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短時間內體會到上海的本地文化和特點,應該如何規劃遊玩路線?

本問題已被收錄至 撰寫你的知乎「城市手冊」 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查看。


謝邀。關注這個問題很久了,趁著春節有時間認真寫一寫。

如今來上海的遊客,大部分都會選擇地鐵通勤。地鐵方便、快捷,許多站名本身就是著名景點(如新天地、豫園),對於初到上海的外地遊客來說,無形之中少了很多陌生感,學習成本比較低。

然而選擇地鐵遊玩也有一個非常大的不足——地鐵作為點對點的交通工具,缺少了「在路上」這部分的體驗。因此你的遊覽過程很容易成為一個個互相孤立的片段,你對這座城市的印象被限定在旅遊景點的範圍內,在點對點之間就是一段段blackout,缺乏完整連貫的感受。而很多時候,你對一座城市的印象往往來源於旅途中的細節,而非旅遊景點想要展現給你看的東西。

要體會一座城市的本地文化,必須要深入她市井的生活場景。場景中才蘊藏有大量豐富的細節,而千篇一律的shopping mall、賣旅遊紀念品的老街古鎮、粉飾一新的新式里弄,細節往往已被抹去。

上海本地文化的大量細節,往往沉澱在內環老城區之中。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自己走一走,武康路、東平路、湖南路,各條鬧中取靜的小馬路,才是上海的精髓。當然,對於外地遊客來說,自己規劃這些步行路線,實在耗費精力。

既然要規劃遊玩路線,有一種現成的方式直接拿來用就是了——公交車。注意哦,不是那種雙層觀光巴士!

上海公交車整體相當舒適,非高峰時期人也不多(老年卡取消了之後更甚)。當年規劃的時候,基本都在居民區和商業區之間穿梭。這些老居民區都是相當成熟的社區了,小菜場、公園、開了幾十年的麵館、老字號飲食店往往都和這些老式的「新村」、「里弄」毗鄰。坐在公交車上看看街景,聽聽身邊的老上海人閑聊家常,感受一下從繁華的主幹道瞬間拐進曲徑通幽的小馬路的奇妙變化。看到想去的地方,直接下車逛逛就是了。

廢話不多說了,推薦幾條線路吧。

1.
24路(長壽新村——豆市街復興東路)

上海老牌公交路線,運營年頭超過半個世紀。從長壽新村到十六鋪碼頭,一路走過普陀、靜安、盧灣和老南市的繁華地段(依次對應圖中自北往南往東的四個圈),沿途都是上海人耳熟能詳的地標:

終點站長壽新村一帶靠近蘇州河,附近有著名的滬西清真寺、大自鳴鐘,再走走還有滬西工人文化宮,滬西電影院。這些建築默默留存著上海市民生活的一段集體記憶。

從普陀到靜安,沿路可以看到50-90年代工人新村、解放前的新式里弄、別墅洋房,和當代高級公寓的參差變化。

到了靜安就是高大上的梅恆泰商圈,南京路的精華在這一片西段,而不是遊客鬧猛的東段步行街。曾經的中蘇友好大廈,現在的展覽中心也在此段。

盧灣段簡直是目不暇接。沿途長樂路、巨鹿路、茂名南路、皋蘭路、南昌路遍布著上海最美麗的街區,洋房裡弄的街角,藏著格式小飯店、小酒館、咖啡店。水果攤、老牌麵館和時髦酒吧、藝術館毗鄰而居,市民文化的多樣性在此一覽無餘。

除了新老商場外,還可一睹錦江飯店、花園飯店、瑞金賓館等老牌五星酒店的風光。一路往南往東,分別走過田子坊、思南公館、新天地、八號橋,名頭太響,就不一一細說了。

從盧灣轉進老南市,風格又再次轉變。這裡的道路更擁擠、更嘈雜,街景更為豐富也更具市井氣息。婦產科醫院俗稱紅房子,曾經幾乎一半的上海人都在這裡呱呱墜地。文廟、城隍廟更是名聲在外。

復興東路渡口。下了船就是浦東了。

終點站是還在運營的過江擺渡,上船往東,就把老上海的浦西留在了身後,面前是浦東最繁華的腹地——陸家嘴。不過江的話,一路往北走是十六鋪碼頭,曾經上海的水上門戶;再然後就是外灘的核心地帶,找個地方坐一坐,領略一下「亞洲第一彎」的風采吧。

曾經從延安東路高架轉到中山東一路的這個拐彎,其無敵風光被譽為「亞洲第一彎」,車行至此,司機往往放慢車速飽覽浦江美景,造成擁堵。亞洲第一彎現已拆除。但這一段無疑仍是外灘的最精華。

題外話,24路還是金宇澄的小說《繁花》中穿針引線的一條公交線路。那還是開「噹噹當」有軌電車的年代。小毛家所在的藥水弄就在終點站旁,蘇州河邊上,岸邊是糧碼頭、糞碼頭,四周遍布鋼鐵廠、毛紡廠、印刷廠,是工人階級聚居的「下只角」。

工人階級聚居的蘇州河畔滬西地區。紅點是24路終點站的大概位置。(金宇澄老師手繪《繁花》插圖)

小說中,小毛與空軍幹部子弟滬生初識是在國泰電影院,兩人分開後小毛搭乘24路電車回家(站點是淮海中路陝西南路口)。滬生家住拉德公寓,帶電梯,煤衛獨用,鋼窗蠟地。門口是24路車站——石門一路南京西路。

24路沿著南京西路轉到西康路到底,就從滬生家的拉德公寓到了小毛住的藥水弄。(金宇澄老師手繪《繁花》插圖)

兩人相識幾個月後,工人子弟小毛坐24路到上只角的南昌公寓,和滬生碰面,見到了文藝女青年姝華。那天是小毛的生日,滬生、阿寶、蓓蒂、姝華在拉德公寓給小毛過生日,小毛第一次吃到了生日蛋糕。

24路在盧灣區的上只角地塊。市中心最值得慢慢閑逛的地段。(金宇澄老師手繪《繁花》插圖)

從長壽路到淮海路,再到南京路,一條24路,就這樣串起了少年人的友誼,帶他們感受另一群人,和他們另一種陌生的生活。半個世紀過去了,物是人非,只有24路還在默默運行,成為了時代記憶里某處鮮明的坐標。

如今的24路,部分車輛又裝上了小辮子,回到了「電車」時代。

2.
42路/26路/49路

上文提到的24路,覆蓋了如今的普陀、靜安、黃浦三大核心區域。但美中不足,我氣質超群歷史悠久上只角的大徐匯居然漏網了。傳說中的法(fa,四聲)租界啊,梧桐樹,花園洋房,Art Deco,霞飛路,福開森路……French Concession, 唇齒輕輕撮起三次,法,租,界,上海小清新們心頭那一顆永遠的硃砂痣。

這裡就將三條線並列了,如圖可見,路線走向大致相同,從西南往東往北,穿過北徐匯的核心地帶,走東西向主幹道(延安路或者淮海路)到達外灘。可以說都是名副其實的觀光線路了。

26路

42路

49路

其中42路最近做了調整,終點站從廣東路外灘換到了淮海中路龍門路,大大降低了該條老牌公交線的含金量。

近年來,上海公交縮線撤線的情況時有發生,許多經典線路逐步消失。表面上看,是公交與地鐵的線路有所重合,調整資源配置。其實說到底,還是公交系統青黃不接,老一批司機逐步退休後,招不到新人,運能也就跟不上。一方面,公交公司早已不是從前吃香的「全民單位」;另一方面,還保留著坐公交車習慣的老年人在如今的網路時代也缺乏話語權(雖然上海實際上是個超級老齡化社會了),取消老年卡之後,連這部分乘客也逐步減少了。

言歸正傳。來看一下這三條線路。

三條線路都是從徐匯內環的邊緣地帶出發。42路與49路起點為上海體育館,從前出了這裡就是大片的農田,26路終點站在交大附近,也妥妥的是郊區的板子。

上海體育館公共交通樞紐站。曾經將公交樞紐設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這裡是城市邊界,市區線路到此為止,再往外走,請換乘市郊線路。

26路沿著淮海路由西往東走,從路的這一頭開到那一頭,把這條「高雅淮海路」走了個遍。路上每一條與之交叉的小馬路都值得下車逛一逛。一路上地標那是數不過來了,隨便列舉幾個:上海圖書館,法國領事館,上海音樂學院,襄陽公園,宋慶齡故居……其實這條線路的大部分路段都與俗稱白金線的地鐵10號線重合,不過一個在暗無天日的地下,一個在滿是髪國梧桐的馬路上穿行,這感覺,天差地別了。

26路經過的淮海路西段更安靜美麗。圖為上海圖書館旁的湖南路街景。

42路相對來說走的馬路更小,更安靜。在轉到淮海路之前,穿過衡山路、建國西路。這裡地標性的景點不多,但遍布機關、學校,以及配套的小超市、小飯店,。這一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天平路、湖南路街道,低調、靜謐、不動聲色,卻是上海真正的權力中心。車行而過,看著梧桐樹下掩映著一座座深宅大院,你想往裡看一眼,卻怎麼也看不透。

從幼兒園到中學,42路穿過的是上海最頂級的學區。

建國西路街景

49路的前1/3走的是更南邊的中山南路,顧名思義,這裡曾是城市南部的邊界。這一路你會看到與前兩條線路完全不同的風貌。南徐匯(指內環內、肇嘉浜路以南地區)的楓林街道、斜土路街道可以說都是解放後建造的景觀,沿路是老式六層的居民新村。這一片其實也是科教衛單位聚集的區域,集中了中山醫院、腫瘤醫院、兒科醫院等著名醫療機構,但氣質上更為家常親切,樸素的知識分子調調,沒有法租界骨子裡的高冷。

復旦大學楓林路校區。

其實這三條線路穿過的徐匯核心地帶,從去年開始有了一個官方的稱謂——「衡復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隨著轟轟烈烈的城市改造,這一片區域會變得越來越符合「規劃」中的樣子。

這一區域將促進商旅文聯動,未來目標是成為體驗歷史文化,精品商業、高端商務、特色居住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慢生活街區,讓每一條道路、弄堂留下屬於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讓每一座優秀建築講述自己的故事。同時,徐匯將做深「漫遊慢品武康路」、「騎游老洋房」等海派文化等尋源活動,探索與知名文化院團的合作模式。同時,永嘉路、永福路等支馬路也將進行配套改造,融入中小型畫廊、藝術館等,提升道路人文氣息。

徐匯作為海派文化的代表區域之一,名人匯聚,目前已公布名人故居84處,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59處。

看起來沒有錯,而且相當美好不是嗎?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沿街店鋪的相繼歇業,音樂書店、西餐廳、小菜場都紛紛關門,曾經破牆而出的商鋪被水泥重新砌起。這也是衡復歷史保護區修繕工程的一部分,意在恢復「歷史原貌」。但城市是一個有機體,迷人的小馬路無法擺脫迷人的商業生活而單獨成立。人與城市的相互作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我們無法把指針撥到某年某刻,然後讓她永遠停留在上海1943的定格中,即使可以,那也一定不是我們想像中「法租界」的樣子。

富有生活氣息的老街區會變成什麼樣呢?(出自好奇心日報《上海的城市改造》系列報道)


從董家渡到文廟,走一圈就好了……


坐一趟十六號線,聽百無聊賴的老阿姨談笑風生。


謝邀。回答過類似的問題。

衡山路。甜愛路。巨鹿路。愚園路。紹興路。東平路。新華路。多倫路。建國路。思南路。復興中路。當然還有吳江路。


瀉藥。

直接說值得去的地方吧。思南公館-新天地-湖濱道,思南公館常年有一批披紅戴綠的風騷大媽在那裡擺pose被同樣一批中年禿頂民攝拍照,當然我們主要是去看建築,新天地也是看建築,湖濱道主要是下面有幾個文創書店還不錯。

徐匯濱江強烈推薦,常年有很多外國人鍛煉,平衡繩,瑜伽,各種雜技里才有的招式,還有攀岩的,滑板的,跑步的,遛狗的。講真,個人覺得魔都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氣質,不在老洋房,不在陸家嘴,甚至不在街上隨處可見的老外,就在徐匯濱江。

最後說說當代藝術博物館,有煙囪溫度計的那個,經常免費,展質頗高。

還有很多坑一定注意,城隍廟不要去,田子坊不要去,七寶古鎮不要去,南京東路和外灘,老實說我也不建議去,沒啥意思。


新上海看浦東陸家嘴,老上海看南京路周邊的小馬路和城隍廟,租街風情看淮海西路和巨鹿路一帶。上海市井風情看四川北路一帶。城鄉結合部看寶山。


沿著淮海路走一走就可以了。外加城隍廟周邊


新上海:陸家嘴登高樓,國金中心吃飯。

老上海:

淮海路-汾陽路-安亭路一路逛過去

靜安寺-烏魯木齊路-衡山路

外灘以及周圍街巷


謝邀。

延著地鐵玩就行了


梧桐,弄堂,老房子,那是最上海的畫面,漫步在其中,總會不經意間就闖入上海某個有故事的角落。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彙集了舊上海各種流派的建築風貌,沉澱著最本土的文化和生活特徵,而散落在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里的老建築以及老上海的各種傳說,已經成為這個城市最具生命力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寶藏。閱讀它們,就如閱讀上海和上海人的社會歷史。

  1、被遺忘的鄉村別墅

被遺忘的鄉村別墅

  Start:虹橋路地鐵站

  End:虹橋機場一號航站樓

  Distance:9.5km

  Area:長寧區、虹橋路、虹橋機場

Route:

  虹橋路地鐵站 – 虹橋路 – 淮海西路 – 紅坊 – 淮海西路 – 虹橋路 – 迎賓三路 – 空港一路 – 虹橋機場一號航站樓地鐵站

 虹橋路

虹橋路

  20世紀30年代,地處西郊農村的虹橋路還是一片清幽的鄉村風光,四周遍布了農田,綠樹成蔭,空氣新鮮,這裡是商人、官僚假日跑馬和度假福地。從此便興起了一股建造度假別墅之風……

  2、上海的老古董

上海的老古董

  Start:船廠路地鐵站

  End:船廠路地鐵站

  Distance:4.0km

  Area:徐匯區、龍華古城、徐匯濱江

龍華

龍華

  1700年的歷史使龍華成為當之無愧的上海古董。龍華位於上海市的西南,它曾是有名的江南古鎮,龍華寺和龍華塔雄居鎮中 。對於喧鬧的十里洋場而言,龍華是安靜的,包含著江南鄉土風情。可能,沒有再比這裡更加適合的地方,安葬為革命捐軀的烈士們了……

 3、梧桐街和小洋房

梧桐街和小洋房

  Start:徐家匯地鐵站

  End:徐家匯公園

  Distance:7.0km

  Area:徐匯區、徐家匯、法租界、衡山路

  Route:

  徐家匯地鐵站 – 衡山路 – 餘慶路 – 武康路 – 五原路 – 常熟路 – 嚴慶路 – 新樂路 – 陝西南路 – 復興中路 – 寶慶路 – 衡山路 –徐家匯公園

 法租界(衡山路—復興路)

法租界

  1914年,外國僑民、富紳爭先湧入上海法租界,擇地營造花園洋房。

  法國人在上海定居的歷史非常短,卻把他們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帶到了上海,把法蘭西特有的浪漫灑落到街區的角角落落。這一帶的馬路也是溫婉而頗具親和力的,不 寬的距離可以讓人方便地穿行,馬路兩側種植的法國梧桐帶來的萬種風情,至今乃是上海的一道優雅的風景……

轉自新浪上海 魔都一日游 12條徒步路線領略上海精華


謝邀,然而我在城鄉結合部。。


早上早點出門,比上班高峰還早,去酒店附近菜場看看,順便買點上海早餐。

晚上下班後,接近午夜,去新天地看看。然後蒲一把。

大眾點評找老上海人開的管子,吃幾頓。

對了,網上找老娘舅的視頻。沒事的時候看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印度青年被人綁架逼著結婚?
現在我們國家還有什麼項目適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為什麼歷史上南北向的大陸看起來比較落後,這個有必然性嗎,還是偶然?
紳士們是如何表達憤怒的?
為什麼很多國外電影里都很推崇原始西藏文化?

TAG:上海 | 文化 | 旅遊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