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評價95年林正疆改變了辯論的打法,是和他決賽的結辯有關嗎?
出問題的並不是辯論,而是演講。說服聽眾原本就是演講的目的之一,一個好的演講者當然要能夠生活化地去表達。但因為那個年代的演講是一種特定的文藝形式,而不是一項實用的技能(不要問我為什麼),所以與之相關的語言活動都多少被帶歪。
林正疆並不是開啟了新的「辯論」風格,而是第一次讓很多人認識到,原來在公眾面前的演講還可以是這樣的,沒有稿子,隨性而成,沒有華麗的詞藻和假大空的陳詞濫調。
多年以前,我錯誤地認為辯論和演講是完全不同的,但越來越認識到,這其實是因為看過了太多錯誤的演講。
@夏惟桐學長的答案提到過,1986-1993年,華語辯論主流都是比誰的演講更好。演講本身不是壞事,引經據典的能力也很重要,但86-93的打法都太過死板,過於自說自話。當時沒有人敢於臨場反駁,尤其95國辯的南京大學,打法完全就是自說自話。而且那時候的辯論只重視語言,不重視邏輯,尤其大陸的參賽隊只追求辭藻的華麗,所以到了2001年武大都還是一大堆歇後語。
但林正疆學長的打法就不一樣,不是因為決賽的結辯,而是三場比賽都突破性使用了純臨場反駁、重邏輯攻防、歸納歸謬的打法,現在回過去看可能你們會覺得「這有啥啊」,但在95年,這就是沒人敢用的轟動性的打法。最關鍵的是,林正疆現場反駁非常到位迅速,香煙等的攻防簡直絕了。這給當時的整個華語辯壇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評委還是辯手,都開始重視現場的攻防和反駁,而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為辯論就是比誰演講好了。尤其是馬來西亞地區,本來因為普通話拼不過大陸不知道如何發展辯論,看了林正疆的比賽後,許多大馬的前輩開始從臨場反駁、邏輯攻防入手開始新的訓練方式,並於1997年和2001年戰勝大陸隊伍獲得冠軍。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最早大家認為打仗就是方陣推進,但是林正疆學長使用了穿插,讓大家覺得「原來辯論還可以這麼打啊」,於是大家打法都變了。抄別人的答案,匿了。
樓上說的很好╮(╯▽╰)╭
說的對,與其說林正疆改變了辯論的打法,不如說他改變了辯論的風氣,特別是當時的大陸式辯論,林只是讓大家回歸到辯論的本質,不要把辯論當成演講。
95年的大專辯論賽,余秋雨說輔仁大學的其他幾個小哥表現欠佳,我卻覺得雖然他們看起來文弱,辯論風格卻是緊扣辯論的本質,比大陸選手好。南京大學的準備真是充分呀,我想教練一定會誇她們"貝多芬",背到就是好呀,不過不可否認,她們也有準備到一些很好的論據。
而林正疆本人在參加演講比賽的時候則是回歸到演講的本質,所以他沒有陷入到辯論的死角里,依舊吸引到了聽眾的共鳴,這就是林的高明之處,即在什麼山頭,唱什麼山歌。所以他贏得了冠軍。
關於樂嘉醉酒對林的抨擊,樂嘉認為要觸及儘可能多的受眾,貌似曝光率比觀點本身更重要。樂嘉在林正疆第一場講演的時候就提出類似這樣的傾向,是四個評委當中幾乎唯一一個"不夠"挺他的選手。或許從這一刻開始樂嘉的抨擊就埋下了種子吧。
我替林辯護一句,既然樂嘉"不惜得罪竇文濤、魯豫"而要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林為了自己的獨特觀點而不惜減少一些受眾。所以這取決於他們倆覺得什麼更重要,受眾多重要還是觀點牛更重要。
我甚至想把這一對關係比作產品,價格低重要還是產品牛逼重要,價格低或許買得起的人就多吧,產品出眾或許價格就高買得起的人就少。前者走量,後者走質。
國產手機和蘋果手機。想知道學長香煙的例子是什麼
推薦閱讀:
※從專業角度來看奇葩說的諸多辯手和導師的辯論水平高低該如何排序。?
※近幾年有哪些高質量的辯論賽供學習和觀賞?
※是否有完整的華語辯論賽事匯總清單(國內外)?
※為什麼很多辯手會在自己陳詞完畢的時候說一個」以上「?
※打辯論賽大包大攬是好事嗎?如果要大包大攬,怎樣才不會打壓隊友的積極性和成長空間?
TAG:辯論 |