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活動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諸如TED的志願者,維基百科的志願者,以及各種公益志願者活動是如何組織起來並有序的工作的?
組織志願者活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不是TED或者維基百科的志願者,但能說一下我做志願者的體會。我們是在法國一個小城市上學,剛開始的時候,在大街上認識的一個法國老頭,人很好,剛來的時候,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難的時候會跑去找他幫忙,他也經常邀請我們周日去他家吃飯,一來二去,就成了朋友,他覺得可以做一個協會,更好的幫助外國留學生,於是大家一商量,協會就成立了。協會的中文簡介:http://www.worldtop.fr/index.php?q=11lang=cn剛開始就是4,5個朋友在一起,組織城市裡的外國學生一起吃飯,便於外國學生一起交流,參觀一下這個城市,也有周邊的城市,讓剛來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聖誕的時候,組織大家一起過,畢竟外國學生聖誕不是都能回家的,漸漸的就是一起出去玩,火山公園,動物園,卡丁車,鐳射遊戲,滑雪這些沒有車是不能玩的地方。志願者也慢慢增多了。
這個法國老頭,他一直是協會的主席,也是他能夠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告訴我們該怎樣做事情,這一點其實極其重要,有一個有能力,而且大家都認可的領導者,很關鍵。
總的說來,要想有序,第一是要志願者有足夠的意願,不然分配了任務也做的不好。我們招志願者一般是在活動中跟來活動的人說話,認識,詢問他們是否有這個想法,讓他們做一兩次,看一看。第二是開會。我們是每個月都有一次活動,每個月都有一個會,總結每次活動得失,大體說下下次活動。每次活動之前也有會,主要是分配任務,分工明確,精確各個時間段的工作,最後打出一張任務分配的表,可能剛開始的時候,需要毛遂自薦,但慢慢大家就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了。每年也有一個年終總結的會。每一次的會,我們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看看我們怎樣做事情,也會有人參與進來。第三是,任何一次活動都要有主持人這個角色,活躍氣氛,特別不能出現冷場的時候。活動中間需要有個人能一錘定音的人全場協調,畢竟活動中間是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事情。當然也有一些細節,譬如場地,我們每一次都會把場地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打掃乾淨,譬如去滑雪,我們會問下都有沒有保險,如果活動是需要交錢的,志願者也同樣要交……另外我們協會的財政來源是大學和市政府。目前國內志願者以共青團中央為統領,以行政組織為主要形式,以政府財政為活動保障,與國外及民眾所認為的志願者概念不同,應該說還處於萌芽狀態。基於雄厚的財政支持及龐大的人口底數,僅北京2008奧運會我們就可以打造出100百的志願者大軍。但隨著高度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以真正理解志願服務的本質,自發參與政府或社會組織發起的公益事業,相信會越來越好。提問者問如何組織志願服務工作,一般有如下簡要流程:1.制定活動流程,包括主題、經費、參加人員人數、服務對象、活動規模、活動流程;2.聯繫確定場地、製作宣傳橫幅、海報等,聯繫有關媒體,重視媒體宣傳對志願者參與積極性的調動;3.聯繫招募確定志願者;4.組織開展活動,注意活動現場安全,人數超過500人以上的要到當地公安機關進行備案。
同@彭天山
以我自身經歷:志願者最開始的時候是由學校組織起來的,並且分配到班級。這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當時我們是分配到一個孤兒院為孩子們打掃並且陪他們玩耍。其實只要去個幾次就可以了,只為了交差而已。
後來和孩子們有了感情,我們幾個同學就一同自發的不定期去看望,直到現在,即使孤兒院因為各種原因搬離到很遠的地方,我們幾個同學也會不時去看看。孤兒院里的孩子來來去去,而且條件也總是在邊緣徘徊,不能算好但依然有很多熱心的人在勉強支撐著。 國內的志願者組織還不是特別的完善,譬如也有人想去幹些這方面的事情,卻不知道門道在什麼地方。流程、組織、宣傳、經費、招募等等,都是要考慮的。一合計,卻不如幾個人發自內心的小小活動來的方便且好調配。船小好調頭,一旦船大了,又是艘沒有利益的船,可想而知,翻的會很快。推薦Winrock 溫洛克民間組織志願者管理指南!
可以自發組織,貼一篇自己的文章吧。
負笈吉大,倏忽十載。本科加碩士,在吉大度過了6年的時光。據說,6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人的全身細胞全部更新一遍,我也作為一個學生在吉大完成了自己的脫胎換骨。十年過去了,記性開始變得不好,午夜夢回的時候,常常害怕忘了那些在我生命中的人和事。所以在10年之際,開始寫下我那六年青春歲月里的記憶,以為存照。因為過去吉大大學城附近有湖名曰觀瀾,故命名為觀瀾隨筆。
萬事開頭難,為了照顧自己漸漸模糊的大學記憶,就倒著來寫吧。我把這個經歷看作是跟10年參加挑戰杯並稱的大學期間唯二的兩件大事兒。這兩個經歷分別是在我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一年發生的,不知道算不算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的另一種證明。但是四載已過,估計很多記憶會有一些模糊的情況,所以如果有當時的小夥伴發現錯漏,務請指出。
時間回到13年的春季,彼時的我正掙扎在畢業論文的泥淖之中,年前我推翻了原計劃的論文實證方法,但是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應用,著實非常焦慮。那時電子學院的洪運師兄和我們幾個小夥伴剛剛在年前在延邊搞了個農村的調研,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小圈子。
洪運師兄和我一樣,是農村孩子,他每每提到自己小學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接觸到科學和文化的機會,農村的蒙昧和閉塞讓孩子們無法「睜眼看世界」。可是當時很多的吉大子弟,卻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父母的工作原因,種下渴望知識和科學的火種。彼時的我們還是非常有改天換地的熱情的。洪運師兄就萌生了利用吉大學科門類全,專業眾多的優勢,組織農民工子女來吉大周末參觀學習,進而激勵他們勤奮向學的思路。
洪運師兄是個實幹家,有了想法就想讓它落地。於是當時找到了包括瑩靚師姐(電子學院)、潔凌師妹(外國語學院)還有我(商學院)的幾個人,開始籌劃要做這件事。我們幾個都是要畢業的「老」學生,其實沒啥功利的動機來做這事,反而是論文的壓力讓大家都挺疲倦,但是洪運的激情感染了我們,大家就在理化樓里成宿的討論。後來被小夥伴們戲稱「理化樓里的燈光」。(大霧)
我們漸漸發現吾道不孤,很快通過人人網、qq,我們就糾集了十幾人的團隊,這裡面有嘉旭、丹丹、丹陽、美靜、培軒、小滿……我還記得有位「溫暖教主」。真的抱歉很多的小夥伴們名字都已經記不太清了。大家在理化樓里熱切的討論,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思路。嘉旭找到了自己的母校,跟校長一聯繫上,馬上得到了熱切的響應。這時候我們也得到了電子學院、商學院等幾個學院相關社團的積極配合。大家為了項目的名字也是絞盡腦汁,最後也不記得是誰了,說我們就叫吉禾吧,吉大,為愛集合。禾苗也來代表那些小朋友們,希望吉大和禾苗共同成長。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學生來到吉大,午飯是個大問題。我們不能通過自掏腰包的方式來每次解決問題。後來大家就想出來了「認領午餐」的模式。也就是通過同學們在人人平台上自發認領一名小同學,並帶他們一起在食堂進餐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一方面解決了費用問題,同時也能讓大學生們跟小學生有更深入的接觸,也可以擴大影響力,讓更多的同學加入我們。一石三鳥。
大約是在3月底4月初吧,第一次活動成功開展。記得那一次,小學生們參觀了電子學院的實驗室,觀看了研究生師兄們的科學實驗演示,還參觀了吉大的校史館(我們也算是夾帶了一些私貨哈,萬一將來有考吉大的呢),下午應該看了一場辯論表演賽。第一次活動大獲成功。
漸漸的活動有了起色,就有更多的學生組織加入進來,也獲得了一些影響力和關注度。當時洪運師兄帶著我作為團隊的代表,參加了吉林廣播台的一檔節目。那是現場直憋啊哈哈。當時我記得我表達了兩個觀點:首先,我們不可能通過這麼一場活動就轉變小朋友的人生,但是我們希望能在他們的心中播上一顆希望的種子,未來有一天只要有合適的陽光雨露,就會生根發芽,開個玩笑,哪怕有一個小朋友能為了這個考我們吉大,我們也賺了;其次就是我們是誰不重要,和(公)諧(益)社(事)會(業)最重要,作為一群即將離開學校的畢業生,誰也沒有期望這件事兒能給自己增光添彩,我們更希望的是搭建這麼一個平台,讓更多的學生和學生組織參與其中,就算將來被「收編」,我們也覺得無所謂,只要有人能夠堅持做下去,我們就覺得沒有白做。(誰知道後來一語成讖呢……)
陸陸續續搞了幾次活動,每次都非常成功。臨近畢業,洪運師兄開始跟我們討論誰來做下一個負責人。後來我們都覺得嘉旭是最好的人選,雖然不善表達,但是踏實靠譜,是個好小夥子。於是接力棒就交到了嘉旭手裡。我們也就愉快的畢業了。
後來我就去了寶潔,洪運去了華為(沒實現他改天換地的包袱^_^),瑩靚師姐去了大眾,其他的小夥伴們也都散落天涯。跟學校的聯繫越來越少,這個小項目的消息也漸漸少了。記得14年校招,我回學校的時候,嘉旭去看了我一眼,送給我吉禾行動的徽章,跟我說學校有了更多的介入,吉禾也成了志願項目的一部分。當時我還是秉承一貫的想法,誰來做不重要,堅持做下去最重要。
我可能永遠都想不到,周末上大學居然能和我另外的一個經歷——挑戰杯扯上關係。(以下皆為道聽途說或者來自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報道,如有問題,本人概不負責)。吉禾被包裝一番,參加了挑戰杯公益類的創業競賽,還捧得了金獎。我當時還是非常高興的,看了公開的新聞報道,覺得如果能夠以收費來補貼公益,實在是非常好的模式(雖然當時13年洪運和我們就討論過這事)。後來克強總理來吉大調研,還專門問了這個項目的細節。我輩也算與有榮焉。
事情到了這裡可能就要划上圓滿的句號了,這是一群要畢業的學生在吉大最後的閃光,被靠譜的學弟接棒,最後在體制的力量之下被發揚光大名揚天下,真是圓滿的結局了。可是最近我看到了一些見諸媒體的文字,對於這個小項目的創始者和開創者做了錯誤的表述,那些名字至少在13年6月份前我從來都沒聽過,也沒見過。我相信所有的小夥伴都從沒想過能在這個小事兒上獲得什麼,從來都沒有。但是我還是想把這件事記錄下來,讓這件事情有個在我語境里的表述。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現在的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成為了親切的回憶。在這裡我還是希望那顆牡丹園種子在更多的小學生心中發芽,無論是誰在做這件事。
願公益不朽,吉禾萬歲!
我國很多志願者服務是由當地團委組織開展的,用行政手段強制在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各單位收到團委紅頭文件後,立即召集本部門複合條件的人開展活動,這些所謂的活動,主要還是掃垃圾、清除小廣告,比如法院或者檢察院還會開展普法宣傳或者現場諮詢活動。
這就是志願者活動。
根本沒有志願好嗎?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符合條件就必須參加。
沒人關心你的意願。
我們這裡的團委之所以奮力開展各種工作,無非是看到升遷機會而已,畢竟從團委幹部選送到縣(市、區)當領導的機會比較大,所以發了狠心開展各種狗屁不如的活動,除了志願活動,就是相親交友。組織一批公務員隊伍的單身男女,依託房地產商提供的場地,盡情的玩耍。想像一下吧,那個場面是多麼奇葩。
招募公益志願者,幫助大病重病患者~~
青蛙益加 主要是北京地區的志願者活動
志願者其實不一定是在大機構大組織里做,只要你是有著幫助別人的心意,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ok,本人最近在其他網站看到一個純公益,非盈利的微信公眾號「容嬤嬤教你理財」,是金融行業和理財經驗豐富的一個人創建的,然後再招募志願者,每天發文章,我覺得這也挺有意思的~~所以其實,只要你做的東西是幫助人的,形式倒是次要的。
推薦閱讀:
※去巴厘島操辦一個 5 天 30 人左右的婚禮大概花費是多少?
※公關及活動公司路在何方?
※我想為學校引入模聯,有什麼要注意的?
※關於讀書日,大學校園裡可以開展什麼新穎的活動,能提高同學們讀書的積極性!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