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看了一百份育兒指南,發現:養孩子還是要靠運氣》?

我看了一百份育兒指南,發現:養孩子還是要靠運氣……


德州撲克也看運氣。

然而蠢貨就是玩了要輸錢。

上帝讓你投胎的時候強行梭了一把,

你接著是不是還是梭?

當然了,我個人不認為現在的教育是多科學的方法論。

尤其是各種早教。極其玄學。

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沒看到中間有加粗的字嗎?

如果戴維?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之流足夠誠實,他們的育兒經應該是這樣的:生個健康的孩子,住富人區(犯罪率低,有好學校),提高自己的社會階層,賺體面的收入。只要滿足以上條件,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

一言以蔽之,錢。

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人,很多其實沒有吃透背後的意思。

能在起跑線上投資大筆錢的家庭,其經濟水平也能夠保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持續投資

但是大部分人的意思好像是,在起跑線多花點錢就可以改變未來。

嗯,畢竟賺錢,買房,提高社會階層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努力過程。而 「消費購買育兒相關服務」 是最輕鬆最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成的。


大概大多數人生孩子都不知道這是個賭博,沒有打算承擔風險的準備,只有躺著坐等孩子變成他們心裡想要的樣子哈哈哈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我看了一千份,再加上幾千份實際調查,結論是看爹。


歪個樓,只說一個小小的不太嚴謹的點。

作者第一段上來就描寫自己的兩個優秀的孩子,引出孩子優秀的原因可能在哪幾個方面。

問題就在這,作者您的孩子是否真的優秀?

在父親眼裡,孩子都是最優秀的。作者的孩子一個11歲,一個13歲。想想李天一,在11歲的時候,那也是有過良好家教的上層社會的好孩子,父母的驕傲。結果呢?

況且,孩子在11歲和13歲這個階段,可能即將進入逆反期,這才是考驗教育是否取得成效的關鍵。


就我個人的人生經驗來看,確實靠運氣,同時也不靠運氣。養孩子的關鍵是在人生的極少數的幾個重大選擇或者重大困難的時候,正確的引導子女。既不能完全包辦,也不能完全不加干涉。既需要為子女創造一個犯錯然後反思的機會,也不能讓子女犯錯太嚴重導致恢復不過來。而實際上,家長往往很難有效把握子女真正面臨困難的時間和面臨困難的內容,家長關心的點可能和子女關心的點並不一致,往往出現家長覺得自己很努力的幫了,子女也覺得自己很努力的溝通了,但是最後雙方依然研究的不是同一個事情。

在我們這一代培養子女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有兩個方面,控制過量的物質以及控制過量的信息。現在的環境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以前是想吃沒得吃,想讀書沒得讀,父母需要盡量的讓子女吃好,給子女買書。現在物質和信息資源都極大豐富,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必須將有限的精力放在一些價值較高的信息資源上面,所以父母必須引導子女進行信息篩選。這個篩選還不能強制實施,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怎麼畫風一下轉變了,是不是以後可以看到怎麼選尿不濕??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孩子比別人都強,還是讓孩子遇見真我,你是讓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人,還是成為孩子自己喜歡的人。我孩子14個月了,帶他的過程,為了了解他,我必須身心跟他共振,我感覺我又經歷一次童年,我非常感謝他。我也由於孩子,了解教育,早期教育者定義教育是讓人原始而野蠻的內驅動力升華為智慧。著名家族家讓.皮亞傑,同時也是著名的心理學家,通過學習他的理論,我開始理解《道德經》,以前不理解,例如:為什麼教育講究引導而不是代替,太多東西了,這不就是讓人如何做到無為嗎?你改變孩子,能不能順勢而為,如何變身冷靜的觀察者。例如:寓教於樂,四個字。要發展孩子的樂,比發現大人的樂難過了,孩子不會說,怎麼發現樂?真正樂。教,核心是兩個生命原本內在的共振,需要綜合哲學,發展史,人類史。可以看看黃人頌,劉炎,楊景芝等這些真正教育者的書籍,論述的問題用他們自己的話,就是涉及歷史實質性問題,幾乎不改變。如果一個孩子生下來腦癱,需要不需要教育?教育他,難而成果甚微,這個孩子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追上普通人,教育是一個生命開啟另一個生命,乃至於自我遇見自己的過程。


大概是因為孩子沒法時不時重構一把吧(逃……


你從小到大讀過那麼多書,最後長成什麼樣的人不也是看運氣嗎

人生本來就是一系列的意外造成的


盡人事,聽天命。

所謂好壞往往是指概率高低。

好的方法成功率高,但不能保證不會失敗

社會上絕大多數選擇,都不是排除錯的選對的,

而是選最優解


任何事情的核心都是運氣,但努力和學習是你唯一能做的啊


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it is our choices.

人生是由偶然和錯誤而構成的,但是真正影響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的,不是我們聽過的教誨,受到的教育,讀過的書,而是我們對自己經歷的種種如何看待。

經歷決定不了人的一生,而我們可以根據對經歷的解讀影響命運。當我們以某種特殊經歷作為未來人生的基礎時,就肯定會在某種程度上被誤導。人生的意義不因單獨的境況而決定,我們是根據自己對境況的定義來決定命運。(節選自∶自卑與超越)

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


自己當豬,望子成龍。

那當然是要看運氣了,基因突變哪那麼容易


生孩子也是要靠運氣


不光是養孩子,幹什麼不是運氣?好運氣壞運氣?關鍵是當好運氣來時我們怎麼順勢而為?當壞運氣來時我們怎麼趨利避害?


作者是個標題黨(或許是網站標題黨)。同時偷換概念。

作者的中心思想是,投胎靠運氣。投完胎差不多就這樣了,你能控制的很少了。

基本也就是個階級固化的意思。

然鵝,我並不敢苟同。

育兒我不懂,但我知道控制主要變數來影響複雜系統。

既然依作者說

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主要取決於基因、夥伴、整體的運氣和周圍的環境。

假定是對的。

那麼我們可以做的是

1、我們做產前基因診斷,可以部分控制孩子基因缺陷可能(目前可檢測的一些重大疾病,不是天賦基因)。

2、控制家庭交往,拒絕/減少與熊孩子家庭,三觀不正等家庭來往。

3、多燒香拜佛+笑。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差。

4、改善家裡環境,外部環境請學孟母。

作者想說,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別一天到晚叨逼叨,把自己搞焦慮了。

用老祖先的話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

但是,中產也是有區間的,多下點功夫,孩子在區間上面一點。如果孩子有點天賦,也許可以升一級。不管不顧的,李天一還能坑爹呢。


孩子:如果不靠運氣靠隨機,我怎麼會選你們這樣的父母(微笑)


有效的育兒手段可以儘可能地降低需要運氣的程度...


推薦閱讀:

中國的學校存在階級固化現象嗎?
門當戶對是不是加劇了階層固化?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以王寶強舉例,證明「階級固化」的論斷不成立?
B站現在是不是已經階級固化了?

TAG:生活 | 育兒 | 中國父母 | 階層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