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洋軍閥主要派系都支持「一個中國」,北洋軍閥中有沒有人想要獨立?
01-13
北洋時代,中國人還沒有形成現代的民族國家觀念,與其說中國在他們心中是一個「國家」,或許還不如說,仍然是舊式的「天下」。各省督軍之間都是有相對的獨立性的,關起門來就是個小世界,他們想不到要成為一個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的現代「國家『的。
達則武力統一,窮則聯省自治.
最典型如張作霖張大帥.謝謝邀請。我覺得你提問有點問題。我覺得你的問題應該改成在北洋政府時期各個軍閥吧。因為在北洋政府時期除了北洋的軍閥實際上,還有很多其他的軍閥比如說南方的軍閥,比如說西北的軍閥。如果你說北洋時期西北的軍閥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盛世才這老傢伙,真的是很想獨立。至於西藏,川藏戰爭打了好幾次。廣東方面選擇的是另立中央,你看孫文不是被擁立為非常大總統嗎?如果你的提問僅限於北洋軍閥的話那就更簡單了因為在北洋的軍閥其目的都是奪得中央政府的控制權。不要看當時中央已經政令不出北京,但是擁有了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就獲得了與列強談判的資本外交方面以及對外借款都是有極大的便利。所以北洋軍閥他們的一貫做法是,強則要求統一中國統一號令,弱則要求聯省自治。但是你說他們,不宣布獨立真是因為熱愛中國其實也不是很準確。比如說在1917年本來有機會收復蒙古的,但是北洋各個軍閥都不肯派兵。
因為北洋軍閥各個派系主要都是漢人,在漢地十八省及在闖關東過程中漢人充實的東北根本不會有分離傾向,獨立個毛線,而其他民族非漢人的勢力就十分想獨立,擺脫中國,像滿洲國、藏獨、疆獨、蒙獨(外蒙古)、回亂都已經接連爆發了叛亂,所以這本質上其實是個民族問題。
謝邀。北洋軍閥前身的是清政府建立的北洋常備軍,駐紮於直隸、奉天、山東、河南一帶,任務是拱衛京畿。名為北洋軍,實為中央軍。與之類似的是北洋海軍,其防區為渤海、黃海,任務同樣是保衛離海很近的京師地區,從本質上,就是中央海軍,所以才會在建設上擁有優先權。北洋軍這種「中央軍」的性質,使得由其衍生而來的各路軍閥都有強烈的「中央情節」,只有一有機會,就殺去北京,「奪了鳥位」。搞獨立?那是多麼LOWB的事兒。
謝邀!
可能是因為北洋系全部是袁世凱旗下,過去都是大清朝中樞系統的帶兵統領,和外放各省,尤其是南方各省經常和海外思想接觸的地方軍事領袖的意識形態差別還是很大的。
補充於2016年1月27日上午11點22分左右:
還有一個可能是因為北洋系當時主控的地區,無「立」可獨。因為獨立的一個必要成功條件是獲得其他各政權的支持,並且確保自己能繼續獨自掌控當地局勢。而華北大部分地區本來就不是商貿主要區域,宣布獨立,未必能獲得列強的強有力支持,反而更可能讓沙俄和日本有機可乘,從而危及到自身的權力穩固性。南方各省一是有海岸線和航運線,經濟上可以自立,也可以獲得海外支援,所以真的要搞事實獨立,可行性更高一些。不過實際上當時說的「各省獨立」,並非現在意義上的「獨立建國」的意思,主要是指「獨立於當前中央政權之外,然後聯合組建新的中央政權」。這種說法,就是比之前的「造反」好聽一點,以示自己行為的正當性。北洋系本來就是「中央」,再搞「獨立」就比較尷尬了。查1911年12月31日,張作霖聯合奉天省的主要將領軍官聶汝清、馮麟閣、吳俊升、馬龍譚等人通電吉林、黑龍江兩省的軍政官員,號召組成一個聯合的東三省勤王之師,進關南下,以武力解決北京政體問題;同日,張作霖等33人聯名致電直隸、河南、山東、徐州等地的軍政官員,號召他們「就現有的軍隊,編成勁旅,共同擔負勤王的責任,先發制人」;1912年1月1日,張作霖又與北洋軍事將領48人聯名通電,聲稱誓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張作霖揚言袁世凱如果一定要依附共和,逼清帝退位,他將拒絕聽從共和政府的指揮。他對日本駐奉天的落合謙太郎總領事說:「如果日本國對本人及東三省人民尚有關切之情,則本人率民歸依,並不是件難事。我們既然已經失去應為之效忠的皇帝,那麼依附同種的日本,也屬理所當然。」不知說北洋軍閥都支持一個中國的怎麼看待張作霖的這段歷史。
當時天下紛亂,群雄並起,大把機會,你以為能當上一方大軍閥的人志氣都跟爾等鍵盤俠一樣小嗎?
因為北洋軍閥大都是袁世凱舊部,從中央出去的,所以他們最後的目標當然都是回到中央,坐上龍椅。陳炯明統治下的廣東可能是個例外,因為他是廣東人,沒什麼北洋背景。他在統治期間自設議會、自定法律,交通規則都和內地反著來,和割據基本沒什麼區別
袁世凱那麼牛b,想當個君主立憲的皇帝都激起民憤了,哪個軍閥敢說自己獨立的結果就是對周圍的軍閥們說,大家有理由來搶我地盤了。
北洋系軍閥他們是想做皇帝的,獨立什麼鬼?一省巡撫這樣的小場面他們早就不滿足了,只有西北、西南山高皇帝遠的這類土鱉才想獨立,壓根不敢想逐鹿中原。
有槍就是草頭王
北洋不是草頭王北洋是中央政府董卓,曹操,這些控制中央機關的軍閥,大概不會獨立,不但不會獨立,恐怕還不會讓別人獨立。北洋軍閥經常獨立,不過他們獨立和現在所說獨立不同,並不是要建國,是表示哥不聽你話了。
樸素愛國主義情懷(這個詞很可能不準確,但現在想不到什麼替代的)大部分北洋軍閥都是有國外的靠山,欺壓普通百姓,雖然如此但大部分人都是愛國的。這是他們認為的國和我們現在的定義可能不同,但最基本的政權和領土,還是差不多的。
因為北洋軍閥都是一群想當大總統的野心家,他們打仗要麼是為了吞併其他軍閥增強自己的實力,要麼是為了守住自己的地盤,而宣布獨立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一丁點兒好處,只能為其他軍閥增加戰爭借口罷了。
獨立?其實並不是沒人有有想法,但是沒法實施,因為近代中國的傳統經濟已經破產,作為半殖民地,主要財政收入來自海關稅收,而關稅這種東西自主權卻不在中國人手裡,列強承認誰才會把關稅交給誰,所以孫中山辛亥年在南京一分錢也拿不到。這種情況下所謂獨立最終還是要看列強認不認,列強不認,你宣布獨立也沒用,拿不到錢,拿不到武器,在民族主義初步覺醒的時代還會被別人找到借口攻打,在列強門戶開放,九國公約的前提下,列強不喜歡看到一個分裂的中國。而且集團內部的權力劃分,制度安排也是個大問題,否則今天獨立,明天亂掉垮台也毫無意義,民國軍閥的起起伏伏,往往幾年內就變化極大,也很難有這種機會。最有機會獨立的是奉系小張,新疆盛世才,不過小張放棄了,日本只好扶持滿洲國,又在抗戰後被收拾了,盛世才到是想,可是蘇聯和中國做交易,要蒙古和東北,不要新疆做附庸國。
達則望兼濟天下 窮則望獨善其身 都是奢望。
因為一個中國是當時的政治正確,大家打破頭爭的是具體由誰來當這個大家的家長而不是家該怎麼分,不是不想獨立而是如果在大家爭家長的時候有人提出來分家,那就是政治不正確,是要被群起攻之打屁股的。是大一統還是分而自治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當時大的政治格局。(對那段歷史不熟悉,但中國的事大抵如此)
沒聽說過北洋軍閥有人要獨立的,倒是似乎看潘佐夫寫的《毛澤東傳》中有寫1920年後當時譚延闓和趙恆惕兩人的湖南自治軍政府時期出現了很強的「大湖南主義」風潮……傳記里提到了毛主席還舉過「大湖南萬歲」的標語……不過這種思潮應該地方自治的色彩多於獨立
北洋各個軍閥原屬中央軍,由袁世凱小站練兵出來,本身與地方關聯不大,雖說可憑一時軍力截留地方財政,但不可能把持地方,遭到地方部隊的反擊,老百姓不支持,財政無法保持,只能高舉中央大旗為自己正名。
因為他們不想得諾貝爾和平獎
推薦閱讀:
※為什麼感覺古人很傻?
※應該如何看待三一八慘案和段祺瑞?
※應該怎樣解讀內聖而外王?歷史上又有哪些人物符合這五個字
※孔末亂孔故事可信么?
※如何評價辜振甫和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