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詩詞,是不是也有相應的曲子配著來傳唱?

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應該說詩歌的來源。文藝的起源之初是一種複合體的形式,最早的文學便是一種音樂舞蹈相結合的一種歌謠。」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呂氏春秋·古樂》)

2、後來的《詩經》更是和樂的,這些詩篇本身就是歌曲的歌詞,正所謂」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墨子·公孟》)意思就是說《詩經》里的每一首詩都可以用樂器演奏、歌唱和跳舞。

3、到了屈原的《楚辭》依舊是和音樂舞蹈有密切的關係。《楚辭》中很多篇章的名字本身就是楚地樂曲的名目,我們熟悉的《陽春》、《白雪》、《涉江》、《采菱》等等。《九歌》與《招魂》本身的形式就是用來演唱的,與楚地的巫術文化相結合。

4、後來的漢樂府和南北朝民歌應該就不用在說了。甚至連《古詩十九首》也是由遊子思婦和樂而唱。

5、在唐代近體詩形成,歌唱的成分減少專為書面化。而在古詩中仍有樂府詩和歌行體,詩歌依舊和音樂有聯繫。雖然此時很多上古時代的樂府曲調已經遺失了,不過像李白獻給楊貴妃的《清平調三首》即是用樂府曲調寫成,可以唱並且還被玄宗給譜成舞曲。

6、到了宋朝更加不用多言了,詞即歌詞。宮商角徵羽要與字字平仄相扣,元曲則有更為複雜的系統。

7、明清兩朝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文藝的門類在不斷細化,所以詩與舞曲的結合便形成了完整的更加獨立的藝術形式——戲劇。

8、清朝以納蘭性德為主,形成了一次詞的中興,不過此時的詞已經非柳三變之詞了,更加雅化,變成士大夫的筆墨之作,而非唇紅齒白的小蠻琵琶弦上說相思了。

綜上,其實詩詞一直可以被唱,它們本來就是被唱的。


補充一下sherry:唐代事實上詩歌通過伶人傳唱傳播也是很主要的形式。印刷手段尚未成熟,傳唱的影響力自然就可以想見了。

"自唐開元盛日,王之渙、高適、王昌齡絕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薩蠻等詞亦被之管弦,實皆古樂府也。"——《雨村詞話》 清·李調元

《集異記》有一則很有名的小故事《旗亭畫壁》可以參看: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人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

  俄而,一伶拊節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之曰:「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渙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

  因歡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渙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諸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詞和曲都是有相應的曲子的,詩則雖然也被拿來入樂歌唱,但是除了部分詩歌,主要是樂府詩和民歌的擬作以外,多半是沒有專門的曲子的,而是在演唱中,根據曲子的實際樂句情況,由歌者取長截短,並添入泛聲和和聲來進行演唱的,所謂陽關三疊就是這麼疊出來的。


像樂府詩,本來就是一些民間音樂。後來白居易發起的新樂府詩運動,據說也是有曲可依的。


宋詞和元曲這種,本來就是用來唱的


現在我們說吟誦,就包含唱的概念。

不光是詩詞,其實很多散文,包括五經中很多也是用吟誦的方法表現出來。

諸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歷年的中華長歌行,裡面很多遺留下來的歷代吟法。


有的,不過就算是《水調歌頭》的現在聽的曲子都不是古代的那些,只是就來加上的現代音律罷了。如果你喜歡還有《虞美人》,《月滿西樓》等等。

如果是復原古代的那種詞曲,說實話……要一定的欣賞能力。


肯定是有的。

特別是詞曲,就是靠譜成曲調來傳唱的。比如柳永的詞在市井流傳廣泛,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之說,但青樓的舞女歌姬或者老百姓里哪有那麼多文化人,沒有曲子配著唱,很難流傳廣泛。

不過總覺得古代,受樂器方言(特別是這個)的制約,詞唱起來一定和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


古代的曲子大部分都遺失了,至今流傳下來的只有寥寥幾首而已。所以我們無法聽到詩詞真正的味道。

另外,詩和詞是不一樣的。只有元曲和詞才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是唱出來的。吟詩,可以想像成說唱。當然,風格是截然不同的。


推薦閱讀:

古籍中「於」「於」二字多混用,有無規律可循?
在中國古籍中有沒有發現恐龍化石的記錄呢?
中華書局最近兩年的古籍印刷質量有所提高了嗎?
中華書局與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些書印刷非常不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TAG:詩詞 | 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