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的A-50預警機採用伊爾76平台而不用客機平台?
蘇聯研製A-50預警機的時候,為啥選擇了伊爾76的運輸機平台,而不是選擇當時蘇聯民用航空的客機平台(比如圖134,雅客40)?相對而言,客機平台改裝預警機比運輸機平台要更好啊。
我想問,你有自己思考過這個問題嗎?有的時候想一想就知道答案了,需要學習一個。
你舉例的飛機都是百噸不到小飛機,你認為毛子能夠用這些飛機裝上只有200噸級飛機才能夠裝的空基預警指揮系統?
A-50立項的時候,毛子的200噸級平台(包括預研)只有圖-95(包括圖-114系列)、伊爾-76和伊爾-86,連伊爾-62都算小了。圖-126就是圖-114平台,伊爾-76在1971年首飛,1974年投產,伊爾-86在1976年首飛,1980年投產。而A-50原型機在1978年就首飛了,你認為伊爾-86進度趕得上A-50?
伊爾-86在航程上也干不過伊爾-76,滿載(40噸)航程只有3400千米,而伊爾-76基本型(50噸)就有4000千米,增程型是4500千米。當然這兩個和波音707(6500千米)比都是一坨翔。
再說了,A-50是用來和防空軍截擊機配合使用,補充北極苦寒之地的防空圈漏洞的,那裡的機場條件不用多說,你認為伊爾-86這種民航機底子的飛機經得住折騰?客機平台改裝預警機更好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因為美國空軍使用最廣泛機型,就是波音707(KC135)平台和改進版,其實也是軍機。
不是把波音707這個民用平台改成了軍用,而是恰恰相反,是波音公司先開發了波音367-80,先有的KC135/C135系列,美國空軍批准了以後,才有了民用的波音707。(經安國大將軍指正)所以其實波音707不是民用機。況且事實上造民用大飛機難度實際上比軍用還高,比如中毛都是可以造出性能不比美國軍運差多少的玩意,並且可以全國產化(中國有抄D30的渦扇18),但是民用就很困難,甚至還要購買西方的發動機。就算毛子想拿民用機發展,以毛子的技術,現在都很難拿出一款優秀的民用大飛機,更不用說當時了。
有些人在強答。預警機使用客機平台毫無疑問比運輸機平台更有優勢。除前線機場起降能力以外,客機是油耗,留空時間,航程,可維護性,單位飛行小時成本等主要指標都優於運輸機,而預警機其實也不需要在前線機場起降,就算能降落,精貴的電子設備還是很難在條件簡陋的的前線機場維護,這點美國看得很透,波音367-80這個平台亦軍亦商,不能說它是純粹軍用的。美國後來推出的外銷預警機型要麼用737要麼用767,包括海岸警備隊用的p3預警機也是用洛克希德L188客機平台,沒有一個是軍用運輸機。蘇聯人也不傻,沒用客機主要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客機堪用,圖126預警機寧可用圖114客機做平台也不要用更大的安22或者更快的米亞4。在研製雄蜂系統的那個年代,蘇聯的遠程客機只有兩個半:圖114、伊爾62,而圖154隻能算半個。其中圖114是上一代預警機圖126的平台,老舊且舒適性實在太差,不利於人員長時間工作。圖154又有點偏小(商載只有18噸),裝上雷達罩根本飛不起來。伊爾62噸位最合適(商載23噸),但卻又是少有的尾吊4發布局,重心靠後,平時停機時甚至需要機尾輔助輪支撐防止機尾坐地(見下圖),肯定是不好解決(這個問題在圖154上也存在)。
於是乎,蘇聯人看了看能拿得出手的機型,就只剩下伊爾76了,機體夠大,價格便宜,批量很大便於維護,皮實耐操且附帶野戰機場起降屬性,相比自家孱弱的客機簡直全是優點沒有缺點啊!不用它用誰?其實80年代後誕生的伊爾96、圖214也適合改預警機,但此時蘇聯已經奄奄一息了,後續計劃無法落實。時至今日,俄羅斯依然選擇伊爾76做下一代A100預警機的平台,原因無他,僅僅是足夠成熟,足夠便宜而已。
a-50最大起飛重量190噸,圖-134起飛重量40噸,雅克-40 起飛重量16噸。卧槽,這起飛重量連個零頭都不到怎麼帶上整個重量達20噸的熊蜂雷達和電子系統?接下來我們看看當時蘇聯其他的民航飛機,圖-154,最大起飛重量100噸,伊爾-62,最大起飛重量160噸。伊爾-86,最大起飛重量200噸。
其中合格的也就伊爾-86,但是他航程太短了,才4000公里不到。你想想,a-50不經過空中加油,可以在機場1000公里外執行4小時任務這樣的水平都覺得時間比較短,那伊爾-86隻有4000公里不到的航程是不是就更短了點。所以在當時蘇聯現有的飛機,扒拉來扒拉去,也就伊爾-76比較合格了。
誰告訴你伊爾76沒有民用客運版本了?
波音的發動機推力夠,用什麼機身區別不大好吧。波音747都可以扛太空梭。俄制發動機就是弱啊。只要推力夠,板磚都可以上天。你打算讓預警機變成高速預警車是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波蘭人會把輪胎放在BRDM-2的炮塔上?
※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微型的共產主義社會?
※除了勞教,中國還有哪些從蘇聯繼承的垃圾?
※二戰時德國偷襲蘇聯開戰前如果德國的坦克是虎式坦克,如果再有防凍技術,是不是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