果密克羅尼西亞的一個島上大地震。。。。這樣的預測就算是百分百準確,又有什麼意義?難道天上出了一片雲,全國乃至全世界就進入預警模式? 各種應急預案就正式啟用?況且還地震還分級別呢,小的地震隔三差五都有,這雲只告訴你地震,不告訴你幾級。。。。那我萬一瞅見了,是該直接拿個帳篷去廣場睡呢,還是當什麼都沒發生?還是買張機票跑路?

哦,我忘了,跑路也沒有用。它也不說哪裡地震,萬一我人品不好趕上了呢。

一個所謂的科學預測,最終的核心還是拼人品。。。那我還是去買一注雙色球吧


老徐在2013年4月18號觀測到了地震雲,今天4月20號早上8點在四川雅安發生了地震。地震和地震雲之間能有多少聯繫?

答:

這個問題,在4月18日之後、4月20日之前的時間段里,去問問老徐。


這個問題彷彿是問 同那樣的耳機在南方北方核電水電火的不同條件影響下會不會對音質產生影響一樣。 總結兩個字。玄學。


地震雲預測是日本的一個政客發明的,被中國的民科發揚光大。

八十年代中國地震局專門對地震雲做過定量觀測,持續了兩年時間,結果只有兩張疑似地震雲很牽強地與大老遠的小地震時間上有關聯。

背過兩千多張不同類型雲圖的老氣象學家對網上各類「地震雲」嗤之以鼻.


九寨溝這一場地震貴國又多千萬虔誠民科信徒


推薦閱讀:

偽科學有哪些明顯的特點?怎麼辨認?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年女性抱團信佛?
鍊金術是不是偽科學?
今天上課老師提到了氫氣水,說聽朋友講在日本就像是礦泉水一樣,這是真的嗎?有那麼多功能嗎?

TAG:地震 | 預測 | 災難預測 | 偽科學 | 地震雲偽科學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